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104500000002

第2章

“钢铁”的改编中,需要某种冷的、粗鲁又桀骜不驯的、凛然而有硬度的成分。即使在少年保尔的身上,也同样需要赋予这些成分。并且作为影视人物,应比文学人物表现得更突出。没有必要美化保尔身上的这些成分,但是必须明白,只有强调了这些才更是保尔。正如只有让观众看到一个男人的猜妒,才能让观众认可银幕上高大威武的黑人统帅是奥赛罗……

在我记忆中,曾见过万方一面。若记得确实,也就仅仅见过一面。那时我已从北影调至童影,似乎是在童影召开的一次创作座谈会上。握过手,却未交谈什么话题,也没听到她发言。在我印象中,她是那类娴静的女性,善于表现倾听的耐心,不太喜欢作热忱的发言。

据我所知,她是支持过我们童影的编剧,为童影写过很好的剧本。遗憾的是我一九八八年底才到童影,没看过她创作的儿童电影。但去年,我看过她是编剧的那部获奖影片《黑眼睛》。在北影的一间小放映室看的。导演陈国星邀请我看的。几乎是放映给我一个人看。不,不是几乎,就是专放映给我一个人看的。只有导演陈国星和剪辑坐在我的后排陪我看。当时《黑眼睛》还没配上音乐。我是第一个看到它的观众。

我很喜欢《黑眼睛》。

欣赏主角的表演。

当然的,首先是剧本好。

映罢,我也首先称道的是剧本。

《黑眼睛》中有这样一处情节——女主角回到姐姐家,听笼中鸟叫,听床上有婴儿的咿呀之声,知是姐姐的小孩已出生了,循声走至床边,抱起亲偎……

这情节使我感到很别致,亦感到遗憾顿生。

那遗憾是什么呢?

我当时没想明白,也就没说。

回到家里仍想……

第二天来到北影剪辑室,向陈国星坦率谈出了我对那一情节的看法——我认为他拍得还不充分,剪得也太突猝。想那身为盲女的女主角,几乎什么声音都听到过了,唯没听到过婴儿的咿呀。在鸟叫的间断声中她听到了,那么她脸上会是一种怎样的表情呢?那婴儿的咿呀对她的耳是多么新奇美妙呢?她会怀疑自己的耳朵么?导演为什么让她立刻就抱起婴儿呢?仿佛她早已知道姐姐已生了小孩儿,仿佛她早已晓得床上正有一个婴儿等着她去抱起似的。她的双手此前抚摸过许多东西,但却还没抚摸过一个婴儿——那么让她的双手从容地抚摸呀!抚摸婴儿的小脚丫,抚摸婴儿的小手,抚摸婴儿的小脸蛋……在一系列从容的抚摸中,演员身为盲女的表演,不是获得了充分显示的机会么?而观众不是能从此种表演中,获得了欣赏的愉悦么?

陈国星问:“那么,这一番表演的意义何在呢?”

我问:“为什么要这么理性呢?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问题呢?有时完全可以不问意义,演员本身准确的表演分寸即意义。它是电影魅力的一部分。为了保证这一部分的存在,甚至应该剪去某些虽与主题关系紧密,但毫无表演欣赏价值,毫无情境感受价值的片段。须知归根到底,对于人物电影,观众是通过对演员的喜欢、感动,而喜欢一部影片,而感动于一部影片的……”

陈国星最终高兴地接受了我的意见。

他说他一定要补拍……

也许,正因为我对朋友们的作品的认真态度,编剧朋友们愿意将他们的剧本给我看,导演朋友们愿意我参加看他们的样片……

从此,我觉得对万方的编剧水平,有了较深刻的感性的了解。

是我建议郑凯南应选一位女性编剧加盟改编。在我想来,保尔·柯察金这一文学人物短促的一生,曾与三位女性文学人物发生爱情“事件”,在改编过程中听听有水平的女性编剧的创作见解,对更加艺术地处理那三次爱情“事件”是有益的。

郑凯南提到了三位女性编剧的名字,我摇了三次头。我不是认为她们不够水平——我希望的那位女编剧,她应对苏俄文学有“模仿”的能力。也就是说,经她改编的剧本,应像是苏俄编剧的作品。毕竟,我们是在改编人家的一部著名小说,起码对话应有苏俄“语味儿”。如果连这起码的一点都做不到,翻译过去岂不让人家笑话?

郑凯南犹豫再三,又说:“万方如何?”

我不禁一拍头:“怎么把她给忘了!”

郑凯南问:“你同意?”

我说:“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就是她!”

