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15400000004

第4章 家庭对话:强化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

尽管不少父母总是在不懈地寻找一所鼓励孩子说话的幼儿学校,但我们始终相信,在发展口语方面,任何地方都不能与家相比。在家中,父母与孩子的对话,是强化与发展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父母应养成与孩子亲情对话的良好习惯。

1通过家庭对话来强化孩子的说话能力

家庭对话,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一种非常有益的情感交流形式。这种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沟通,会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中产生一种积极、和谐的力量,会使家庭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语言交流氛围。当孩子经常处在这样一种氛围中,说话能力必然得到强化。所以,父母一定要经常与孩子对话,并通过家庭对话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再忙,也别忘了与孩子说话

父母一定要记着告诫自己:当孩子长到一定大的时候,绝不能再把奶嘴塞到他嘴里。

他不再需要衔着什么东西了,把他的嘴堵上,使他不能说话,这是愚蠢的。无论跟孩子说什么话,要尽力给他们留出应答的时间。给孩子取下尿布后,轻柔地问:“感觉怎么样?”尽量等一会儿,希望他能用开心的笑声来回答。只有在他有所回应之后,才接着说:“这样多好哇!”仿佛他也在对话中扮演了一个角色,而妈妈在对他的话做出反应。“你为什么这么说呢?”妈妈问道,仍然等他回答,用期待的目光望着他,似乎相信这光屁股的腿乱踢的婴儿立刻就会详细地回答。此外,妈妈还用语言描述出他们一块做的每一件事。要是他们一起玩橡皮泥,孩子用泥球打另一块泥,妈妈就说:“打它!”并且和他一块打。“打它,把它打破。”然后,如果他拿起一张拍扁的饼,妈妈就说:“它扁了!”还用手抚过平面。如果他用手指穿透饼,弄了一些洞,妈妈就说:“你在凿洞。”妈妈经常这样说出孩子头脑中很可能有的想法。

美国语言学家弗朗克·史密斯指出,人们见到一个婴孩时,就自动开始跟他说话。如果自己没有孩子,就与别人的孩子说话:“喂,你好,小宝贝!”。

当然,并非每个家庭的每一个成年人都会不断地描述出孩子周围发生的事。英国语言学家雪利·布莱斯·希斯研究过不同社区的居民怎样与他们的孩子谈话。她得出结论:一个家庭的“谈话方式”与老师一样,与孩子在学校最终能否学习好关系十分密切。如果孩子与连续描述他的经历的成年人生活在一起,他就会在学校表现得更好。“好,我们来吃早饭吧。这是面包。我们还要喝牛奶……”

孩子一旦学会了说话,大人让他们自己连续评述身边的事也是十分有用的。“用这些锅和盆在做什么呢?”大人问。当孩子再长大些时,我们可以让他们复述一天发生的事。“你和爸爸出去散步吗?你们去公园了吗?在公园干什么了?”希斯指出:“要求孩子连续评述正在发生的事和回顾已经发生的事使得他们在家里不停地得到造句的训练,这些造句方法对成功地描述和复述一个人的经历是必不可少的。”给孩子打下谈话的基础后,父母才开始正式教他们语言知识和语法结构,这些是学校教育的基点。希斯说:“孩子们逐渐学会故事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提供故事场景、按时间顺序讲述,甚至有时还会总结故事的含义。”

或许妈妈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与孩子说话,是在连续描述你们共同的奇遇;也没有意识到,自己使用短小的句子和夸张的语调对婴儿学说话是很有帮助的。无论一起做什么——摆餐具、喂小猫、买食品、洗手,都是培养语言能力的时机。

有趣的是,当孩子学会说话以后,这种对口语有意识的鼓励停止了。相反,我们教导孩子说话要轻声,少说话,不要参与大人的事。

比如,一天晚上,妈妈邀请了几个朋友在家里吃晚饭,饭后,让刚满九岁的江江收拾桌子,而妈妈则和大人闲聊。江江很愿意收拾桌子,但是边干边不停地说话。即使没有一个人听他说,他也不住嘴。妈妈无数次打断他:“江江,别说话!干活的时候别说话!”

