登陆注册
9237600000007

第7章 黄苗子说(5)

问:那时候您经常去?答:对。有空就去看看他老人家。当时许麟庐办的和平画店就在我们胡同里。许麟庐经常请齐白石去,李苦禅每天在画店里喝酒啊,起霸啊,唱戏啊,所以白石老人很高兴去。画店离我家没几步,于是就顺路来我们家里。当时他还认新凤霞做干女儿,祖光和凤霞和我们同住一处。

问:老人的工笔草虫,画得很生动。

答:对。他还留着,给可染和我都看过。到老了再加两片叶子,加两笔写意花卉,配得很好,慢慢地再出手。早些年他眼睛好,后来眼花了,就不好画工笔了。

问:过去也有人说他九十岁以后的工笔都是儿子帮着画的。

答:不可能吧,九十岁以后他是不会画工笔的。

问:都是过去存的?那他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人。

答:也无所谓有远见,因为他爱惜自己的东西啊,所以他藏起来,他知道越到晚年他就越不会画了。

问:但在钱的问题上,都讲他是一个很仔细的人,可您的回忆录又说,晚辈学生去看他他是给车费的。答:对。正如可染说的,车费你不能不收,不收老先生不高兴的!问:可荣宝斋史料有记载,当时他的润格不高,也就一尺两块钱。他怎么还舍得给来的学生付两块钱车费呢?答:我有他的笔单,但现在找不到了,是不高。但这是旧时代的老规矩,长辈就得给晚辈车钱。

问:每个学生去都是这样吗?答:反正我们去他就给过,不是每次都给,过年过节啦,高兴就给。

问:比如说您给他捎了一封家信去。

答:对,他高兴就给。还给了我一张画。他实在有不少钱,都存在银行里。有一次银行倒闭了,他吃了大亏。以后他的钱就藏在墙缝里头,时间久了也不知道哪里去了。关于老人的传说不尽可靠,因为他名声大,就有这些奇奇怪怪的传闻。

问:他晚年搬家,据说是周恩来决定的,但是老人并不情愿搬到新房子。您去新房子看过他吗?答:没有,只是很短的一段时间住在那里。这事最近有人在《团结报》写了文章,说都怪华君武。老人家搬过去很紧张,闹呀,说关在那里,没自由。当时反右运动,他的家里人吓破了胆,也是丢了摇钱树。后来就又搬回去了。

问:当年有出话剧是以齐白石的儿子上工读学校为题材的,叫《草木神仙》,后来不大有人知道这事了,曹聚仁的书里记了下来。

答:他有个最小的儿子,下学回家,往画案前一坐,说你给钱,不然别想画画!一回两回三回地闹,有一次阳翰笙到他家里去,看到老头儿跪在那里冲着天喊天呀天呀,把阳翰老吓坏了,就叫公安把小子教养了。

问:这也是清官过问了家务事。齐白石自学成才,古诗是一本一本地抄啊。作诗、刻图章都下过死功夫。他也算是师出名门,师从王湘绮。

答:王湘绮对他影响还不大,主要是当时几个乡绅如黎锦熙的父亲等都看重他,认他做朋友,指导他读书。我看他的日记,他是相当地用功啊!问:黎锦熙、胡适之给他编过年谱。

答:还有邓广铭,他们三个人给他合编的。

问:邓广铭是历史学家,黎锦熙是语言学家。我前一阵在旧书店买了一套5O年代的布面精装十卷本《资治通鉴》,花了一千元,扉页打着黎锦熙的章。

答:不贵啊,在哪儿买的?问:在报国寺,周四最热闹,有的时候会有一些整套的旧书,而且好多都有藏书印,卖书的也不知道黎锦熙是谁,可能是有一些老先生人不在了,书散出来了,家里晚辈又认识不到这些书的价值,就这样流向市场。这也是现在挺普遍的、没有办法的事。

答:这种事倒是向来就有的。有时,文化就靠这条渠道来流通。我们仍处于“后文革时代”。

有时候我抄卡片抄到晚上十一二点钟、一两点钟/50年代中期以前是我一生最快乐的时候/梁启超他们学问那么好,琉璃厂的书贾们立了大功/我大量地买书是到北京以后/苏东坡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屠格涅夫一个人坐在公园里,看见一只蜥蜴爬过来,就对它说:“我今天很寂寞,你呢?”

