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95900000031

第31章 学无止境——广纳新物,提倡西学(1)

知识的不断补充是成就事业的基础。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曾国藩就是这样的代表人物。曾国藩秉持耕读家风,严谨治学,一生未曾中断。在程朱理学的基础上,曾国藩研习法家思想和老庄之学。锐意进取的他不断地研究新的知识。他在晚年的时候意识到西学的重要性,便开始涉猎西方科学技术知识。曾国藩知识的不断更新是他一生功业的标志。

1.须臾不离读书

曾国藩为官和人生的成功,与他为人处世的智慧有密切的关系,而这些智慧都来源于他所受的教育。曾国藩一生勤于治学,从不懈怠,有了很深的造诣,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读书是曾国藩人生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父亲的督促下,曾国藩从小就认真读书,9岁时已经读完五经,15岁时能够背诵《周礼》、《礼记》,并且还细读了《史记》与《文选》。就这样,曾国藩通过勤奋地读书,考取功名,走上了仕途。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在宦海沉浮的曾国藩并没有忘记读书的重要性。在那个内外交困,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曾国藩一直都勤勉治学,从书中获取智慧,学习为人处世之道,以书指导自己的人生之路,成就了一生的事业。

历代的有所成就的名臣们,大都是“人中龙凤”,天赋极高,但是曾国藩资质平凡,他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与他勤奋治学有莫大的关系。

曾国藩10年的京官生涯虽然并不是很得志,但是他依然没有忘记读书。他拜理学大师唐鉴、倭仁两位前辈为师。在他们的教育下,他自立课程12条,并全力以赴,终身行之不辍。他按照这12条规定严格要求自己,使得他的读书方法、学术见解、道德修养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收益。

曾国藩作为一个儒生,领兵作战,后来又主持洋务运动,开办了中国第一家近代军事工厂,制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办起了中国近代第一家大型多功能工业基地,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翻译馆,派出了中国第一批留学生。他所作出的这些成就与他坚持不懈地刻苦读书、经世致用有很大的关系。没有丰富的知识作为根底,他又怎么能作出这些成绩呢?

同治十年(1871年),曾国藩的身体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在那种情况下,曾国藩认为“暮年疾病、事变,人人不免”,而读书则贵在坚持,并在读书中体味出乐趣。2月17日,他更感身体不适,难以支持,但是他依然不肯休息,晚上继续挑灯夜读。他说:“疾病缠身,这已是难以摆脱的困扰,前以目疾,用心则愈蒙;近以疝气,用心则愈疼。遂全不敢用心,竟成一废人矣。”

秋冬之际,曾国藩的病情日益加重,他在日记中写道:“脚肿愈甚,常服之袜已不能人,肥而复硬,且似已肿过膝上者。大约作文及看生书,俱嫌用心太过,有损于血,而气不能运化,故至于此。以后当不做文,不看生书。”由此可见,他病情加重与读书、写字有很大关系,所以他规定自己以后要少看书、少写字。但是没过多久,扬州阮家送《许周生集》。这是一部新书,曾国藩一看就难以割舍。后来湖南王闾运送近年所著《周易燕说》、《尚书大传补注》、《禹贡笺》、《谷梁申义》、《庄子七篇注》、《湘绮楼文集》。由于身体原因,这些书他虽不能细看,但是他都认真地翻看了几遍。此后,不管身体状况如何,他都不再坚持不看书的原则,先后阅读了《居易金箴》、王其淦所送其父著《王霞九文集》、朱彬所纂《札记训纂》、李芋仙寄来的《道蕴编》、日本人所著《新论》、上海新译之书《中外古今年表》、唐义渠所寄之《湖南阳秋》、王霞轩所寄《王少鹤诗》、陶篁村所撰《浙江诗话》、柳兴恩《谷梁大义述》等一批生书。

同治十一年(1872年)三月,曾国藩已是病入膏肓。三月五日,前河道总督苏廷魁南京,曾国藩出城迎候。出发之前,他阅读《二程全书》,迎接途中,他“舆中背诵《四书》,忽……欲有所言,口噤不能出声”。他接连在日记中发出感叹:“近年或做诗文,亦觉心中恍惚,不能自主。故眩晕、目疾、肝风等症皆心肝血虚之所致也。不能溘先朝露,速归于尽;又不能振作精神,稍治应尽之职。苟活人间,惭悚何极!”“余精神散漫已久,凡遇应了结之件久不能完,应收拾之件久不能检,如败叶满山,全无归宿。”

同治十一年三月十一日,曾国藩在日记里写道:“早饭后清理文件,阅《理学宗传》。傍夕入睡,又有手颤心摇之象,吃点心后,又在洋床入睡。阅《理学宗传》中张子一卷,二更四点睡。”这是曾国藩阅读的最后一本书。

