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42800000009

第9章 中国近代篆刻名家(1)

一、清代

篆刻艺术的发展,除了有自身的艺术规律之外,还和外部环境发展息息相关,这其中有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太平盛世,地域文化,金石考据资料的不断发掘积累,对篆刻艺术理所当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胡正言(1582-1673年),字曰从,别号十竹主人,休宁人。篆刻取法何震,以工稳见长,如“墨庄老农”和“家在镜山深处”,虽能自出己意,但毁誉参半。周亮工大加赞赏:“鑱鑱乎若鬼斧神工之凿划。”而亦有一些另类的指责:“如《十竹斋》妖孽,世道人心惑乱甚矣。一时不能传,况千秋哉!”因而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其人其作,探索精神应予以肯定,但内蕴单薄,有呆滞之失。著有《印存初集》四卷和《胡氏篆草》一卷。

程邃(1602-1691年),字穆青,号垢区、垢道人、青溪朽民、野全道者和江东布衣等,歙县人。明朝遗民,极重气节,和黄道周交好,博学工文,金石之外亦擅丹青,富于收藏。篆刻以文何为宗,取法秦汉,常以钟鼎款识的大篆文字参合小篆入印,方圆相兼,追求苍茫古朴的风格,如“少壮三好音律书酒”印。章法疏密得宜,自然大方,刀法朴厚苍浑,能自见笔意,所惜印作较少,否则更能领会其超人风神。魏锡曾认为其印朱胜白,“苍润渊秀,虽修能、龙泓、完白皆不及”。周亮工评其篆刻“复合款识大小篆为一,以离奇错落行之,欲以推行一世”,“穆倩精于此道实是苦心,有高自矜许,不为人作,索其一印,经月始,或经岁始得,或竟不得,以是颇为不知者诟厉。”由此可见他创作态度之严谨。著有《合心集》。

丁敬(1695-1765年),字敬身,号砚林,别署钝丁、梅弄、清梦生、玩茶翁、胜怠老人、孤云石叟、丁居士和龙泓山人等,浙江钱塘人。他青年时期矢志好学,敏事慎言,博览群书,于金石碑版犹致心力,著有《武林金石录》。丁敬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创作意识,“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皖派遗老如胡正言等一些刻板之作使仿效者更近呆板无趣,莆田林皋之作学之者仅得皮毛,将其独具清丽的风神阉割了,流为庸俗一派,徒有疲癃。针对当时诸多流弊,丁敬提出自身的观点和抱负,开一代新风。需要指出的是,丁敬虽言“思离群”,意即是要独辟蹊径,不想墨守成规。“离群”有两层含义,离开明人之俗群,离开泥古之群,走自己的创新之路,而就“岭上云”之意,蒋仁赞誉他“品格如岭上云,非胸藏万卷书不能得其畦径”。广胸襟,具胆识,胸罗万象,才能下刀犹如神助。虽然丁敬在言辞间称赞唐宋之妙,不守汉文,但对照丁敬作品,他极少有唐宋之形。他学汉印不守故常,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刀法的改变。汉印有铸凿两种,满白文难见刀痕,至何震用冲刀刻印,朱简倡切刀治印,丁敬在刀法上受朱简和苏宣影响,加以发展,用刀苍劲钝拙,沉稳生涩,波磔棱蹭,似离而合,刀锋俱现,形成青刚朴茂、古拗峭折的艺术风格,“丁敬身印”是典型的代表作。他在用字上取简易一路汉篆,常以隶意或参以周秦汉魏文字,如“两湖三竺万壑千岩”印是其55岁时所作,“万”字用俗字“卍”字置于全印中心,在内容上有某种寓意,形式上也使全印平中见奇。只有在丁敬手中才算真正地摆脱了元明旧习,打破了平板方正的板滞和怪异、秀姿柔媚的不良习气,广采博取,“秦汉奇古,汉印典雅”,取“神流韵闲”。蒋仁对丁敬篆刻膺服备至,“砚林居士印,犹浣花诗,昌黎笔”,将丁敬之印比作杜诗韩文。丁敬在篆刻之外,尤善隶书,与“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交好。

