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建立大唐帝国以后,立了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位居第二的李世民是敢怒而不敢言,只能用战功来弥补心灵上的创伤,随着李世民的名声日趋显赫,李建成的心在滴血!眼看太子之位不保的李建成,只能是联合三弟齐王李元吉来排挤李世民,没事在李渊面前说点二弟的坏话,但是效果不佳,在李渊的心中李世民是他平定天下的利器。
太子和齐王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恰逢突厥犯边,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为大将军领兵出战突厥,得到李渊的同意。李元吉要求统领秦王的兵马出战,并点名要尉迟敬德和秦琼二位大将随军出发,这摆明了是要夺取李世民的军权,他岂能授人以柄,经长孙无忌等人从旁再一煽风点火,世民是:怒发冲冠,爱谁谁!李世民跑步来到皇宫向李渊报告:建成、元吉生活作风有问题,与您的后宫嫔妃乱搞男女关系。高祖大怒:不孝之子,明天收拾他。传召三个儿子次日进宫,召开家庭会议。建成、元吉得知后一脸无所无谓!进宫就进宫,东风吹战鼓擂,我是太子我怕谁!他们之所以有恃无恐,是因为进出皇宫的玄武门守军是太子的亲信,在皇宫里想杀谁就杀谁,我还怕你李世民不敢来呢!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清晨,李建成和李元吉带领随从在皇宫外汇合后,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了玄武门(长安太极宫的北面正门),当经过玄武门的时候发现守门的将军和士兵都换了新面孔,当时玄武门的守将叫常何,是太子李建成的人,但已经被李世民成功策反,常何已经做了“余则成”,是潜伏在太子党里的“秦王党”。太子到底是斗争经验比较丰富,“江湖险恶不行就撤”掉过头来打马就跑,李世民此时早已在玄武门里埋下了伏兵,见李建成跑了,骑马就追,并且还向太子喊话:“大哥别跑,回来我不会伤害你的!”(谁信呢!)李建成听见有人在后面喊话,喊的什么没听见,就回头看了一眼,这也是他一生中看李世民的最后一眼。李世民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向他大哥射了一箭,这个射箭的动作从拉弓、瞄准到射出做的是一气呵成,过程如此完美,结果也是正中靶心,一个漂亮的十环。李建成就感觉寒光在眼前一闪,一个东西穿进了自己的咽喉,还想跟二弟叙叙家常,可是张开嘴确已经发不出声音了,只能带着无尽的哀怨赶赴黄泉了!原本李世民带来的伏兵还不怎么敢用刀剑往太子和齐王身上招呼,毕竟他们身份显赫,威严尚存。随着李世民六亲不认的一箭穿喉,他的士兵彻底没有顾虑了,杀吧!秦王都首发命中了,我们立功的时候到了!随即两方的士兵绞杀子到了一起,玄武门内杀声震天,血流满地,使本来就是红色的宫门颜色更加殷红!
李元吉眼看着大哥被二哥射死,他跟太子大哥的关系很好,气得他是哇哇大叫:“李世民,你个畜生,你吃我一箭!”怎奈久疏战阵的他拉了三次弓都没有拉开,一天光琢磨怎么整人了,也没时间练武啊!眼看报仇无望,还是撤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回去练好了再来!李世民现在的想法是:除恶务尽!大喊着:“莫跑了李元吉。”骑马来追,慌乱之中竟然跌下马来,久经沙场的他怎么会落马呢?你想啊:李世民多年征战不假,但杀的可都是敌人啊,没杀过自己人啊,今天杀的可是他一奶同胞的兄弟啊!能不紧张吗?毕竟干出骨肉相残这事就不怎么地道,还是头一次,也是经验不足吧!紧张和慌乱是必然的!就在这危急时刻,李世民的贴身保镖尉迟敬德冲了上来,连发三箭射把李元吉射于马下,并且追上去还补了一刀,我让你叫嚣,跟你大哥作伴去吧!怎么样?保镖不白雇吧!有事真上啊!顷刻间,太子和齐王以及他们带来的侍卫就灰飞烟灭了,李世民赢了!但这场惊心动魄的玄武门之变还没有结束,太子和齐王的党羽正在赶来增援,还有个太子党的将军带兵包围了秦王府,太子府和齐王府里的士兵还在负隅顽抗。
此时的李世民已经彻底摆脱了慌乱与不安,头脑清醒的他下了两道命令:取太子和齐王的头颅传给他们的余党看,尉迟敬德即刻带兵进入皇宫保护高祖。什么是政治家?什么是人才?李世民也!太子余党看见了主子的首级之后,全都像霜打了的茄子——蔫了!纷纷缴械投降了。此时的高祖李渊在皇宫里做什么呢?划船,正在御花园里泛舟湖上,心真大!都什么时候了,还玩呢!这可能也是高祖李渊后来活到七十岁的原因:“莫生气”,遇事别往心里搁,长寿秘诀!养生之道!尉迟敬德好容易在皇宫了找到了高祖,还穿着一身铠甲手持大刀的他,一路小跑累的气喘吁吁。高祖看见了尉迟敬德就问:“外边是什么情况,乱糟糟的?”敬德回答:“没事,太子和齐王举兵谋反,已被秦王斩了首级,我是来保护您的,您别怕!你快下道诏书帮帮秦王吧!”李渊看事已至此,无奈地下了道圣旨: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大逆不道,举兵篡逆,京城各军都归李世民节制。三天后又立李世民为太子。至此,新太子李世民算是彻底地赢了!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历史上的一次宫廷重大事件,李世民带兵狙杀了太子和齐王,达到了目的,并且杀光了太子和齐王的所有儿子,斩草除根!相反对太子和齐王的旧部确是以安抚为主,策略是:首恶必办,胁从不问。一时间,李建成与李元吉的旧将纷纷归顺李世民,毕竟这算是弃暗投明吗!只有跟着大唐王朝的新贵——太子李世民才是有前途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不仅成功地铲除了政敌,还吸纳了一批仁人志士为己所用,这批人曾经都是他的敌人,有的是治国之才,有的是沙场猛将,但现在都是他的座上宾。因为李世民拥有让人无法抗拒的博大的胸襟!