有副对联这样概括曾国藩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文武兼备者本就不多,而曾国藩却在这两方面都达到了顶峰,这就是他勤奋治学的结果。读书治学让他立言传于后世;经世致用让他战功赫赫威震当时;践行古书让他修身立德启迪后人。

2.秉持耕读家风,以不学为耻

知识是成就事业最基本的要素,没有学识的人难以有大的成就。获取知识的唯一法门就是刻苦努力,只有不间断地学习,才能拥有渊博的知识,为成就事业奠定基础。曾国藩时时以“君子当以不如尧、舜、周公为忧,当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来勉励自己治学修身,秉持耕读家风,他年纪轻轻就步入仕途。

曾国藩生于封建社会末期,在湖南一个农民家庭长大。在那样的历史环境下,曾国藩唯一出人头地的机会就是好好读书,金榜题名,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幸好,曾家并非一般的农民家庭。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字星冈)“少耽游惰”,但却能“立起身责”,“幡然悔悟”,“自是终身未明而起”,“讲求农事”。由于他本人“早年失学,壮而引为深耻”,决心让其子孙读书,猎取功名,因而对子弟督责甚严。曾玉屏治家极严,他立了一些家规,要求家人必须遵守,“男子耕读,女必纺织”。他要求家人谨行8件事:读书、种菜、饲鱼、养猪、早起、洒扫、祭祖、敦亲睦邻。他经常教导自己的子孙:“君子在下则排一方之难,在上则息万物之器。”“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曾玉屏对青年时期的曾国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曾国藩的父亲困苦于学,没能成功,转而发奋督促孩子,把光大门楣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少年时代的曾国藩经历了一段寒窗苦读的日子。虽然当时曾国藩读书的志向并不高,完全是为了科举考试,但是随着书读得越来越多,心智不断的开发,曾国藩的人生志向也在不断提高。顽强的意志使得曾国藩通过科举考试,鲤鱼跃龙门,成为众多学子中的佼佼者。

曾国藩的祖父要求家里人都起早,当时,曾国藩年纪小起不来。曾国藩想,怎样才能使自己黎明即起呢?他居然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他在睡觉的房间里放上一个铜盆,在这铜盆之上用一根绳拴着一个秤砣,然后燃起一根香,再把这根香用一根绳系在拴这个秤砣的绳子上,十字交叉地插着,香被点燃,当点到这根绳子的时候,把绳子烧断……于是他就被叫醒,黎明即起,开始读书。

曾国藩的记忆力很好,再加上他读书很用功,所以,他在8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读了《孝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9岁时就已经把五经读完。父亲曾麟书继续指导他念《诗经》,同时开始教他做八股文。次年,他的弟弟出生。祖父命曾国藩以《兄弟怡怡》为题做一篇八股文。当时10岁的曾国藩写出的文章让祖父大加赞赏:“文中有悟性,必能以孝友承其家矣。”曾国藩14岁那年,父亲的好友才高八斗的欧阳凝前来探望。为了一试曾国藩的才学,他以“共登青云梯”为命题,叫曾国藩做律诗一首。曾国藩写的诗得到欧阳凝的赞赏,他认定曾国藩必定前途无量。

曾国藩就是秉持耕读家风,刻苦地学习,通过科举考试,在28岁的时候就已经在翰林院供职,年纪轻轻就有了不小的成就。

3.读书须当求变

曾国藩成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一名理学家,他对于儒家思想和程朱理学有很深的造诣。然而他与别的儒生不同,他敢于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曾国藩所处的清王朝已经走上衰亡的道路,内忧外患使这个曾经雄霸一时的天国上朝千疮百孔。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里,一心济世救民的曾国藩展现出他的胆略和见识,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当时的中国士大夫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不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的变化,在列强大炮的轰击下,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在他们的眼里,只有中国的理学才是最正宗的学问,才是能够救国救民的学问。然而曾国藩在与太平天国的战争中,在与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意识到了洋人船坚炮利,中国在闭关锁国之下变得很落后。因此,他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使自己逐渐地强大起来,改变清政府积贫积弱的状况,才能改变清政府被动挨打的局面。

尽管曾国藩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忠君爱国的思想根深蒂固,他提出学习西方技术最根本的目的还是维护封建统治,但是他比那些浑浑噩噩,还在梦中不知觉醒的士大夫高明了许多。那些因循守旧的士大夫在西方的铁蹄践踏中国土地的时候,依然夜郎自大、盲目排外,认为西方技术为“奇技淫巧”,对之嗤之以鼻。曾国藩开启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之风,给满目疮痍的清政府带来了自强的希望。