情形变化多大呀!假如是在以前,如果江江边干活边不停地自言自语,或者极力参与大人的谈话,妈妈会表扬他的;然而现在妈妈经常告诉他:“小孩子应该安安静静,不说话。”

这件事很有代表性,在许多家庭里司空见惯。

美国家教专家哈维·维纳尔在他的《与您的孩子交谈》一书中写到美国教育部的一次调查,美国妈妈每天与孩子谈话的时间少于30分钟,父亲花的时间还要少。

根据一些民意调查的结果,父亲们平均每天花15分钟与孩子谈话。

另有调查表明,父亲每周与孩子说话的时间平均不到30分钟。在《朗读手册》一书中,作者吉姆·特里利斯指出,美国成年人平均每周花6小时购物,30小时看电视,与每天在家里和孩子面对面谈话的时间形成鲜明的对照。而做家庭妇女的妈妈,她们平均花9.5分钟与孩子做一对一的谈话,有工作的妈妈平均花10.7分钟,父亲花的时间更少。

“大多数父母在繁忙的工作日中也能找到时间做其他事,尽情地边喝咖啡边休息、吃午餐、晚餐、读报纸、看晚间新闻或球赛、洗碗、挂半个小时电话、开车去购物中心,从不错过他们喜欢的黄金时间的电视节目。”然而,我们为什么不能也找些时间与孩子谈谈话呢?

原因之一在于,当学走的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时,他们说话的能力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我们把全部注意力转向阅读和写作,却没有意识到谈话仍然是推动他们智力发展的引擎。正是通过谈话,孩子们学会了跟上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讲故事,学会了理解逻辑顺序,辨认原因,期待后果,探索最终的选择和思考动机。正是通过谈话,孩子们知道了气压计、租借、民权、心理治疗和罗马帝国。正是通过谈话,孩子们懂得了他们的观察、直觉和洞察是有趣的,也是值得发展的。也正是通过谈话,孩子们学会了同情、慷慨、谅解——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

如果我们不与自己的孩子交谈,那么就没有人与他们交谈。因为许多研究表明,学校无法有效地帮助我们的孩子发展口语能力。某位专家认真监听了来自各种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的20个孩子在家里和学校的谈话,他发现,即使来自“语言最贫乏”的家庭中的孩子,在家里得到的口语方面的帮助也远远超过在学校所得到的。他说:“在学校,孩子们不仅很少与成年人说话,而且即使有对话,孩子的话题也很少,表达的意思范围更窄,通常句子的语法结构也更简单,由他们发起的对话所占比重极其小……孩子在学校变得更被动。”

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在家里与孩子的对话,并创造更多的谈话机会。

孩子有说话的欲望是好事

“老师,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明明才4岁,话说得乱七八糟。”很多妈妈很在意孩子“误用语言”的现象,这实在是妈妈多虑了。

根据研究发现,3岁以前的孩子,只是模仿妈妈及周围的人所用的语言,作为沟通的桥梁。而到了三四岁,是孩子头脑发展最快的时期,所记的语言相对也增多。尤其能记得1000字以上的孩子比比皆是。

一股欲望促使他们想说话,当然,错误就自然地增加了。所以“误用语言”代表孩子的思考正活泼,是种成长的迹象。孩子没有经过这一关,做妈妈的反而应该担心了。

所谓“强摘的瓜不甜”,当孩子误用语言时,不要勉强去纠正,因为在他稍长之后,或者是无法顺利表达意思时,他自然就会想学正确的用法。若父母强用固定的语文规则,塞进孩子的自由想像中,阻碍了孩子活泼的思考,破坏了孩子的想像力,这对孩子并无好处。

孩子虽然所收的词汇还太少,语言功能尚未臻于成熟阶段,表达能力也不太好,可是他们却渴望有成年人的表达方式。这种情况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常常抢着帮孩子说话:“别急,你是不是要告诉妈妈这个意思呢?”……

这种情形对孩子而言具有很大的杀伤力。在小孩心里有强烈的表现欲,却因父母的怜惜,把话抢着说去了。不但丧失了表现的机会,也挫伤了他的表达能力。所以,纵使孩子说得结结巴巴,或者是苦思一句话时,也要耐心地等孩子把话说完,满足他的表现欲。这是在孩子成长的历程中,父母表达关怀的最好方式。

的确,小孩子是有很强的表现欲的,有时阻止他是很残忍的。

“谁叫你吃饭时说话,真没规矩!”

