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42800000010

第10章 中国近代篆刻名家(2)

钱松(1818-1860年),初名松如,字叔盖,号耐清,又号铁庐、西郊、秦大夫、西郊外史、米道士及云和山人等,浙江钱塘人。他善作山水花鸟,尤其精行、隶二体,篆刻法丁敬、黄易和陈鸿寿诸家,后复归秦印,尝摹汉印二千余方,广收博取,融会贯通,自出新意,后人也有将钱松单独列为一派,实有不当,从结字、章法和刀法等方面来衡量,钱松和前几家都是有很深的渊源。所附“古泉”印章即受赵之琛启示,赵之琛较钱松大37岁,有程式化弊病,令人有廉颇老矣的感慨,而钱松异军突起,故有独树一帜的锋芒。“稚禾手摹”和“稚禾八分”苍茫浑穆,与众殊异。他的突出之处在于对刀法的改造,受吴让之浅刻影响,善以轻行取势,兼收并蓄,摈弃门户之见,运刀无意而有意,后世吴昌硕吸收了他的刀法长处。赵之琛评价他“此丁、黄后一人,前文、何诸家不及也”。魏锡曾说:“余于近日印刻中,最服膺者莫如叔盖先生。”可见盛誉之隆,一时无二。吴昌硕说:“汉人凿印,坚朴一路,知此趣者,近惟钱叔盖一人而已。”赵之谦说:“汉铜印妙处,不在斑驳,而在浑厚,学浑厚自恃腕力。石性脆,力所到处,应手辄落,愈拙愈古,看似平平无奇,而殊不易貌。此事与予同志者杭州钱叔盖一人而已。”钱松42岁时英年早逝,实为一大遗憾。著有《铁庐印谱》。

丁敬开浙派,后继者皆从他风格中化出,各执一端,钱松将前六人风格概括为“丁钝丁清奇高古,悉臻其妙;黄秋庵之浑厚,蒋山堂之沉着,奚蒙泉之冲淡,陈秋堂之纤秾,陈曼生天真自然”。推测赵之琛因精熟故不能位列其中,而浙派自钱松之后,基本上是逐渐地走下坡路,影响逐渐减弱,但尚有少数代表性的篆刻家。

徐三庚(1826-1890年),字辛毂,又字诜郭,号中罍,又号袖海,别号荐末道士、金罍道士、金罍山民、似鱼室主和余粮生等,浙江上虞人。他善篆隶,形成了“吴带当风”的风格,于吴让之、赵之谦之外别树一帜,篆刻早年师法陈鸿寿、赵之琛,四十岁之后受邓石如的影响更大,颇见功力,偶以《天发神谶碑》文字入印。徐三庚篆刻是浙派和皖派的矛盾结合体,白文多用切刀法,显示了他早岁浸淫此道的百日之功,如“石董狐”;而朱文大多舒展,用刀流利,如“子宽”。徐三庚篆刻与同时代的赵之谦、吴让之相比,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他和赵之琛一样,在肖形印创作方面偶有尝试,虽有不足,但无疑卓立印坛,这在同时代的篆刻家的作品中是见不到的,像吴昌硕、黄士陵、赵之谦和吴让之等无一不是丹青高手,却未曾尝试之作,实在令人遗憾。

有学者认为,对徐三庚篆刻应该一分为二看待,要剔除其印中习气至深而柔媚恣肆,忽视朱白对比本质要求的劣作,对部分值得学习的印章仍然可以借鉴取法,如“延寿”用封泥形式入印,“金真子”以《天发神谶碑》文字入印,而“延陵季子之后”体现了篆书和篆刻的统一,实践了邓石如“印从书出”的观点,是书篆风格最接近的印人。他的篆书在用笔上有很多花样,刻意的成分很多,弄得很花哨,不高古,使篆书俗态化,这也是以鬻印为生的职业篆刻家为生存糊口,需要适合大众口味的必然。而赵之谦相对来说,有更大的自由空间去探索自身艺术表现形式,因而成就比徐三庚要高出一些。并且徐三庚篆刻名成域外,流播东瀛,许多人慕名来学习。就国内来讲,民国的钟以敬和当代葛介屏都有所取法,只是不善学者仅得皮毛。吴昌硕无疑属于善学者,其篆刻含有“雄秀”特征,“雄”来源于汉印,而“秀”则得益于吴让之和徐三庚。