其实,我也不清楚她是否曾深受苏俄文学影响。但由直感产生的一种信任程度告诉我——她是最佳人选。

几天后我们见了一面。并没多谈什么。我认为对她那种编剧,我这当编辑的有什么建议点到即可。

她走时欣然接受了改编原著前七章的任务。

她出手之快令我自愧弗如。半个月后即交来了七集电脑打印的剧本。

郑凯南先看的。

她在电话里说:“有点儿散,有点儿平,但是总体印象还不错。”

我看完后,在电话里说:“第一稿能达到这种程度已很可喜。情节再集中一点儿会更好。”

于是讲定由我向万方谈修改意见。

在我的记忆中,万方第一集的片头是这样的:

舍佩托夫卡小镇全景……

中景……

保尔的家……

瘫痪在床的保尔……

旁白:这是乌克兰边陲的一个小镇。这个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人就是我们的主人公。你们知道他是谁么?他就是保尔·柯察金……

凯南在电话里半开玩笑地这样说——像孙敬修老爷爷讲故事……

我也不认为如此开始好。

在我的建议下,万方将片头改成了这样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线的场面:士兵冲锋,机枪扫射,炮弹落到战壕里,士兵倒地死去……

画外音: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仍然进行着,俄国在战争的灾难中挣扎呻吟。

响起教堂的钟声,一座教堂的顶楼上大钟在一下下摇荡,发出沉重而又响亮的声音。

钟声在小城舍佩托夫卡的上空震响。阳光从一团团乌云的缝隙间照射下来,舍佩托夫卡躺在宽阔的原野上,两条闪光的铁轨从小城中伸出,延伸向天边。

画外音:这是保尔·柯察金的家乡,小城舍佩托夫卡。几天前游击队刚刚从这里撤走,留下一些枪支和弹药。现在德国人来了。

片头一过,镜头切入教堂,闪亮的烛光照亮了耶稣受难壁画。

神父带领众人在举行弥撒。

神父:(声音低沉而洪亮)“让我们一齐向主祷告吧。主啊,求你拯救我们,求你垂怜我们,让我们的灵魂得救。”

众人:(齐声)“主啊,求你拯救我们,求你垂怜我们,让我们的灵魂得救。”

神父:“让我们为前方的将士祈祷,在你的光辉之下驱走死亡的阴影。”

众人:“让我们为前方的将士祈祷,在你的光辉之下驱走死亡的阴影。”

神父:“让我们为在陆地上在海上旅行的人祈祷,让他们平安地返回家园。”

众人:“让我们为在陆地上在海上旅行的人祈祷,让他们平安地返回家园。”

神父:“让我们为仇恨我们的人祈祷……”

教堂外的大街。几个德国军官骑着马飞驰而过。

教堂内,人们齐声唱圣歌。其中有保尔的母亲玛丽亚·雅科夫列夫娜。

玛丽亚的眼里闪着虔诚的光,不住地在胸前画着十字。

玛丽亚:(喃喃地)“求主保佑我的儿子,保佑阿焦姆和我的保尔……”

歌声从教堂的窗口传到街上。

街上,德国士兵在往墙上刷糨糊,贴布告。

做完弥撒的人们从教堂里走出来。母亲玛丽亚和阿焦姆也夹在人群中。

人们注视着贴布告的德国人,等待着他们走远之后纷纷挤到布告前。一个男人从胸前摘下夹鼻镜戴上,念布告:“布告,本镇全体居民,限于二十四小时内,将所有枪支及各种武器缴出,违者枪决。”

母亲玛丽亚不安地向四周望望,所有的人都面色阴沉。

保尔家。夜晚。

少年保尔躺在床上睡着了。一个高大身影走进屋子,来到他床前,是保尔的哥哥阿焦姆。

阿焦姆伸出手,轻轻推推保尔的肩膀,保尔甜美地咂咂嘴继续睡着。

阿焦姆:(用力推他)“保尔,醒醒,你醒醒!”

保尔翻了个身,仍然没醒。

阿焦姆干脆一把掀开他的被子。

保尔:(惊醒过来,揉着眼睛)“阿焦姆,是你!”

阿焦姆:“快醒醒,我有话问你。”

保尔:“什么事?”

阿焦姆:“你看到德国人贴出的布告吗?”

保尔:“布告?什么布告?”

阿焦姆:“到处都贴了,收枪的布告,难道你没看到。”

保尔:“看、看到了。”

阿焦姆:“你告诉我,你有没有把枪拿回家?”

保尔:(迷糊地)“你说什么呀,什么枪?”

阿焦姆:“你别给我装糊涂,前些日子游击队在城里发了枪,许多人都拿到了。”

保尔:“是,好像是这样。”

阿焦姆:“那你拿没拿?”

保尔:“没有。”

阿焦姆:(怀疑地望着他)“真的没拿?”

保尔:(躲开哥哥的眼睛)“没拿就是没拿。我可以睡了吗?”

阿焦姆:(一把拎住他的胳膊)“你给我坐起来。”

阿焦姆把保尔拉了起来。

阿焦姆:“你看着我的眼睛。”

保尔:(望着阿焦姆,不由吞吞吐吐地)“我,我是想弄一支,可等我去的时候都发完了。行了吧。”

阿焦姆松开手。保尔躺下了,闭上眼睛。阿焦姆在屋子里来回走了几步,保尔偷偷睁眼看他。

阿焦姆:(在屋子中间站住)“我刚从车库回来,德国人从中午就在搜查,有两个人家里搜出枪,已经抓去枪毙了。”

保尔的眼睛一下睁开,愣愣地望着阿焦姆。

阿焦姆:(盯着保尔)“你听见我说的话了吗?”

