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解除便秘排除隐患
要解除各种疾病的警报,自然是要尽量的避免便秘。专家表示,便秘问题应该从饮食习惯上解决,比如吃些芹菜、粗粮等纤维含量高的食品,有助于体内出现食物残渣而形成粪便,最好能保证一两天排便一次,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有时候,可以吃些中药辅助治疗,或在排便时用手按摩腹部,这些都将有助于缓解便秘。开塞露等药品最好只作为临时缓解痛苦的辅助剂,而不要经常使用。
特别提醒,血压高的老人,一定要注意排便时别太用力,不然很容易出现问题。也不要养成在排便时看书、看报的习惯,因为精力不集中会延长排便时间,也可能出现便秘。
老年人保持健康六项运动
1.强健肠胃——运动脚趾
胃经始于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胃肠功能较弱的人,若每天练习用脚二趾、三趾夹东西,或用手指按摩足趾36下并持之以恒,胃肠功能会逐渐好转。
2.清肝明目——搓双足
摩擦两足可使浊气下降,并能清肝明目,对治疗神经衰弱、失眠、耳鸣、高血压等均有效果。
3.调节脏腑——敲手掌
手心中央是劳宫穴,若每天早晚握拳用中指相互敲打左右手劳宫穴36下,再按摩整个手掌,能疏通气血津液,调节脏腑功能,达到强身保健的目的。
4.灵活筋骨——旋膝
用手掌按住膝,先向外旋转10多次,后向内旋转10多次,再以两手同时揉左右膝几十次。此法可提高膝部热度,以活动筋骨,驱风逐寒,增强膝部关节功能,对预防关节炎等症很有好处。
5.防治寿斑——拍手背
手背为手之阴阳两经汇聚、交接之处,若每天早晚拍打手背36下,可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加速血液循环,预防寿斑出现,促进寿斑消失。
6.补肾壮腰——捶腰背
通过对背部穴位的刺激,达到疏经脉、调和脏腑经血之目的,可防治腰背酸痛、腰膝无力、阳痿等症。方法是,双手握拳,用拳的虎口部敲击腰部脊柱的两侧。
老年人睡觉时应选哪种睡姿较好
睡眠的姿势,有仰卧位、右侧卧位、左侧卧位和俯卧位4种体位:
1.仰卧位
肢体与床铺的接触面积最大,因而不容易疲劳,且有利于肢体和大脑的血液循环。但有些老年人,特别是比较肥胖的老年人,在仰卧位时易出现打鼾,而重度打鼾是指出现大声的鼾声和鼻息声不仅会影响别人休息,而且可影响肺内气体的交换而出现低氧血症。
2.右侧卧位
由于胃的出口在下方,故有助于胃的内容物的排出,但右侧卧位可使右侧肢体受到压迫,影响血液回流而出现酸痛麻木等不适。
3.左侧卧位
不仅会使睡眠时左侧肢体受到压迫、胃排空减慢,而且使心脏在胸腔内所受的压力最大,不利于心脏的输血。
4.俯卧位
可影响呼吸,并影响脸部皮肤血液循环,使面部皮肤容易老化。
因此,老年人不宜睡左侧卧位和俯卧位,最好睡仰卧位和右侧卧位。而易打鼾的老年人和有胃炎、消化不良和胃下垂的老年人最好选择右侧卧位。
老年人锻炼注意五个原则
(1)应重点选择有助于心脑血管健康的体育运动,如慢跑、散步等。每次运动时间约为30至60分钟,每周3至5次,不宜过于剧烈。年龄大些或体质较差的人可以适当减少运动时间和强度。
(2)老年人仍须注意重量训练。重量训练对减缓骨质流失,防止肌肉萎缩,维持器官功能都会起到积极作用。老年人应选择轻量、安全的重量训练,如举小沙袋,握小杠铃,拉轻型弹簧等,每次锻炼时间不要过长。
(3)须注意维持体能运动的“平衡”。体能运动的“平衡”,应包括肌肉伸展、重量训练、弹性训练及心血管运动等多方面的运动,至于如何搭配,要视个人情况而定。
(4)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者也应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因为久坐不动对于身体的危害更大。这类老人应选择幅度较小、与自己身体相适应的运动方式,如慢走代替跑步或健身操等。
(5)须关注与锻炼相关的心理因素。由于老年人体质较弱,体能较差,不少人锻炼时会产生畏难情绪,这样将使锻炼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老年人锻炼时应当有正确的心态:只有坚持锻炼才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老年人出现寿斑是怎么回事
老年人的皮肤上,特别是脸上出现一些棕褐色的斑块,这叫寿斑,医学上称为脂褐质色素。这种色素不全聚集在体表的细胞膜上,也侵犯体内各脏器,它聚集在血管壁上,会使血管发生纤维性病变,导致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肌梗塞;其聚集在脑细胞上,可导致记忆力减退、智力障碍、抑郁症、痴呆。
因此寿斑被人们看作人体衰老的一个信号,它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但平时注意营养可以控制和减少寿斑的发生。充足的水分和充足的硒化合物、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等,都可以抑制寿斑发生。这些物质可以从动物肝脏、酵母、柑橘类水果、蜂蜜、海藻、牛奶、大豆、蛋类、蔬菜、芝麻中摄取。
此外,如果老年人突然在短期内长出大量的寿斑,提示可能体内隐藏着恶性肿瘤,应即刻去医院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
