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46500000007

第7章 研读法:细致研究,深刻分析

在阅读中质疑,在思考中领悟,在研究中分析,是使阅读达到一种高层次、高界境的要求。用心读书,不死读书,不为书所拘,才能使自己真正吸收知识的营养。青少年利用研读法读书,有助于自己系统完整地汲取人类智慧的结晶。

1.研读是透彻理解书本的有效方法

研读,即读书时边读边想,能从书中悟出道理,得出某些结论的一种读书方法。读书必须思考问题,读书不思考,效果必然不佳。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积极倡导认真思索的读书方法,他提出“要看到书背后的东西”。要看到书背后的什么呢?华罗庚对此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对书本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应该记住它的结论,懂得它的原理,而且还应该设想一下人家是怎样想出来的,经过多少曲折,攻破多少关键,才得出这个结论的。而且还不妨进一步设想一下,如果书本上还没有做出结论,我自己设身处地,应该怎样得出这个结论。”华罗庚这段精辟的论述,可以看作是他一生读书治学的经验总结,确实值得铭记在心。

我国宋代著名学者朱熹,一生勤奋读书、治学严谨,他曾教导学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慢朗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者乎?”

我国古代学者程伯子,曾提出“《论语》要冷看;《孟子》要热读”。分析透彻,有一定的道理。我国清代学者惠周惕,提出“初读能入,既读贵能出。”也是要求在读书中善于思考,把书上的死文字,变成自己的活知识。

任何一本有价值的书,其最后的结论都不是孤立的。所以,不用脑思考和分析结论的来龙去脉,就很难把书本上的知识“消化”为自己的知识,即使得到一点知识,也往往是肤浅的,不可靠的。即使结论十分正确,到要用这结论去处理实际问题时,还是会犯错误。因此,一个认真读书的人,不但要认真思考全书,还要进一步了解作者写出这本书是根据一些什么样的事实,必要时,甚至要了解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走过了一段什么样的道路。同时,书本知识并不是尽善尽美的,我们除了用心思考弄懂一些知识外,还要用心思考其中说得不完全甚至不正确的东西。

在读书学习中,只有敢于提出疑问,并进行积极认真的思索,才能真正读懂书,从而有大的进步。

2.高度提炼的归纳读书法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做“管中窥豹”。意思是说如果从一个细管子里看豹身,其后果是可以预见的,即“可见一斑”。但是如果你的“管”不仅是一个,而是多个呢,那就不仅可以看到许多个“斑”,而且可以看到豹眼、豹鼻乃至整个豹身。父母引导孩子读书时,也可以采用“多管窥豹”的方法,也就是归纳读书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作家雅各布出版了一本震惊世界的小册子。他将希特勒军队的各种情况公布于众,希特勒为此大为恼火,将雅各布绑了起来,审问他是如何窃得情报的。雅各布回答:“全部来自德国报纸。”原来,雅各布一直精心阅读德国报纸,凡是有关德军情况的消息,哪怕几个字也不放过。他对这些零散的信息加以摘录、分类,就把德军的“斑”拼了出来,终于“合成”了“豹”的全貌,获得了德国军事部署的系统情报。

雅各布的成就就是使用归纳读书法的一个典型实例。当一个人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时,都想要把所要研究的问题搜集、整理、分析、归纳到一起,获得自己有用的信息以便更好地掌握。这时,就不妨运用“归纳读书法”。

比如说学习历史这个学科吧。学习历史要掌握历史线索,讲究学习方法。历史学科的特点是历史人物众多,历史事件繁杂,年代、背景纷纭繁复,极易混为一团。如果不讲究方法,一味地死记硬背,就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学习历史要根据时间上的纵向序列和同年代发生的历史事件的纵向序列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列表归纳和分析。这样便于记忆基本史实,也便于把握众多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还能提高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归纳读书法”中有一个非常实用的形式——列表归纳。归纳读书法可以从两个角度去归纳。

①纵向列表

纵向列表是从时间顺序上,对历史事件做纵的梳理、归纳,然后逐一比较其异同。比如,“中国土地制度”,可按时序,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地逐一清理。理出一条线后,就能看清我国土地制度的来龙去脉,掌握其沿革情况。这样也十分便于比较,在比较中,每个朝代土地制度的特点就看得很清楚。其异,其同,泾渭分明。就拿“中央集权制”这一专题来说吧,梳理过后再对历代情况加以比较,就可以看清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的强化过程。

