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438500000002

第2章 中国式人情

第一节 在中国80%的事情由人情决定

懂“中国式人情”不栽跟头

我们生活在一个现实的社会。你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就必须改变自己,努力让自己适应这个社会。如果不想处处碰壁,你就必须懂得一些人情世故。

人情,在中国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与领导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家人的关系、与朋友的关系、与亲戚的关系、与同学的关系、与老乡的关系……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要用心维护,否则一个不小心,就会得罪了谁,给自己招来麻烦。

“人情”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孩子上学找个好学校,要靠人情;毕业了想找份好工作,有人推荐就要比自己硬闯更有成效;企业之间合作,想拉来大客户,要靠人情;做推销、卖保险,也只有维护好了人情,才能在工作上顺风顺水。

人情可以从两个视角上理解:一是你对别人的“情分”,二是别人对你的“情分”。你对别人的“情”施与多了,从对方的角度看,他就欠了你的“情”;如果别人对你的“情”施与多了,从你的角度看你就欠了对方的“情”。一般来说,“人情”是以三种形式进行传递的。

一是以物质形式进行传递。比如给对方施与钱物,彼此礼尚往来,互助互益,时间长了,人情越来越重。

二是以精神形式互相传递。比如彼此交流思想,倾诉心肠,互通信息,相互学习,或者趣味相投,感受相近;或者彼此关爱,相互体贴,相互慰藉,这样沟通多了,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了“人情”。

三是以互助形式相互传递。比如互相帮忙解决困难,或者为对方成就某种事业出过力,说过话,办过事,等等,都可以在彼此之间换取“人情”。

一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如果平时不注意人际关系的维护,就可能在自己需要的时候没有人帮助,还可能因为在一些事情上没有给足对方面子而得罪了对方,致使他们在你最需要的时候落井下石,破坏了你的机遇。

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就一定要在平时就做好“人情”的功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扫除自己在个人的发展中的障碍,赢得更多的机会,才能在为人处世中游刃有余。

对待人情必须把握分寸,把握轻重。如果处理不当,你即便给别人施情,别人也不会接受;你向别人求情,别人也不会帮助你,更何况世上还有很多势利之徒,他们对待人情更是“看人下菜”,“人在人情在,人走茶就凉”、“树倒猢狲散”,于是有人慨叹“人情有冷暖,世态有炎凉”。人情必须建立在彼此需要的基础上,而且利用人情也要讲究分寸,失了分寸,人情会愈做愈小,路子会越走越窄;得了分寸,人情会愈做愈大,路子会愈走愈宽。所以,如何对待人情是每个人都应该把握的大学问。

个人大部分成就都是蒙他人所赐

在这个社会中生存,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借他人之力,方便自己。即使你有很强的能力,也需要别人的帮助。就算我们浑身都是铁,也打不了几根钉。只有借助于他人的能量,我们才能“成材成器”。

不过,通常所说的“他人”只是一个泛泛的概念,有些不着边际,而且这些“他人”大多都是你不太熟悉、关系也一般的人,不能像朋友一样给予你实际的、具体的帮助。朋友总会给你各种各样的帮助:你遇到危难,他们可以帮你排忧解难,渡过难关;你吉星高照时,他们会为你抬轿捧场。朋友,是一个特定的圈子。圈子虽小,作用却难以估量。

“利用”并不完全是丑恶的,它来源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各取所需的关系。一个人,无论在事业、爱情,还是生活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利用。在自然界也是如此,动物们相互利用,更有利于捕猎、取暖和生殖。兽群首领更是利用了兽群的相互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秩序和习惯,从而可以吃到最多、最好的食物,占有最美、最年轻的雌性。耍单的动物,被淘汰者居多,无论其多么凶猛强悍,如狮子、狼等。群居动物容易繁衍和生存,如蚂蚁、蜜蜂等,因为它们相互借助了对方的力量,哪怕是极微弱的力量。

就社会和自然状况来看,孤单一人斗不赢拉帮结派的。一个人在社会中,如果没有朋友,没有他人的帮助,他的境况会十分糟糕。普通人如此,一个想要成就大事业的人更是如此。如果失去了他人的帮助,不能利用他人之力,任何事业的建立都无从谈起。

刘邦出身低微,学无所长,文不能著书立说,武不能挥刀舞枪,但刘邦善用他人,胆识过人。早年穷困时,他身无分文,却敢独坐上宾之位。押送囚徒时,居然敢私违王法,纵囚逃散。以后斩白蛇起义,召集四方豪杰,各种背景的人都为他所用。如韩信、彭越、英布,这些威震天下的英雄,原先都是其死敌项羽的手下。至于刘邦身边的文臣武将,如萧何、曹参、樊哙、张良等,都是他早期小圈子里的人,萧何、曹参、樊哙更是刘邦的亲戚。他们在楚汉战争中劳苦功高,最终帮助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

刘邦能够成就自己的帝王之业,离不开他人的扶持。不仅帝王将相需要借他人之力,就是平民百姓也离不开朋友。人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沟沟坎坎,大事小情,自然需要他人的帮助。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好汉离不开帮手,篱笆也离不开桩的支撑。这都是在讲个人的成就需要利用他人之长,借助朋友之力。

个人大部分的成就总是蒙他人之赐。他人常在无形之中把希望、鼓励、辅助投射入我们的生命中,使我们的各种能力趋于锐利。要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让弱小的自己变得强大,让强大的自己趋于完美,使自己的成功更持久。

情亦有价,把人情作为你的筹码

人都是一种情感型动物,人与人之间都需要一种情感的维护。重人情的人,才懂得去播种人情,也才能在关键时刻把人情作为我们获胜的筹码。

一个小渔村,由于地处偏僻,人烟稀少,所以通往外界的公交只有两辆——101和102。开101的是一对夫妇,开102的也是一对夫妇。

坐车的大多是一些船民,由于他们长期在水上生活,因此,往往是一家老小一起进城。

101号的女主人为人很精明,她很少让船民给孩子买票,即使是一对夫妇带几个孩子,她也是熟视无睹,只要求船民买两张成人票。有的船民过意不去,执意要给大点的孩子买票,她就笑着对船民的孩子说:“下次给带个小河蚌来,好吗?这次让你免费坐车。”

而102号的女主人恰恰相反,只要有带孩子的,大一点的要全票,小一点的也得买半票。她总是说,这车是承包的,每月要向客运公司交多少多少钱,哪个月不交足,马上就干不下去了。

船民们也理解,几个人就掏几张票的钱,因此,每次也都相安无事。

不过,三个月里,门口的102号不见了。听说停开了。因为搭她车的人少,真应验了她之前的那句话:马上就干不下去了。

故事中,101号的女主人是把人情作为她获胜的筹码,利用感情投资在这场竞争中笑到最后。

感情投资可能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一种策略,这一点三国时期的刘备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三国时期的刘备,就非常注重对朋友的感情投资。当刘备还在私塾读书时,就非常讲义气,经常帮助同学。即使后来大家分开了,刘备还与同学常保持联系。其中有一个叫石全的朋友,为人真诚,但家中很贫苦。刘备不嫌石全家贫,常邀石全到自己家做客,谈论天下大事。

后来,刘备与群雄争夺天下时,在一次战役中,兵败受到敌人的追杀,就是石全冒着生命危险将刘备藏了起来,救了刘备一命。

刘备幸免于难,靠的不是运气,而是懂得把人情作为自己的筹码。当然,感情投资是一种长远的投资,所以不必急于收获这种投资所得的产出,你所要做的就是不断投资和耐心等待。终有一天,你会得到数倍的回报。有的人就常用这种策略让别人甘心为自己卖命,从而在与他人的博弈中取胜。

拥有和谐的人情网便能如鱼得水

“努力+实力+社会关系=成功”,这是成功人生的一条重要法则,你可以优秀,可以成功,更可以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从而在这个社会如鱼得水。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依照以下三句格言来建构你的社会关系:

第一句话:我错了。

有个人的狗在公园肆意乱窜,遭到管理员的训斥。很长时间后,那人又放开了自己的狗,再次被管理员看见了。他立刻笑着说:“我错了,很抱歉,您就处理吧!”这么一说,那位管理员的口气反倒平和了下来:“这地方空旷,也难怪你会让它自由一下。”

你知道管理员为什么会原谅他吗?不错,正是因为那个人坦白认错。有错就改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多数人却不肯这么做。这可能和人的天性有关,人们似乎总在努力捍卫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不经意中把“我的”等同于“对的”、“正确的”。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不完美,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要解决一种状况,除了坦白承认错误,没有更好的办法。

如果你勇敢地说“我错了”,你会发现,你的错误得到体谅,许多棘手的问题都变得可以解决、改善或化解,你的心胸也豁然开朗。

而在你的工作生涯中,诚实认错有如下好处:为自己塑造了勇于担当责任的形象,主管与同事都会欣赏、接受你的作为。因为你把责任扛了下来,不会诿过于他们,他们感到放心,自然尊敬你,也乐于跟你合作,更乐于向你学习。

第二句话:你的工作做得很好。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肯定他人的成绩,慷慨地称赞别人。有一个稍微有些夸张的小故事:

有个农妇,在辛苦劳累了一天后还要为干活的几个男人准备晚餐,这项工作她做了10多年了,可是那些享用她的美食的男人从来不吭声。于是有一天,她为他们准备了一大堆干草当晚餐。男人们愤怒地责问她时,农妇答道:“嘿,我怎么知道你们会在意呢?我做了10年的饭给你们吃,你们从不吭声,也从没告诉我你们并不吃干草啊!”

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既然尊重他人,满足对方的自我成就感是人类行为的重要法则,你就要遵守它。违反它,只会让你陷入无止境的挫折中。

肯定和恭维能让人心情愉快,也有助于说服别人,还能保护人的自尊心,在可能的情况下,甚至能激发对方无尽的潜力,改变人的一生。学会赞赏别人,受益的也是自己,你会赢得不少朋友,让人感到容易接受,别人会更多地帮助你,你会成为一个越来越宽容的人、开朗的人,个性也会日臻完善。

第三句话:你的意见是什么?

知道怎样听别人的话,以及怎样让他开启心扉谈话,是我们制胜的唯一法宝。

乔·库尔曼在29岁时就已经成为美国薪水最高的推销员之一。他在25年中销售了40000份寿险,平均每天5份。除了吃苦耐劳和能说会道,库尔曼有一个重要的经验,那就是学会说:“您的意见是什么?”仅此一句话,就消除了人们对推销员的戒备心。每个人都有谈论自己的欲望,都希望讲述自己的想法、经历、理想,甚至委屈、悲伤,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倾听本身是褒奖对方的一种方式。耐心倾听,等于告诉说话的人:“你是一个值得我倾听的人。”在保护对方自尊心的同时加深了他对你的好感和信任,有利于社会交往。

一个人只有对别人感兴趣,别人才会对他感兴趣。只有弄清楚对方的观点,才能找到合适的应对措施。这好比钓鱼,要想使鱼上钩,必须找到适合的鱼饵。倾听的过程就是寻找鱼饵的过程。如果我们试着这样做,我们会很清楚地得知别人对人生的态度——即什么是对方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什么是对方所思所想,只要凝神倾听就好了,让别人告诉你什么对他最重要,然后才好对症下药。

以上三句话,包含了建立社会关系时的三个法则——承认自己的错误,赞扬别人的成绩,询问别人的意见,虽然简单,却是行之有效的社交法则。学好这3句话,你将在提高社会交流技巧的过程中积累实力,获得乐趣,离优秀、成功越来越近。

多一份人缘,少一份烦恼

俗话说:“多一份人缘,少一份烦恼。”生活是个大舞台,每一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又在不停地变换着角色,各个角色之间时刻进行着各式各样的人际交往。一个好的人缘就是一张广大而伸缩自如的关系网,这张网可以让你活得轻松自在、潇洒自如,为你塑造一个完美的人生。

有一位女士,不断更换单位,一心要找个合适的工作环境。她说:“我上班时,整天听到别人对我发牢骚、抱怨、批评、喊不平,害得我晚上也因此情绪不安。所以,我只好一而再再而三地换工作,只是为了换换新面孔,听听新话题。结果别人仍然是那样对我,几乎没有丝毫的改变……最后我终于发现,问题不在他们,在我自己,因为我没有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才使自己经常处于被动的地位。”

人缘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能否在职场如鱼得水的最大资本。没有好的人缘关系,就不会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优势。有时候,一个人能否在职场上获得同事的支持和帮助,赢得升迁的机会,完全取决于他有没有一个好的人缘关系。

刘超与甄晓同时进入某机关,两个人同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无论上司交给他俩什么任务,他俩都能非常漂亮地完成。为此,俩人经常受到上司的表扬。但是,在同事眼里,他俩却有不同的地方:大家都喜欢刘超,有什么事总爱找他帮助,因为他待人谦逊,与大家非常合得来;而甄晓则不同,虽然他也能办许多事,但大家都有意无意地疏远他,有什么事也不会找他帮忙,因为他个性高傲,喜欢独处,不与同事交往。

后来,要在他们两人之中选一名宣传部长。领导有明确的指示,一定要坚持群众选举,任何领导不得从中做主。面对这样一个好机会,甄晓从心底认为自己应该能升职,因为他不但喜欢这份工作,而且文笔也不错,经常在报刊上发些文章,绝对不会辜负上司的厚望。但是,听说这次不是上司任命,而是由群众直接选举,他就有些担心了。他明白单凭自己的“人缘”,绝不是刘超的对手,况且刘超在宣传方法上也有其独特的能力。

结果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刘超几乎以全票得了这个职位。其实要是甄晓去了,工作照样能做好,甚至可能会更好。一个本来平等的机会,却由于二者人缘关系不同而导致巨大的偏差,这个教训值得每一个人仔细思索。

