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耻之徒?
将凡笑容一滞。
怎么说不过,就开始骂上了呢?
不过他依旧没有太过恼怒,毕竟原著当中,这清风明月二童骂唐僧那才叫一个狠啊,秃前秃后,贼头鼠脑,臭短臊长,尽是些粗鄙之言。
和后世的二童比起来,如今的清风,不过只是一个耍脾气的孩子罢了。
将凡心神宁静,倒也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就打破清净。
不过将凡还是有些好奇的是,如今这二童分明都是上百年纪的岁数,可在心性上,却又为何如此幼稚?而且看他们的样子,似乎也没有什么法力,不知他二人此时究竟是何等境界,成仙与否?
镇元子总不能真就如此随性而为吧?反正有人参果供着,成仙与否,都不重要。只要长生便好,逍遥便好?
此时,在愤愤的骂了将凡一句后,清风也从冥思苦想中回过神来。但无论他如何去想,发现都无法破解将凡的邪说。而将凡先前的一番言论,却又逐渐将矛盾放在了自己师父身上,可谓是针尖麦芒,教他一时实在无解。
不过在师父先前的嘱咐当中,需要好生招待颖空。虽未提及将凡此人,但毕竟是与颖空一齐到访的,还是颖空的首徒。
最关键的是,此猴还是自己那位师叔的座下将军。看他如今这幅与自己论缘的样子,分明是不想麻烦师叔。可一旦将凡反悔,把师叔找来,自己就算再怎么不想开门,也只得放他进去了。
想罢多时,清风决定为此事留一条退路,于是仰头对将凡没好气道:“观园可以,但门不可闭,需敞开来。而且今日非是我输,明日再与你讨教讨教。若明日你输,便不可入园!”
将凡没想到清风连明天的事情都给自己安排好了,他微微一笑,施礼道:“如此,便多谢道友了。”
望着将凡推门而入的身影,清风嘴唇蠕动了几下,最终还是没放出什么狠话。他愤愤的捡起花洒,重新为菜苗浇水,打算今晚与师弟好好商量商量,明日再收拾将凡。
“人参果树......”
步入园中的将凡早已将此事抛诸脑后,静气宁神,抬头仰望着这颗神树,以及其内的道道淡黄身影。
在反复数了多次后,将凡发现果子的数量竟与原著中同出一辙,都是28个,少了开园时,众人分吃的那两个。
分吃。
不知那时,镇元子是否分吃过?
地仙之祖,又是否真的与天同寿?
而他的长生之道,又是否始终需要外物相助?
冥思想了一阵,将凡把注意力转而放在如同奇迹般的人参果树上。
先天灵根。
万寿山,又是先天福地。
有关灵根一事,在原著第一回的标题当中,猴王也被称为灵根。
花果山,同样是西游中鲜有的福地。
而仙石又仅仅只是表述是自开辟以来,每日受日月精华。但未提及在天地生成前,仙石就是否存在过。
花果山又是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具体出现的时间却未曾表过。
若细究的话,西游天地开辟实际上是一个时间很长的过程。
天地有命数,为十二万九千六百岁,称为一元。
一元有十二会,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是在子会的前五千四百岁生成,后五千四百岁坚实。
子会结束后,大地才开始凝结。
而地是在丑会的前五千四百岁才完成开辟。
丑会的后五千四百岁,则是天地交合,群物皆生。
若以此为依据,花果山会不会也是先天福地?
而仙石,会不会同样为先天之物?
西游中的洞天福地,会不会都为先天而成?
最重要的是,这先天二字,究竟......指的是哪一天?
是指每一次的天地生成?
还是指......最初的那一次?
依将凡猜测,每一次的天地开辟,并不会让一切消失。
例如玉皇大帝,就是在历经一千七百五十劫才坐上如此王位。
而每一劫,刚好合天地之数:十二万九千六百岁。
这至少说明,无论他身死与否,但魂魄至少留了下来,没有魂飞魄散。
而更有可能的是,他根本就从未死过,不然哪还能等到他坐上王位,怕是早就被人抢去了。
而若是再大胆猜测一些呢?
洞天福地本就自成一界,这是将凡曾在水帘洞中见识到过的。
尤其是此等高度的人参果树,在五庄观外竟丝毫无法察觉。
甚至在原著金鼻白毛老鼠精一劫中,陷空山无底洞同为洞天福地,更是在足有三百里深的地底中,有日色,风声,花草果木存在。
这哪里会是寻常地界拥有的奇景?
洞天福地,自成一界,又是先天而成。
会不会,洞天福地,本就是可以避开天地开辟的存在?
待万物俱毁,再以这些洞天福地的位置为依据,重开天地?
又或是在天地开辟的过程中,让洞天福地顺势融入于天地之中?
而花果山,实际上早已存在了万万年?
且自出现的那一刻起,每一次天地生成的日月精华,都被仙石吸收殆尽?!
以此,才最终化作美猴王?!!
将凡隐约有些被自己的猜测吓到。
他深知,自己身处的只是西游世界,并非融合了所谓的封神,乃至于是洪荒类型的魔改西游。
但仅仅只是西游原世界,都足以有大恐怖存在。
毕竟玉帝历经的一千七百五十劫,并非就是指代西游世界所有的劫数。
在这之上,还可能有着更多的天地曾开辟过。
而在那时诞生过的一些人物,甚至可能都从未死过!
乃至于活到至今!
“呼——”
将凡深呼吸了几次,让自己重新平静下来。
同时在心中,也不禁有些埋怨。
吴老写书,就不能悄悄埋下那么几本,供后人翻阅么。
结果搞得后世的西游版本多达十数种,不知哪种才是最为接近真本的原书。
其中错误百出,连西海龙王的名字都能搞错,一会儿是敖闰,一会儿是敖顺。
弄得后人猜来猜去,各种解读。却不知从一开始,解读的方向就是错的。
原著都没了,哪里能解读出真正正确的东西呢?
但即便如此,尚能存得这些故事流传,却也不愧为名著之流了。
就是不知,自己怨的到底是不是正主?
此书所著,又究竟是何人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