相信这种话语常出现在东方父母身上,他们总是名正言顺地阻止孩子在餐桌上说话。可是,把情形转到欧美家庭的餐桌上时,孩子埋头吃,一言不发,做父母的便会很紧张地问:“今天怎么了?”因为他们认为,晚餐时刻是一家团聚的最好时刻,说话是沟通的表现,沉默是异常的表现。

东方人受礼教限制,一切行为举止都以含蓄为出发点,静静地吃饭也是礼节之一。可是近年,东西方文化交流迅速,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不仅是习惯问题,而是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了。

我们要了解吃晚餐时,是人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刻,对孩子也是。他们会不断地倾吐白天的点点滴滴给父母听,或是加入父母的话题中。若是在这种气氛下扼止孩子说话,便是抑制了孩子的表现欲。建议父母,为了让孩子有被重视感,不要阻止他们在餐桌上说话,甚至可以加进他们的话题中,或是设计话题来刺激他们,以增进智力。

不论孩子说得好不好,他有说的欲望和表现自己的要求,已经是可喜的进步了。

别对孩子的倾诉充耳不闻

凡是照顾过2~3岁孩子的妈妈,都会有同样的经验,就是被孩子的问题问得不胜其烦,都巴不得把孩子的小嘴巴封起来,好让妈妈继续她忙不完的家务。

这些每事必问的孩子,不论妈妈是否忙个半死,都仍然要跟在妈妈的身边问个不停:

“为什么要吃饭?”

“吃饭对宝宝身体有益处。”

“有什么益处?”

“可以使宝宝快点长大!”

“为什么要快点长大?”

“不可再问了,真烦死人,快些吃吧!”

妈妈被孩子问得不耐烦时,都会用类似的话打断孩子,禁止他再说下去的。

其实妈妈这样做,不但会令孩子感到“妈妈不喜欢我”,更会扼杀孩子的语言发展。

一般来说,你跟孩子说话愈多,孩子的语言能力便会愈强。有些孩子一开始说话便可以发音正确、咬字清楚,这除了与生理组织有关之外,跟父母与孩子谈话的多寡亦有很大的关系。

“妈妈!妈妈!今天前座位的李伟明被老师罚留堂,因为他上课时,用铅笔划马小宝的练习本。”

“妈妈!妈妈!课间休息时有一只好大的蟑螂走入课堂,把黄少青吓得哭起来,真好笑,她常常都很怕小昆虫的。”

“妈妈!妈妈!今天上学校时,守门口的陈伯不见了,换了一个又高又大的叔叔呢!”

“妈妈!妈妈……”

对孩子而言,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很新鲜的,但妈妈可能给他烦得要死。许多时候做妈妈的便会不耐烦地对孩子说:“宝宝,快些去做功课吧!不然的话,爸爸回来便会骂你了。”

妈妈虽然没有恶言相对,但宝宝已感受到妈妈根本没有将他的话听到耳里,只是敷衍了事,目的是想将宝宝打发开,免得阻碍她做家务。

宝宝更可能认为“妈妈不再爱自己”、“妈妈不想亲近宝宝”而感到忧愁、不安,渐渐地再也不想找妈妈说话,亲子沟通的渠道便开始中断,妈妈便再也无法知道宝宝的感受了。

宝宝爱和你说话,说明他的思维很活跃,而且语言能力也比较强。所以,如果妈妈们希望宝宝越来越聪明,就应当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话,并且鼓励他多说话。通过孩子的话,你也可以知道孩子最近的情况如何,并且很轻松地和孩子沟通,这是了解孩子、关心孩子的最佳途径。

孩子爱和你说话时,你可能会有点烦;但是当有一天孩子不再对你叽叽喳喳地报告情况时,你会发现,原来不知不觉之中你和孩子之间已经出现鸿沟了。

2父母应和孩子养成家庭对话的习惯

孩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天分,更需要从小培养。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读书,每天在家里安排有规律的阅读时间是一种明智的做法。对于谈话也是一样。如果想保证能与孩子进行诚恳的谈话,那么我们就应当在与孩子的共同生活中养成交谈的习惯,仿佛完成某种仪式一样。

家庭对话在什么时候进行

有一个人,他每个星期天下午都带孙女出去吃冰淇淋,就是为了有时间和她聊天。还有一家人,每周星期天下午都一起散步,这是全家人彼此交流和与社会交流的好机会。有一个大家庭,每年夏天,八个兄弟姐妹带上各自的孩子,聚集在父母家时,他们都带上家人一年来的照片,许多晚上并肩坐在一起,谈论各自的工作和生活。

对一些家庭来说,交谈主要在吃饭时间进行。美国教育家莎丽·路易斯在她的作品《唤醒孩子的才华》中写道:“两年前,有人研究哪些因素促使孩子在学习能力倾向测试中得高分。智商、社会条件、经济地位都不及一个更微妙的因素重要,那就是得高分的所有孩子都经常与父母一起吃晚饭。”

当然,仅仅家人一起坐在桌边吃饭无法保证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交谈。经常有一条心照不宣或者口头指示的规矩,即大人只与大人谈话,孩子们应该私下交谈或者保持安静。孩子和父母期待彼此之间的交谈关系重大,这意味着,当父母谈论单位的工作时,不可避免孩子打断你们,问,“你说补助的花费增加了是什么意思呢?什么是补助呢?”