保尔呆滞地点点头。

阿焦姆:(两步走到床前,凑近保尔的脸)“我再问你一次,你真的没有拿过枪吗?”

保尔沉默。

阿焦姆:“说,你为什么不说话?”

保尔:(支吾地)“我,我撒谎了。”

阿焦姆连自己也没想到,一把揪起保尔,“啪”地打了他一个耳光。

我觉得万方是一位有才能的编剧。

她创作思维中一种堪称优秀的素质,与女作家王安忆、范小菁有相通和相同之处。那就是——艺术化寻常生活的才能。她们这一种才能,是男性作家和编剧往往想要达到却根本达不到的。苏联电影《两个人的车站》《秋天的马拉松》《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以及日本电影《幸福的黄手帕》《远山的呼唤》《望乡》等,包括法国电影《巴黎的最后一班地铁》,在编剧上显然都需要万方那一种才能。

我甚至觉得,她的编创风格中,也许还有一种仿佛信笔流出的、不经意似的轻喜剧意味儿。因为是不经意似的,所以相当自然。这主要体现在儿童的、少年的、女人们之间的,以及儿童、少年和女人们的对话方面。从她改编的剧本中看出,她驾驭这方面的对话能够轻松自如,胜任愉快。这可能与她本人性情有直接关系,是可以叫作“固定资产”的一种素质。故我认为,日本电影《寅次郎》、美国电视剧《我的家》等,都是她大有用武之地的题材。

但“钢铁”的改编中,需要某种冷的、粗鲁又桀骜不驯的、凛然而有硬度的成分。即使在少年保尔的身上,也同样需要赋予这些成分。并且作为影视人物,应比文学人物表现得更突出。没有必要美化保尔身上的这些成分,但是必须明白,只有强调了这些才更是保尔。正如只有让观众看到一个男人的猜妒,才能让观众认可银幕上高大威武的黑人统帅是奥赛罗……

而这些特定的编创要求,或许是她那优秀的艺术感觉所不兼备的。起码,是稍缺的。

如果万方的创作实践由编剧而转向小说,那么,依我看来,在各领风骚的当代女作家群中,她笔下的小说的风格当会很像张欣吧?

那是一种以中年女性特有的、成熟又女人味儿十足的眼和心思看待生活的风格,宽容多于谴责,有调侃但不刻薄,她们将善意本能地倾向于女性人物,她们虽也细致地揭示男性的弱点但并不大惊小怪,最主要的,她们不愿过分伤害笔下的每一个有缺点,包括有严重缺点的人物,连她们批评那样一些男女的态度也几乎是温情脉脉的。因为她们在理念上承认每一类人性的缺点都有一定的理由。

起码张欣早期的小说给我如此印象。那一种纯女性的,明显区别于男性而又似乎是中性的小说的风格,在当代中国文学中是有特殊意义的……

……

后来,我向郑凯南建议——应将万方改编的七集,压缩为五集。

我的考虑是——前七集剧本与原著前七章的内容几乎完全一致。而原著前七章的内容,乃一切从前和现在看过它的人最为熟悉的内容。没有什么新的细节、情节和内容注入,观众是否有耐心一直坚持看到七集?

据我想来,一般人们对自己最为熟悉的文学内容改编为影视内容,起初的观看心理大抵是这样的——演员是否符合自己的想象?情节结构有哪些改动?有什么新的内容没有?

这一种心理,完全可以支持人们看完一场由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也可以成为人们在家里守着电视机看完二三集电视剧的前提。但要希望人们靠这种心理执着地看到七集,未免太一厢情愿了。

“钢铁”的前七章不同于《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雍正王朝》等文学作品。后者们具有很强的戏剧性,矛盾冲突也很尖锐。而“钢铁”没有这些改编为影视的有利因素。它的前七章在苏联的电影中,只不过被压缩为十几分钟的内容。并且观众能接受那一种压缩,并不觉得缺失了什么重要的情节。

这就证明,原著前七章,是完全不必用七集那么长的电视剧集数来铺展的。在没什么新内容注入的前提之下,尤其不必。偏要用七集来铺展,肯定伤害观众的耐性。

我对郑凯南的建议,实际上是自我保留的建议。

依我的估计,那一种耐性也许最多只能维持到四集。

郑凯南并不情愿接受我的建议。

在她,另一种非艺术原则的考虑可能是这样的——“万科”付了七集的稿酬……

于是我的建议成了苦谏。

对我的苦谏她仍不情愿接受。

她甚至说:“我看挺好的,你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呢?”

于是我这个做责任编辑的人陷入了两难之境。

如果我放弃我的想法,我觉得自己没尽到责任编辑的责任。如果我多此一举,可能结果是自讨没趣。

我还是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去做了。

实际上我将七集压缩成了三集半——加进了若干新的情节片段,补足为四集。

我将删减下来的三集半另装一只信封,两部分同时交给郑凯南。

我说:“你先看看删减下来的内容,自己掂量一下,考虑它们被拍成电视剧是否特别值得?然后你再看删改过的剧本,问自己是否觉得缺了什么重要内容?”

