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201400000003

第3章 难忘花轱辘车

一个遥远的年头,一九五五年。

一个精致又破旧的小县城,黑龙江省通河县。

一条横贯东西的马路,延伸到城外就变得逼仄、弯曲、泥泞。路两旁,树丛与荒草杂处,蜻蜓与蝴蝶齐飞,像一首边塞古诗,美丽得苍凉。

渐渐地,县城的影子消失在荒草深处。泥泞的土路上,晃晃悠悠地走着一辆小牛车,是木头轮子的“花轱辘车”,车轴因为缺油,“吱扭吱扭”地响着,刺耳单调却富有节奏。

据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辆的国家,相传是由黄帝时的大臣奚仲发明。这种木制的车轮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制作过程相当复杂,《诗经》里的“坎坎伐檀兮……坎坎伐辐兮……坎坎伐轮兮”,写的就是砍树制作车轮的过程。这种花轱辘车轮子,一直被沿用到一九二六年,中国上海有了第一家橡胶厂,逐渐由橡胶轮子替代了花轱辘,但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东北还有不少花轱辘车在使用。

牛车上装着一堆破旧杂乱的生活用具,最显眼的是一口大铁锅,铁锅里坐着个瘦小的男孩儿,剃着个“狗尾巴”头,上身穿着对襟的家织布做的青花夹袄,下身穿着一条开裆裤,脚上是一双崭新的花布鞋,随着牛车的颠簸,男孩儿的头有节奏地摇晃着。

那男孩儿就是我,那年我五岁。

我的腰被一根绳子拴着,绳子把我和几件破旧的木家具连在一起。

我就是这样,坐着花轱辘牛车,走上一段难忘的人生之旅。这一走,就是十九年。

据说,有的婴儿出生两个月便有了记忆,有的到三岁才有记忆。我天生愚钝,从五岁开始,才能记忆一段完整的情节。我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天生喜欢故事。父亲是个大老粗,母亲读过四年书,算是有点文化的人,可肚子里三皇五帝的故事实在太少,与我共同经历的那些生活琐事,就成为他们的历史故事,不断在茶余饭后被提起,渐渐地就嵌入了我的记忆。

赶车的是个三十岁的女人,身材微胖,齐耳短发上扎着个老式的蝴蝶结,穿着偏襟的蓝色家织布褂子,不用说,那是我的母亲。她挥舞着一根很不专业的牛鞭子,用很不专业的语言吆喝着那头瘦牛。那牛只会拉犁,生平第一次拉车,拉得很不情愿,很不专业。

牛车旁,慢悠悠地走着一头大白猪,赶猪的男人是我父亲。他精瘦、干练,身穿一套旧军装,脚蹬一双旧军鞋,手持一根木棍子,一边吆喝着猪,一边翻来覆去地唱着:“北大荒,真荒凉,又有兔子又有狼,就是缺少大姑娘。”

父亲的歌简直就是半吼半唱的,歌词是北大荒的流行谚语,曲子却是胡乱借用的一首军歌。

我手里拿着一把木头手枪,坐在大铁锅里,一边摇晃,一边朝着路边的荒草树丛“叭叭叭”地射击,渴望着能蹿出几只兔子,哪怕是几只狼,然后被我一枪一枪地打死。我哪里懂得,要是真的蹿出几只狼,我们一家人可就成了狼的美餐。

走在荒凉危险的路上,我觉得新鲜刺激,至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一概不知,当然更不知道“北大荒”是个什么东西,也没什么荒不荒凉,危不危险的概念,有没有大姑娘也与我无关。只要能在父母身边,就温暖安心;只要经历与昨天不一样的场景,就兴奋异常。

而我的父母,当时的内心却是惴惴不安的。父亲用部队里的军歌曲子,阴阳怪气地吼着“北大荒”,既是给自己壮胆,又是给未来添彩。

他们焦虑的是将要到来的新生活,他们拖上我,要去一个改变命运的地方,等待他们的一切都是个未知数,担忧和焦虑比危险更煎熬。

然而,眼前的危险才是真的危险,而且马上就降临了。真的来了一只狼,万幸的是只有一只。那狼跟在牛车后面,走走停停地不肯放弃,我还用木头手枪瞄准过它,但我不认识它是个什么鬼,没有害怕的感觉。

