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34200000033

第33章 僧格与人格——论“弘一现象”(5)

或以为这个说法只是笔者个人的推测而已。诚然,我们确是很难找到直接有效的材料来支持这个判断,但那些所谓的家庭变故说、理想破灭说,甚至于变态遁世说,如此等等,又有哪个是有实实在在的根据的呢?既然都是推测(当然,我们的判断是有一定的逻辑依据的,详说见下),那么,从向上一着的角度进行推测(这个立场提请读者注意),应该是宁信其有,总比随意“打压”来得有意义得多。或有人会提出质疑,认为这是随意的拔高。但如果我们从前面所介绍的弘一法师的心路历程作为一贯来考察,他的每一次转向,都是出于一个高尚的目的,是一路向上的。如今突然地“拐头向下”,也总得要有个合理的解释。每一个人的变化发展,表面看有时似乎很突然,但其背后一定是有其内在的逻辑轨迹可循。在弘一法师出家这件事上,既然找不到充足的反面理由,那为什么还一定要违背他人生历程的逻辑一贯,从消极面上来看待这个事件呢?是否有人因为自己缺乏道德意识与相应的自觉行为,也就绝对不承认世界上有道德追求一事;没有贤愚善恶之分,都半斤八两,所谓的伟人,也不过尔尔,大家一样地平庸,自己的道德压力自然减轻了许多。有人说,虚无主义或极端个人主义者没有道德概念。但确切地讲,不是概念没有,它现成地留存在人类的文化传统中,谁也无法抹去,那些以为没有者,实乃缺乏道德意识与道德自觉而已。

当然,对于弘一法师之选择出家道路的疑问,长期以来一直是在在有人的。

想当初,弘一法师的弟子丰子恺先生在一篇《为青年说弘一法师》的文章中就曾代一类青年发问:“李先生为甚么不做教育家,不做艺术家,而做和尚呢?”丰先生的回答干脆简洁,如“用低浅的眼光,从世俗习惯上看,办教育,制作品,实实在在的事业,当然比做和尚有功于世”;但“用高远的眼光,从人生根本上看,宗教的崇高伟大,远在教育之上”;“真正的佛教,崇高伟大,胜于一切”。

需要说明的是,强调弘一法师乃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目标选择出家,从“向上一着”的角度揭示其意义,前提当然是有经得起推理(不是推测)的理由,同时也不讳言是出于对前贤所该有的恭敬心。当然,这个恭敬心是建筑在有值得恭敬的基础上的。然而仅仅有这两个原因还不足以非得要寄诸文字的表达,如没有一种对现实人生具有激励提升的意义,那就只是流于一般的学术讨论,或是抒发一下感情罢了。正因为如此,有必要多花些笔墨对弘一法师出家的问题再议一议的。

还是回到《弘一法师之出家》一文上来。在上引那段夏先生与弘一法师对话之前,文章还有一段文字,记录了他们当时一起为如何进一步搞好教育,如何提高自身的修养犯困犯愁,并为寻求突破而努力的详情。文章这样写道:“我们那时颇有些道学气,俨然以教育者自任,一方面又感到自己力量不够。可是想努力的,还是儒家式的修养,至于宗教方面简直毫不关心的。”一心育人,同时又感到自身力量不足,急迫之情,溢于言表。从夏先生他们接着马上转到“修养”这个问题上的考虑所透露出来的,这个“力量”的不够,显然主要不是指一般教育方法上的事,而是内在道德力量上的问题。至于夏先生所谓的“我们”,是否包括他的好友李叔同先生,这是毫无疑问的。不宁唯是,以我的判断,李叔同先生还应该是“我们”中主要的一位。首先,从他们当时交往的细节看,俩人绝对是同道好友。“在七年中我们晨夕一堂,相处得很好”;同时,对“少年(时的)名士气息”,也都多有反思,“忏除将尽”;又都“想在教育上做些实际工夫”。另一方面,夏先生还觉得李叔同先生在教育等方面比他“实力充足”,“感化力大”,自己“只好佩服他,不能学他”,自叹弗如。所以,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论教育及自身修养问题,说李叔同先生是其中的核心,虽不中也一定是不远的。再者,在教育事业上,他们都“感到自己力量不够”。这就是说,不但夏先生有困惑,被学生爱戴着的,即使在旁人眼里在教育事业上已很成功的李叔同先生同样也有不尽完善之感,有更上一层楼的想法。甚至依我看,对自身人格完善的追求,李先生可能比夏先生有更多一份的思考与迫切。那个著名的弘一法师出家“断食”故事即是例证(这件由夏丏尊先生促成的事,才是弘一法师自己所说的成为他出家的“助缘”)。

