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19100000027

第27章 我们该怎么做认识自我……(1)

无论把自己解剖为几个部分,如果不知道其所受的文化影响,就看不清内心世界。

心理咨询师介绍说:一天,一位职工到咨询室请教小孩上学的事。这位职工说,他的小孩正读高中,平常在家里表现还可以,晚上屋里的灯熄得很晚,也经常说力争考个名牌大学,不让父母失望。他一直认为这个孩子很懂事,很努力。可是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说,他的小孩在学校根本就不好好读书,上课时有不少小动作,有时还领着其他学生一起起哄,很叛逆。判若两人的表现,让他很吃惊,就同小孩谈心说,如果现在不好好读书,没有知识,将来怎么办?没有想到小孩反驳,读书不一定就能当老板,他的理想是将来能够成为一个大老板,挣很多钱,走在红地毯上,站在聚光灯下。

这位职工很迷茫地问:为啥小孩在家里家外表现差异会这么大?自己说的话又相互矛盾,现在不好好念书,靠异想天开就能成为一个大老板了?

人是一个矛盾体

心理咨询师接着说:“本来,我想告诉他,一个人,其实是个矛盾体。如果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可以把一个人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个人潜意识形态下最为原始的、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性欲。像这个小孩贪玩、叛逆,都是本我的表现。自我是个人有意识的部分,自我存在的自觉性和理性,是人格的执行者,像小孩子在家里表现很好,给家长留下一个假象,是按照社会认可的标准自我控制的结果。超我是由完美原则支配,属于人格中道德部分,像这个小孩内心里有自己的理想,希望当个老板,就属于超我。本我追求愉悦,超我追求完美,而自我则追求现实,三者构成了既分裂又完整的人格。这么抽象的理论,不是专业人士,很难听得懂。当时我不知怎么回答他。”

我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分析的是人的意识、人格,如果用这个理论解释现实人的行为,明显不实用。应该用另一种划分方法,让人们一听就懂。”

心理咨询师立即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你肯定有更高明的解释办法,说来听听。”

我说:“高明谈不上,不过跟职工谈话,得走出抽象的心理人格分析,只用哲学的矛盾分析方法,把一个人在现实社会表现形式,按照支配行为的因素由内到外来归纳,可以分为三类:本性的我、现实中的我、理想的我。就以这个小孩为例,‘本性的我’表现为青春期的叛逆、贪玩、自我约束力弱,其实多数人都觉得玩着比学着舒服。‘现实中的我’表现为,为了不让父母生气,晚上不管读不读书,都很晚才睡,显示出对父母的顺从,这是受现实评价标准影响的结果,谁会摆脱现实社会呢?‘理想的我’表现为有梦想、有追求,其实无论处于哪个阶层,都会有梦。这三个‘我’,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不同需求、不同感觉、不同行为,表现为不同自我,显示出一个人的内心需求、现实生活状态和理想愿望。内心的愿望、现实的要求和将来的目标在这个小孩身上矛盾着,也使‘三个自我’处于分裂状态,所以在不同场合有着不同的表现。”

她十分兴奋地说:对呀!中国人的困惑,往往是因为自我的分裂。一个真实的自我,就是要达到三个“我”的统一,而实际上人往往是分裂的。用这种说法,职工能听得懂。

古代文化已经有这种划分方法,修身养性、修身养德,另外佛教还谈修行。这“三修”,核心是让人们心灵得到净化,但是却是从心灵、性情和行为三个角度加强修养,最后以心的统一,达到自我的统一。古代评价人有一著名对联: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家贫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事上无好人。这里的迹,即行。从心和行两个角度看一个人,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如果论心,穷人家的孩子虽然给不了父母什么物质享受,但是尽到孝心了,就是孝子;如果论行,穷人家的孩子没有能力让父母享受,就不能称为孝子了。对美色更是如此,平心而论,每个人都爱美色,如果动心就不对的话,世上就没有好人了;心想了,不去行动,就是好人。看来古代已经使用心与行相分离的方法来分析一个人了。另外我们评价人还说,某某是性情中人,性情也是分析人的一项要素。

我开玩笑说:“看来认识自我至少有三种方法:一是弗洛伊德人格分析法,一是古人的心、性、行分析法,另一个就是咱刚发明的内心、现实、理想分析法。”

两人都笑了起来。

现实的自我

2012年7月,在走访职工中,我发现不同时代的人,对现实的看法大相径庭。

与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交谈,对社会的抱怨情绪有所增加,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人,为公有制经济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到了市场经济时代,年岁渐增,精力不济,处于弱势地位,想想自己曾经的付出,与现在工作的人获得丰厚的利益相比,心里感到十分不平衡。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只感到压力太大,上有老下有小,一切都需要花钱,只有拼命地挣钱。为了平抑内心的烦躁,信教者日益增多。