父亲吼着“又有兔子又有狼”,偶一回头,嘶哑的吼声便僵在半空,他看见了那只狼。

父亲似乎有点慌乱,快速地四下张望,发现只有一只狼,就镇定下来,一步一回头地边走边想招数。走了几步,他突然用棍子揍了一下大白猪的肥屁股,大白猪猛地向前跑去,父亲回头看狼,那狼正盯着奔跑的猪。父亲突然转身朝向那只狼,快速地搬起一块块硬泥巴,在路上横着摆成一排,像是筑起一道矮墙,又飞快地从路边折断几根柳条,插在泥巴矮墙上,对着矮墙撒了一泡尿,又挥起赶猪的木棍,对着狼装神弄鬼地舞动了一番,然后就回头猛跑追上了我们。这一切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赶牛车的母亲根本没发觉,我却在车上看见了。那只狼瞪着莫名其妙的父亲,在泥巴墙附近一边徘徊一边左闻闻右闻闻,突然一转身,窜进路边的荒草里无影无踪了。

这一幕,逗得我乐了好一会儿。

也不知走了多久,肚子饿了,母亲把车停下来,从车上翻出个布包包,掏出几个大馒头。父亲把拴着我的绳子解开,把我从铁锅里抱下来。我刚要吃馒头,父亲突然又来了兴致,从车上的杂物里翻出个“剿箩子”,那是一种在水里捞鱼的工具。父亲走到路边,在河沟里呼哧呼哧地捞了起来,不大一会儿,居然捞上来几条小鲫鱼。父亲从车上拽下几根干树枝,有横有竖地在泥地上架起一个小灶,又从车上翻出一根“明子”——就是松树干里松油聚集的部分,被截下来劈成一条一条的,就被称为明子,常用做引火之用。

父亲用火柴点燃了明子,塞进用树枝搭起的小灶,火焰便徐徐升起,他又在路边折了几根柳条,一根根穿过鲫鱼肚子,架在火上烤了起来。

鱼香伴着烟火弥漫开来,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吃到烤鱼,吃在这北大荒的泥路上,香得我屁颠屁颠的。

父亲得意地说:“人家都说北大荒是个好地方,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怎么样,不是瞎说的吧?你们就等着过好日子吧。”

父亲话音刚落,竟然有几只野鸡很配合地“扑棱棱”从头顶飞过,很快又落在不远的草丛里。父亲遗憾地说:“可惜现在没枪了,要是有枪,咱马上就能吃烧鸡。”

父亲说着,捡起一块硬泥巴朝野鸡落下的地方扔了过去,野鸡惊飞起来。我也捡起一块泥巴扔了出去,泥巴却落在路边的河沟里,只激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野鸡越飞越远,很快就消失在天空远处。

母亲有几分担忧,就说:“烤鱼这么香,招来黑瞎子和狼就麻烦了。”

我问母亲:“黑瞎子是啥呀?”

母亲说:“黑瞎子就是黑熊。”

父亲解释道:“黑熊眼神不好,脑袋上还长了一撮长毛,要是顺风跑,眼睛就让长毛挡住了,像瞎了一样,所以就叫它黑瞎子。记住,以后要是遇到黑瞎子,一定要顺风跑。”

父亲说着,竟有几分得意,就借机吹开了牛:“对付狼也有办法,老话说,狼怕摆阵,狗怕猫腰,狼也怕火,刚才我来不及点火,只能摆个阵试试运气。”于是父亲把刚才对付狼的招数吹了一遍,母亲这才知道遇到狼了,瞬间对将来的“好日子”起了疑心。

我却觉得好玩,问父亲:“你刚才摆的什么阵啊?”

父亲很得意地说:“迷魂阵。”

母亲说:“反正狼跑了,你吹什么都好听。”

我问父亲:“狼是不是很傻啊?”

父亲说:“狼才不傻呢,就因为不傻,它才怕摆阵。你以后要是遇到狼,也给它摆个迷魂阵。”

“行,遇到狼我就摆个迷魂阵。”我盼望着能遇到狼,亲自摆个迷魂阵。

父亲却说:“逗你玩儿的,你可别胡闹。狼是很厉害的,连我都害怕,别说你一个小毛孩子。”

我倒来了兴致,问:“狼和黑瞎子谁最厉害啊?”