同吃饭时间一样,和孩子坐车时是与孩子对话的绝妙时机,尤其是长时间坐车。每天从学校里接孩子,坐车回家的这段时间,是父母和孩子交流一天见闻的大好时机。

让孩子学会对话的技巧

度假归来,与留在家里的人团聚的时刻是良好的教育机会。一定有人会问:“玩得怎么样?”许多孩子只是简单地回答:“好极了!”要想听到更详细的答案,家长必须督促他们。向孩子提具体的问题,问她最喜欢什么,鼓励她举出例子,这正好帮助他们练习口语。

如果你也出去度假了,那么你也能回答那个问题,你也很可能知道女儿最喜欢什么。但是孩子们需要养成重温和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的习惯,这在孩子的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

美国语言学家戈登·韦尔斯用10年时间研究幼儿在家里和学校的口语习得,他的结论是,孩子的读写能力各有不同,主要的影响几乎无可置疑地来自于家庭。他说,父母可以用许多方法帮助孩子学得语言,但是“在所有具有家庭特色的促进读写的活动中,我们发现互相讲故事最为重要。”他接着说,在头脑中孕育故事——或者按照通常的说法,编故事——是表达意思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无论在家还是在公司,在操场上还是在俱乐部里,我们每一个人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通过即兴编的故事而成为社会文化的一员,并把其中的信仰和价值观念变成自身一部分的。

因此促使孩子讲故事是很重要的。“今天过得好吗?”“你在干什么?这几天忙什么呢?”或者“有什么新鲜事吗?”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出故事。回忆家庭旅行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最需要讲的故事是关于日常生活的。我们经常问孩子:“今天在学校怎么样?”我想,没有一个孩子能对这个问题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不少家长都有相同的感受:“她只告诉我,‘不错’,却从来不讲细节。”

我们应当知道得更详细。如果“今天过得怎么样?”不能引出细节,很显然我们需要换一个问题,或者教会孩子回答问题的方式。然而,我们却习惯于耸耸肩,放弃对话。这样是不行的。我们不应该放弃倾听孩子一天的故事,每一天孩子都有很多经历。他们也许遭到过拒绝,受到过同学或老师的羞辱和威胁,而我们却不倾听他们的感觉。他们被一门功课深深地吸引,受到了一种新的阅读、写作或计算方法的挑战,因一种新获得的能力而兴奋,或因新的友谊而感到慰藉,但是我们却不倾听他们的感觉。

也许,再过几年,我们的孩子将会面临关于毒品、饮酒、性和暴力的重大抉择,那时我们可能会因找不到办法与他们商讨和交流而感到绝望。这就要求从幼儿园或一二年级就必须建起对话的桥梁。突然说服一个高中生开始谈论他十多年来对之讳莫如深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可能吗?

询问孩子一天的情况,听他回答“挺好”不过是件小事,然而含义深刻!我们需要坚持不懈地与孩子谈论每天的成功失败、顺利坎坷。

当蒙蒙的妈妈问孩子一些情况时,蒙蒙试图用流行的说法“还可以”来回答。妈妈告诉蒙蒙这样的答案是不可以接受的,“还可以”仍然使她一无所知。她迫切地想知道“你到底做了什么,你刚进教室的时候发生了什么?”然后呢?努力把谈话继续下去。她找到几种战略促使孩子讲他们一天的故事。记者常说:“知道的越多,学到的越多。”蒙蒙的妈妈对此确信无疑。她尽力找机会参观孩子的教室,即使仅仅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新鲜事,她总是不断地了解学校里发生的事,然后利用已知的事情帮助自己知道得更多。如果她知道最近有人发现班里的一条鱼死在地板上,那么她就问它的情况;如果她知道老师总是给学生们朗读,那么她就问:“老师今天给你们读什么了?”要是蒙蒙说:“什么也没读。”她就说:“也许你觉得她好像什么也没有读,但是,我可以肯定她每天都朗读的。为什么你觉得她今天好像什么也没有读呢?”