美国一家银行总裁在雇用任何一个高级职员时,第一步要探听的便是这个人是否有为人称道的人缘。他们认为,有好的人缘才能干好工作,没有人缘的人会在工作中处处碰壁。只有好的人缘才能结出好的果子,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孟子把“天时、地利、人和”看作是战争中取胜的三个要件。其实,战争如此,政坛如此,职场也是如此,人生之成败也莫不如此。关键时刻,人脉会为你开辟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借助他人的力量,成功可以抄近路

尽管成功是艰难的,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否则就不会有任何的收获,然而事实也证明了,并不是所有的成功之路都是“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有时候,懂得借助别人的力量,成功就可以抄近路。

英国人珍·古道尔是一位著名的动物行为学家。在谈到自己的成功之路时,她讲了一个故事。

鸟儿们争论谁能飞得最高,最后它们决定比赛。在所有的鸟中,鹰是最自信的,它肯定能飞得最高,所以它就越飞越高,越飞越高,一直到最后它不能再飞了。

这时候其他的鸟都已经飞回地上,只有鹰高高地飞在天上,没有回来。但是鹰没有想到在它的背上趴着另外一只很小的小鸟。当鹰已经飞不动、不能飞得更高的时候,这只小鸟从鹰的背上飞了起来,飞得比鹰还要高。

珍·古道尔总结说:“我之所以喜欢这个故事,是因为这就像我们的生活,每个人都可以飞得更高一点。但我们能飞多高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我们下面的那只鹰。回想在我的生活中间帮助过我的那些人,就像那只鹰,像鹰身上的羽毛,每一根羽毛都帮助过我。我在全世界旅行的时候遇到了许多许多的好朋友。如果没有他们,我不会飞得像现在这样高。”

我们凭着自身的能力无法飞到预期的高度,这时候把精力花在埋怨自己天资不够、资历不深上,就会白白地浪费时间。我们应该睁大眼睛去寻找一只可以一起高飞的鹰。工作中的良师、生活中的长辈、志同道合的朋友,都可以带着我们前进。只要肯于求教,肯接受他人的经验,我们就无异于找到了一条成功的近路。

自助者人助,人助者天助

人人都渴望好的机遇降临,好的机遇,是可以改变我们每个人命运的,它能使人在短时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许昨天的你还是个无名小卒,今天却已经是闻名遐迩,也许昨天你还就着咸菜啃凉馒头,今天却坐在了五星级酒店的餐桌前。但是机遇就像一阵春风一样,来无影、去无踪,它不是随处可见的。

所以,它值得我们好好珍惜,牢牢把握。机遇能够给我们带来成功,带来财富。我们不但要学会抓住机遇,更要善于寻觅机遇、开发机遇、创造机遇。

寻觅机遇、开发机遇、创造机遇,离不开个人的综合素质,更离不开人脉,曾经有人说:“一个人70%的机遇来自人脉。”不善于经营人脉的人,即使遇到了迎面走来的机遇,也常常会视而不见,与之擦肩而过。

俞敏洪想把新东方办成全国最好的英语培训机构之一,为了扩大自己的品牌,俞敏洪想出了三招,一是价格战,当时培训课基本收费都在300~400元,而新东方只收160元,而且还是在20次免费授课之后,学生听着满意就交费继续学习,听着感觉不好就可以退学走人。二是推出核心产品,他赖以成名的“红宝书”——《GRE词汇精选》。三是免费演讲,向学生讲述人生哲理,进行成功学式的励志教育,他的演讲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反正是免费的,听听又何妨?于是在大幅度免费的号召力之下,学生们蜂拥而至。

就这样俞敏洪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信念,赢得了众多的学生和老师,也使之成为国内最大的培训机构,还在美国纳斯达克赢得了上市的机会。

在前进的路上,我们可以没有背景,可以没有光环,但是,我们不能没有坚定的信念和经营人脉的理念。俞敏洪成功了。善于经营市场,擅长经营自己的人脉,善于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就是他成功的关键因素。每当遇到关键时刻,他总能找到能够起关键作用的知心朋友,这就是人脉的力量。

人在职场中打拼,就如同侠客行走江湖。《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药师独来独往,也照样需要朋友的帮助。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命运,选择境遇,但是我们可以靠自己悉心经营的人脉来寻觅机遇、开发机遇、为自己创造机遇。

掌握了人脉,就等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如果你的朋友本身就善于发现和创造机遇,许多这样的朋友在一起,你会发现:原本认为机遇就是一叶扁舟在水面划过的一道浅痕,但现在看来,却成了航空母舰后面泛起的浪花。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交际的社会,一个人有了人脉,就拥有了开创新天地的本钱。不要抱着独自打天下的幻想,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众人的力量才可观。让朋友帮助你寻找机遇、发现机遇、创造机遇,并不代表你的能力不行;相反,这更说明你在经营人脉上做得非常出色,而经营人脉出色,也说明了你的工作能力超过常人。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经营自己的人际网呢?你可以像蜘蛛人那样获得神奇的力量,你的人生也因此变得更加精彩。那么,蜘蛛人是怎样吐丝结网的呢?

1.确立目标

把目标定得具体的人,更容易把自己的关系网联结起来。比如将媒体上频频曝光的经济领域的人物树立为自己的职业偶像。将你的职业愿望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确立你可以分步骤达到的中间目标。

2.建立联系

每个活动都会为你提供扩大社交圈的机会。先思考一下,你希望认识哪些人,然后收集一些可以参与到与这些人交谈中去的信息。

3.告诉别人

不管你在做什么,如果你并不知道谁能够帮助你,就应该广泛“撒网”。将你的愿望告诉你所有碰巧遇到的人。这种口头广告肯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4.参加集会

除了正式的派对,还要积极参加各种集会。活动前,讲座休息时,午餐时或是在飞机候机室里,你都不要置身事外。你可以结交一些人。8小时之外也可获取事业的成功。

5.收集信息

仔细而且积极地倾听,通过提问你可以让谈话朝你希望的方向发展。为了你的现在和将来,为了你自己和他人,应该收集一些联系方式和值得了解的信息。

蜘蛛结网为了捕捉食物,而我们为了生存,一定要为自己编织一张无边的人际网。

没有好人缘等于把自己逼入“死胡同”

卢梭曾说过:“人类的脆弱,使我们进入社交圈;共同的不幸,使我们的心互相聚结在一起。”可以说自从世界上出现人类以来,相互交往就一直存在,即使是病人,聚在一起也比独处要轻松,尤其是现代社会,与世隔绝,独处一室是非常不切实际的做法,人际关系就像是一盏灯,在人生的山穷水尽处,指引给你柳暗花明的又一村繁华。创造完美的人生就从铺好你的人脉开始……

张辉在一家公司做管理人员。在公司产品遭遇退货、赔款濒临倒闭,公司高层们急得团团转而又束手无策时,张辉站了出来,提供了一份调查报告,找出了问题的症结。

此举不仅一下子解决了公司的难题,还为公司赚了几百万。

因工作出色,张辉深受老总的重视,不久就成为全公司的一颗明星。凭着自己的智慧和胆略,他又为公司的产品打开国内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两年时间内为公司赚回几千万利润,成为公司举足轻重的人物。

张辉踌躇满志,以为销售部经理一职非他莫属。然而,他没有被提职。本来公司董事会要提拔他为公司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却由于在提名时遭到人事部门的强烈反对而作罢,理由是各部门对他的负面反应太大,比如不懂人情世故,不和同事交往,骄傲自大……让这样一个不懂人际关系的人进入公司的决策层显然不太适宜。

销售部经理一职被别人担任了,他只好拱手交出自己创建并培养成熟的国内市场。这就好比自己亲手种下的果树上所结的果子被别人摘走一样,令他非常痛苦和不解。

他不明白,公司怎么能这样对待自己呢?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后来,还是一个同情他的朋友为他破解了他的迷惑。

难怪那一次,他出去为公司办理业务,需要一批汇款,在紧要关头却迟迟不见公司的汇票,业务活动“泡汤”,令他很难堪。实际上是一个出纳员给他穿了一次小鞋。因为,平时他对这个出纳不巴结、不献媚、不送小礼品,也就是说没有把她放在眼里。

还有一次他在外办事,需要公司派人来协助,却不料人还没有到,马上又把人撤回来了,原来是一些资格较老的人觉得他很“狂妄”、“目中无人”,在工作上从不与他们交流……所以想尽办法拖他的后腿,让他的工作无法展开。

尽管张辉工作业绩辉煌,但他忽视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那些他不熟悉的、不放在眼里的小人物,在关键时刻照样会坏他的大事,阻碍他在公司的发展和成功。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只好伤心地离开了公司。

许多杰出的人士,之所以被能力不如自己的人击垮,就是因为没有经营好自己的人际关系,被一些非能力因素打败,在中国这样一个重人情世故的国家,没有一个好人缘,不能编织起一个良好人际关系网,就很难获得成功。

聚财先聚人,人脉就是财脉

社会上有这么一类人:他们能力超群,见解深刻,才华横溢,本来可飞黄腾达,却偏偏过着清苦的日子。这是为什么呢?虽然这些人有才华,却也恃才傲物,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是不可或缺的人才,因狂妄自大,不能很好地与周围的人相处。就这样,他们因为没有人脉,最终都埋没了。

因此,没有人脉资源的从旁协助,光有才华也是不能发财的。要想财源广进、飞黄腾达,还是需要靠人脉取胜。台湾的传奇式人物王永庆,从做生意开始就非常重视建立人脉。

王永庆在刚开始做木材生意的时候,对客户的条件放得很宽,往往都是等到客户卖出木材之后再结账,而且从不需要客户做任何担保。不过没有一个客户曾拖欠和赖账,原因就在于王永庆不但了解每一个客户的为人,也理解他们做生意的难处。正因为有了这份信任,客户很快就跟王永庆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华夏海湾塑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廷箴,曾经与王永庆合作过建筑生意。有一次,赵延箴需要大量资金周转,于是向王永庆表明自己的困难。王永庆二话不说,立刻借给他十几根金条,还不收分文利息。这样的举动不仅帮助了赵廷箴还使得两人成了好朋友。从此后,赵廷箴营造的工程上所需要的木材全都向王永庆购买,成为王永庆最大的客户。

王永庆后来回忆这段往事的时候说道:“正因为结识了木材界众多朋友,我才能在木材业迅速崛起,站稳脚步。”后来,王永庆一直在建筑业发展,并且木材厂的生意非常兴隆。

所以,人是最大的资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有人的因素。被称为“赚钱之神”的邱永汉说:“失去财产,仍有从头再做生意的机会,失去朋友,就没有第二次的机会了。”

世界潜能大师陈安之的《超级成功学》著作中说:“成功靠别人而不是靠自己。”这个观点乍听起来是有点不可思议,但是仔细琢磨,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

只有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顺风行船,才能最快地到达目的地。如果想让自己的财富之路走得更加顺畅,就先积累人情,铺就人脉关系网吧!

人情练达铸辉煌

柴田和子出生在日本东京,从东京新宿高中毕业后,进入三洋商会株式会社就职,后因结婚辞职回家做了四年的家庭主妇。1970年,31岁的她进入日本著名保险公司第一生命株式会社新宿分社,开始了保险销售生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保险行销业绩。

1978年,柴田和子首次登上“日本第一”的宝座,此后一直蝉联了16年日本保险销售冠军,成为“日本保险女王”。

1988年,她创造了世界寿险销售第一的业绩,并因此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此后逐年刷新纪录。她的年度成绩能抵上800多名日本同行的年度销售总和。

既然是保险销售行业,肯定离不开客户的支持,柴田和子是如何利用人脉资源进行销售的呢?