母亲说:“当然是黑瞎子厉害了,人家都说,一猪二熊三老虎。”说着,看了看身边的大白猪,补充道:“猪是野猪,不是这个挨刀的货。”

我属虎,一直被灌输老虎是兽中之王,如何如何的厉害,原来野猪和黑瞎子比老虎还厉害,我有点失落。

父亲却说:“要是一个狼和一个黑瞎子打起来,可能黑瞎子厉害,可是狼很少单独行动,喜欢成帮结伙的,所以还是狼厉害。黑瞎子什么都吃,最喜欢吃苞米,狼是专门吃肉的,吃猪吃牛吃羊,吃不到猪羊就吃人。狼咬人那才叫厉害呢,你要是没看见它,它就悄悄地跟着你,走到身后就站起来,伸出前爪子拍一下你的肩膀,你以为有人和你开玩笑,一回头,它就咔哧一口咬住你脖子,一眨眼,脖子就断了。”

我吓得一哆嗦,恰好母亲拍了我肩膀一下,我竟大叫一声,差点尿裤子。

母亲胆怯地扫了一眼周围的荒草,对父亲说:“别说了,吓死就没法走了。”

父亲的话给了我很大刺激,从此就特别怕狼,长大成人后,虽然没再遭遇野狼,我还是常常想到狼,梦见狼。带女儿去动物园时,宁可不去狮虎山看那些没精打采的老虎,也要去“狼园”,看着铁丝网里野性不减的狼圆睁着仇恨的绿眼一刻不停地走动,竟有种报复的快感。后来,社会开始推崇“丛林法则”,居然盛行起“狼性赞美”,什么“狼性”体现了团队精神、拼搏精神、顽强意志等等,把各种赞美一股脑黄袍加身地送给了狼,用野兽取代了模范人物,还有遍地开花的“狼性团队训练班”,传播“狼性”加上厚黑学的做人理念,教人学坏的招数简直五花八门。

搞“狼性培训”的人往往会讲一个段子:两个伙伴在森林里行走,遇到一只黑熊。伙伴甲立刻换上跑鞋,伙伴乙不解地问:“穿上跑鞋就能跑过熊吗?”伙伴甲说:“我跑过你就行!”

每当看到这样的教科书,我心里就会暗暗发冷。原来他们宣扬的“狼性”,其核心理念就是牺牲队友,其实狼还真没那么无耻。

说实话,我没见过受“狼性”教育的人在战场上多么英武,倒是见识过他们在与自己人厮杀时是如何下狠手的。

曾认识一位热心传播“狼文化”的人,他深为自己小时候接受奉献教育而不忿,也对温良性格不齿,进行了一连串的反思后,就对他的独生儿子也进行了“狼性”洗脑……如今他人生迟暮,据说正在享受“狼性”教育的“成果”,在儿子赐给他的冷漠中,孤独地开始了新的反思,不过为时已晚。

重新上路不久,又遇到个新麻烦,牛车“打捂”了,木车轮陷在泥坑里动弹不得。母亲无计可施,父亲试了几招也不灵光,茫茫荒野,渺无人烟,母亲还时不时地四处张望,生怕再遇到狼。父亲看着深陷泥坑的木头车轮,苦思冥想却没有良策。

母亲禁不住埋怨道:“这就是你说的‘好日子’,嫁给你们‘山东子’算倒了八辈子血霉。”母亲是东北人,对饱受孔孟之道熏陶、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山东人颇有微词,在母亲嘴里,山东人始终被称为“山东子”。

“山东子”父亲看看车轮,再看看气喘吁吁的瘦牛,一声不吭,母亲的埋怨,父亲似乎有点认同。

母亲像所有女人一样,很善于翻后账:“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在县里当会计呢。”

父亲低声说:“我才念了两个月的书,能当会计?算错账就得犯事儿。”

母亲揶揄着说:“行,今天半夜全家人喂狼,你就算不错账了。”

父亲开始强词夺理了:“要不是你和咱爹咱娘过不到一块儿,能跑到这荒山野岭遭罪?”

母亲愤怒了:“你怎么倒打一耙,是我和他们过不到一块儿,还是他们欺负我?”