老年人噎食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食物团块完全堵塞声门或气管引起的窒息,俗称“噎食”,是老年人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屡有报道。美国每年约有4 000多人因噎食猝死,占猝死病因第六位。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噎食病人被误诊为“餐馆冠心病”而延误了抢救时机。阻塞气管的食物常见的有肉类、芋艿、地瓜、汤圆、包子、豆子、花生、瓜子等。
老年人易发生气管食物阻塞,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发生噎食呢?是因为:
(1)咀嚼功能不良,大块食物尤其是肉类,不容易被嚼碎。
(2)在饮酒过量时,容易失去自控能力。
(3)老年人患食管病者较多,加上进餐时情绪激动,容易引起食管痉挛。
(4)老年人的脑血管病变发生率高,咽反射迟钝,容易造成吞咽动作不协调而噎食。
噎食的发生往往具有以下特征:
(1)进食时突然不能说话,并出现窒息的痛苦表情。
(2)患者通常用手按住颈部或胸前,并用手指口腔。
(3)如为部分气道阻塞,可出现剧烈的咳嗽,咳嗽间歇有哮鸣音。
老年人预防噎食,除了及时治疗各种诱因疾病之外,还应注意做到“四宜”:食物宜软、进食宜慢、饮酒宜少、心宜平静。
有80%的人噎食发生在家中,病情急重。抢救噎食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及时识别诊断,有否分秒必争地进行就地抢救。如抢救得当,可使50%的病人脱离危险。
有一种简便易行、人人都能掌握的急救法。其具体操作方法是:意识尚清醒的病人可采用立位或坐位,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双臂环抱病人,一手握拳,使拇指掌关节突出点顶住病人腹部正中线脐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连续快速向内、向上推压冲击6~10次(注意不要伤其肋骨)。昏迷倒地的病人采用仰卧位,抢救者骑跨在病人髋部,按上法推压冲击脐上部位。这样冲击上腹部,等于突然增大了腹内压力,可以抬高膈肌,使气道瞬间压力迅速加大,肺内空气被迫排出,使阻塞气管的食物(或其他异物)上移并被驱出。这一急救法又被称为“余气冲击法”。如果无效,隔几秒钟后,可重复操作一次,造成人为的咳嗽,将堵塞的食物团块冲出气道。
这种方法还可以用来自救。如果发生食物阻塞气管时,旁边无人,或即使有人,病人往往已不能说话呼救,病人必须迅速利用两三分钟左右神志尚清醒的时间自救。此时可自己取立位姿势,下巴抬起,使气管变直,然后使腹部上端(剑突下,俗称心窝部)靠在一张椅子的背部顶端或桌子的边缘,或阳台栏杆转角,突然对胸腔上方猛力施加压力,也会取得同样的效果——气管食物被冲出。
午睡可能会成为老年人的“杀手”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有机化学博士黄顶立出语惊人:“午睡会增加老人的死亡率。”他根据以色列哈达沙大学医院的调查报告,向国人最认同的生活习惯——午睡提出质疑,并且认为午睡不能补充精力,相反可能增加心脑血管“受伤”的概率,从而成为老人的“夺命杀手”。
黄博士研究认为,晚上睡眠时,心跳速度和血压会降低;早上睡醒时,心跳速率和血压又会恢复。这时,体内会有密集的心血管和脑血管的活动,从而可能增加心脑血管面临的风险。午睡与晚上的睡眠一样会造成心脑血管的压力变化,因此认为多一次午睡,等于多一次由低到高的状态变化,日复一日,很可能会促使心脑血管病的发作。
对于黄博士的结论,医生们认为有些道理,但老人也不必太认真。关于午睡,东西方一直是观点相左的。中国人认为午睡能补充精力,有益健康,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可是西方一直认为在白天睡觉是浪费能源,不可取。但在此之前,国外的科学家也通过实验证明午间睡眠可以使人的新陈代谢趋缓,消耗能源减少,从而避免早衰,就好像在冷冻的状态下睡眠可以使人“长生”一样,证明人类应该在午间有休息的时间。
其实,需不需要午睡和各人自身的体质、睡眠状态、年龄和有无疾病等条件密切相关。晚上睡得少、质量差,中午就该用午睡来给身体充充电。睡眠质量差的老人也能通过午睡让大脑得到真正的休息。
至于黄博士的观点也不无道理。要缓解睡前和睡后心脑血管压力变化对血管的伤害,专家建议:
(1)醒后不要马上起来,先在床上再躺上半分钟。
(2)从床上坐起后在床边坐半分钟。
(3)靠床边站立半分钟,而后再下床活动。这样渐进性的活动可以让身体各器官适应变化,减少猛然起床对血管的压迫,避免摔倒等危险,有利于心律的稳定。
老年痴呆与大脑缺血有关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该病在我国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快速上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老年性痴呆患者大约有600万。目前人们普遍认为,老年性痴呆可能与年龄、遗传、微量元素、中毒等因素相关。
为了探寻老年性痴呆的确切发病原因,有专家启动了“散发性老年性痴呆与脑缺血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