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97500000027

第27章 明代皇子教育 (2)

朱元璋的勤俭节约,对后世的子孙影响很大。比如他的第四个儿子,即后来的明成祖朱棣,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修建北京城这么大的一个工程,他并没有向老百姓提高赋税,而是尽可能地减少预算,并且,把相关的工作岗位分拨给经济困难的百姓,因此受益的老百姓多达数万。

2望子成龙终兑现

在朱元璋的苦心经营下,他的儿子们也很争气,基本上没给老子丢脸,在很多领域都颇有建树。

(1)太子朱标

朱标是朱元璋和马皇后在战争岁月生下的孩子,是根正苗红的嫡长子,深受夫妻俩的宠爱,名正言顺地被立为太子。

当太子还只有六岁的时候,朱元璋就为他聘请了当时名震天下的儒学大家——宋濂为师。朱标性情温和、天性善良,因为出生在特殊的战争岁月,自幼就没怎么待在父母身边。所以从六岁开始,他和宋濂等老师在一起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小朱标的一言一行都有宋濂的指导和规范,宋濂基本上称得上是他的精神上的父亲了。宋濂前后教了他十几年,把他从学前班一直送到大学毕业。师生间的浓浓的情感,自不待言。太子从来不因为自己储君的身份就把宋老师当奴仆使唤,而是把他当作自己的师长,有什么精美的食品,总会给自己的老师留一份。

宋濂请求回老家探望父母,朱标都极其不舍,不想让老师离开。出于人情孝道,不得不放手。太子和朱元璋都送给宋濂厚礼,宋濂在回信中一方面答谢皇上,一方面回家了也忘不了自己做老师的身份,用书信教导太子勤于学业、孝悌恭敬。朱元璋连忙让朱标给老师回信,并且嘱咐朱标记住老师信中所说的每一句话。可见,朱元璋自己对这个老师也很敬重。有的时候,宋濂讲学的时候,朱元璋也会过来学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宋濂是既教父又教子,是朱元璋父子共同的师傅。

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学习难度也逐步加大。学习儒家经典《春秋》的时候,太子觉得《春秋》的人物众多,思绪繁乱,很难一一理清楚。宋濂也觉得如果按照《春秋》原来的编排方式讲下去,确实不太好讲,太子一时消化不了。于是,宋濂花大力气,下大工夫硬是重新为太子编排了一套学习《春秋》的教材——《春秋本末》。他把《春秋》从头到尾,按照春秋中每一个小国为一个单位,这样太子了解起史实来,就一目了然了。

宋濂每次讲到历史上成败存亡的教训时,都极其认真地讲解,面容肃穆,谁是谁非,娓娓道来。朱标也神情端庄肃穆,听得如痴如醉。

朱标后来很多的执政理念都受到宋濂仁义思想的影响,与朱元璋大兴酷刑的执政方式根本就不是一条道上的。所以,后来长大成人的朱标的很多想法都得不到皇帝老子的赞同。朱元璋立国以来,千方百计地诛杀功臣。一次,朱元璋竟把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赐死。太子实在看不过去,就劝谏道:“皇父诛杀太滥,恐伤和气。”朱元璋听了,一句话没说,但脸上现出不高兴的神色。第二天,朱元璋叫人在厅中放了一根带有很多刺的荆条,然后把太子叫来,令他把荆条捡起来拿在手上。太子朱标看了看,很是为难,不敢去捡。这时,朱元璋笑道:“我令你拾荆条,你惧荆条有刺,恐伤你手。如果把刺除去,那么你再去拿不就没事了吗?