对孩子来说,回答具体的问题比总结一天的事情更容易,讲一讲课间与谁一块玩耍,午饭吃了什么,艺术课发生了什么,比笼统地讲述学校里发生的事更容易。

不可避免地,有时我们的问题可能给孩子一种被审讯的感觉,这时候问得越多,孩子就越不肯回答。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当更加注意倾听那些孩子愿意讲的小事,并且给它们足够的评价和重视。

教孩子学会倾听:看看别人怎么说

语言,如一道横架空中的彩桥,联系人们彼此的心灵。

人类初期,人与人之间靠手势、靠表情来传达彼此之间的思想与愿望。语言产生之后,更促进了交际的发展,语言成了交往的媒介。语言运用好了,能确切地表情达意,达到你所预期的目的;语言运用欠妥,容易使人误解、对抗,引起人际关系的紧张。

妙语连珠也好,言简意赅也好,都是在先正确地理解别人的言语的基础之上。要想说得好,先得听得真,要善于说,更要善于听。所以,一个人是否善于倾听别人说话,是衡量这个人会不会交际的标志之一。学会倾听的艺术,哪怕对方是蹩脚的谈话者,你也可以从他的谈话中汲取到有用的东西。但是调查表明,大约只有10%的人善于冷静而有目的地倾听对方的谈话。

有人研究发现,一般人的说话速度是每分钟120~180字,比思想的速度要快4~5倍,所以,听话者的注意力稍一分散,别人所说的话就只能听进一半。

有人进一步研究指出:说话一方把自己想说的内容,根据需要和个性特征,按照某种逻辑结构说出来,这些话到达听者的耳朵,同样还得经由听者个人的喜好与习惯的“某种”折射。所以,说者的本意与听者的理解之间,出现“变异”就很难避免了。同样的一席话,不同的听者反响不同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家长要教育孩子善于聆听,即善于洞悉说话人话语的真伪,捕捉其真意和事实。同时,还要训练孩子聆听的本领。

(1)全神贯注地听别人说话

不能带有情绪,更不能带有偏见。即使是无聊的话,也不要表现出爱听不听的态度,那是对对方的否定,最易损害对方的自尊心。

(2)边听边概括对方说话的要点

把别人的话逐字逐句地听、记是不必要的,“善于听”即善于一边听,一边整理,抓住要点。

(3)协助对方把话说下去

听别人说话,协助对方把话说下去,是对说话者的起码尊重,也是交往文明的起码要求。怎样协助对方把话说完呢?最好的办法是及时地用上评语或诱导性的“答茬儿”,引导对方往下说。

比如,对方说张三、李四为了当三好学生争执,如果接上“人家争吵关咱们什么事?”或“我最讨厌听到为几个钱就吵架的事!”这就封住了对方的嘴巴,犹如别人刚要进门,你“嘭”地一声把门关上,令人扫兴。反之,如果接上“是吗?”,对方话匣子就敞开了;当对方说得差不多时,再进一言:“结果呢?”新的话径又辟出来了。

(4)要善于听出对方的言外之意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人际交往,即使彼此知心,但由于自尊心,说话都不愿意“深巷扛竹竿,直来直去”,免于唐突,说一半,留一半。所以,“善于听”的要点,是要善于听“弦外之音”。

“弦外之音”,一方说,另一方猜,有时别有一番情趣。比如,昨天你的朋友说某书店里有一套书很难得,而过两天就是他的生日了。今天你悄悄地买来摆在朋友面前,那可真是太善解人意了。

听弦外之音,其实并不难,只要用心去听,并且注意对方的表情、语气、姿态,再联系平时的某些迹象,是会“心有灵犀一点通”地豁然开窍的。

(5)必须主动积极

意思是说对对方的感觉和意见感兴趣,并且积极努力去听,去了解对方,若有不明白的就问清楚。我们经常碰到某一种人,当别人说话时他在想着自己下面要说什么,还有的人答非所问。当你发现他根本不在听你说时,你对他当然不会留下什么好印象。

(6)要让人家把话说完

在听对方说话时,要尽量控制自己,不要打断对方。有时,谈话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抓住要领的,应该让对方有时间不慌不忙地把话说完。即使对方为了理清思路,作暂时的停顿,也不要打断他的话,影响他的思路。

(7)不必介意人家说话的特点

有些人说话时爱眨眼睛,有些人说话时爱带口头禅,有些人说话时爱手舞足蹈。对此,你不必介意,更不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你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对方谈话的内容上,尽可能从对方的谈话中吸取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谈话是一个最古老的教学方式。名著、科学的发明、艺术品、伟大真理的发现,以及种种美的形式——都要依赖恰当的谈吐,才能说尽其含意。正因为如此,要教孩子学会倾听别人谈话,成为一个成功的交谈者。

提高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我们会经常见到一些父母,他们不仅有意与孩子交谈,而且特意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公园里,一位妈妈对3岁的儿子说,“指一指,什么东西是绿色的呀?”孩子的反应得到了夸奖,然后妈妈接着问:“指一指紫色的东西!”

