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37600000006

第6章 黄苗子说(4)

问:应该还有材料。那个书后来又补充材料了吗?答:当时没有啊,运动一次又一次地来,哪有可能顾这个?一直摆在那儿。

问:在北京“二流堂”时代是不是您在美术研究上真正学习或叫深造的时期呢?答:不是,主要是反右,被划了右派后,谁都不敢见,谁也不来找我。当时我跟王世襄住在一起,他也整理他的毕业论文《中国画论》。他的藏书比我多,后来我也没去看,因为书都在那里捆着。当时还有启功先生,经常来我们家,我也去小乘巷、芳嘉园。我经常写完一篇札记之后偷偷地请他看。启老的《诗文声律论稿》第九稿交给我,当然我提不出什么意见,现在这本原稿还在我这儿。问:他当时为什么没要回去呢?答:那会儿,第十稿已经又亲手抄出来了。他真是用功,一笔一画,全部用小楷。

问:启功先生的学问还是挺好的。

答:真了不起!我确实是佩服,佩服他和王世襄两位。

问:他的记忆力也非常好。

答:对。王世襄也是。王世襄治学问十分用功。你别看他讲蝈蝈、讲鸽子,这都是真功夫。

问:王世襄老先生我们以前向他请教过。他曾特意给我打电话提出来让我办的《中国书画》先介绍您。您当时从栖凤楼搬到芳嘉园实际上是做他的房客?答:对。我们在栖凤楼的时候,突然有一个晚上,围庆节前后吧,他穿一件蓝呢长袍跑来,那是旧俄国的贵族做衣服的高级呢料,他拿来剪裁了,钉上铜扣子。(笑)我一看,他跑来怎么回事?他坐了一会儿,说的都是运动啊,反右啊,他被划为右派了,他被划右派我也不知道。他说他的那东屋,以前有一个印尼大使馆的翻译官之类的人住在里头,现在不租给他们了,空出来,问我愿意搬过来住吗?我说,我愿意。

问:您过去住几间房?答:在东屋。客厅很大,两个卧室,连厨房、厕所都算起来有七间。

问:房租也是要交的吧。收多少钱?答:我给他也不要,我都是硬塞给他——那时候是十几块钱到三十块钱。

问:相当于“二流堂”解散了,但芳嘉园那边又成了一个“小沙龙”。

答:“小沙龙”,郭老也来过好几趟。

问:郭老也去,他为什么去呢?答:郁风是郁达夫的侄女。当时他们三个人一起从上海到广州办《救亡日报》,郭挂名任社长,后来从广州到武汉当政治部三厅厅长。他和达夫的感情不是一般的,是非常好的朋友。问:1957年前后,郭沫若没有受什么影响,他来看您有没有什么顾忌?答:他没受影响,也没有什么顾忌。后来我从秦城出来,他也来看过我。他挺念旧,他跟达夫感情不一般。

问:如果郁达夫能活到新中国成立后,会如何?答:郁达夫和他谁也保不了谁!郁达夫和鲁迅要是活到后来,都得住监狱,至少得划右派。(笑)问:好像沈从文也是经常去?答:对。沈从文也常去。刚刚解放我和郁风就去看他,因为达夫先生的关系,后来一直来往密切。

在革大我是先进去,他后进去。我们住得也近。我儿子印象最深的是沈老有一次到我家,我不在,他当时还是个初中生,沈老拿一个绣片之类的东西给我儿子看——“美呀!真美呀!”我儿子到现在,才领悟到沈先生对文化、对青年的深切感情。

问:沈从文晚年主要是研究服饰。

答:对。但他曾向我说起他还有一系列的研究课题。问:沈从文做学问的路数是外人学不来的。

答:对。他做学问的方法很特别。我们去看他,他办公的地方很大,有张床,白天、晚上都在那里,从家里带点儿吃的,就在那里杲一天。墙上贴的全是他的材料,然后就把这些材料调来调去地整理,书全铺在床上。郁风就问他怎么睡觉,他说把资料往床边一堆,第二天又重新摊出来。