1.抓牢旧的人脉资源,认识新朋友

柴田和子高中毕业就到三洋商会任职,直到结婚为止,其周边的人脉资源后来给了她极大的帮助。最初的人脉资源完全是以三洋商会为基础,后来的人脉资源是通过他们的介绍以及转介绍而来的。

柴田的母校新宿高中是一所著名的重点高中,它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社会中坚,其毕业生都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这些人也成为柴田和子极重要的人脉资源。

2.有的放矢抓要害

柴田和子认为有效率的做事方法,是将已经建立的人脉资源活用于企业集团之中。每个人都有亲戚、校友和乡亲,可以将这些人脉资源灵活运用于工作中。

前往企业行销团体保险,是以企业的母集团为着眼点的,只要与某企业集团旗下的公司签下契约,该公司所属企业集团的人脉资源就尽可囊括其中,可以迅速地扩大自己的市场。

第二节 关系有薄厚,人情早储备

人情如储蓄,时时储、日日多

人情是中国人维系群体的最佳手段和人际交往的主要工具。朋友之间没有人情往来,友谊就会淡漠,甚至消失。

而当你送朋友一个人情时,朋友便因此欠了你一个人情,他是会想办法回报的,因为这是人之常情。做人情就像你在银行里存款,存得越多,存得越久,利息便越多。所以,我们平时送人情时,一定要把人情做足,好人做到底,你就要想朋友之所想,急朋友之所急,在他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朋友一个人情,那这份人情的分量就会更大。做足,包含两个含义:一是人情要做完,二是人情要做得充分。

如果朋友求你办什么事,你满口答应:“没问题。”但隔了几天,你给他一个没有下文的结果,对方虽然口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肯定会说:“这哥儿们,真不够意思,做就做完,做一半还不如不做,帮倒忙。”

做人情只做一半,叫帮倒忙,越帮越忙,非但如此,还会影响信任度,说话不算数的朋友谁都不愿意结交。人情做一半,叫出力不讨好。

人情做充分,就是不仅要做完,还要做好,做得漂亮。如果你答应帮朋友办某件事,就要尽心去做,不能做得勉勉强强。如果做得太勉强了,即使事情成了,你勉强的态度也会让他在感情上受到伤害。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要想人爱己,己须先爱人。

只有时刻存有乐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心思,才能为自己多储存些人情的债权。这就如同一个人为防不测,须养成“储蓄”的习惯,这甚至会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得到好处,正所谓前世修来的福分。

钱钟书先生一生日子过得比较平顺,但困居上海写《围城》的时候,也窘迫过一阵。辞退保姆后,由夫人杨绛操持家务,所谓“卷袖围裙为口忙”。那时他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里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分。一天500字的精工细作,却又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恰巧这时黄佐临导演排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渡过了难关。时隔多年,黄佐临导演之女黄蜀芹之所以独得钱钟书亲允,开拍电视连续剧《围城》,实因她怀揣老爸一封亲笔信的缘故。钱钟书是个别人为他做了事他一辈子都记着的人,黄佐临40多年前的义助,钱钟书多年后还报。

不要小看对一个失意的人说一句暖心的话,对一个将倒的人轻轻扶一把,对一个无望的人赋予一份真挚的信任,也许自己什么都没失去,而对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来说,也许就是警醒,就是支持,就是宽慰。相反,不肯帮助人,总是太看重自己丝丝缕缕的得失,这样的人目光中不免闪烁着麻木的神色,心中也会不时地泛起一些阴暗的沉渣。别人的困难,他当做自己得意的资本;别人的失败,他化作安慰自己的笑料;别人伸出求援的手,他会冷冷地推开;别人痛苦地呻吟,他却无动于衷。至于路遇不平,更是不会拔刀相助;就是见死不救,也许他也有十足的理由。自私,使这种人吝啬到了连微弱的同情和丝毫的给予都拿不出来。

这样的人不仅堕落成一个无情的人,而且还会沦落为一个可怜的人。因为他的心只能容下自己,他在一步步堵死自己所有可能的路,同时也在拒绝所有可能的帮助。

储备人情要循序渐进

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经营关系,储备人情也是如此,要保持平静、持续的接触,这样拓展出来的人际关系才是可信赖的。

布朗先生参加一个社交聚会,交换了一大堆名片,握了无数次手,也搞不清楚谁是谁。

几天后,他接到一个电话,原来是几天前见过面,也交换过名片的“朋友”,因为那位“朋友”名片设计特殊,让他印象深刻,所以记住了他。

这位“朋友”也没什么特别的目的,只是和他东聊西聊,好像两人已经很熟了一样。布朗先生不大高兴,因为他和那个人没有业务关系,而且也只见了一次面,他就这样打电话来聊天,让他有被侵犯的感觉,而且,也不知和他聊什么好!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情形常会出现,以这位“朋友”来看,他有可能对布朗先生的印象颇佳,有心和他交朋友,所以主动出击,另外也有可能是为了业务利益而先行铺路。但不管基于什么样的动机,他采取的方式犯了人际交往中的忌讳——操之过急。

拓展人际关系是名利场上的必然行为,但在社会上,有一些法则还是必须注意,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不致弄巧成拙。

这个法则为“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而不是“一回生二回熟”。“一回生二回熟”还太快了些,“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则是渐进的,而且是长期的、对方不知不觉的。之所以要“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是因为如下两个原因:

一是每个人有戒心,这是很自然的反应,一回生,二回就要“熟”,对方对你采取的绝对是“关上大门”的自卫姿态,甚至认为你居心不良,因而拒绝你的接近,名人、富有或有权势之人,更是如此。

二是每个人都有“自我”,你若一回生,二回就要“熟”,必定会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以求尽快接近对方。也许对方会很快感受到你的热情,而给你热情的回应,可是大部分人都会有自我受到压迫的感觉,因为他还没准备好和你“熟”,他只是痛苦地应付你罢了,很可能第三次就拒绝和你碰面了。

“一回生,二回熟”的缺点还不只上面提的两点。因为你急于接近对方,所以很容易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形下,以自己作为话题,以此来持续两人交谈的热度,这无疑是暴露自己,若对方不是善类,你岂不是自投罗网吗?

在现代社会生存发展,的确需要拓展人际关系,积累人脉,但朋友是需要时间去交往的。太过心急,只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而逃避。所以,搞关系也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慢慢接触,这样拓展出的人脉才是稳定的。

交人交心,人情投资要果断

一个人可以有好几种投资,对于事业的投资,是买股票;对于人缘的投资,是买忠心。买股票所得的资产有限,买忠心所得的资产无限。“纣有人亿万,为亿万心,武王有臣十人,唯一心。”纣之所以败亡,武王之所以兴周,就在于没有这份无形资产。

真正头脑灵活的人,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尽量“给予”的。而受到此种看似不求回报的好意的人,只要稍微有心,绝不会毫无回礼的,他会在能力所及的情形下与你合作。通过此种交流,彼此关系自能愈来愈亲密,愈来愈牢固,终至成为对你很有帮助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意想不到的人或好意,往往带给人意外之喜。这种情形下,心中常常只有感动二字。所以,为了要让对方脑海中对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些意想不到的行动是很具效果的。

美国老牌影星寇克·道格拉斯年轻时十分落魄潦倒,没有人认为他会成为明星。但是,有一回寇克搭火车时,与旁边的一位女士攀谈起来,没想到这一聊,聊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没过几天,寇克被邀请到制片厂报到。原来,这位女士是位知名制片人。

人脉是创造机遇的一种最有效成本,哈佛商学院的一位教授总结说,哈佛为其毕业生提供了两大工具:首先是对全局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其次是哈佛强大的、遍布全球的校友网络,在各国、各行业都能提供宝贵的商业信息和优待。哈佛校友影响之大,实非言语能形容,全校有一种超越科学界限的特殊集体精神。哈佛商学院建院92年来,有超过6万名校友,这些校友多半已是各行业的精英,在团结精神凝聚下,织成了一张强固的人脉网络。对于后者,几位在中国创业的哈佛MBA体会最深。他们在没有其他背景的情况下,靠的就是哈佛MBA这块金色敲门砖,因为在华尔街,在几大风险投资基金中,对哈佛MBA来说,找到校友,就是找到了信任。

英雄穷困潦倒的,是常有的事,但只要懂得利用人脉的投资,就能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人是高级的感情动物,注定要在群体中生活,而组成群体的人又处在各种不同的阶层,适当时进行感情投资,有利于在社会上建立一个好人缘,只有人缘好,你的人际交往才能如鱼得水,没人缘的人自然会常常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懂得存情的聪明人,平时就很讲究感情投资,讲究人缘,其社会形象是常人不可比的,遇到困难很容易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因此,这样的聪明者其交友能力都较一般人占有明显的优势。

赢得好人缘要有长远眼光,要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不计回报,“该出手时就出手”,日积月累,留下来的都是人缘。

现代人生活忙忙碌碌,没有时间进行过多的应酬,日子一长,许多原来牢靠的关系就会变得松懈,朋友之间逐渐互相淡漠。这是很可惜的。

就像西德尼·史密斯所说:“生命是由众多的友谊支撑起来的,爱和被爱中存在着最大的幸福。”一个人如果孤立无援,那他一生就很能幸福;一个人如果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就犹如在雷区里穿行,举步维艰。“条条大路通罗马”,而八面玲珑的人可以在每条大路上任意驰骋。

不是所有的人都可深交

人际交往中,找一个帮手容易,找到一个朋友却很难。现代社会,友谊的内涵变得深刻,朋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选择朋友一定要慎重,哪些人可交,哪些人不可交,在可交的人中哪些人能进一步深交亦是交友过程的重要一环。掌握与“朋友”的交情深浅,能令我们的应酬生活少一些烦恼,多一份顺心。

某地有个成功人士,朋友无数,三教九流都有,他也曾逢人就夸,说他朋友之多,天下无人能比。后来有人问他,朋友这么多,他都同等对待吗?

他沉思了一下说:“当然不可以同等对待,要分等级的。”他说在他的朋友中,清高的朋友固然很多,但想从他身上获取一点利益、不怀好意的朋友也不少。“对方有坏意,不够诚恳,我总不能也对他推心置腹吧。”这位成功人士说,“那只会害了我自己。”

所以,在不得罪“朋友”的情况下,他把朋友分了“等级”,主要有“刎颈之交级”、“推心置腹级”、“可商大事级”、“酒肉朋友级”、“嘻嘻哈哈级”、“保持距离级”,等等。他就根据这些等级来决定和对方来往的密度和自己心窗打开的程度。

其实,要把朋友分等级并不容易,因为人都有主观的好恶,因此有时会把一片赤诚的人当成一肚子坏水的人,也会把凶狠的狼错看成知己。尽管不能客观地给朋友分级,但至少心理上要有分等级的准备,交朋友就会比较冷静客观,就可在关键时用得上,并且把伤害减到最低。

分等级,可以按前述那位商人的方式分,也可以简单地把朋友分为“可深交级”和“不可深交级”。

可深交的,你可以和他分享你的一切;不可深交的,维持基本的礼貌就可以了。这就好比客人来到你家,真正的客人请进客厅,推销员就在门口应付一下。

另外,也可以依据对方的特点,调整和他们交往的方式。但有一个前提要牢牢记住:不管对方多聪明或多有钱,一定要是个“好人”才可深交。也就是说,对方和你做朋友的动机必须是纯正的,其本身的德行好,才值得信任。

平时冷庙烧香,急时才能抱佛脚

在社会中会公关、会应酬的人,其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仅注重给热庙烧香,而且也非常注意给冷庙的菩萨上香。

一般人都喜欢到香火旺盛的热庙去烧香,须不知因为香客众多,菩萨反而不会在乎你的香火,你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有一部分是白费了。如果你到冷庙烧香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因为平时冷庙门庭冷落,无人礼敬,你却很虔诚地去烧香,菩萨对你另眼相看是很自然的事情了,认为你是他的知己,感情自然贴近。

即便你到冷庙烧一炷香,菩萨却认为是天大人情,一旦有事,你去求他,他定会鼎力相助。菩萨如此,人情亦然。

有一人,在他位高权重时,他家里的客人可以说是川流不息,络绎不绝。可是,有一天,他突然成了落难英雄,家里清静得一个月不见几人,这时他真正感觉到了“世态炎凉”这四个字的含义。正当他觉得人生失去意义时,一个平时没什么走动的朋友却拿着东西来看望他,给他安慰和开导。在这个朋友的帮助下,他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公司。经过他的努力,公司越做越大,甚至收购了一家规模很大的公司。

这时候,往日的朋友看他又重新站了起来,就又开始到他家串门、送礼,希望能在他公司谋个好职位。然而他对这些人已没有太多的言语。他在等待那个在他最低迷时帮助他的朋友。可是,他却只接到过这个朋友的一通祝福的电话。于是,他决定亲自去请他的那位朋友,让他作为公司的副手,与自己一起管理公司。

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遇到什么人,不妨灵活点,经常帮别人一把,别人也会牢记在心,当你有事时,自然对你报之以恩。

真正灵活的人,一定会注意多去冷庙烧香。平时多烧香,用时才灵光。但不是所有的“冷庙”都要去烧香,而是要挑有发展潜力的“冷庙”去烧。

给人一份情,让他还你一辈子

谁都知道,有了“人情”好办事。但“人情”都是有限的,就像银行存款一样,你存进去的多,能取出来的就多,存得少,能取出来的就少。你若和别人只是泛泛之交,你困难时别人帮你的可能就很小,因为人家没有义务帮你。如果你平时多储蓄“人情”,甚至不惜血本地投资,急用时就不至于犯难。

常言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能为知己者死的,必欠下了天大的人情,因此偿还人情便成了他们矢志不渝的目标。

公元前239年,燕国太子丹在秦国当人质,秦国对他很不友好,太子丹对此怀恨在心,偷偷逃回燕国,于是秦国派大军向燕国兴师问罪。太子丹势单力薄,难以与秦兵对阵,为报国仇私恨,他广招天下勇士,去刺杀秦王。

荆轲是当时有名的勇士,太子丹把他请到家里,像招待贵客一样,对荆轲照顾得无微不至,终于,打动了荆轲。后来,太子丹又对逃到燕国来的秦国叛将樊於期以礼相待,奉为上宾。二人对太子丹感激涕零,发誓要为太子丹报仇雪恨。

荆轲虽力敌万钧,勇猛异常,但秦廷戒备森严,五步一岗,十步一哨,且有精兵护卫,接近秦王难于上青天。于是,荆轲对樊於期说:“论我的力气和武功,刺杀秦王不难,难在无法接近秦王。听说秦王对你逃到燕国恼羞成怒,现正以千金悬赏你的脑袋,如果我能拿到你的头,冒充杀了你的勇士,找秦王领赏,就能取得秦王的信任,并可乘机杀掉他。”樊於期听罢毫不犹豫,拔剑自刎。

荆轲带着樊於期的人头和督元地方的地图,去见秦王,这两件东西都是秦王想要得到的。但他未能杀掉秦王,反被秦王擒杀,只为后人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诗句和“图穷匕见”的故事。

樊於期之所以能“献头”,荆轲之所以能舍命刺杀秦王,都完全是为了回报太子丹的礼遇之恩。“投桃报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足以说明“恩惠”对人心感化的巨大作用。但是在送人情时,也要注意:

一是不可过分给予。因为饮足井水者,往往离井而去,所以你应该适度地控制,让他总是有点渴,以便使其对你产生依赖感。

二是如果你是位领导,你手下有一些下属,他们都希望能通过你得到一些好处,你应该怎样赐予他们人情呢?一是要经常地赐给他们一点好处,但不可一下子全部满足他们的欲望,否则,对你倾囊施与的恩惠,他们便不以为贵了。