曾国藩积极主动地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在他的日记里有当时著名的科学家的名字,徐寿、龚之棠、吴嘉善等;有西方现代科学的门类,光学、重力学、流体力学、化学、电磁学、动物学、植物学等。曾国藩虽然很喜欢天文学,但是操劳军政要务的他没有时间去钻研。他倾心研究西方科技,这在当时的士大夫中是绝无仅有的。

曾国藩是一个善于接受新知识的人,他以儒家思想和程朱理学为根基,广泛地涉猎各种门类的书籍,吸收借鉴其他不同流派的思想,将其融为一体,形成了他自己与众不同的观念。曾国藩不断学习新知识的精神,就是他与其他士大夫不同的地方,也是他能够接受西方技术的原因。

其实在曾国藩以前,中国已经有人意识到学习西方技术的重要性。林则徐是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而真正把这一思想落到实处的就是曾国藩,他开创了学习西方的先河。

曾国藩对于当时论述西方科学技术的书籍进行过细致的研究。他对《朔方备乘》、《校那庐抗议》、《几何原本》等书籍都有过详细的评价。他还让精通数学的儿子曾纪鸿给《几何原本》译本作序。

曾国藩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在他的幕府中聚集了一批精通西方技术的人才。这些人都是当时最先进的知识分子,如精擅边境史地学的张穆、何秋涛,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科学家徐寿、华蘅芳,以及中国第一位留美学生容闳。这些人聚集在曾国藩的身边,对于洋务运动的开展具有很大的帮助。曾国藩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知识。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中国的士大夫们就开始一心研究儒家经典著作,以此进入仕途,博取功名。到了明朝八股文开始以后,很多知识分子就成了读书的机器,一辈子守着那几本经典著作进行研读,不知进行知识的更新,这也是中国逐渐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那种社会风气之下,曾国藩依然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开拓新的领域,引进西方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为后来国人的觉醒作出了贡献。

4.开创留学风气

现在留学已经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在曾国藩所处的那个时期,中国的士大夫们把西方视为夷狄之邦的时候,留洋绝对可以称得上一个创举。曾国藩开启了留洋之风,为已经腐朽的清朝政府注入了一丝新鲜的空气,开阔了当时国人的眼界。

当时曾国藩意识到中国已经落后,需要学习西方技术,于是开始着手准备派遣留学生。当时了解西方技术的人并不多,想要引进西方技术,就必须有人精通,将之推广开来。同治九年(1870年),容闳向曾国藩提出一套选拔学生留学美国的计划:初次试办,以4年为期,每年选派30名12一14岁的聪颖幼童前往美国读书;预定每人留学15年,学成之后回到中国服务。这样一来,中国今后自己就有了富国强兵的人才,不再需要外援。

那个时候的曾国藩对于西方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他非常赞同容闳的建议,决定按照容闳建议向西方派遣留学生。曾国藩兴致勃勃地向清政府上奏,希望能够派遣部分人到西方去,没想到却引起了轩然大波。当他的奏折上去之后,立刻就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派遣幼童留洋活动“固属中华创始之举,抑亦为古来未有之事”,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日本、朝鲜等国向中国派遣过留学生,而中国从来没有向其他国家派遣过留学生;中国是“天朝上国”,怎么可以去学习西方的东西呢?

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对声,曾国藩没有退步,而是坚持己见,他不断地向朝廷上书,希望能够获得批准。最终,清政府同意了曾国藩的提议。那时的曾国藩已经年老多病,但是高兴的他并没有将这件事情委托给他人来做,而是亲力亲为,积极地与李鸿章、容闳等拟定留学章程12条等,并且详细地规定了招募学生、施教步骤、管理及经费等相关事宜。曾国藩知道这一批留学生代表着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所以他不敢有丝毫马虎,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精力。他在给留洋幼童监督陈兰彬的信中这样写道:“(幼童留美)第以西法精奥,必须专心致志始克有成。汉文之通否,重在挑选之际先行面试一二,以决去留,此后只宜专学洋学。耳不两听而聪,目不两视而明,未可因兼课汉文而转荒洋业。”

同类推荐
  • 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的故事

    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的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名人传

    名人传

    世界上优秀的传记作家有不少,但像罗曼·罗兰这样优秀的乃至伟大的作家写传记的,在我看来恐怕只有一个茨威格可以与之相媲美。罗曼·罗兰是写小说的,茨威格也是写小说的,传记差不多只能算是他们的副业。而罗曼·罗兰的传记,也没有茨威格的传记规模宏大。
  • 死亡密码

