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745100000008

第8章 金戈铁马,驰骋纵横

赵雍,也就是赵武灵王,他是赵肃侯赵语的儿子,他是嫡子。小时候就百伶百俐十分聪颖,他慧心巧思热心朝政,时常与他的师傅们探讨时政要闻。跟着师父攻读史书,学习了很多治国理政经验,为日后执政奠定了基础。不过,世界并不完美,人生总会留有憾事,这是后话。

赵武灵王第一个倚重的是肥义,肥义出身于胡人。当时,赵国的西北边是胡人生活的聚居地,赵国和胡人接壤,所以与胡人打交道也多。赵国和胡人,双方时和时战,关系紧密且复杂。

肥义从小就满腔正义,能对人赤诚相待,他很早就到了赵国,成了赵肃侯的近臣,也是重臣。赵肃侯很器重肥义,也很依赖他、信任他,所以在临死时,就把辅佐幼主的重任交给他和几个大臣的肩上,他是顾命大臣之一。赵肃侯崩殂,按理应该是太子赵雍继位,可是,此时的太子还在韩国做人质,一时半会儿回不到国内,万一国中有变,这可怎么办呢?他们分析了当时的情况,约定,假如赵肃侯死亡,就先不报丧,另外让肥义派出得力干将悄悄潜入韩国,把赵雍接回来。可惜,韩国已有间谍探听清楚,但韩王很大方,派兵把赵雍送回来。大家也别以为韩国是什么好心肠,韩王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才这样做。

事情还算顺利,赵肃侯去世,赵雍安全回归,即位为赵武灵王。赵武灵王虽小,确有一定的政治头脑,他先设置博闻师的官职三人,又设左右司过的官职三人。以这六人为核心,来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他增加了肥义等大臣们的俸禄,厚待老臣,把国内的局势先稳定下来。赵武灵王才十五岁,而且又做人质,很多赵国的事情还不清楚,尚无法亲政,所以必须倚靠诸位大臣。而这些老臣也没有辜负赵肃侯的顾命托付和赵武灵王的厚待,在他们的主持和努力下,赵国不仅成功解决了“五国会葬”的危及,也让赵武灵王顺利亲政。

赵肃侯去世,给了魏国机会。魏惠王想起赵肃侯的可恨之处来,就联合四家,及魏、楚、秦、燕、齐各派一万军队来参加会葬。说是吊丧,其实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赵武灵王虽小,但临危不惧,他显得很有城府,这让众老臣暗自佩服。赵肃侯生前就与魏、楚、秦、燕、齐等国,连年恶战而且不处下风,赵国虽然不是北方的霸主,却也让他们头疼不已。特别是魏惠王后期,赵肃侯连续地发动合纵攻势,来打击魏国,使魏国赫赫百年辉煌的霸业,再次受到严重削弱,魏惠王怀恨在心。现在机会来了,以前不足以阻挡赵国的南进,今天,也许能借机扫除了这个心腹大患。

赵武灵王先找到肥义和阳文君赵豹商量对策,三人团结了朝臣,控制住了邯郸城的守军,还将赵雍的叔叔赵成也请出来,暂时主持朝政,并安排得力的大将镇守四边,很快稳定了国内局势。

魏惠王联合了楚、秦、燕、齐四国以会葬为名,吴国各派精兵强将,趁赵国新君赵雍年幼之际,俟机图赵。这对于十五岁的新君赵雍来说,实在是凶险,这不是为了父亲的丧葬二来,他很清楚现在的形势,假如处理不好,赵国就会被五国联军吃掉。

在托孤重臣们的帮助下,赵雍辗转反侧,最后决定决定采取针锋相对的强硬措施,他摆开决战的架势,威风凛凛地来迎接这些居心叵测的吊唁者。

他命令赵国全境戒严。太原郡,代郡和上党郡及邯郸的赵军一律一级戒备,随时准备迎接敌人,参加战斗。

赵武灵王还派出使者,带了贵重的礼金去联合韩国和宋国这两个相好的国家,它们位于秦、魏、楚、齐之间,能使赵、韩、宋三国形成品字型互为犄角的有力阵势,将秦、魏、楚、齐四国,置于两面受敌或者三面受敌的被动局面。

赵王又中金贿赂南方的越王无疆,用说客让他们攻楚,先把与赵国不搭界的楚国的注意力,转移到对付它的老对手越国身上。

他又重赂楼烦王,让他们击燕和中山。燕国是五国中比较弱的一个,事情很顺利,燕国在楼烦的强力攻击下,燕易王非常紧张,十分担心赵国与楼烦夹击燕国。所以在吴国的联盟中,先犹豫起来。

中山过虽然不算是什么一流的强国,但是,由于楔入赵国的肚子里,经常受魏国、齐国的指使,从背后袭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肃侯的时候就很恼火,但也没办法,它对赵国的威胁比外部的强敌更大。赵武灵王暗中使劲,中山在楼烦的攻击下,也无暇顾及对赵国的趁火打劫了。很多时候,大家都迷信武力,其实外交比武力更重要,大家可以从以上的事实里品味。外交就像站在两个大人面前的小孩子,处理好了,两个大人都对你好,处理不好,两个大人都来打你。

在解除了燕、楚两个强敌的威胁后,魏、秦、齐集团对赵、韩、宋集团也就没有什么优势了。它们就是能胜利,也会伤敌一万自损八千,介入世界上只有它们三个国家,那也无所谓,自损了,也要把赵国吃掉,问题是其他的国家还等着呢,你别以为狮子受伤了,狼群不敢来吃你。