三是不要对别人的恩情过重,这会使人感到自卑乃至厌倦你,因为他一方面感到自己无法偿还这份人情,二来觉得自己无能。

四是不妨对别人施以小恩小惠,不要让对方以为你在故意讨好他们。否则,你施与的“人情”也就不值钱了。

五是对方不需要时,不要“自作多情”,因为这时你送人情会让对方感到多余,对方可能不领你的情。

六是送人情不能临时抱佛脚。对方知道你有较重要较麻烦的事要托到他,你临时抱佛脚而施予人情也是不值钱的,至多能把你所托之事办下来,下次有事再托,还要重新送上情分。倘若对方办不了此事,或者你送的人情太小气,抵不住对方所要付出的代价,对方也不会轻易领你这份情。甚至干脆回绝你这份情,让你讨个没趣或尴尬。

以诚动人,抓住他人心

人与人之间如果建立感情,靠的是以诚服人、以情服人、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这是感情、知识和心智力量使然。情感的力量是情感的认知和共鸣,知识的力量能使人们信服观点的论证,心智的力量则能使人们接受辩手本身,并进而在有意无意中相信和支持你的论证与反驳。

正如一位诗人所言:“动人心者,莫过于情。”抓住了对方的心,与对方交谈也就成功了一半。

如果为人真诚,说话之前先有了真诚的心,那么即使是“笨嘴拙舌”也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有太多的事例一再说明,在与人交流时表达真诚要比单纯追求流畅和精彩更重要。

1915年,小洛克菲勒还是科罗拉多州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当时,发生了美国工业史上最激烈的罢工,并且持续达两年之久。愤怒的矿工要求科罗拉多燃料钢铁公司提高薪水,小洛克菲勒正负责管理这家公司。由于群情激奋,公司的财产遭受破坏,军队前来镇压,因而导致不少罢工工人被射杀。

那种情况,可说是民怨沸腾。小洛克菲勒后来却赢得了罢工者的信服,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小洛克菲勒花了好几个星期结交朋友,并向罢工代表发表了一次充满真情的演说。那次的演说可谓不朽,它不但平息了众怒,还为他自己赢得了不少赞誉。演说的内容是这样的:

“这是我一生当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有幸能和这家大公司的员工代表见面,还有公司行政人员和管理人员。我可以告诉你们,我很高兴站在这里,有生之年都不会忘记这次聚会。假如这次聚会提早两个星期举行,那么对你们来说,我只是个陌生人,我也只认得少数几张面孔。上个星期以来,我有机会拜访整个附近南区矿场的营地,私下和大部分代表交谈过,我拜访过你们的家庭,与你们的家人见过面,因而现在我不算是陌生人,可以说是朋友了。基于这份互助的友谊,我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讨论我们的共同利益。由于这个会议是由资方和劳工代表所组成,承蒙你们的好意,我得以坐在这里。虽然我并非股东或劳工,但我深觉与你们关系密切。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代表了资方和劳工。”

这样一番充满真诚的话语,可能是化敌为友最佳的途径。假如小洛克菲勒采用的是另一种方法,与矿工们争得面红耳赤,用不堪入耳的话骂他们,或用话暗示错在他们,用各种理由证明矿工的不是,那结果只能是招惹更多怨恨和暴行。

真诚就像一颗种子,你细心维护它,有一天它就会结出让你惊喜的果实。你真挚待他人,他人也会真挚待你,甚至你敬人一尺,人必回你一丈。但是,我们不能够把付出真情当做某种本小利大的低风险投资,使别人觉得你的“真情”只是一种交易的筹码,而算计的权利全在你的手中。

一个旅游团不经意走进了一家甜品店,参观一番后,并没有购买任何甜品的打算。临走的时候,服务员没有抱怨旅游团,相反,他却更加热情,把一盘精美的可可糖捧到了他们面前,并且柔声慢语:“这是我们店刚进的新品种,清香可口,甜而不腻,请您随便品尝,千万不要客气。”如此盛情,使顾客不知不觉进入了糖果店营造的一种双方好似亲友的氛围之中。恭敬不如从命,既然领了店家的“情”,又岂能空手而归呢?旅游团成员觉得不买点什么,确实有点过意不去。于是每人买了一大包,在服务员“欢迎再来”的送别声中离去。

如果这位服务员使这个旅游团的成员感到他的热情只是一种算计,那么结果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你越是热情,我越是拒绝。

每一句话都是心里话,而不是把装出来的热情做得不露痕迹,从而在打动自己的同时打动对方。我们所要强调的是,真情,重在自然流露,在乎本性天成,不能仅仅作为一种方法或者策略。

真诚待人,展现人格魅力,这也是吸引他人的一种方法,它是某些人的特质。一个真诚的人,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即使不能舌绽莲花,也可以赢得众多人的认可而建立更多的情谊。

多给同感的理解,更容易打动人心

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人们之间能彼此坦诚相待,真诚相帮,双方都有“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觉。

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后,终于解开了疑惑,自己也由此获得知识,你对对方的尊重更会加深。若不然,你既向别人求教,又对别人持轻视态度,谁会买你的账呢?当你将自己的欢悦与困惑向朋友倾诉时,如果你的朋友对你的倾诉不屑一顾,试问,这样的友情还有必要存在吗?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多给朋友帮助和鼓励,同时,你也会在朋友的帮助和鼓励中达到双方感情上的沟通。

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沟通,是交往得以维持并向更为密切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内心体验。情感沟通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共鸣”,即对同一事物或同类事物具有相仿的态度及相仿的内心体验;二是“振荡”,即由于“共鸣”而双方情绪相互影响,以致达到一种比较强烈的程度。前者是找到共同语言,后者是掏出心来,心心相印。

所谓“同感”,就是对于对方所述,表示自己有同样的想法和经历。

要想达到与人情感沟通,就要注意对方。当对方对某一事物表露出一种情感倾向时,你就要对他所说的这件事表达同样的感受,而且激烈些,于是你们就谈到一起了。

情感沟通的程度,以每当回忆起这段交往时,所导致的兴奋程度为标准。比如,当你读到友人来信中的下面这段话,你俩的感情就绝不会变得冷漠。“不知怎的,你在上次谈论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竟是那么清晰动人。真的,我很高兴与你一起度过了那个下午……”当对方常常联想到这段交往时,就伴着愉悦的心境,则这种沟通也就达到了。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你多付出一分感情,就能多得到一分回报。情感的往返交流是自然的、真诚的,任何矫揉造作或夸张,都不能收到情感交融的效果。因为“同感”不是违心的附和,而是朋友间的理解,是心灵的沟通。

弱势时打情感牌,更容易被认可

正所谓“以情动人”,“情”最能开启人的心扉,真正唤起别人的共鸣和认同。现实世界里,聪明的人往往善于打“情感”之牌,尤其在弱势的时候,这样更容易被他人认可、得到帮助。

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的儿子,均能辞赋。在文学史上,父子三人合称“三曹”。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王后,在诸子中选立自己的继承人。长子曹丕和次子曹植都想方设法争宠于曹操。

曹植能文能武,胸有大志,才思敏捷,比曹丕有过之而无不及。曹操筑铜雀台,率诸子登台,令他们各自作赋。曹植当时年仅十九岁,援笔立成,文辞通达耐读,曹操很是惊异。每当曹操问及军国大事,他都能应声而答,因而备受曹操的宠爱。当时曹操身边有名的谋士杨修、丁仪、贾适、王凌等人,都倾向于立曹植为太子,并为曹植应付曹操的考察出谋划策,使曹操认为曹植比曹丕更有能力。

长子曹丕也与一帮亲信官吏积极谋划。他虽然文才不如曹植,但在政治斗争经验上却胜曹植一筹。他笼络的都是些明于政略而且在朝中掌握实权的官僚人士。出于打击曹植的目的,曹丕经常派人探听弟弟的活动,并收买曹植府中的下人,让他们到曹操那里告密,使曹操知道了杨修等人为曹植出谋划策的事情,这引起了曹操的疑心。

面对曹植争立的威胁,曹丕问深有谋略的太中大夫贾诩,如何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贾诩说,要宽厚仁德,奉行仁人志士简约勤勉的精神,朝夕兢兢业业,不要违背做长子的规矩。曹丕听了他的话,时时注意修养,深自砥砺,使曹操对他的印象越来越好。

有一次,曹操要率大军出征,曹丕与曹植都前去送行。临别时,曹植作了一篇洋洋洒洒的散文,极力称颂父王功德,并当众朗诵得声情并茂,使得曹操和他的左右文武大臣万分高兴。曹植也因此受到众人的夸奖。曹丕怅然若失。这时,他的谋士吴质悄悄建议他做出流涕伤怀的样子。等到曹操出发时,曹丕什么话也不说,只是泪流满面,趴在地上,悲伤不已,表示为父王将要出生入死而担忧。他一边哭着一边跪拜,祝愿父王与将士平安。曹操及左右将士都大为叹息。

这样一来,形势大转。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曹操和左右大臣都认为曹植虽能说会道,但华而不实,论心地诚实仁厚远不如曹丕。一番考察和鉴别之后,曹操最终把曹丕定为太子。

说到像曹丕这样以“情饰”取胜,再拿当今的营销来说,情感服务非常盛行。商家通过情感包装、情感促销、情感广告、情感口碑、情感设计等策略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使“情”的投射穿过消费者的情感障碍,让消费者受到强烈感染或冲击,从而激发消费者潜在朦胧的购买意识。例如,孔府家酒先后以巩俐“孔府家酒,叫我想家”、刘欢的“千万里,千万里,我回到了家……”打响全国,贵州青酒厂也请香港明星刘青云以一句“喝杯青酒,交个朋友”为情感广告的全部诉求点,颇受消费者的青睐。

那么,想得到别人的认可或帮助,尤其在自己弱势的时候,你不妨使用眼泪等“情饰”的策略,这样往往会赢得很多人的关心,从而赢得更多人脉。

善待落难者,赢得他人的钦佩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们自然喜欢结交现在看来就很有价值的朋友,但是,面对落难的人,真正道德高尚的人绝对不会置之不理!

晋代一个名叫苟巨伯的人,得知朋友生病卧床,便前去探望。不料正赶上敌军攻破城池,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百姓们纷纷携妻挈子,四散逃难。朋友劝苟巨伯说:“你赶快逃命去吧,我重病在身,根本逃不了,更何况我自知已活不长了,跟着你只能拖累你,你赶快离开这里吧!”

苟巨伯并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对朋友说:“我怎么能弃你于不顾呢?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我不辞山高路远来此地就是为了照顾你。现在,敌军进城,你重病在身,我更不能扔下你不管。”说完转身到厨房给朋友熬药去了。

朋友语重心长地劝了半天,让他快些逃走,可苟巨伯却端药倒水跟没听见一样,他反倒安慰朋友说:“你就安心养病吧!不要管我,我不会有事的,我在这里你还有个照应,最起码天塌下来我还能替你顶着!”

这时只听砰的一声,门被敌军踢开了,冲进来几个凶神恶煞的士兵,冲着他们大喊大叫道:“你们是什么人?好大的胆子还敢在这里逗留,你们难道不怕死吗?”

苟巨伯站起身,从容地走到士兵跟前,指着躺在床上的朋友说:“我的朋友病得很厉害,根本无法下地行走,我怎么可以丢下他独自逃命?请你们快快离开这里吧,别吓坏了我的朋友,如果你们有什么事尽管找我好了。如果要死,我可以替他死,对此我绝不会皱一下眉头。”原本面露凶相的士兵,对苟巨伯大义凛然的一番说辞和那无畏的态度很是钦佩,语气较先前缓和了许多说:“没想到这里还有品格如此高尚的人,这样的人咱们怎么好迫害呢?走吧!”说着,敌军就走了。

可见,一个懂得善待自己落魄朋友的人,不仅赢得了朋友的真心,而且还为自己赢得了生机和他人的钦佩,真的是好人有好报啊。可是现实中的不少人总是可以敏感地觉察到自己的苦处,却对别人的痛处缺乏了解。他们不了解别人的需要,更不会花工夫去了解;有的甚至知道了却佯装不知,大概是没有切身之苦、切肤之痛吧!

