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31900000002

第2章 谁在玩庞氏骗局

作为一种古老的骗术,“庞氏骗局”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广泛且久远的。这个骗术的始作俑者查尔斯·庞齐在8个月内便搜集了1500万美元,而且他是第一个将这种骗术推向前台的人,因此他的名字也被引入了英语词条,成为金融欺诈的代名词。而第二个通过“庞氏骗局”引爆经济炸弹的人叫做伯纳德·麦道夫,他为所有债权人造成了50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

然而,不光是一些个人、财团可以利用庞氏骗局牟取暴利,一些国家机构甚至是国家,都是玩弄“庞氏骗局”的好手,而美联储正是其中佼佼者。它通过一些利益关系,吸引投资人将自己手中的资产源源不断地送入美国市场,然后又将新投入的资金取出,作为市场分红交给上一位投资人。不仅是美联储,甚至连大名鼎鼎的华尔街,也都在做着类似的勾当。当然,这些都不算是最恐怖的,当“庞氏骗局”的操作者以一个国家的身份出现时,对于大多数投资人而言,这才是最致命的。

1.查尔斯·庞齐“开创”的美国金融诈骗案

一提到金融诈骗案,几乎所有人的脑海中都会闪现出这样一个名字,那就是查尔斯·庞齐,一个被视为美国金融诈骗鼻祖的始作俑者、一个将自己的姓名成功词条化的经济犯。

时至今日,庞齐的英文姓氏“Ponzi”,已经成了一个令人恐惧的代名词,所有人看到它的第一印象,就会想起臭名昭著的“老鼠会”,而“Ponzi”这个词本身也就具备了指代、图解其他人类行为的能力,从而成为一种象征性符号。

庞齐是一个意大利人,他长着一张标准的意大利面孔,眉骨和眼窝距离很近,浓密的眉毛顺从地沿着眼眶的轮廓弯下来。庞齐看上去很瘦小,身高还不足160公分,站在大街上,很多人都会把他当做一个不起眼的报童。虽然庞齐家中还稍有余财,而他本人也是一名罗马大学毕业生,但是他却没有踏实工作的想法,而是整天都在研究一些“奇门幻术”,做着一夜暴富的梦。

到了1903年,庞齐得到了移民美国的机会,这时他还不到25岁。长途跋涉花光了庞齐身上的钱财,于是他尝试了一些低级劳动,比如旅馆招待、商业推销、油漆工等。简单的工作能够将就着维持他的生活,但是庞齐是要成为约翰·洛克菲勒、戴尔·卡耐基以及托马斯·梅隆之类的名流的,因此他很快就厌倦了这样的生活,并将自己的目光转移到一些非正规渠道上来。

1909年,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宣布破产,庞齐也受到了指控,他遭到起诉的理由是“涉嫌伪造罪”,这算是庞齐第一次涉足金融界。庞齐喜欢在生意当中投机取巧的坏名声让他百口莫辩,实际上人们也有足够的理由证明他的罪行,于是加拿大警察将这个不守规矩的外来移民送入了监狱。

3年之后,庞齐刑满释放,由于表现不错,美国政府允许他回到美国,但是不巧的是,由于他将5名意大利人带进美国,从而违反了美国移民法,因此亚特兰大地方政府又以“人口走私罪”起诉了他,于是庞齐再一次被送入了大牢,服刑两年。

前前后后5年时间的牢狱生活,并没有使庞齐消沉下去,他反倒利用这一个难得的清静时间反复思索世界经济局势,并且从中摸索出了一条几近疯狂的生财之道。另外,囚徒生活不光给了他一个宝贵的理论生成时间,还让他躲过了世界大战的炮火,当无数同龄人都在纷飞的战火之中灰飞烟灭的时候,庞齐却躲在黑暗的牢房之中,构想了一个未来的商业帝国。1919年,庞齐通过一些方式,顺利地掩盖了自己不光彩的历史,来到了波士顿,开始从行动上刻画自己在监狱中构造的那些设想。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夫人罗斯出了不少主意。罗斯本来是一名水果批发商的女儿,她本人对于商业运转也有很深刻的认识,当庞齐将自己的计划说给罗斯听的时候,她稍稍皱了皱眉头,但是很快又平静了下来。庞齐想要空手套白狼,做无本万利的生意,罗斯知道其中的风险,但是她没有提出反对意见,还将这个计划完善了一番。

这次,庞齐盯上的是国际回邮代金券,这种代金券在意大利和美国是通用的。战阵的困扰使得里拉大幅度贬值,按照庞齐的预算,一美元在意大利可以购买66个代金券,而在美国,一美元等于20个代金券。因此,庞齐想先将代金券从意大利低价买入,然后再运往美国并高价售出。

但是这样的计划实际上是很难实施的,最重要的是,万国邮政联盟并没有大量印制这种代金券,也就是说,就算庞齐手中有钱,他也没有办法将这个生意做大,而小规模的交易是赚不到大钱的。另外,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通信被引入了人们的生活当中,邮票本身的生存空间被压缩了,向一个日渐式微的产业投资,风险是可想而知的。并且,要想将大量的代金券从意大利运往美国,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而美国邮政部也会针对这种投机取巧的商业行为进行干预。

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上说,庞齐的生意在实际操作上都会存在很大的风险。其实在20世纪初期,一批又一批的人带着自己的美国梦背井离乡,外出闯荡。从本质上来说,庞齐和这些人也是一样的,只是天才和疯子之间往往只差一步,即庞齐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和精于思考的大脑,这就是他超于常人的地方。

经过详尽的安排、设计,庞齐顺利地将自己包装成了一名年轻有为的商人,按照他的说辞,战后的世界经济是有利可图的,他知道欧洲有一些价格低廉的邮政票据,通过倒卖这种票据,大家就可以赚很多钱。

“显而易见,这种票据在当地简直一文不值,但是放到我们伟大的美利坚合众国,确实价值千金!如果我们大量收购,那么这个成本还会更低,单位利润也会更高!”

在庞齐的煽动之下,很多人都欢呼雀跃,以为庞齐指给了他们一条快捷、高回报的生财之道。但是除了这些简单的信息之外,庞齐再也不愿意多提一个字,有人想要知道这种票据的名字,或者是在宗主国的价位,庞齐也总是讳莫如深,全力回避。这样,所有投资者就只能相信:只有庞齐一个人掌握了通往黄金国的钥匙,没有人可以替代他的作用。

达到这个效果之后,庞齐又开始了另一次表演,他声称自己手里的钱财不足以支持这一个伟大而又艰巨的任务,他需要合资。

“朋友们,我向你们保证,45天,只需要45天的时间,你们投进来的钱就会升值50%!如果有谁把100美元交到我手里,那么45天之后,这就是150美元,而90天之后,我将还你200美元!”

这样的话让听众心潮澎湃,不少人听得如痴似醉,他们被庞齐虚构的那个黄金国给迷惑了,一部分人兴奋地赶回家中,取出了辛勤劳作得来的钱财,表示愿意同庞齐“大干一场”。最初这批投资者还是背负了不小的压力的,因为没有人见过庞齐的投资公司,庞齐本人也对自己的生意遮遮掩掩,总是用一些听上去晦涩难懂的东西来抵挡人们的疑问。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很多投资者都遭到了其他人的嘲笑、贬低。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很多人也都开始怀疑起自己当时的选择来:我们为什么要相信一个从外地来的生意人?

从第十天开始,人们显得悲观、躁动起来,很多人开始聚在一起,商议是不是应该追回自己的资金。到了第十五天,有一小批合资人找到了庞齐,他们围在庞齐简单的小屋子门前,激动地讨要自己那一笔钱。这个时候的庞齐,将自己打扮得很整齐,由于第一步计划的成功,他甚至也开始相信起自己的构想来,他镇定地安慰大家,可此时却有人嚷了一句:“你根本就没有钱,看看你住的房子吧!”

庞齐狡猾地回答,同时他也是对所有人说的:“我在做一桩利润丰厚的生意,为了把这桩生意做大,我节衣缩食,抛弃了短暂的享乐……放心吧朋友们,你们会交上好运的,我以人格保证!”

