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04400000013

第13章 苏轼——豁达执拗的一代词宗(4)

这真的是一种进步,因为当时“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所以很多文人对柳永的抨击有着嫉妒的一面,那么苏轼是不是呢?这个无可获知,但是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在柳永奠定的基础上有着自己的见解,他立志“自是一家”,立志走出一条与柳永截然不同的道路。这并非是对柳永的不尊重,或许恰恰相反,苏轼对柳永是极为尊重的,他也曾夸赞过柳永的《八声甘州》中“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数句,“不减唐人高处”。他大概只是不想自柳永之后,宋词全变成“柳永体”,那样才是对宋词的沉重打击。

苏轼“自是一家”后,我想最重要的作品就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了吧,这才是真正让宋词走出“柳风”的作品,他借咏史之便,代入自我,纵横捭阖,豪情奔放。这首词对当时的词风冲击很大,一改代前人言的固有模式,而是全然以自我抒情,以“词”的形式极言“诗”之壮志,遂成为千古绝唱。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念奴娇》写于作者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之时,此时也可以说是苏轼一生中极为灰暗的时刻。经过了“乌台诗案”后,苏轼已经基本彻底远离了政治权利的中心,他几乎再也没有机会参与和实行他那伟大的政治抱负,他应该是沮丧的。但是从这篇作品中我们看出苏轼依然如曾经一样,没有绝望,也没有妥协,还是一如既往的热情洋溢,昂首高歌。

苏轼触景生情,怀念起古时伟人的丰功伟绩,以此自比,抒发了诗人的理想抱负以及老大无为的感叹。望见这奔流的大江,生生不息,却淘尽了多少风云人物,过往的总是会过去,留下的除了不断被提及的故事,再就是后人的叹惜和崇敬。苏轼游赤壁,怎能不想起周瑜的事迹呢?周瑜年少得志,领兵江东,那些如狼似虎的江东子弟在他的身后凝结成一个个巨灵神像,瞪着眼睛,抹着汗渍,只等着他那挥舞的令旗。周瑜的理想化作了一点燃烧的火星,他点燃了每个人内心的激情,于是才能“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就连常胜将军曹孟德也不得不承认在赤壁之战中输得心服口服,赤壁之战是周瑜的骄傲,他就如同一只马王,带着一群矫健的马驹在这片战场上驰骋纵横,肆意吼鸣。更为难得的是,周瑜并不是一个挥剑砍刀的莽夫,而是一个文武双全的风流人物,“羽扇纶巾”的装扮便可以显示出周郎的儒将风流。时人有云:“曲有误,周郎顾。”从这可以看出周瑜当年的多才多艺,令人心折的风度,因此他才能娶到那倾国倾城的小乔。所以,对于苏轼来说,周瑜是成功的,周瑜去世时年仅三十六岁,在赤壁之战成名时他才刚刚三十出头,可以算是年少有为。但是苏轼此时已经四十有七,却仍抱负难成,比之英雄,他怎能不苦闷愤慨呢?

但是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对于赤壁之战还有着另外的情愫,从“人道是”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些,他并非对周瑜持有怀疑,而是以名冠千古的周郎来深化“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观点。“人道是”说出了人们对周瑜的赞美和怀念,可是即便这样的人物也逃不过兴亡交替。苏轼在《念奴娇》的上片中把时空观念和人生历史都带到了一个很空旷高深的境界,这时不是写他或者周瑜,而是在写天下。“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句就把那一切波澜壮阔和惊心动魄归结于无声的回忆,哪怕是“乱石穿空”或是“惊涛拍岸”都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成沉寂,江山如画,人生如梦。

从上片的赤壁战场触动人心,再到下片的怀古伤今,苏轼都写得壮阔雄奇。以“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周瑜对比“早生华发”的自己,这是怎样的不堪呢?苏轼虽然不是碌碌无为之辈,可是比起这千古英杰来说,还真的算是无声无名的凡夫俗子。“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虽然这里还有一些对于失意的牢骚和不满,但是我们却能够从这些瑰丽奇幻的战场风光中看到苏轼对人生的态度:人生就是一场战争,无需屈服,只需勇敢追求。“人生如梦”,或许正是如此,可是我们该怎样在这梦境中过活呢?苏轼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那就是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所以苏轼的这首《念奴娇》是一首与众不同的作品,虽然有过很多失意文人所作的同类型作品。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意境完全不同,苏轼虽有失望,但从未绝望。我们可以对比一下陈子昂的名诗《登幽州台歌》来了解一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的曲调悲怆,如泣血的啼鸟,如哀号的山猿,然而这些声音中满满地书写着一个古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愤闷。而幽州正是战国燕昭王招纳天下贤人的场所,也被称为黄金台,所以在作者登上幽州台的时候,不禁怀念起那个曾经灿烂的时代,而他自负以经天纬地的才华可以为国为民肝脑涂地,可是他却连报效国家的机会都没有,怎能不让千古英雄为之扼腕叹息。