有一次,夏先生在一家日本杂志上读到一篇关于断食的文章,因见上面谈到,“断食是身心‘更新’的修养方法,自古宗教上的伟人,如释迦,如耶稣,都曾断过食。”于是向好友李叔同介绍,以为这是充实自己“力量”的好方法,还讲了“彼此都有‘有机会时最好断食来试试’的话”。令夏先生意想不到的是,在他“是说过就算了”,但过了一段时日,李叔同先生“竟独自去实行断食了”。真可谓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了。在这同一件事上两人不同的反应,充分反映了两个人在性格、意志力上的不同。一个是有想法却疏于实践,这是一般文人通常都有的弱点。而弘一法师则是在想到说到以后,还能做到,身体力行,这是一个真正的儒者更是一位宗教家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同时这也折射出,在内心深处,李叔同先生对“除旧换新,改去恶德,生出伟大的精神力量”的诉求比夏先生更为迫切,更有道心。

佛教讲心如工画师,俗语有性格决定命运之说。两位好友在动心起念上的微细差别与个性上的不同,其表现最初是反映在行为的抉择上,最终却导致了两人在人生境界上的高低不同(这里的高低都属正面范畴下的程度上的差别),道德影响力的不同,值得我等深思。

总之,在人生的道路上,弘一法师勇于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向上,是位开拓者,终于找到了一条究竟圆满的理想之道,成就了他伟大的人格,成为一代高僧,并影响当世,泽及后人。

九、道由人弘

出家后的弘一法师所选择的是一条自有特色的学佛之路。有感于数百年来中国佛教之衰退,弘一法师认为关键在于律学不振;目睹僧伽队伍的良莠不齐,滥竽充数者多,师又“尝慨僧界之所以往往为世诟病者,咸以不守戒律故”,于是,一方面弘一法师以弘扬佛教律学为职志;另一方面始终严于律己,勤于修行,以提升、完善自身的人格为前提。“戒是无上菩提本”(《华严经》偈句,一师也常书此偈与学佛者结缘);“律为三乘所共基”(太虚法师语)。不论是重振律学为目标,抑是注重自律为首务,都是一代高僧的济世情怀与自我道德要求的体现。而在弘一法师,就像当初与夏丏尊先生一起从事教育事业时孜孜以求的一样,既存有一份为教育贡献的责任心,又时时在意于自身力量的充实。所不同的是,这个责任心,现已提升为自利利他的道心;而对自我人格的要求与完善,则更多了一层僧格的内涵。也正是由于在弘一法师身上存在着这样一种一贯性,使他的人格(僧格)内涵更丰蕴,力量更为伟大,意义更深远,再加上整个时代僧纲不举现象的普遍,以至于世人对这位有着传奇般经历的高僧,更视之为稀有。有如此种种之内因外缘,其对世间的影响也就更为广泛,感化力也更加大了。