赵武灵王令来会葬的五国军队,不得进入赵国边境,他只许五国的使者,携带少量人员和各国国君的吊唁之物入境,并由赵国负责接待的大臣,将他们毕恭毕敬温文尔雅地送往邯郸。

魏、秦、齐见赵国重兵待客,一路上戒备森严,而且也知道赵、韩、宋联盟已成,于是不得不打消了要占赵国便宜的念头。

五国使者们进入赵过后,见赵国精锐云集于邯郸,早做好了应敌的准备,虽然战争一触即发,也不敢有任何想法,他们在与赵雍厚葬赵肃侯后,便匆匆离去。他们除了送了份厚礼,其他什么也没得到,虽然不能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却也算偷鸡不成蚀把米吧。

魏惠王发起的五国图赵的阴谋,被赵雍挫败了。这个少年初涉君位,就经受住了如此严峻的考验。也算没有辜负他父亲的器重。

由于赵武灵王对以宗室阳文君赵豹为相国的一班大臣能推心置腹,并提他们的地位、增加了他们的俸禄,从而使他们尽心辅佐,勤于朝政。

武灵王元年,魏惠王图赵不成后,也就转变思路,开始着力弥补魏、赵之间关系的裂痕,她带者太子魏嗣到赵国,谦恭地祝贺赵武灵王正式即位。赵武灵王与魏国也以礼相待。这时赵国的重要盟国,韩国的韩宣王与太子仓,也来赵国祝贺赵武灵王登基。一切顺风顺水,似乎天下要太平了。

但,太平的日子总是很短,武灵王躲过一劫,还不等对手再次发难,自己就心痒痒了,它像一只刚学会发情的公狮,登基三年时,赵国向中山国进攻、压迫,并在靠近中山边境的柏乡筑城。

以前说过,中山国是赵国的心腹大患,它严重威胁着赵国的领土完整和生命安全。中山国原为白狄族,那时候也称为鲜于。赵肃侯时候,赵国虽然一再击败齐、魏、燕等强国,但却拿这个小国没办法,中山国就像只蚊子,你是狮子又怎么样?还不是乖乖让我在你的脑袋上喝酒吃肉。赵国在解决中山的问题上,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赵武灵王即位后,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个祸患处理掉。他秉承先君遗志,在老臣们的帮助下,展开了对中山一轮又一轮不停歇的进攻。找过虽然现在还打不死这只蚊子,但不等蚊子醒过来,他就扇蚊子个耳光,让蚊子继续睡觉。

就在这一年,鬼谷子的徒弟又开始不安分了,孙膑和庞涓的故事才过去不久,张仪和苏秦要开始小荷才露尖尖脚了。魏相公孙衍发起了五国相王的合纵运动,用以对抗秦相张仪,拉拢齐楚图魏的连横策略。赵武灵王虽小,却不是个喜欢上当的角色,他可没有那么好糊弄,他没有接受魏国的求盟,却心生一计,顺水推舟说赵国的实力还很弱,虽然打击看得起,俺却又自知之明,赵国不具备称王的资格,于是反而自降一格,让国民称自己为君。结果,他坐山观虎斗,魏国的五国相王运动,还真没有成功,魏国被楚国击败,被迫割地求和。

这里不得不说说公孙衍先生,他曾经为于秦惠文王服务,官为大良造,人称他犀首,后来居住在魏国。魏国的宰相田需虽然也喜欢联合各国抗秦,但看不起他,原因很简单,他在秦国的时候,是商鞅的接班人,是为秦国服务的。公孙衍不是无奈,而是痛恨,这是人性问题,读者千万注意。对一件事的反应是无奈还是痛恨,一定会显示出这个人的本性来,俺刘邦经常这样看人。

公孙衍苦思冥想,无计可施,这时候,田需正在游说楚国与魏国一起抗秦。不过公孙衍的朋友,效力于楚国的陈轸,也不得志,就帮他想出一计,二人联合先离间楚国和魏国的关系,并对魏王吹嘘,说,他与燕赵之王都有交情,两国多次派使者来邀请他,他想去拜见一次为魏国谋利益,魏王听说,将信将疑,但舍不得失去机会,万一这个公孙衍真要帮助我呢?也就答应给他三十辆车代步,想让他去游说燕赵两国。魏王不是不聪明,但人都有以小博大的心态。只要有欲望,骗子就吃得开,特别是你要有非份的欲望,那骗子不找你才怪。魏王失败了也无所谓,反正就损失三十辆车。也正因为如此,所以骗子能畅游万里,纵横四海。俺刘邦不是说公孙衍,是借事说事。

公孙衍得到车辆,就把车子陈列在大庭中,而且对天下苍生公开宣称,要到燕国和赵国去。其实天下苍生没听见,别人听见也没有用,这话首先是说给燕赵两国的密探听得,他们听到后,立即把话传回国,两国的王知道了,这公孙衍毕竟是亲过的大官,来见一见没有什么坏处,于是准备迎接。第二个呢,这话又是说给楚王的,楚王听见了,就行了,哈哈,骗子一般都命好,骗子假如命不好,第一次行骗,就被发现,被痛打一顿,那也就撑不了骗子了。楚王的密探听见可了不得,他们慌忙禀告自己的国王,接下来,楚王就发怒了。发怒的结果,就是不再相信田需的话。

公孙衍在秦国担任过“大良造”一职,这个职位,可是当时秦国官场的最高职位了,这相当于其他国家的相位。能够在秦国身居如此高位,就足以看出公孙衍对秦国的功劳之大,这样的人要代表魏王去韩赵,说不定是他们联合了秦国,打我楚国呢。楚王越想越生气,大怒,以为田需欺负了他,所以田需联合楚国抗秦也就黄了。燕赵两国也许被公孙衍忽悠了,也许没被忽悠,但,齐国也听说公孙衍要到燕赵去了,也立即派人以国事相托。这是真被忽悠了,当然楚国被忽悠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那个可怜的魏国相国田需被坑了。