罗斯也适时地站了出来,她表示自己的丈夫是一个诚实的人。投资者试图要回自己的钱,但是庞齐以“早已签订契约”为由而不肯把钱还给他们,债主们知道自己此时就算告上法院,也是他们理亏。于是只好按照庞齐的意思,回家苦等。

为了给自己营造一个光辉的形象,庞齐还将自己的优秀事迹搬出来大吹大擂,实际上他也确实做过一些好事:在1912年,庞齐刚刚从加拿大的监狱当中被释放出来,他听说当地有一名年轻的女护士在一次火灾中严重烧伤,如果不进行皮肤移植手术的话,她就会有生命危险。而此时庞齐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虽然他从来没有见过那名护士,但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他决定无偿捐献。于是医生从他瘦小的大腿上切去了72平方英寸的表皮。但是这一次手术并不彻底,不久之后医院又要再一次进行手术,取材对象自然还是庞齐。但是医生告诉他说,他的大腿上已经没有地方可以动刀了,于是庞齐露出了自己的脊背,让医生从他的背部取走了50多平方英寸的表皮。

这样的消息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怀疑庞齐的人都因此惭愧不已,最重要的几个带头人不再发出质疑,其他人也就跟着销声匿迹了。但是表面上的信任并不代表本质上的屈从,投资者们依然心神不宁,很多人白天吃不下饭,晚上睡不着觉。

然而,真正的考验终于来临了,在约定的那一天,庞齐按照自己的诺言,不慌不忙地同大家交换证券,偿清了所有债务。那些投资者们不敢相信,自己的钱竟然来得如此容易!在一个特定的瞬间,所有人都呆住了,整个画面定格了下来,没有呼喊,没有争吵,没有说笑。在经历了短暂的停顿之后,不知是谁吹响了第一声号角,所有人的激情都被点燃了,人群当中像是被扔进了一颗炸弹,大家高叫着,一面极力赞美庞齐的诚实干练,一面迫切地寻求“再次合作”。

当然,初次向庞齐投资的人数量不会太多,很多人都希望先观望一下,但是这样的谨慎在事后看上去显得幼稚可笑——第一笔投资者都在规定的时间里拿到了相应的回报。当人们发现这一个轻松、无风险、高回报的赢利方式之后,都发出了山呼海啸般的叫喊,并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钱财聚拢起来送到庞齐手里。

事实上,第一批投资人正好充当了“庞齐骗局”的帮凶,为了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庞齐是需要用一批人来证明自己的“真实性”的。很显然,没有人会在知道这是一个陷阱之后还会往里跳,只有证明自己虚构的那个“票据交易”真实存在、它可以为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收益之后,才会有更多的人将自己的钱财投进去。为了证明自己,庞齐在设计自己骗局的第一阶段,是牺牲了自己的本金的,即他打开自己的钱包,将那些并不存在的“50%收益”分了出去。

还好,第一批投资者注入的资金并不算多,庞齐的亏损还不算太严重。等到人们认同了庞齐的“大生意”之后,所有人都愿意将自己的钱投入庞齐的生意链当中去。有了大量的“新鲜血液”补充,庞齐也就不用再为如何兑现自己的诺言发愁了,他将这部分新加入的资金,转移到上一批投资者的账户上去,用这些钱来充抵所谓的“利润”。至于这些新加入的投资人,他们的钱,就依靠将来流入的资金来回补了。

至此,庞齐的“骗局”才算是初步成型了,他用新客户的钱应付老客户,以此证明自己的信誉,并且吸引更多的投资人,而这种方法实际上却脱离了传统商业运营的模式。这个纯资金流动的商业运转,同正常的商业生产毫不相干,根本产生不了一分一毫的实际价值。庞齐说自己可以用投资人的钱生财,但是事实上他没能用自己的行动创造出哪怕是一美分的财富,池子里的水还是那么多,他所做的,只是将水从池子里转移到木桶中,然后又将水从木桶里倒回水池罢了。

但是没有人注意到这一整条商业链实际上是悬浮在空中的楼阁。事实上,随着经济泡沫越吹越大,庞齐自己本人也开始相信,他是在做一笔合理的买卖,在他的操作下,所有人,包括他自己,也都分到了大量的好处。可以说,如果我们简单地将这条巨大的商业链拆分开来,形成一个又一个循环往复的小型商业投资行为,那么投资者其实还是处于一个赢利地位的:投资商个人投入100美元,换回150美元;再投入150美元,收回225美元……于是,庞齐开始盲目自大起来,虽然他没有为社会创造任何实质性的价值,但是他还是开始了无穷无尽的享乐,他用投资者的钱,为自己购买了豪华的住宅、漂亮的衣服以及昂贵的手杖。人们看到庞齐的这些变化,非但没有产生怀疑,反倒催生出了一种绝对的信任与崇拜,他们以为,真正的大亨就是像庞齐那样,吃着精美的食物,出入高贵的豪宅,谈吐不凡,甚至连他的傲慢,都被理解成为一种尊贵的表现。至此,盲目的追随者否定了庞齐身上的一切嫌疑,这更加深了庞齐本人的自大。

在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和众人的追捧之下,庞齐对于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他抛弃了以往色厉内荏的心态,开始大力构建自己的经济王朝。此时,他再也不相信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意大利移民、水果批发商的女婿了,他开始将自己看成是一个腰缠万贯的巨擘。这种亦真亦幻的感觉迷住了他的心窍。从此以后,一旦有人质疑他的财产,他就会马上回击过去:“我是一个真实的人。不光是你眼前看到的这个人是属于我自己的,还有我身后那些房屋、房屋里的家具、怡然自得的仆从,都是属于和你说话的这个人的。”庞齐在主观上不认为自己手中没有那么多钱,他用自己的意识“为自己增加了数不清的财富”,并且对此深信不疑。

从一定角度上说,庞齐其实是与大名鼎鼎的杀人狂魔亨利·李·卢卡斯一模一样的。卢卡斯一直对外声称自己杀害过600人,但是实际上,有很多人都是被他“从意识上杀死的”。他幻想自己杀死了这个人,继而细致地在大脑当中模拟出了这个犯罪过程,然后拿去挑逗前来问询的警察,到了最后,他自己也相信,那个并不存在的受害人,就是死在他手里的。骗人的最高境界不在于一个人如何完全蒙蔽了他人,而是用那些拿去哄骗别人的话成功说服了他自己。像庞齐和卢卡斯都是这样的人物,他们对外撒下弥天大谎,把人们哄得团团转,到了最后,他们自己坚定地认为,它们其实是真实的。流言传递的一般过程是,主观意识从本源发布出来,再传染给感染体,众多感染体互相流散,将流言又传染给本源,而流言发布本源就以为这一条消息是客观的,从而在主观上认可了原本由自己散播出去的谎言。庞齐就走了这样一条路,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他的“票据交易”中来,雪球越滚越大,资金越集越多,这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一部分金融专家听说了庞齐的大名,然而经过一番考量之后,他们对庞齐的生意产生了怀疑。但是此时的庞齐,早已经深陷在自己的幻想当中了,在他的意识里,这本身就是一起成功的商业运转,无可厚非。

不久,报纸上出现了不少唱反调的专家,他们怀疑庞齐的经营手段,从各种角度证明庞齐的骗局。一位叫做詹姆斯·伍德盖特的金融专家曾质疑说,庞齐的公司本身就存在很大的疑问,投资者不能说出这个公司的具体业务。因此,他进行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庞齐只是将一个人的钱财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他根本没有创造出一丝一毫的价值来。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这种经营本身就是毫无意义,甚至是触犯法律的。”对于专业的质疑声,庞齐觉得自己有必要站出来,为自己“辟谣”,他联系好了波士顿的各大报纸,并在上面刊登了回击对方的言辞。

“那些所谓的专家,其实他们根本不懂得世界经济,他们整天面对的是一张又一张印满油墨的废纸,而我每天面对的都是货真价实的钱币。那些指责我没有钱的人,实际上是他们身无余财。而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对于经济学而言,他们根本就是一个又一个的门外汉!”