她当时沉着脸什么也不说。

她走后我心难静,不知她究竟会对我的固执做怎样的宣判。

第二天晚上她打来了电话。

她在电话里说:“是不错。紧凑多了,也觉得好看了。”

听得出,她很高兴。

她又说:“奇怪,我怎么一直没看出来确实应该进行压缩呢?”

我心一块石头落地。

为“钢铁”的改编做责编,我挺累心的。

这里有必要说清楚一点——将万方同行的七集剧本压缩掉了三集半,并不意味着她本人创作上存在什么水平问题。而是因为我们——具体说是我和郑凯南,再具体说是我本人一开始要求她将原著前七章改编为七集的。集数是我给她定的。尽管我主张不要预先确定集数,但实际上郑凯南希望改编为二十集的设想,始终先入为主地,在改编的不同阶段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也不是她时刻提醒我二十集的原则不可破,而是我这位责编希望能尽量成全她的“二十集情结”。

即使我自己将原著前七章改编为七集,发挥到最好的水平,也不可能比万方同行的改编更紧凑。换言之,如果我一开始不是错误地,“计划”性地要求她改编成七集,而是明确地要求她将前七章的内容限制在四集以内,她的优秀的编创才能也许会得到更充分更能动的发挥,所产生的剧本将可能比经我压缩后的结果更令郑凯南满意,艺术上更达标。

压缩后的片头变成了这样的:

乌克兰挂毯的图案充满屏幕……

枯槁的老妇人的手,操熨斗缓缓熨过……

于是,在水汽中熨出了一行演职员表……

熨斗熨回来——水汽中演职员表换了一行……

针织披肩的图案充满屏幕……

不同色彩的丝绸质地的衣裙的不同部分充满屏幕……

熨斗缓缓熨过去,熨过来……

枯槁的手显示出老妇人命运的沧桑……

动作那么娴熟,亦那么机械——告诉观众那是她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

淡淡的水汽中,一行字幕被熨去,一行新的字幕被熨出……

忧郁动听的音乐伴随片头……

这片头是“排除法”的结果。

预先我提出了如下常规的片头供郑凯南参考:

一、乌克兰大地春夏秋冬的自然风光——原野、河流、森林、村庄作字幕衬底……

二、保尔的家乡舍佩托夫卡小镇的街道、教堂、院落、各式房舍(穷人的和富人的)作字幕衬底……

三、剧情片段作字幕衬底……

四、静物摆放作字幕衬底——少年保尔上班拎的旧饭盒、鱼桶、鱼竿;青年保尔的军帽、军靴、军刀、枪,以及他爱看的书《牛虻》……

五、按打字机的女性的手,当然是达雅的手……

等等。

第三种片头我最不喜欢,建议郑凯南不予考虑。她接受了我的建议。

第一、第二种片头配上音乐也会挺美——但我想,展现乌克兰自然风光和保尔家乡小镇的面貌,剧中有很多机会,搞到片头上以后再出现在剧中,似有画面的重复之感。

此考虑郑凯南也同意。

第四种片头她认为常见,我有同感。

第五种片头——不但更常见,而且在我和她共同的记忆中,似乎是《保尔·柯察金》这部电影的开始……

以上既一概地排除了,我的头脑,则便只能想出那么一种并不高明的片头将就了。

我看出郑凯南很不喜欢它。但她没直说。

我自己觉得它还不至于讨人嫌。我希望此剧的片头静悄一点儿,朴素一点儿,朴素中显得庄重一点儿……

我觉得现在中国电视里播映的某些电视剧太闹腾了。从片头开始就闹腾。有时晚上调台,一场闹腾接一场闹腾,占满了黄金播段。电视剧如此。节目板块也如此。电视似乎成了躁动不安之物。

我希望“钢铁”的第一集剧情进展较快捷——那一郑凯南不喜欢的片头能使我的设想实现:

演职员表在轻轻的音乐声中几乎静悄地过完——镜头拉开,保尔的母亲在院子里熨为富人家洗过的衣物;保尔在院子的一角擦着他上班拎的饭盒……

教堂的钟声传来……

母亲:“保尔,去问问瓦西里神父,为什么上午敲了两遍祈祷钟?”

保尔:“妈妈,我对上帝的事不感兴趣。”

母亲:“但是我非常关心,快去!”

保尔无奈苦笑,将擦得锃亮的饭盒挂在院门上……

保尔走在无人的镇街上——一条狗寂寞地卧在某人家院外……

保尔吓它,它反而起身跟着保尔走……

保尔站立教堂钟楼下,仰头喊:“瓦西里神父,我妈妈问您,上帝今天怎么让人们作两次祈祷?……”

狗也仰头看……

瓦西里神父继续扯钟绳——同时向保尔俯下身来,长袖子当空一拂,又一拂……

显然,瓦西里神父希望保尔赶快离开……

狗又懒洋洋地卧下了……

保尔:“您倒是回答呀,我还得回去转告我妈妈呢!”