于是,公孙衍不仅报了仇,而且行三国相事,有了相当大的权力。

这里需要插一段田需的故事。田需以前能受到魏王的器重,当然有他取得魏王器重和赏识的能力。然后着人的能力,用得着的时候叫能力,用不着的时候叫废物,还占位置。假如再不客气点,有点副作用,那就不知道该叫什么了。

总归不管田需的个人能力有多强,谁也不能保证,他会长久地受到君王的重用,因为任何君主,都处在国家政治权力活动圈的中心,他会受到很多田间的束缚,也会受到公侯大臣和左右侍臣的拱围,君主基本上就是瞎子,你还别不相信,他身边一定有一批亲信之人,这些人不会不参与到他的决策和用人中,从而影响他对事物的判断,甚至会动摇他的某些正确观念。

田需如果不步步小心别得罪他们。如果不能争取到这批人物的认可和支持,那他们一定要在魏王面前诋毁田需,你看这世界多难,最后的结局势必就是动摇魏王对田需的信任,使田需失去已经获得的宠信地位。这好比一棵树,栽活需要很多人的努力,而且还需要很多外部条件,但你要搞死它,太简单了,它经不起一人来拔除。要想使它生存下去,就必须戒除任何人的拔除。你说人活得累不累,复杂不复杂?还不如俺刘邦,或者做老大,或者做流氓,不过俺不做害人虫。

所以,田需虽有赢得了君王重用的能力,甚至忠心,但赤胆忠心也没有用,也经不起人们的诋毁,要想取得君王的长久信任,也必须防止人们在君王面前的诋毁。这不是俺的理论,这是田需的朋友惠施说的。读者们呀,这是她教给了谁的一种实用的保宠之方呢?

惠施的保宠之方向人们透露了什么呢?社会生活太复杂了,一个人在社会上,他的受器重的程度,不仅取决于他的个人能力,而且更主要的还取决于,他与周围世界的人际关系,取决于他的外部环境,所以,大家也不需长吁短叹感慨什么做人难,有就有了,没有就没有,这本来也不是人自己的事,只要争取过了,努力过了,也就是了。您看看漫天飘飞的柳絮吧,看看它们,有几个成长为柳树了?当然,别眼气,总有一些幸运的柳絮会成为树木的,这不是留下的能力问题,而是,而是什么呢?你们想吧,所以俺刘邦乐观,只要争取过了,也就完成任务了,俺快乐一天算一天,但俺不残害任何生命不害人。

再回到正题,公孙衍主张合纵,张仪宣扬连横。他们在政治上和私人关系上都是对手。其实呢,翻过来也是成立的,他们没有什么信仰,他们只是把合纵连横当工具,只是他们谋生的手段。是一种术,什么术呢?前面就不加那个字了,加上去,有人就会反对,哈哈。至于这偏方的疗效,那就不是开方人的事了,事情都有意外,都能找到借口,问老天吧,开方的只管开方,不管疗效的。

公元前322年,张仪相魏。公孙衍先生设法取得韩国当权的支持,破坏了张仪联合秦魏的政策。注意这个破坏!公元前319年,张仪骗不下去了,被迫离开魏国。公孙衍代张仪为魏相,这才是搞破坏的目的。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合纵攻秦。这次进攻,没有取胜,五国联军至函谷关铩羽而归。不过这次进攻,还是一次对秦有些痒痒的进攻,总归还是让秦国感觉到痒了。

公孙衍和张仪是老乡,他们都是魏国人。不过虽然两人都属于同一个国家,,但政治主张不同,两个人也就成了政敌。其实,在我看来,他们俩是无所谓什么政治主张的,只要能把对方打死,才是他们的目的,不相信?那就接着看。

公孙衍主张合纵,也就是联合各国去攻打秦国,而张仪却主张连横,也就是翻过来,让各个国家与秦国联合,然后在各个击破。公孙衍最开始在秦国任职,并得到了秦惠王的重用。但是,公孙衍却因为自己的私利而忘义。不够这是张仪说的,张仪千辛万苦才抓住公孙衍的尾巴,岂肯善罢甘休,于是张仪利用公孙衍接受魏国贿赂这一点,让公孙衍在秦国受到了排挤,只好回到魏国。

公孙衍为了自己能在魏国活得好,他背弃自己原来的主张,翻脸就提出了合纵的主张。公孙衍很有理,你不仁,那就别怪我不义,主张是活的,但仇恨是死的,不能变,他公孙衍有一个宗旨,不是张仪死,就是自己死;不是张仪活,就是自己活,这个是不变的,至于什么国家利益,国家利益与我公孙衍何干?

重要的话要重复说三遍,俺遵循这个原则,在这里翻葫芦倒马,(就是翻来覆去地瞎折腾),读者可别在意,主要是任务多,怕您记不住。公孙衍提出合纵,在秦国效力的张仪,当然不高兴,他为了让合纵不成功,就来到魏国来劝说魏王。这个魏王也不咋地,心里有鬼,就会招鬼。这魏王也不好好想清楚点,他们俩到底是什么货色,却希望用张仪的号召力,能够让各国与魏国联合,至于联合起来干什么,他自己也不清楚,因为不清楚,所以让张仪担任魏国的宰相。