虽然很少有人能做到“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境界,但我们至少可以随时体察一下暂时不得势的人的需要,时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脱离困境,当他们遭到挫折而沮丧时,你应该给予鼓励。这样不但维系了友情,而且一旦那位落魄朋友时来运转的话,你当初的那份温情就会显得弥足珍贵,如果日后你需要帮助的话,定然会得到转势之友的大力相助,这也许就是“冷庙烧香”的好处吧。

从一定意义上说,对待落魄、失势者的态度不仅是对一个人交际品质的考验,而且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契机。世事沧桑,复杂多变,起起伏伏,实难预料。昨天的权贵,今天可能成为平民;路边乞丐,一夜之间也可能平步青云……

从人生的角度来看,人们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背运是难免的。当人们落难的时候,正是对周围的人们,特别是对朋友的考验。远离而去的人可能从此成为路人,同情、帮助他渡过难关的人,他可能铭记一辈子。所谓莫逆之交、患难朋友,往往就是在困难时期产生的,这时形成的友谊是最有价值,最令人珍视的。

结交“实力人物”的身边人

想要结交贵人的话,一定要记住史坦芬·艾勒的一句话:“把鲜花送给‘实力人物’身边的人,即使他们看起来只是你心目中的小角色。”哪怕他们只是一个小小的秘书、一位家庭主妇,甚至是尚未成年的小孩子,也不要放过结交和讨好他们的机会。有了情意和信任,自然会带来效益:说不定,这些“小角色”会在某个关键时刻影响你的前程和命运。

古往今来,与大人物见面的机会都是很难得的,但是,他们的朋友、亲属或工作中的助手,都是你走向成功的天然踏脚石。

如果他们能帮你在“实力人物”耳边说上几句好话,那真是很珍贵的。当你结识了某位“实力人物”的身边人后,就一定要把握住他,用尽方法得到他的支持。

麦凯小时候,他的父亲就教育他说:“麦凯,如果你想成功,从现在开始,你要关心自己所见到的每一个人。”从那以后,麦凯见到的每一个人,他都很关心——先把名字记下来,然后再了解他的其他情况。到了对方的生日,他会送上祝福的卡片,到了对方过结婚纪念日,他就送去一束玫瑰以表心意。后来,他为此设计了一个系统,叫做“麦凯66档案”,表示每个人有66个空格的问题,可以记录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生日、星座、血型、嗜好、学历等各种信息,甚至包括他的孩子和爱人的相关信息……

有一次,麦凯去拜访一个大企业的老板,希望说服这位老板来买他的产品。可是不管麦凯怎么说,这个老板都不肯买。麦凯还在他的66档案上更新了记录,并且不断地和这个老板保持联系。有一天,他得知这个老板去了医院,原来是老板的儿子出了车祸。他马上翻开档案,一看老板的儿子2岁,崇拜篮球明星迈克·乔丹。

麦凯的人缘颇好,他正好认识迈克·乔丹所在的公牛队的教练,麦凯买了一个篮球,寄给公牛队的教练,并拜托他请乔丹和全体球员签了名。公牛队的教练将签好名的篮球寄给了麦凯。麦凯把篮球送到了医院里,小男孩一看篮球上有乔丹的签名,兴奋得睡不着觉。

老板来看他的儿子时,儿子正高兴地抱着球坐在那里。老板问道:

“儿子,你怎么不睡觉?”

他说:“爸,你看这是什么?”

老板一看就问:“这是乔丹的签名篮球,你怎么会有?”

“是麦凯叔叔送我的!”他兴奋地答道。

老板一听,说道:“麦凯,就是想卖给我产品的那个人吧?我一直都没有买过他的产品啊。”

这时,儿子说了这么一句话:“你应该买麦凯叔叔的产品,他这么关心我,你也应该关心他才对啊!”

第二天,老板就找到了麦凯,专门向麦凯道谢,并向麦凯订购了大量的产品。

麦凯的工作是销售产品,然而谁能想到,他通过卖产品,结交到了美国政界、新闻界、体育界的知名人物,还能让他们对他产生一种佩服的感觉。要知道,有些人并不是心甘情愿地为你做贵人的,这就要想办法,让他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麦凯是个聪明人,很会想办法,他先从“实力人物”的身边人入手,使宝贝儿子能在父亲大人面前美言,疼爱儿子的爸爸自然就成了他的贵人。

要想从贵人的身边人入手,最基础的工作当然就是掌握他们的社会关系。现代媒体经常关注一些“实力人物”的情况,你从中定会了解一二。你可以从他的历史上认识他的过去,他的经历,甚至他的祖辈、父辈,然后从他的亲属、他的朋友、他的子女等“小角色’入手,取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那么,“实力人物”帮你呼风唤雨,甘当你贵人的日子将指日可待。

现在的社会,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结交上权贵,即使有幸结交,也不见得能得到他们的“贵人相助”。然而,结交那些“实力人物”的身边人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得到了他们的信任,就相当于接近了“实力人物”,他们总会在某个时机为你卖力,为你进上美言。所以,在交际应酬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权势的“身边人”。

交往次数越多,心理距离越近

有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一所中学选取了一个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他在黑板上不起眼的角落里写下了一些奇怪的英文单词。这个班的学生每天到校时,都会瞥见那些写在黑板角落里的奇怪的英文单词。这些单词显然不是即将要学的课文中的一部分,但它们已作为班级背景的一部分被接受了。

班上学生没发现这些单词以一种有条理的方式改变着——一些单词只出现过一次,而一些却出现了25次之多。期末时,这个班上的学生接到一份问卷,要求对一个单词表的满意度进行评估,列在表中的是曾出现在黑板角落里的所有单词。

统计结果表明:一个单词在黑板上出现得越频繁,它的满意率就越高。心理学家有关单词的研究证明了曝光效应的存在,即某个刺激的重复呈现会增加这个刺激的评估正向性。与“熟悉产生厌恶”的传统观念相反,曝光效应表明某个事物呈现次数越多,人们越可能喜欢它。

在人际交往中,要得到别人的喜欢,就得让别人熟悉你,而熟识程度是与交往次数直接相关的。交往次数越多,心理上的距离越近,越容易产生共同的经验,使彼此了解和建立友谊,由此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例如教师和学生、领导和秘书等,由于工作的需要,交往的次数多,所以较容易建立亲近的人际关系。

由此可见,简单的呈现确实会增加吸引力,彼此接近、常常见面的确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不是绝对的,我们应该承认交往的次数和频率对吸引的作用,但是不能过分夸大其对交往的作用。俗话说:距离产生美,任何事情都存在一个度的问题。有些心理学家孤立地把研究重点放在交往的次数上,过分注重交往的形式,而忽略了人们之间交往的内容、交往的性质,这是不恰当的。实际上,交往次数和频率并不能给我们带来预想的结果,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

学会通过中间人迅速拓展你的人脉

请你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算算你现在一共有多少位朋友?这些朋友都是通过何种渠道或方式认识的?

思考后,你一定会发现,自己现在的许多朋友最初都是朋友的朋友。也就是说,我们通过一些朋友作为“中间人”又认识了更多的朋友。其实,要想扩大人脉圈,就要善于发挥中间人的作用。

关于这一点,比尔·盖茨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客观而言,成就比尔·盖茨辉煌事业的,除了他的智慧、眼光和执著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他借助中间人的帮助拥有了相当丰富的人脉资源。

假如把营销比喻成钓鱼的话,是钓大鲸鱼,还是钓小鱼比较好呢?回答肯定是大鲸鱼。因为钓到一条大鲸鱼可以吃一年,但钓小鱼就得天天去钓。比尔·盖茨在创业的时候就了解了这一点,于是一开始就钓了一条大鲸鱼。

他是如何钓大鲸鱼的呢?

第一,利用自己亲人做中间人。

比尔·盖茨20岁时签到了跟IBM的第一份合约,当时,他还是大学在读生,没有太多的人脉资源,他怎能钓到这么大的鲸鱼?很多人都想知道。原来,比尔·盖茨之所以能签到这份合约,有一个中介人——他的母亲。比尔·盖茨的母亲是IBM的董事会董事,她介绍儿子认识董事长,这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吗?假如当初比尔·盖茨没有签到IBM的订单,他今天的成功可能就要画上一个问号了。

第二,利用合作伙伴做中间人。

比尔·盖茨重要的合伙人——保罗·艾伦及史蒂夫·鲍默尔,不仅为微软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也贡献他们的人脉资源。1973年,盖茨考进哈佛大学,与现在微软的CEO史蒂夫·鲍默尔结为好友,并与艾伦合作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开发了BASIC编程语言的第一个版本。大三时,盖茨离开哈佛,和好友保罗·艾伦创建微软,开发个人计算机软件。合作伙伴的人脉资源使微软能够找到更多的技术精英和大客户。1998年7月,史蒂夫·鲍默尔出任微软总裁,随即亲往美国硅谷约见自己熟知的10个公司的CEO,劝说他们与微软成为盟友。这一行动为微软扩大市场扫除了许多障碍。

我们在羡慕比尔·盖茨的成功时,也要向他好好学习一下利用中间人拓展人脉的方法。

谁都知道,没有特殊关系,一般人不会主动将自己的朋友介绍给别人,尤其是在大家非常忙的时候。所以,想认识谁就要主动找熟人,请他给予介绍。比如,当朋友与别人交谈时,你可以主动走上前去同朋友打声招呼,说几句客套话。在一般情况下,他会主动将他说话的对象介绍给你。如果他不介绍,你可随便问一句:“这位是……”他告诉你后,便可与对方说点什么,但不要聊太长时间,这样做不但会耽误朋友的事情,对方也会认为你是个不礼貌的人。因此,简单地说两句之后,你应主动告辞,或者再加上一句:“回头我们再聊,你俩先聊着吧。”

如果你去的场合是某单位或某人举办的活动,你可以主动请东道主给你介绍几位朋友。如果人不太多,你甚至可以让东道主把你介绍给大家,然后你就可以与任何一位新朋友谈话了。其他人以为你与东道主关系亲密,也会很高兴认识你。如果你与东道主关系一般,但他把你请来了,也就会对你的要求予以满足,但你必须主动提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你开口请人介绍认识他人之后,必须对中间人表示谢意。这样中间人才会乐于帮助你,乐于介绍更多的新朋友给你。

在重要的场合曝光,让更多人认识你

日常生活中,人们总喜欢用“曝光率高”来形容成功人士或知名人士。其实,真正出色的人都懂得利用一切机会让自己在重要场合“抛头露面”,因为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提升知名度。

由于在重要场合“曝光”时需要面对很多人,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所以对个人来说,这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想做到这一点,必须克服胆怯、羞涩的心理,要对自己充满自信,讲话或办事应当底气十足,这样才能赢得更多人的青睐。

平时我们应该多关注身边的各种仪式,积极参加。例如,你的公司因职员有红白喜事而举行的仪式,因有人要出国或退休而举办的派对,因有人得到提升或费尽周折挖过来某个能人而举行的欢庆,或因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而举办的小小的庆典……这些都是你“曝光”自己的好机会。尽量多参与这类活动,并在这些场合里做段精彩的演说,或者送点什么礼物,举止得体,保证不显尴尬、不出洋相,你的个人形象、知名度一定会增色不少。

当朋友举行婚礼的时候,也可以借此机会,在朋友的亲人及朋友面前“曝光”自己。一般而言,这种情况下大家还不认识你,那么,你不妨在婚礼正式开始前向新郎新娘及其父母们作一番自我介绍,说说你是谁,为什么会来参加婚礼,代表谁来的等,然后呈上你的礼物,并祝福新人。这样他们一定会对你的举止印象深刻并心存感激。婚礼开始后,你可以在享受这种喜庆聚会的气氛和环境中,观察一下周围形形色色的人,通过聊天、献歌或敬酒等行动,让自己充分“曝光”,使更多的人认识你。

除了主动去参加别人的活动外,你还可以自己组织聚会,如生日宴会、孩子满月、乔迁新居等。一旦你成为聚会的主人,应好好计划一下,或者将它委托给某个具有丰富组织经验的高手,尽量让你的客人和你都感到满意,让他们记住这段快乐的时光,并觉得你不愧为一位细心而好客的主人。这样,一定会有很多人在这次聚会上记住你。

要注意的是,在重要场合仅仅是“曝光”自己你还远远不够,因为“曝光”的真正意义是要给在场的人留下深刻印象。你在“曝光”的同时必须不断地寻找机会宣传你自己——你的主张和你的价值,等等。你可以通过发言、演讲等自我宣传的形式,也可以请知名人士或朋友当众介绍,总之要让自己深入人心。

此外,宣传自己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过于明显的个人宣传恰恰适得其反,会让别人误以为你在自我吹嘘、炫耀价值,因此在宣传时不要弄许多花招噱头,应当谦虚地、不温不火地展现自己,以免哗众取宠、适得其反。

第三节 常送人情,但不要声张

经常性的投资“人情生意”

人是感性动物,当然都难逃脱“人情债”。尽管在社会上素来有“认钱不认人”之说,但是成功人士都善于投资“人情生意”,让别人欠下他一笔永远也偿还不了的人情债。

所谓人情投资,就是能够在人情世故上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相助。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在社会上生存就得学会做“人情生意”。

李先生是杭州一家笔庄的老板。1989年在杭州创业时,他在经济上十分窘迫。即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而是经常出没于杭州的各个画廊、美术院校,只要有机会就给别人看他的笔。

一天,李先生在一个画廊里遇见了一家画院的院长。李先生看院长气度不凡,就拿出一支上好的鸡毛笔要送给院长,院长看后感到很惊讶。这次巧遇使院长对他的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笔会友,两个人在研究笔的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笔,院长决定帮他开一个笔会,并免费提供场地。通过笔会,李先生认识了画院的更多的朋友,时间久了,李先生的笔庄在杭州渐渐闯出了名气。

不久后,李先生将他的笔庄开在一个冷清的文化用品市场二楼的拐角里,气氛虽然冷清,但李先生却有他的目的。喜欢毛笔的人都是一些文人,不喜欢很热闹的地方,书法家、画家来这一看就会觉得比较高雅,地方也比较宽敞。

如今,李先生已经拥有两个笔庄、一家工厂,每年制作销售毛笔四五万支,李先生正走在成功的创业路上。

其实,做生意投资人情,谈的就是一个“缘”字,彼此能够一拍即合。要保持长期的相互信任、相互关照的关系也不那么容易,成功的人仍然需要不断进行“感情投资”。相互最仇视的对手,往往原先是最亲密的伙伴。反目为仇的原因,恐怕谁也说不清,留下的都是互相指责和怨恨。走到这一步是一些人忽略了投资“人情生意”的结果,甚至已经忘掉了这一点。

投资“人情生意”应该是经常性的。在商务交际中不可没有,在其他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能没有。人情如同人际关系中的“盐”,缺之一切都会淡然无味。一个有头脑的人应该懂得把人情生意做得恰到好处,这样才能在恰当的时候让人情变为你成功的捷径。

关键时刻拉人一把,悄悄地把人情送出去

“患难之交才是真朋友”,这话大家都不陌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碰到失利受挫或面临困境的情况,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别人的帮助。一旦这个时候你伸手相助,便将让对方记忆一生,日后对方会对你加倍报答。所以,关键时刻拉别人一把,等于为自己的人情账户存入一笔巨款。