这种纵向列表,适于一个专题一个专题,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进行梳理和比较。如果将主要专题都比较过了,那么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也就可以清楚地掌握了。

②横向列表

横向列表不是以时间为序,而是以空间为序。在相同或不同的时间里,将不同空间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排列在一起。这样梳理过后再比较其异同,效果颇佳。比如拿日本资产阶级革命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两相比较,不列表,不梳理时,鱼龙混杂,眉目不清。经过梳理之后,其相同点与不同点,分外鲜明。各自特点水落石出,便于记忆。不仅如此,通过归纳,还可以深入一步,掌握历史事件的共性与个性,这是一箭双雕的做法。

学而不能致用的人是一头背着书的牛马。蠢驴是否知道它背上背的是堆书而不是一捆柴?

——〔美〕本杰明·富兰克林

归纳读书法不只是一种,还有旁注归纳读书。所谓的旁注归纳读书法,就是把书中某一章节、某一情节等等,经过思考、分析,用自己的语言,把其重点、基本精神归纳一下,了解其段落大意、内容提要、主题思想、写作方法,而后以旁注的形式把所归纳的记下来。这是一种最常用的读书方法。

人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往往把文章分成许多段落,每个段落说明一个主要意思。读书的人读完一段就理解一段,一段一段的意思了解了,全篇文章的大意也就明白了。所以,读书时,注意分析段落,学会归纳段落大意,是学懂弄通一篇文章的前提。

如何归纳段落大意?主要是紧扣中心,这是很重要的方法。因为一段文字,要从不同的角度去阅读,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只有将表示局部的段意放入全文中去归纳,段意才能正确。

要准确理解一个段落的意思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首先要善于归纳和分析,通过段落所叙述的表面意思抓住实质;其次,要弄清每段之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了解每个段落表达的层次;再次是要了解段落在全文的重点地位和作用,加深对每个段落含义的理解。

在阅读中我们采取旁注归纳法,把对每个段落内容的理解归纳成段落大意、写出段落提要,可以加深对整个文章的理解,增强和巩固记忆。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写的回忆性散文。它通过童年时两种生活的对比,含蓄而深刻地批判了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这是文章的中心。所以无论概括百草园的生活还是三味书屋的生活,都围绕着这个中心。这样写出段落提要才有助于加深对整个文章的理解。

一篇文章抓住主题思想,就是抓住文章的灵魂,就可以把文章读懂弄通。作家高尔基曾说过:“每一本书都是全人类精神劳动的结晶,因为书就是人类通过集思广益,再由个人写下最精练的语言。”使用归纳读书法,对读书者系统地掌握书本中的智慧结晶,是大有裨益的。

越是善于归纳总结,头脑中储存的知识就越系统,越丰富。

3.精琢细磨的推敲读法

“推敲”一词源自唐代贾岛,他正为“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一诗的动词选择而思索良久,不期撞上了韩愈,于是便留下了一字之师“推敲”的美名。现在我们来学习推敲法,也要像古人一样品出个味道来。推敲法分为字词推敲法、句子推敲法、解疑推敲法三类。

(1)字词推敲法

有一些喝茶的老手,无论什么茶叶,只要泡了一喝,就能将茶叶的产地、质量、级别,说得一清二楚。这就叫善于品味。读书,也要学会这样品味。

在解决理解词语的问题时,单靠注释和工具书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要理解词语的表达作用,就必须根据句子和整个文章的意思去思考、研究。比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两次描写孔乙己买酒付钱的动作,第一次写的是“排出九文大钱”,第二次写的是“摸出四文大钱”,前者表现了孔乙己平时那种自命清高的思想状态,后者反映了他被毒打致残后的悲惨境遇。像这样的词语,在阅读时如果不结合全句全文来思考,就不可能正确地理解它的表达含意。

又如,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中有这样的句子:“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读了以后,人们常常会赞不绝口地说:“写得妙!”妙在哪儿?有人说:一个“泻”字用得准。准在哪儿?有人又说:既然是“月光如流水”,“流水”当然就要用“泻”来“配合”,如果用上个“照”字,岂非“搭配不当”了吗?这时,我们不妨想一想,将月光比作水而又用“照”字的,这样的用法有没有?读过《为了忘却的纪念》的同学一定会说:鲁迅就用过。文中有一首七律,最后两句是:“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这不就是吗?

