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95900000030

第30章 修身养性——人生最高的境界在于“养心”(2)

早年的曾国藩在“静”字上也没有任何修养。他考中进士后,本可以大展宏图,一展抱负,但是却因为缺乏为官的经验,屡屡受挫,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难以实现,因此变得异常暴躁。他难以忍受翰林院的清静与孤寂,因此动辄申斥他人。他的弟弟曾国荃被他接到京城读书,因为受不了他的坏脾气而愤愤离开。曾国藩也感觉自己莫名其妙,因此,他拜著名的理学家唐鉴、倭仁为师,学习修身养性的方法。唐鉴针对曾国藩的情况,告诉他“主静”为修身的要诀。曾国藩表示赞同,那个时候,他缺乏的就是“静”字。倭仁指教他说:“心静则体察精,克治亦省力。若一向东驰西骛,有溺焉而不知,知而无如何者矣。”也是让他从“静”字下手。

经过两个人的指点,曾国藩给自己订立了12日条课,其中的第二条就是“静坐”:“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曾国藩以“静坐”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初学“静坐”的他自然是饱受煎熬。为了能够长期坚守“静坐”,他专门找人印刻了一些簿子,详细地列出他每天“静坐”的过程。从这些记录中,就可以看出曾国藩初学“静坐”时的不容易。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十月二日:“辰初起,静坐片刻……饭后昏昧,默坐片刻,即已成寐。神浊不振,一至于此!”

三日:“一早,心嚣然不静……默坐,思此心须常有满腔生意;杂念憧憧,将何以极力扫却?勉之!”

十四日:“因心浮,故静坐,即已昏睡,何不自振制也!”

十九日:“饭后,会客一次,静坐不得力。”

二十五日:“昨日今日,俱无事出门,如此大风,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静坐功夫,须是习熟,若不勉强苦思,更说甚?”

二十八日:“起,杂思,静坐半时,不得力。”

十一月十三日:“树堂来,与言养心养体之法。渠言舍静坐更无下手处,能静坐而天下之能事毕矣。因教我焚香静坐之法。所言皆阅历语。静中真味,煞能领取,心微浮则气浮矣,气散则心亦散矣。”

十四日:“起亦不早,焚香静坐半时。饭后……仍静坐,不得力,枕肘睡去,醒来心甚清……饭后,静坐半小时,颓然欲睡,可恨之至。细思神明如日之升,身体如鼎之镇,此二语可守者也。惟心到静极时,所谓未发之中,寂然不动之体,毕竟未体验出真境来。”

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认为,人本来是“静”的,只因为沾染了“欲”,所以破坏了“静”的功夫。因此,静以修身就是要克制欲望。曾国藩一生“主静”,在“静”字上下了大量的工夫,他一生都极力地克制奢欲、权欲、色欲。

诸葛亮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欲静也,才欲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修身养性非“静”难以达到,做到“慎独”更是非“静”不可。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最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最容易产生一些错误的念头,一个人的胡思乱想最容易毁去一个人修养的心性,如果没有“静”的本事,就难以将这种纷乱的想法清除出去,而这种乱想一旦根深蒂固,就会导致错误的行为,就永远不能达到“慎独”。曾国藩于是在“静”上用足了工夫,用了很大的毅力完成了“静”的功夫,并由此做到了“慎独”,这使得他的修养日臻完善。

5.常常存“敬”之心

在儒家思想中,“敬”是重要的一项修养,是一种对人对事的道德要求。要做到敬,首先要自敬,即用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在外表上要严肃、整洁,在内心要有恭敬的态度;其次要敬人,无论对方地位高低、富贵或者是贫贱、年长还是年幼,都应该礼敬有加。曾国藩作为一代大儒,他一生都在修“敬”字。

曾国藩进入翰林院后,开始精研理学,研读《朱子全书》,并且拜当时的理学大家为师,向他们请教治学之道。曾国藩一方面研究经典著作中关于“敬”的深刻含义,一方面加以发展和扩充,对“敬”进行新的阐释。道光二十二年,曾国藩在一篇日记中这样写道:从本年十月立志自新,专门立下课程,从“敬”字开始做起。他为“敬”字作出自己的解释:“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肚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内而专修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平天下,‘敬’之效验也。程子谓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毕至,聪明睿智,皆由此出。”