问:这和他过去写小说不是一个办法。沈从文应该说是一个文化上的悲剧人物。

答:非常悲剧。他文学上有非凡才华,却没办法再施展。

问:硬是把他逼到古董堆里去了。但为什么那么极端呢?居然封笔再不搞文学。我觉得他也可以写一点……答:江青不会放过他的,在青岛的时候他教过江青。同时还有别人,丁玲不会放过他,他们也不会放过他,所以他只好挤在那个“犄角”。

问:他们的恩怨不应该到这样极端的程度吧?答:丁玲的心胸很狭隘。沈从文怕得不得了,一向是小心谨慎的。沈先生有一次托我带一篇稿子到香港发表,后来还多次改,改了有四五遍,写信、打电报,就怕惹麻烦。刚解放丁玲去看他就吓着他了,另外还有一个什么人,是大官,也吓着他了。

问:就没人为他说话?文人该惺惺相惜的。

答:后来夏公说了公道话。他说,我们不是提倡乡土文学吗?说乡土文学终不会有第二个沈从文吧。那这么一位小说家,我们能把他扔在一边?问:就是说连一个沈从文都容不下,这是不可思议的。答:是啊。他在西南联大就没有参加进步的活动,但是也没有反对呀。林同济在西南联大是反对共产党的,办了一本杂志,后来他到了上海。

问:按说沈从文也不是那种政治倾向很明显或者是怎么样,他一直在大学教书嘛!也没有卷到政治里面去。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您当美术编辑,应该说也有自己的一些体会吧?当时您是想把它当终身事业来做?答:对。我计划中的《中国美术论著丛刊》确实是打算出七百种以上的,比黄宾虹的《美术丛书》收罗更广。后来一个运动、两个运动……什么都办不成,就出了几本。

问:总共出了几本?答:我经手的大概是五本。后来20世纪80年代我在澳洲时,他们寄来两本,都是经我整理过的。

问:当时署名,您就在后面了?《寺塔记》是两个人合编的?答:那是因为我当时是右派,得找一个党员当主编,那人很好,老老实实的。我进去之前,邵宇就对我不满了。他让我写文章批评这个人那个,我也不愿意写。

问:那您收的那批书在后来您编《中国美术论著丛刊》时,是否有从里面选出来的呢?答:有。我把这些书作为基础,同时再加上别的。计划很大,领导后来看到我的古代美术丛书计划,就感兴趣了,也支持我的做法,因为他想借这套丛书把人美的品牌做出来,所以很支持我的。但后来运动来了,就都完蛋了。因为我搞这个东西都是经眼看过的,北京图书馆的善本目录我抄下来,后来又跑到江浙好几个大图书馆看书。而且白天看书晚上回旅馆做笔记,把抄下来的草稿做整理。那时的笔记我现在还保存着呢。

问:都去什么地方了呢?答: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好几个大图书馆,还有私人藏书,都一个个抄过。我在徐家汇的天主教图书馆,翻出清末有关怎么教学生画圣母像的记录,这些学生全都穷得不得了,有孤儿,有南市缝穷的家庭子弟,每个月给他们三块钱。培养他们画宗教画像,从绘画基础开始,后来出了几位画家,其中就包括徐咏清。

问:您计划编的《中国美术论著丛刊》这套书如果出全了是不得了的。

答:是。前言、序多数是我写的。《法书要录》当时是请上海复旦大学的范祥雍教授做头一校,书里有一百多封王羲之的书信,有些旬读他也搞不了,我又请启功教授重校,一个礼拜就搞出来了。现在这个标点本的《法书要录》是最完善的了。校对都是启老做的,真不容易啊。

问:您的书里面也讲到,说当时都三校好了,准备发排了,拿去让启老过目,他当时就又指出不少问题来?答:有好多东西,到现在断开也不见得能理解。

因为当时的玩笑话、土语、流行话、暗语,我们现在不了解。就像现在年轻人看鲁迅的文章就对有些东西不理解。我就请教启老,启老他就拿回去看,一个礼拜就给我断出来——真是没有人能相比。启老很谦虚,把自己的斋名叫“浮光掠影楼”。我说你这个“浮光掠影楼”应该给我用。(笑)我经常公开地讲,你不要从表面上看启功的字,也许你很不喜欢他,甚至说是台阁体,但应该承认启功这种书法的学问、功夫别人根本没有。

