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南岳胜利坊不远,一座古色古香建筑掩映在葱郁的苍松翠柏之中。
这是一座二层楼的砖瓦木板“乙”字结构综合楼。正面大门入口与楼体融为一体,花岗石垒筑,造型方正而中直。大门正面左侧墙体处镶嵌汉白玉奠基石,题额为“湖南省立中正医院奠基”,落款是“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元旦”,中间有两行字被铲除。该院退休职工、原总务科长赵恒武告诉记者:“中间原有‘奠基’两字,署名‘蒋中正’。1959年我进医院上班时,还保存完好,文革时期就被人凿掉了。”
湖南省立中正医院与南岳忠烈祠几乎同时修建的。据《南岳志》载,抗日战争爆发后,华北、华东和华南大部分地区相继沦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衡山成了抗日前线大本营之一。
1938年11月25日,蒋介石在南岳召开全国高级军事会议,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和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应邀参加本次会议。当时,参加会议的各战场主官几乎都谈到自己的阵亡官兵多“暴尸战场”不能掩埋,“言者伤心,听者敛容”。会上专门提及“暴尸”一事:“我军过去最即是我们阵亡官兵的遗骸,有许多不仅不能抬回安葬,而且任其遗弃阵地,这是我军最大的耻辱”。会后,蒋介石找来薛岳等人说:“战事不那么紧张,修公墓祭祀忠烈,我看可以着手,地点南岳很好,天下名山嘛。”同时,蒋介石又指示:“为应疾疫防治,伤残救护之需,选在南岳山寿涧溪边建个医院也好嘛。”
近代着名抗日名将、陆军一级上将薛岳将军接受训令后,在建设南岳忠烈祠同时,修建省立中正医院,还在全省各地大兴土木兴建了省立第三、六、七、八医院,缘于他的“生民之政”。
薛岳在第九战区司令长官任内,兼任湖南省政府主席,除作战外,还在湖南推动了许多行政改革,提出了“安、便、足”的施政方针。他把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作为湘政建设的第一要政,称之为“生民之政”。他说:“唯有每个国民身体健康,乃能救国;唯有整个民族的健康,乃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平等。”他除了增加经费改善原有医疗设备外,还拨款建设南岳体育馆和开辟中山公园。与此同时,严令禁止鸦片和限制娼妓活动。
1944年4月医院落成开业;6月因日寇南侵逼近而疏散。1946年5月,从郴州桂东沙田迁入衡阳市瓦子坪杜仙阁,改称省立衡阳医院。自此,如白莲生根,枝繁叶茂,弦歌不绝。
颠沛流离志不移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家医院的命运,也是国家的命运。
翻开湖南近代医学史,没有哪一家医院像南华附一院一样,兵荒马乱年月,数迁其址,数易其名,却不变其宗。先后迁移辗转的地方有耒阳、南岳、衡阳、郴县、汝城,宜章等6地,最终定址衡阳市。
而改过的院名,也打上一个时代的烙印。民国28年5月,湖南省立传染病院及湖南省立产院了随省政府从沅陵南迁耒阳。民国29年11月(1940年),湖南省立传染病院及省立产院合并为湖南省立中正医院。1942年,湖南省立中正医院移设南岳,耒阳院址改为第一分院。1943年2月,湖南省立中正医院改为湖南省立第一中正医院(现为衡阳市干部疗养院)。耒阳院址改为第一分院,后改为湖南省立第二中正医院。
随后,省立第一中正医院改称省立第一医院;1945年1月,湖南省立第一医院改称省立衡阳医院。1952年奉令改为衡阳专区人民医院;尔后,又更名为衡阳地区人民医院,衡阳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南华大学组建后,称为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沿用至今。
因为周敦颐铸造了智慧的太阳,照耀南华附一人不倦的旅程,照耀着历史的铿锵脚步。