父亲口气软了下来:“是啊,所以就不能留在县里当会计,得走远点啊。”

母亲叹了一口气说:“反正你总是有理。”

父亲嘟囔了一句:“唉,人和人就是整不到一块去啊。”

爷爷是个性情古怪的老头,父亲参军离家后,爷爷对母亲和我有点刻薄,虽然住在爷爷的大房子里,我和母亲却像个受气包。本来奶奶是蛮温良的,但她比爷爷大了六岁,年龄的弱势让她在爷爷面前有点低三下四,任凭爷爷慢待我们娘俩而不敢作声,常常是爷爷奶奶和大伯二伯姑姑几家子热火朝天一起大吃大喝,我和母亲却在自己的小屋里没人理睬。母亲给我弄点吃的,自己则在一边垂泪。母亲性格鲜明刚强,在婆家受此冷遇,内心愤愤却无可奈何。父亲远在异国他乡的战场上,母亲想找个人诉诉苦都办不到,这成为母亲一生的痛和永恒的唠叨话题。

都说隔辈亲,我却从没享受过爷爷的温暖,这让我终生为憾,或许对我性格的形成也有不小的影响。每当看到那些须发皆白的老者含饴弄孙、老幼皆欢的画面,内心就能感受到一种隐隐的刺痛。我知道,当年爷爷并不缺少逗孙子的欢乐,只不过那些孙子不包括我,被冷落的滋味让我很受伤。

爷爷的表现,父亲心知肚明,因为爷爷认定父亲当兵上了前线,十有八九是不能活着回来了,我和母亲等于是个永久的累赘。所以母亲一说到和爷爷的纠葛,父亲就先矮了半截,谁让他摊上个古怪的爹呢。然而,父亲内心的歉疚终于有机会获得释放,那是三十多年后,弟弟有了儿子,父亲有了孙子,自己当了爷爷后,整天拉着个小车载着孙子玩,成为左邻右舍有口皆碑的佳话。

父亲不再和母亲争吵,他知道说什么都没用,唯一该做的就是把车轮子弄出泥坑。他看了看车上的破东西说:“干脆先把东西卸下来,完事再装上。”

母亲说:“把东西都卸在泥坑里,以后还怎么用?”

父亲说:“我在部队行军时,走不动了就扔东西,除了枪,其他都能扔,那叫轻装上阵。”

母亲则说:“部队的东西扔了,国家还给;咱家的东西扔了谁给?以后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父亲也不说话,把缠在我腰上的绳子解开,他想先把我抱下来。

这时,大白猪又溜到路边吃起了野菜。父亲突然灵光一闪,赶忙到路边薅了一大把野菜,把猪哄骗到牛车旁,从车上翻出一根粗绳子,一头拴在猪脖子上,一头拴在车辕子上,然后用木棍狠敲猪和牛的屁股。牛和猪受惊般地一齐发力,车轮终于滚出了泥坑,没想到车子猛地向前一蹿,我和大铁锅就一同翻滚到车下,铁锅把我严严实实地扣在了车辙的泥水里。

父亲赶忙翻转黑锅,把我从泥水里拽了出来,母亲用路边河沟里的水洗去我脸上的烂泥巴。可惜那时没有相机,更没手机,否则半个多世纪后,说不定会诞生一幅获奖摄影作品。

难题终于破解了,我被重新放在大铁锅里用绳子拴上,花轱辘车轮子又“吱吱扭扭”有节奏地响了起来。

大白猪一路上都是被父亲赶着走,现在被拴上绳子与牛为伍,就十分地不情愿,也完全不熟悉“业务”,不是赖着不走,就是猛地向前一蹿。不过这大白猪还真不赖,属于那种处在风口上或许能飞起来的聪明猪,身在荒郊野岭,自知与人相依为命的重要,经过一阵子的磨合,“业务”竟也渐渐地熟练起来。

我们要去的地方,是个叫作“黑龙江省岔林河农场”的地方,是一九五三年建立的省直属劳改农场。

父亲从朝鲜战场回国后就失业了,一家人开始为前途和命运纠结。赖在爷爷家里,爷爷坚决不许;奶奶劝父亲去农村种地,母亲坚决不从;组织分配个会计工作,父亲坚决不去。走投无路之际,终于有了机会,省劳改机关在县城选拔几名管教干部,父亲被选中。转业军人管犯人,顺理成章,算得上专业对口。这个工作不需要文化,只需要胆量,父亲在部队虽无大功,却也凭着勤劳勇敢获得过几枚小勋章,无论政治条件还是业务条件,管犯人都绰绰有余。况且,去劳改农场算是爷爷、父亲、母亲三方都能接受的唯一出路。