我今天所以要杀功臣,就是为你除刺,你难道还不明白我的意思吗?”太子听了,不以为然地说:“儿闻‘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言犹未毕,朱元璋勃然大怒,突然站起来,手提座椅就要打太子。吓得太子只能赶忙逃出去避避风头。

宋濂退休之后,因为胡惟庸案,他的孙子被判死刑,朱元璋不念旧情,宋濂也遭牵连,定为死罪。朱标得知后,心急如焚,跪在地上求情,马皇后也从太子那儿知道宋老师的为人,也来为宋濂求情。政治上杀红了眼的朱元璋根本管不了这么多,全然不听。父子俩又发生了冲突。太子走出皇宫,走到河边,径直就朝河中心走去,河水马上就要没到太子的头了,吓得跟在太子后面的随从六神无主,好不容易把太子从河里拖了上来。

朱元璋听说了,也着实吓了一跳,没想到太子竟然如此痴心,为了老师竟连自己的命都不想要了,最后还是免去了宋濂的死刑。

(2)朱椿

朱椿是朱元璋的第十一个儿子,是一个喜好读书和做学问的人,他“孝友慈祥,博综典籍,容止都雅”,朱元璋称他为“蜀秀才”。朱椿被分封到成都,修建了“古皇城”,这成为成都皇城文化的源头。他还沿锦江修建了筹边楼、望江楼、散花楼,这些都成为成都的标志性建筑。朱椿还聘请了大学者方孝孺为师傅,兴办郡学,资助清贫学者,在吏治上也革除了一些弊端,并击败了番人入寇,同时利用经济手段平衡民族矛盾,各方面都颇有建树。

(3)朱权

朱权是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据史料记载,朱权“生而神姿秀朗,白皙,美须髯,慧心天悟。始能言,自称大明奇士,好学博古,诸书无所不窥”,朱元璋“独钟爱之”。他自幼聪明好学,人称“贤王奇士”。朱元璋也说:“此儿有仙气。”朱权自幼就喜欢读书,经史子集,无不涉猎。他后来在音乐、宗教等很多方面都颇有建树,与朱元璋早期营造的良好的教育氛围不无关系。

小贴士

总的来说,朱元璋对儿子们的教育还算是成功的,他用自己一生的艰苦创业、勤奋进取为他的皇子皇孙做了很好的典范。我们现在的家长们,再怎么忙,应该也忙不过皇帝吧,尽量多腾出点时间关注自己孩子身心的成长不是难事。在教育问题上一定是公平的,你投入多少,就会收获多少,你种下的是什么因,就会收获什么果。

第二节铁血皇帝朱棣教子同样铁血 (1)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即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发动兵变,夺了自己的侄子即建文帝的皇位,成为明朝的第三代皇帝。他身上有太多太多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位历史上有名的铁血皇帝是如何教育子孙的。

一、不受老爹待见的太子朱高炽

1编书择师辅太子

朱高炽是明成祖的长子,但是从内到外都没怎么有明成祖的影子——明成祖能征善战、威风凛凛,而朱高炽却胖得厉害,连马都骑不上;明成祖雷厉风行、干净利落,而朱高炽却不温不火、举止沉稳。要不是因为朱高炽是嫡长子,要不是因为臣下极力反对废长立幼,朱棣肯定得立自己最喜欢的儿子朱高煦为太子。因为朱高煦与朱棣十分相像,而且作战勇猛,在武将中威信很高,在夺江山的过程中他曾多次救朱棣于危难之际,朱棣也曾有意无意说起:“你大哥多病,将来这皇位还得看你。”听了这话,朱高煦更加热情高涨,在整个靖难中屡立大功。

与弟弟朱高煦相比,朱高炽最大的特点就是书读得好,儒雅、仁义。

要是朱高炽生活在现代,肯定超受父母的疼爱,受老师同学的欢迎。因为朱高炽读书压根儿就不用老爹老妈操心。但是皇帝老爹自然少不了要摆出皇帝老爹的样来,朱棣专门请文臣们为太子编了两部书——《文华宝鉴》和《圣学心法》,内容上是历朝历代的榜样人物的事迹,作为太子思想品德课的必修书。书成之时,朱棣还特意为太子举行了一个仪式,诏太子到奉天门,亲手把书交给太子,说:

修己治人之要,具于此书。帝王之道,贵乎知要,知要便足为治。

回过头来,又对辅导太子的老师说:

帝王之学,贵切己实用。秦始皇教太子以法律,晋元帝授太子以《韩非》,帝王之道废而不讲,所以乱亡。今此书所载皆大经大法,卿等辅导东宫,日为讲说,庶几成其德业,他日不失为守成令主。

对学生叮咛,对老师嘱托,也算得上用心良苦了。

朱高炽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已经二十七岁了,要是在现在,连博士文凭都拿到了,但是,朱棣规定,必须继续读书,真正印证了那句话——学无止境!