德皇威廉一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众叛亲离。他只好逃到荷兰,许多人对他恨之入骨。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写了一封简短但流露真情的信,表达他对德皇的敬仰。这个小男孩在信中说,不管别人怎么想,他将永远尊敬威廉一世为皇帝。德皇深深地为这封信所感动,于是邀请他到皇宫来。这个男孩接受了邀请,由他母亲带着一同前往,他的母亲后来嫁给了德皇。

人情储蓄,不仅仅是在欢歌笑语中和睦相处,更是要在困难挫折中互相提携。有的人在无忧无虑的日常生活中,还能够和朋友嘻嘻哈哈地相处,一旦朋友遇到困难,遭到了不幸,他们就冷落疏远了朋友,友谊也就烟消云散了。这种只能共欢乐不能同患难的人,不仅是无情的,更是愚蠢的。因为他们的自私,会让自己的人情储蓄为零,会让自己日后的人际关系道路越走越窄。

所以,当朋友遇到了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伸出援助的双手。当朋友生活上艰窘困顿时,要尽自己的能力,解囊相助。对身处困难之中的朋友来说,实际的帮助比甜言蜜语强一百倍,只有设身处地地急朋友所急,想朋友所想,才体现出友谊的可贵,让这份交情细水长流。

当朋友遭遇不幸的时候,如病残、失去亲人、失恋等,我们要用关怀去温暖朋友那冰冷的心,用同情去安抚朋友身上的创伤,用劝慰去平息朋友胸中冲动的岩浆,用理智去拨散朋友眼前绝望的雾障。

当朋友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们应该表示理解并尽可能地给予帮助。一般来说,朋友犯了错误,自己感到羞愧,脸上无光。有些人常担心继续与犯了错误的朋友相交会连累自己,因此而离开这些朋友,其实这种自私的行为很不可取。真正的朋友有福不一定同享,但有难必定上前同担。

当朋友遭到打击、被孤立的时候,我们应该伸出友谊的双手,去鼓励对方,支持对方。如果在朋友遭到歪风邪气打击的时候,我们为了讨好多数人而保持沉默,或者反戈一击,那我们就成了友谊的可耻叛徒。正如巴尔扎克的《赛查·皮罗多盛衰记》中所说的:“一个人倒霉至少有这么一点好处,可以认清楚谁是真正的朋友。”一个好朋友常常是在逆境中得到的。假如朋友在遭到打击、被孤立的时候,你能够理解他、支持他,坚决同他站在一起,那么他一定会把你视为一生的挚友,会为找到一个真正的朋友感到高兴。更重要的是,将来某一天如果你需要他的帮助,甚至你有难时没有向他求助,他都会心甘情愿地为你两肋插刀。

总之,人情的赢得往往在关键的时刻,即别人处于困顿的时刻。只要你在关键时刻伸手拉他一把,你就获得了他的好感,为日后储蓄了一笔人情资金。

互惠,让他知道这样做对他有利

一位心理学教授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

他在一群素不相识的人中随机抽样,给挑选出来的人寄去了圣诞卡片。虽然他也估计会有一些回音,但却没有想到大部分收到卡片的人,都给他回了一张。而其实他们都不认识他啊!

给他回赠卡片的人,根本就没有想到过打听一下这个陌生的教授到底是谁。他们收到卡片,自动就回赠了一张。也许他们想,可能自己忘了这个教授是谁了,或者这个教授有什么原因才给自己寄卡片。不管怎样,自己不能欠人家的情,给人家回寄一张,总是没有错的。

这个实验虽小,却证明了互惠在心理学中的作用。它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法则,是各种交易和交往得以存在的基础,我们应该尽量以相同的方式回报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如果一个人帮了我们一次忙,我们也应该帮他一次;如果一个人送了我们一件生日礼物,我们也应该记住他的生日,届时也给他买一件礼品;如果一对夫妇邀请我们参加了一个聚会,我们也一定要记得邀请他们到我们的一个聚会上来。

由于互惠的影响,我们感到自己有义务在将来回报我们收到的恩惠、礼物、邀请等。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如坐跷跷板一样,不能永远固定某一端高、另一端低,就是要高低交替,一个永远不肯吃亏、不肯让步、不与别人互惠的人,即使真正赢了,讨到了不少好处,从长远来看,他也一定是输家,因为没有人愿意和他玩下去了。

中国古代讲究礼尚往来,也是互惠的表现。这似乎是人类行为不成文的规则。

一个人向朋友请教一件事,两人聚会吃饭,那么账单就理所当然应由请教人的这个人付,因为他是有求于人的一方。如果他不懂这个道理,反而让对方付,就很不得体。

在不是很熟悉的朋友之间,你求别人办事,如果没有及时地回报,下一次又求人家,就显得不太自然。因为人家会怀疑你是否有回报的意识,是否感激他对你的付出。及时地回报,可以表明自己是知恩图报的人,有利于相互之间继续交往。

而且如果不及时回报,会给你带来一些麻烦。你一直欠着这个情,如果对方突然有一件事反过来求你,而你又觉得不太好办的话,就很难拒绝了。俗话说:“受人一饭,听人使唤。”可以说,为了保持一定的自由,你最好不要欠人情债。

当然,在关系很亲密的朋友之间,就不一定要马上回报,那样可能反而显得生疏。但也不等于不回报,只是时间可能拖得长一些,或有了机会再回报。

朋友间维护友谊遵循着互惠定律,爱情之间也是如此。其实世上没有绝对无私奉献的爱情,不像歌里和诗里表现的那样。爱情也是讲求互惠互利的,双方需要保持一个利益的平衡。如果平衡被严重打破,就可能导致关系破裂。

强者也要装脚痛,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强者有时也要装脚痛,让你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作为弱者的一方,他心里希望看到强大的对手遭遇挫折。所以,作为强者来说,在某些时候,某些场合假装踢到“铁板”喊脚痛,收剑一下自己的锋芒,也是很有必要的。

张某和李某二人是大学同班同学,二人无话不谈,彼此都没有秘密,因此班上同学说他们二人是“难兄难弟”,而他们二人也以彼此间的友情而自豪,并且相当珍惜。大学毕业后,二人仍然保持联系。几年过后,二人的工作分别换了,也先后结了婚,仍然来往频繁。

后来张某一度落魄,李某则不时给予温情。

过了五六年,张某东山再起,站在一个李某根本无法企及的位置。但自此之后,二人关系淡了,张某找李某,李某总是借故逃避。为什么如此?张某十分纳闷。

张某和李某在校时感情甚好,步入社会时仍能维持一定的关系,原因有两个:一是二人出身背景相近,彼此都感受不到对方的“压力”,因此能融洽相处。如果二人中一为豪门世家,一为寒门子弟,恐怕就不是这个样子。二是初入社会,彼此“成就”差不多,“压力”尚未形成,因此还能维持相处的热情。不过,人是好“比”的,“比”的目的是建立自己在同行中的地位,因此,绝大多数人不会去和不同行业者比,不会去和不同年龄者比,不会去和职业差太多者比,总是会和同班同学比,和同行比,和同阶层比;能“比”对方“高”、“好”、“多”,自己就会有一种自我满足。大学生从学校毕业后,前几年看不出先后,但七八年、十多年之后,成就的高下就出现了,所以大学毕业后几年,同学会还办得起来,十年后就不容易办了,因为前几年大家都差不多,十年后成就有了差距,自认没有成就的就不想参加了。

张某和李某的问题也是出在“比”这个字。

本来李某认为他是可以超越张某的,所以他也不吝给予落魄中的张某温情,谁知张某反而在几年后超越了李某,让李某很不是滋味;李某过去的乐观破灭,心理受到了“估算错误”的打击,同时也有了成就比较上的压力,一时无法调适,所以和张某疏远。其实,强者偶尔装装“脚痛”,表现得隐晦一点,会让弱者在心理上多少得到一些平衡,双方的关系也就不会陷入僵局。

这种现象包含着嫉妒、羡慕的心理,基本上是属于维护自我尊严的防卫性行为,但有时也不无转成攻击性行为的可能。

所以,当一个人突然在事业上走在同行的前面,第一个影响就是原来的朋友突然少了;不过,这些突然疏远了的朋友也有可能在过一段时间之后和你重新建立关系——反正也比不上你,不如和你保持接触,以免失去一条可贵的人缘。

女孩子也会有这种情形,而且可能表现得更为直接强烈,例如当某位女孩嫁一位人人羡慕的对象,那么她的“闺中密友”也有可能很快流失,因为她们受不了她的“幸运”而生她的“闷气”。

不过,这也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友情诚可贵,但为了追求自己的更高成就,也不必过分地勉强。

有些时候,如愿意在弱者面前显示你“脆弱”的一面,表现谦卑,会让对方心理平衡一些,至少在处理人际关系这方面不会让你束手无策,面临尴尬的境地。

雪中送炭,扩大感情投资的性价比

在社会生活中需要感情投资,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是如何进行感情投资却没有多少人清楚。其实,感情投资的最佳策略就是雪中送炭,扩大感情投资的性价比。

在《水浒传》中,有这样精彩的一幕:

话说宋江杀了阎婆惜后,逃到柴进庄上避难,碰上了武松。当时武松因在故乡清河县误以为自己伤人致死已躲在柴进庄上。但因为武松脾气不太好,得罪了柴进的庄客,所以柴进也不是十分喜欢他。《水浒传》上说:“柴进因何不喜武松?原来武松初来投奔柴进时,也一般接纳管待;次后在庄上,但吃醉了酒,性气刚烈,庄客有些顾管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因此满庄里庄客,没一个道他好。众人只是嫌他,都去柴进面前,告诉他许多不是处。柴进虽然不赶他,只是相待得他慢了。”所以,武松在柴进的庄上一直被大家孤立,找不到一个可以交心的朋友,只能一个人天天喝闷酒。

宋江知道武松是个英雄,日后定可为自己帮忙,因此,他到了柴进庄上一见到武松马上拉着武松去喝酒,似乎亲人相逢,看武松的衣服旧了,马上就拿钱出来给武松做衣服(后来钱还是柴进出的,但好人却是宋江做的)。而后“却得宋江每日带挈他一处,饮酒相陪”,这饮酒的花费自然还是柴进开销的。临分别时,宋江一直送了六七里路,并摆酒送行,还拿出十两银子给武松做路费,而后一直目送武松远离。

正因为这样,武松一直对宋江忠心耿耿,为宋江出生入死。

宋江所费之钱可以说是小成本,他不过花了十两银子和饯行的一顿饭,却让英雄盖世的武松对他感恩戴德。而柴大官人庇护了武松整整一年,就算后来有所怠慢,也不会少他吃喝用度的,在武松身上的花费岂止区区十两银子。相对于宋江而言,柴大官人真是得不偿失。这位宋大哥在武松心目中的分量恐怕要远远超过柴大官人。为什么柴进名满江湖、出身高贵,却成不了老大,而宋江却可以?因为宋江更懂得如何通过雪中送炭而收买人心。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热衷于锦上添花,而不屑于雪中送炭。好像能与事业有成的人缔结关系,便可以巧妙地利用对方那股气势。这是理所当然的一种心理,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交上的朋友,通常无法培育出可靠的人际关系。对万事顺利、春风得意的人,人人都想与他结识,都想与他交上朋友。一方面他顾不过来,另一方面他也无法与巴结他的人成为真正的朋友。反之,如果与那些暂不得势的人交往,并成为好朋友,那就可能完全不同了。

在他处于困境中的时候,我们能不打折扣地给予帮助,有朝一日,他们飞黄腾达了,就会第一个要还你人情。那时找他们帮忙,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答应。

当然,我们说要雪中送炭,并不是说逢人便送,遇人则给,而是“放出眼光,择其有资望者,或将来必有腾达高就者”。如果你认定某个不得势的人将来必定是个成功人物,只是暂时的不得势,将来会大有作为,那你就该多多交往。或者乘机进以忠言,指出他失败的原因,激励他改过向上。如果自己有能力,更应给予适当的协助,甚至给予物质上的救济。而物质上的救济,不要等他开口,要采取主动。有时对方急着要,又不肯对你明言,或故意表示无此急需。你如果得知此情形,更应尽力帮忙,并且不能有丝毫得意的样子。一面使他感到受之有愧,一面又使他有知己之感。日后如有所需,他必全力回报。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真正懂得博弈智慧的人都明白:成功的诀窍之一就是要少一些锦上添花,多一些雪中送炭。多结识一些“困龙”,他们将成为你生活中忠实的朋友,事业上得力的助手。

诚信是一种有持续性回报的投资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更通俗的话说,诚信就是实在,不虚假。诚信是一个人的美德,有了“诚信”二字,一个人就会表现出坦荡从容的气度,焕发出人格的光彩。自古以来,诚实守信就是一种永恒的人性之美。可以说,诚信的品格是要获得成功人生的第一要素,历来被伟人们所尊崇。诚实守信不仅是一种美德、一种吸引人的影响力,而且是构筑人脉和拓展人脉的一个基本要求。试想,如果一个人经常出尔反尔,你还愿意跟这样的人交往吗?