我们还会看见类似的情景。比如,父亲问儿子,“现在几点了?”小男孩看了很长时间手表,不敢肯定地说:“两点半吧?”“对极了。”父亲说。

母亲指着孩子的玩具螺丝起子,问:“这是什么工具?”孩子做出了正确的回答,然后母亲又指着扳子问:“这个呢?”

面对这样的情景,真的应该打断他们,说一声:“停下!”这算什么谈话呢?谈话不应当仅仅用来展示知识和赢得表扬,完成口头答卷上的填空。

真正可悲的是,这种谈话充斥了课堂,老师平均每11秒钟问1个问题。他们经常这样说:“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三行诗。”“对,三行诗。”老师一面准备开始板书,一面问,“同学们,三行诗怎么拼写?它源自哪个国家?”“日本!”“对,日本怎么拼?”“正确。”“我们最近读过一本关于日本的书,叫什么?”

当谈话仅仅是口头回答时,它的模式就成了:“问题——回答——评断”。孩子报告了正确的时间后,父亲说“好极了”,这种交流是测验,根本就不是对话。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应以这种方式来交谈。尽管许多学者认为,父母问孩子一些有已知答案的问题为他们在学校对老师连珠炮似的问题做出简短的回答做好了准备,我在家里还是抵制这种对话,填空式问答很难使孩子学会真正的对话,插进一个词不是参与对话,不能发展观点、分析问题、充实计划、或权衡几种选择,孩子甚至连成句的话都说不出。提高他们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是,听他们说话,并认真回答。

当然,拿起扳子问“这叫什么”的父母可能是在帮助孩子扩大词汇量,这个目标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有更恰当的办法实现它。首先,我们应当通过丰富孩子的生活来丰富他们的词汇。假设当孩子在玩塑料马时,我们就详细地谈谈骑马,那么他就会学到很多新词。若是我们懂许多有关马的知识,而且能够使用术语,那么不久孩子就会听懂并且使用诸如腹带、马镫和门鬃之类的字眼。同样,如果孩子和我们一块做饭而我们边做边描述,那么事后他就能使用“煮”、“酱”和“烤”等等词语。

没有必要通过测验词汇来帮助孩子学新词。美国语言学家弗朗克·史密斯发现,孩子在上学之前能识大约2万个字,这意味着,他们至少以每天12个生词的速度学习新词。他们是如何掌握这些词的呢?不是通过2万张抽认卡。孩子在16岁的时候能识至少5万个词,并不是通过查5万次字典或者做5万个词汇游戏学来的。

美国教育学家玛格丽特·米克指出,经常阅读和写作的人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对语言的好奇心。“他们喜欢语言,欣赏语言,在谈话、讲笑话、编文字游戏、做填字游戏的时候都表现出非常好的语感和对语言的鉴赏力。可以说,他们善于支配语言,就像出色的足球运动员控制球,天才的小提琴手解读乐谱,一流的赛车手驾驶赛车。”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喜欢做语言游戏,儿歌、童话、故事使他们发现了许多奇妙好玩的说话方式。他们一边蹦跳着上楼准备上床睡觉,一边说,“我不想回自己的屋!”洗澡的时候,他们在澡盆上架起桥梁,让橡皮小鸭在桥上走来走去。“别吃我,吃哥哥!”他们一遍又一遍高兴地喊着,大人在旁边微笑,心想这些叠句一定使孩子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

孩子玩味语言的韵律,说出一串串发音相似的毫无意义的词。“啊不,到了该走的时候……如果你说出,你不想走……”这些句子虽然不能表达什么意思,但是语音却合辙压韵。

大人也许对孩子这种“愚蠢的幽默”有点怨言,但是仍然因他们在语言上的探索而感到欣慰。

培养孩子讲故事的能力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认为,那些爱听故事的小孩,其想像力、创造力比其他小孩要高得多。因为,孩子从小听故事,会接受较多的刺激,对他的语言发展有帮助,也可让他获得更多的知识及概念。而且,对孩子讲故事,可培养他专心听讲,激发他的想像力、创造力,对心性陶冶也有正面提升效果。

