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177100000002

第2章 因为这个世界没有永恒

没有谁活得容易

人生每时每刻都需要修行,而修行中最重要的功课就是面对各种不可预知的苦境。只有扛过巨大的考验才可能有伟大的成就。即使佛陀本人,他所经历的考验一点儿也不比我们少。

实际上,每一次苦难都是生命真实的显现,也是无常给我们强有力的启示。苦难和幸福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是公平的,世间没有谁一生是顺畅无比的,各自都要经受百般的考验。

现实中的失败、失意比比皆是,忧虑和烦恼始终如影随形,痛苦无法完全根除,所以事事顺遂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景。但我们大多数人在面对苦难时都会表现出抗拒和恐惧,这是因为我们还不了解,苦难其实是最好的安排。可以说,苦既是人生,又是最好的修行。

就如同夏天会酷暑难耐、冬天会寒冷刺骨一样,苦是人生常态。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就会长久让自己的人生真正陷入凄风苦雨的幻象之中无法自拔。可以说,仍然有很多人执迷于痛苦,以幻为真,无法觉悟。

有这样一个富有启发的故事:秋天,上帝看视大地时,所见到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心里满是喜悦。没想到,有一位农夫却对他大加抱怨:“我每天都在虔诚地向您祈求,几十年如一日地向您祷告,盼望再也没有乌云、没有干旱、没有冰雹虫害,一切都风调雨顺,可是年年并没有什么变化,是我不够虔诚吗?”

上帝告诉他眼前的一切正是最合理的安排,但农夫苦苦乞求道:“全能的上帝,我请您答应我的祈求吧,只给我一年的时间,让这一年里再没有任何灾害降临,这样我就不再担惊受怕,吃这么多的苦了。”上帝出于怜悯答应了他。

果然,在第二个年头里,农夫的田地没有旱涝灾难发生,也没有虫灾相加,庄稼长得也比以往都好,麦穗结得又大又饱满。农夫自然满心欢喜地赞美上帝。但到了秋天本应丰收的时候,农夫发现自己种的麦粒竟变得干瘪了,于是不解地问上帝到底发生了什么。上帝回答道:“这就是你要的结果啊。那些麦子正是要经受各种灾害考验,才会真正地长籽结果。”

苦难和烦恼像麦子结籽一样自然,而苦难的考验却恐怕没有人愿意遇到。实质上,考验的真正含义就是,我们通过苦难去体悟生命的本相,用烦恼修出一颗清净之心,坦然面对无常的折磨,不再执迷现实粗浅的戏法和幻觉。

别奢求苦瓜可以变甜

当生活艰难,而不论你如何做,总是无法挣脱困境时,灰心丧气是很正常的事。我们必须历经哀伤、难过、愤怒、伤心、羞愧等强烈的情感,无论如何,黎明前的天空总是最黑暗的。在无常的人生旅途中,千万不要轻易放弃。相信自己,坚信自己可以再度感觉到生活是如此地充满希望及喜悦!

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圣。

师父拿出一个苦瓜,对弟子们说:“你们随身带着这个苦瓜,记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条你们经过的圣河,并且把它带进你们所朝拜的圣殿,放在圣桌上供养,并朝拜它。”

弟子朝圣时,走过许多圣河和圣殿,都依照师父的指示做。

回来以后,他们把苦瓜交给师父,师父让他们把苦瓜煮熟,当作晚餐。

晚餐的时候,弟子们吃了一口,惊讶地说:“奇怪呀!泡过这么多的圣水,进了这么多的圣殿,这个苦瓜竟然没有变甜。”

师父回答:“苦是苦瓜的本质,不会因为在圣水里浸泡过、在圣殿上供养过而改变。”

人生的痛苦何尝不是这样,不会因你获得什么学位、得到什么地位或是拜了某个神明而改变。人活着不是期待人生得到完全的满足,而是要学会要在种种失意中成长,就像吃苦瓜一样,不必去奢求苦瓜会变甜瓜。