丁敬的崛起,使印坛主流归属浙江之地。“说文篆刻自分弛,嵬琐纷纶衒所知。解得汉人成印处,当知吾语了无私。”吾丘衍认为要以《说文》作为范本,而直接以《说文》之篆入印,必定会有诸多不协调之处,组合必有难度。丁敬针对篆刻和篆书的差异性,提出“印化”,根据章法要求来加以变化。大凡有成就的大师,必定具有非凡胆识,以古为徒,以旧为新。但在丁敬的作品中,还有一些染上明人习气的劣作,为此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因为旧世界总是附于新世界而存在的,他的篆刻为后学者所继承强化,各因所染,流为一派。

汪肇龙(1721-1780年),初名肇漋,字雅川,号松麓,歙县人。篆书精《石鼓文》,篆刻得汉印高古厚拙之神韵气息,如“尚书郎印”。

邓石如(1743-1805年),初名琰,字石如,后以字行,改字顽伯,别号完白山人、游笈道人、古浣子、风水渔长和龙山樵长等,休宁人。出身书香门第,酷爱金石书画,篆刻早年受何震影响,后客居南京,结识大收藏家梅,博览群书,致力于篆隶金石。篆书在学习二李的基础之上,广泛研究秦汉之际的断碑残碣,终得周金汉石铭识的精华,易圆为方,用长锋如“锥划沙”,取汉人碑额生动之笔写篆,创立了自家风貌。吴昌硕评其篆书“已经凌驾于《琅琊石刻》和《泰山二十九字》之间。”针对“印中求印”的局限性,开始探索新路,成为靡然风向的一代宗师。倡导“印从书出”的理论,以自作篆书入印,在前人篆刻发展的基础上标新立异,独张一军,风神流变,篆刻极富有笔墨意趣。刚健和婀娜在艺术上是一对矛盾,如果只追求刚健,会使篆刻失去圆转的灵活性,可能会产生剑拔弩张的毛病,而追求婀娜,失却风骨,就会产生软弱乏力的毛病,所以邓石如说:“求规之所以为圆,求方之所以为矩遮以摹之。”将二者合理地统一起来。在章法强调疏密对比,提出“计白当黑”的辨证创作思想,追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艺术效果,如“江流有声断岸千尺”。整体上作品面目多样,如“家在龙山凤水”印作无边,别出心裁,而“有好都能累此生”入印文字一改篆书修长体态而为隶书字型。但也有一些探索期的作品存在不足,如“我书意造本无法”因笔势振荡,刀法失稳而无蕴藉之意,但瑕不掩瑜。邓石如篆刻极重边款,充分体现了篆刻和书法血脉相融的关系,如边款中有篆隶草三种书体,边款中的隶书体,边款中的行草体等,不一而足。针对邓石如书印互用的审美趋向,魏锡曾评“完白山人书从印入,印从书出,其在皖宗为奇品”。黄士陵在“化笔墨为烟云”仿邓氏印风作的边款中评魏氏言论“卓然定论,千古不可磨灭”。邓石如对后世吴熙载、赵之谦、徐三庚、吴昌硕和黄士陵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著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

胡唐(1759-1826年),又名长庚,字子西,号翁,又号城东居士,歙县人。与巴慰祖为甥舅关系,受巴氏影响,得其衣钵承传,同时对赵之谦亦有取法,风格婉约秀美,如“胡唐私印”和“白发书生”,边款尤其清丽动人,和其舅合称“巴胡”。

陈豫钟(1762-1806年),字浚仪,号秋堂,浙江钱塘人。他出生于金石世家,收藏颇丰,喜作兰竹,篆书得李阳冰神韵,遒劲工挺,篆刻取丁敬及汉印法,典雅工致,增益修饰,和陈鸿寿年龄仿佛而结为至交,并称“二陈”。在他仅三岁时,丁敬就已去世,故多从西泠四家中后三者的蒋仁、黄易和奚冈学篆刻,尤其受黄易影响最深。和奚冈一样,善以书论谈之道,“书法以险决为上乘,制印亦然。要须既得平正者,方可趋之。盖以平正守法,险决取势;法既熟,自能错综变化而险决矣。”注重法外施刀,精熟之后,求险决,这是熟能生巧之理。他的印章风格类如其书,以工稳见长,古有人评其印“笔多于意,侪诸五家,不免如仲宣体弱。”言下之意是跻身五家有牵强之意。“陈氏郡仪”为其姓名印,以字形来安排,得自然疏密之趣。“琴坞”隐现己意,颇令人玩味。印章边款非常精致,密匝推排,长篇累牍,虽有千字亦能容于一款,深得黄易、奚冈赞颂,有《求是斋印谱》名世。