1943年至1945年,正值抗战时期,衡阳保卫战打响后,为免遭日军毁灭性打击,医务人员在邓一韪,李北基和吴义崇等院长的率领下,医务人员先后迁涉辗转耒阳、郴县、汝城、宜章等地,他们因陋就简组成医疗救护队、战时服务团,踏着烽火狼烟,救治军民伤员和难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其气节、胆识可歌可泣。
八年抗战烽火遍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医务人员才陆续返回衡阳。可医院的一切房屋设施,均在侵华日军的轰炸下毁于一旦,满目疮痍。1946年8月,以省政府拨发复员经费和“善后救济物资”征地建病房,所憾种种原因,直到解放前尚未完工。
1947年2月,医院在艰难困苦情况下,接管250名病重的灾民。1949年10月,湖南和平解放。衡阳专员公署接管省立衡阳医院,拨款修竣小平房一栋,年底开设床位20张,职工55人。在风雨如晦、灾难频传的中国近代史上,南华附一人喷薄而出的铮铮傲骨,并没有湮灭于历史的沧桑。无论在炮火纷飞的战场,还是在国家建设工地后方,南华附一人始终将人民的疾苦挂在心头。
1949年9月13日至10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中南地区,打响了衡宝战役,省立衡阳医院部分医务人员组成支援前线医疗队协助野战医院救治大量的解放军伤病员。
1951年2月朝鲜战争开始,省立衡阳医院奉令接受陆军医院转来的伤病员,同年7月,衡阳抽调14名医务人员组成抗美援朝志愿手术队,其中10名是医院派出的。1952年,医务人员又赶赴荆江分洪工地,为劳动大军的健康保驾护航。
“历经磨难,颠沛流离,是我们医院前10年的真实写照,尽管如此,医务人员仍坚守岗位为伤病员服务,这种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奉献精神,就是医院的灵魂。”该院党委书记姜浩教授动情地说。物质的东西灰飞烟灭,独有这株莲花千年不败,圣洁无比。尊“道”而不“趋”势,逐渐积养成执着事业,为真理献身的浩然正气,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
首任院长邓一韪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任院长邓一韪教授是中国卫生界极富传奇色彩人物。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预防医学专家。
1943年7月,他以国民政府湖南省卫生处处长(相当于现省卫生厅厅长)身份兼任院长。1946年4月,邓辞职,赴美国麻省哈佛公共卫生学院进修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学成回国,1948年至1957年任湘雅医院第7任院长。
1943年至1945年,邓一韪担任省立中正医院院长期间,正是医院创业举步维艰之时,“天上日军飞机轰,地上战事炮声隆,人群疾病大流行。”目睹生灵涂炭,邓一韪心急如焚,眼光看得更远:“若国民体质强壮,亦如莲花,出污秽而不染,方能抵御疾病侵袭,故须强化预防之意识。”回湘雅后,他创办公共卫生专修班和医士班,为湖南培养了第一批卫生防疫骨干。
历史就是这样不近人情!1957年,邓一韪被错划右派,1977年平反(1980年4月因病逝世)。邓一韪沉寂的20年,他在寂寞中寻找生命的永恒,如亭亭净植淤泥中的莲花,不为环境屈服而保持昂然向上的姿态。
轻拂历史的尘垢,诸如张蜀中、于双奎,熊启泽、朱国复、胡守贞和荆以琳等一批又一批优秀知识分子代表,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南华附一院发展史上精彩的篇章!诗韵清绝,香风荡漾!
[采访手记]
凡源远者必流长,根深者叶必茂。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0年发展历史,是湖南近现代医学历程的缩影。
70年春花秋月,70年风雨兼程,南华附一人见证了湖南近现代医学事业的兴衰与峥嵘;70年拼搏奋斗,70年大医精诚,南华附一人铸就了生命的丰碑,形成了该院独具特色的“团结、求实、创新、维康”文化气质。
阅尽人间千万色,还是莲花别样红。南华附一人,这一湖南近现代医学发展的见证者和促进者,将与祖国发展同步,与民族复兴腾飞!与人民健康共舞!