问:就书学的学问来说,他博大精深。按说他没上多少学,跟您是同等学历,初中毕业。(笑)答:哈哈。他遇到了名师。现代书法界,一个沈尹默先生,一个启功先生,无论在书法理论的整理推广方面,还是在书法学问功力方面都是承前启后的。

问:后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答:沈尹默的字有时候让人觉得太像王羲之了。但你要从书法学问上讲,他是了不得的。我老是说启老很可惜,大家都把他捧成一个书法家,其实他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学问家。他的脑子不得了!问:是学者。他是从书法得名的,一般人提起来说启功是写字的,画也不错。但真正了不起的地方还是学问。启功的字书卷气很浓,而且带有很重的皇城根的味道。

答:对。你做了启功访谈没有?问:明天我去见启老,他前一段身体不好。

答:现在也还是不好,他的腿。要抓紧。

问:我有一种很强烈的紧迫感,时不我待。

《美术论著丛书》之外,20世纪30年代您还编了什么书?答:我到上海找了几个人,有黄宾虹的学生,吴昌硕的儿子,替我收集文集,全都抄下来了,存在美术出版社的资料室,后来的编辑还拿出来出过一两本书,有一本《吴昌硕论画》就是从我那些资料里出来的。还有瞿兑之,他很穷,潘伯鹰介绍我给他找一个工作,我请他把《苏东坡集》的书画资料摘出来整理一下。

问:这本书出了吗?答:没有出,他给我编好了。瞿兑之他当过汉奸,但学问很好,也给中华书局标点过书。他跟齐白石是好朋友,他们是湖南帮。晚年比较潦倒,住在上海。

问:钱给他了吗?答:给了。给了他五六百元钱,在当时很好了。他答应给我编几本大的集子。

问:这个工作要说好做也好做,但也还是需要水平的。答:对。当年齐燕铭同志是我的上级,对我完全和朋友一样,他给我一个建议,他说,在各种地方志里头你把画家一个个录出来,就可以补充大量的美术史资料了。

问:对,从地方志中把画家史料集中起来,是一个庞大的工作。

答:而且是很有用的。其他如天文、气象、医学各方面一一分类,东西就出来了。

问:这个事情如果做成了,对中国的书画史料整理研究可以说是功德无量。

答:齐燕铭还建议我做一件事:把历代所有的食谱、菜单整理出来。

问:过去文人都喜欢写这种东西。

答:对。记得《唐代丛书》里,就有唐朝人写的《食谱》。不过,上海图书馆的老馆长顾廷龙,说这套丛书有假的。问:我那天看苏东坡的集子,苏东坡儿子做了一种吃的,吃着觉得挺好,苏东坡就写了首诗,然后就把这个吃的命名为“东坡某某”。古代文人食谱可能都是这样,菜是厨子做的,也许是太太、姨太太做的,但是写成菜谱就成他的了,因为是他写的。这个东西要是做起来,也是很有意思的。

答:名人食谱,很有意思。讲中国文化应当从这方面着眼,中国的食文化是世界有名的。齐燕铭很可惜,他一从政,很多想法就没法实现了,他学问很大,他是吴承仕的学生,是吴承仕最得意的学生!他书法很好,他们三个人,潘伯鹰写楷书写得好,吴兆璜写隶书写得非常好,他写篆书写得好,他跟寿石工学刻印章。一当官,他就没时间了。

问:《世说新语》有句话,“一行作吏,此事便废。”答:沈从文那本服装史,就是齐燕铭一手促成的,周恩来有这个想法,齐燕铭跟他谈了一次,沈从文很感动。

齐白石作画非常之勤,天天画,不停地画/九十岁以后他是不会画工笔的/旧时代的老规矩,他是长辈就得给晚辈车钱/老人家搬过去很紧张,闹呀,说关在那里,没自由/老头儿跪在那里冲着天喊天呀天呀/我们仍处于“后文革时代”

问:您跟齐白石有来往。

答:齐白石是解放前到南京,那时候我有个画家朋友叫周多,是湖南人,他认得齐白石,把他带到我家里,我请他老人家吃中饭。

问:据说齐白石那次去南京是有点受骗?答:对,是张道藩把他拉去的。

为什么把齐白石拉去呢?张道藩老想当南京市长,但没到手,就发牢骚,辞职不干。他讲以后不过问政治了,要搞艺术啦。当时举行拜师会,拜白石老人为师。那个拜老师的会我参加了,还有常书鸿他们也在。