那么,怎样来对此作出比较完满的解释呢?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践,并不是为了读几本书,使自己的谈吐增加名词、词汇和时髦的术语。

——〔中〕陈毅

比喻,作为一种修辞方法,在本体与喻体之间,总得有某方面的联系,而且也往往只是在某一方面有联系,而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有联系。比如,人们常将“太阳”作为喻体,说:“××像太阳。”像“太阳”的什么呢?有时,取“太阳”的“光”,有时,取“太阳”的“热”,有时则取“红”、“圆”、“大”的意思。如果什么方面都像,本体与喻体不就成了一个东西了吗?

由此可见,“月光如流水”一般地“泻”,或者是“月光如水”一般地“照”,关键不在于“水’,而在于取了“水”的哪一方面的意思。朱自清之所以用“泻”,主要是为了突出“月光”的“浓”、“亮”。设想一下吧,在蓊蓊郁郁的树缝里,月亮送来了它的清辉,明暗对照,你能不觉得它就像从高处流淌下来的股股水流吗?这样,一个“泻”字,用得就恰如其分,贴切地勾勒出月光的质感,仿佛就像伸手可以触摸得到的一般。鲁迅的这首诗,由于写于深夜中,且作者心头充满了愤慨、悲哀,因此,将月光比作“水”,主要是突出了水的“凉”,月光就像水一样,冷冰冰的,照到了“我”的身上。这样写,情景交融,生动地反映了作者此时此刻的处境和心情!

由此可见,作者在作文时是对“泻”和“照”的运用经过了深推细敲的,方能有此传神的效果。

文学作品的字词要反复推敲,纯粹的语言学中的字、词含义也要仔细推敲才行。我们知道,我国古代许多善于治学的人都强调读书时要注意词语的理解。朱熹在论精读的方法时说,阅读中碰到生字难词,应该像官吏问案那样,寻根究底,决不轻易放过。汉代以来,解释古书中的词语和句子甚至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训诂学。

读书过程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理解字词呢?

一要准确把握词语的意义。既要理解一个词语的表面意思,也要理解它的深刻含义和感情色彩。

二要注意词语表达思想的作用和表达的艺术效果。优秀作家所写的好文章都非常注意词语的使用和推敲。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就下过“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的功夫,大诗人杜甫也曾说过:“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2)句子推敲法

在推敲句子方面,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可是代表人物。他把学习看做是品味美味佳肴,一本好书会使他满口余香,“三月不知肉味”。他说:“读书必须先知味,这是读书的关键。所谓味是不可捉摸的,一人有一人的胃口,各不相同,自己必须知其所好,才能读出味来。”

林语堂把品尝味道看作读书学习的整个目的,而抱着这个目的去读书,才能称得上是一种艺术。他认为这种读书方法如果掌握好了,读者就获得了读书的趣味,那么他的谈话也会有滋味,他所写的文章也不可能无味。

林语堂还发现:同是一本书,同是一个读者,一个时期便可以读出一个时期的味道来。未见名人的面时,读名人的文章是一种味道,见到名人通过交谈,再读他的文章,就会有另外一层味道,等名人变老了,读起他的作品,又会别有一番滋味。

品尝味道的读书学习,是一种享受和乐趣,当打开不同的书时,感觉就像接触了最健谈的人。这个人会引导你与他一起讨论一些你从来都不知道的知识。而我们在阅读时,碰到意思简单的短句,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碰到意思复杂的长句、难句,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了。这就要看你的推敲功夫如何了。

优秀的作家,为了表达思想的需要,会在作品中写下一些语意深刻的句子。在阅读中碰到这些句子,我们不仅要懂得它的表面意思,还要深入领会它的言外之意。

语意比较深刻的句子一般包括以下三类。

①警句

警句大多是用简练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发人深思,给人以教益。比如:“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透过表面可知,“路”的深层含义乃人生之路、社会变革之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是,只要大多数人觉悟起来,勇往直前,就能在黑暗的旧中国闯出一条光明之路来。

②反语

反语往往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思想。正话反说,带有一种讽刺意味,从而增强了要表达的意思。这样的例子在鲁迅的小说里比比皆是,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③双关语

双关语往往利用语音或语义,使某些句子带有双重意义。例如:“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此诗写在1976年春,这里的“江桥摇”与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名字中的各一字谐音,读来真是大快人心。