朱棣还特意在自己信得过的大臣当中,仔细挑选了几位,作为太子的东宫辅官。二十七岁的已经“博士毕业”的太子,开始了全新一轮的深造。

解缙为太子讲《尚书》,杨士奇讲《易经》,胡广讲《诗经》,金幼孜讲《春秋》。每位老师在为太子上课之前,先要写出规范的讲义,上交到文渊阁,大概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教务处,由阁臣(教务处主管)检察合格之后,再呈给皇帝御览,皇帝说可以,这才可以按此讲义给太子讲解,其学术严谨程度是我们今天简直都无法想象的。其中杨士奇等人撰写的《易经》讲义十卷,朱棣赐名为《周易直指》。金幼孜所写的讲义三十卷,初名为《春秋要旨》,朱棣赐名为《春秋直指》。解缙、杨士奇、胡广、金幼孜可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大腕儿。

以杨士奇为例,他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历五个朝代,在内阁当辅臣四十余年,当首辅二十一年。

修《太宗实录》,编《文渊阁书目》,存世诗文著作上百卷。

前面提到,朱棣并没有确定下来把朱高炽立为太子,而是喜欢他的弟弟朱高煦。有一次,因为朱高煦等向皇帝老爸进了谗言,朱棣有意找寻皇太子的过失,向杨士奇询问朱高炽的情况。杨士奇并不执意为皇太子辩解,只是说太子仁孝,凡有事宗庙,祭物、祭器等相关礼节都亲自操办,并举例说:去年要行祭祀的时候,恰好太子头风发作了,太医都说应该要发汗休息才能好。太子说:“那发汗了我就不能去祭祀了。”手下的人都非常愿意替太子去做。太子立马喝止了这种行为,说:“圣上把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给我,我怎么能够因为自己的一点病痛就找人代替呢!”

杨士奇同时还总结说:“殿下天资高,即有过必知,知必改,存心爱人,决不负陛下托。”无意中表彰了朱高炽宽厚仁爱的个性。杨士奇老师以自己的聪慧博学算是帮了太子一个大忙了。

我们今天虽不能为孩子编书,不能高薪聘请名师,但多抽点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应该还是可以做到的。

老祖宗传下来的育儿智慧2谈古论今考太子明朝太子一天的读书课程表大致是这样安排的。

早上第一堂课,侍读官把当天要讲的内容大声朗读,读完之后就进行讲解。太子跟着学习,并且跟读,读的过程中,必须发音标准,句读分明,共读十遍。读过之后,该侍读官退回原来的站位。

别以为晨读就这样结束了,这只是东侧的侍读官的工作结束了。太子的还远远没有结束。因为西侧的侍读官马上就出列,引领太子,换一本书读,同样的要求读十遍以上。九点之前,第一堂课才能下课,太子有一点课间休息时间。

巳时(早九点到十一点)开始上第二节课,这一课是对刚才朗读的内容进行讲解。讲官必须用通畅平白的语言给太子讲解,直到太子弄明白为止。

第三节课是书法课。春夏秋三季规定每天写字一百,冬季每日写五十字。教官要指导太子按照汉字的间架结构,笔画清楚地书写楷书字。

书法课之后才是午餐,午餐之后稍稍有休息的时间。很快又开始下午的课程。下午还好,大部分时间是自习课。还安排了体育课。太子晚上回去,一般都会有家庭作业。每隔两天,都会有一个大检查,要求太子把这三天内所学的东西,全部背诵,不准死记硬背,还必须理解其中的深层道理。

朱高炽算是明朝太子中最让人省心的一个学生了,但是朱棣依旧会检查他学习的情况。有一天,朱棣问太子:“今天学的是什么?”