赵之谦(1829-1884年),字益甫、撝叔,号冷君、憨寮、子欠、悲庵、悲翁、铁三和无闷等,先祖为宋高宗后裔,浙江绍兴人。绍兴是文化名城,宋代有陆游,明代有徐渭,清代有赵之谦、近代则有徐生翁、马一浮和鲁迅三兄弟,足以衬托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赵之谦学识渊博,才思横溢,在碑版考证、诗文书画和金石篆刻等方面有极高的成就。赵之谦是浙江篆刻的又一亮点,有《二金蝶堂印谱》名世。

赵之谦篆刻创作极少应酬,对比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印谱厚度便知,最少的是赵之谦,最多的是吴昌硕,其次是黄士陵。他的篆刻创作生涯并不是很长,46岁后封刀,一生高峰期在30~36岁这7年间,34岁后为黄金期。他对秦玺汉印、宋元朱文和皖派篆刻都有深入地研究,赵之谦用切刀法作印鲜见,如“血性男子”和“益甫手段”等,实际他受邓石如影响更大。受邓氏“印外求印”的启发,将汉镜、钱币、权诏和汉铭文以及《天发神谶碑》、《祀三山公碑》和《禅国山碑》等文字入印,独标新格,他自身也颇为自负:“为六百年来摹印家立一门户”。其姓名印“赵之谦印”是典范之作,笑傲印林。因其过早封刀,风格多样而未定型,对于后学者来说,有取法多元化的启示,对赵氏来说,确实是一种遗憾。他比徐三庚小三岁,某些恣肆柔媚之处有声息相通的地方,而他的一些印章有过于柔媚之失,一些印章留红布白不当,还有一些仿元明旧习的印章,但这都是白璧微瑕,不会影响赵之谦在在篆刻史中地位,加上他极少作,因而数量不是很多,尤显珍贵。

赵之谦对篆刻史贡献巨大。在多种文字入印的方面,他作了前无古人的尝试,对后世吴昌硕,尤其是黄士陵影响巨大,在实践上体现了邓石如的“印从书出”的审美理念,对当代印坛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赵之谦对篆刻边栏特别重视,白文常不逼边而四周留红,朱文残断整饬,多有变化,这对吴昌硕影响颇深。他首倡以汉画像和魏书入款以及朱文刻边款,也是古无先例,内容上有议论、抒情、记事和诗歌等。他将刀法提到了和笔法相结合的高度,“古印有笔犹有墨,今人但有刀与石。”宏论喧天,盖前人所未能言及者,发人深思,后启骧骏,泽被后世。

胡钁(1840-1910年),字匊邻,号老鞠、废鞠、不枯,又号晚翠亭长,浙江桐乡人。高时显在《晚清四大家印谱》序中说:“匊邻专摹秦汉,浑朴妍雅,功力止深,实无其匹,宋、元以下各派,绝不扰其胸次;……而印之正宗,当推匊邻。次四家篆刻(另三人即是吴让之、赵之谦和吴昌硕),精力所聚,为印学别辟町畦。”这一评价很见公允,胡钁比赵之谦小11岁,长吴昌硕4岁,处于吴赵之间,虽对吴赵有倾慕之心,但没有亦步亦趋,保持自己的篆刻风貌,实属不易。但白文仍有赵之谦特征,如“子寿审定金石”,印文不逼边,四周留红,同时倾心于汉玉印,浑朴典雅,如“玉芝堂”,章法疏朗中得紧凑,得力于汉凿印和诏版等,苍浑天趣不足,在开风立派方面和赵吴相比,稍逊风骚。著有《晚翠亭长印谱》。

魏锡曾(?-1881年),字稼孙,谑号印奴,浙江仁和人。魏锡曾是咸丰贡生,一生对金石拓本和名家印蜕汇辑甚丰,嗜印成癖,自己不刻印,但潜心印学,造诣尤深,类似明代安徽徐上达,同吴让之、赵之谦和吴昌硕等交好,各人为他刻印甚多,篆刻评论独具慧眼,入木三分,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如他对“西泠八家”的评论:“钝丁之作,熔铸秦、汉、元、明,古今一人,然无意自比于皖,黄、蒋、奚,陈曼生继起,皆意多于法,始有浙宗之目,流及次闲,逾越规矩,直自郐尔。”