挥之不去的乡愁
因为姓汤,因为两部老电影《战上海》和《地道战》,都有一个最具影响的反面角色--“汤司令”,而成为那个年代的热词,后来,“汤司令”这个称呼,就一直用在姓汤的人身上,我也沾了这个“光”。其实,很多时候,我是一个“光杆司令”,一个称呼而已。
今年8月12日,湖南省委宣传部、省记者协会选拔第四批省直新闻单位15名优秀编辑、记者赴沅陵挂职实践锻炼(以下简称挂友)2个月,要求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派一名处级干部带队,我有幸选为领队,终于有了一支像模像样的队伍、十几条枪,“汤司令”也就名副其实了。
这支队伍的人马分别由来自湖南新闻界三大主流媒体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湖南电广传媒和中南传媒的编辑、记者所组成,我们称之为“新闻黄埔四期”,挂友们戏称我为“三军总司令”。与其说是司令,肩上担负的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出征沅陵贫困县
接到出征湘西沅陵“作战”任务后,为不打无准备之仗,汤司令于出征前几天,仔细翻阅了沅陵地图,上网查询了沅陵概况,并邀请在长沙工作、土生土长的沅陵朋友介绍当地情况,出出点子。综合多方资讯,我对沅陵县有一个全方位的初步印象和认识。
从地图上看,沅陵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沅水中游,介于武陵山脉与雪峰山脉之间,素有“湘西门户”之称,总面积为5,852平方公里,是全省地域面积最大的山区县;也是湖南省重点林区、矿区和新开发的旅游区。全县辖23个乡镇,有汉、苗、土家、回、白等25个民族,人口65万,而且还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地方。省记者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周建铭先生拍着我的肩膀说:“选定沅陵作为编辑记者实践锻炼之地,考虑到沅陵是个国家级贫困县,山高路险林密,离家又远,工作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最适合锻炼人。”
根据湖南省委宣传部统一战略部署,“新闻黄埔四期”15名编辑、记者将深入沅陵县所属乡镇走村入户调研,摸清底细,写出1篇调研报告,对所在乡镇的每个村走访“侦察”1遍,做好1次接访工作、联系1户困难户,列席乡镇有关工作会议,做好当地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应急和信息“情报”工作,挂职期满,对所在县进行1次集中采访。
“这是指令性任务,也是实践锻炼的‘规定动作’,挂友们必须保质保量完成!”在出征沅陵的启动仪式上,我这个司令员发表了“战前动员令”:“希望实践锻炼的新闻战士们,把所有的功名利禄‘挂’起来,脚踏实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与百姓融为一体,同艰共苦,磨砺意志,感悟生活。”挂友们摩拳擦掌,纷纷表示,一定珍惜这难得的练兵机会,打好实践锻炼这一仗。
为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便于驻地乡镇挂友联系,热心的胡昌健和陆海峰还设立了统一联络QQ群(169769949),把我们15颗心紧紧连在一起,汤司令自然成为这个临时大家庭的群主。我在一次碰头会上说:“我是一个临时家长,集司令员、卫生员和联络员三大员于一身,主要任务就是为大家服务。”年过半百的我,倚老卖老,平常不叫他们的全名,多用丹丹、文文、源源、帆帆、希希、娜娜等相称,他们感觉自然、温暖、亲切。我学过医,临行前,还带来一些常用药备用。挂友感冒咳嗽、蚊叮虫咬、小病小伤都可用得上;通知挂友集中开会、采风、组织活动,我又是他们的联络员,我没换手机号,每打一个电话就是长途,至今没报一分钱,但我乐意这样做。因为,挂友的健康安全,挂友的成长历练,时刻挂在我的心头。看到他们的笑容,听到他们的声音,我心里才踏实。在这个临时大家庭里,挂友们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互帮互助、开心快乐的团队精神最让我感动。15个挂友亲如兄弟姐妹,走在沅陵大街小巷,老远就能听到他们开怀爽朗的说笑声,成为一道风景线。
集中火力攻重点
8月12日,队伍抵达沅陵当天,受到沅陵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和政协和有关部门的热烈欢迎。沅陵人民的热情好客,让我们受宠若惊。
沅陵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忆钢根据15位挂友的情况,精心拟定了方案。这次来挂职的有5位女同志,个个如花似玉,人称“五朵金花”。这个侠骨柔情的女部长,从照顾女同志来去乡镇方便,又保证安全的角度,将“五朵金花”安排在就近的城郊,男同志则安排在比较偏远的乡镇,最远的要算湖南日报吴希驻扎的五强溪镇。“司令部”设在县委宣传部小型会议室,14名挂友分别在驻守借母溪乡、明溪口、官庄,陈家滩乡、麻溪铺镇等地。次日出发时,我要求挂友:“一切行动听指挥,平时驻地乡镇扎实锻炼,战时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15名挂友抵达各自乡镇后,立即转换身份、翻山越岭、走村入户,了解社情民意,调解邻里纠纷,处理群众信访,慰问当地贫困家庭,真正和百姓“打”成一片。8月31日,沅陵镇龙泉路一位叫符会明60岁老人多方打听到我是新闻记者来沅陵挂职的“头儿”,托人捎来一封信,投诉一霸道的私营房产开发商不按规划要求,占用他的空间,此前,他曾投诉县执法局,执法工作人员对开发商给予警告和劝阻,可他仗势欺人,符老在“求助无望,想拼过鱼死网破”的情况下,想到我这个挂职的“汤司令”,希望我“为民做主”。9月3日,我和挂友陆海峰赶赴现场调研查看,符老所说的情况基本属实。随即我与开发商、城建、规划和执法部门沟通联系,事情得到妥协处理,双方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