总之,对于语意含蓄的句子在阅读中必须仔细推敲,深刻领会。领会的方法是要把句子放到全文和文章写作的背景中去推敲琢磨。警句要探求其中包含的哲理,反语要找出它的正面意思,双关语要找出与句意相关的事物。

在阅读中,为了加深对句子的印象可以把自己对这类句子的理解写在旁边,把句子勾画出来,有些格言和警句还可以分类抄录下来,丰富自己的语言库。

(3)解疑推敲法

现代史学专家潘吉星谈他的治学经验时曾说:“读书、科学研究决不能偷懒,对任何有价值的材料,每条都应该追踪不放,查到原著,决不能满足于第二手材料,因为一转手,会受到作者的观点影响,往往有误。”

学问家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阎若璩读《尚书》时发现有些篇章不似原作,于是,就抓住“疑似之迹”,沿波溯源,多方考究,最后证实《尚书》中有25篇是东晋人梅巨责的伪作,终于澄清了千年疑案。现代史学家王利器,也是一位治学严谨,重视追根溯源的学者。他读《颜氏家训》一书时,发现不少歧义和许多难以解释的语句,便一一查对,直至找到其各自出处,弄清其真义才罢休。

那么,怎样运用解疑推敲法呢?

关键其实就是寻“疑点”。这就是说读书要做有心人,善于抓住书中的疑点。

科学家竺可桢研究气象学原是从“宋代雪”开始的。早在1924年,他读二十四史时,发现宋代对雪的记载很多,于是产生了兴趣。以此为起点,他先把宋代有关雪的记载收拢到一起,并扩而大之,进一步收集宋代其他气候资料。于是写出了《南宋时代我国气候的揣测》、《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等一系列论文,对中国和世界的气象学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又如:

科学史专家潘吉星同志从我们今天使用的“纸”出发,在大量古籍和外文资料中追溯、搜寻,几经挫折,历经20年,阅读了2000多册书,查找了难以计数的报刊资料,摘写了满满一箱资料卡片,才总算把纸的源头及其来龙去脉搞清楚,写出《中国造纸技术史稿》一书。瞧,多么不容易啊!

那么解疑推敲法在学习中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

第一,疑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思维过程。疑既是一定阶段的思维结果,又是更深层次上的再思维的起点,因为发现疑点会使思维出现兴奋、活跃状态,引起探究反射,从而提高读书效果。读书善疑者,往往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这样就能多思多问,深入其内。达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如有疑而不善问,就意味着思维处于迷茫状态。这样,就很难理解和掌握知识。

我们不应该炫耀书架上摆得怎样多,而应该寻求几本给自己的实际生活带来坚定信念和光明,像珍宝一样宝贵的书。

——〔日〕大平正芳

第二,疑能产生新的科学理论。在利用“发现疑点读书法学习时,要勇于除旧布新,开动脑筋,善于得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并通过实践,加以考证、修订、完善。只有对旧学说、旧理论进行质疑,才能产生新的科学理论。

解疑推敲法告诉我们,思源于疑,思维活动在质疑。在不断提出“为什么”中得到发展,产生新的飞跃。谁善于解疑,谁就能够掌握读书的主动权。

4.紧扣问题的追踪读书法

读书不追踪问题,思维就捕捉不到既定目标,学习就难于有收效。追踪问题是提高读书效率的一个方法,它的具体运用过程就是:循“题”而读,挈“题”索知,觅“题”参照,抱“题”深究。

循“题”而读。用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作引导,推动阅读步步深入。

从具体形式看,读书似乎是一字一句、一行一页循序而读,但这并非能寻到通向书中奥秘的门径。真正有成效的阅读是要透过书中的表面字句去捕捉问题,然后穷追不舍,方能进入书中的“洞天”。例如任何一本理论著述,作者的思想一般都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展开的。一个大问题含有若干小问题,大问题之间又互相联系,被更大的问题所统领。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从最平凡、最常见的问题——商品开始,然后逐步揭示出资本主义世界所固有的、种种对抗性的矛盾,最后阐明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指出的:“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我们攻读《资本论》时,只要把握住马克思写此书的思路,即以商品问题为起点,进行演绎、追踪、逐步推进、深化,就能进入马克思所建树的宏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殿堂中去。

①采用循“题”而读,要注意阅读的渐进性和整体性

循“题”而读,既要对一个问题探幽索微、寻根究底,又要弄清它们之间的依存、因果、递进、交叉和对立关系,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全书的精髓。