吴昌硕(1844-1927年),初名剑侯、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字仓石、苍石,号缶庐、缶翁、老缶、缶道人、苦铁、破荷、大聋、酸寒尉和芜青亭长等,七十岁后以字行,浙江安吉人。吴昌硕篆刻风格的形成期很长,“古法尽能新有余”。早年师法浙派,后又取法邓石如,吴熙载和徐三庚,四十岁后追溯秦汉古玺,得高古风神,后获见齐鲁封泥、瓦甓文字,熔为一炉,一变为雄劲苍浑,摆脱了前人窠臼而树立自我风标,苍茫古朴,“自我作古空群雄”。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别裁自家天地。意守古拙,刀笔棱蹭,方寸之间有龙虎之象,印中寓书画之道,严整中见流动,流动处见沉雄。在篆法、刀法和字法上都有独领风骚的建树,“善学善用”是吴氏篆刻艺术最大的特点,篆书依托《石鼓文》,勤黾一生,临池不辍,最终羽化而出,以自身独特的篆书入印,这是受了赵之谦的启发,以《石鼓文》作为突破口,是他选择的基点。刀法使用钱松切中带冲和吴熙载的冲刀法相结合,秀丽处见苍劲,流畅中见古朴,不经意处见功力,边栏吸收了封泥作为整体上考虑,残断、粘连、虚实、粗细都匠心独运,务使妥帖。章法深见画境,外似粗疏,内蕴深厚,虚实相生,能放能收,“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要照顾气魄”。他所追求的是有汉印“浑穆”境界。“汉印之最精者,神隽味永,浑穆之趣有不可思议者,非功力深邃未抚拟也。”吴昌硕篆刻追求的是这样的一种境界,不以奇制胜,也不哗众取宠,而以平淡醇醪、浑厚庄重、耐人寻味见长。在吴昌硕篆刻中透露的平民气质,以质朴取胜,无任何夸张变形的行为和搔首弄姿之举,百年来备受推崇。边款早年纤细而方正,大多为楷书,中期所作明快辛辣,晚期则以气势为主,刀锋直切入石,落刀处钝,收刀处锐,倒丁刻法,错落欹侧,自然天趣。

缶翁影响不仅在书画篆刻上,还在于做人,及至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曾自作联曰:“印讵无源?读书坐风雨晦明,数布衣曾开浙派;社何敢长?识字仅鼎彝瓴甓,一耕夫来自田间。”反映出缶翁自谦的美德。吴昌硕著述不多,没有相当宏论,但其大量的印论、印话、题跋、诗文和边款等都自标风格,从不同的角度对有关自身篆刻创作给予总结,影响印坛创作,他一反文人士大夫的清幽文郁、顾影自怜式地不食人间烟火的酸儒形象,也摆脱了煮茶谈禅式消极遁避的思想,充满了自主、自信,对生活有最淳朴和最真挚的感悟。吴昌硕篆刻以“诗书画印”四位贯通一体性,在四个领域达到了时代的最高峰,“诗文书画有真意,贵在深造求其通”。这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丰富了篆刻艺术创作的理论的宝库,开辟了新的境界。“(篆刻)小技,拾人者易,创造者则难,欲自立成家,至少辛苦半世,拾者至多半年可得皮毛也。”但对吴昌硕也有诋毁之词,如萧退庵说:“天下篆刻之坏,始于吴昌硕。”但事实证明,吴昌硕并非是变坏古法的始作俑者,而是一代新风的开创者。

有学者在研习吴氏篆刻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现象,这或许是审美观所致,或者是创作上的盲区所在,大师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说,吴昌硕篆刻虽强调画意,“求气不求形”,但吴氏对肖形印创作非常漠视,只是在边款中有一些图画出现。肖形自汉后失落,至来楚生才出现生机,吴昌硕乃至赵之谦和吴熙载都很漠然,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吴昌硕篆刻虽学秦汉古玺,但章法多见平正安排,而不见古玺形制构造,这也令人感到奇怪。在吴昌硕印章中有极少类金文入印,但表现一般,和黄士陵不能相提并论,这些都是不足之处。