一个乐观豁达的人,能把平凡的生活变得富有情趣,能把苦难的日子变得甜美珍贵,能把繁琐的事情变得简单可行。真正有智慧的人,根本不会畏惧痛苦,反而会将生活中的每一次磨难,都转化成通往解脱的基石。

有一个故事讲到,有一头驴不小心掉进了一口井里,它的主人非常焦急,想了很多办法也无法救它上来,最后索性决定:反正驴已经老了,不中用了,而这口枯井本来就很危险,不如请村子里的人帮忙,干脆把井给填埋了。

下填的时候,井底的驴马上预料到了后果,于是大声号叫起来,大家于是加快了填土。可没过多久,令人意外的是,驴居然听天由命般地安静下来。主人忍不住往井里观望,驴的表现让他大吃一惊:往下撒落的土都被驴快速地抖落在地,然后用脚踩实。凭借这个聪明的办法,驴顺着填下去的土渐渐升高,快到井口时,它一跃而上,逃脱了厄运。

实际上,每个人的生活也是如此,每天诸多的烦恼临头,麻烦上身,我们无法改变苦的本质,但能够尽力做到不为苦所困,让它们轻轻落于脚下,踩着它渐渐上升,而不是让自己被这些痛苦掩埋。痛苦从来就是脚下的尘灰,也最有效的修行。

人生中,快乐带给我们愉悦,痛苦带给我们回味。真正的快乐我们很难记起,但痛苦却往往难以忘却。既然痛苦不可避免,我们又无法抗拒,为什么不学会面带微笑迎对痛苦的来临呢?

时间会告别过去,平和的心态胜于一切。学会接受,学会忍受,学会珍惜,这样的人生将会更加美丽。

没有什么不会变的,连真心也一样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幻想,幻想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将所有的遗憾重新来一次,这样的人生该多完美呀。

可是没经历过失去的遗憾,又怎会懂得珍惜呢?

许多事,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懂,也只有经历过许多的人,才明了该以一颗平常心,应对无常的人生。

有一个小和尚,对日复一日的禅修感到乏味,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他急切地盼望自己早日成为一代著名的禅师。

有一天,他对住持说:“我什么时候才能像师父一样道行深远、德高望重啊,那才是我所渴望的人生境界。”

住持听了之后,当时并未发表一言,只是用手指指着天边的白云问:“你看那朵云是不是很漂亮?”

小和尚回答道:“的确很漂亮。”

接着住持又指着身边一盆正在盛开的鲜花说:“你看这盆花是不是开得很鲜艳?”

小和尚回答道:“的确很鲜艳。”

过了几个时辰之后,住持突然问他:“刚才那朵漂亮的白云呢?”

小和尚答道:“大概被风吹散了,看不到踪影了。”

又过了很多天,住持对他说:“你去把那盆鲜花拿来,看看如今开得怎么样了。”

小和尚找到了那盆花,但花期已过,只剩下发黄的枝叶了。这时住持对他说道:“看来漂亮的云、美丽的花,都不过是过眼云烟。”

这时,小和尚才明白师父想告诉他的道理。

这个世界永远都在变化中,不变的好像没有。有人说真心不变,其实不然。佛说都是无常。

“谁家里没死过人呢”

不要等被爱了,才想到要去爱;不要等寂寞了,才明白朋友的价值;不要等拥有许多后;才开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要等错了,才记起朋友的忠告;不要等别人受伤了,才去乞求原谅;不要等分开了,才想到去挽回;

不要等待,因为我们不知道,等待要花费多少时间。而且,人生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等待。

如是,才是圆满生命的开始。

无常,是生命的真理,是既定的事实,但是对无常的认知不同,人生的方向就有所不同。

无常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愚者于无常中意志消沉、懈怠放逸,生活没有目标;智者于无常中化用无常,转变目前的困境,做自己真正的主人翁。