问:您做笔记也是50年代开始的吧?答:刚解放的时候,有一次阿英同志到北京来,就到我们栖凤楼的房子来住,能经常见面聊天。鉴于怕糊里糊涂把时间浪费掉,我说我想搞美术史,他说好啊,现在没人搞啊,要抓几个历史上典型画家做试点,由吴道子到八大山人,这是一个方法。由此我想到我的老师为什么抄那些纸条。从那个时候我就积累资料,最初是抄本子,后来改用卡片记材料,一点一点积累。

问:怎么保存呢?装在盒子里?答:对,当时市面上已经有资料卡卖,箱子我是找人做的。有时候我抄卡片抄到晚上十一二点钟、一两点钟,很感兴趣。问:书是自己的还是借来的?答:我下决心搞美术史之后,我同屋的那个朋友盛家伦——音乐界的怪才,住北京久了,和琉璃厂的人熟,每个礼拜有很多琉璃厂的人给他送书,他介绍给我,那些人就顺便给我捎书。

问:主要是些什么书?答:画史、画论、画家的诗文集,还有每一个时代的文人评画的文章——有的是藏画记。比如说明文嘉记严嵩收藏的《钤山赏书画记》、清孙承泽自记所藏的《庚子消夏记》。

问:是目录?答:目录。也有简短的记载。内容很丰富。这些史料我一下子钻进去,觉得很快乐。

问:有一个比喻“就像老鼠掉进米缸里”。

答:所以说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是我一生最快乐的时候。因为在任何地方都没有这个条件。东西便宜,买一个很好的明清抄本也只要十多块钱,所以真是好时代。这使我想到梁启超他们学问那么好,琉璃厂的书贾们立了大功。

问:琉璃厂对中国文化绝对是立了很大的功劳,因为如果没有琉璃厂,当时就不会使那么一大批学者如鱼得水,收集图书资料方便得很,包括鲁迅以及更早的学者,比如翁同毹,《鲁迅日记》、《翁同稣日记》里都记着三天两头跑琉璃厂。现在中国卖旧书的只有潘家园成规模。但新的多,垃圾多。卖书的层次也不一样。民国的书还有一些,线装书很少。

答:潘家园也是奇货可居,很会讨价钱。收书的,卖书的,都不一样了!问:原先是在空地,现在移到一个地方了,档次好一点了,每个摊位有一个铁柜子。有时也能淘到一些好书。

答:对,挑书的一般目的当然也是做材料,但这种材料他们考虑的主要是能不能发表呀,能不能换钱,能不能转卖。

问:也有一些人是选自己喜欢看的书。

答:有的确实是。有的书商还可以把书送到家里去,不过很贵。有一位广州来的女士,她收到一本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发给每个人的过节的车马费或者叫交通费领单。

它的价值在于有很多人的亲笔签名,徐悲鸿、李苦禅、叶浅予……每人签个名。

问:我也收过中央美院值班室的电话记录簿呢。

上面内容都是很清楚的。比如某某想从国外调到学院来,哪个领导同意,哪个领导不同意,写得很清楚。

也不贵,八十块钱,那种普通的公文纸,时间、地点都有,这些东西有时候在潘家园偶尔还会冒出来。

答:但真正有价值的一些线装书已经少见了。

问:您后来编美术丛刊,是不是从这批书里选择了一些?答:有啊!问:您自己的收藏是怎么个情况?答:提起来伤心。上海淞沪抗战毁了一批,四川我住的房子都被炸掉,又毁了一批,都毁了,所以我后来一般都不搞什么大收藏。不过朋友的作品我收藏了不少,可也是陆陆续续丢失了。经过好几劫了,最后是抄家。

问:书画方面的图书您还是收藏了不少吧?答:对。有一些书还是当时收的。但我大量地买书是到北京以后。当时我和盛家伦住在一起,有很多琉璃厂的人给他送书,顺便就给我捎书。他收藏的是音乐方面的,我是美术方面的。

问:那时候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旧书店给学者送书上门,还可以先留下来,回头再算账,不中意的不买也行。

答:太好了。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是良风美俗。现在我去三联书店都觉得头晕。

问:当时您住在西观音寺,据说买过半屋子美术方面的书?答:对!那是1950年的事。改朝换代,很多旧物都没人要了,有一个开油坊的小老板,他喜欢美术,收集了好多美术方面的线装书,当时急着要卖出去。他问到盛家伦,盛家伦又告诉我,我就整批买下来,记得当时是四十美金。(笑)问:很便宜了。开油坊的能有这样的雅兴。

答:堆在房间里,半屋子的书。(笑)问:这些书您都看了吧?答:看了。我一下子栽进去,觉得很快乐。

问:您对苏东坡过去也下过一些功夫,在隆福寺买过苏东坡的一套集子。

答:对。缺一册。

问:二十九本。

答:我现在还念念不忘缺掉了一册。

问:那些书还在吗?答:没有了,我最早买过一些珍善本书,一套一套地丢失,现在想起来都心疼。

问:那套苏东坡集子是什么版?答:就是普通版。当时经常翻阅——我觉得苏东坡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