此外,《波士顿邮报》的记者还找到庞齐,为他刊登了一则《3个月内让钱翻一倍》的新闻,这让更多的人陷入了疯狂。庞齐的追随者们看到自己偶像的反驳之后,也全力支持这一论调,那些势单力薄的专家们,反倒成了众矢之的,被扣上了“白痴”的帽子。当这些专家红着脸,要求庞齐说出自己具体的商业流程、票据转换时,庞齐却一本正经地告诉他们说:“这并不是我没有能力为你们证明什么,而是说,为了保护我个人以及所有参与本次生意的投资人的利益,我必须保守这些秘密。商业竞争就是这样,秘密一旦公开,那么它带来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可以说,庞齐的理由很充分,专家们确实找不到一个让别人透露自己商业机密的理由,于是他们的攻击看上去就显得苍白无力、毫无根据了。

而对于普通投资者的质疑,庞齐就更好对付了,他总是把一些高深莫测的经济学概念带给民众,老实巴交的投资者根本搞不清楚什么是汇率、如何计算商品的价值波动等,他们只要看见自己投入的钱升值就够了。也就是说,只要庞齐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实际利益,他们就会心满意足地跟着庞齐走。

自此以后,庞齐的影响力达到了顶峰,人们兴奋地将他和伟大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伽利尔摩·马可尼并列起来,将他们说成是最伟大的三个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而庞齐的成就则是“发现了钱”。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有4万人投到庞齐的门下,他们一共投入了1500万美元的巨款,平均每人向庞齐缴纳了将近400美元,这一笔钱如若放到现在,总值大约在一亿六千万美元。1918年,有人对美国富豪进行过一次财产统计,排名第30位的亨利·菲利普的资产,也才达到5000万美元,而这5000万是他多年以来,凭借正当的钢铁生意积攒下来的。比起菲利普的5000万,庞齐用短短8个月的时间就白手起家累积了1500万美元,其速度实在是令人咋舌。

所谓物极必反,庞齐在攒下一大笔钱之后,迅速开始了自己奢侈享受的生活,他买下了20栋漂亮舒适的房屋,甚至连自己的烟斗上都镶嵌着名贵的宝石。而且在各种晚会上,他都是一掷千金,挥霍无度,因此,一些债权人开始怀疑庞齐,他们想要知道眼前这个花钱如流水的家伙,是不是暗地里挪用了他们自己的资金。

纸醉金迷的生活让庞齐也感到了一丝恐慌,他从微妙的变化当中嗅出了一点点危险的苗头,就在他准备收拾财物起身逃跑时,法院的传票到了,他被人们起诉了。此外,一同受审的还有他的妻子罗斯。此时,庞齐意识到,自己犯下了不可逆转的大错,他像一个从醉酒当中清醒过来的人一样,细细地思考自己在过去一年里的所作所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他开始憎恨那个叫做查尔斯·庞齐的家伙,他是一个十足的骗子,他贪婪地从别人手中骗走钱财,而那些受害者,其实就和坐在法庭之上的庞齐一样可怜而无助。想到这些,庞齐更加痛恨自己了,在一些特定的时刻,他认为自己原本就是一个好人,而很多时候都是魔鬼控制了他。对于自己的疯狂迷恋,使他更加仇恨那个玷污他纯洁本体的“庞齐”。可以说,人格上的分裂、自我攻击将庞齐推向了一个痛苦的深渊。

法官问道:“你有国际票据吗?”

罗斯甜甜地冲着法官微笑了一下,说道:“有的,有一两张样票。”

听到妻子的话,坐在一边的庞齐哈哈大笑起来,但是这种笑声很诡异,他的眼泪都快要流出来了。再明显不过了,庞齐就是一个骗子。依照法律,政府封查了庞齐的所有财产,但是这并不能完全弥补债权人的损失,因此,庞齐被判入狱5年,而此时他努力构建的那个商业帝国,也就在一瞬间崩塌了。

五年之后,出狱后的庞齐穷困潦倒,迫于生活的压力,他还试图再次行骗,因此在1934年,他被遣回了意大利。然而,在自己的故乡,他还想骗墨索里尼,但这个计划最终没有得逞,眼看着世界大战爆发了,庞齐只好移民到了巴西,在这里他靠教人英语和政府救济金维持生活。在这里,他的日子很不好过,贫穷影响了他的健康,同时也加速了他的衰老,而他的右眼差不多失明了,身子左边的手脚也硬得动不了了。善良的人们并没有因为庞齐年轻的时候做过一些伤天害理的坏事而放弃他,而是将老迈的庞齐送进了慈善堂,在这里,他可以得到免费的照料。

1949年,庞齐死在里约热内卢一家医院的慈善病房里,当时他的口袋里还有75美元,那是他辛辛苦苦从政府养老金中省下来的。于是人们用这点钱给他举行了一个简单的葬礼,支付了庞齐的丧葬费。一个曾经翻云覆雨的“商界大亨”,也就随着墓门闭合的那一瞬间,带着自己的罪孽与幻想,永久性地埋入厚重的大地中去了。

纵观庞齐的一生,他被人们记住的理由就是,他的骗术成为后来诸多商业骗子的灵感来源。可以说,后来出现的无数商业欺诈行为,都可以从“庞氏骗局”中找到影子。比如后来兴起的传销、老鼠会、虚拟银行等。可见,庞齐的行为不单单是损害了1920年的波士顿市民,而且还影响了后来无数人的商业行为,这让庞齐本人,成为世界金融史上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

2.麦道夫事件——庞氏骗局的另类运作手法

查尔斯·庞齐创造了大名鼎鼎的“庞氏骗局”,但是真正将这个圈套玩得惊世骇俗、出神入化的,还要数伯纳德·麦道夫。庞齐只不过在1919年到1920年之间聚拢了1500万美元,而麦道夫活跃的时间则超过了10年,他吹出来的经济泡沫则达到了500亿美元之上。

和庞齐相似的是,麦道夫也不是纯正的美国人,他身上流淌着犹太人的血液,1938年,他出生于纽约皇后区。皇后区的名字虽然很好听,但是实际上这里充斥着暴力和犯罪,以及形形色色的种族纠纷,富人家的孩子还比较好,而穷人家的小孩则整天流落在大街小巷,参与各种斗殴、集会。不少孩子小小年纪就在各种乱战当中被呼啸的子弹打中,从此以后便再也醒不过来。

麦道夫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生活的,而幸运的是,他家里还不算特别贫困,再加上犹太人本身的机智让他成功地躲过了各种纷扰,从而最终顺利地考入了赫福斯特拉私立大学法学院。踏出大学校门之初的麦道夫并没有一飞冲天,因为他本人当时也没有什么钱财。为了得到一笔钱财,他利用暑期时间,跑到海滨去给人当救生员,并且动手给人安装花园喷水装置。通过这些努力,他攒下了500美元。当时是1960年,500美元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如果要用它来创业或做生意,那就显得有些幼稚可笑了。

然而麦道夫并没有将这些事情放在心上,他向自己的岳父借来了一间屋子作为办公室,开始了自己的商业投资生涯。

一家初始注册资金只有500美元的公司,一个年仅22岁的老板,如何在波翻浪涌的商海中站稳脚跟?麦道夫为华尔街交易体系的革新作出了巨大贡献,渐渐地在业内崭露头角,并且为自己赢得了很好的名声和人脉,这为他以后操纵他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如果不是头十年的人气积累,麦道夫是不能走到如今这一步的。

麦道夫当年做的,就是将电脑技术加入了股票交易当中。最初的股票交易都是靠手工做的,这样的速度很慢,而且还要支付给交易员不菲的佣金。麦道夫则成功地引进了电脑技术,将股票交易合理化,从而掘到了第一桶金。华尔街上的其他商人也对这一个年轻有为的商人大加赞赏。当时,华盛顿乔治城大学助理教授詹姆斯·盎格就称麦道夫为“华尔街交易体系的现代先驱者”。

很快,大家都在这次改革当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麦道夫作为早期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不少巨头开始重视这个年纪轻轻却目光长远的投资人,他们主动上前和他打招呼,愉快地畅谈自己对于华尔街未来商业走势的看法,麦道夫则对每一个人都报以真诚的笑容。可以说,和麦道夫谈话是一件轻松愉悦的事,几乎所有人都会被他的个人魅力所征服。因此随着时间的进一步发展,这些人都成了麦道夫的合作伙伴。但是,或许麦道夫自己本人也不曾想到,时隔多年之后,他会拿这些同自己倾心交谈的人开刀,即私自挪用他们的钱。

可以说,在自己的大半辈子当中,麦道夫还是一个诚实可靠的商人,也因此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了华尔街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并且每一个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很信任他,且亲切地叫他“伯尼”。