在这里曾国藩提出“敬”要内外兼修:对内,要存“敬之心”,表现在外就是要庄严,不轻率;对外,则要对人恭恭敬敬,待人以宾客之礼,让人如同被奉为上宾一样。一个人做到这些,就可以以修身达到安百姓,以恭敬做到天下太平。

儒家一直强调修身养性,他们认为这是人们应该每天都做的事情。宋代的时候,修身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从人的外表,待人接物的方式,到人的内心活动,都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曾国藩在此基础上又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敬”对个人来说有两方面的要求,对内则求专静统一,以养大体;对外则要整齐严肃,以养小体,如此下去,才会日渐强健。

曾国藩官居要职,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时候,他一直在战争中度过,后来又节制四省军务政务,因此,他一生都不得清闲,经常感到疲惫。他在给朋友的书信中和自己的日记里经常流露出这种无奈,他通常把这种状况归于自己在“居敬”上面修养不够。曾国藩认为自己耽于名利,忙于俗务,根本没有时间修身养性。道光二十三年正月,曾国藩在日记中说:“是日请客,至亥正方散。倦甚,勉强支持,仅乃了事。向使以重大之任见属,何以胜任?《记》云:‘君子庄敬日强。’我日日安肆,日日衰尔,欲其强,得乎?譬诸树木,志之不立,本则拔矣。是知千方万语,莫先于立志也。”

曾国藩注重修身养性,因此在“敬”上也是坚持修养,并且经常对自己在“敬”上的修养不满意。他曾经对自己的朋友说:“国藩平生‘不敬’、‘无恒’二事,行年五十,百无一成,深自愧恨……仆待人处事,向多失之慢;今老矣,始改前失,望足下及早勉之。”在这种不知足的驱动下,曾国藩在“敬”上的修养越来越高。

曾国藩认为,“敬”是一种修养,不只是做官的时候要常存“敬”之心,在家的时候也要时时注意“敬”,因此他把“敬”列入家教中。他认为,子侄们对长辈要存“敬”之心,要注意自己的仪态,要举止端庄,不能整日嬉戏,对人要恭敬,不能妄言。

“敬人者,人恒敬之。”“敬”是一种修养,一种气度。想要赢得别人的尊敬,首先就必须尊敬别人。因此,一个人养心决不能忽略在“敬”字上下工夫。曾国藩一生修炼“居敬”,以“敬”律己,以“敬”待人,最终赢得他人的尊敬。

6.培养浩然之气

一个人有多大成就与这个人的品性有很大的关系。欲成大事的人必须先锻炼自己的品性。曾国藩说:“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治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吾辈既办军务,系处功利场中,宜刻刻勤劳。如农之力穑,如贾之趋利,如篙工之上滩,早作夜思,以求有济。而治事之外,却须有冲融气象,二者并进,则勤劳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写字时心稍定,便觉安恬些。可知平日不能耐,不能静,所以致病也。写字可以验精力之注否,以后即以此养心。万事付之空寂,此心转觉安定,可知往时只在得失场中过日子,何尝能稍自立志哉。”曾国藩认为做大事必须要有豁达光明的胸怀,而要拥有豁达的心胸,就必须善于培养“浩然之气”。

养气之说是孟子提出来的。孟子说:“善养吾浩然之气”。在孟子看来,养气是修身养性的重要方法。曾国藩对此推崇备至,他在给胡林翼的信中极力称赞孟子的养气说和庄子的逍遥说,并且对此下过一番工夫。