狗突然竖起了耳朵……

狗机警地站了起来……

钟声停止,瓦西里神父的身影从钟楼消失……

静……

保尔正困惑间,听到了一阵整齐的声音渐近——那是无数皮靴和马蹄踏在石路上的声音……

保尔循声望去……

狗更加紧张,随时准备怒吠……

一排亮晶晶的钢盔出现在街角——德军士兵的队列四人一排,沿街趾高气扬地走来……

闪亮的钢盔,闪亮的枪身,一张张傲慢冷峻的面孔,一双双机器人般目不旁视的眼睛……

小街很窄——四人一排的队列几乎占满了街距,齐步走来……

一排排皮靴踏在石路上,声音鼓点般有节奏……

狗没叫,突然夹尾跑了……

保尔却被那气势震慑呆了,望着,不由得贴墙而立……

德军的队列从保尔身旁走过……

没有一名德军士兵看他一眼,但保尔向墙上贴得更紧了,屏息敛气……

最后一排士兵从保尔身旁走过——最边上的一名士兵左手拎着一只小三角桶,右腋下夹着一卷纸——他站住了,上下打量保尔……

保尔惴惴不安的脸……

小三角桶落地,发出很响的声音——桶中的糨糊溅到了保尔脸上……

保尔呆望德军士兵,缓缓举手,欲拭……

德军士兵一手抓住他头发,使他的头撞在砖墙上,咚地一响——同时那士兵的另一只五指叉开的手,将一张布告按在墙上……

德语——“贴!……”

保尔家。

母亲望着窗外——可见街上一名德军士兵站岗的背影——母亲不禁在胸前画十字……

扩音喇叭传来德国人用生硬的俄语宣读布告的严厉声音——大意是命令镇民交出游击队留下的枪支,违者枪毙……

哥哥阿焦姆瞪着保尔……

阿焦姆:“撒谎!……”

保尔挨了一耳光……

保尔捂着脸,转身从床下取出了一支步枪……

哥哥夺枪在手,朝地上一劈,步枪断为两截……

哥哥:“如果被德国兵搜出来了,那么被枪毙的将首先是我——你的哥哥!……”

保尔垂下了头……

哥哥用一件破衣服将断枪卷裹起来……

母亲走到了保尔跟前,数落他:“保夫留沙,你为什么要喜欢枪?为什么要往家里藏枪呢?!……”

保尔倔强地:“将来干掉欺压穷人的坏蛋们……”

母亲又画十字:“上帝呵,你听听我的儿子这说的是多么可怕的话!……”

哥哥扭头,目光严厉地瞪保尔……

在原著中,除了哥哥阿焦姆怒打堂倌普罗霍尔替受其欺辱的保尔出气的事件,几乎再就没有表现兄弟间手足亲情的情节。倒是成了革命者的保尔,后来很有些瞧不起自己的哥哥——这是我极其不喜欢原著的地方。

为了使剧中多点儿亲情的温馨,压缩后的剧本增加了这样的情节:

满脸乌黑的阿焦姆提着饭盒下班了……

洗衣服的母亲说:“回来了,保尔正在屋里生你的闷气呢!好阿焦姆,你不要再惹他不高兴了。”

阿焦姆:“妈妈,瞧您说的,难道我一向是一个招惹弟弟不高兴的哥哥么?”

阿焦姆刚进屋,保尔腾地从二层铺上跃下在他面前,吓了他一跳……

保尔气势汹汹地:“我的皮球呢?!”

阿焦姆:“街上有几个孩子在打群架,我还以为其中肯定有你呢!你干吗那么凶?就是你从臭水坑里捡回来的那个破皮球么?喏,在那里!……”

窗台上,晒着几片皮子……

保尔:“你干吗要破坏我心爱的东西!”

阿焦姆:“心爱的东西?说得好听!我要用这些皮子为你做一双皮鞋,瞧你脚上穿的,那也算是鞋么?”

保尔脚上的两只鞋都露脚趾了……

保尔:“我不要什么皮鞋!我要你还我的球!”

院子里。

母亲一边晾衣服一边大声地:“保尔,不许跟哥哥吵!”

母亲话音方落,阿焦姆连连倒退而出,收不住脚,一屁股跌坐于地……

夜晚。

保尔从上层铺朝下偷窥——阿焦姆在一小截烛光下用砂纸磨那些皮片……

蜡烛燃尽,烛苗晃几晃,灭了……

阿焦姆无奈的叹气声……

某日早晨,一家三口在吃饭,母亲饭前虔诚地画十字……

阿焦姆离开了饭桌:“保尔,过来!”

保尔走了过去……

阿焦姆:“坐床上。”

保尔服从地坐下……

阿焦姆:“保尔,亲爱的弟弟,今天是你的生日,我要送你一件礼物。”

阿焦姆扒下保尔脚上的两只破得像张了嘴似的鞋,并用自己的大手掌擦保尔的脚底板。接着,撩起床帘,从床下取出了一双自己做的自己漆黑了的皮凉鞋,替保尔穿在了脚上……

阿焦姆用自己工作服的衣袖将穿在保尔脚上的皮鞋擦得锃亮……

阿焦姆:“保尔,满意么?”