与新生代农民工谈,能深切地感受到他们最务实,谁给工作岗位,谁给的工资最高,谁对他好,就给谁干,就感恩谁。他们认为,社会与我无关,什么也不信,什么也不想,人生的逻辑是:干活——挣钱——开心,其他什么都无所谓。在企业干,如果老板批评狠了,撂下工作就走,谁怕谁呀。

我和80后的大学毕业生接触后感受到,年轻一代有着足够的创新精神,有相当强的能力,更追求被社会、单位和周围人的认可和肯定,有强烈的表现欲,敢于直言。在国有企业,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因在校时一直是优秀团员,可年终时在单位没有被评为优秀团员,就直接打电话质问总公司的团委书记,他为什么没有被评为优秀团员。团委书记是第一次被这样问,感到特别吃惊。因为年龄大的人,即使内心特别渴望得到表现,仍然会“见荣誉就让”。这一代人中的激进者,现实中的自我是:反对论资排辈,认为自己干了相同的工作,却获得不了同样的收入,得不到同样的奖励,是没有对自己价值的肯定,是社会的不公平。他们心中遵循着社会与自我是等价值交换原则,我付出多少,就应该得到多少。

就不同年代人的社会心理,我请教了心理咨询师:“你如何评价不同年代人的现实表现?”

她说:“现实中的我,是以现实为原则,处理好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找准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位置。我们经常说,某某人太自我,就是指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与周围社会环境的关系,不顾及周围人的感受,更谈不上互助与友爱。这些表现形式可以解释为‘太自我’。现在的年轻人,内心怎么想的,在现实中就怎么表现,现实中的我越来越接近本性的我,换句话说,人们在现实中越来越突出自我了。”

我反驳道:“现代人把追求个人的社会地位、财富拥有、高官厚禄作为最高追求,目的是为了光宗耀祖,而不是个人的理想目标,这是内心的需求吗?”

我接着解释道:“受现实的影响,也同时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现实的看法不同,其实是文化思维的不同。现在每个人或多或少,程度不同地为所谓的荣耀而奋斗着。只是有些人投机钻营、煞费苦心、苦苦追求,表现更强烈罢了。每个人内心,都觉得这样很烦、很累,但是为了高高在上、为了别人眼中的成功、为了家族的‘荣耀’被动地付出了并非自己乐意的辛苦和努力。我们往往把他人的评价作为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尺,受到他人的肯定才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实现。据此可以说,在中国,现实中的我,就是无我。”

心理咨询师又说了一番话,好像最后作了结论:“你说的和我说的是一个意思。古代对‘现实中的我’的行为规范,制定得很具体。‘三纲五常’把人们的行为予以了基本限定。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人没有自我,活着是为别人,活着是让别人看的,这些人依然存在,所求与内心所想不一样,你说的就是这类人。真实的我,应该是现实追求与内心保持一致,要追求内心之所求。不同年龄的人,在现实中有着不同的表现,从中可以看到他们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不同。越年轻的人,受传统文化影响越少,越接近内心需求。年轻人已经开始追求自我价值、自我需求,这不就是追求本我吗?当然,同一个年代的人,由于每个人的家庭背景、阅历、职业、接受的教育、处世方式不同,往往会造成个体差异。咱们两人只是举了不同年代的人作为例子,所以得出的结论不一样。”

本性的自我

中西文化对人性的看法是有差别的。

美国对军人的要求,当没有武器时,当没有粮食威胁生命时,当被包围突围无望时,可以投降。中国人把生命看得很轻,为了伟大的事业,牺牲生命在所不惜。我们倡导宁死不屈,投降了就是叛徒。这其实就是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冲突,也是西方和东方文化的主流价值观的冲突。

古代对“本性的我”的态度是,加强个人修养,控制内心的愿望,最终能够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存天理,去人欲”,是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指压抑自己本性中私欲与封建道德的要求相一致。朱熹说:“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我国古代文化研究如何做人,但很少研究人的本性,所以对人内心的感受并不重视,一切都为了一个社会目标。当然,也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思想,这也只是孝道的延伸,而不是真正对个体的尊重。只有陶渊明《桃花源记》,到社会之外寻找到一片世外桃源,才能不受外界的影响而得到心灵上的愉悦。

想起这两段材料后,感到十分困惑:究竟西方尊重个人追求是本性的我,还是奉献社会是本性的我?

于是我问:“现在人都说,要尊重人性。难道中国人追求一种道义,就是不尊重人性了吗?”