陈鸿寿(1768-1822年),字子恭,号曼生,又号老曼、恭寿、曼公、曼龚、夹谷亭长、种榆道人和胥溪鱼隐等,浙江钱塘人。他所作梅兰花卉淡雅恬静,篆隶奇崛,隶书善变形,用笔多方折,潇洒自如,引领一代新风。篆刻取西泠前贤,强调运刀的豪放猛劲,形成雄放疏朗、英迈苍茫的风格,边款注入自我才情,丰富了篆刻表现意蕴,后继者取法浙派多以他直接为范,但有心力不济之感,郭麐评“吾友曼生继(黄易、蒋仁)而起,能合两家兼其所长,而神理意趣,又与两家之外”。同时代的魏锡曾评“刀法之缺蚀,亦从来所无”,指出了陈氏的审美指归,喜从剥蚀中得汉印神韵。同为挚友的陈豫钟也赞誉有加:“(篆刻)虽予与之同能,其一种英迈之气,余所不及。”有《重榆馆印谱》、《种榆仙馆摹印》和《桑连理馆集》等印谱名世。

明清时期是中国篆刻发展的鼎盛时期。何震及其追随者将汉印当作正统来学习,矫正自唐宋以来旧习,改变了“九叠文”的不利局面,给印坛带来了勃勃生机,为篆刻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朱简提出“笔意”之说,虽然在实践上没有突破“印中求印”的路子,但为以后的“印从书出”的实践追求在理论上的铺垫。此后邓石如着意追求明印失落了汉印古朴浑厚的风神,抛弃明印的生硬、刻板,扩张了篆刻艺术的表现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在广泛研究秦汉之际的“断碑残碣”,悟得周秦金石铭识的神髓而异圆成方,用自己独特的篆书入印,创立自家风貌,形成圆劲流动,富有笔趣的“邓派”印风,从艺术实践上开辟了“印从书出”“印外求印”的道路,对后世篆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黄士陵胆识过人,戛戛独造,在邓石如的基础上拓展和深化了“印外求印”和“印从书出”的印路。

邓石如和黄士陵是出类拔萃的篆刻大师,对当代印坛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邓石如“计白当黑”“印从书出”的创作理念无一不是支撑当今篆刻创作的坚强基石,而黄士陵多元化的探索亦给予了后人无穷尽的启示,同邓石如一样,他认为书法是篆刻的首务,在书法史中,他们二人亦有一席之地。

刀法方面,何震首倡切刀法,朱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而更注重书法和篆刻的关系。汪关以双刀刻印,邓石如直冲刀法逐渐发展成黄士陵的薄刃冲刀。具备冲切二法,形成完备的系统。

印学理论达到了崭新高度。篆刻家创作之外,将自身经验总结出来,在章法、刀法和字法和边款方面都有系统的阐述,对后世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黄吕(生卒年不详),字次黄,号凤六山人,歙县人。入印文字、运刀、章法布局和风格皆与程邃相似,遒劲浑朴,如“天君泰然”和“无心到处禅”。他和巴慰祖、胡唐、汪肇龙合称“歙四子”。

王声(生卒年不详),字振声,又字寓恬,号于天,新安人。篆刻与巴、胡齐名,以汉印古玺为宗,得清逸之趣,如“胡唐印信”和“董洵印”。

张燕昌(1738-1814年),字芭堂,号文鱼、文渔,浙江海盐人。他虽为丁敬得意门生,但不能归为八家之列。他生性好金石文字考据之学,凡商周铜器,汉唐石刻,都潜心搜剔,不遗余力,与翁方纲、梁同书交好,探讨精研,终日不倦。篆刻得萧疏跌宕之趣,见多识广,取法芜杂,常有会心之处,“大末吾氏书画记”相对于“西泠四家”的厚重苍茫来说,已演化成秀逸之色。他曾尝试用飞白书入印,因使篆刻陷入巧工能匠的俗为,终未能流传,这里就要提到篆刻本体化问题,盲目移植,不考虑本身要求,是断然行不通的。著有《金石契》、《石鼓文考释》、《芭堂印谱》和《飞白书录》等,并有《石鼓亭印谱》孤本传世,搜罗了自他二十九岁至七十三岁时的印拓。