离别县城那一刻,爷爷奶奶都如释重负。踏上通向未来的荒路,父亲似乎信心满满,母亲却是一脸焦虑,感觉自己就是个悬在半空的纸风筝,牵线的却是那个叫作“命运”的家伙。

黑龙江有不少劳改农场。一个新政权刚建立,需要关押的政治犯和刑事犯很多。

为什么很多劳改农场都建在黑龙江呢?理由似乎很简单:一是背靠“苏联老大哥”,自以为安全;二是黑龙江有大片荒地可以开垦,让犯人垦荒种粮,进行劳动改造,算得上一举两得。再说,黑龙江是边疆,发配犯人到边疆也是古已有之的惯例。

父亲被分配到农场的二分场,那里的监狱先建好了,管教干部的住房却不够用,我们被临时安置在距二分场两里路的毛家屯。

我们终于到了毛家屯,这时太阳已经落山,夕阳的余晖映着小兴安岭山下的树丛、庄稼和荒草,小小的毛家屯显得渺小又孤独。

比毛家屯更渺小的还有我们一家三口,不但渺小,还十分搞笑:牛和猪一同拉着个破花轱辘车,我的衣服上沾满烂泥巴,母亲一脸的疲惫和沮丧,父亲一脸的歉疚和无奈。

这个难忘的花轱辘车之行,绝不是我一个五岁孩子的单独记忆,因为在农场经历的一切都与此相关,这一天就成了全家生命历程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开端,所以总是被提起,似乎永远也不会忘记。

母亲本来家境殷实,三十年没离开过熟悉的县城。自从嫁给了“山东子”的父亲,生活品质就直线下降,为了生存,不得不迁居寒酸荒凉的毛家屯,不但自己生活极为不便,还连累了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让我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在母亲中年的感叹和老年的唠叨中,对这一天总是带着懊悔。

父亲是个不擅长表达内心的人,加之有种歉疚感,所以每次谈起难忘的花轱辘车,他只补充经历过的细节,却从不表达内心感受,他怕刺痛自己。

那一幕,经常不经意间在我脑海里过电影。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乘飞机出差,从北京到银川,中途在包头降落一次,那是一架老式的伊尔-14,机体很小,居然客货混装,一路上都在云层里颠簸,忽上忽下,像一片飘荡的树叶,随时会被大风刮丢或者摔到地上沉入泥塘,我忽然就想起二十二年前坐花轱辘车迁徙的情景。后来每次乘飞机或者坐动车坐高铁,我都像得了强迫症一样,习惯性地想起那辆花轱辘车,在脑海中过电影的一幕幕也从黑白片逐渐演变成彩色片、宽银幕,甚至是3D片。可见,对某件事的记忆也会随着个人阅历的不断丰富,逐渐改变它的意义和内涵。每当遇到生活的波折,我的本能反应就是,我是坐着花轱辘车在泥路上开始人生之旅的,一切困难都是命中注定,也一定会有所改变。

同类推荐
  • 晋江六十年戏剧选

    晋江六十年戏剧选

    晋江的戏剧种类多,戏剧市场大,戏剧创作水平高。本书收入徐书纪、陈述、庄长江、伍经纬、高永清、林衍初、张家羌等人的剧作8部。入选剧目或在国家、升级荣获大奖的,或演出场次多、观众人数多、覆盖地域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的,或对振兴戏剧、改变剧团面貌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能对晋江戏剧过去和现状起到窥一豹而见全斑的效果。
  • 走进耶鲁

    走进耶鲁

    苏炜的散文,无论是记人或叙事,均坦诚投入。本书是他对耶鲁这片校园热土的深情随笔集。书中既有他在耶鲁讲学的一些趣事,又有校园文化留给他的思考,还有对一些名家著作的读后感。耶鲁对他来说就如同枕书而眠的梦乡,另他深深依恋。这就是缔造了300多年传奇历史,以“光明与真知”为校训的学术圣殿——耶鲁大学,让我们跟随一个很“美国”的中国人一起走进耶鲁,探寻一个旅美作家的生活点滴……
  • 未了情缘

    未了情缘

    书分两辑。第一辑为散文。大体分生活散文,为友人著作写的序言和评论,以及上大学时期的几篇小文三个部分,基本按写作时间排序。第二辑为长篇纪实《往事如烟》,如我在篇首“题记”中所写,不是写个人自传,是想以自己大半生为经,以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为纬,尽可能使文章容量大些、信息量大些。
  • 国家日记