到了2000年的时候,麦道夫开始思量着加入一个叫做“棕榈滩乡村”的俱乐部。作为会友,俱乐部的会员可以参与他的投资,并且从中获得稳定的分红。为了提高俱乐部成员的集体素质,麦道夫还定下了高额的入会费,最初的入会费在30万美元。另外,如果想要加入麦道夫的俱乐部,这些富商还需要有每年不低于30万美元的慈善捐款记录,并且得到熟人的引荐。

“棕榈树乡村俱乐部”的成员,不但可以得到同麦道夫交流的好机会,并且还可以同他合资做生意,向麦道夫的产业链里扔钱。比起庞齐的50%回报,麦道夫10%上下的回报率并不高,但是这却让人看上去更加稳健,因为经过庞齐的例子之后,谁都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90天内可以将自己的钱翻一番,那么世界上就不会有穷人了。

高高的门槛不但没有降低投资人的兴趣,反倒激起了他们的挑战心理,很多有钱人都被这个“棕榈滩乡村俱乐部”吸引住了,他们将能够成为俱乐部的一员视为莫大的光荣,一旦有人幸运地被麦道夫接纳,那么他一定会感到无上的光荣。这个俱乐部的成员,也大多数成了麦道夫基金的投资人,他们将钱交给麦道夫,以谋求10%左右的回款。麦道夫基金对于投资伙伴的要求比较高,随着客户的不断增多,麦道夫要求人们第一笔注入资金从100万美元上升到了500万,随后直奔1000万美元。作为俱乐部成员,大家想要往麦道夫的基金里投钱,就少了许多程序,而多了一点优惠。

比起空手纯粹投机取巧的庞齐来,麦道夫还是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的,但是他的问题就在于,他过分夸大了自己的实力,不顾一切地将所有人的钱都收归到他一个人的名下。

麦道夫比起庞齐的另一个成功之处就在于,他本人交际非常广泛,经过几十年的打拼,大家对他的认可度非常高。而且只要是他承诺给别人的诺言,他都会一一办到,这更加增加了人们对他的信任程度。

但是表面看上去一脸慈祥的麦道夫,却依然干着像几十年前的庞齐一样的勾当,他将后一个投资者的钱拿出来,去支付先前投资人的分红,而眼前这个人的亏空和亟待生成的红利,是由未来某个投资人的钱来弥补的。

从本质上讲,这个现金流动的过程,实际上和庞齐的手腕是一模一样的,麦道夫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没有产生任何社会财富,他只是将钱从一个人的手里转移到另一个人的手里,由于基数庞大,只要人们不提回本金,那么麦道夫的秘密就永远不会被揭穿。如果硬要说麦道夫创造了什么价值的话,那就是,他将一部分钱拿出来,投资到自己的实业中去赢利,但是这毕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庞氏骗局”本身不能造血、只能依靠外部供养的现实。可以说,庞氏骗局本身就是一个不会劳作的婴儿,一旦缺乏了母乳的供应,它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而麦道夫本人玩的就是这种危险游戏。

和庞齐一样,面对自己“蒸蒸日上”的事业,麦道夫也开始沾沾自喜起来,他对朋友们吹嘘说:“股票上涨,我可以赚钱;股票下跌,我也能够赚钱;唯一让我头疼的就是,票价维持水平不变。”当有人问起麦道夫的生财之道时,他也像庞齐当年说的那样:“对不起,商业秘密,无可奉告。”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真的,麦道夫在做一件真正的赚钱买卖,其中的商业秘闻,是绝对不能够告诉外人的。

比起庞齐而言,麦道夫的实力更为雄厚,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那么他很可能会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余生。来势汹汹的经济危机使很多投资者变成了惊弓之鸟,一点点动静都会让他们陷入恐慌,而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一部分客户开始提出取走自己投到麦道夫身上的资金。

历史是惊人的相似,几乎所有一夜之间倒闭的金融大亨,都是在山呼海啸般的挤兑狂潮中轰然倒地的,麦道夫也是如此。有客户想要取走自己70亿美元的投资,这让麦道夫如芒在背。他思考了很久,于是找到自己的两个儿子,并将实情告诉了他们。现在债权人想要收回本金,他根本没有实力偿清这些钱,他信守诺言的好信誉,马上就要无奈地打破了。

麦道夫的两个儿子大吃一惊,他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而现在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将家族损失最小化,尽可能地保证家族利益,因为父亲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了。他们咨询了自己的律师,最后作出决定,检举了自己的父亲。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个无奈之举,并不是说麦道夫的儿子们忘恩负义或者是没有良心,这是一个非常时刻的必然选择。而71岁的麦道夫也并没有责怪自己的儿子,他只是稍稍感到了一点伤感。于是警察很快便逮捕了麦道夫,人们把他送进了法院,而麦道夫也对自己的行为供认不讳,因此政府决定判他150年的监禁。

两年后,麦道夫的长子马克,被人们发现死在了自己的家中,这一天正是麦道夫被捕两周年的纪念日。马克是用一条狗链上吊自杀的,因为两年以来,他一直承受着检举父亲、受人怀疑的压力,最终他选择了自杀。

但是,马克·麦道夫并不是整个案件当中的唯一受害者,在8年的时间里,麦道夫一共招揽了近5000名客户,这些人都在麦道夫基金当中投入了大量的金钱,还有很多人将自己的积蓄交给麦道夫名下的公司打理,当年60岁的毛琳·伊贝尔就是其中一员。

伊贝尔的丈夫去世之后,给她留下了450万美元的遗产。一开始,她过着平静的富婆生活,在商场里面随心所欲地挑选好吃的,购买各种昂贵的衣服及首饰。而伊贝尔有一位80岁的叔叔,他是麦道夫的长期客户,双方有25年的合作历史了。出于对麦道夫的信任,他将麦道夫基金介绍给了伊贝尔。

当稳稳地收到第一笔回款之后,伊贝尔便将自己所有的现金、存款都交给了麦道夫打理,但是后来的事情是所有人都始料不及的。麦道夫的破产让伊贝尔在一夜之间沦为了穷光蛋,她名义上的730万美元全部成了空账,为了生存,这位单身老人不得不外出打工。伊贝尔找到一位富人朋友,替对方照看93岁的母亲,并且还要承担熨衣服、打扫卫生等繁杂的工作。

“当我开始工作的第一天,回到家后我大哭了一场。”

在伊贝尔看来,她的钱被人偷走了,为了解决生活上的压力,她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和轿车,而且连同刚刚买来的首饰也变卖掉了。曾经出入高档社区、随心所欲品尝美味的伊贝尔走在大街上,感觉自己仿佛被世界遗弃了一般。现在,她穿着朴素的衣服,偶尔朝佛州棕榈滩上望一眼——那里原本就是富人聚集的地方,然后短短地发一下呆,继续急匆匆地赶自己的路。

麦道夫的破产,带给人们的冲击是巨大的,不少投资者都像伊贝尔一样,一夜之间失去了自己所有的财富。麦道夫损害了很多人的利益,而150年的监禁则将他的余生都统统交给了铁窗。据一些知情人士透露,被收押的麦道夫的脾气依然不小。一次在监狱中,麦道夫和人争执起来,起因就是两人对于美国金融界的一些分歧。和麦道夫发生争吵的同样是一个老头,他们互不相让,甚至发生了肢体冲突,但比起打架,还是麦道夫占了便宜,他一把将对方推倒在地,然后快速逃离了现场。过了一会儿,医生跑了过来,替受伤的老头做检查。然而,麦道夫的牢狱生活也确实很不好受,他每天都需要按照要求洗刷碗筷,而每小时的报酬则只有1美元,如果白天12个小时连续不断地干活,他也就只能得到12美元。而且麦道夫的狱友都是一些毒贩子、黑道老手、色情狂等,要想和他们好好相处,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比庞齐的骗局,麦道夫的失败可以说是一种必然,因为他经营的这个资金链,从本质上说是不产生任何财富的,一个畸形、残缺的商业运作,必然会导致大厦的崩塌。但是,麦道夫的出局也带有很强的历史偶然性,如果不是金融危机的打击,大多数投资者是不会要求取回自己的本金的。可以说,金融危机的出现是摧毁麦道夫商业帝国的直接原因。

和庞齐稚拙的骗术相比,麦道夫的手腕就显得更加高明了,他欺骗的对象都是商场上混迹多年的老手及聪明绝顶的富商。而庞齐蛊惑的对象,更多的是一些没有多少金融知识的平头百姓。在两次金融风暴当中,庞齐卷走了1500万美元,麦道夫则需要对500亿美元的亏空负责。可以说,麦道夫是庞齐的升级版,他比庞氏骗局的始作俑者高明了不止10倍,那么两人之间的差距又在哪里呢?

