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因在江东,又称东吴。从194年到200年,是孙策,200年到229年,是孙策的弟弟孙权,带领江东才俊,占得扬州、交州和荆州一部分。229年,黄初元年,也就是14年前,孙权称帝,建都武昌,后迁建业。
孙权比司马懿小3岁,比王凌小10岁。
萧冲等人,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该如何回答。韩、邸、慕容、牛四位先生,低头吃菜,不抬头。
司马懿看了看王凌,“看来我们这些老家伙,不被晚生们信任啊。既然不主动,咱就点名吧。这也是太学府,先生们常用的招数。此间所谈,只对吴国,只是评论,没有影射,更无罪名。大家不必拘束。”
萧冲硬着头皮,第一个站起来答题,“我认为吴国天命犹在,孙大帝18岁接过兄长权柄,29年东讨西伐,才成就当今基业,现在大帝春秋仍盛,治国尚好,臣民敬服,吴国天命目前无忧。这场合肥之战,是吴国主动进攻,诸葛恪先胜后败,但只是他个人兵力受损,建业和武昌方面,均无影响。”
“我的观点,恰恰相反。”雪鹰站起来,“合肥一战,前期诸葛恪拥有4万兵力,占据水军强大优势,完全可以拼死一攻,拿下合肥。但他没有,却采取防守,建筑新城。这说明,他不愿意拿他自己的力量,为国家谋利益,存小利而忘大义。诸葛家,如此,吴国其他大家庭,陆家、顾家、朱家、张家,何尝不是如此?”说到这,雪鹰一顿,想起这席上的司马家、王家,同样是魏国的大世家,但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只能继续往下说:“这说明,国之命,与家之命,并非一个共同体。进一步讲,家之命,与人之命,恐怕也难是一个共同体。如果,用家命看国命,吴国天命不长。”
“哦。”司马懿和王凌同时抬眼看她,鼓励她说下去。
“国命、家命、人命,三命合一,才是天命绵长之道。如果其中有一命不长不厚,则天命自危。”雪鹰说。
司马懿说,“你们扶余,由王和六大加共同持国,国命与家命并不一致,不也存在了400余年,天命不是挺绵长的吗?”
“扶余小国,一直依赖上国过活,一无雄心,二无外患,国命和家命各得其所,偏安一处,才活了数百年,更准确说,是上国让其活数百年。如果上国不让其活,或者周围再出强国,扶余的下场只能是国破家亡。”雪鹰说。
司马懿点头。扶余的治国策略,本身没错,作为小国,就应找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存活就是硬道理,最怕的是,小国之君长了大国的心。
马清涛说:“合肥此战,说明吴国天命尚厚,短期不可能夭折。一个诸葛恪,自己训练一支新军,即引动大魏大军,太傅亲自领军,才击退。这反过来,不说明吴国之强吗?吴国最强之人,还不是诸葛恪。但魏国最强之人,公认是太傅大人。”
征东将军王凌,不知是因喝酒还是因为别的,脸有点红了。
“有道理。让我这个老头子,跑这么远的路,确实过分。”司马懿说,“你,高句丽的小子,也说说。”他指着薄海说。
“我们高句丽人,崇拜强者。所以,吴国的天命,既在自己,又在他人。他人若强,吴国天命则弱。他人若弱,吴国天命则强。就像这场合肥之战,若不逢大人,则诸葛去留都是胜,若逢大人,则去留都是败。天命是个定数,天命又是个变数。”薄海说。
“好,好,好!”司马懿拍案说道,“大家举杯,为这句天命是定数,天命又是变数干杯。”
放下杯,太傅似是自语,又似发问,说:“若是在变数之中,求定数,能做到吗?”
“增知修心,积德守道,别无他法。”邸岳先生似是回答,也似自语。
合肥之围一解,司马懿闲了下来,他让王凌回寿春,让其他将领将魏军带回洛阳,自己带着太学师生巡视淮南屯田。
淮南一带,是魏吴两国主战场,你抢我夺,打来打去,淮南一带基本没有什么人烟。打仗的军士要吃饭,只能靠运。吴国有船,运粮还好。魏国运粮却十分辛苦,往往运粮的人和打仗的人,一样多。不管战争输赢,这国家财政消耗巨大。皇帝曹芳即位,司马懿上奏,在淮南屯田,以供军需。
皇帝同意,司马懿派人作了一次调研,派的人叫邓艾。邓艾,比司马懿小18岁,穷苦出生,当过放牛郎,说话还结结巴巴。别看出生苦,但心怀大志,把东汉大儒陈寔的“文为世范,行为士则”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即“文章要成世人的典范,品行要做士子的楷模”。
遇到司马懿之前,邓艾只是县里管屯田的一个小官。遇到司马懿之后,被赏识,提拔到太尉府当秘书,后来提拔为尚书郎。被派到淮南调研,邓艾交出一份高质量报告,报告中,建议大修水利,开凿河渠,广开军屯。
邓艾算了笔账:淮南淮北的魏军,一边屯田,一边戍边,赶上风调雨顺,收成能是京城周围的三倍多,每年扣除费用后,能净剩500斛粮作为军资,六七年就能积攒3000万斛,而这些能让十万军民吃五年。
情况摸得清,账算得准,司马懿批复一个字,干。
这次打完仗,正好检查检查,看看邓艾干得怎么样。
见到邓艾,萧冲觉得他像是自己邻家大哥,早上蹲在屋檐下吃饭,白天田间农作,晚上菜园忙乎。邓艾一说话,要卡几下壳,不过思路极清,道理明白。他领着太傅和太学师生,把淮南淮北的屯田区参观了一遍。屯田区方圆四五百平方里,每隔五里,有一军屯,屯内60名军士,边屯田,边守卫。屯田区修了300多里长的水渠,灌溉农田两万多顷。几年之间,从洛阳到寿春,不仅兵屯相望,一片富庶,而且因为河渠变宽,魏军可以乘船直达江淮。
看到淮南郡由无人区,变成富人区,司马懿非常开心,抚着邓艾后背,说:“天命是个定数,也是个变数。此处已变危为安,你随我回京,我建议朝廷派你到蜀国边境,做一太守,再补一补那边的天命吧。”
回帝都的路上,邓艾和韩、邸、慕容、牛四位先生成为好友,和萧冲等人成为忘年交。上午文,下午武,邓艾有空则参与其中,他甚至向太傅建议,太学这等机构,应该全国设立,让想学习的人都有机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