佛陀时代,有一位妇女名叫乔达弥,她挚爱的儿子在出生几天后就不幸夭折,痛失爱子的她十分悲伤,抱着儿子的尸体,到处找寻让儿子复活的方法。

有人告诉乔达弥,有一位智者佛陀,或许有让人死而复生的方法。于是她来到佛陀的住处,向佛陀诉说心中的悲痛,祈求佛陀施予良方。

佛陀听了后,慈悲地说:“只有一个方法可以治疗你的痛苦。你到城里去,向任何一户人家要回一粒芥菜子给我,唯一的条件是,这户人家没有死过亲人。”

乔达弥立刻动身往城里去,她来到一户人家问:“佛陀要我向一户没有死过亲人的人家要几粒芥菜子。”

“可我们家已经有好多人过世了。”那家人回答道。

于是,她又走向第二家,得到的是相同的回答。她不甘心,又走向第三家、第四家……最后她终于发现,佛陀的要求是没有办法办到的。因为没有死过亲人的人家根本不存在。

此时她恍然大悟,把孩子的尸体抱到墓地安葬后,回到了佛陀身边。

“你带回芥菜子了吗?”佛陀问她。

“没有。”她说,“我开始明白了您的良苦用心。悲伤让我盲目,让我以为世间只有我一人受到死亡的折磨。请您开示死亡和死后的真相,我身上是否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

佛陀说:“宇宙间只有一个永不改变的法则,那就是一切都在改变,一切都是无常。你儿子的死,就是来帮助你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无法回避的苦海……”

听了佛陀之言,乔达弥一下明白了无常才是世间的常态的真意,从而停止悲伤,进入圆满的修行之途。。

其实,不用看到到亲朋好友的死亡才对无常有所警惕,观察生命中来来去去的人、事、物,你会发现,哦!无常原来时时刻刻都在自己身边。意外是无常、生病是无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无不是无常,而当我们执着于一件事物时,会习惯性地误以为这事物是常。

以万事顺遂为常,一旦遭遇波折便会痛苦萦怀;以身体无恙为常,一旦生病就会意志消沉;以快乐为常,一旦快乐的事情过去后就会感到空虚寂寞;以生为常,面对死亡就会手足无措,悲伤不止……因为不知无常为常,而使生命充满痛苦。

有人听到无常,心中常常会闪过一丝凄凉,好像一切事物终归变坏,一切努力都是枉然,既然死后一切都将化为乌有,那么生命丝毫不能体现价值。于是生活没有重心,日子一天天虚度,漫无目标。

也有些人,心想既然凡事无常,欢乐稍纵即逝,何不赶快及时行乐?于是纵身于财、色、名、食、睡五欲中,借虚妄的欢乐,填补自己心中的空虚及不安,然而往往在这短暂的欢乐过后,反给自己增加空虚与不安。

这些都是对无常的误解。既然无常是生命的真相,那么,我们对事物的变化抱持开放的心态,愉悦地面对生命中所有的变迁起伏。

痛苦,千万别信以为真

许多人认为,修行就是要修没有痛苦的人生。而真相是,修行并不能为我们带来没有痛苦的人生,而是让我们认识人生的本质,从痛苦中得到解脱。我们无法摆脱时时要遭遇困境的现实,指望痛苦就此彻底消失才是我们常常陷入的最大困境。

佛陀提醒我们:人生皆苦。且不论生、老、病、死都是苦,单单在日常生活中,就难免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这是不是挺令人沮丧的?但接下来他告诉我们,痛苦不过是无常的假象,千万别信以为真。世间的痛苦不如意,只是假名而已,而众生无知,执假为真,计较人我是非,妄起贪嗔痴,才会让我们“烦躁不成眠,喜乐亦难生”。

有一次,佛陀必须赶往一个遥远的地方弘法,而在当时的印度,修行者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自己的一双脚。佛陀刚开始赶路不久,就清楚地感觉到有一颗小石子在鞋子里,不断地刺痛他的脚底,让他十分不舒服。