在陈子昂的眼里,那个时代,是豪杰陨落的时代;那个时代,是猪彘当道的时代,他的理想注定是不可实现的,所以他全诗的基调是悲观的、绝望的。

可是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我们却可以看到苏轼的态度,他始终是不屈的,始终是执拗的。苏轼不会承认自己的失败,而只会把这一切当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磨砺。他的精神世界一直都是晴朗的,内心也一直都是乐观的,这是极难得可贵的。

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往往流传最广的,得到更多人喜爱和称道的故事都是悲剧的。比如梁祝、孔雀东南飞、李尔王等,都是如此。这是因为悲剧更有感染力,更易触碰人心最深处的微小情绪,更能挑逗起每个人各自相似的伤心回忆,因为难忘,所以经典。

而对于诗词来说,更是这样,为何“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些句子都堪称经典?那就是因为这些伤春悲秋,爱恨离愁的小情绪更容易得到共鸣。

与这些作品相比,苏轼流传的词作显得更为难得,他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也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快意,苏轼往往写的不只是心境,更是人生。与其他词人相比,可能苏轼对于缠绵悱恻的情感描写力有不逮,他没有很多深刻剖析人心情绪的作品,但对于宇宙苍生、人生境界的书写却是鹤立鸡群、难有人望其项背的。

从任何文学作品都可以看到作者的影子,每一个作品都能算作是作者内心世界的一种反映,而苏轼的词扩大了反映作者内心世界的范围。他的词已不再局限于伤春伤别与离情相思,而是抒写了个人的政治理想、人生态度、内心的苦闷和思想上的矛盾,苏轼拯救了内容日渐狭窄的宋词写作,实是不世之功。

在苏轼的诸多词作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佛家与道家的精髓所在。苏轼受禅影响颇深,并且深得禅的真味,同时他又把老庄以无限的时空看待人生的痛苦和欢乐以及是是非非的观照方法,与禅学以平常心看待人生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那豁达疏朗的风格特征,这也是苏轼的作品与他人不同的一个主要原因。

除了那首经典的《定风波》外,苏轼的《永遇乐》也是一首充满禅意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我们可以从小序中看出这是一首记梦词,作者在彭城燕子楼夜宿后,梦到了盼盼(唐代张尚书之爱妾关盼盼),有此引发了一连串的感想。胡仔曾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如此评价此词:“脱去笔墨畦径间,直造古人不到处,真可使人一唱而三叹。”如苏轼一贯的词风一样,他又是把人生的真谛混入了怀人记事的文字之中,虽在此时苏轼心中还有着悲愤和孤独之感,但是在梦醒之后,却翩翩地不知自身所在,在这一刹那间忽然净化了身心,也领略了佛家常说的至境“顿悟”。

上阕写清幽梦境及梦醒后的怅然若失,下阕乃醒后述怀,语意沉郁而超然。词人巧妙地把这些情绪和古今传说包括自身的感悟融合在一处,其中从对人生虚幻的看破到出世超脱的描写,都让这首作品有着不同寻常的颜色。

苏轼不仅在词作中有着这样的表现,在他的诗文中也表出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佛道儒的提炼和融合,在许多文人没有走出五代宋初的绮丽香艳时,他已经把对传统的传承以自我的方式表达了出来,虽然并不一定是刻意的,但是仍可以看出他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澄明的感悟之心。

虽然苏轼对宋词有着极大的贡献,但是仍然不能盲目地不加辨析地崇拜。上文我们说过,苏轼对词作的音律性依附不大,这就导致了词与诗的界限模糊,可是一旦词的本身价值消亡,或者特有的审美特征消失,就很容易让宋词走向末路。因此,千万不要盲目地认为苏轼是一代词宗,一代文豪,他的一切作为都是正确的,凡事有利必有弊,出自苏轼之手的作品仍然还有很大程度的“诗化词”,但是在别人手中就不一定能够成功。所以,苏轼带给宋词的主要是创作理念的改变,而不是“诗化词”的格式。