董洵(1740-1812年),字企泉,号小池,又号念巢,浙江绍兴人。他官至四川南充主簿,去官后云游天下,落拓京师,鬻印为生,善画兰竹,工诗文,篆刻仿秦玺汉印,亦从丁敬处得法,但已不是浙派之列。董洵和皖派的巴慰祖、胡唐和王声交好,篆刻四者齐名,互有印作唱和。时客扬州时为罗聘作印甚多,朱文“冰雪之交”即为罗聘所作,更接近邓石如印风。“小琅琊”在章法布局上形似浙派,但运刀不见切刀之法。著有《多野斋印说》、《小池诗钞》和《董氏印式》等。

陈克恕(1741-1809年),字体行,号目耕,又字吟香、健清和妙果山人等,浙江海宁人。其篆刻传世极少,虽处浙江,受同时代的邓石如影响更大,如“仲鱼甫”印,已不见浙派风范。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篆刻理论方面,著有《篆刻针度》、《篆学示范》二卷,《篆体经眼》二卷,《印人汇考》和《存几希斋印存》四卷等。

丁敬、黄易、蒋仁和奚冈合称为“西泠四家”,后来增加二陈的陈鸿寿和陈豫钟为“西泠六家”,这六家再加上赵之琛和钱松,合称“西泠八家”。亦有将钱松单独列为一派的,众说纷纭,尽管钱松多有建树,但整体意趣上仍脱不了浙派干系,当归浙派无疑,或者更确切地说,只有他才将丁敬开创的浙派艺术发扬光大。

赵之琛(1781-1852年),字次闲,号献父、献甫和宝月山人等,浙江钱塘人。其篆刻拜陈豫钟为师,兼取众家之长,章法较平正,刀法以工稳为主,印风精严,功力深厚,“娴熟精能”。但总的说来,有创作雷同的弊病,在赵之琛晚年创作中,程式化弊病更加明显,造成千印一面的后果。关于这一点,有学者认为,这可能同他自身的审美情趣相关,所作务求精美,以巧取胜,将丁敬的钝朴之风一扫而空,形成“燕尾鹤膝”,未免为人诟病。他刻印中多有心得,“仿秦印,工整中贵有古旧之气”,“仿汉人印,不难于形似,而难于神似”。但在此要特别指出的是,赵有两点独到之处,一是他以钱币形式治印,为前人所不见,如“方云”;二是肖形印创作亦有领衔之功。肖形印自汉代衰落以来,一直悄无声息,明清流派印大家皆很漠然,只有赵之琛和徐三庚偶有涉猎。赵所刻肖形还不成熟,不比当代和汉朝,联珠印“丁亥生”和“猴肖”都以写实为主,但意义不同凡响,故特别提出。著有《补逻迦室印谱》。

胡震(1817-1862年),初字听香、听芗,后更字伯恐,号鼻山,另号胡鼻山人、福春大岭长,浙江富阳人。他少好金石之学,游历苏杭,搜求文物,家藏甚丰,勤于艺事,日夜苦功。因得纪晓岚竹节砚而以“竹节砚斋”作为斋名,行书、隶书皆精,篆刻取法汉印,与钱松交好,情在师友之间,钱松为其治印七十余枚,视同拱璧,而性格耿介,颇为自负,不轻易为他人作,故作品流传极少。“曾经沧海”为其代表作。

同类推荐
  • 溢出一世风光(课外雅致生活)

    溢出一世风光(课外雅致生活)

    金银器是以贵重金属黄金和白银为基本原料加工制成的器皿、饰件等。由于唐代金银器同明代家具、秦汉漆器一样在中国工艺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唐朝的金银器皿是介绍的重点。在此将金银器分为茶具、法器、盥洗器、食器、饰件、药具、饮器和杂器等八组。
  • 影评范文点评

    影评范文点评

    《影评范文点评》结合多年考前培训教学经验,全面解析了影视艺术类专业考试的难点——影评写作的应试策略。本书收录40余篇优秀影评范文,并附有对范文的详细点评,以帮助考生提高影评写作的能力。
  • 世界工艺美术(下)

    世界工艺美术(下)

    人类艺术几乎与人类文明共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艺术史研究应当为希望了解和探寻艺术秘密的人们提供一些答案,应描述和展现出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懈的艺术追求轨迹,但是更重要的还在于把人们引向一个迷人的领域,展现人类的漫长的历史中的艺术长征历程。
  • 影视导演基础