问:来到了北京就自然而然跟他交往多了。

答:来到了北京以后就常跟叶浅予、李可染一起去看他。

问:据说有一次赶上给老先生捎了一封信,老先生特别高兴。

答:对。当时他拿出一叠自己收藏的画,要我自选一幅相赠,我选了一幅《虾》,他提笔写:“八十七岁之白石老人,久客京华,梦也思家,时值苗子弟为予送亲人书笔,此谢之。”我感动、惭愧、愉悦之情,一时无从表达。

问:他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自存画呢?答:一大捆放在那儿。齐白石作画非常之勤,天天画,不停地画,除了卖掉的,他还有很多画。当时还有一个传说,说他家的墙后面砖头被挖开,他的大柜子被挖了一个洞,一伸手画就被拿走了。

问:对这些事,老先生晚年也是防不胜防。齐白石到晚年好像是一个人住?答:有一个护士。最初是老郭,解放后没多久就辞去了。

后来有人介绍一个年轻的姓孙的来,很漂亮的,据说把他的钱偷了。

问:据说黄金被偷了?答:后来请了一个姓高的中年护士,胖胖的,一直侍候他。

同类推荐
  • 在美的和音下共同成长:杨浦区中学音乐、艺术学科教学实践研究成果汇编(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在美的和音下共同成长:杨浦区中学音乐、艺术学科教学实践研究成果汇编(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是杨浦区中学音乐、艺术学科教育教学成果汇编。共分为三大篇章:教学设计篇、论文篇、培训篇。其中,教学设计篇中分为音乐类和艺术类,音乐类中有10篇课例,艺术类中有12篇课例;论文篇中有11篇论文;培训篇中有7篇培训论文。本书囊括了14位骨干教师的这两个科目的经典教学设计案例、论文集以及多项重要培训课程,并介绍了各经典音乐的音乐特点、音乐元素和乐器。
  • 西学东渐:民国电影美学研究

    西学东渐:民国电影美学研究

    中国的电影是随着晚清以来的西学东渐而诞生和发展的,本书以1905年到1949年间的中国早期电影的美学特点为研究对象,以欧美电影创作与电影研究为参照,在中国本土文化和民族审美传统的立场上,对中国早期具有标本意义的导演及其作品进行串联式的解读,以描述和阐释的方式进行理性梳理和总结,揭示出中国传统电影在欧美电影影响下仍保持了鲜明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美学特征。
  • 现代生活百科:毛笔书法学习与欣赏

    现代生活百科:毛笔书法学习与欣赏

    现存文献没有明确记载书法艺术起源于何时?不过,我们可以从文字研究中得到某些启发。汉字最初叫做“文”,甲骨文写作,像经纬交错的织纹。上古陶器多以织纹作为美饰,因此“文”字引申出美饰的含义,如古汉语中的“文饰”、“文身”等。古人用具有美饰含义的“文”来给汉字定名,说明汉字从一开始就注意美饰,具有艺术化的倾向。并且也可以由此推断,书法艺术与汉字一样古老,书法艺术的起源与汉字的起源是同步的。
  • 中国仕女画艺术史

    中国仕女画艺术史

    中国古代仕女画从产生到近代,在风格上出现了诸多样式,从六朝的秀骨清像、面短而艳,到唐代的丰肥腴丽,再到宋代的端严秀丽,延及明清的弱不禁风,可以说风格各异,各有特色。这种风格上的变化既是艺术自身内驱力的推动,也是世风变化的影响所致。《中国仕女画艺术史》着重从社会学的角度,运用学科交叉的方法探讨艺术风格的变化,通过对各个时期社会风气、对女性的审美态度,以及由此导致的绘画美学思想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社会的因素如何对仕女画的审美发生作用,导致其风格不断发生变化,继而对仕女画风格的文化内涵、审美价值等进行深入探讨。
  • 世界舞蹈思想(上)

    世界舞蹈思想(上)

    这套卷本的《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 这套卷本的《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
热门推荐
  • 十八地域

    十八地域

    恶人还需恶人磨,十八地域里有的是不守规矩的亡灵。但是,当赎灵官带着八位赎灵使归来时,是龙也得给我盘着,是虎也得给我趴着。动荡不已的十八地域,里面所有的亡灵,如何随着叶寻到来,都变得像个委屈的小媳妇,乖乖服从叶寻管理。
  • 爆笑宠妻:拐来的小新娘