世无英雄,遂以平庸为尚;士乏道德,虚无主义得以盛行。如真的有像弘一法师这样的高僧大德出现,那自然就会得到缁素共尊,并激发世人生发慕道崇高之心,引领社会不断向上向善的。如文化人士曹聚仁自称他“素来讨厌所谓‘出家人’的,而一切厌世的消极态度,也不敢苟同;但对于弘一法师,仍是‘高山仰止’‘吾无间然’”。虽然曹聚仁先生是弘一法师在浙江一师时的学生,但他似乎对佛教并不太尊重,即使在其师出家后,仍然多存偏见。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由他的用词“讨厌”与对出家者笼统地归之为“厌世的消极态度”这一判断可证。虽说这种以偏概全及带情绪化的态度乃是深受传统儒家教育的文人常有的一种门户之见,或是一种仅看到教界中有一类说大乘理,履小乘行者(取印顺法师意)而发出的以偏概全之论,但恰恰是这种文人的固执,反过来则更能反衬出弘一法师人(僧)格的独特影响力。

如果说曹聚仁先生所述的事还只是带有情感上的隐形化的变化外,那么,以下所举的事例,则能使我们感受到何谓人格魅力,何谓道德的力量与价值。

民国十六年,浙江时局动荡,时有年少新贵者,锐气张扬,激进用事,动议毁寺驱僧,勒令僧尼相配,灭佛之声甚嚣尘上。时弘一法师正好在杭州常寂光寺闭关,得闻此事,决定出关,并通过旧友堵申甫先生约见其中“倒佛声”最烈者。

同类推荐
  • 读易经有学问

    读易经有学问

    “易”就是变易、变革,《易经》提倡变革,并指争人们去应对变革、引领变革《易经》上说:“改命,吉。”这就是让人们勇于改变自己的命运。“易”就是容易、简单,《易经》将一切还原为简单,指导人们用简易手段获取胜利。《易经》上说“匪夷所思”,就是说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其实可以简单化解。“易”就是交易、交换,《易经》指出:没有失去就没有拥有,我们必须学会交换。《易经》上说:“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就是说只要我们善于动用天地四方(即“六位”)的资源,就可换取成功的自由境界。
  • 孔子思想

    孔子思想

    本书开篇详述孔子思想对中国及世界的九条意义,介绍学孔子思想必须要有的态度与方法。继以专文阐述“儒学基本概念”,提炼儒学精华,方便读者学习理解。本书主体部分是《论语》全书二十章的讲解与注释,依据朱子集注,发扬孔子思想,维护了儒学的纯正。
  • 大家小书·译馆:陀思妥耶夫斯基

    大家小书·译馆: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书系194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纪德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名作。本书主体部分是纪德1922年所作的关于陀氏的六次讲座。本书是两位伟大作家的一次隔代的心灵交流,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健康的心智生活。纪德关于陀氏的这些论述带有浓厚的法国阅读经验,早已被公认为是研究陀思妥耶犬斯基的珍贵文献。
  • 鬼谷子全书(第六卷)

    鬼谷子全书(第六卷)

    《鬼谷子》作为一部谋略学的巨著,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读,在今天,它的思想精髓仍被广泛应用于内政、外交、军事、商务及公关等领域,为当代政界、商界等领域人士所追捧的智慧法宝。
  • 爱智之思:西方哲学的趣谈与启迪

    爱智之思:西方哲学的趣谈与启迪

    本书是西方哲学的通俗读物。与现代社会流行的此类专著、教科书不同,它不是全面系统地介绍西方哲学家的哲学理论观点,而是挑选出其中某些哲学问题、命题或名言进行论述与分析。为此本书遵循三个原则:第一“趣味性”。既然此书为“趣谈”,就必须从西方哲学中挑选出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的哲学问题、命题或名言,使读者见到此题目就能够吸引他,并迫不及待要去读它。第二“哲理性”。既然是西方哲学的读物,当然不能离开哲理性这条主线,尽管不是全面论述西方哲学家的理论观点,但无论写那方面的问题、命题或名言,都是从一个侧面、一个视角反映哲学家思想,而且应该从中揭示出其深刻的哲理性的内涵。第三“启发性”。就是让读者读后不仅增长了哲学知识,而且无论在看问题上还是在思想方法上得到一些启示、帮助与提高。
热门推荐
  • 致沙漏里的青春