分明地,保尔十分满意,十分感激,但却眼瞧着皮鞋,一声不吭……

阿焦姆站起,沮丧地:“唉,我这个不幸的哥哥呀,看来我是永远也不要指望从你这个弟弟口中听到一句感激的话了!……”

他抚摸了保尔的头一下,提起饭盒走了……

锅炉房。

保尔双手捧着皮凉鞋说:“谢寥沙,送给你吧!这虽然是我哥哥为我做的,但做得很不错不是么?瞧你的鞋,像要追着咬人似的……”

谢寥沙低头瞧自己鞋,果然那样,一只还用绳捆在脚上……

谢寥沙穿上了皮凉鞋……

保尔:“谢寥沙,满意么?”

分明地,谢寥沙相当欣赏,但却一声不吭……

保尔学哥哥的口吻:“唉,我这个不幸的朋友呀,看来是永远也不要指望从你口中听到一句感激的话了……”

我个人觉得,有了以上情节,下面的情节所能传达的亲情意味才更温馨……

车站附近的机车库。白天。

哥哥阿焦姆在检修火车头,保尔在给他帮忙递工具。

阿焦姆:“保尔,听妈妈说你干得不错,没有惹过事。看来是这样。”

保尔:(闷了一会儿)“哥哥,食堂那地方真讨厌,憋死人了。”

阿焦姆:“怎么?”

保尔:“那些人有了钱就喝酒,没命地赌,还玩女人,真是可恨。”

阿焦姆:“别急,我会想法子给你找个更像样点的工作,你得学会忍耐。”

两个人沉默地干了一会儿。

保尔:(突然地)“阿焦姆,你什么时候成亲?”

阿焦姆干活的手停住了,回过脸吃惊地瞪着弟弟。

阿焦姆:“问这个干吗?”

保尔:“没,没什么。”

阿焦姆:(追问)“不,你得告诉我是怎么回事?说呀!”

保尔:“我认识一个姑娘,是个好姑娘……”

阿焦姆:“好姑娘很多,你认识了一个有什么稀奇的?”

保尔:“她叫伏罗霞,是个刷盘子的姑娘……我希望……我认为她完全配做你的老婆……”

阿焦姆怔住……

保尔:“哥哥,如果你因为一个姑娘是刷盘子的就不肯爱她,那是很不对的!……”

阿焦姆:“可……你这是从哪儿说起呢!我还不认识你那位好姑娘伏罗霞嘛!你呀,小小年纪就要给哥哥做媒吗?不害臊!……”

哥哥的大手,在保尔头上乱抚了几下……

而正因为有这一情节,伏罗霞因被堂倌普罗霍尔糟蹋后从保尔的亲情关系中消失,才更能激起保尔对普罗霍尔们的仇恨……

这个情节其实不是我头脑中创作思维的“成果”。

实话实说,是“剽窃”别人的。连“剽窃”于谁都没印象了。

记得几年前,一位外地访客在我家里与我谈到了“父亲”这一话题时,向我讲到他一位朋友的父亲,曾用一只捡来的破球所分割成的皮子,在“国庆”那一天,为自己上初中的儿子做了一双“皮鞋”……

我当时听了,心生一片感动。

从此这一件事,便储存在我头脑中了,想忘也忘不掉了……

我曾在万方动笔前讲给万方听,她觉得其实没多大意思,未用在改编中。

我通稿时,连同自己的头脑所能产生的情节,“强加”于人了。

郑凯南也对这一“强加”不很以为然。创作的活动,真是一件极端个人化的事呢!有许多时候,感动你自己的事,别人很奇怪于你的感动;而别人很得意的情节,你自己又是那么麻木……

保尔和冬妮娅之间,发生了一场误会,于是谁也不主动去找对方了。但其实谁的内心里,都每日每时地惦记着对方——那是青春期少男少女为了维护各自高傲的自尊的使性……

在通稿中,我将他们的和好改变成了这样情况下的情节:

德军奉命撤离了。

保尔却在烧锅炉——老司炉工理解他的心情,接替了他的活,使保尔得以到街上去……

脸上和头上沾满煤灰,通身大汗淋漓的保尔出现在人行道上——他穿着一件破烂肮脏的工作服,敞着怀……

保尔和镇民们一起,默默地,也是扬眉吐气地望着撤退的德军队列……

一张张年轻的德国士兵的脸——他们强自镇定而又分明心虚忐忑……

当空飘下一条裙子,罩住了一名年龄最小的士兵的头……

那士兵一边扯裙子,一边用德语叫嚷:“快救我,不要撇下我……”

队列骚乱……

一位姑娘从人行道上冲入队列,将自己的裙子掠到手,抱于胸前……

士兵们防范地围住她……

那名年龄最小的士兵的脸——他刚明白只不过发生了什么事……

他尴尬地笑着,用德语说:“再见姑娘……”

姑娘恨恨地:“滚你妈的!……”