    爆笑宠妻:拐来的小新娘

    顾七七泪奔,她招谁惹谁啦?家里莫名穿来个俊美男人,对她动手动脚不说,还总是固执己见:“既然你这番主动,那本尊只好勉为其难收你为妾了。”“谁要做你妾?我已经有男朋友了!”她恼羞成怒,拍案怒吼:“还不赶紧滚出我家!”于是,这就是一场穿越美男PK现代萌妹纸的爆笑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冷傲魔君:霸宠绑来妃

    冷傲魔君:霸宠绑来妃

    逛街也能遇到打劫的,林若表示很无语。看着站在面前的男人,林若表示很无奈。不就多管了个闲事么,有必要绑她过来么?“大哥,我没得罪你吧”“有人花钱买你命”...............你确定我们说的是同一件事情?“我介意多个同伴”“我不介意多个娘子”.林若猛翻白眼..........据说谁想与她同行?先问帝邪答不答应。管你是皇家皇子,还是门派掌舵,近她者,先丢出去再说。林若不解,当初冷酷高傲的男神,去了哪里?能否让他回来。
  • 英雄联盟之英魂无双

    英雄联盟之英魂无双

    关于英雄联盟的话题太多可谁又知道当英雄联盟里的每一个英雄都拥有了自己的灵魂之后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苏冷只是一个21岁的宅男热爱英雄联盟有一天当他通宵完不小心睡在电脑边上的时候..意外的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青梅煮酒许多愁,黄鹂干杯止不休。你容颜清冷一人走,我满面沧桑泪已流。萧瑟如我。疾风剑豪—亚索
  • 天梯山传奇

    天梯山传奇

    结合地方风俗习惯,借助地方地形地茂,集传承与教导为一体,收集民间传奇故事,引导读者怀念一方故土,不忘家乡,不忘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为目的,驰笔急驶。
  • 八象天心诀之人皇

    八象天心诀之人皇

    天地万物先有劫数,后有命数,最后才有神魔人三元。所谓人者,命所归,天命所向,唯独缺少本心。所谓魔者,天命所归,天命所向,唯独缺少魔种。所谓神者,天命所归,天命所向,唯独缺少神格。命神者,天命三元,本心归一,魔种深种,神格完整。赐予神格,赐予本心,赐予魔种,却只要命源。至此,神魔人皆为种,命源为果。赵阳,一个阔家大少,最后落得家破人亡,自尽而死。机缘巧合之下,重生在三元命界,依旧是碌碌无为的少年,还是掀翻天地神魔人三界的存在呢?到底是命神再次愚弄,还是去打造自己的命……
  • 奥特曼迪迦

    奥特曼迪迦

    卡特奇亚大帝一心想置迪迦于死地。绝对的黑暗在哪里??迪迦的新形态有两个大形,一方为光,另一方为暗。光之形态有:夕阳形,赤阳形,极月形,龙芒形,七耀日月形,七彩龙凤形(不分先后)!暗之形态有:魔影形,魔焰形,黑魔形,,愤怒黑暗形,暗黑鬼影形,黑暗紫焰形(不分先后)!迪迦与云峰的羁绊下,变得逐渐强大起来。
  • 鬼状纸

    鬼状纸

    这个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群:218897973)李证道因为是纯阳之体,从小就被鬼妖觊觎。其小娘唐婉为了把他平安抚养长大,替他找了一个纯阴之体的同龄女孩玲玲订下娃娃亲,期望靠两人独特的体质阴阳调和,躲避鬼邪妖魔。但玲玲在过八岁坎的时候,被厉鬼上身,命存一线,唐婉不得不将其带回山,寻求救治的办法。李证道跟着师傅马不死生活,渐渐长大,因喜欢上别的女孩,和玲玲的父亲产生了冲突,愤而离家,去成都府读大学。谁知就此开始,但凡和他有亲密关系的女性开始接二连三惨遭横死。李证道不得不利用从小修习的道术,以及大学里学到的刑侦知识,开始调查发生这一切的原因。而且就在此时,阔别多年的玲玲也重新闯入了他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