(1)目标对象的经济实力不同

庞齐迷惑的是一些处于社会中低阶层的工薪族,他们渴望一夜暴富,找到一个快速发财致富的阳光大道,虽然在数量上很多,但是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太多的钱。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了麦道夫这一代,他发现,想要再从普通百姓手里集资是一件费时又费力的事情,他完全可以将事情简单化,通过自己的一番努力,他拉拢了一大批富商为自己投钱,而棕榈滩乡村俱乐部三分之一的会员都同麦道夫有合作关系。而且那些想要给麦道夫基金投钱的人,初始投入资金的底线就达到了1000万美元。

(2)麦道夫的声誉、人脉更好

现代庞氏骗局的操作,对人脉要求更高了,现代美国人的教育程度非常高,他们不再像1919年的时候,只要有一个人站出来,略施小计就被人牵着鼻子走。庞齐出道的时候,受到了很多人的怀疑,有人甚至将他不光彩的老底都翻了出来,但是麦道夫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他不是外来移民,没有犯罪记录,在华尔街打拼了几十年,还是华尔街现代交易体系的奠基者……良好的声誉让麦道夫受益匪浅,直到麦道夫被宣布有罪之后,很多人都不敢相信这一事实。而服装大亨卡尔·夏皮罗因为两人50年的交情,甚至将4亿美元的巨资交给了麦道夫打理。

(3)相对合理的回报

只要稍微清醒一点的人,都不会被庞齐骗去钱财,他声称自己的生意可以在90天内赚到100%的利润,如果有人愿意合作,那么参与者就可以得到100%的利益分红。这样的话看上去偏得太离谱,而麦道夫的回报就显示出了些许合理性:他的回报率在本金的10%。现代人都拥有精明的头脑,他们是不会傻到再去盲目相信庞齐式的牛皮的,只有合情合理的回报,才会让人信服,这也是麦道夫能够从别人手里骗走钱财的基本条件。

(4)可见的实业运作

庞齐组建的是一个毫无依据的空头公司,所以他的骗术只持续了8个月,而麦道夫手中确实存在着不少的业务,就单说现金的流动回补方面,麦道夫没有创造出社会财富,但是他有自己的实业公司,这是麦道夫能够操纵简单的庞氏骗局十年之久的根本原因。

当然,从本质上说,麦道夫和庞齐还是一样的,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利用稳定、高回报为卖点,吸引大量的客户进行集资,然后用后来注入的资金,去填补所谓的红利。麦道夫的做法损害了一大批人的利益,其中不乏实力雄厚的银行、财团。有人统计过,在这一次令人窒息的金融风暴当中,瑞士银行风险敞口达到42亿美元,西班牙桑坦德银行风险敞口到达33亿美元,而汇丰银行的风险敞口也在10亿美元以上。纽约对冲基金管理公司费尔菲尔德是损失最严重的集团,它将承受70亿美元以上的财产流失,万通金融名下的特里蒙特公司也会遭到33亿美元的亏损。另外一些个体老板、知名大学,也都蒙受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如前美国费城老鹰队老板诺曼·布拉曼、叶史瓦大学等。当然,总体来说,麦道夫玩的是财产转移的把戏,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会催生出赢家,如杰夫·皮尔考就在这次风暴当中赚取了超过50亿美元的财富,其余一些警觉、谨慎的投资者也都获益匪浅。

抛开错综复杂的表现,我们看到,麦道夫其实走的还是庞齐当年的老路,只不过他将自己的骗局设计得更加严密、合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果不是金融危机的袭击,他的骗术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经过近百年的演变,现代“庞氏骗局”的操作者们已经脱去了江湖骗子式的外衣,给自己穿上了更为华丽的时装,像举世皆知的瑞士银行都能在麦道夫手里栽一个大跟头,那么普通投资者想要避开这一类骗局,也就需要拥有更为坚实的个人素质了。

3.全球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

庞齐和麦道夫说到底也只是以个人的力量来操纵“庞氏骗局”,而他们最终也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当行骗者以一个地区甚至是国家的身份出现时,这个后果就会是颠覆性的了。可以说,美国政府一边在打击着麦道夫这样的经济犯,一边又在国际上充当着“庞氏骗局”的执行者,而它手中的武器就是“国债”。

2011年7月底,美国两大执政党就国债上限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问题的焦点就在于“国债上限提升幅度”。美国虽然贵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就像是一个极尽奢华的富人,为了维持自己风光无限的生活,它也不得不对外大举借债。而从美国对外公布的财政状况来看,近20年的美国政府收益大多都处于一个尴尬的赤字状况,尤其在近几年里,美国财政赤字的开口越拉越大,已经到了一个值得警惕的地步:2008年,美国财政赤字4590亿美元;2009年财政赤字1.42万亿美元;2010年稍有回落,但是依然有1.29亿美元的巨额赤字。

早在2007年的时候,为了缓解巨大的财政压力,美国国会将国债上限从9万亿美元提升到了14.29万亿美元,一举提升幅度超过了58%。但是这一空间很快就被证明是不够用的。自1962年以来,美国已经将自己的国债上限提升了74次,到了2011年5月16日,美国财政部长蒂莫西·弗兰兹·盖特纳发表声明,表示美国国债已经触顶,新的上限亟待出现。

民主党想要通过增加税收的方式来提高国家收入,而共和党想要通过缩减社会福利来“省钱”。但是不管怎么说,两者都不约而同地决定,拓宽国债上限,共和党把原来的14.29万亿美元上限再提升2万亿,而民主党则希望改动的幅度再稍高一些,他们想要将这个数字增加到2.4万亿美元。

直到8月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民主党的提议,将国债上限提升幅度定在了2.4万亿美元。此消息一经传出,举世皆惊。

说到底,美国政府大幅度地提升自己的国债上限,无限延长自己的还贷空间及时间,实际上就是“庞氏骗局”的一个变体。

庞齐是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其实美国政府也在做相同的一件事情。美国政府向别的国家欠下巨额债务,然后为自己建设社区、发放福利,其实和庞齐用新注入的资金弥补上一个人的漏洞是一个道理。按照盖特纳发表的声明,14.29万亿美元的国债已经占到了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96%。如果要一举偿清或者是近期偿清这一笔债务,会让美国经济伤筋动骨,而为了避免本国同债权国的纠纷,美国人决定借债还债。这就是说,外来资金到了美国之后,就相当于注入了麦道夫基金一样,投资者会在约定的时间里收到稳定回报,但是想要提走本金,却是难上加难。

在“庞氏骗局”当中,有几个关键要素是不能缺失的。第一个就是操作者,比如庞齐、麦道夫等人;其次就是投资人,他们是资金的唯一输出来源,那些衣着华丽、将自己称为“老板”的商业天才,其实是不会让别人翻看自己的口袋的;最后一个就是流动资金,这是联系投资人和操作者的纽带,即没有钱,就不存在利益关系,也就不会有双方的合作。

(1)美国政府是“庞氏骗局”的操作者

美国政府对外借取国债,实际上就充当了一个“庞氏骗局”操作者的角色,尤其在本次提高国债之后,这一种借债还债的意图更加明显:美国当局提高了国债上限之后,就可以再度对外借债,将这一笔新流入的资金,偿还给先前的债主。可以预见,本次国债上限提高不会是最后一次,在不久的将来,美国人还会再度修改自己借取外债的上限。将这种行为抽象出来,就好比是一个家庭,当家的规定自己只能对外拖欠80元,但是当债主找上门来的时候,他又不想从自己手里还账,于是就破除那个“80元上限”,改成160元。这个新增的80元上限,让他可以再从第三个人手里借到钱财,然后付给债主。

而美国人不断修改自己的国债上限,玩得就是这种把戏,可以说,它做的是一种“寅吃卯粮”的买卖,即眼前的亏损用明年的账目来填补,至于明年怎么过,那就要依靠借债了。

(2)债权国、债权人成了“庞氏骗局”的受害人

世界上一半以上的国家都可以说是美国当局的债权国,从一定程度上讲,美国是世界上头号经济大国,让它欠一点外债,似乎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从单个国家来看,这确实不会出什么意外,美国政府会在双方约定的时间里支付利息,还会在合约到期之后全数偿还本金,但是它用来偿清欠款的资金,是从第三国借取的,这也正是美国财政部一心想要提高国债上限的真实原因。就好比说,美国从瑞士人手中借到了10亿美元,约定3年偿清,那么在这个合约期间,它就想方设法地从葡萄牙手中借到15亿美元,然后用葡萄牙人的钱应付瑞士。而等葡萄牙人的合约到期了,它又会从瑞士人手里借钱来还给葡萄牙人。从这个短暂的循环中来看,瑞士人和葡萄牙人都没有任何财产损失,但是实际上,他们都陷入了美国人设计的“庞氏骗局”当中,即他们的资本流入了美国政府手里,成了美国建设国家的工具。俄罗斯总理普京就曾直言不讳地谴责美国国债的存在是“世界经济的一个寄生虫”!

