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和清世宗雍正,他们缔造了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个盛世,一个是贞观之治,另一个是康乾盛世。但是,客观来讲,两位接班人都有为后人诟病的地方,李世民算得上千古明君,但玄武门兵变还是为自己的历史留下许多有争议的东西,所谓杀兄、屠弟、逼父不管怎么讲,都不是光彩的东西;至于雍正皇帝,他的勤勉与敬业以及对康乾盛世所起的巨大作用,已经不需要我们做更多的赘言,但传说中的“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好谀”、“任佞”等十项大罪的确影响了他的声誉。但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一代名君,是所有的创业者渴慕已久的接班人,但历史常常有令人无奈的遗憾,让我们揭开历史的篇章,看看盛世之君君临天下的真相。
玄武门事件中,李世民占了先发制人之利,上大大弥补了其兵力不足的弱点。李建成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危机感,对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认识不足,太过掉以轻心了。身为长子,继承皇位是名正言顺的,又得到父亲的全力支持,所以,他过份自信,看不到对方的优势,也看不到自己的弱点。他曾得意地对元吉评说秦王:“留之长安,则一匹夫耳,取之易矣”,但他恰恰死在李世民的弓箭之下。说明他比之李世民是太缺乏军事头脑了。但是,做皇帝首要的乃是政治家的才能,而非军事家的本事,更不必说李建成手下也网罗了魏征、王珪等人才,这些人后来都为李世民所重用而成贞观年间一代名臣,可见,李建成也是擅长招贤纳俊的。唐太宗李世民继承皇位可以说名至所归,但“贞观之治”与他的“虚心纳谏”并没有多大关系,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玄武门兵变对李世民带来的压力和自己“济世安民”的理想,这其实是一种动力,也是他虚怀若谷,善于纳谏的主要原因。
继位背景:
古语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智宫就是有山有水的意思。
作为一名开国之君,他首先是一位政治家,真正的政治家是不会溺于享乐而忘记自己的使命,李渊就是这样的人。建立仁智宫,他考虑最多的还是军事问题。唐初,国家初定,内有徐圆朗、刘黑闼等义军割据,外有突厥不断入侵,北部强悍的突厥也常常率军南下,不时侵扰关中,京城长安动荡不安,新生的大唐帝国仍然处于危机之中。
李渊决定在京城附近的几个咽喉要道,兴建军事要塞;这就是颁州的仁寿宫、终南山的太极宫以及最著名的宜州仁智宫。
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宜州仁智宫。
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五月的一天,仁智宫刚建成一个月,李渊带着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两个皇子,风尘仆仆的来到仁智宫,留守长安京城的是大唐太子李建成。帝王的优雅与从容,仍然难以掩饰他脸上的忧戚疲倦之色,太子李建成与次子李世民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让他极为担心。四子元吉是建成的最有力的支持者,但李世民的才干及一帮如狼似虎的心腹班底绝对不含糊。
为了巩固自己的太子之位,李建成曾在东宫内私蓄超出法定编制外的武士,组成所谓“长林军”,被李渊发现了,下旨斥责,并勒令将“长林军”解散。与此同时,李世民也私蓄了个人的武装力量。玄武门事件前夕,尉迟敬德劝李世民下定决心发动政变时曾说:“大王素所畜养勇士八百余人……”
至于地方上的武力集结,李世民也并不落后于李建成。
现在,让我们把镜头聚焦到独守京城的李建成,此刻,心中有些窃喜,他并不想杀掉自己的父皇和自己的同胞兄弟,但是,他要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是啊,这本来就是他自己的,秦王的实力太可怕了,我不干,他也会干的,他不干,他的部下也会这样干的,一想到这里,他就郁闷,目前倒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如果杨文干在庆州起兵,与长安互相接应,那么大事必成。
他想到了自己的心腹,一个培养了几年的干才——庆州都督杨文干。
杨文干,人如其名,他不仅仅是文才出众,更重要的是他不仅能干,而且敢干。
李建成的命令只有八个字:暗招勇士,送往京城。
他已经储备了许多上好的兵甲,这是起兵的本钱,两个人足以担当押送兵甲的任务,一个是郎将尔朱焕,另一个是校尉乔公山。
他们位卑言轻,但绝不能被忽视。许多事关成败的大事往往决定一些微不足道的人物,李建成早已想到这些,他相信自己的眼光,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尔朱焕和乔公山果然很意气,他们很爽快地答应了,不但信誓旦旦,而且很有信心。
人生总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李建成也有,他意想不到的事情是尔朱焕和乔公山竟然没有到庆州,他们改道上了玉华山。
多年以后,李建成怎么都想不通,他非常器重的两个人怎么会这样呢?只有一个人想到了,他就是秦王李世民,其实,他才是尔朱焕和乔公山真正的主人。这一些都是他安排好的。
李渊很快知道知道了一切,他不愿意相信,他不相信自己的太子会如此急不可待。但尔朱焕和乔公山毕竟是太子的部下,这时候杜凤举急急忙忙的赶来,他向李渊禀报此事。
李渊谁也不相信,但绝对信任杜凤举,因为杜凤举才是他暗伏在京城的眼线。
他极为震惊,他不相信自己的太子会如此急不可待!
他是皇储啊,是这个皇位当然的继承人,一定是杨文干这个王八蛋自己干的!
他焦急的在皇宫四处逡巡。
思虑良久,他决定派司农卿宇文颖飞骑传召杨文干,他要了解真相。
这是个很危险的差事,杨文干真的起兵,他活命的机会微乎其微,但宇文颖一点也不害怕。
为了国家,他不敢怠慢,他依然飞骑而出。
李渊很欣慰,为这样舍生忘死的部属。
谁都知道,元吉是李建成的得力助手,但很少有人知道,宇文颖也是李元吉最好的朋友。
最好的朋友往往是最大的敌人;但也只有最好的朋友才会在危难之际,舍命相救,宇文颖就是这样的人。元吉知道了李渊的决定,他大惊失色,反令宇文颖飞告杨文干,先下手为强,晚下手遭殃。杨文干别无选择,他很听话,率领大军攻陷宁州,驱掠吏民,还自据百家堡。
宇文颖走后,李渊又急发手诏,命令太子李建成速来仁智宫面君。
此刻,仁智宫早已戒备森严,太子一见手诏,吓得浑身颤抖。他不知道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尔朱焕和乔公山这两个该死的王八蛋,怎会如此背信弃义,他愤恨,他暴躁,所有的人都相信,如果这两个人在他跟前,太子一定会把他们碎尸万段,撕成碎片。
当此紧急关头,只有太子舍人徐师谟很激动,他说,我们虽无作乱之心,但已陷于嫌疑之地,只有据城起兵奋起一搏,才有出路;詹事主簿赵弘智非常冷静,他告诉太子,此刻起兵,无疑自寻死路,你能抵挡大唐的百万雄兵吗?杨文干尽管很能干,但怎么能和秦王天策府的文臣武将相比?他力劝太子速赴仁智宫谢罪求恕,只有这样做,才能证明他心怀坦荡,绝对没有谋反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