许多儿童都喜欢听大人讲故事。父母经常与孩子讲故事,对儿童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有一定的好处。

父母给儿童讲故事要注意以下两点。

(1)学习讲故事的技巧

做父母者学习一点讲故事的技巧是必要的。讲故事的第一步,是选好题材,即故事的情节要清楚、易懂;字词要明白、口语化;内容不要太长。

对不识字的儿童,还可以用图画为题材,让孩子看着图画书,进行讲述,孩子又看又听,较有兴趣。还可以选择自己熟识的故事,包括自己童年的往事,可以让故事融入真诚的感情。在讲故事时,还要注意用适当的语调、手势和表情,以掌握孩子听故事的气氛和情绪。

(2)从听故事中学习

给孩子讲故事,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可以增加知识,也可以从中学习生活方式、学习好的品德。

父母在讲完故事后,让孩子学着复述一遍,久而久之就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讲故事对鼓励孩子大胆说话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应对孩子说话予以赞美

正确地赞美孩子说话能够激发孩子的心理朝着大人希望的良好方向发展。这就要求父母对孩子的言谈留心观察,设身处地地设想孩子的感情需要,当孩子说了一些值得赞美的话的时候,要及时地抓住赞美的时机。通过赞美来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理,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好的言行是有价值的,是值得继续做下去的,他们也会因为这些好的言行而获得应有的名誉,这是光荣的、令人高兴的。

8岁的文文是个生性腼腆的小男孩,和父母在家里的时候有说有笑,活泼可爱。一旦出了家门,无论见到熟悉的人或陌生人,难得他开口说一句话。父母也摸不透这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担心这样长大以后由于不善言谈会在社会上吃亏,也会妨碍他的发展。但是,父母担心归担心,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

有一天,文文跟妈妈上街购物的时候,在路上碰到了妈妈的同事陈阿姨。分手的时候,文文破天荒地跟在妈妈后面说了一声:“阿姨再见。”妈妈把文文送回家,就上班去了。

下班回来之后,妈妈立刻赞扬了文文。

妈妈:“文文,陈阿姨今天很高兴。”

文文:“她为什么很高兴呢?”

妈妈:“你今天早晨分手的时候和她打招呼了,我上班的时候,她在办公室夸了你好几次,还跟别的阿姨们说你是个挺懂事的孩子。”

文文听了妈妈的赞扬也高兴地笑了。从那以后,文文一改以前与人见面时的腼腆,大大方方地打招呼了。就是在人多的场合,也逐渐敢于同别人交谈了。父母觉得孩子变得开朗多了,当初的担忧也烟消云散。

孩子有时并非话说得好,某些小事做得好也需要赞美,这样能给孩子以好的心情,让孩子有想说的欲望,从而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

同类推荐
  • 蒙台梭利育儿全书

    蒙台梭利育儿全书

    本书从很多方面向读者阐述了新生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让读者充分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会经历哪些关键的阶段,让父母充分地去呵护孩子、爱孩子并照顾得当。
  • 走进孩子内心世界:0~3岁儿童心理百科

    走进孩子内心世界:0~3岁儿童心理百科

    《走进孩子内心世界(0-3岁儿童心理百科)》由陶红亮主编,《走进孩子内心世界(0-3岁儿童心理百科)》是一本关于0~3岁儿童身心发展的心理百科书,阐述了感知孩子情绪、解读孩子行为等知识,并就这些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给出了建设性的指导;介绍了儿童大脑、身体、视觉、听觉、语言、思维、情绪、信任、道德等方面的发展,揭示了孩子如何从一个多数时间只是睡觉吃东西的婴儿成长为一个忙碌、活泼好动的学步期儿童;还从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角度揭开了儿童发展的神秘面纱,带你走进一个奇妙的孩子世界,让你见证孩子发展的每一个里程碑,学会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孩子。
  • 慈母家训

    慈母家训

    本书选取了中国历史上70多位名人的母亲或女性的家训文章,做了严谨准确的编著,分为训主简介、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几个环节,有利于读者在了解历史人物,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古汉语知识、历史知识的同时,在这些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家训中取得教育子女的真经。父母是子女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而做母亲的由于在抚育儿女方面具有独特的本能,在家庭教育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因此人们往往受母亲的影响最大最深。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名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慈母的言传身教,其事例是不胜枚举的。
  • 妈妈育儿百科全书1-6岁