人才是可以培养的,天才却是难以复制的。毫无疑问,苏轼是文学天才,因此他的理念可以传承,但是他的做法却很难复制。即便如此,因为苏东坡的强大影响力,自他之后宋词的风貌还是改变了,到了南宋时期许多爱国词人已经把苏轼的词作当作教科书般的经典了,这都归于苏轼作品的强大生命力。

虽然在北宋时期对苏轼的赞美和推崇还处于萌芽阶段,不过当时也已经有了“苏门”创作群体。“苏门四学士”与“苏门六君子”之说也是当时大多数人们认可的,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与李廌这些人都与苏轼有着亦师亦友的关系,他们大都受过苏轼的帮助或提携,因此他们聚拢在苏轼身边,也不免被其影响。黄庭坚、秦观、晁补之等人个个都是才华横溢的文人,自古文人相轻,可他们却甘愿聚拢在苏轼的身边,要知道以苏轼的政治能力是不可能收养这些“门客”的,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折服在了苏轼的风度之下。特别是在诗词方面,苏轼的开创是前无古人的伟业,他们亲眼看着这样的奇迹就在自己身边发生,怎能不尊敬崇拜呢?于是才有后人那句评价:“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而晁补之还曾当众称赞过苏轼词“横放杰出”。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中受苏轼影响比较大的一个,同时他也是北宋着名的文学家,所以相信苏轼让他们如此推崇和敬服的原因不止是纵横的才华,也是他那疏朗豁达的性格,而且这恐怕才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苏轼少年得志,受欧阳修赏识,名冠京华,平步青云,成为了皇室的红人。苏轼不仅文采飞扬,同时在政治上有着自己的深刻见解,也因此陷入王安石变法的新党与旧党之争中,于是只能被迫离京,多地辗转。在他流落各地为官的时候,更深切地接触了这个世界,原来它并不是他弱冠时候所认为的“平和世界”,因此更加成熟了,却也更加迷茫了。所幸的是,他一直没有改变自己那豁达的胸襟,没有在失意中一味颓废,相反,在挫折中越挫越勇,这让他更好地触摸到了生活的本质和人生的本质,他在这一生的旅途中,历经风雨,虽疼痛不堪,从未轻言放弃,也没有忽略路过的风景。他狂笑着前进,向着自己的理想进发。这样的灵魂就像那涅盘的凤凰,烈火焚烧却反使其更加灿烂夺目。苏轼失去了功名,却得到了更多,他且行且吟,胸中浩气喷薄,笔下字字珠玑。

苏轼一生,可以用他自己的《临江仙》来略为描述一二,虽然这里只是他“灿烂”生活的片段,却也能见东坡居士的风骨和态度。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

千百年之后,提到苏轼,我们很少有人把他归为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墨客,其实他也可以算作此类。只是因为东坡居士的生活始终有滋有味,他食遍天下,游遍天下,处处留痕。他的生活就像他笔下的西湖一样“水光潋滟”,淋漓痛快地乘风而行,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同类推荐
  • 九十年代诗歌研究资料

    九十年代诗歌研究资料

    《九十年代诗歌研究资料》是大型学术工具书“中国当代文学史资料丛书”的一种。本书以主选文章与资料索引结合为编排体例。选取有关九十年代诗歌研究的代表性论文,反映九十年代诗歌的发展概况,展现该领域研究的最高水平;索引部分搜集该领域的研究论文、学术专著等,为一般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丰富的资料。
  • 生命中的美丽

    生命中的美丽

    每一个困境都是祝福,每一个恶人都是天使。我们经验着我们的选择,我们经验着自己的心灵。人与人需要和谐,人与自然需要和谐,人与动物需要和谐,整个社会需要和谐,而这一切和谐都离不开爱,离不开自我的和谐。爱可以让人充满智慧,自我和谐是一切和谐的基础。多年来,我努力提升自己的心灵力量,以微薄之力改善自我所处的环境,同时,从改善自我的精神处境出发,以图在任何困难、挫折、磨难、意外等情况面前变得通达、圆润和自在,并对他人构成影响。而这种改善需要一个人不断地去学习,去奋斗,去体验,去思索,去反省,去修炼,去与物对接,与人对流,与生活讨经,与书中探秘,历经千辛万苦,一点点地觉悟,一步步地力行。
  • 泰戈尔最迷人的美文:烂漫难收,如青春时候