她说:“你说的人性,就是内在的自我,类似于精神分析法中的本我。内在自我的目标是寻找快乐。同样的社会环境,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受,是因个体有着差异。现在谈得最多的是追求一种幸福感。什么叫幸福感?是自己对幸福的一种感觉,是内心的体验。人生本是一个过程,快乐在于体验,这是内在自我的感觉。西方人认为,只有满足了个人的自然需求,才是尊重人本性;中国人认为,只有给每个人发展创造条件,在社会上有所作为,才是尊重人本性。西方人愿意早点退休,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中国人觉得退休了没有事干,让退休都不愿意,特别是领导干部,退而不休,都想在社会上多混几年,不愿意过个人的生活。应该说二者都是尊重人本性,因为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个体的内在需求是不一样的。”

她接着说:“让中国人回答‘我是谁’,多数人的答案是,我是社会中的一员。中国传统文化是群体文化,常把个人的人生目标与社会目标联系在一起,每个人是社会的一个元素。儒家认为,信仰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人的问题。如果一个人通过修身和实践,体验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本,这样的人,就是有信仰的人。也就是说,本性的我,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内心领悟到值得自己去努力奋斗和坚持追求的东西,就是有信仰的人。这样的信仰,是把社会目标自觉地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内心的追求与社会目标相一致。儒家所提出的‘养性’,是对本性的自我修养,把人性定位于对社会目标的追求上。”

谈到这儿,我理解了今天提出“以人为本”的意义:解决了个体生命在社会中的地位问题,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2011年,首次把“幸福感”一词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说明,政府已经认识到了,满足了公民的内心共有的愿望,让每个人有幸福感,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做到了,激发出了内在为社会奉献的愿望,社会才会充满活力。因为对中国人来说,衣食再丰足,没有得到社会和周围人的认可和肯定,仍觉得是个失败的人,所以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让每个人有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也是十分重要的。

自己尊重自己,就是要坚持以快乐为原则,学会平衡好自己的心态,实现内心与外在的统一,就会使人本性舒展。“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是从内心角度,对君子与小人的一种界定。我们常说,某某很本分,就是指其内心与行为很一致,不去欺骗,心与行统一。这样的人,活得很踏实和坦然,这是真正的快乐。

理想的自我

中国人最重视社会理想。儒家所说的实现自我,主要是指为社会做贡献。“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意指大丈夫志在四方,岂可害怕吃苦?“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意指志向不确立,犹如无舵之船,无缰之马,漂荡放纵,到底何处去呢?由此可见,古人的实现自己的理想,指的是最终要奉献社会。自我的目标,如果不与社会相结合,就是“小志”。古人所说的“立志”,是修身的最终目的。

而马斯洛则认为,只有当人们满足了基本生活、有了安全保障,情感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去追求自我实现。在中国,“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意指为国而忧,为国而乐,这是君子的志向;只考虑个人得失,这是小人的志向。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

同类推荐
  • 谷雨诗选(一)

    谷雨诗选(一)

    《谷雨诗选(套装全3册)》包括:《谷雨诗选(第1卷)》、《谷雨诗选(第2卷)》和《谷雨诗选(第3卷)》。《谷雨诗选(套装全5册)》主要包括:武丁、森林、大地、高山、湖海、余昭安、夜渡(外一首)、蒋天佐、献给八十年代第一个“谷雨诗会”、熊述隆、关于一只古老的谜、刘华、我拾到一双眼睛、李一痕、幸存者之歌(外一首)、王一民中年恋情(组诗)、陈小平、春天,一切都在萌动、肖麦青、端午,在故乡、刘晓宇、劳动者的歌(二首)、谢亦森、修路、陈良运和生命的密码等等。
  • 迅风辞赋集

    迅风辞赋集

    本书为辞赋作品集,是作者多年来的心血结晶,更是一个身处基层的文学爱好者艰辛奋起的例证。作者曾两次荣获中国地市报副刊作品二等奖、四川报纸副刊作品二等奖,还荣获了“中华赋坛十大精英辞赋家”荣誉称号。
  • 与火车有关的事

    与火车有关的事

    《与火车有关的事》收入宋烈毅近年来创作发表的62篇散文,精短的散文笼罩着诗意的光芒,同时这些文字浸透了一个诗人对生存的观察、沉思和内省。沉郁冷静、思辩而不失热烈的叙述风格使得这些散文更像是漫长岁月深处的一支深沉的歌。
  • 中国古代文论命题研究

    中国古代文论命题研究

    本书是关于中国古代文论命题研究的专著。“命题”与“范畴”作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理论家表述思想观点的主要方式,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内涵及形式特征。古代诗文词赋小说戏曲及书画等各体文学艺术理论中都有大量的命题。本书从不同角度展开探索,力图全面阐释古代文论命题之性质、特点、功能及当代价值。
  • 黑白斋读书录