佛陀一心忙着赶路,不想浪费时间,索性就把那颗小石子当作是一种修行,不再去理会它。当目的地马上就要抵达,而时间还有富余时,他才停下了急匆匆的脚步,在山路上取下鞋子,把小石子从鞋中倒出来。

就在他俯身脱鞋之际,看到周围的山光水色竟是如此美丽。当下佛陀便领悟到,如果只一味地忙着赶路,心思意念只专注在目的地上,那一路走来,就会完全无缘于四周景色之美。

佛陀脱下鞋子,把那颗小石子放在手中,赞叹道:“真想不到,这一路来,你不断地刺痛我的脚掌,原来是要提醒我,注意生命中一切可能的美好,你真是我的良师啊。”

躲避痛苦是人的本能,就如同当你的左眼遭到攻击,右眼也会本能地闭起来。有一句谚语说得好:没经过努力和忍耐的人生,就像没放盐的菜,没什么味道。忍耐和努力的过程都不好受,但这种苦味也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而且坚持到底,将会苦尽甘来。

我们不是圣人,所以常走错路。其实路并没有对错之分,错的只是选择。如果在一条走错的路上,别人都愁眉不展、步履蹒跚,而我们却依旧笑颜如花、坦然前行,久而久之就成了路上的一道风景,既亮丽了别人的眼睛,也愉悦了自己的心。当我们的心不同了,脚下的路也就不同了。阳光会明媚,伤痛也会远离。但可惜的是,很多人不懂此理,常常患得患失,有时候把顺缘也变成了违缘。

所以,当痛苦来临,假如我们能换个角度思考,把痛苦当作我们渡过无边苦海的舟,那么无论什么违缘都可能变为顺缘,这就叫作把痛苦转化为道用。

拥有了,并不代表永恒,也并不是只有自己在失去

对一般人来说,接受“诸行无常”的看法比较困难,认为那不过是宗教高深莫测的概念,却不知这是世间最显而易见的真相。对于已拥有的美丽、爱情、权力、金钱地位的人来说,他们以为拥有了就会是永恒,但事实上呢?

在一个非常炎热的中午,佛陀经过一座森林时,忽然感到非常口渴。

于是,他对跟随者阿难说:“还记得我们不久前才经过的那条小溪吗?你到那儿帮我取一些水来。”

阿难回头找到了那条小溪,但因为有马车走过,把溪水弄得非常污浊,已经无法饮用。

他回去对佛陀说:“那条小溪已经被弄脏了,我们还是继续前行吧,我知道前面有一条非常洁净的河。”

佛陀却摇摇头说:“阿难,你还是从刚才的那条小溪取水回来吧。”

阿难无法理解师父的固执:水质明明已经变了,为什么师父还要让我白跑一趟呢?

实在想不通,于是阿难转身问佛陀:“师父,为什么您要那么坚持呢?”

佛陀并不加解释说:“你再去看看吧!”

阿难只好遵从,但当他再次来到溪水边时,眼前的变化令他非常吃惊,溪水已经恢复了当初的清澈洁净,他这时才明白佛陀的用意。

阿难提着水,高兴地来到佛陀面前说:“我知道了,世间没有什么东西是恒久不变的。”

什么是无常?这就是无常。无常乃世间亘古不变的事实,可我们往往要到突然遭受变故、生病、别离等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不情愿地承认它的存在,误认为痛苦是无常带来的,殊不知,实际上造成痛苦的不是无常,而是对无常的恐惧。

我们的生活就是一幕幕因缘的聚散,生老病死,变化的相似相续。人们以为是无常带来了痛苦,其实是我们对无常的态度——希望和恐惧——让人处于持续的焦虑中。事实上对于无常,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接受,因为无常就是生活。