同样,那些购买美国国债的机构和个体,也都面临着一个尴尬的问题,那就是他们不断将资本投向美国政府,也成了“庞氏骗局”的受害者。所有人都知道,这些投资带来的回报,其实是从另一名债权人身上剥离出来的,美国政府没有出一分钱来偿还这些债务,而投资者最初所做的投资,其实又是替美国政府还其他债权人的账的。

(3)美国国债当中的资金流动

和“庞氏骗局”一样,美国人在还贷的过程当中,更多的还是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老办法,也就是说,偿给英格兰的钱,不是美国人自己掏腰包,而是从德国人手里借来的。当这种借花献佛的把戏出现“运转不灵”的时候,美国财政部就会提高国债上限,欢迎更多的资金流入,然后再挪动这些新款项,去填补自己的财政漏洞。

美国政府对外借取国债,是用于自我建设的,这其中会产生社会财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新生成的社会财富,并没有加入到整个国债循环的周期当中来。也就是说,美国人并没有从借债之后产生的利润当中取出一部分来,作为债务利息偿还给债权国,从头至尾,它用来偿还欠款的资金,都是向别人借取的。

从这一点上看,美国国债实际上和“庞氏骗局”如出一辙,它操作的资金链中,不存在债户本人投入的资金,也就是说在整个商业运转过程中,全部都是债权人在投资。美国人虽然在借债的过程当中创造了社会财富,但是他们没有将这一笔财富划归到国债借还的周期当中去,所以我们依然可以说,美国国债对单个商业链来说是“不产生实际财富的”。

所以说,美国大举借取外债,本身就是一种“庞氏骗局”的变体,它同样是用后来债权人的资金来弥补上一个人的损失。当自己的外债触顶或名义上不能再借了的时候,如果不采取适当措施,就会给整个国家带来灾难性的变故:庞齐和麦道夫是面临着倾家荡产的阶下囚的生活,而美国政府就将要面对重组的危险。于是为了将这出戏继续演下去,国会只好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高外债上限,试图通过这种另类融资来继续维持现状,撑一天算一天。按照2011年夏季预算,美国人对外负债14万亿美元,平均每个美国人身上的债务都达到了4.5万美元以上。美国当局也陷入了和庞齐、麦道夫一样的困境,他们知道现在的局势正在朝着一个错误的方向前进,但是谁也不敢在轰鸣的车轮前叫停。实际上,美国经济就像是那只放在温水当中烹煮的青蛙,貌似风平浪静,暗地里却为自己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只是这颗炸弹的引爆时间,还远远没有到来罢了。

从一定意义上讲,美国政府大量发行国债还会造成美元贬值。按照国债持有的比例,美国国内投资者占据着国债持有者的大部分,他们主要是美联储、各级地方政府及机构等,这一比例达到了68%,金额在9万亿美元左右。而另一部分则属于实实在在的“外债”,这些债券持有者都是外国银行和投资单位,他们投入的资金大约有5万亿美元。

美国政府为了缓解自身压力,开始不断削减国债回报率,2009年,美国对外借取了10万亿美元以上的外债,但是却只需要对外支付1969亿美元的利息。这大大地节省了开支,从一定程度上,这就是对投资者的盘剥。但是这样的压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什么问题,只要有人还愿意买入国债,那么对美国本身来说,就只是多印几张债券的问题。等到美国政府发现自己再不能应对这些账目的时候,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地降低美元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而一旦美元贬值,那么债权人手中的“美国国债”的实际购买力也会相应跌落,而美国也就可以从中获得利益。

目前,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在1.12万亿美元左右,按照专家们的评估,这是一个合理的处境,毕竟美国还是世界上头号经济强国,即便是它在玩“庞氏骗局”的把戏,它也不可能将债权人的资金全部私吞。所有人都知道美国政府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庞氏骗局”操作者,但是出于对美国国家信誉以及经济实力的考虑,没有人会觉得,美国经济将会在一夜之间崩塌。根据著名经济学家陈思进的观点,想要戳破美国国债的“庞氏骗局”,就需要等到美国国债达到自己的顶点。他将这个点预定在16万亿美元,当美国当局的外债突破这一标准之后,他们的国家收入只能勉强覆盖高额外债生成的利息,如果将全年的收入都用来还债,那么这个国家想要维持正常的运营,就举步维艰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美国国债的“庞氏骗局”才会走到尽头。

其实,这样的分析很有道理,但是所谓穷则生变,假如美国政府真的到了把所有收入都拿来偿还利息的境地,作为高层决策者,肯定是要做出一些非常规手段的。美国政府最擅长做的就是转嫁危机、转移视线,为了本民族的生存,他们更可能做的就是将这样的经济灾难转嫁到其他民族头上,比如战争等。

4.美联储是如何设计庞氏骗局的

在高举外债的过程当中,美联储可以说是帮了美国当局的大忙。美国经济学专家彼得·希夫曾在一次来华后的公众演讲中说道:“中国人很清楚,我们不可能还他们的钱……假如哪一天人们不再愿意借钱给我们了,那么债务人就只能违约。各国对于违约的处理方法都是一样的,或者直接宣布破产,欠款不还,等待接收游戏规则的惩罚;或者就是大量印制钞票。当然,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放出风声来,想要救市,就属于一种毫无依据的欺骗了。”

可见,美联储在这个金融风暴当中就是充当着这样一个角色。由于巨大的经济压力,美国政府不断调低国债利率,在过去60年里,美国国债利率一直都在5%左右,但是最近10年里,这个数字一直维持在2.5%,这样的低回报率看起来很值得思考。不少投资者就试图抓住这一点做文章,他们希望等到美联储在未来某个时间里,以较高的价格将国债回收,因为他们手里握着的是一支潜力股。

“伯南克看跌期权”鼓舞了很多人,他们相信,这个哈佛大学毕业的学院派代表,可以像他的前任格林·斯潘一样,在市场冷淡、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调低利率,鼓动人们投资;在市场过热、经济过度膨胀的情况下调高利率,让投资者保持冷静。

但是很明显,美联储是不会全数买回国债的,仅仅在本国投资人身上,联邦政府就背负着9万亿美元的债务。试想一下,如果美联储出面,全额赎回所有的国债,那么就会有9万亿美元流向市场。如此巨大的现金在一瞬间重归市场,必然会引发美元的大幅度贬值,一旦出现美元崩溃,那么这个危害将是全球化的。

而且一旦别的债券投资者嗅出了风向,为了保底,他们也会将自己手中的债券倒卖出去,将风险转移到美联储身上。而其他债权人的撤资、逃亡也必然会从一定程度上导致整个市场的崩溃,这势必加重美联储本身的负担。没有人会傻到一手承担所有责任的地步,所以,伯南克的美好设想,只能是听听而已,根本不具备任何可行性。但是这种幻想蒙蔽了很多人,大家都在等着美联储出手救市,国债的坑也就随之越挖越深,对于美联储的盲目信任,是众多投资者的共同误区。

不光是伯南克,还有很多美联储官员也选择了同样一个口径,在官方声明当中,他们不止一次地对外表达“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好感,以及“反对印制钞票”。但是实际上,美联储的官员们对于现有的状况也没有找到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各种债务一齐压上来,为了解决燃眉之急,他们能做的就是“印刷纸币”,这一点却和他们所说的完全相反。

为了刺激委靡不振的市场,即便美联储将银行利率降低到0,很多人也一样会将自己的钱拿去买国债,毕竟这其中是有2.5%的收益的。当前的情况是,共和党控制国会,而民主党掌握了白宫,政党上的对立让美联储自己也左右为难。因此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两年内,联邦政府依然还会处于一个互不相让的局面。显然,这对于国家经济危机的解决,是起不了任何作用的。而美联储也就只能疯狂地印制纸币,先把情势稳定下来,然后再通过大幅度的降息,将投资者吸引回来。

可以说,不同角色在这次经济动荡当中,又上演了一次“庞氏骗局”的老把戏。从主观上讲,美联储当然也是为了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但是它用自己独特的身份引导投资者,无可奈何地导演了一场规模庞大的“庞氏骗局”。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众多角色之间的分工又是怎样的呢?