②采用挈“题”索知,要注意阅读的紧迫性和针对性

挈“题”索知,针对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及时找相应的书刊阅读,直到获得满意的答案为止。

据说,爱迪生攻关遇到了难题,总要找一大堆书来读。他不是每本书从头至尾地读,而是从有利于尽早解决问题的角度,有针对性地阅读书中相关的部分。夏衍告诉别人,建国以后,他工作忙,主要是采用挈“题”索知的方法来积累知识的。

当前,为了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们更要带着各个领域中的新问题,随时向书本咨询索解,以便不断更新知识。

③采用觅“题”参照,要注意阅读的对比性和取舍性

觅“题”参照。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从一本书中索取问题,然后参照同类的和相关的书进行阅读,这有利于兼收并蓄各书之长,达到开阔视野、深化认识的目的。另一种是将书中论述的问题与实地、实物参照,“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

防止浅尝辄止,囿于一书之见,“画地为牢”使自己裹足不前。要最大限度地取各书之长,尽量舍弃书中的偏见和谬误,逐步形成自己知识积累的优势。

④采用抱“题”深究,要注意阅读的创造性

抱“题”深究,这是一种更高层次追踪问题的读书方法。《红楼梦》是世界古典文学名著,曹雪芹通过自己的笔触,不是还展现出了我国古代名目繁多、造型优美的工艺品吗?有人在阅读《红楼梦》时,就抓住了这个不显眼、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探索和研究,从而写出了不同凡响的我国工艺品发展史的专著!

阅读是为了借鉴,借鉴是为了创造。既要信书又不全信书,以免重蹈“本本主义”的覆辙。当发现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时,要勇于创新另拓思路,通过深入研究取得新成果,以丰富人类智慧的宝库。

5.步步深入的五步读书法

读书要敢于提出问题来研究。不要为书所拘,要有批判力。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要把脑袋仅仅当成仓库,读死书,死读书,要逐步对书读出自己独立的评价和见解。

五步读书法是:读书——观察——思考——钻研——创新。这五个步骤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1)读书

读书就是要采用通读、精读、略读等各种方式,了解、熟悉和掌握书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主要结论。有些重要的部分,还要记熟,同时做好读书笔记、圈点批注、读书卡片等等。

(2)观察

我读书的办法总是以“定量”、“有恒”为主。不切实际地贪多,既不能理解,又不能记忆。

——〔中〕徐特立

观察就是对照书中所述进行实际考察。读书以后,不要人云亦云,做书本的奴隶。无论书的作者有多大名气,都不要轻率地完全相信,要敢于置疑。但怀疑不是凭空的,检验真理的最好办法是实践。因此,了解了书本中的概念、原理、观点、结论后,应该进一步走进实验室或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生活实践中去,观察那些概念和原理等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3)思考

思考就是对书中所述与观察所得进行比较分析。走出书本进行观察之后,必然会有自己的发现。这些发现可能有多种类型,如发现某些原理与实际情况相吻合,某些与实际情况不完全吻合,有些甚至相悖,等等。对这些观察结果,不应无动于衷,而应该把它们作为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仔细思考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和条件,从而引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4)钻研

钻研就是在经过思考提出新的课题之后,开始做进一步的研究时,可以提出假设,然后采用实验、调查、观察、总结经验等多种方式验证所提出的假设;也可以在原来书本结论的基础上,开展补充性、扩展性的研究。

(5)创新

创新就是在以上四个步骤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概念、论断、理论。

书是我的奴隶,应该服从我的意旨。

——〔德〕马克思

上述的五步读书法,实际上是包含了读书之后的实践活动的广义和读书法。它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研究,而且适用于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以及工农业生产中各种业务问题的研究,甚至也适用于学生的学习。如果从读书的机能和效果的角度看,这种研读方法显然是一种充满活力、充满批判性和创造性的读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这种读书方法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

6.推陈出新的创造读书法

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书籍对人类原有很大意义……但,书籍不仅对那些不会读书的人毫无用处,就是对那些机械地读完书却不会从死的文字中引出活的思想的人,也是无用的。”

从前有一个叫亚克敦的英国人,非常喜欢收藏图书,也非常爱读书。他除了把自己收藏的七万多册藏书读完外,还继续找其他的书看,并且在读书的同时,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一生没有什么成就。