公孙衍当然也不干了,他为了能够将张仪打到,把张仪排除在魏国的朝堂,就策划了一些活动。公孙衍先派人去韩国,悄悄告诉韩王,张仪是让魏国和秦国联合,对你们韩国不利。韩王也不是傻子,他为了自己的国家,就让公孙衍暗地里破坏秦魏两国的合作,其实耿苏悦是空手套白狼,张轶就是有贼心,但也需要等机会,结果还没有说服魏王,秦魏两家就各怀鬼胎,自然崩了,也用不着公孙衍辛苦。但公孙衍在韩王心里,可是个有功之臣,公孙衍先在韩国领赏,然后又去魏王那里领功。在一系列的骗术成功实施后,魏王为了魏国的利益,终于,将张仪的职位罢免了,让公孙衍接任张仪的位子。在这场公孙衍和张仪的战役中,公孙衍获得了胜利,把张仪赶回了秦国。这更加助长了公孙衍对阴谋诡计的迷信和崇拜,他们俩为国家谋划是假,为自己谋划是真,只要是能让王们犯晕,就是成功,至于是不是真的成功,鬼才管那么多。

合纵,这是任何一个东方诸侯都知道的道理,也是他们抵抗秦国的不二法宝,其实用不着说。礼记曾说,做人一定要谨言慎行,千万注意,对人不要说不该说的话。这既可以避免授人以柄,招致非议,也是君子的个人修养。说话很重要,事情的成败得失,关键时候就取决于说话的人,能否在适当的场合下,说出适当的话。不过俺刘邦不是君子,俺不喜欢藏头露尾蹑手蹑脚,俺还是喜欢直言,所以好心做了很多坏事。记得张良踩我的脚吗?那一脚真狠,不过这也就能骗骗韩信那小子而已,正因为俺不喜欢研究说话这门艺术,所以两千年后,很多人还说俺是流氓。

在公孙衍的努力下,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五国终于达成了协议,组建了一支强悍的多国部队,共同出兵,讨伐秦国。这支部队,咋呼人还称,真要动手动脚,那就免不了露出马脚,也不用多想,耿苏悦先生把精力放在研究几个王的心事和爱好上了,他忙着研究语言艺术,人啊,可惜异人就一个脑袋,没办法,耿苏悦先生的首要任务不是对付秦国,而是想对付很多很多,制约他上位的人,他的先有权才行,结果权是有了,五国联军抵达函谷关后,秦军还没怎么出兵迎战,伸展伸展拳脚,联军自然大败。既然是大锅饭,五个王自己还搞不清楚他们谁比谁大呢,谁还卖力给你打仗?战争的结果并不出人意料,多国联军轻而易举地败了。

不过老天垂青骗子,也就是说骗子是老天的宠儿,否则骗不成还被挨顿打,甚至丢掉性命,那谁还做骗子呢?意外中的不意外出现了,公孙衍以前忽悠义渠的效果,当时虽然没有回报,现在结出了香喷喷的鲜艳艳的果实,这是雪中送炭呀。东方不亮西方亮,养活个人不容易,杀个人却不难,在东方五国联合伐秦的时候,公孙衍为了得到义渠的礼物而导演杰作,有眉目了,他不是策反义渠部落,义渠人又不傻,但义渠人却被他提醒了,原来我义渠也能落井下石,哈哈。在函谷关战役的同时,义渠突然想秦国发难,他们迅速地出兵进攻秦国。义渠王率军从背后给了秦国狠狠的一刀。这时候秦国的主力兵团,都开心地在函谷关割首级呢,首级是什么?就是人肩膀上的头,但秦人不这样想,这些头在他们看来,就是老婆孩子房地产,或者是草,一种治疗软弱,治疗良心这种病的草药。他们忙着呢,结果秦王狗急跳墙了,秦惠王只能临时拼凑了一支军队,其实也就是一堆鲜美的肉,去迎战义渠军,结果,义渠人照单全收,吃了个血足肉饱,秦军被打得大败而还。

在未来数十年里,秦国一直未能消灭义渠,在公孙衍眼里,这当然是他的功劳,他教会了义渠人乘人之危上房子抽梯。不过义渠人怎么想,鬼知道。直到宣太后色诱义渠王,才消灭了义渠。那是后话。

总的来说,公孙衍的合纵战略仍然给秦国予沉重的压力。至于有多沉重,其实没有他公孙衍秦国的压力也许会更大,那样还得找机会、寻理由,一个一个来收拾,而且这吴国的军队,你别看他们一起打仗不行,但你要真的只打一家,他不给你拼命倒有了鬼。哪像现在这么痛快,在他们都希望别人先被杀,而自己在后面等着吃苹果的时候,消灭他们。这不是三心二意,这叫三个和尚没水吃。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怎么这些王就不懂呢?不过以后俺的对手,他懂,哈哈,他今年刚出生,他叫项羽。读者要真的喜欢动脑筋,那你们就想想,这公孙衍到底是帮五国呢?还是帮秦国?还是帮他自己?

西戎义渠一直暗地里跟魏过有往来。有一次,义渠的王来朝拜魏主。公孙衍就趁机,拔几根毛,他劝告义渠君,一定要加强对秦的警惕。他说,如中原无事,秦就要对你们烧杀掠夺;如果中原有事,秦将给你们送很多礼物去同你们交好。其实这还用说吗?也许义渠人是真笨。不过笨蛋也是老天的宠儿子,后来,五国攻秦。恰巧这个时,秦以文绣千纯,美女百人,送给了义渠君。义渠君这才明白过来,于是集合群臣议论这件事。义渠君说,这就是公孙衍当年所说的那话了。于是起兵袭秦,大败秦人。你们说,连秦军给他礼物还反应不过来是什么意思的义渠君,是不是笨蛋?结果呢,这场战争,就数他胜利品多,你说老天是不是眷顾笨蛋?