    死亡密码

    他们是世界近现代政坛上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特出的人生经历,使人们对其死亡的原因也更加关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档案栏目编著的死亡密码通过解密档案和对历史线索的再梳理,与亲历者和专家学者们一起探究他们的死亡真相。破译历史密码,还原历史真相。不论是革命领袖,抑或是大国政要,还是敌对阵营里的头面人物、政要、间谍,从他们的身上以及围绕着他们发生的一切,会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政治斗争的严酷,以及人生命运的多变。
  • 营国巨商——吕不韦

    营国巨商——吕不韦

    《营国巨商——吕不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王明传

    王明传

    王明,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凭借苏联的扶植,在20世纪30年代一度操控中共最高领导权,可谓中共高层内的“通天教主”。王明,一生瞻左顾右,歧路徘徊。他堪称中共“左”倾第一人,以他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占据统治地位的时间长,危害大,给革命造成严重损失。悖论的是,抗战时期,王明又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晚年踏上留居苏联的不归路,著书立说攻击中共和毛泽东。
热门推荐
  • 凤舞归天

    凤舞归天

    路煞本是九州天上的赤煞上神。不料,因性格乖张,惹众上神愤怒,在奸人挑拨下,被打入人界。却在阴阳差错下,灵魂附到了一个废柴上。什么!我堂堂九州天上第一美女竟成了个废柴男?!甚么!这具身体其实是一个被封印了力量的天才少女?!等等,你个妖孽干嘛总往前凑。我是男的呀!某天……某个妖孽盯着路煞玲珑有致的身体。你的性别需要我来帮你验证下吗?【女强】【复仇】【爽文】【女扮男装】
  • 花开荼蘼

    花开荼蘼

    故事发生在香港这个经济繁荣,感情生活开放前卫又充满传统中国家庭观念的地方。李孝敏是典型的新时代女性,受其母亲影响,对事业有一股执着的态度。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她的感情生活却不那么顺利。她找唐先生那样门当户对,对她也好的人,可始终激起不了爱的火花。到最后,没有真心只有门当户……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猫女的恋爱笔记

    猫女的恋爱笔记

    “喵,早上好啊主人……”“叫哥哥……”“好的主人哥哥…喵……”……自从被哥哥救了以后,本喵好像变成人了喵唉?真的好感谢好感谢好感谢哥哥的……可是自己看见哥哥,为什么会脸红,又为什么会心跳加速…喵,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 我有一双鉴灵眼

    我有一双鉴灵眼

    “问世间灵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个世界,有尘世凡人饱经风霜洗礼,不负流年化作一捧黄土;亦有仙门修士不受岁月纷争,烂柯百年仍然韶华依旧。有执剑者心存执念,挥剑可断山河。有吹笛人柔情似水,奏曲可控万物。有苦僧人不恋红尘,诵经可渡众生。……应运而生的少年黎世,穿着一身青衣,背着一顶黄竹斗笠,自一座无名山走出,踏入这个应运而生的时代。“我有一双鉴灵眼,鉴查人间三千年。”
  • 魔界兽妃妖修不容易

    魔界兽妃妖修不容易

    白陌祯是一个刚步入社会的女青年,在一家医院做外科医生…助理。白陌祯也是一个美貌去武力并存的少女却在一次旅游中意外穿越到了魔界,成了一只~白泽?神兽?诶~不过这九条尾巴是怎么回事?还有这魔神大人怎么老缠着自己,甩都甩不掉~(╯°Д°)╯︵┻━┻白陌祯:“魔神大人,你很闲?”魔神:“嗯!”白陌祯:“……”
  • 印度智慧(引进版)

    印度智慧(引进版)

    本书绝非是对某事的定论,它只是为那些开始向印度学习的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些可能的途径。因为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开始一种对知识和灵性的探求,提供了一些特例,通过它们,读者可以看到某种新事物,然后反观自我——新的神性形象,然后再回到自己对神的理解。尽管有很多机会可以进行卓有成效的对比,但我只是偶尔地在实际中进行除印度教以外的宗教传统对比,而其中大部分我用的对比来自《圣经》。当然,因为我是罗马天主教徒,以那种背景执笔写作,我所讲的任何事情可能在本质上都非常具有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味道,但是如果这一点能被认可并牢记在心,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毕竟我们总要有个起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给我一个再爱你的理由

    给我一个再爱你的理由

    如果有来世我宁愿和你做陌生人,如果有来世我宁愿和你做同学,如果有来世我宁愿不要爱上你,这样多好我们不会彼此的伤害对方。【IfthereisanafterlifeIwouldprefer...】本文之前在陌上香坊发布,可因账号原因在本网重发!本文原名为TFBOYS之在爱我一次作者原名为蓝兮
  • 万界商城开局一骑士

    万界商城开局一骑士

    符昊被电车通行证砸中,阴差阳错,被系统选中,成为了另一个平行世界的电王。”变身,假面骑士电王。"(本文为同人,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