经常地观察自己和周遭的人事变迁,会让我们熟悉并逐渐接受无常,学会冷静理性地看待生命之流变,意识到并不是只有自己在失去、在衰老,不是只有自己会生病、经历挫折、没有安全感。每个人的生命轨迹都充满变化起伏,有得有失,没有永恒,这就是生活。

珍惜借来的一切

有一个年轻人,一直想弄清楚幸福的真谛,但他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烦恼,包括他自己也一样。偶然的机会,有人向他推荐一个“最幸福”的老人,他于是上门求问。

他见到了那位洋溢着幸福的老人,旁边是同样神态端庄的妻子。于是他礼貌地赞叹道:“老人家,你好有福气,有这么漂亮的老伴。”

老人道:“老伴还是我年轻时,花很少的钱买来的,只不过是借用的呢。”

在一旁的老太太说:“你别听他胡说,我是明媒正娶的。”

年经人不解地问:“明明是你娶来的,怎么能说是借用的呢?”

老先生笑着说:“我的心得就是,世间的一切都是借给我们用的,我的老伴、我的钱财、我的子孙,包括我的身体都是借用的,难道不是吗?世间的一切,我们只有使用权而已,哪里会是永久?我们的身体顶多借用100年,就会化为乌有,我和老伴顶多也不过是几十年的缘分而已,我们的财产、房屋,经不起地震、火灾和盗贼,一次就可能消失。所以说,所有的一切,我们只有暂时用用而已,又怎么会永远拥有呢?”

我们常常被眼前暂时的喜怒哀乐的幻象所欺骗,认为某些东西,一旦得到就会永远拥有,比如钱财、名声、地位等等,这种占有欲是很可怕的,它让我们因为执著于不可把握的东西而变得痛苦不堪。如果某一天我们失去了亲人,或者是身体出了问题,或者名声受损,因此变得苦闷而消沉,岂不是自欺欺人?

年轻人接着问:“按您的想法,我们会不会变得消极?凡事都不会争取?”

老先生答道:“正是因为如此,你就会随顺因缘,不再执著一切,不会产生无明的烦恼,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赚钱的时候赚钱,该把握的时候把握,该行善的时候行善,怎么会消极呢?”

我们到人间,两手空空而来,一切都是临时的,房子、车子、票子……连父母有一天也终将离开我们,不要想在人间带走任何东西,连身体我们也带不走。所以佛说,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不执着于世间万物才能放下、开悟,口说好话,多做善事,随顺因缘,不执着一切,坏缘也能渐渐转成助缘。

别指望你的痛苦有一天会停止

凡事不可能都一帆风顺,总有些烦恼和忧愁困扰我们,还是随缘好。

随缘不是放弃追求,而是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如果想到没有事事如意的人生,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你就会有一份随缘的心了。

你就会发现,天空中无论是阴霾还是晴朗,生活的道路上无论是坎坷还是畅达,心中总是会有一份平静和恬淡。

佛陀在世时,佛教发展很兴盛。其他教派的人士见了,心生嫉妒,于是买通了一个妓女,让这名妓女在腰上绑一个木盆,假装怀孕。这名假装怀孕的妓女,趁佛陀说法的时候,突然跳出来,挺着大肚子,指责释迦牟尼始乱终弃,要释迦牟尼负责。这事一时宣扬开来,使佛教的声誉受到很大的影响。

佛陀度了自己的堂弟提婆达多出家,但是提婆达多权力欲望极重,想要取得领导权,但佛陀因他存心不良,始终不曾答应他。在佛陀晚年,提婆达多展开背叛佛教的行动,号召信众,自己组织教团,并宣传自己的法门胜过佛陀的法门。为了彻底打击佛教,取而代之,提婆达多欲置佛陀于死地,曾驱赶醉象冲撞佛陀,从山上推下大石想要压死他。