孟子所提的“养气”是一种锻炼人格意志和身体素质的方法。在孟子看来,这种“气”就是一种高度集中的信念,让其灌注全身,祛除各种杂念,从而形成一种力量,以此来指引人的行为。曾国藩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到位。曾国藩从小受祖父和父亲的教诲,素怀“济世救民之心”,立志要作出成绩,光耀门楣,并以平天下为己任。这种坚强的信念就成为曾国藩的“气”。他将这种“气”无限地放大,充盈全身,成为他一生奋斗的动力。从他后来的行动就可以看出:他不屈不挠,通过科举步入仕途,上疏皇帝以求大治;于世道纷乱中毅然练兵;于国势衰弱中兴办洋务,以求中兴。他一生一系列的行为都是围绕着济世救民展开的。这种浩然之气成为他奋斗不止的最大力量。

“浩然之气”是一种综合性的力量,它贯穿着“仁、义、礼、智、信”,使其不至于成为一种“匹夫之勇”。曾国藩在他济世救民的浩然之气里也贯穿了更多的东西,并且以这种力量推动自己的人生顺利地前行。曾国藩的这股浩然之气成为一种智慧的象征。

曾国藩修养的浩然之气极其广大,无所不包,有一个宽广的胸怀。一个人拥有宽广的胸怀,就能无所不包,就能处变不惊,即使是泰山崩于前也面不改色。这是成就大事者必备的一种修养与气度。曾国藩就善于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他的宽容是人所共知的。他在写给胡林翼的信中说:“因思古来圣哲,胸怀极广,而可达到德者约有数端,如笃恭修己而生睿智,程子之说也;至诚感神而致前知,子思之训也;安贫乐道而润身睥面,孔、颜、曾、孟之旨也;观物闲吟而意适神恬,陶、白、苏、陆之趣也。自恨少壮不努力,老年常多悔惧,于古人心境不能领取一二,反复寻思,叹喟无已。”

“浩然之气”是一种无所不包的气度,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一种顽强的意志,它涵盖了人生的重要内容,是大志与大德融为一体的体现。培养浩然之气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内容,修身养性者必须善于培养浩然之气。一个人有了浩然之气,就达到了“不动心”的境界,就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从“平”、“淡”两个字用功

任何一个追求完美人生的人,都不可名利之心太重。其实,功名利禄都是身外之物,应该本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原则去做。一个人只有平淡地看待名利得失,才能真正拥有成功。曾国藩崇尚平淡,他一直信守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在他看来,修身与其他各项息息相关,因此他主张“修身”要结合实际,要立足于精神的修养,而精神修养则必须按照静坐、平淡、改过这三个步骤进行。

“平淡”是曾国藩对老庄之学的继承与阐述。曾国藩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能常怀平淡之心,不能以平淡之心看待事物,那么他的心境就会受到外物的影响,精神就会被牵累,就会常常郁结于心,从而影响他待人接物、处世治事的好坏成败。因此,曾国藩主张做人必须要有平淡的心境。他说:“思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以庄子之道自怡,以荀子之道自克,世俗之功名须看得平淡些。”

曾国藩认为,在“平”、“淡”二字上用功,则能淡化物欲,从而保持一颗平常心,加强精神上的修养。他说:“弟读邵子诗,领得恬淡冲融之趣,此自是襟怀长进处。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以诗言之,必先有豁达光明之识,而后有恬淡冲融之趣,如李白、韩愈、杜牧之则豁达处多,陶渊明、孟浩然、白居易则冲淡处多。杜、苏二公无荚不备,而杜之五律最冲淡,苏之七古最豁达。邵尧夫虽非诗之正宗,而豁达、冲淡二者兼全。吾好读《庄子》,以其豁达足益人胸襟也……推之即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亦同此襟怀也。”

曾国藩注重修身养性,因而在“平”、“淡”两个字上也下足工夫。他深知贪欲的害处,故而作《知足歌》一首,劝勉自己、家人、朋友。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岂无过人资,多欲为患害。在约每思丰,困君常求泰。富求千乘车,贵求万钉带。未得求速赏,既得勿求坏。芳馨比椒兰,盘固方泰岱。求荣不知厌,志亢神愈昂,岁懊有时寒,日明有时晦,时来多善依,运去生灾怪。诸福不可期,百殃纷来会。片言动抬尤,举足便有碍……矫首生八荒,乾坤一何大,安荣无遽欣,患难无遽憝。君看十人中,八九无依赖。人穷多过我,我穷犹可耐;而况处夷涂,奚事生嗟气?于世少所求,俯仰有余快,俟命堪终古,曾不愿乎外。语云:名根未拔者,纵轻千乘甘一飘,总堕尘情;客气未融者,虽泽四海利万世,终为剩伎。”