    致沙漏里的青春

    只听到他说,“你放心,昨晚我戴着眼罩帮你换的衣服。”说的时候他撑起身子将眼罩放在我的眼前。我接过眼罩,想到林远是个有洁癖的人,不想让我一身酒气的睡在他家是情有可原的。我能明显感受到他将语调都调高了,“不过,我会负责。”........她看着我看着她笑,从她的座位走了过来,侧着我的耳轻声道,“最后这段时间,我不会让你好过。”好刺耳。........“你应该感谢第三者,让你看到不堪一击的事实。”不知道是在哪个网站看到。是啊,这么说的话,我也该感谢死亡,让我感受到生命的不堪一击。“阿遥,忍忍就好。”他的神情,我曾经也看某人有过。都是一样的执着。“不痛。”“不痛?”“习惯了。”还可以接受的疼。“习惯了!”他抬眼看了看我,手中更用力了些。他看了看我膝盖破了的裤子。认真说:“阿遥,你究竟还有多少事情瞒着我?那样没心没肺的伪装,是在掩饰你的害怕吗?”........任时光蹉跎,总有过不去的回忆。我总想着将它压箱底,好像它在我的心里没有任何痕迹。是不是这样就能像海潮将痕迹抚平?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的未来。不期待,就不会失望了吧?90后的我们,真怕一个不小心,就成了永远的别离。
  • 这个末世不太狠

    这个末世不太狠

    每个人都是好人,每个人都是坏人,每个人都会活着,每个人都会死!
  • 宿主她又苏又甜

    宿主她又苏又甜

    某日,苏甜和好闺蜜安可一起来到了电竞城,寻找到了一家新开的店铺,在店员的引诱下,两人误入了神秘房间,且被迫与088号系族进行绑定,从此踏上了一条寻夫之路。功成名就之后,她欲全身而退,却不料被那个男人逼至墙角。“苏苏,别怕我,我很想你...”
  • 我源来易直在爱你凯

    我源来易直在爱你凯

    我是萌萌的妹子!第一次写小说,写得不好不要怪我哦
  • 天使复仇:冰山王子爱上我

    天使复仇:冰山王子爱上我

    8年前那场意外,让颜幽家破人亡,是意外,还是阴谋?无论如何,父债子偿,管他是谁,就算真是座冰山我也要让他融化!当真相浮出水面,她该何去何从,一场校园传奇正火辣辣的上演,看天才黑道少女,与冷酷王子之间的恩怨情仇如何收场?
  • 霸宋西门庆

    霸宋西门庆

    泱泱大宋,水深火热,朝政腐败,民不聊生,烽烟四起,外族觊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且看我,凭手中长剑,青锋三尺;唤世间好汉,铁血一心。虎贲三千,复收燕云旧地;龙飞九五,重开华夏新天!
  • 激励青少年的100个时代楷模故事

    激励青少年的100个时代楷模故事

    在建设祖国的伟大进程中,这些无私奉献的爱国者一心一意实践着自己的诺言;在普普通通的工作岗位上,他们谱写了为人民服务的光辉篇章,本书生动介绍了他们开拓进取、一心为人民、廉洁勤政、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之意想不到

    快穿之意想不到

    什么?系统,你说我没情感,那这只忠犬boss是从哪里来的?“可是,就是boss说的啊!”男女主(1vs1绝对宠)假如本文三章故事情节不够吸引你,那么可以留言,将会把你的故事改编,并通告大家
  • 剑道天痕

    剑道天痕

    剑道至杀,以杀证道。天道炼心,六欲为引。唯忘私,忘亲,忘情,方可控天道,凌六欲。御剑随心,无痕无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