看来,即使佛陀也避免不了人世间的是非,所以他说世人所在的大千世界其实是“娑婆世界”。“娑婆”也就是“堪忍”的意思,此界众生堪于忍受诸种苦恼而不肯出离。这个世界是缺憾、不完全、不圆满的。所以众生是脆弱的,人生是非常艰苦的。

事实上,在对事业、学业、健康、生活的追求中,世人求名未必得名,求健康不一定得健康,求财富不一定得财富,经历中的点点滴滴都是苦的。

佛经上云,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八种苦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这种种的苦,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例外。

《福布斯》曾经做了一个关于“个人成就”的专题,专文分析了神童昙花一现的现象、高成就基因等。其中有篇文章叫《我们都是失败者》,内中提到石油大亨保罗·格蒂曾经是全球首富,但他哀叹道:“我痛恨失败,我愿意拿出我全部的财富,换取一个美满的婚姻。”就连美国总统克林顿也说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人生既不是一幅美景,也不是一席盛宴,而是一场苦难。不幸的是,当你来到这世界那一天,没有人会送你一本生活指南,教你如何应付命运多舛的人生。也许青春时期的你曾经期待长大成人以后,人生会像一场热闹的派对,但在现实世界经历了几年风雨后,你会有所醒悟,人生的道路依然布满荆棘。

无论你是老是少,都请不要奢望生活越过越顺遂,因为你会发现大家的日子都很难熬。再怎么才华横溢、家财万贯,照样脱离不了颠沛困顿。人人都要经历某种程度的压力和痛苦,而且难保不会遇上疾病、天灾、意外、死亡及其他不幸,谁都无法免疫。

灾难总在不经意之间来敲门,然而大部分时候,实际情况远不如表面那么糟。好事不长久,坏事也一样。所有事情迟早都会起变化,吉化凶,险化夷;盈转亏,亏转盈。这就是人生,重新开始,永不嫌迟。别指望你的痛苦会有停止的一天,因为那时你已经不在人世了。

同类推荐
  • 古郡奇观:永德仙根漫笔

    古郡奇观:永德仙根漫笔

    本书从14个方面描述了永德仙根的历史及人们对仙根的崇拜,抒发了作者对仙根的感情,是一本散文随笔。
  • 云淡风轻 岁月安好:林徽因散文精选集

    云淡风轻 岁月安好:林徽因散文精选集

    本书甄选了林徽因的散文精华,不仅有追忆友人的《悼志摩》,有分享写诗心得的《究竟怎么一回事》,还收录了她在建筑方面的诸多佳作,无不彰显着她独特的气质和丰富的阅历,为你全面地呈现出一代传奇才女的别样人生。 
  • 精品文学书系:一生必知的中国文学知识

    精品文学书系:一生必知的中国文学知识

    《精品文学书系-一生必知的中国文学知识》,本书是一本引导青少年了解中国文学基本知识的读物,收录了古代中国文学中关于作家、作品等方面的文学常识,大多脍炙人口,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富有教益,既梳理了了历代的文学精华,又展现了中国文学的丰富内涵,具有一定的知识性、鉴赏性,可作为广大青少年语文教育的有益读本。
  • 又见山花

    又见山花

    作者的故乡,是地处祁县子洪口昌源河东侧的峪口乡下王庄。解放初期,全村满共三十多户人家,一百多口人。据老人们说,在旧社会,全村先后有十几个人闯过关东、走过西口。他们先后告老返乡后,经常给人们讲一些“瞎话”,也就是讲一些神话故事、晋商故事、武侠故事和抗日故事。
  • 沉浮诗丛

    沉浮诗丛

    回望往昔岁月,时而热烈,时而低沉,热烈时觉得生活无限美好,低沉时又深感苦闷和忧烦。一路跌跌撞撞、蹒跚举步行至今日,偶得宽余,寻拾旧稿,依时间顺序编纂成集。谨把此诗集作为五十年前知青生活的记忆,献给那已逝去的青春岁月。
热门推荐
  • 心里有事