太贪婪的人会把世上所有的事情都看得很重,什么都想得到,因而就会变得斤斤计较,身心为物欲所充斥,就难以在修身养性方面有什么进展。曾国藩虽然一生在官场上沉浮,但是他并没有把修身养性放在脑后。在名利充斥的环境中,曾国藩以“戒贪”、“知足”为诫,警示自己不可放松对自己的修养。

曾国藩晚年的时候总结出12条“治心经”:“无贪无竞,省事清心,十介不苟,鬼伏神钦。战战兢兢,死而后矣,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手眼俱到,心力交瘁,困知勉行,夜以继日。此十二语者,吾当守之终身,遇大忧患、大拂逆之时,庶几免于尤悔耳。”

曾国藩一生在名利场上往来,他在晚年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自觉自己一生在名利场上耽搁太久,以致影响了自己的修养。曾国藩在去世的前一年在日记里写道:“近年焦虑过多,无二日游于坦荡之天,总由于名心太切、俗见太重二端。名心切,故无学问无成,德行未玄,不胜其愧馁。俗见重,故于家人之疾病、子孙及兄弟子孙之有无强弱贤否,不胜其萦绕,甚是忧惭,局促如蚕自缚。”这是曾国藩对自己一生修身养性的总结,由此可见曾国藩对修养的重视。

俗话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此话有一定的道理。以平淡之心看破得失,才能心如止水,宠辱不惊。修身养性与治国平天下是一脉相承的事情,既要有济世报国之心,又要能不为名利所累。曾国藩的“平”、“淡”,不但不妨碍其成大业、办大事,还能给他自己留下一片闲适的空间,何乐而不为!

同类推荐
  • 谁在守约

    谁在守约

    《谁在守约》以“人民好公仆”——裴庆生的生命轨迹和工作历程为主线,通过他生前书信、日记、论文和妻子、儿子的笔记等,发掘了大量真实生动、鲜为人知的素材,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了裴庆生同志无私无畏、勤政廉洁的品德,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人格魅力,反腐倡廉、造福一方的执著追求,以及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 苏东坡传(林语堂全集4)

    苏东坡传(林语堂全集4)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 中国古代三大女王就是这么霸气

    中国古代三大女王就是这么霸气

    王咏星编著的《中国古代三大女王就是这么霸气》讲述了:历来,至高无上的皇位都是男人的专用品。可是,吕雉、武则天、慈禧,这三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三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人,却能把国家大事和男人们控制在股掌之间。她们究竟是怎样的女人?究竟是什么让这三个女人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屹立不倒?接下来,就让《中国古代三大女王就是这么霸气》带着大家一起揭开蒙在这三个神秘女人脸上的面纱!
  • 曹锟传

    曹锟传

    他是北洋军阀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虽出身贫寒,却因缘际会成为袁世凯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将,后又成为手握重兵并占有大量地盘的一方军阀:因其在军阀争斗中左右逢源,在冯国璋死后,终于成为直系的新首领。后又通过贿选当上了中华民国的总统,但其合法性却遭到了各界普遍质疑。不久,在全国的一致反对下,其势力日益削弱,直系内部也四分五裂,终于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下台,结束了其政治军事生涯。称雄中原的直系也受到致命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 后宫秘史

    后宫秘史

    一个女人长袖善舞的世界,却浮动着野心家鬼魅的身影;低垂的帘笼遮不住绝世的娇容,在姣媚的颦笑间,射出杀人的箭;这就是帝王的后宫,千百位佳人被拘身于一垛宫墙之内,常常身不由己地跌入其中的阴谋磁场。有的人以色邀宠,有的人母凭子贵,机关算尽之后,最终只有一人可立于中宫。这是一段不能不读的隐秘历史,《后宫秘史》将揭开迷雾背后的真相。
热门推荐
  • 逆天修真天才