(1)美联储扮演“庞齐”

为了刺激市场,美联储多次降低银行利率,以鼓励人们投资。这样似乎收效甚微,为了获得更显著的成果,美联储还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QE)。QE政策本身就是一种非常规手段,它是指国家在市场冷淡的情况下,由央行通过向银行体系投入巨额资金,这笔超额巨款,也就成为市场上的流动力量,激活相对死寂、干涸的市场。由于国家干涉的力度强硬,QE政策本身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它为市场注入了巨大的活力,瞬间填补了“缺水的市场”。问题是这个政策的负面效应同样显著,大量钞票流入市场,将会从很大程度上造成通货膨胀。但是无论如何,美联储想要拉动经济,鼓励人们继续投资,这和庞齐是不言而合的。

在实施QE政策的时候,美联储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印钞难题”。为了给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它手里就必须要有足够的钞票,当库中的纸币不足以应付这一难题的时候,加印钞票就成了唯一的选择,而这也加剧了美元贬值的速度。新流入市场的资金误导了投资者,让他们以为继续投资是有利可图的,从而继续放心地投资,加入庞氏骗局当中去。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美联储还刻意隐瞒自己“加印纸币”的问题,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最后接手国债的光辉角色,实际上它根本不会这么做,它的真实目的和庞齐一样,是给了投资者“可见的利益诱惑”,让他们继续投资。而一旦有了新的外来资金注入,美联储也就可以用它们去应付先前那些债权人,从而继续自己的骗局。

其实从目的上来讲,美联储和庞齐是有本质上的差别的,即庞齐是为了满足个人利益,诱骗投资者不断为自己投放资金;而美联储是想要稳定国家经济局面,通过各个方式保证市场上的流动资金数量,维持市场的正常运转。只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以上二者都在达到自己目的之后,就不再从自己腰包当中提款,转而将手伸向了投资者,用一个人的钱袋偿清另一个人的账目,做上了拆东墙补西墙的买卖。

(2)投资者扮演受害人

在美联储的操纵之下,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在扮演一个受害人的角色。美联储在市场上注入了大量的资金,这让美国经济看上去又重新恢复了活力,但是谁都知道,这只是一种虚假的繁荣。通货膨胀带来的恶性后果,正在威胁着每一个美国人的实际财富,一旦美元贬值,就会使他们的财富也随之缩水。但是看到市场上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很多人也不甘示弱并投身其中。而且接手国债的许诺,也稳定了大多数急于撤资的债权人,并且吸引了更多人的加入。等到新加入的资金足够玩转“庞氏骗局”的时候,美联储就会坐观其变,将投资者们的资金转来转去,继续玩起自己“借债还债”的老把戏。

在这个过程当中,投资者很显然成了美联储利用的工具,他们将大量的资金注入市场当中去,为自己生产出新的财富。但是在整个市场运转过程中,所有的资金都是投资者自己出的,美联储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当第二个人用他的资金支付了第一个人的利益,并等待第三个人为这一笔账埋单的时候,他们就陷入了无休止的内斗之中,成为“庞氏骗局”的受害者。

因此,我们可以说,美联储在整个市场运营过程当中,是在玩弄“庞氏骗局”的老把戏,即为了拉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刺激市场,它相继推出了低利率、QE政策、收购国债等一系列措施。这些宏观方面的调控,对于单体美国公民或者是机构来说,是不产生致命影响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美联储这样吸引众多投资者将手里的资本投入市场、购买国债,将一个人的资金偿还另一个人,这实际上就走入了“庞氏骗局”的周期循环中。

然而,在这条畸形的资金链当中,受害者就像温水里面的青蛙,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盘剥,却以为自己依然还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呢。

5.华尔街上不为人知的金融骗局

前纳斯达克主席麦道夫的落马,让人们对华尔街的商业巨子们大失所望,很多投资者都对华尔街丧失了信心,纷纷撤资逃跑。但是麦道夫的出局只是华尔街上金融骗局的冰山一角,在这条全长只有500来米的商业街上,还蛰伏着不少高明的商场老手,他们由玩弄“庞氏骗局”的老把戏赚取钱财,或许比起麦道夫来也是不遑多让的,而他们唯一的区别就是,麦道夫东窗事发,而他们却逃脱了。

从一定意义上说,华尔街的概念早已经超出了它本身的500米范围。实际上,人们将它看做一个商业集群,那些呼风唤雨的商业巨擘,都是属于这一个集群的。

在麦道夫事发后不久,多伦多又出现了一个唐姓华人的身影,他受到广泛关注同样是因为“集资”。虽然他身处加拿大,但是由于身份特殊,美国媒体还是将他看成是“华尔街上的一员”。

此唐氏商人将自己比做巴菲特,甚至他还写过一部自传,名字就叫做《我的巴菲特之路》。他曾对自己的客户许诺过,每隔七天就会收获1%的回报。这样的回报率相当惊人,有很多投资者都将自己的资金交给唐氏打理。但是对于自己的生意,唐氏就和其他“庞氏骗局”的操作者一样避而不谈。

麦道夫落马的影响实在太大,为了辟谣,唐氏还在2009年的时候,连续5天邀请人们参观他的公司及办公室,并在办公室里完成了数十笔交易,以此证明自己的清白。但是参观者们发现,唐氏做的是短线生意,和擅长在长期交易上做文章的巴菲特截然相反。而巴菲特能走到今天,完全是凭借着自己40多年来20%的年回报率,而唐氏宣称每周都可以得到1%的回报,实在让人心存疑虑。

根据唐氏的说法,他只用总额的1%去进行投资,这就更令人费解了,假如他有100万美元的话,他只会用其中的1万美元去做生意,而且7天之内,这1万美元就会翻一番,变成2万美元,这样才能保证唐氏自己不赔。人们对他的话越来越不信任,最终有人将他告上了法院,理由正是他操作“庞氏骗局”,涉嫌6000万美元的金融诈骗。《华尔街日报》也恰如其时地报道了这一则消息,虽然警察还在求证,但是不少专家已经站了出来,分析唐氏作为“庞氏骗局”操作者的可能性。

就目前消息而言,很多迹象都表明,这名华人有操纵“庞氏骗局”的可能。如果一旦查明属实,那么这位唐姓华人也将会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

另一起因为“庞氏骗局”登上《华尔街日报》的人叫做彭丹尼,他也是通过大量集资,募得了上亿美元的资金。根据彭丹尼的合作伙伴阿布巴卡尔的说法,彭丹尼早就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勾当。

“他曾亲口对我说,自己是在玩一场庞氏骗局的游戏。”阿布巴尔卡这样说道。

而彭丹尼事件的受害者主要是一些银行,他先是告诉对方自己在保险行业发现了大买卖,合资者可以赚到一大笔钱。随后,不少银行相信了这一说法,并将大笔资金打入彭丹尼的账户,然后坐等对方“稳定而又丰厚”的回款。为了维持自己的骗局,彭丹尼不断拉拢客户,四处寻找“合资者”,最终骗取了上亿美元的巨款。但是很快彭丹尼就遭到了别人的检举,等待他的,必然是严厉的惩罚。