这位亚克敦先生就是这样的人。尽管他一生博览群书,最后还是一事无成。

俄国剧作家克里雅日宁曾经把读书分为三种: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又懂;还有一种是能读懂书上没有的东西。读而不懂,不如不读;既读又懂,只懂得书本上的知识,也是不够的;只有通过读书本上的知识再经过综合分析,创造出自己的东西,这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创造读书法。

教条主义正是从读书不求甚解这个门里钻进来的。

——〔中〕范文澜

大多数人读书仅仅满足于只了解书本上的知识,把自己变成一座储存知识的“仓库”,而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过程。唐朝历史学家刘知己曾有句名言:“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殖货。”也就是说:一个仅满足于储存知识,而不善于用探索精神和科学方法去消化、分析、创造的人,就好比一个愚蠢的商人,即使有满口袋的金钱却无法赚回一文钱。读书也是这样,如果我们钻进书里一味死读书,过分迷信书本上的知识,视其为“雷池”、“顶峰”,不敢有任何自己的见解,就等于把自己完全禁锢在书本里,那样就会读书越多,把自己“锢”得越紧。

那么,如何掌握创造读书方法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首先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创造的关系。创造并不是凭空想像,它是在继承前人知识的基础上得来的。知识积累得越多,就越容易发现其中合理与不合理的成分,从而产生创造的想法。

毛泽东读书就非常有创造力。他读过哥白尼、布鲁诺、坂田昌一、李四光、竺可桢、杨振宁等人的重要著作,以及许多自然科学刊物,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赫胥黎的《天演论》等名著,也反复读过多遍。1955年他就对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出一些见解。如:他认为质子、中子不是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质子和中子是可分的。实践证明他的见解是完全正确的。美国物理学家格拉肖还把新发现的亚夸克粒子命名为“毛泽东粒子”。

其次,要克服自卑、自怯的情绪,珍视自己的独立见解。创造力是每个人都有的,千万不要轻视自己的独到见解。尽管有时它可能很虚幻。

速算法的发明者史丰收,从小就爱动脑筋,经常有一些不同于别人的“怪”想法。小学二年级时,一次数学课上,他看着老师在黑板上演算,小脑袋瓜里忽然产生了一个怪问题:做数学题能不能从左向右,从高位算起呢?别人都说他异想天开,他却顽强地探索起来。经过十多年的研究,他终于创造了十三位数以内的加减乘除和开方、平方的速算法。史丰收的成功,显然得益于他珍视自己的独立见解。

再次,要有打破传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勇气。科学上新理论的产生,无不都是对旧传统理论的否定,因而,没有打破传统、向权威挑战的勇气是不能坚持到底并获得最后胜利的。

19世纪末,在牛顿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典物理学,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然而,在以后的十多年里X射线、放射性、电子等惊人的发现层出不穷。原有的经典理论已无法解释这些现象。经典物理学这座宏伟的大厦出现了不可弥补的裂缝。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读书的实践中,发现了前人理论上的缺陷,他大胆的抛弃了旧理论上的旧观念,独具匠心地引入了“能量子”的新概念,圆满地解决了当时物理学的疑难。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这种发现正是普朗克成功运用创造读书法的结果。

然而,不幸的是,普朗克这时忽然不安起来,他见自己的创造性理论违背了传统理论,便丧失了纠正前人的勇气。甚至做了三次修改,力图把自己的理论纳入经典物理学的轨道,结果,他的后半生在理论上几乎没有什么建树。他在《科学自传》中沉痛地写道:“企图使基本作用量子与经典理论调和起来的这种徒劳无功的打算,我持续了很多年,我付出了巨大精力,我的同事们认为这几乎是一个悲剧。”

正当普朗克徘徊不前之时,具有创造精神的另一批物理学家却在普朗克的脚印中看到并做出了令人瞩目的发现:1905年,爱因斯坦将普朗克的“能量子”成功地推广到了一切发光物体,提出了“光量子”,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实验;1911年,波尔又将“量子化”思想引入原子模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可见向权威挑战在创造中起了多么大的作用啊!