以前,秦国在商鞅的决策下,通过进攻河西,诱俘魏国主将公子昂。那时候,魏国屡战屡败,主力尽失。秦惠文王继位后,虽然杀了商鞅,重用公孙衍,但商鞅制订法令仍在继续施行。公元前333年,公孙衍任大良造时,率领秦军向魏国发起了进攻。魏国刚被齐国歼灭十多万,此时的魏国既缺精兵,又缺良将,根本抵挡不住秦国的强大攻势,只好割地求和。说实话,打不过人家就割地求和,你让老百姓如何爱国?他们所割让的华阴东,正位于魏国与秦国的交界之处,也是公孙衍的家乡。所以公孙衍不爱国而爱自己,也是必然。想当年,五十多年前,魏国名将吴起,正是在这里,以区区五万武卒,打败了秦国的五十万大军,从而长期占据河西之地。不过时过境迁,魏国的霸业已经是昨日黄花。

从地理位置上说,河西是秦国通向中原的门户,对于秦国和中原各国而言,特别重要。那个时期,每个国家对粮食的控制非常非常严,谁也知道粮食就是生命力,就是战斗力,所以魏国经常利用粮食问题来卡秦国的脖子。那时候魏国,死死地抑止着秦国,卡死了秦国通往中原的道路,也卡死了秦国走向强盛之路,从而迫使秦国只能与魏国作生意。主动权一直掌握在魏国手里,秦国不甘忍受魏国的盘剥,多次进攻河西,但没有得逞,都没有能够打通中原通道。

中原是当时各地的商品集散地,控制着各国的粮食命脉。谁也清楚,只有走向中原,才能拥有充足的粮食补给,粮食,在当时无比珍贵,秦国只有打通这里,才能消除多年的伤痛,才能在战略上处于主动。那时候的战争,说到底,其实就是人的多少的战争,也就是粮食多少的战争。无论你的国王多英明,也无论你的将军多才能,人是第一位的。

对于秦国来说,只有占据河西之地,才有可能走向中原。魏国被迫割阴晋与秦国修好,秦国实现了他们的目标,东进中原的钉子被拔除。表面看,只是一场普通的战争,其实,这场战争,就像堤坝上的一个口子。秦惠王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立即把阴晋这个附有三晋意味的名字,改成了带有秦国色彩的宁秦。

此后,秦军再次进攻河西要塞,俘虏魏国主将龙贾,斩首八万。经此一役,秦国实际占据了河西之地。魏惠王就像大腿上生疮的病人,干脆做个外科手术,把河西地区全部割让给了秦国,向秦国求和。这个决定,有待考虑,大家觉得呢?

魏惠王割让河西之后,派人重金贿赂公孙衍。哈哈,割地钱不去贿赂,现在已经把土地割走了,却去贿赂。我怀疑这个魏王有病!于是公孙衍向秦惠王提出,趁秦魏暂时和好之机,先进攻别的国家。但,既然这鸡蛋有缝了,就别怪人家苍蝇来叮。这不,说曹操曹操就到了,说苍蝇苍蝇也就到了,张仪刚来到了秦国,就碰上了这事,谁最有本事识破骗子呢?就是骗子,这也算是内传吧,骗子最怕骗子,骗子最容易没骗子识破。所以,张仪一开口,他的那套理论就不用继续说下去了,公孙衍心里暗自发笑,俺是你祖宗了,哈哈。张仪自然得不到公孙衍的赏识,张仪这次见有机会了,骗子的第一招是说好听的,既然好听话没有把你灌晕,那别怪我,第二招就是落井下石了,他告诉秦惠王,魏国四面受敌,正是伐魏的良机。他凑近秦惠王的耳朵,说公孙衍顾私利而忘公义,让秦国进攻西面的游牧民族,实属误国之举。最后这几句,才是他想说的,哈,我看你秦惠王不生气,秦惠王怎么办呢?魏国有霸主的根基,如果它缓过劲来,再纠结其他国家来全力攻秦,秦国恐怕就完蛋了。秦惠王被说得如梦初醒,立即起用张仪为客卿。公孙衍当然你没好果子吃了。这也是骗子们的悲哀,他们也逃不脱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的命运,他遭到排斥,不得不离开秦国,他回到了魏国。

接下来,咱就不重复再说公孙衍与田需的故事了。

接下来,说说五国相王的事情。公孙衍的合纵和张仪的连横一直处于拉锯状态。公孙衍又开始拉拢韩、赵、燕、中山四国,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五国相王”事件。所谓的“五国相王”,就是说,这五国一起互相承认对方称王。其实也就是互相捧而已,这并没有什么奥妙,山还是那座山,地还是那块地,什么也没增加,要严格说,那就是公孙衍多了些经费,五国都出了一点芝麻大的利益而已,对国家这点蝇头小利,到了公孙衍自己的兜兜里,可就不小了,我很怀疑,这公孙衍多少是个够,难道还不够生活?由于魏国早已经称王,韩国也在此前称王,这样就等于抬高了另外三国的君主身份,达到合纵的目的。

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目的当然是联合各国,与秦国对抗。不过这目的背后还是有目的的,大家自己想吧。不过此做法遭到了齐、楚国等国的反对,秦国更是极力破坏。为了拉拢魏国,楚国脑洞大开,他们打算废掉魏国现任的太子,立在楚国的魏公子为太子,还派兵攻打魏国,占领了八个城邑。结果混混吵吵,在各大国的争吵声中,“五国相王”以失败而告终。

合纵再次失败后,魏国开始全面倒向秦国。于是,罢免了主张合纵的宰相惠施,改任张仪为魏国宰相。此时,秦国虽然已经对外宣布免去张仪的相职,但张仪实际上却是身兼两国宰相,目的是更有效地推行他的连横策略。你们说着魏国也够倒霉的,明知道张仪是秦国的宰相,他居然也把大权就到他手里,这不是与虎谋皮,也不是水中捞月,这是把脑袋往老虎嘴巴里送。