可以说,华尔街上的庞氏骗局,不光是集中在那些商业巨子身上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华尔街本身就是作为庞氏骗局的掮客而存在的。在华尔街生活过的人都知道,这里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那就是“只要能把我80岁的奶奶或者姥姥打扮成一个18岁的小姑娘,我就都能把她卖了”。其实,从这样的话中可以读出两个意思来:“利益”是华尔街追求的中心,而“骗术”则是华尔街的通行法则。著名经济学家陈思进曾指出:“华尔街本身并不创造一分钱,它最大的功能就是将财富进行清洗并重新分配。”

按照华尔街富豪们的想法,他们将一个80岁的老太太打扮成一个娇滴滴的大姑娘,然后再诱骗别人将她带回家。就是通过这样一个手段,富豪们将资本从散户手里转移到自己名下,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财富分配。这种“集资-分配-集资”的过程,就是庞氏骗局的一种,他们通过不同手段,将资本一一集中到自己手里,然后再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发放及分配,以鼓励更多的人进行投资。

很多专家都指出,华尔街上的很多公司都在玩同样的一个游戏,那就是庞氏骗局。他们将投资人的钱统统倒入自己的口袋,然后从中分出一部分来交给那些幸运儿。这个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可以看做是另类的掠夺,这也就产生了暴利。

高盛集团在世界各地的员工不到三万人,但是它每年的奖金就达到了两百亿美元;雷曼兄弟公司倒闭时,账户上依然有一亿美元的余额,那也是用来发给员工的奖金;美国国际集团是依靠政府1100亿美元的强力支援才勉强缓过气来的,但是它旗下的企业高管,每次得到的奖金依然动辄以百万美元计。这都是发生在华尔街上的真实事例,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投向华尔街之后,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条无底洞,花花绿绿的钞票投入了华尔街的各大公司,就像是满满一勺水灌进了漏斗,“咕咚”一声就没了。

既然看得出这是一个吸金黑洞,那么为什么还会有投资人不断将自己的资金注入其中呢?其实原因就在于,华尔街本身的魅力是无穷的,不少人参与其中,在一次次的社会财富重新分配当中,幸运地分得了大量的金钱。这个充斥着真金白银的小街实际上代表着无数人的美国梦,这里到处都是机会,只要你抓住了,就可以打倒别人,从而成为真正的赢家。但是,所有的一切都不能掩盖华尔街本身存在诸多问题的现实,华尔街本身不能创造财富,它能做的,就是将一批又一批的资金聚集起来,然后再按照自己的想法重组、分配。动荡之后催生的幸运儿鼓舞了其他人的信心,于是人们尖叫着,并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存款取出来,投向华尔街。然后华尔街上又会出现第二轮的财富分配,诞生新的幸运儿和苦主,周而复始,人们也渐渐认清了华尔街的本来面目。可以说,华尔街就是一个被“实物化”了的庞齐,即它收拢了所有人的资金,然后再按照自己的方式发散出去,以吸引更多的投资。

或许在过去你告诉别人说,自己在华尔街工作,那么别人或许会很崇拜你;但是现在如果你这么说了,就很有可能会挨揍!

可以说,华尔街上的金融骗局,是周而复始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华尔街上所有的企业、机构都存在“庞氏骗局”的暗箱操作——我们是说,在这里,存在着一大批依靠新钱还旧债的投机商,而被挖出来的也只是冰山一角。

同类推荐
  • 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决策制定管理

    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决策制定管理

    本书主要探讨决策制定管理规范化的实施思路,内容涉及企业如何积聚现自有、可借用、可发展三种资源,如何积累交易收益、基业稳固、投资回报和社会美誉等四大价值,如何明确其要达成的标准、保证决策制定零失误,如何构建决策问题、责任岗位和决策时间这一企业三维决策框架体系,以及如何强化对应于特定决策问题确定分析方法,从而保证决策质量,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将企业做大做强。
  • 总经理必读的638篇经典营销故事

    总经理必读的638篇经典营销故事

    本书选择了638篇经典营销故事,每个故事都浓缩着营销精华。它们像一把把利剑,助你驰骋商场,使你的营销技巧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让你不再因为库存积压而愁眉紧锁,不再因为同行排挤而唉声叹气,使你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吸纳营销精髓,消化营销理论,掌握营销方法,从而在瞬息万变的经济大潮中,游刃有余地驾驶企业的诺亚方舟。
  • 马上就上手的96个赚钱小生意

    马上就上手的96个赚钱小生意

    本书从上班族们的实际情况出发,挑选了96个易做易学的赚钱小生意,告诉上班族们如何利用业余时间来创业致富,为自己增添额外的收入来源,让自己的生活越过越好。
  • 营销36策略:一部为营销人员领航的智慧宝典

    营销36策略:一部为营销人员领航的智慧宝典

    中国7000万营销人每年沟汰率高达25%,面对快速发展,竞争残酷的市场,营销人只有迅速武装自己,才能生存、发展。而销售人员不懂市场,市场人员不懂销售的现状,已经制约了广大营销人的发展。
  • 李嘉诚中国式领导及经营管理

    李嘉诚中国式领导及经营管理

    本书从李嘉诚的中国式领导和经营管理方面,讲述李嘉诚的传奇人生,深入分析李嘉诚的成功经验,指出借鉴之道。
热门推荐
  • 天元灵帝

    天元灵帝

    天道轮回,天元灵珠现世,机缘巧合章宇误吞了天元灵珠,注定今世不再平凡,…………
  • 境源世界

    境源世界

    原创小说故事,希望在大家的帮助下写好这个庞大的世界。
  • 我真不想怼人

    我真不想怼人

    穿越了,有了系统,修为也是蹭蹭的长,还有一个漂亮可人的小师妹。但是陆小风就是高兴不起来。系统“别忧郁了,一日之计在于晨,请开始你的表演吧。”陆小风“你放屁,我什么时候怼人了!我不就有点直吗?”
  • 好女难为

    好女难为

    杜青羽是个恐婚的,不想结婚的原因有很多,身为专门打离婚官司金牌律师,她见过太过悲剧,也就不再敢对婚姻抱有希望。她曾暗暗想过,如果有一天男女调换了地位,那么是不是就会幸福很多,没想到这一天真的来了。目前为止,剧情算是慢慢展开,小到乡野,大到朝堂,庵安是绝壁要做亲妈的,是要亲闺女过太平悠闲岁月静好的日子的,所以虽有惊险但不会虐,就算天塌了,也有大佬顶着的那种,喜欢种田发和谐家园的亲们放心戳进来,收藏她,庵安慢慢为你展开一个盛世家园,且听咱娓娓道来
  • 狂门狗圣惹不起

    狂门狗圣惹不起

    全世界风靡一时的异界网游《战意》。主人公展业用200淘了一个损坏的机器,莫名在加载过程中出现bug!这是主角光环的降临!
  • 名门惊婚:继承者99次追妻

    名门惊婚:继承者99次追妻

    身为萌系小白兔的她,酒后乱拔萝卜,夺走了本市神级人物帝世伦的‘初吻’,肆无忌惮的在他身上留下属于她的各种印记!次日,她睁开眼,惊恐的将他一脚踢到地板上,怒,“啊!你是谁,无耻!”他爬起,将她一把抓到身边,薄凉的唇覆上去,“我有没有齿,你昨晚不就应该弄清楚了?怎么?忘了?那就让你重温一遍!”帝世伦说着,坏坏的深吻下去……
  • 纷乱长安

    纷乱长安

    长安风云起,何处谓长安。侠之正途,是非黑白。
  • 全能小农民

    全能小农民

    小叼丝花极天农民进城,喝一顿小酒,莫名开启了补天系统,拥有了透视眼等各种能力,陆续开启各子系统,吊打各路精英专家,从此专注于各种装逼。可是他也有各种不如意,很多美女欺负他,对此,他只能说一句,既然无法反抗,只好享受。
  • 末日癫狂之路

    末日癫狂之路

    前所未有的紫红色流星雨洒满天际,美轮美奂,凡是看见紫红色流星雨的人都会被感染成丧尸,且看黄云天如何在这末世之中求得一线生机。
  • 我有一座娱乐库

    我有一座娱乐库

    “您有一笔固定资产,请注意查收!”自从车祸以来,王木脑子里一直浮现出这个声音。实在受不了这种烦躁,车祸的第三天夜里,王木终于尝试着和它沟通。然而,一场娱乐奇异之旅展开了它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