问:林语堂写过一本小说《苏东坡传》,写得非常好,是用英文写的。

答:后来翻成中文了。

问:林语堂当时您有没有接触过?答:见过一面。因为郁达夫、邵洵美的关系。当时我是在梁得所的出版社,匆匆见过一面。

问:林语堂在对外宣传中国文化方面的功劳很大。答:对。

问:林语堂是真正懂中国文化的人,虽然他后来一直在用英文写东西。他还写了一部小说《京华烟云》。

答:郁达夫本来预备给他翻译。因为他们俩交谊较深。

1940年我在新加坡碰见郁达夫,说林语堂给他来信,非常高兴能给他翻译《京华烟云》,已经开始动手翻译了——好像是翻译开了个头,后来达夫的儿子(现在住美国),打算把他爸爸的开头接下去翻译,但后来没有出版,是林语堂的女儿不同意。可台湾和大陆,似乎都已有中译本。

同一年我经过新加坡,郁达夫送给我一个条幅,其后我从新加坡到香港,交给我的朋友黄般若,托他给我裱,结果他忘了,去年他的儿子才寄还给我,已经相隔六十二年了。问:您的《画坛师友录》我仔细读过两三遍呢,我写过一篇评论《艺术界永远由圈子组成》,在《中国书画》第二期发表了。

答:《画坛师友录》那本书当时是台湾一家出版社先出版的,后来北京三联书店又买版权。《画坛师友录》之外,三联最近那本《艺林一枝》据说曾在畅销书榜上。

问:《画坛师友录》里面的内容,如那篇讲齐白石的,我认为可以和几个著名中篇回忆录相提并论,像郁达夫和萧红回忆鲁迅,高尔基回忆托尔斯泰的名篇,具备那种生动、传神。

答:小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高尔基写他的几个朋友,屠格涅夫一个人坐在公园里,看见一只蜥蜴爬过来,就对它说:“我今天很寂寞,你呢?”(笑)问:我还注意到一个现象,您虽然是广东人,可是和岭南画派好像来往并不多。-答:因为我离开广东时间长。岭南画派的黎雄才,每年政协开会在一起,常相聚。关山月不常在一起,来往不多。

有人千方百计争当某一个协会的主席/这样坑害很多年轻画家/我们远远没有认识“文革”对中国今后的影响/报刊与书画关系很密切/现在这些现象,都是“文革”造成的/做人应该有个原则,尤其是搞艺术的/齐白石、黄宾虹这批艺术大师是从清末培养出来的,不是民国也不是解放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大部分是凭记忆重新写出来的/我看不是劳动创造艺术/不通古文,中国文化的门开不了/从这类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危机/东西方都有自己珍贵的文化,不能夜郎自大

问:今天看您那本《画坛师友录》会觉得恍若隔世。

答:就好比读《东京梦华录》或《梦梁录》?问:就是这么一个意思,经过几场浩劫,回过头来再看过去的那些往事,是多么的……我总觉得现在还好,因为有像您这样的一批老先生健在,就像是酵母与火种。我觉得在文化风气和文人品格、艺术修养上来提高整个书画界的水平,其实还是来得及的。因为有些老先生还在走的路,对后人会有些启发。

答:我看过时下的一些画展,还是很有成就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不少是比较用功和很有头脑的,基础还是可以的。

问:问题是现在社会诱惑很多,什么名啊利啊,方方面面的。

答:我从澳洲回来听说好多有关这方面的事,有人千方百计争当某一个协会的主席,拿到头衔就了不起,几个人一起,最好里面有个主席什么的,到一个什么县,出门一趟,能装大包钞票回来,这叫“走穴”。

问:变成一种商业买卖了。其实中国书画我认为骨子里是西方所谓“为艺术而艺术”的东西,纯艺术。比如说赵佶,我认为他除了画画以外,没有任何目的。

答:他当皇帝,什么都有了。他只是喜欢这门艺术。

问:现在其实很多人把书画艺术当成了赚钱的途径。

一旦如此,他就再也回不了头了,乐此不疲,反而觉得这样很好。不能够沉下心来读一读书,学一点什么东西,从生活中体验美。

答:现在很多传闻真是可怕,地方上有的人组织几个北京的画家,包宾馆住,然后画画,讲好画多少画,给多少钱。

问:这是一种批发贸易,其实对艺术的本身破坏力极大。答:这样坑害很多年轻画家。我在韩国遇见一个协会的秘书长,说他花一千万元买的房子,吓了我一跳,一千万!问:这种现象还不少!书画界的风气越来越坏,很多人没底线,可是也能混得人模狗样。年轻一代有的挺好的苗子就毁了。因为他觉得这样挺好,钱来得容易,得到虚名实利了。