张仪当上魏国的宰相以后,秦国的梦想就多起来了,秦便向魏国和韩国借道去进攻齐国。至于为什么要进攻,进攻对魏国和韩国有什么好处,这个就不知道了,总之一定有好处。齐威王派军应战,顽强抵抗,最后大胜秦军。这时候,韩国和魏国不知怎么想?不过秦国的这场失败,使张仪的连横策略遭受了打击和挫折。魏国亲齐的势力再次抬头。齐、楚两国也要求驱逐张仪,魏国也派出使者到楚、赵、燕等国游说,争取合纵。又是我方唱罢你登场。

公元前319年,魏国把张仪赶走了,张仪又回到秦国。公孙衍正得意,虽然还没有得意的资本,他主张合纵,而且得到了东方各国的支持,他被任命为魏国宰相,也许这就是他得意的原因。公孙衍登上魏国相位,标志着东方各国的合纵联盟再次形成,不过这是虚假的繁荣,也许有人会说,虚假的繁荣也是繁荣,但,有时,虚假的繁荣比不繁荣可怕的多。于是就发生了五国伐秦,却被秦国打得落花流水的故事。

公孙衍发动五国合纵攻秦失败后,田需乘机指责公孙衍。魏襄王还算聪明,不过只不是聪明还真难说,他至少不再信任公孙衍了,魏国的大权又回到田需手里。公孙衍在魏国呆不下去了,他对中伤自己的田需十分不满,但却想不起他是如何中伤田需的了,于是就向魏襄王建议,请齐国公子田文接替自己当宰相。看来这个魏王还真是不聪明,魏襄王同意了,公孙衍又到齐国请来了田文,你说人家不用你了,还安排后事一样的操心,也是。他自己则去韩国当了宰相。这样,公孙衍为韩国宰相,田文为魏国宰相,而且取得齐国宰相田婴的支持,合纵的形势居然又好转了。

公孙衍虽被排挤出了魏国,但他的政敌田需等人,却仍然高兴不起来。为什么呢?公孙衍会使绊子,继任宰相的田文是惹不起的齐国公子,虽然还没有什么知名度,但这人可是个名人,他就是孟尝君。

在公孙衍的策划下,新一轮的合纵运动,像雨后的春笋,又紧锣密鼓地展开了。秦惠王听说了,深感不安,于是决定发兵,去攻打韩国。秦惠王想先试试这合纵的水有多深,这一试不要紧,却试出了笑声。战斗打响后,韩国明显不占优势,其他盟国好像是局外人,竟然无人发兵相救,秦惠王大笑。前线日益吃紧,公孙衍在哪里?鬼知道,最后主张和秦连横的韩国大臣公仲朋,建议割地讲和,韩国乖乖地与秦国一起伐楚去了。这时候,可不知道韩王对公孙衍怎么想。

楚怀王听到这个消息,毕竟要讲点情义,于是急忙作出出兵救韩的样子,让战车停满了通向中原的大道。韩国接到报告,非常高兴,又立即下令取消了入秦求和的计划。秦王大怒,下令向韩国发起更加猛烈的进攻。虽然韩军增加了信心,但毕竟战争是靠实力说话的,两军相持了一年多,这时候,那些合纵的国家在哪里?真不知道,韩军被打得大败。公孙衍无力回天,只好逃走。

公孙衍虽然组织了多次对秦国的进攻,却几乎没有一次不以失败告终。他自己解释说这不是他策略的错误,而只能说明各国离心离德,根本没有贯彻他的合纵策略。历史就这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算了,俺刘邦没时间给他们明辨对错。

纵观当时的局势,实力雄厚的,向来靠拳头说话;实力较弱的,只能靠外交手腕。其实这话也不对,合纵是当时弱小国家,对抗强秦以求得生存的最好策略了,甚至也可以说是当时唯一可行的办法。不过,合纵需要太多的外部条件了,战国的时候,人们已经进化了,不再以道德为标准,而是以胜败来论英雄了。其实,历史本来就是以成败而论的,只不过,以前,人们愚昧,没几个有文化的,有文化的就有了忽悠人的资格。

如果各国能够按照公孙衍提出的策略而团结起来,共同抗秦,那么天下的局势,自然就会发生改变,历史也会改写。不过这只是个梦,合纵的失败并非公孙衍的失败,而是列土封疆的失败。当时,是社会无法把形形色色的欲望凝聚到一起,欲望总是会冒险,但又会被自私的患得患失所左右,社会潮流浩浩荡荡,螳螂挡车不行了,也许谁也无力回天。

在当时,正是因为君子、骗子,或者骗子和君子们,历史才变得波澜壮观。俺刘邦也才能学到很多东西,当时有人曾说这些纵横家们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还真是,只不过那算什么本事,有本事你多养活几个生命呀?杀人放火,谁不会,种片树林才难。公孙衍被杀了,但精妙绝伦的外交大战仍然在这片黄色的土地上继续上演。

通常认为,那时候苏秦和张仪是政敌,分别是合纵、连横的代表人物或倡始者,彼此相互攻击。但苏秦比张仪晚死小三十年。张仪在前,苏秦在后,细细算来,张仪在秦国当宰相时,苏秦只是个小孩子,他还是没有登上政坛,根本不能和张仪拳打脚踢捉对厮杀。这是个历史的一点,写到这里,做个提示。不能再说苏秦了,咱们先说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四年,赵武灵王与韩宣王在区鼠相会,研究赵、韩两国对付当时复杂的国际局面的对策。同时,赵、韩两国还就韩赵联姻的事宜敲定细节。韩赵联姻是赵肃侯生前就定下的政治婚姻。

次年,赵武灵王迎娶韩女为夫人。赵武灵王看到中原各国的争霸战争处于纠缠状态,很难在短时间内决出胜负。于是,赵武灵王改变了赵肃侯逐鹿中原的南进战略,把赵国的战略调整为北向进军胡地。

