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助的人,机会也不会帮助他。
——【希腊】索福克勒斯
孙子在《形篇》中说过:“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意思是说:不被敌人战胜,主动权在于自己;可以战胜的敌人,在于敌人出现过错,有被我利用的机会。
南北朝后期,北周的相国杨坚自立为皇帝,建立了隋王朝,做了隋文帝。隋文帝胸怀大志,决心一统天下。但在当时,隋文帝力量单薄,而北方的突厥人不时南侵,隋文帝便制定了先灭突厥,后灭陈国的战略方针。
隋文帝在与突厥交战期间,对南方的陈国采取了十分“友好”的策略:每次抓获陈国的间谍,不但不杀,反要以礼相送;即使是有人要投靠隋文帝,只要他是陈国人,隋文帝从隋、陈友好出发,仍毅然加以拒绝。为增加国家实力,隋文帝大胆实行改革,简化了政府机构,鼓励农耕,提倡习武。
在击溃了突厥之后,隋文帝开始着手灭陈的行动。江南收获的时间较早,每到收获季节,隋文帝就派人大造进攻陈国的舆论,令陈国紧急调征人马,以至误了农时。江南的粮仓多用竹木搭成,隋文帝派遣间谍潜入陈国,顺风纵火,屡屡烧毁陈国的粮仓。经过几年的折腾之后,陈国的物力、财力都遭受了不小的损失,国力日益衰弱。
为了渡江作战,隋文帝派杨素为水军总管,日夜操练水军。杨素建造的战船,最大的叫“五牙”,可乘800人;较小的叫“黄龙”,也可乘100余人。为了迷惑陈军,屯兵大江前沿的隋军每次换防时都要大张旗鼓,令陈军恐惧不已,以为隋军是渡江作战。渡江前夕,隋军又派出大量间谍进行骚扰、破坏,搅得陈国军民不得安宁。
但是,面对磨刀霍霍的隋军,陈国国君陈后主竟然麻木不仁,依旧是醉生梦死。太史令章华冒死进谏,陈后主竟将其斩首示众。公元588年10月,隋文帝认为条件已经成熟,指挥水陆军52万人,从长江上、中、下游分8路攻陈,当元帅杨素的“黄龙”战船在破晓时抵达长江南岸时,陈国守军还都在睡梦中。隋军除在歧亭遭到陈国抗内使占仲肃在江中以三条巨型铁索的阻截外,一路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第二年的正月,隋军攻入陈都建康,陈后主仓皇躲入枯井之中,后被隋兵搜出,陈国就此灭亡了。
隋文帝一步一步地为自己的统一大业创造着机会,对对手的疏忽绝不放过,这才使他成功地结束了中国社会长期分裂的局面。
这个策略在经济领域,也正成就着一批有头脑、有胆识的人。
前一段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人物,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获得成功的。
这个人叫李晓华,曾经是位“老知青”,1978年回到北京后,连个固定工作都没有。1979年,李晓华干起了在街头摆摊的个体户,为了办点走俏货,他带上了几千块钱到了广州。
李晓华本来是想买一些电子表、T恤衫、变色镜回北京,可是,在广州城转了几圈后,觉得这些东西赚不了几个钱,于是放弃了初衷。一天,李晓华走到广州商品交易会陈列馆门前,被陈列馆中的一台美国进口冷饮机吸引住了。
北京人好热闹,喜欢“猎奇”。李晓华在心中盘算:“这玩意儿运回北京肯定能受欢迎,赚多少不知道,但无论如何赔不了。”
李晓华就问道:“这机器多少钱一台?”人家回答道:“机器倒不贵——3500元!不过,这是样品,不卖的!”李晓华失望地挠了挠头,但他转而一想:“样品?不就是给人看的吗?交易会结束,总不能再运回美国去啊!”李晓华天天光临交易会陈列馆,一直到交易会闭会。
果然,这机器不能运回美国。
李晓华花了3500元把这台美国制的冷饮机买到手中,运回了北京——第一天的纯收入就达到了一万元!喝冷饮的人排成了一字长蛇阵,整个胡同人山人海,大车小车都过不去了。
一个夏天,李晓华净赚了几十万。第二年,小商小贩们一见美国冷饮大受欢迎,争先效仿,一时间,大街小巷,漏斗似的美国冷饮机处处可见。而李晓华呢?他看好了录像市场,专心一意地干起播放录像的生意来,又实实在在地赚了一大把。
1985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李晓华觉得自己的文化知识有限,应该“进修进修”。于是,他毅然放弃在北京赚“大钱”的机会,飞到日本,在东京国际语言学院当了一名学生。李晓华边学日语边打工,毕业后在日本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成为“101毛发再生精”在国外的代理商。五年过去,李晓华的公司不仅在亚洲有了很大发展,还在欧洲和美洲站稳了脚跟。
迄今为止,李晓华在北京、天津、吉林等地兴办了10家三资企业,总投资1000多万元,还为公益事业捐款1000多万元。
李晓华就是靠着对市场敏锐的观察,对商机的把握,利用条件,又创造条件,最终使自己成为商场中的佼佼者。
智慧宝库:
好奇心是一个创业家的基本必要条件,冒险、努力都是后面的事情;好奇心意味着你每天都要思考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这才是最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