安德鲁·卡内基曾经说过:“世界上很少有伟大的企业,如果有,那就一定是建立在最严格的诚信标准之上的。”

下面事例中,主人公的成功就是因为自身守信而赢得的,值得我们品味。

20年前,弗朗西斯开了一家小小的印刷厂。今天,弗朗西斯已经非常富有,并且有一个美满的家庭,还拥有一家很大的印刷公司。他在同行之间很受敬重,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恪守诚信。

有一个星期六下午,他跟朋友一起去钓鱼,当友人问起他的成功之道时,弗朗西斯很谦虚地说:“我生长在一个很保守的家庭,每个礼拜天全家都要去做礼拜,然后回家吃饭,听父亲为我们解说《圣经》上的故事。”

“父亲很通俗地为我们讲解牧师所说的每一个道理,用很多生活上的实例来说明,为什么偷窃和说谎是不道德的。从父亲的谈话中可以看出,父亲非常强调守信用的重要性。言行要一致,是父亲最常说的话。”

“我上大学时家境不好,所以我就到一家印刷厂去打杂,从清扫房间到送货,什么事都干过。6年的大学生活,我都是在半工半读的情况下度过的。毕业时,我决定开一家印刷厂,当时我身边的2000美元足够我开业。虽然我的厂子是在很偏僻的郊外,但是从创业初期,我就一直遵循父亲所给予我的教诲。我将父亲的话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对每位顾客都坚守信用——这是忠诚于他们的最根本的方式。”

“如果成品不够精美,我就免费重做一次(直至今日,弗朗西斯还信守这个原则)。此外,我交货也很准时,即使有时连续两三天没睡,我还是信守承诺。就这样,我开始赚钱了,并在3年后拓展了我的事业,使我有能力购置更大的厂房和复杂的设备。但就在这时,我遇到了考验。有一个周末,一场大火把我的厂子燃烧殆尽。保险公司只负责一半的损失,此时我负债累累。我的律师、会计师和主办都劝我宣告破产,但我没有这样做,因为我要勇敢地面对我的问题。那时实在是不容易,但是我还是偿清了所欠的债务,并且重新开始。由于我的承诺,赢得了所有债权人和厂商的信赖。”

“他们简直不敢相信,我真的偿还了所有的债务。从那次火灾以后,我的事业一帆风顺。过去的5年间,我的业务增长率高达25%到35%。言归正传,你问我的成功之道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信守承诺。如果没有父亲昔日的教诲,我是不会有今天的。”

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先生也曾经就自己多年经营长江实业的经验总结道:“做事先做人,一个人无论成就多大的事业,人品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人品的要素就是诚信。”因为诚信是一种长期投资,唯有长期遵守诚信的原则,才能建立和维护你的信誉、品牌和忠诚度,也才有可能得到可持续的成功。

很多人把信誉看得非常重要,视它为自己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这是正确的。不讲求信誉,不仅仅会给别人造成损失,同时也会使你失去很多东西,使人们都逐渐地远离你。

有的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凭借一两次蒙骗而使自己的阴谋得逞,但这种伎俩绝对不可能长远。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种蒙骗一时的行为迟早会被人们发现。如果你是一个不讲信誉的人,只要有一个人知道,用不了多长时间,所有的人就都会知道,那时候,你就会陷入一个非常难堪的境地中,没有谁会主动来和你交往,甚至还会故意冷落你、躲避你。这样,无论你办什么事情,走到哪里,四面八方都会是厚厚的一堵墙,更别希望别人帮你办事了。

虽然“不诚实”、“欺骗”、“诡诈”被有些人推崇,也会带来一定的近期利益,但最终的后果是负面的。诚信,亏掉的可能只是一时的金钱,赚下的却是一生的信誉。信誉就是财富,而重信誉的人,往往会在众人的帮助中站起来,不会陷入孤立的绝境。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诚信,那么我们的人脉关系就会因为承诺而固若金汤、牢不可破。

收获人情,借不如送

当亲戚朋友向你借钱或某些物品时,是借还是不借呢?这是现代人所常常要遇到的问题,钱只要离开自己的口袋,就有回不来的可能;东西一旦借出去,既可能被对方用坏、弄丢,也可能是被对方一直用着,尤其是把财物借给自己的亲人或是朋友,上述情况就更可能发生了。

这个时候,与其整日盘算着如何把财物要回来,不如放宽心,把财物送给他们。这样,虽然在财物上蒙受损失,却收获了人情。

事实上,很多人碰到他人向自己借财物的问题时都很困扰,因为借他财物,有可能就要不回来了,或是一再拖延,到最后历经坎坷才拿回来,或只拿回一小部分。如果时间一到便去催债,好像自己太没人情味,何况也没勇气开口,更怕一开口,就伤了彼此的感情。不借,自己的财物固然是“保住”了,但他们有难,不出手帮忙,道义上似乎也说不过去,也担心二人的感情恐怕从此要变质了。

聪明人的做法是:给他钱,而不是借他钱。

所谓“给他财物”有两个层面的意义:

第一个是表面上是借给他,也言明归还期限和利息多少,但在心理上却抱着这些财物是“一去不回头”的想法,他能还就还,不能还就当做是“送给”他的。这种态度很阿Q,但却有很多好处。第一个好处是不会影响两人的感情,你也不会因为对方还不起钱或不还物品而难过;第二个好处是顾到了朋友间有难相助的道义;第三个好处是在对方心中播下一粒恩与义的种子,这粒种子或许会发芽、茁壮,在他日以“果实”对你作最真诚的回报。

第二个层面的意义是真的给他财物。也就是说,他虽然是向你借用的,但你表明是给他的,是要帮他解决困难的,并不希望他一定还。这样子做也有很多好处。第一个好处是他不大可能再来向你借,而你也可表示“我已竭尽所能”,如将对方开口的数目打折给他,万一对方真的还不起钱,或根本不还钱,你则可以降低损失。第二、三个好处和前面那种一样,兼顾了情与义,同时也在对方心中种了一粒恩与义的种子,而这人情,他总是要担的。

事实上,不管是借还是给,财物能不能收回来都是个未知数。之所以说“给亲戚朋友财物,财物收得回来;借他们财物,钱收不回来”,是基于:财物只要离开你的名下,就有回不来的可能,因为对方是没有钱或缺少某些东西才向你开口的,所以明知有可能回不来,干脆就不抱希望,免得催债时给双方造成不愉快,自己也难过。

如果借或给都觉得很难,那么就狠心拒绝吧!不过,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还是不要那么斤斤计较,因为财物毕竟不等同于幸福,人生的真正幸福和欢乐是浸透在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及友情中的。

超预期的付出会获得超额度的信赖

在和那些尚未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朋友、客户或者顾客打交道时,他们都会从各方面去考察和判断你的动机和行动是不是完全利己、自私的,是不是会为他们这方着想。当他们发现你从来不会为别人着想,只是在为自己的利益做事时,他们就知道你这个人不值得深交、不值得信赖,也就不会再和你进行更深入的生意合作;相反,当你为他们做出了超过他们预期的无私的事情之后,你就会赢得他们的尊重和信赖,你的想法也会变得可信,他们也会乐于和你建立永久性的关系。因为你用行动证明了你对他们的关心。

所以,当你在和别人进行合作时,或者在和别人进行第一次生意时,你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你可以为他们做出什么样的超出他们预期的无私的事情。你为他们所做的事情越多,你也就越有可能和他们建立并发展良好的、持久的人际关系以及生意合作。当然,最好这些事情也是花费不多的。

人家无私地向自己提供了这么多服务,自己能不满意吗?

华为公司驻某地的办事处主任,为了和某县电信局局长拉上关系,平时非常留心对方。他发现这位局长在学驾车,但是供练习用的车很少,局长要等上一两个月才能轮到,而且,那里的车都很落后。

这位主任便想搞一辆好一点的车让那位局长大人练习,但是办事处也只有一辆破旧的吉普车。于是他托关系借了一辆崭新的小轿车,趁周末时间把车开到局长家里,与局长一起练习。

当时刚下过雪,练习场里泥泞不堪,车子刚进练习场就陷进了一个结冰的泥坑里,怎么也出不来。办事处主任二话不说,脱了鞋袜跳进泥坑里就去推车,陪同的华为员工也纷纷脱了鞋袜过去推车。

当时正值寒冬,滴水成冰,几名华为员工赤脚踏在冰水里,寒气刺骨,但心里却是温暖的——终于有个机会可以表现自己、感动客户了。

像这样的故事,在20世纪90年代的华为并不少见。为了能和客户搞好关系,有的员工能把省电信管理局上上下下领导的儿女上大学、爱人去深圳看海、家里换煤气罐等所有家务事都包了;能够比一个新任处长的朋友更早知道其新的办公地址,在他上任的第一天就将《华为人报》改投到新单位。“局方的人每天一睁眼,看见的就是华为的人。”这一点也不夸张。也正是凭着这种超出对方预期的无私行动,华为才打动了客户,赢得了双方的良好关系,同时也得到了大笔的订单。

你和对方的关系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所做的事是否能满足对方的预期。你所做的事达不到对方的预期,对方很难与你合作;你所做的事刚刚符合对方的预期,对方和你的关系也就一般而已;只有你所做的事完全超出对方的预期时,对方才会高兴与你合作,你和他之间才会有长久的关系。

主动吃亏,让对方不得不还你人情

如今,很多人都认为“无论做什么,尽量别吃亏。”其实,吃亏并非都是坏事。有些时候,糊涂处世,主动吃亏,山不转水转,也许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又走到一起。若一个人处处不肯吃亏,则处处必想占便宜,于是,妄想日生,骄心日盛。而一个人一旦有了骄狂的态势,难免会侵害别人的利益,于是便起纷争,在四面楚歌之中,又焉有不败之理?

“吃亏”也许只是指物质上的损失,但是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却往往是取决于他的心境如何。如果我们用外在的东西,换来了心灵上的平和,那无疑是获得了人生的幸福,这便是值得的。

不少好朋友,抑或事业上的合作伙伴,由于种种原因,后来反目成仇了,双方都搞得很不开心,结果是大打出手。

有这样一个人,他与朋友合伙做生意,几年后一笔生意让他们将所赚的钱又赔了进去,剩下的是一些值不了多少钱的设备。他对朋友说,全归你吧,你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留下这句话后,他就与朋友分手了。显得多有风度,没有相互埋怨,这叫“好合好散”。生意没了,人情还在。他,就是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

有人问李泽楷:“你父亲教了你一些怎样成功赚钱的秘诀吗?”李泽楷说,赚钱的方法他父亲什么也没有教,只教了他一些为人的道理。李嘉诚曾经这样跟李泽楷说,他和别人合作,假如他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么拿六分就可以了。

李嘉诚的意思是,吃亏可以争取更多人愿意与自己合作。想想看,虽然他只拿了六分,但现在多了一百个合作人,他现在能拿多少个六分?假如拿八分的话,一百个人会变成五个人,结果是亏是赚可想而知。

李嘉诚一生与很多人进行过或长期或短期的合作,分手的时候,他总是愿意自己少分一点钱。如果生意做得不理想,他就什么也不要了,愿意吃亏。这是种风度,是种气量,也正是这种风度和气量,才有人乐于与他合作,他也才越做越大。所以李嘉诚的成功更得力于他的恰到好处的处世交友经验。

很多时候,吃亏是一种福,是智者的智慧。不管你是做老板也好,还是做合作伙伴也罢,你主动吃亏,而旁边的人接受了你的“谦让”,他不仅会一心一意与你合作,跟着你干,而且会因为感谢、感激,不断寻找机会还你人情。

曾经有一个砂石老板,没有文化,也没有背景,但生意却出奇的好,而且历经多年,长盛不衰。说起来他的秘诀也很简单,就是与每个合作者分利的时候,他故意只拿小头,把大头让给对方。如此一来,凡是与他合作过一次的人,都愿意与他继续合作,而且还会因为感激介绍一些朋友,再扩大到朋友的朋友,也都成了他的客户。人人都说他好,因为他只拿小头,但所有人的小头集中起来,就成了最大的大头,他才是真正的赢家。

不过,“吃亏是福”不能只当套话来理解,应在关键时候有敢于吃亏的气量,这不仅体现你大度的胸怀,同时也是做大事业的必要素质。把关键时候的亏吃得淋漓尽致,才是真正的赢家。

现实生活中,不要因为吃一点亏而斤斤计较,开始时吃点亏,实为以后的不吃亏打基础,不计较眼前的得失是为了着眼于更大的目标。那些没有“手腕”的人,都怕便宜了别人,可吃亏的却往往是自己。

人非圣贤,谁都无法抛开七情六欲,但是,要成就大业出人头地,就要学会适度糊涂,就得分清轻重缓急,该舍的就得忍痛割爱,该忍的就得从长计议。正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主动让别人占便宜,你就等于给对方放了一份人情债,那么他对你日后的请求也就不好拒绝了,甚至你无需请求他都会主动来帮助你。

故意让人占点便宜,人情积少成多

积少成多的道理大家都非常清楚,一点一点积累,最后收获很多。其实,在人情储蓄的诸多方法中,积少成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具体就是,时不时地故意让别人占你一点小便宜。

陈老与纪伯是邻居,某天夜里,纪伯偷偷地将隔开两家的竹篱笆,向陈家移了移,以便让自己的院子宽一点。不过由于是深夜,纪伯只移动了一点点。陈老虽然看到了这些,但他故意视而不见。

第二天夜里,纪伯又偷偷地将竹篱笆向陈家移了一些,不过仍然进行得比较吃力。陈老看在眼里,在纪伯走后,他将篱笆又往自己这边移了一丈,使纪伯的院子更宽敞了。

第三天一早,纪伯发现后,很是惭愧,不但还了侵占陈家的地,而且还将篱笆往自己这边移了一丈。

陈老故意让纪伯占点小便宜,纪伯却因陈老的谦让感到内疚,产生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感觉,认为自己欠了陈老的一个人情债。每当他想起此事时,他总是会想法报答纪伯。

人情债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放,虽然每次看上去很少,但经过积累,对方最终欠你的就多了,日后对你的报答当然也不会太少了。这一点,不仅在日常交际中非常重要,在经商中同样重要。