赵武灵王八年,韩国攻打秦国,结果灰头土脸、失利而还。五国相王,唯独赵国拒绝参加,赵武灵王说:“赵国无其实,不敢贪图王者的名分。”令国人都称他为君上。这是他的明智之举。不过过了跟年,他的头脑就有点晕了,九年,赵武灵王与韩、魏共击秦国,被秦国击败,秦军斩首八万级。好疼,不过还没完,齐军又在观泽击败赵军。十年,秦国又攻取了赵国的中都及西阳。

只要能隐忍着低头做人,机会总会有的,在赵武灵王十一年,赵国的邻国燕国,发生了严重的内乱。燕王哙受到苏代和鹿毛寿的蛊惑,把他的王位禅让给了燕相子之,结果引起了内乱。燕太子平不满意了,就联系齐宣王攻子之,齐宣王同意,就来帮助燕国太子。可是,等齐军获胜后,却在燕地大肆掳掠,引起了燕人的极大愤慨,太子平不能制止。

赵武灵王见此,思索几天,还是感觉这是天赐良机,于是决心插手燕国内政。他派乐池入韩,迎立燕国在韩过当人质的公子职。乐池本为中山人,曾为赵武灵王出使秦国,还担任过秦相,后来被张仪取代了。赵王迎立燕公子职于韩的行为,是个大事,这牵一发而动全身,它关系到多国利益。赵王想通过迎立新的燕王,而使燕王能对赵国感恩戴德,与赵国结成稳固的联盟。同时,赵武灵王还想破坏燕国与韩国对赵国的夹击盟约,真是一举两得。

虽然,赵国与韩国已结盟,但韩国也不傻,韩王为了制约赵国,也与燕国结盟,这样就形成了对赵国的夹击之势,赵武灵王的难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韩国的行为防备了赵国对韩的不利。燕公子职就是应这个盟约入韩的,赵王迎立公子职后,由于人质公子职的归国,燕国与韩国的夹赵盟约自动解除,燕公子职因为是赵武灵王迎立的新燕王,所以,于情于理都不该与韩国再次结成夹击赵国的联盟。让人合作很困难,但让人分开不难,赵王在拆开了韩燕联盟后,他对韩燕这两个邻国就能有效控制了。

赵武灵王以平叛驱齐为号召,组织五万步兵,派乐池奉公子职引军入燕,又与太子平和匡章的齐军进行交战。这时,燕国的百姓早已不堪齐军的掳掠,对太子平的引狼入室更是义愤填膺,所以对公子职非常拥护。赵王还成功地说服中山王借燕国内乱之机,大举攻燕。中山也就迪奥欧向北,取得了占领燕地数百里,城池几十座的大胜利。

齐王见赵国插手燕国的内政,与齐国为敌,还得到了好处。就派精锐的部队,出国燕国和赵国交战。赵王并没有把赵国的主力部队,投入到与齐军的战斗中来,他不愿意为燕国损害赵国的实力。他深知文武之道要一张一弛,结果,双方进入到了相持状态。

赵武灵王对公子职和易王后说,齐军太厉害,而且很强硬,赵军很难战胜齐军,就请公子职向外公秦惠王求救。不过秦惠王此时正忙于与义渠、韩国、齐国、楚国的战事。虽然是外甥,那也没办法。十四年,秦惠王腾出手来,他派出大军,兵分两路攻齐救燕,齐军很快就被击败了。此后,燕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赵国和秦国的稳固盟友。赵王偷偷地笑了。

赵武灵王十五年,燕国稳定下来,公子职正式登上了王位,就死燕昭王。赵武灵王十八年,秦国发生变故,秦武王好大喜功,在周举鼎绝膑而死。他无子。秦武王的生母惠文后,想要立秦武王异母弟公子壮,秦武王的庶母宣太后却要立另一异母弟公子稷,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两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赵武灵王对秦国的局势,倾注了很多心血,他密切关注这事态的发展。人总是喜欢做自己熟悉特别是熟练的事情,因为插手燕国成功,这次的机会,他也不想放过,他俟机插手秦国朝政。赵王听说宣太后战胜惠文后,欲立次子公子芾为新的秦王后,他轻车就熟,立即派使者通知楼缓,让楼缓去秦国告诉宣太后,赵武灵王准备迎立宣太后的长子,就是在燕国为人质的公子稷为新秦王。同时赵王命令赵固入燕迎立公子稷。

燕国当然希望公子稷,回去出任新的秦王,所以对赵武灵王的建议很支持。秦国已经内乱三年了,现在已经是疲惫不堪。在北边,赵国夺取了榆中后,对秦国形成了压顶之势。在南边,楚怀王对汉中、巴蜀觊觎已久早已垂涎。如果宣太后敢不同意赵武灵王的意见,那一场恶战在所难免,赵武灵王对燕国内政的干涉还历历在目。

宣太后不得已,不过庆幸的是自己的儿子,她同意了赵武灵王的意见,立公子稷为新的秦王,他就是秦昭王。但,由于公子稷年龄还小,宣太后就掌握了实权,自己亲自主持朝政,也小心翼翼地与赵武灵王周旋。

这年,楚国与越国的大战爆发了。事情其实很简单,本来越王无疆与楚怀王谈好共同攻齐。结果越王出兵后,楚怀王并不出兵,他敷衍越国,引起了越的不满。齐国在越国的攻击下,感觉很吃力,也就向越国求和,并且提出共同伐楚。结果,出人意料,楚怀王战胜了越、齐联军,灭掉了越国。齐国胆战心惊,把注意力全集中到了这场大战中。