同类推荐
  • 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

    开国大典、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女排夺冠、香港回归、2008年北京奥运会、神舟飞船载人航天以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阅兵仪式,本书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全民记忆深刻的七个历史事件作为切入点,通过陈凯歌、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七位著名导演的艺术创作,以普通人的视角讲述了个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表达了炎黄子孙深切的爱国之情。
  • 审美与管理视野中的影视传播

    审美与管理视野中的影视传播

    美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美学”的名称是我们沿用了日本人的译语。18世纪以前还没有这一个学科。虽然西方从古希腊开始、中国从春秋战国开始都有大量关于美学的论述,但是“美学”这个名称以及“美学”的第一个完整的理论,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提出来的。
  • 课外雅致生活-勃拉姆斯生平与作品鉴

    课外雅致生活-勃拉姆斯生平与作品鉴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现代生活百科:收藏指南

    现代生活百科:收藏指南

    礼仪玉器人类在采集打制石器的过程中,发现了各色“彩石”之美。按照万物有灵观念认为美石--玉是山川的精华,上天恩赐的宝物,具有沟通天地,鬼神的灵性。被用来作为氏族图腾物,氏族首领的标志和祭祀祖先、鬼神的仪礼用品。
  • 枣园放歌

    枣园放歌

    我对书法字画百窍不通,也没有能力去欣赏和评价恒汕的作品。但我知道,恒汕认识的书画名人很多,好多都与他做了朋友,甚至建立了师生关系。与大家零距离接触,寻高人指点迷津,或许也是他提高艺术水平的便捷通道。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山沟知万界

    山沟知万界

    风筝图腾破万界,一飞冲天虫化龙。新农村扶贫政策落户炎家村,然而村长平庸无能,得奇遇的炎军强势复出,率全体村民脱贫致富。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水墨皇朝

    水墨皇朝

    浮浮沉沉,飘飘荡荡。风起云涌,末路苍凉。长啸一声,凤舞九天,豪情壮志都作了一枕黄粱。轻声浅叹,月出西山,悲欢一生凝成了杯底寒霜。皇朝散尽,涟漪轻荡。说不尽的千般往事,堆积在了满是尘土的旧书卷上。
  • 假面校园丶宠你到底

    假面校园丶宠你到底

    她作为交换生来到了A校,并且入读了全班都是男生的特级班,遇见了他,而他第一次看见这个女生就觉得很可爱,起了逗弄的心思叫她‘老婆’,一向淡定的她遇上她却没有办法淡定了,他会时不时的叫她‘老婆’,他会时不时的逗弄她,但是每到关键时刻,他就会挺身而出保护她。青春校园里,谁先爱上了谁,并不重要,只要一直在一起就好。我对所有事物都只抱有三分钟热度,除了你,你是我生命中的暖阳。——By夏辰熙我不在乎你是否能给我全世界,我只在乎你对我的爱是否不曾变过。——By叶雨诺
  • 金雀传

    金雀传

    我们的男主人公名字叫做叶南羽,南羽从小和师父在山上修仙,从未离开过仙山-诺伽山,所有在仙山上的仙人都会一种法术,就是可以召唤属于自己的神兽让他们帮助自己;南羽年纪小小,却要励志要比师兄弟早一些学会召唤术,希望得到师父的赞赏;没想到因为召唤法术不够成熟却召唤出一只小小的金翅雀,更没想到的是在召唤这只鸟同时居然把远在灵秋国的小公主诺儿的灵魂附在鸟儿身上,灵秋国是远在最远海边的国度,世代的公主王子们有着能拯救世人的法术,至于这法术有多神奇,恐怕连他(她)们自己也不知道….
  • 帝国时代之罗马崛起

    帝国时代之罗马崛起

    世界初创,一片洪荒。罗马的崛起不可阻挡,但是商的驼铃却回响在黄金大漠的边缘。茉莉的歌声如此悠扬,她的神奇不在她的美貌,更在她惊世的预言。救世主要在西方降生,他要驾着七彩祥云,让世人都看见,他要统一列国建立一个永恒的国度。这位救世主在哪里呢?
  • 做情人的女孩

    做情人的女孩

    白杨,专科医学生,因为不满现状出去闯荡商场,因为一场突发事故卖身加赔钱,向往真爱却害怕受伤,动了情却还守着心,只好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 TFBOYS之一起恋过的青春

    TFBOYS之一起恋过的青春

    小时候他们是两小无猜,几年后再见的第一次他们就“打“了起来,在外人眼里他们是一对欢喜冤家,一见面就吵架,可就是吵不散,骂不走。第一次见面“你凭什么坐在我的位置上”傲娇的声音从头上穿来。“你的位置吗?哪里有你的名字?你叫它一声它答应吗?”“呵呵,很好。你会后悔的”说完就坐在了她旁边。……
  • 早生鬼紫

    早生鬼紫

    跌宕起伏?这大概是公翊凛能想到的对自己人生最好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