    泰戈尔最迷人的美文:烂漫难收,如青春时候

    无论是水样的女子,还是孟加拉漫天的阳光,不管是人还是自然,在他笔下似乎总有些力不从心的忧怨。可是,它们又总是向上的,基调也总是乐观。他似乎在用一支忧愁的笔,赞颂人间真善美。这些文字流动着浪漫的光彩,充满了人生的哲思。他揭去了文字华丽羞涩的面纱,让它们落在平凡的日子里,变得平淡而随性。匆匆行旅,风中招摇的罗望子树,爱人的纱丽,离别的一眼瞬间,就连那闲坐的散淡光景,都成了是他纸页上的贵宾。和谐之美充满泰戈尔的文章,正如印度人说:“他是我们圣人中的第一人:不拒绝生命,而能说出生命之本身。”让我们一起踏上他为我们铺就的浪漫之路,去体会他那绚烂生命的庄严与美丽。
  • 埋葬大师

    埋葬大师

    本书包括“舌头的功能”、“说嘴容易”、“文人风骨”、“吃的精神”、“街上流行人来疯”、“文人与粥”等文章。
  • 我与书的故事3

    我与书的故事3

    本书是“世界读书日”征文大赛作品集,宁夏青少年围绕“我与书的故事”这一主题讲述自己的读书方法、读书风貌、读书经历,回顾读书对自己成长的影响。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入选作品千篇,编辑将其编校加工整理成书。本书能让同学们乐于读书、勤于读书,让书记的墨香弥漫在学生的成才之路。
热门推荐
  • 遇见世安

    遇见世安

    我经历过流离失所的漂泊,来自陌生人的关心,以及那可怕的生离死别。我最爱的人无声无息的消失在我的生命中,没留下一点痕迹,就像他从不曾来过我的世间。可是,那些清晰的记忆就仿佛是昨日一般,述说着我那段疼痛的青春以及那段可悲的爱情。我回到家抑郁了三个月,又回到了我曾和他一起待过的城市。现在的我仍在等着他回来……
  • 来世登仙

    来世登仙

    处女作或许你永远不可能在修仙上取得什么好一点的成就,但是总有一条路是适合你走下去的。来世修仙,那这一世就通过自己其他的一些能力来灭掉自己的对手吧。
  • 毁灭猎食者

    毁灭猎食者

    一夜之间,一座城市竟然化作废墟。而他没来。却为这场游戏奠定了胜利。生与死的纠纷。究竟只是为了胜利?再现未来销毁。又见何去何从。人类即将面临销毁。只剩下他在销毁园里历练。
  • 奇异传闻

    奇异传闻

    有人说宇宙是大爆炸形成的,至今已有140亿年,形成了无数的智慧生命。据考古发现,约5万年前,地球上进化出晚期智人。然而,随着第一颗土系灵珠被发现了,一个个秘密被揭开,才发现一百万年前,就已经出现一个发展到巅峰的灿烂文明!神魔传说!
  • 神与雪城

    神与雪城

    为关乎权力的资源、神与人心的斗争——一场严肃的游戏。几个还没长大的孩子,四分海陆的世界格局,即将连绵世纪的冰河时期,千年前到访的天外来客,自古流传的民族神话,数十亿人的生死考验以及无数谎言与欺骗。如果想活下去,人们得做出正确的选择。但还有比那更直接的做法,因为西娅,是神与王的后裔。
  • 罪的痕迹

    罪的痕迹

    生而为人,每个人在漫长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有罪的痕迹,或者说是有恶的念想产生,这就使人很容易因为各种各样的动机去犯罪,这内在的罪性,便是一切实际性犯罪的根源......
  • 梦入三生

    梦入三生

    梦境为何会存在,现实与梦境究竟孰真孰假,且看这个平凡的他最后如何选择。
  • 醉梦仙霖

    醉梦仙霖

    第一世,他救了身重剧毒的她,她发誓她一定要找到他以答谢救命之恩。第二世,她拜他为师,甘愿待在他身边。只是人妖殊途,相爱不一定相守。正邪大战,他是为了她而舍道,还是为了天下苍生而背弃誓言。
  • 女帝重生:妖凰天下

    女帝重生:妖凰天下

    前世,她为子孙算尽了心机却也只落得背叛身死的下场。今世再睁眼回到的是命轮还未转动的童年,既然阎王不收何不再用这一双手搅动这天下。重拾高贵身份,痛打无耻渣男,虐的渣女生不如死!可这又如何?她站在高峰之上,又有谁来执她的手掩她一生寂寞与荒凉。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摸不见的阳光

    摸不见的阳光

    女主和男主是大学时期的恋人,后因为一些矛盾而分开,看他们如何破镜重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