    心里有事

    她,一杯浓茶在手,深陷在藤椅里,眼前是走廊上擦得透亮的玻璃窗,院子里东边是两树梨花,西边是一株玉兰、几枝迎春。花和树都是院子原先的主人栽下的,虽没有章法,却还有个性,随意而已。
  •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解析物理原子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解析物理原子

    追溯数理化的演变历程,对话最新颖权威的方法,探索最成功的课程教学,感受最前沿的科技动态,理科教育的全程解码,数理化的直面写真。
  • 千丝万缕依旧是你

    千丝万缕依旧是你

    林玖瑾,学啥啥都会的骄纵少年孟慕君,除了学习什么都会的古怪少女林玖瑾一直好奇孟慕君为什么明明长着一副好人缘的脸,却事事都做得不招人喜欢。孟慕君第一次见林玖瑾就觉得他长得好可爱,看起来就像一块温玉。然后便开始了各种找茬,然后打入内部,成为要好的朋友。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人关系时好时坏,但是渐渐的却发现离不开对方了……
  • 血筹码

    血筹码

    欢迎来到《有何不舍》小说的番外——上帝的视角!“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来描绘的。所以,无论自己处于多么严酷的境遇之中,心头都不应为悲观的思想所萦绕。”——稻盛和夫
  • 员工招聘与选拔实务

    员工招聘与选拔实务

    人员招聘与选拔是一项实务性很强的工作仅有人力资源战略,缺少实施战略的合适人选和具体方法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如何实现人员招聘与选拔的目标,把招聘与选拔的工作落到实处;如何从实际出发,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方案:如何把招聘与选拔的各项工作加以细化;如何避免人员选拔中可能出现的个人偏好,诸如此类的问题《员工招聘与选拔实务》将为您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
  • 录鬼簿传奇

    录鬼簿传奇

    灵山毁了!三清灭了!世界要成为鬼蜮!罗睺、月孛临凡了!什么,你修仙千年才脱去凡胎?我左手藏真龙,右手握人魔!一日成仙!什么?你打上凌霄宝殿被群殴?我只身杀入地狱,抢回魂魄,无人敢阻!
  • 三色虎与鱼美人

    三色虎与鱼美人

    (根据“短文学”子衿作品《美女与野兽——大连老虎滩的传说三编》改编。)?辽南海边一个渔村,有位青年智勇萌心。他与龙女迷离情深,终结姻缘伉俪为亲。?那时还是天荒地蛮,人与兽魔比邻而眠。偏是天公无端降灾,谪一煞星下界为难。?黑云压顶人自倒悬,煞虎不除何以家安。壮哉儿女舍身赴险,人亦为虎大战海滩。?海水有岸大爱无垠,虎礁美人英魂为云。三言两语聊表梗概,和此剧本来把歌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倾城不及你真情

    倾城不及你真情

    18岁的南真希在国外遭遇一场挟持,她不敢动不敢看。事情过后,她参加各种柔道跆拳道比赛。拿到了国际总冠军,只为了防身。再遇坏人时,她便可以手刃敌人。......四年后。“洛之邢,是不是当你的女人就要去应付那些喜欢你的女人....我好累...”“她们不敢。”“不敢?上次我差点被淹死!!”“......那时你还没跟我在一起”“额....那现在呢?还是有人想害我”“不会再有了。我们结婚”说完这句话双双回家取了户口本,走出民政局的南真希大喊:“以后我就是名正言顺的洛太太了!!谁敢抢男人!放马过来!!”洛之邢“.......没人敢跟你抢,我今生今世都是你的”
  • 兽王征途

    兽王征途

    兽!残暴、嗜血、杀伐果断!兽!野蛮、凶狠、横冲直撞!兽!冷酷、残忍、无所畏惧!兽!强壮、霸道、热血沸腾!兽!异化、粗糙、不可思议!兽!兽!兽!无惧魔神、碾压人皇,这是兽王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