围住她的德军散开——姑娘昂头离开他们的队列……

队列重又排好,继续撤退……

两旁人行道上的镇民,跟随着看……

保尔从对面的人行道上发现了冬妮娅;冬妮娅也发现了他……

他们的目光一经接触,便再也不能分开……

德军的队列在撤退着……

保尔和冬妮娅的目光隔着队列相互注视,他们都不由得随着队列向前走……

正午的阳光下,一排排钢盔在两个年轻人之间闪耀……

他们急切地要接近、要走到一起,要彼此诉说——但那队列,那一排排钢盔阻隔着他们……

如果他们站定,队列当然是会走过去的——但两旁人行道上的男女老少,拥挤着他们,使他们站定不下来,只能身不由己地移动脚步……

突然一个孩子跑到街当中,口中发声,朝队列扫射……

德军士兵们纷纷卧倒,有的单膝跪下,端枪准备回击——但那毕竟是一个孩子,他们懵懂不知所措……

瓦西里神父奔过去,举起一只手臂高叫:“不要!……”

他抱起孩子,夺下孩子手中的枪,扔在地上,指着又说:“假的!……”

德军纷纷站起,第二次整齐了队列,惶惶而撤……

终于,保尔和冬妮娅之间没有队列阻隔了……

街路上,人行道上已无一人——保尔和冬妮娅彼此呆望着……

街上散布着被踏碎的假枪的零部件……

冬妮娅嘴角一动,微笑了——笑得那么纯……

保尔也微笑了——笑得那么喜悦……

他们同时跑向对方——在街路中心对视——此时无声胜有声,皮靴踏路的音响还依稀听得到,但渐微渐远……

他们同时紧紧拥抱住对方……

那一名被裙子罩住过头的小德国兵,正弯腰在街头的水龙头下往军壶里灌水——他傻乎乎地笑着,呆看拥抱一起的保尔和冬妮娅……

水从军壶里往外溢着……

小德国兵倒退着走,一边喝壶里的水,一边继续望拥抱在一起的保尔和冬妮娅……

冬妮娅:“保尔,我想你!”

保尔:“冬妮娅,我也想你!”

保尔发现自己的脏工作服已染黑了冬妮娅的上衣,发现自己脸上的煤灰,也染黑了冬妮娅的脸颊——他用手擦冬妮娅脸颊,结果将冬妮娅的脸颊弄得更黑……

保尔难为情了,欲推开冬妮娅……

保尔:“亲爱的,放开我吧,我会把你弄得和我一样黑一样脏的……”

冬妮娅:“不!永远也不!……”

冬妮娅深情地捧住保尔的头,踮起了脚……

他们的口热烈地长吻在一起……

在他们头的上方,二楼的窗口,一个小男孩(就是用假枪朝德国士兵们“扫射”的那个小男孩)看得兴趣盎然……

小男孩捧住他身旁一只小狗的头,也说:“不!永远不!……”

小男孩亲小狗的嘴……

我希望——不,不是我一个人的希望——我和万方和周大新和郑凯南都希望——我们为拍摄所提供的剧本是这样的——它使以前年代看过原著的中国人看电视剧时觉得,仿佛与老朋友重逢,既陌生又熟悉,并且以情愿的心理接受那些新的内容;它使近几年才看到原著的中国青年们看电视剧时觉得,虽然电视剧中的保尔们已不完全是书中的保尔们,但似乎是同时看到了原著的下部,看到了原著中的保尔们在下部的人物关系与命运,并且不产生反感,不指责我们是在做一件狗尾续貂的蠢事……

此希望起码是我们三方——万科影视公司、万方和周大新两位改编者,以及我这个充当责编角色的人经过讨论共同的初衷。

总之,“钢铁”还是那部“钢铁”,革命还是那种革命,只有那书中的人,影子咋就那么长……

是的,我们企图将与原著不同的人性诠释作书中人物们的影子,使之延长到我们的理解范围里……

同类推荐
  • 少女福尔摩斯2:丧钟馆杀人事件

    少女福尔摩斯2:丧钟馆杀人事件

    临近A市的海岸一带发现了一具女性尸体,陈尸地附近的山崖上留有死者的身份证件和一张写有“我走了”的字条……一则不起眼的新闻消息,却引起了夏落的注意,一桩诡奇的杀人案件能否逃过少女侦探的法眼?
  • 八十一梦(1)

    八十一梦(1)

    《八十一梦》是张恨水先生作品中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冲破了旧时代旧小说之藩篱,展开了一个新局面。寓意深远,含蓄蕴藉,寄情豪迈。这是张恨水先生抗战时期坚持抗日、誓死报国心态的真实写照。南京大屠杀后,张恨水曾呈文政府,请求自费上山打游击,但请缨无路,他把浓烈的爱国热忱和一腔孤愤书于纸上,创作了大量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抗日小说,为中华民族留下了许多抗御外寇的珍贵历史。《八十一梦》则是抗战“痛定思痛”之作,与《巴山夜雨》一起被称为张恨水作品的“巅峰之作”。
  • 乡下丫头小慧