    影视导演基础

    本书介绍了电影的历史轨迹、电视的崛起、导演与剧作、导演与演员、空间设计、场面调度等内容。
  • 文心藏趣丛书·海外寻奇

    文心藏趣丛书·海外寻奇

    本书记述了作者收藏的经历,包括“贵人童先生和天球瓶”、“在纽约找个古董店”、“一个祭蓝碗引出一段收藏故事”、“走进佳士得”等文章。
热门推荐
  • 反派她又把作精欺负妖化了

    反派她又把作精欺负妖化了

    这是一个妖,一个魔,一个神,另一位天仙,一个人,一个外星人,一群妖一群魔一群鬼还有很多人的故事。一开始便是她去撩拨他。他本无欲无求,后来他的欲、他的求皆是她。她却说她只是贪玩,并无恶意。他怕她的恶意?他要的就是她的恶意,只对他的恶意。后来沧海桑田,千万年来,她次次玩性大发,坑他、刺激他、玩他。玩?她觉得好玩儿。他就和她好好儿玩!好好儿玩玩儿!只是他却忽略了,她对他的撩拨、她的游戏,他从头至尾都当真了。他不会玩,也不会玩,他只会好好的......
  • 星空之泪痕

    星空之泪痕

    一个世界,两个青年,三块大陆,四个国家,演绎出一个梦幻又现实的英雄传说。在广阔的大陆上,不同的生灵交错而过,或者彼此碰撞,人族经过星陨之日的重生,七年之乱的反思,渐渐的走向了更美好,和平的世界,可惜的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充满着野心,妄图将自己凌驾于众人之上,他们想站在云端俯瞰大陆,让顺者昌,逆者亡,幻想自己是世间唯一的独裁者,指向哪里,哪里就会出现他想要的样子,却从来不顾别人的死活,这些人被称为黑暗,也只能是黑暗,只要人们还在心中向往着光明,黑暗永远没有统治一切,但若没有黑暗,这个世界将会不完整,光明,也会变得毫无意义。所以,丛云·凯说:“这个世界没有神魔,也不需要神魔,我们可以自己掌控我们的生命,错也好,对也好,都是一种精彩的经历,人族,会在错误中觉醒,也会在正确中前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仙皇教

    仙皇教

    自认此书太烂,所以烂尾了,勿读……《重生之仙缘蝶》已发布,求鉴、求喷……
  • 末光之境

    末光之境

    百年之前,在Krodno魔法大陆上掌管水灵元素的国度——水沫中曾出现过一位极有天分的天才魔法师雨枫·叶。这位年纪轻轻的魔导圣者却在Kr星历3353年新年庆典的前一天深夜将统领中部四国的卡星诺皇室所在的整个城市卡星诺茨坠入了永恒的黑暗——深渊之井中。而前往卡星诺茨阻拦雨枫的族人据说在半路上则被悉数截杀,下落不明。雨枫·叶随卡星诺茨一齐坠入了深渊之井,消失了,一同消失的还有他的被截杀的族人。留给所有人只剩下永远无法看透的谜团。
  • 爵戒

    爵戒

    无业游民小市民“张爵”偶得一枚神奇的戒指,从此便踏上逍遥一生的传奇故事。
  • 十里红妆醉倾城

    十里红妆醉倾城

    “娘,我会替你报仇的”,小小的身子,冰冷的眸子里的恨意浓浓“我会照顾你一辈子的”某男道,“我不信”冰冷的空气,冰冷的宫殿,那个男人对她说:“我爱你但更爱江山”她哭了,哭了很久。她死了,他也死了。若有来生,便是我负你之时
  • 战神皇后

    战神皇后

    “我的心早就死了,六年前就已经死了,所以,很抱歉,我无法将心剥出来给你看。”她爱他,他却因爱着别人而伤害她,所以,她举刀自毁容颜。“住手,给我住手!”那一刻,他心疼得无法呼吸,明知道她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女子,为什么他的心,还会如此之痛?可惜,再回首,她已走远。
  • 校园篮球争霸

    校园篮球争霸

    文案1:从现在开始,开启一段热血的篮球历程!文案2:这里有你的梦想,这里充满着奇迹。
  • 对不起我是一个好人

    对不起我是一个好人

    “抽奖开始,恭喜获得仙器天陨。”运气真好,再抽一次!“恭喜获得王八滩咸鱼一条。”这有什么用?算了,给坐骑饕餮吃。哎,生活真是枯燥啊!每天撒撒币当好人就成了世间至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