    国家日记

    本书包括《重犯押向西部》、《中国反恐怖揭秘》、《共和国告急》、《中国第一农民市场》四个故事。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孟子)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孟子)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甜品的100种做法

    甜品的100种做法

    《甜品的100种做法》介绍了100种适合家庭操作的精致美食,甜品有糖水、蔬果汁、豆浆、蛋糕等,点心分为中式点心和西式点心,款式新颖、类别丰富,助您在家即可享受各色美食。
  • 北京春秋

    北京春秋

    地球北部39度至40度间的一片幽燕之地,右抱太行,左邻沧海,南拢河济,北依居昌,上踞关外,下望江山,都城苍老而奇特。自辽国开都之后,京城管辖着东至奴儿干都,西到西藏高原,南至海南琼岛北到岭北行省的一片诺大江山。统揽管治,决断无他。千年以来,历史仅短短数十年间将北京甩于一旁。全球风云变幻中,此间早已是人类的一片政治、商业与文化的中心。当中,一山一水一人一物,皆为故事。
  • 么么哒,萌妃

    么么哒,萌妃

    被逼跟一个王爷定亲,好不容易逃跑,半路遇到大帅哥,听他手下说他是王爷,给吓哭了,结果还是给带回去了。……
  • 强扭的瓜,好甜

    强扭的瓜,好甜

    由一封情书引发的被动爱情喜剧!唐笑笑决定写情书给暗恋了六年的美少年陆金陵,可是当她情书递出去之后,一抬头却发现面前的男生不是陆金陵?不是陆金陵就算了,可他居然是那个“四大古都美男”中最不好招惹的洛阳!胆小的唐笑笑没敢说那情书不是给洛阳的。于是,只能心里流着泪目送那个帅帅的男生将她的情书放进包里带走。全校女生开始进行唐笑笑“批斗大会”,为了保命,最佳损友给唐笑笑出了个损招:将错就错,将洛阳追求到底!
  • 学生青春期性心理的教育艺术(上)

    学生青春期性心理的教育艺术(上)

    我们根据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和发展规律,特别编辑了《学生青春期教育与培养艺术》,主要包括性知识教育、性心理教育、健康情感教育、健康心理教育、摆脱青春期烦恼教育、健康成长教育、正确处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坚强意志教育、人生观教育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知识性和指导性,能够全面指导广大学生的青春期教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妙语连珠

    妙语连珠

    即便成魔,也只是样子的变化,而非心!只是爱错的方式,绝不是不爱!
  • 皇后娘娘请慢走

    皇后娘娘请慢走

    大虞宣烨年间,京城有女名唤佟瑶。虽为户部侍郎之女,却自幼受皇帝喜爱,亲赐乳名,并许以公主仪仗,可谓荣宠至极。以至于坊间皆传:朝为佟家婿,暮入天子眼。当了十八年天之娇女的她,因宣政殿上的一纸诏书,求告无门。父亲蒙冤受屈入狱,母亲忧思成疾一病不起。内有刁奴欲行不轨,外有奸佞虎视眈眈,仿佛都在等着看这个刚满十九岁的女子从九天之上跌落凡尘,满身泥泞的样子。然而,他们估错了一件事。京城小医仙,江湖俏儿郎,读的是悬壶济世的医书,行的是江湖儿女的道义。下屏州,查凶案,下屏州,平京乱,逐北蛮,斗生死。闺中友人说她是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一生劳苦。她却不以为然。只因身旁那人说过,无论她佟瑶走得多远,萧夜倾皆会追上!
  • 太子殿下抱抱

    太子殿下抱抱

    沅叶雨是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孤儿,从小就被收养在孤儿院,但是特别有出息,考了一个重点高中,梦想是为了她的偶像张新成出发,没错,当一个大明星,可是还没实现呢,就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古代,还莫名其妙的嫁给了一个太子,家里人因为就她占最小,有一个哥哥,全家人都很疼她,太子殿下呢,也是宠她的紧,她说过可惜了她英年早婚,没办法娶她偶像了……
  • 原罪补完

    原罪补完

    覆灭世界的危机,隐藏在众人之中的原罪......刻意隐瞒的真相,看似偶然的必然。祈祷吧,当时钟指向结局之刻,纯白色的辉光终将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