太子回答道:“是《论语》中‘君子小人和同’这一章。”

有关君子小人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儒家文化中特别重要的一对关系,把这对关系给处理好了也就基本上能打点好执政过程中的各种复杂情境了,但是操作难度很大。朱棣想借此考考太子,于是接着问:“为什么君子难进易退,小人则易进难退?”

太子回答道:“小人逞才而无耻,君子守道而无欲。”

朱棣紧接着追问:“那为什么小人之势常胜?”

太子应声道:“这个问题关系到主上的好恶,如果明主在上,君子必会得胜。”

成祖再问:“如果明主在上,小人一个都不用吗?”

太子回答:“如果小人确实有不可舍弃之才,也可以用,但须经常警觉,严加防范,不给他们提供犯罪的环境。”

对于这一番回答,朱棣非常满意。由于看到太子在学问上有很大的进步,他对东宫的老师也颇为满意,鼓励老师们尽心辅导。

自此,朱高炽更加用心地学习,对很多书都能读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基本上能相当于现在的博士研究生的水平。比如他在研究儒家经典《尚书》方面,都出了学术专著《体尚书》,对《尚书》当中的很多篇目,进行了全面的解释和讲论。对佶屈聱牙的《尚书》都能读到这个程度,在历朝历代的皇太子当中都是不常见的。后来朱高炽做了皇帝,把所学知识用于治国,以仁义治天下。废除了古代的宫刑,爱民如子,减免赋税,休养生息,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明朝进入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期,也是史称“仁宣之治”的开端。

身为储君的太子都如此重视学问,出身寻常百姓家的我们,更加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二、天生命好的皇孙朱瞻基

同类推荐
  • 母婴护理与保健

    母婴护理与保健

    本书吸收了近年来心理学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科研成果,以让孩子学会学习、开发儿童的智商和情商为主线,详细地介绍了家庭教育的方法和家庭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 还孩子本色

    还孩子本色

    本书是你可以仔细阅读的许多本书中的一册。如果你只是想在等待电视广告结束后继续收看电视连续剧的时候随意地翻一翻,希望能在极短时间内获得教子的“速效灵丹”,那么本书会让你失望的。本书只适合愿意并且有时间坐下来好好看书,能够用心琢磨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的父母阅读。本书主要讨论3-6岁的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3-6匀这一人生发展阶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学前期或幼儿期,这时候的孩子被称为学龄前儿童。孩子在这一阶段将逐步参与社会生活,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并为接受规范化的学校教育做准备。本书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在个性形成方面可能遭遇的最主要问题和父母可以提供的帮助。
  • 培养男子汉:教给孩子终生受用的生存技能和价值观

    培养男子汉:教给孩子终生受用的生存技能和价值观

    美国童子军(BSA)源于1907年英国陆军中尉巴顿·鲍威尔发起的世界童子军运动,1910年2月8日由芝加哥一位出版商倡导成立,目前是美国最大的青少年民间组织。至2009年,7~l0岁的童子军人数高达160多万;11~17岁的童子军近90万人。2009年,童子军代表在美国白宫向奥巴马总统提交了年度报告,其中写道:“在l10万志愿者和l18288公共组织的支持下,美国童子军为270万年轻人提供了教育训练,以塑造其品格,培养其领导能力,增强他们积极的公民责任感,并促进个人身体素质的提高。
  • 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

    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

    这是一本帮助中国家长最快找到自己孩子发烧、咳嗽、积食症状的根源和应对疾病每个阶段的有效食疗方案的书。由著名中医博士,CCTV《百家讲坛》中医专家罗大伦和留澳心理学家,当归中医学堂特邀讲师罗玲联袂著作,教你最快成为孩子身体和心理上的全方位保护神。
  • 富养女孩全书

    富养女孩全书

    本书指导父母如何教导女孩懂得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从而赢得他人的爱护和支持,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左右逢源。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奇葩父子复仇之旅