读书有三种办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俄〕克尼雅日宁

最后,要分清创造和模仿。创造是能提出新见解,解决前人不曾解决过的问题,或者解决问题是运用别人不曾用过的捷径。而模仿却是照着现成的样子去摹拟或仿制。所以说,模仿决不是创造。

宋朝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非常喜欢唐朝文人韩愈的作品,并且反复研读他的作品竭力向他学习。结果,他的文章虽颇负盛名,而诗却没有什么成就。清代学者袁枚在《随园诗话》里对欧阳修评价说;“欧公学韩文,而所作文全不似韩,此八家中所以独树一帜也。公学韩诗,而作诗颇似韩,此宋诗中所以不能独成一家也。”这是因为欧阳修学韩愈文章时,有创新,有发展,所以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而在学韩愈诗时却采取了亦步亦趋、墨守成规的方法,一味的模仿,因此,毫无发展,毫无创新,当然在诗歌方面也就不能自成一家了。

由此可见对书本的知识盲目崇拜,一味模仿,是很难有所创新的。只有“采百家之长,走自己的路”,这样才能另辟蹊径,别开洞天,才能有所创造。

要想熟练地掌握创造读书法,当然还需要很多条件,如:好奇心、远大的抱负、对图书的浓厚兴趣、善于思考等等。这些都不是我们一朝一夕就能具备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在读书的实践中摸索和总结。

如果书使我们不能、不敢去创造,那就失去了读书的意义。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我在火影世界当欧皇

    我在火影世界当欧皇

    我到了火影世界?居然还随声携带了一个欧皇系统,快快快,快来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爱不过半夏

    爱不过半夏

    世界上总会有些奇怪的相遇,从一开始的吵吵闹闹,到最后的分分离离。她只是希望每个人都能活得好好的,但命运总是对善良的人不公。让她遇到“路痴”的同时,也让她遇到那么多的苦难。每个人的欺骗与背叛,让她成为一个被丢弃的娃娃。而那潜藏在时光里的爱恋,即使再刻骨铭心,也不过半夏。
  • 盗灵至尊废柴

    盗灵至尊废柴

    死人投个胎有那么难?这年头连孟婆汤也有人抢着喝,抢就抢了还被一脚丫子踹出轮回台,一切都变了。凭啥别人穿越就是锦衣华服,衣食无忧,奴婢环绕,怎么到了姐就是悲催的尸横遍野,血泪成河?她是天怒人怨的无灵根废柴。她的人生目标就是活着,想尽办法的活着。然后,找到那个人,狠踹回去。可是,尼玛那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你确定能活着?蜘蛛长得比人还大,丫的,蛇还会说话?抬一抬手,绿色浅光一闪,断手断脚,血肉模糊,瞬间复原。手指一弹,大好活人一颗滚圆头颅掉在地上,咕噜噜就成了球。这不科学……本文宗旨:当女强遭遇男强各种强,当腹黑遭遇心黑各种黑,是你死呢还是你死呢还是你死呢?反正我不会死。
  • 驭灵主宰

    驭灵主宰

    荒神大陆,人族,魔族,邪族,纷争不断,少年墨虚尘窥悟前世,得天地之神力,化干戈为玉帛,救苍生于战争洪流之中,惊众神,扰冥界,只为荒神大陆和平安宁。
  • 虺龙道

    虺龙道

    大凡物种都是向着强大的物种方向进化,正所谓类我者生,像我者死,进化成一物种,永远比不上原物种,只有走出自己的路才能不断超越。龙生九子,子子各有不同,女娲人身蛇尾,伏羲人身龙尾,神农头生牛角,走出各自的领域。
  • 踏过时光唯有你

    踏过时光唯有你

    一纸婚约,假意里入了真心。合约情侣,不知是谁先失了心。宁之岚:阿昱,遇到你,真好。楚明昱:阿岚,今生今世,踏过时光,我只要你。
  • 初中三年,男孩如何管教

    初中三年,男孩如何管教

    升入初中后的男孩们处于青春叛逆期,他们会对生理、心理、学习、理想、人际交往等问题开始产生困惑,成年男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逐步觉醒,对家庭、学校、社会的事务产生自身的看法、思维异常活跃、质疑家长权威,如果不加强教育和引导,后果就是学习退步、脾气喜怒无常、做出过激行为、与老师、家长对立甚至接受不良诱惑而滑向犯罪的边缘。
  • 权榜

    权榜

    嚣张本无罪,当欲望开始贪婪,或许有着更多机会
  • 豪门重生之娱乐女王

    豪门重生之娱乐女王

    她被艺人陷害,在那一刻,她就下决心,如有来生,定不能让他们好过,定将让他们身败名裂,不知是老天爷看不下去,她居然重生,重生在了一个顶级豪门,她重新踏入娱乐圈,在娱乐圈里一步步走向未来,而在娱乐圈邂逅了身为超级巨星,神话般的他,俩人经历了种种磨难,最终又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