吴昌硕在西泠印社成立十周年大会上被公推为第一任社长,以自身非凡的艺术成就对民国印坛及当今篆刻产生了深远影响。吴昌硕因为年龄高寿,风格得以强化而臻于极致,登峰造极,后继者很难再有发挥的余地和空间。门生当中只有赵古泥摆脱他的形神而成一脉,潘天寿以画理巧思见长,有很大的发挥,只可惜所作无多,其余便活在他的阴影下,尽管弟子如云,却有难以超越的遗憾,这也算是悲剧色彩,因而惯有“吴毒”之说,其实这与是否善学有关。“大匠使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吴昌硕本身即是善学善用的典型,愚以为,学吴昌硕而自出机杼者仅来楚生一人。

二、民国

1904年西泠印社在杭州成立,成为篆刻史中的“辛亥革命”。印学理论开始从传统到现代的艰难转变,向学科化方向发展。师徒相授仍然是篆刻学习最主要形式,社会变革促进了艺术思潮的碰撞,转型和变革。民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各种思想意识流派相交叉和碰撞,动乱的社会环境使文人从故纸堆中倾注心力,“时势造英雄”,就像在文学史上,民国时期出现了一批后世难以比拟的文学家和作家,新思潮和旧传统的碰撞,出现了难得的自由空间,成为篆刻艺术的最佳氛围。篆刻虽处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却产生了一批杰出的艺术大师,艺术风格林立,各臻其美。吴昌硕此时已69岁,正是艺术高度成熟的时期,余热炽烈,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有一大批追随者,他将自己一生的心得总结为“字体之纯一,配置之疏密,朱白之分布,方圆之互异”二十字度世金针。

黄宾虹(1864-1955年),名质,字朴存,中年自署“黄山山中人”,歙县人。近代国画大师,美术理论家,兼善诗书印,1909年更名宾虹,参加吴昌硕组织的“海上题襟馆”活动,编辑出版《金石书画编》《匋鈢合证》《龙凤印谈》等。此后在篆刻理论上,尤其对古玺印的研究,其广度和深度,颇具学术价值,迥出时流成一格。1926年编辑《宾虹草堂藏古玺印》初集八册;1929年编二集八册;1930年撰《古印概论》;1940年编《宾虹草堂藏古玺印》五册。其家藏古玺印颇为丰富,在见闻广博的基础上,心悟手从,40岁后治印别开生面。虽印名为画名所掩,未立门户,影响远不及绘画,加上不多作,但水平颇佳,实在不可多得,意在含蓄,执意淳古。“冰上鸿飞馆”刀法冷峻,篆如其书,冰清玉洁;“黄质宾虹”深得汉铜印的精髓,置于其中不逊色;而“黄山山中人”刀法沉稳,铅华洗尽,平中见奇,无愧于一代大师。

王云(1865-1946年),字竹人,以字行,浙江绍兴人。其篆刻服膺赵之琛,后转益多师,意趣暗合西泠八家,中年专治玉印,愈小愈佳,声誉日隆,与西泠创始人丁辅之、吴隐和叶为铭交好,曾设砚于西泠印社,足见印艺有过人之处,作品不逾古法,自出新意。浑朴自然,气妍清和。

钟以敬(1866-1917年),字越生、矞申、矞生,号让先,又号窳龛,浙江杭州人。他博学多才,通晓印制源流,如数家珍,得同道赞誉,学印先师法西泠陈鸿寿、赵之琛,旁涉赵无闷,用刀见浙派余绪,谨慎揣度,喜用《天发神谶碑》文字入印,受徐三庚影响大,如“西泠老萼”印。撰有《篆刻约言》、《印储》1册及《窳龛留痕》12册。

罗振玉(1866-1940年),字叔蕴,一字叔言,别号刖存、商遗、雪翁、雪堂、松翁和贞松老人等,浙江上虞人。他精于金石书画考据,篆刻所作不多,而见汉印风神,如“上虞罗氏”印。著有《磬室所藏玺印》和《赫连泉馆古印存》二集。

叶为铭(1866-1948年),初名铭谱,改名铭,字品三,号叶舟,浙江杭州人。他博学多识,工篆隶,善摹拓彝器款识碑刻,精金石考据。篆刻在宗秦汉之余,效仿宋元铁线朱文,印风典雅灵秀、平实朴茂,亦有近浙派风格作品,如“家近涌金门”和“云门”二印。虽有盛名,能尊重传统,不为成法所囿,拘泥于陈规陋习,在以隶书和楷书入印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曾合辑清周亮工《印人传》三卷,汪启淑《续印人传》8卷,广收历代各地名家,增编为《广印人传》16卷,补辑1卷,其收罗之广,自非周汪二人可比,对篆刻艺术发展和流布作出很大的贡献。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