    奇葩父子复仇之旅

    一对奇葩父子上演一场爆笑的玄幻喜剧讲述的是主角陈磊父亲陈东的门派——五行门因拥有无上修真秘籍<五行八卦诀>和一件至宝而被灭门,才两个月大的陈磊被陈东派人护送到了一个经脉具断的曾经丹神那寄养,陈磊六岁那年因一次偶然遇到了已经成为元神态的陈东,后陈东把<五行八卦诀>和至宝传与了陈磊,陈磊一步步成长,调查父亲门派被灭门的幕后黑手,中间发生了很多搞笑的故事,也找到了自己的伴侣,最终报得灭门之仇。
  • 现代有座侠客岛

    现代有座侠客岛

    胆小懦弱的林二小同学,在学校经常被人欺负,一天,一个叫做侠客岛的系统突然自主绑定,惊慌失措的林二小同学,触发强制性任务,任务内容:放学后,在校门口痛骂王放十分钟,任务奖励:见习侠气一份。面色大变的林二小同学,顿时大呼:什么?让我去骂王放?你不知道王放我们福元一中的扛把子吗?你不知道王放他爹是福元市的一把手吗?不去不去,打死都不去。系统温馨提示:强制性任务不可拒绝,否则,系统即刻将宿主林二小两年的撸龄,制作成视频,在学校大屏幕播放三天,一分钟倒计时开始:59、58、57、56、55……
  • 沧州异闻录之洛花

    沧州异闻录之洛花

    一见倾心易,破俗避尘长相守却难如登天。两小无猜,一诺相依,羁绊情深却陷俗世难合。—古怀音—千年前,荒帝倾殷与尊界尊主青霄沧澜山一战,双双陨落。失去尊界的沧州,再无太平可言,各地纷纷举兵称王。历经百年,孟国仁王一统天下,结束烽火,使人们回归太平。而在歌颂仁王的史册中,却牵扯出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这个故事来自洛城……时隔数百年,孟国衰落,天云一统。笑轻风随爷爷来到洛城,遇到了那个命中注定的人……
  • 木叶最强通灵师

    木叶最强通灵师

    穿越被通灵,通灵开局皮卡丘,原以为只是个卖萌货,可当皮卡丘把九尾按在地上摩擦时,秋野凌知道自己错了;皮卡丘,史莱姆,骨王,一个个二次元的大佬成为手下,在众多助力下,秋野凌一步步走向忍界最强。宇智波斑:“秋野凌,我宇智波斑承认你是忍界最强!”“你承认有个屁用!”秋野凌望着身后相当生气的通灵兽们如是骂道。
  • 末日剑圣崛起之路

    末日剑圣崛起之路

    我叫吴极,是一名大学生,同时也是一个技术宅,平时喜欢玩英雄联盟。有一天一个自称‘‘神’’的家伙,因为玩英雄联盟时被队友坑了,一气之下,就把现实也变成英雄联盟。只有玩过联盟的人才能活下来,其他人都变成无意识的怪物。当我握着无极的那把剑时,我就发誓一定要削死那个家伙,即使他是神。
  • 上邪,君莫恨

    上邪,君莫恨

    她与他从小青梅竹马,她与他相约三生……然,一场惊天的阴谋,他负她于长相崖!她七岁入宗门,十六岁成圣女,十八岁为宗主……然,一场诡异的巨变,她成了紫云宗最后一位宗主。她被宗门追杀,负恨走千里。她,恨尽天下,倾尽韶华,终不得苟欢。吾若不死,天地必将再生一场造化。从此,天地再无九仙诀,天地再无紫烟之人!那一世,浴火重生,我从天域而来,带着爱恨情仇,寻找那个遗失的圣女!千年的等待,我还是曾经的我,而你,却早已不是灯火阑珊处的人。千年的守候,换来的不过是一场风花雪月,一场空梦罢了。上邪,再见,紫云宗,再见……
  • 极战天骄

    极战天骄

    你们施加在我身上的一桩桩一件件,总有一天,我会全部讨要回来!!
  • 天机残卷

    天机残卷

    天道使然,尘封从小就是孤儿混迹黑道,在一次国家对整个省黑道扫荡后,尘封被一道士所救,从此命运轮转,好运降临,且看尘封如何逍遥红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