    妈妈育儿百科全书1-6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在不断进步,养育婴儿的方法成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12的一些不科学的养育婴儿的观念务必更新,以求与时俱进。这不仅是每一个家庭的个体需求,而且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精心编写、结集出版了《新妈妈育儿百科全书》系列丛书,旨在能给年轻的夫妇更科学、更全面、更系统的指导,提供滋养爱情之树的养料,助其培育出聪明健康的下一代,促使家庭之舟在生活海洋上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 好父母教安全

    好父母教安全

    2008年12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首次发表《世界预防儿童受伤报告》。报告说,全世界每年约10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各种疾病,死于意外伤害的孩子约是82.9万人,平均每天有2270个孩子死于意外事故。其中,每年有26万孩子(也就是每天有712个孩子)死于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10-19岁孩子最大的意外死亡杀手,这还不包括每年有上千万的孩子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或致残。这些孩子本可以健康成长,但却因为父母疏于对他的安全教育或照看不周而遭遇意外。毋庸置疑,安全,对于孩子,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热门推荐
  • 药香田园:丑女神医倾世妃

    药香田园:丑女神医倾世妃

    从二十一世纪的中医国手,变成古代被退婚的小可怜,柳茉表示这种渣男不要也罢!这里山清水秀,不如攒攒钱,买点田,顺便斗斗极品亲戚。谁知斗着斗着,多了一个优质夫君,那人竟然还是名满天下的战神王爷!柳茉表示,嫁鸡随鸡,自己只能跟着去做王妃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限次元之万象时空

    无限次元之万象时空

    穿越时空,寻求记忆与真相的绯村云,他的眼中,会看到怎么样的万象森罗,前方,是否有他期待的风景。
  • 狼武大帝

    狼武大帝

    他是冷漠的杀手,对敌人进行着冷酷的杀戮;他是翱翔的雄鹰,绝不低下自己高傲的头颅。但,当昔日的朋友成为敌人;当过去的坚持已成往事;铁血的杀戮没有因为昔日的欢乐而停止,大帝的心境没有因为真情而波动。欺骗,利用,卑劣,博爱。他究竟为何而战?让我们拭目以待!
  • 婴幼儿辅食添加宝典

    婴幼儿辅食添加宝典

    本书内容包括:新妈妈要从基础学习辅食添加的常识、循序渐进的辅食添加、断奶后的营养餐、为生病的婴儿准备的营养餐等。
  • 一个坏女人的自白

    一个坏女人的自白

    我自私,冷漠,善妒,居功,谎话连篇。这世界的美好,我不仅配不上,我还要毁了它。我更像是在逃避。逃避所有负面情绪,用懦弱说服自己,保护自己。不行啊,这样会麻木的。我不断告诉自己,这样不公的事很正常。可它不断拉低我的底线,逼着人妥协,这条无法回头的道路,我已经走在路上,还像走在康庄大道。这些都很正常,但是是错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荼蘼尽致

    荼蘼尽致

    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我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道明媚的忧伤,会因夜高星疏而落泪。
  • 物联网大亨

    物联网大亨

    小明下了班,掏出手机,在同事羡慕的眼光中点开一个“突突”软件。同事一:小明真是大方,用昆仑手机!同事二:什么是昆仑手机?比苹果还牛逼?众同事:你滚开,我们不认识你!小明从所在第三十层办公室下到大厦一楼,走到门口,一个满脸笑容的中年男子上前:“您好!我是突突专车司机,很高兴为您服务!”小明回到小区,拿出手机又点了几下,上楼打开门后,一股凉气扑来,客厅吊灯闪闪发光。小明往沙发上一坐,掏出手机又点了几下,超薄极致大尺寸的4k电视播放起最新的好莱坞大片。“鸿蒙,给我杯冻可乐。”“收到,主人。”机器人鸿蒙对冰箱输入指令,不到三十秒,冻可乐就送到小明手上。物联网创造的生活真是好!
  • 青梅妹妹宠不完

    青梅妹妹宠不完

    那年,他的一声傻瓜,她甜入心尖那年,他的一声笨蛋,她眼前一笑那年,他的一声小宝贝,她手足无措“你说我们可以一直这样打闹吗”小男孩在花园里拿着一朵鲜花递给小女孩,“当然可以”小女孩接过鲜花开心的说着,就这样一点一点的长大,他们一直形影不离。一次意外,让他觉得她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