魏征大家都应该听说过吧?他就是李建成的旧臣。魏征与唐太宗李世民的君臣关系可称自古“明君与诤臣”的楷模,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话!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亲自释放了魏征,并且问他:“你为什么挑拨我们兄弟的关系,还向太子建议除掉我?”魏征回答:“当时各为其主,忠于主公是臣下的必然操守,况且建成要是听从我的话,他也不会有杀身之祸!”李世民自此对魏征很是器重,他继皇帝位后提拔魏征做了谏议大夫,魏征也没有让皇帝失望,充分发挥了自己“谏议”职能,前后给皇帝提出了二百多条的建议,受到太宗李世民的高度赞扬,“贞观”二年又升任秘书监,参与朝政。“贞观”七年,一向为人正直且敢直言犯上的魏征被官加左光禄大夫,进封郑国公。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李世民与魏征君臣之间有一段对话和一个小故事,从侧面来了解一下这对“模范君臣”。
魏征已经官居唐朝相国,却总是谦虚地认为自己只是动动嘴皮子规劝皇帝,没有什么功劳却身居高位,深怕自己骄傲自满,又因为有眼病而多次上表请辞相位。太宗皇帝对魏征说:“朕在仇敌当中提拔了你,让你担任丞相这样重要的职位,就是因为你看到朕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敢于直言谏上。你难道不了解金子在矿石当中有什么可贵之处吗?只有经过工匠冶炼并且精心锻造成器具,才会被是人所珍爱。朕自比就是金子,而你可是优良的工匠,你虽然有点小病,但并不衰老,怎么就能提出退休呢?”从以上的这段对话当中,可以看出李世民是多么地倚重魏征,想当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就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接受一切正确的批评和建议,对一个政权的振兴与发展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执政者都应该具备宽广的胸襟和气魄来聆听和容纳反对的声音,哪怕是错误的!李世民正是具备了这样的胸怀和气量,所以他开创了“贞观之治”!
那么魏征每天总是给皇帝挑毛病,总是逆着皇帝来,李世民到底能忍耐多久?毕竟伴君如伴虎啊!这里有个关于这方面的故事我给大家讲讲。有一次上朝,皇帝和文武大臣都在大殿上讨论国家大事,因为魏征提出的意见没有被太宗采纳,他很大声的跟李世民争吵了起来,争论了很久他的观点还是没有被同意。魏征看见皇帝已经很生气了,并且站起身来要退朝走掉,他倔强的脾气也上来了,说不过我想走,没门!魏征快步跑上前去,一把拽住了李世民的袖子死活不撒手,嘴里还叫嚷着:“你别走,没说清楚不许走。”封建王朝是有礼数的,你一个大臣撒泼抓住皇帝的龙袍不放,这成何体统!魏征的这一举动可把李世民的鼻子给气歪了,他好不容易挣脱了魏征的拉扯回到了后宫,气得咬牙切齿地说:“我一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当时被长孙皇后给听见了就问:“皇帝这是要杀谁啊?”李世民说:“我要杀了魏征,这个人太可恨了,简直不把我放在眼里!”长孙皇后说皇帝您先等等,我去去就来,没一会的功夫,长孙皇后换上了重大节日才穿的礼服隆重地重新出场了,李世民惊讶地问皇后:“你这是唱的哪一出啊?”长孙皇后回答:“我来给皇帝道喜,您有魏征这样敢直言不讳的大臣,难道不是说明您是开明有为的君主吗?自古可都是昏君杀谏臣啊!”李世民终于明白了皇后的苦心,不好意思地笑着说:“都是让魏征给我气糊涂了,我就是发发牢骚,怎么会真的杀他呢!”李世民是把魏征当成了能映射出自己错误的一面镜子,后来魏征年老退休回家,在家里病了,李世民前往探病多次,乃至后来魏征病故,李世民做出了停止朝会五天,亲自上门吊唁的举动,皇帝扶着魏征的棺椁大哭说:“魏征的辞世使自己痛失一镜!”君臣之间的感情感天动地!他还有名言说的非常好,我与大家分享一下: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大唐“贞观”一朝,李世民真正做到了得人善任、从谏如流、营造出了政治清明的气氛,他也真正地做到了言行一致、心口如一。李世民正是凭借这一点位居古今中外少有的明君之列!他的这句至理名言,也使后世诸君受益匪浅,无论你是经商还是入仕,只要能牢记此句都将获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