    黑白斋读书录

    全书分为四辑:“线与面”收录了作者近年来以长篇小说为主对军旅文学重要现象、重大问题的发言;“问与答”是作者与学生关于军旅文学的访谈;“人与书”收录的文章记叙了许多军内的师友名。“序而跋”收录了各种序跋。
热门推荐
  • 赫鲁晓夫全传

    赫鲁晓夫全传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尼基塔·赫鲁晓夫是一位在联合国大会上敲鞋子的苏联领导人,事实上,他也是20世纪最复杂、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他谴责斯大林,释放数以百万计受害者,并为他们平反昭雪。他努力减缓冷战紧张气氛的笨拙尝试引发了柏林与古巴两次危机。作为斯大林之后头十年的苏联统治者,赫鲁晓夫给他的国家和整个世界打上了其自身矛盾的深刻印记。此外,他的一生和从政经历为我们勾勒了苏联时代的整体画卷:革命、内战、饥荒、集体化、工业化、恐怖政治、世界大战、冷战、斯大林时代、后斯大林时代。
  • 星际爱恋:掳个天使带回家

    星际爱恋:掳个天使带回家

    她,一枚默默无闻的小市民,一次醉酒无意惹到了冷酷的外星BOSS,莫名被当做间隙。于是,她只好没命的逃亡,疯狂的飙车,亲身体验了一把好莱坞大片的现场版,无意捡了个妹妹,还空降了个警督老爸!本以为逃出了那冷酷男人手掌心了,结果冤家路窄的,去买个菜也能碰到冰山男……这可恶的冰山男,难道就是她的劫么……
  • 喜欢你亦如既往

    喜欢你亦如既往

    她与他青梅竹马,她整日跟着他。周小诺每一天的任务就是给晏亦做各种各样的“零食”,回绝各路情书。他却不想见到这个跟屁虫,后来,他们终于走远。周小诺再也不跟着他,“晏亦,你能不能别跟着我!”“这一次我不会让你走丢了。”“那你可要跟紧我!”原来,那些年少的心事,少年藏得太久,已浓郁到忘记拥有,只愿你更好。“罢了,我已经更好了,你且回来吧,周女侠罩着你!”
  • 得罪女神的我能在异界好好生活吗

    得罪女神的我能在异界好好生活吗

    命运女神和他开了个玩笑。他的身体得到了永生,但是身边最重要的人却离去。“你等着,一定会改变你的命运!”就这样他与身边的美少女们开始了他的复仇计划。
  • 管理中的心理学诡计

    管理中的心理学诡计

    本书针对中基层管理人员,以简单易懂的笔触强调心理学在管理中的作用,告诉读者从人的心理出发进行管理,才是最有效的管人方法,也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 何其幸运能伴你到老

    何其幸运能伴你到老

    白楠楠,南城第一书香世家白家白君屿之女;沈忆南、沈朝南—同父异母的兄弟,白君屿至交沈钰之子,南城龙头企业沈氏集团继承人的热门人选。一个是白楠楠的青梅竹马,在白楠楠出生到小学四年级的漫长时光里,从不缺席;一个是白楠楠的良师益友,半路插进了白楠楠的生活,但之后的相处也很融洽……在白楠楠前20年的人生里,一个参与了前10年,一个参与了后10年,但谁能有幸伴其到老呢?
  • 剑谱七星诀

    剑谱七星诀

    沈仙佛的江湖,无非是女人和酒。为了一个女人,终其半生,饮血江湖。所幸,在他躺下歇息的时候,那个女人总能为他找来一壶美酒。或许,这就是徐四九一直羡慕他的缘由吧。
  • 活在精灵世界的当下

    活在精灵世界的当下

    活在当下,敬一个儿时的梦想,圆一个精灵梦。
  • 论狼崽子的正确养成

    论狼崽子的正确养成

    这是一个被养大的狼崽子粗掉的故事,唐腾被唐念养大以后,就把唐念粗掉了。
  • 今生能否共白头

    今生能否共白头

    带着前世记忆的徐成暄遇到了姜如月,奈何16岁的富家女根本瞧不上这个“凤凰男”,只当他是变态。四年后纽约再见,男主已逐渐强大,想共赴前世之约,奈何神女无心,男主梦碎,彻底心死。八年后,女主落地的凤凰不如鸡,男主现在的我你高攀不起。面对冷若冰霜、冷眼旁观的男主,女主开口求娶,男主怎么就打脸了?众人恨铁不成钢,女主值得吗?男二看不上男主,堂堂一汉子,怎能如此忠犬,男三也瞧不上男主,人模狗样的,其实就是个软饭男,徐成暄笑笑无所谓,反正他知道没有媳妇,他活不下去....先婚后爱,相互成就,互虐互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