同类推荐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剪纸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剪纸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娱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使与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很显然,这种定义是广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剧、各种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等。
  • 画像收藏艺术

    画像收藏艺术

    在先秦两汉时期,我国乐器的种类已经相当齐全,而且根据《尚书·舜典》的说法,早在虞舜时期,就有了,“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的“八音”分类,但这毕竟是传说,不足为凭。不过,从(周礼·春官·宗伯下》的记载看,至迟在周代,“八音”分类法已经出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后来传播到日本、越南、朝鲜等邻国,影响很大。
  • 话说中国——名人名画

    话说中国——名人名画

    中国画传世名画大全,中国古代历代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水墨画,飞禽走兽,白描画高清图文欣赏,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牡丹,国画荷花,国画梅花等名家国画图片鉴赏。
  •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本书收录名家文学名篇、书法名作,以作品图版代替死板的铅字,配以解析与背景资料。
  • 每天一堂非遗文化课(民间艺术卷)

    每天一堂非遗文化课(民间艺术卷)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种类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在世界也是少有的,这些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
热门推荐
  • 倾城花语

    倾城花语

    花的美给了我们各自的回味,独有的品位。你的泪,是我孤独的滋味。这是一部悲伤的故事,我的回忆,全是你的记忆。“初恋是最美好的,回忆是不经意的。”梁悦你不辞而别我不怪你,只怪我自己。其实我也很难过─顾月心“如果不是你,我一定会跟月儿要在一起。”“你是这么的自私!这么的有城府,请帮我好好对待她!”这是梁悦自杀时对李东打的最后一通电话。一段错乱缘分,在现实的诱惑,物质的波动下,产生了情爱质变反应,连锁爱情你不配拥有。
  • 处处狗血的人生

    处处狗血的人生

    这TMD是我对生活的某种隐喻不为别的,未来有一天可以让我回味回味原来的日子,更新?什马的不重要....老子开心就好,对了,我的文化程度不高,土腥味就土腥味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尊武往生

    尊武往生

    第一卷是序卷,第二卷正文。为了往生登天,为了修得长生。我走过了人间黄泉路。我没有王霸之气,我只孤身一人,但我将手握大刀,进得诸天万界!这把大刀,必战的过天!斗的过地!我要看看这诸天万界——神佛何在,仙路可存。为了这条路,我放弃了我有的一切。如若不死,终有那一天。这天将遮不住我的眼,轮回也勾不走我的魂。在这里,只可——以我为尊!
  • 动物(科学探究丛书)

    动物(科学探究丛书)

    本书主要讲述的内容包括:有趣的昆虫、陆地动物世界、水生动物世界、新奇的飞禽故事。
  • 从零到大明星

    从零到大明星

    一场意外的迟到,叶凡一首歌唱出了成名之路
  • 通惠河工

    通惠河工

    陈盼毕业后放弃高薪职位,来到河湖管理处从事治河清淤的工作,他的选择遭到父亲陈冼冰的激烈反对。与此同时,因多年前母亲的病亡,陈冼冰与父亲陈镜河之间心生芥蒂,而陈盼的就业选择打破了陈家一直以来辛苦维持的平和。祖孙三代,两对父子,因为河工的身份产生争执,却又因工作的交集,不得不相互扶持。这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陈家人终于明白,原来恨的更深处是因为爱,而河工的身份更是通过血脉得以传承。一条通惠河,蕴含着一家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通惠河工,是三代人的共同身份,同时也包含着爱的力量和传承。
  • 多重系统之多线掌控

    多重系统之多线掌控

    李希,穿越者。他每穿越一个世界,都会开启新的人生,以及获得新的系统。而今天,他携带着无数的系统,回到了自己的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阴山鬼魅之冰棺女尸

    阴山鬼魅之冰棺女尸

    一次意外的贪婪盗墓之旅,一群人意外的触动了机关,竟然让一群恶鬼从地狱里召唤了出来。镇压凶尸的四大凶兽在几近传说中,逐渐成为现实,剧毒蜘蛛,孤魂野鬼,人皮面具,冰棺女尸,荒漠孤魂,南海蝴蝶等等一系列出现的东西都无不提示着一群倒霉的盗墓贼的意外危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