    乡下丫头小慧

    《乡下丫头小慧》是作家吴万夫近年来微型小说的精品选集,收录60篇作品,内容涉及都市情感、婚恋爱情、官场浮沉、乡村民风,以及底层百姓的日常情态。作者文笔老辣、流畅,故事既好读,又有深刻的内涵和意味。吴万夫是中国当代文坛实力派作家,无论是在中短篇故事创作领域,亦或是在微型小说创作上,均取得重大成绩,令人瞩目。该书所收作品全部在公开报刊发表过,有的或获奖,或被转载,或入选各种读本,或被翻译成外文介绍到国外。他的作品,使人们在阅读中,能够真实地检视历史与现实,回溯人生历程的坎坷与莫测,省察命运的遭际和悲喜。
  • 再笨一点多好啊

    再笨一点多好啊

    记忆中,老师从没表扬过江小兰。老师不是一个吝啬的人,她表扬起学习委员陈小丽来,像电视上韦小宝说的,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表扬起班长王小成来,也像黄河决堤一样一发而不可收。唯独一看见江小兰,她的双唇就立马抿成了一道缝,比电焊焊得还死的一道缝。就因为江小兰在全班最不引人注目吗?要知道,班上最调皮捣蛋的苟小志都得到过老师表扬了。
  • 警世通言·伍

    警世通言·伍

    《警世通言》描写了宋、元、明三代的市民生活,表现了他们在封建黑暗势力统治下所遭受的迫害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爱情描写在《警世通言》作品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一般都能反映当时较为普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妇女的不幸遭遇。其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最高成就。《警世通言》还有一些宣扬义气的作品,如《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强调临财不苟得,《赵太祖千里送京娘》突出无私助他人,另如《桂员外途穷忏悔》,从反面批判了忘恩负义的行为,都反映了市民阶层的道德观念。但《警世通言》中有不少作品如《老门生三世报恩》、《陈可常端阳坐化》等,是鼓吹封建道德和宣扬宗教迷信的。这表明,即使是一些优秀作品之中,也往往夹杂某些落后的思想成份,表现出相当的局限性。
热门推荐
  • JOJO的奇妙冒险之天府之国

    JOJO的奇妙冒险之天府之国

    韩昊,一个普普通通保安队长,只因一个护送的任务,队友全部牺牲,自己也因为种种原因变身替身使者,招募同伴,经历一场场大战,变成了一个强大的替身使者。(本书是在上本书的基础上全部推翻,字数会加多,整本书的所有替身全部都是哥们和我自创的,谢谢大家支持。)
  • 重生后我老婆变甜了

    重生后我老婆变甜了

    云念知道白漠阳表面温润如玉实则凉薄无情,重生后,没想到她还是摆脱不了嫁给他的命运。唯有紧守心房,等他像传言中那样三十岁归西后她重获自由。只是他越活越精神不说,好像还乐衷于替她拔“草”捻“花”。男人就算了,为什么连和她关系好点的女人都不放过?云念忍无可忍:“白漠阳,说好的互不相干,你凭什么干涉我的生活?”男人勾唇,眼底笑容温润和煦:“我没干涉你红杏出墙,只是摘了墙那头的绿草也有错?”“……”云念有些抓狂,“你到底什么时候死?”白漠阳脸上的笑愈发温柔,“你还活着,我怎么忍心死?”
  • 与你的风之诺言

    与你的风之诺言

    他们遇到了她们,一段曲折的爱情,会迎来什么?
  • 女装进入女子学院

    女装进入女子学院

    新书,不会太监,不会太监,不会太监!(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世界碎成渣渣了咋办

    异世界碎成渣渣了咋办

    大地裂了,灾变来了,我只穿个大裤衩!没有系统,学点法术,却只会下小雨啊!蛇来了,怪来了,手里只有咸盐呀!算了吧,不干了,当个救世主要累死了!好想抱着变异妹子……回老家~Ps:非系统文(前方正经简介)环境污染,触动神怒,大地碎裂,人类困守一方,禁殁师趁机入侵,灾厄降世……海平面上升、沙尘暴、雾霭、地震……从一场场灾厄中挽救人类将是白芒的命运亦或是……
  • 如果恋爱能重来

    如果恋爱能重来

    【迷你短篇,故事完整,含重生元素】大学时沈梦:我以为他只爱学习。薛习:我也以为她只爱学习。多年后沈梦and薛习:其实不是只爱学习,只是还没有遇见那个对的人。
  • 与君归去来兮

    与君归去来兮

    归寻:——“未归,何时可归?”——“阿寻,未归说,对不起,往后余生,她不能陪你了……”——“未归,未归,可真是个好名字,呵。”——“阿寻,我,林未归,从不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所以,好好活下去,拜托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有一个大佬系统

    我有一个大佬系统

    陈兵得到了一个大佬系统,系统的贡献值能兑换各种各样的牛逼技能和宝物。大佬聊天群:“臭猴子,你勾引我老婆的事,我还没找你算账呢!——牛魔王”“牛大哥,你这就冤枉小弟了,是嫂子出的轨,我是受害者——齐天大圣”“悟空,你又调皮了——唐三藏”“……”和这些大佬为伍,注定了陈兵将是一个牛逼(无耻)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