此际,各国处于连续混战的状态。燕昭王初立,为振兴国家,就筑黄金台招贤纳士,但是燕国国破民弊,百废待兴。只有赵国和宋国没有参与其他国家的乱战,他们在低头苦干,全力谋划兼并土地。

赵武灵王与宋偃王也结成了联盟,他利用宋国去牵制,赵国的重点防范对象齐魏韩国三国,以免被他们搅坏,攻灭中山的好局。这才是赵武灵王的心事,他谋中山很久很久了。宋国也想利用赵国牵制齐、魏,以便于兼并齐国和卫国之间的邻近土地。赵武灵王面对天下大乱的大好形势,各国都无暇干涉的天赐良机,赵王向全国发布,要实行胡服骑射的法令。同时,大举进攻中山国。现在终于能写点俺刘邦喜欢的故事了,不过可惜,等下一章吧,同学让我去吃饭,再见朋友们。

同类推荐
  • 路过余生

    路过余生

    未来战争,人类输给外星人。为了改变结局,主角穿越过去,却患失忆。在探索种种未知谜题时主角渐渐找回记忆,在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的朝代更替中真相一步步暴露,更大的阴谋也随之浮出水面。这个世界就像是一个死循环,前世今生早已注定,穿越时间唯一能做的只是改善结局。
  • 李大钊北京十年

    李大钊北京十年

    这本书将与李大钊交往过的人物往来史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陈述。其中包含许多事例,方便阅读。
  • 狂想历史

    狂想历史

    穿越成了侯景,怎么办?--------------------------------宅男王璟穿越到了北魏六镇起义,面对二十多年后自己的悲惨命运,他该怎么办?逆天改命还是成为食物?敬请期待
  • 影响世界的100个演说(上)(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影响世界的100个演说(上)(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本书对世界上下数千年重大历史演讲事件做了全景式的扫描,对世界历史的真实过程做了全面的阐述,从浩瀚的历史文库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辨别类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介绍,为广大读者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口。让读者在阅读中享受知识的乐趣,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真实、演讲者的伟大。
  • 到了明朝当侦探

    到了明朝当侦探

    大三学生凌飞拥有过目不忘的现场记忆能力和推理能力,集成的父亲意志,但却阴差阳错的穿越到了明朝,从此踏上了明朝破案之路,破案,泡妞两不误。
热门推荐
  • 相错的青春

    相错的青春

    莫叶岚,我爱你,无畏山海,无畏流言蜚语——夏景墨夏景墨,我承认我喜欢过其他男生,但余生我必奉陪到底——莫叶岚莫叶岚,你知道一见倾心的感觉吗?我知道。——夏景墨“不见白头相偕老,只许与君共天明”——莫叶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等天妃

    一等天妃

    她只是想寻个亲,却卷入一场王储的争夺战。频频被暗箭所伤,她不得不怒发冲冠,老虎不发威,你真当姐是包子吗?拳打王子,掌搧绿茶婊,王后也要靠边站!可为什么我那么护着你,你却只看见那杯绿茶呢?王妃算个啥?姐要做你们的一天一地一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江湖风云录

    江湖风云录

    吾之一生,不求封侯拜相,进出庙堂:亦不求武功盖世,威压天下。然,吾之所求更为贪也,欲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辉,长生久视,永生不死。是以,吾遍寻遍天下仙踪佛迹,然许是慧根不够,或是机缘不足,终不能如愿;是以,吾博览天下群书,却多见鄙陋之识,顽愚之见,实在可笑;是以,吾上观日月星辰,下观蝼蚁走兽,踏遍山川河流,阅尽红尘六苦,以思长生之法。然,人力有尽时,寿限将至,终难逃一死也。悲夫,人寿何其短也,如梦亦如电,于莽莽天地,转瞬即逝。吾,历经春秋三甲子,终有点滴所得,本残身病朽,无颜留书于世。然,终是心有所念,放之不下。今书之,静待有缘!
  • 唱片艺术家

    唱片艺术家

    这是白凯风来到上海的第十个年头。他一直相信着,每个人活着都是心灵有所依,而他的坚持一直是音乐二字。郁郁不欢的音乐人白凯风在某一天梦回大四,音乐十年历程犹如过江腹水,在二十一世纪的开头重新演绎。
  • 黑色指环:魔领主

    黑色指环:魔领主

    性格孤僻的龙南啸在爷爷的寿诞宴会上意外得到一个黑色指环,却未料到指环里竟然附着远古魔神的意识!最敬爱的爷爷骤然身亡,家产遭夺,原来一连串的变故皆是出自叔叔龙笑云的阴谋──要和龙笑云对抗的方法,只有利用指环的力量成为魔领主……作者:纳兰书轩
  • 虫重临深空

    虫重临深空

    悲催主角,吃自己才能活下。我看到了我真正的敌人,它们从深空之中向我驰来拥有我无法想象的力量,而我只能拼上一切去面对它,但是我并不孤独,因为——我即是虫群星际1和泰伦虫族的画风都很大程度上的借鉴了异形,但是在二代的时候,星际的画风就完全和异形脱离了,并使用了大量现实中存在的生物特征,所以zerg的设定其实要比泰伦更加科学,雷兽的颈盾,虫母的形态……总之感受硬核虫族的魅力吧。其实我特别想把书名改成“地球虫族大战深空流浪者。”,但是总觉得这个名字逼格不够。本书会一本正经的给你解释人为什么会穿越,如果说错了请提出来,反正我也不改……不不不不得改得改(我怎么不小心把实话说出来了)前面挖的坑,如果后面我还记得都尽量填。请叫我填坑小能手
  • 东京有点不太平

    东京有点不太平

    当野泽名昊踏上修炼之路……他才知道这自己的生活似乎不太平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