    逆天修真天才

    一觉醒来的已过万年的叶天问,看见床头一个貌美的女子抱着自己哭,万年来到发生了什么,为寻找真相不段的变强,新的对手不断出现僵尸,忍者,吸血鬼…
  • 温情异地恋

    温情异地恋

    高中毕业他们便去了不同的地方学习,大学里,遇到不同的人,不同事,也都是过客,也未改变他们最初的心。异地恋中,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是谁给的温情,谁给了谁的温情,最后的温情又落于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寒城暖月

    寒城暖月

    遇见她那年,他十岁,她四岁,被继母扔进青楼后巷,看着眼前步步逼近的醉汉,她只能无助地哭,他的一剑,刺进了醉汉的心脏,也刺破了她的黑暗。一句一反常态的关心,她却昏死在自己的怀里,无奈,只好带她回家,而她醒来却什么都不记得,死活跟着他,无措,他给她取名,月姬。他忙,无暇照顾她,而她却悄悄跟着他,险些丧命,投降,他认她做妹妹,更名,墨玄画。后来,他抱着仇恨,组建了北国最为传奇的教派——离教,他是教主,她是圣女,他将教分为各个部分,正如她最初所属的“月阁”,所有成员名字都是以月字开头。二十二岁那年,他做了一件让他终身后悔的事,毁了他一辈子,他失去了她,而她,终于遇到了那个生命中最为珍贵的,对的人……
  • 无限之开局不死抽奖穿越系统

    无限之开局不死抽奖穿越系统

    幕落在追番的时候被雷电劈死了,没错,依然是熟悉的套路他穿越了,于是他就这样开挂了。幕落:我就是打不死,气不气,我就喜欢你这一副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先吃我一记佛怒火连。
  • 神皇祭

    神皇祭

    天降神书,造就了一个绝世天才……这是一个逆天强者为红颜,为亲人,为朋友征战天下的故事!昆仑界,修行文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百族征战,混乱不堪。在这里,有一个人将会留下一个不可超越的神话!
  • 雪落无声处

    雪落无声处

    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残忍的人。是的,和我在精神上有交流的朋友,都是这么说的。不仅因为我那另类的想法,更多的在于,我总是,用最一阵见血的方式,戳破对方的掩饰,让许多的尴尬,无奈,甚至痛苦,毫无保留的暴露在彼此的眼前。有一个比较贴心的朋友对我说,亲爱的,总是这样不行。这会让你渐渐的失去朋友,最后,一个人,鲜血淋漓。当我听这话时,我只好装作无奈的笑笑,不作任何回应。我的优点,终将会成为我的悲哀。这永远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就如同,当我还不知道什么是遗憾的时候,我就早已学会了悲哀。(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思念成空未成情

    思念成空未成情

    她深爱他五年,他却把她的爱践踏在地,在他眼里,她的一切一文不值,强逼她离婚,后来,在他回去后,看着手中的离婚协议,本应高兴的他却无法高兴起来,那时他才发现,他的心里已经有了她的位置。他开始后悔,却无法挽救这一切。因为她选择离开,但有一个人却不肯就此放过她,将她逼上绝路,前面是万丈悬崖,后面是一个恨她入骨的人。她双眼含泪,绝望地跳下悬崖,却被一位老人就起。三年后,他找到她,他发誓要好好的宠她一世,以前是他的不对,弄丢了她,后来是入骨相思,思梦,以前是我的错,现在,我只想好好的和你在一起。(前面会很虐,后面很甜。)
  • 救世列车

    救世列车

    大雪覆盖的世界,除了人其余都是白色,我站在铁路上睁大眼睛惊恐的看着向我驶来的一列绿皮火车......
  • 网游之落寂诗人

    网游之落寂诗人

    从梦境中醒来,在空间中徘徊,无所谓虚拟,无所谓真实,我,无论在哪个位面经历了什么,依然还是最初的我,那个玩世不恭,始终反抗命运的我。以一个史诗级吟游诗人的脚步,踏遍那些未被探索过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