徐先生在广州开了一家海鲜酒楼,叫南海渔村,最后经营上遇到了问题。

一天,他在同一街上看到两家时装店,一家生意兴旺,另一家却相当平淡。什么原因呢?他走进那家旺店一看,原来店里除了高档货外,还有几款特价服装。

他受到了启发,于是就创出了“海鲜美食周”的点子——每天有一款海鲜是特价的,售价远远低于同行的价格。当时,基围虾的市场价格为500克38元,徐先生把它们降到28元。不仅如此,结账时,他还将每位顾客消费的元以下的零钱全部抹掉。有些常客几乎三天两头就过来买,他仍然次次见零钱就抹掉,有些常客开玩笑地说:“你长期这样给我抹钱,都抹掉几斤大虾了!”而徐先生每次都是一笑而过。

不出所料,这两招一举成功,很多食客就冲着那一款特价海鲜,走进了南海渔村大门。降低价格,原来是准备亏本的,但由于吃的人多,每月销出4吨基围虾,结果不但没亏本,反而赚了钱。

自此以后,南海渔村门庭若市,顾客络绎不绝。

徐先生作为饭店的经营者,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在人的“贪便宜”、“好尝鲜”的本性上做足了文章。因为贪便宜,一看到原本38元一斤的基围虾跌到28元一斤,于是人们便蜂拥而至抢便宜货,再加上老板大方地抹掉零钱,酒楼自然就出了名,大把的钱也就自然流入徐老板的腰包。

足见,积少成多放人情债的方式多么受人们欢迎,更重要的是它在顺畅人际关系方面非常奏效。

当然,让别人占点便宜并不是要大家随时随地都去吃亏。吃亏是有学问,有讲究的。我们要学会吃亏,要吃在明处,至少你应该让对方心中有数。这样才能让别人觉得欠你人情,以后你若有求于他,他才会全力以赴。

熟记名字,更容易抓住对方的心

人们在日常应酬中,如果一个并不熟悉的人能叫出自己的姓名,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和知己感;相反,如果见了几次面,对方还是叫不出你的名字,便会产生一种疏远感、陌生感,增加双方的心理隔阂。一位心理学家曾说:“在人们的心目中,唯有自己的姓名是最美好、最动听的东西。”许多事实也已经证实,在公关活动中,广记人名,有助于公关活动的展开,并助其成功。

美国的前总统罗斯福在一次宴会上,看见席间坐着许多不认识的人,他找到一个熟悉的记者,从记者那里一一打听清楚了那些人的姓名和基本情况,然后主动和他们接近,叫出他们的名字。当那些人知道这位平易近人、了解自己的人竟是著名政治家罗斯福时,大为感动。以后,这些人都成了罗斯福竞选总统的支持者。

记住对方的名字,最好是高呼出声,这不仅是起码的一种礼貌,更是交际场上值得推行的一个妙招。你想一想,对于轻易记住你的名字的人,我们怎不顿觉亲切,仿佛双方是老友相逢,这时,他来求我们什么事情,我们怎好不竭尽全力予以优先惠顾呢?

在交际场上,如果第一次见面时你留给一位姑娘一个良好的印象,可是第二次见面时,你却嗯嗯啊啊地叫不出她的名字来,这位姑娘心里会很不舒服,认为自己没有分量。那么,即使原来想好好谈谈,或谈生意,或谈人情,这一下全变得兴味索然了。叫不出对方的名字,谈下去就没戏了,因此你或许断了一方财路,或许使一段姻缘夭折。

在对方面前,你一张口就高呼出他的名字,会让对方为之一振,对你顿生景仰之意。就是原本不利的情势,也往往会因为你的这一高呼而顿时“化险为夷”。

一位著名作家说:“记住人家的名字,而且很轻易地叫出来,等于给别人一个巧妙而有效的赞美。因为我很早就发现,人们把自己的姓名看得惊人的重要。”

不少人不惜任何代价让自己的名字永垂不朽。且看两百年前,一些有钱人把钱送给作家们,请他们给自己著书立传,使自己的名字留传后世。现在,我们看到的所有教堂,都装上彩色玻璃,变得美轮美奂,以纪念捐赠者的名字。不言而喻,一个人对他自己的名字比对世界上所有的名字加起来还要感兴趣。

卡内基也是认识了这一点才成为钢铁大王的。小时候,他曾经抓到一窝小兔子,但是没有东西喂它们。他就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对周围的孩子们说:“你们谁能给兔子弄点吃的来,我就以你们的名字给小兔子命名。”这个方法太灵验了,卡内基一直忘不了。当卡内基为了卧车生意和乔治·普尔门竞争的时候,他又想起了这个故事。

当时,卡内基的中央交通公司正跟普尔门的公司争夺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卧车生意。双方互不相让,大杀其价,使得卧车生意毫无利润可言。后来,卡内基和普尔门都到纽约去拜访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的董事会。有一天晚上,他们在一家饭店碰头了。卡内基说:“晚安,普尔门先生,我们别争了,再争下去岂不是出自己的洋相吗?”

“这话怎么讲?”普尔门问。

于是卡内基把自己早已考虑好的决定告诉他——把他们两家公司合并起来。他把合作的好处说得天花乱坠。普尔门注意地倾听着,但是他没有完全接受。最后他问:“这个新公司叫什么呢?”

卡内基毫不犹豫地说:“当然叫普尔门皇宫卧车公司。”

普尔门的面孔一亮,马上说:“请到我的房间来,我们讨论一下。”

这次讨论翻开了一页新的工业史。

如果你不重视别人的名字,又有谁来重视你的名字呢?如果有一天你把人们的名字全忘掉了,那么,你也很快就会被人们遗忘。

记住别人的名字。对他人来说,这是所有语言中最甜蜜、最重要的声音。如果你想让人羡慕,请不要忘记这条准则:“请记住别人的名字,名字对他来说,是全部词汇中最好的词。”

熟记他人的名字吧,这会给你带来好运,也会给你带来人脉!

把“双赢牌”蛋糕做大,让别人欠你人情

三人打牌,虽然互为对手,但假若两方合作也能赢牌,出牌时不如就让对方一分,对方才可能在关键的时候,让你一分,使双方获益。正如作家刘墉所说:“合作失败的人常拆伙,因为彼此责难。合作成功的人,也常拆伙,因为各自居功。直到拆伙之后,发现势单力薄,再回头合作,关系才变得比较稳固。”

随着科学技术向纵深方向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人通常难以成为全能型的人物,因此就需要与他人合作,并在合作中寻求取胜之道。

很久以前,有一个有钱的员外,他有五个心不齐的儿子。他们做事的时候都自己管自己,从来不互相帮助。

后来,老员外得了重病,临死之前,他把五个儿子叫到床前,又叫人拿来一大把筷子,分给五个儿子。他分给老二、老三、老四、老五每人一根筷子,把剩下的一大把筷子都给了老大,然后说:“你们把手上的筷子都折断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没费多少力气就折断了筷子,老大使出了全身的力气,都没把筷子折断。老员外说:“你们看,一根筷子很容易被人折断,一把筷子就不容易被人折断了。如果你们不齐心合力,就会像一根筷子一样很容易被人折断,如果你们齐心合力,就会像一把筷子一样,不容易被人折断,做事情就容易成功。”

五个儿子都懂得了这个道理,从此以后,做事齐心协力,把事情做得很成功。

在人生牌局中,你必须学会与别人合作,弥补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双赢。

有这样一个生意人,他收购玉米再卖给别人,从中赚取差额,第一年赚了一大笔钱,尝到了甜头之后,第二年还做收购玉米的生意,但是第二年的生意很冷清,一方面是由于很难找到愿意将玉米卖给他的农民,另一方面是找不到愿意买他的玉米的客户。原来第一年做生意的时候,他不但对那些卖给他玉米的农民在价钱上克扣、短斤少两,让农民赚得的很少,而且在向那些客户卖玉米的时候也非常刁钻。所以打过一次交道后,不论是农民还是客户都不愿意再跟他合作了。

如果一个人在与别人打交道的时候只顾自己赢利,势必会让别人心生不快。所以,人要在得到东西的同时付出东西,把“双赢牌”蛋糕做大,让别人也有份,这样人家欠了你的情,日后自会鼎力报答你。

双赢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一种合作方式,做事情的时候,多考虑别人的利益,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仅能够赢得对方的信赖和好感,还能为今后的合作打下基础。如果处处为对方着想,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合作伙伴,自己今后的发展之路就会更宽。

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给人好处不要张扬

罗曼·罗兰曾说过:“只要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没有权利袖手旁观。”没错,永远不要吝惜对别人的帮助,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你也正是在帮助你自己,你将从中不断收获幸福和快乐。

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见了觉得非常奇怪,问他:“你自己根本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打着灯笼走路呢?”盲人回答道:“这个道理很简单,这个灯笼当然不是为了给我自己照路,而是为别人提供光明,帮助别人看清道路。也只有这样,别人才能看见我,不会撞到我身上,我的安全才有保证。”

当盲人无私地为他人着想、方便他人时,恰恰帮助了自己,给自己带来了方便。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像盲人这样学会帮助别人、关心别人,我们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有时,仅仅只是举手之劳,却解决了人家的大麻烦、大问题,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你也许会说,帮助别人需要耗费你大量的精力、体力,耽误你的时间,但要知道,你的付出,不仅能助他人一臂之力,而且能给对方带来力量和信心,使他们有更大的勇气去战胜困难。特别是当一个人遇到挫折、处于逆境之中时,如果我们能热情相助,那将犹如雪中送炭,别人也定会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激。“危难中见真情”,很多人在受到别人真诚的帮助后,总能以更真诚的感激报答别人,你为他人所做的一切将为你赢得尊重、感激、信任等弥足珍贵的感情。

古往今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质是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也就是说,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会怎样对你。你帮助我,我就会帮助你,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一个人只有大方而热情地帮助和关怀他人,他人才会给你帮助。所以你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你自己首先必须帮助别人。

有些时候,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还能收获到意外的利益。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那儿。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显而易见,上尉的善意之举不仅救了小战士的性命,而且也意外地让自己免于牺牲之灾。这种帮助,不正是一种双方的共赢吗?

最后,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还能给自己带来精神上的欢愉和满足,这本身也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但是我们要懂得照顾他人的心情,悄无声息的帮助他,让他感觉到自己并没有处于困难之中,并不是处于弱者的地位,这样他们才会欣慰地接受你的帮助。

第四节 小人情行小方便,大人情可得大回报

关系当用则用,否则是一种浪费

人生在世,有时需要一个伯乐提拔帮助,有时又需要一个高人指点迷津,在得意时需要有人泼泼冷水,在失意时需要有人欣赏相助。其实,每个人身边总会有一些这样的“贵人”关键时能助你一臂之力。只是看你能否识别出来,并且动用这些关系。

有时候遇到困境时,并不是没有出路,而是你没有想出来怎么开辟新的出口。这个时候,寻求别人的帮助,借来一点力量,就可以让自己突破重围,找到新的机遇。记住,要善于借力。个人的力量对自然对社会而言,都是渺小的。因此,要完成一件个人之力所不能及之事,须善于借用外界、他人的力量,才能达到目的。

贵人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助你一臂之力,让你顺利达成自己的目标,甚至超越别人的期望。有时候,你并不知道谁会是那个最终帮你超越自我的人,那就需要培养好人脉关系,让自己成为一个别人都愿意接近、都愿意帮助的人。

有良好关系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办起事来自然会事半功倍。成功者都善于借力、借势去营造成功的氛围,从而攻克一件件难事,为他们的成功铺平了道路。最重要的是,成功者还明白各种关系的良好互动,这是借力的第一步。

马克在索尼做人力资源主管的时候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公司的一位员工在出差的时候摔折了胳膊。这样的事情以前从未发生过,公司怎么处理这件事,是否赔付,赔付多少合适,都没有先例可以参照。因为这件事涉及员工的利益,老板要求马克尽快地处理,因为拖沓会显得公司对这件事不重视。要妥善处理这件事,必须兼顾公司和员工的利益,对内对外都不能留下任何隐患。

马克一时无从下手,到了最后半天的时间,他想到了外援。他给做人力资源的朋友们打电话,这些朋友们给他提供了至少十条有用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他马上拿出了这个事件的处理意见,还写了部门处理类似事情的流程,并上报。老板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在成功地处理这件事上,在大型跨国公司任职的朋友们给了他莫大的帮助。马克感慨地说:“我常参加人力资源圈子里各方面的活动,并认识了许多同行,虽然大家没有固定在某一个时间见面,但经常通过电话沟通一些信息,形成了一个无形的关系网。如果谁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只要打一个电话,大家都会积极热心地给予帮助。另外在专业方面,通过关系网里的人帮助也不会出问题。”

得到老板赏识,避免工作中的错误,这就是人力资源关系网带给马克的好处。只要善于利用,一个人的人脉网络能够为他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力量。你所交往的人,包括你的亲人和朋友,以及你认识甚至不认识的人,都是你潜在的资源和能量,都会成为借力给你的贵人。

因此,做人做事的有心人大都精通借助关系的力量和智慧之道,发挥别人的优势,成就自己的事业。

其实,在当今社会,不管是同学关系、亲人关系、同事关系,如果办事求到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只要你用心去办了,再难的事也不难。

你所认识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你生命中的贵人,成为你事业中重要的顾客。人脉资源的积累和利用很重要,如果你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就一定要懂得怎样把关系变成办事资本。小智者,借物;中智者,借钱;大智者,借人;超智者,借势。善于借力,才能事半功倍。借普通人之力,成一时之小事;借贵人之力,成千秋伟业。关系当用则用,不要让资源白白浪费,让机会悄然逝去。

满足对方心理,为求其办事作铺垫

中国有句俗话,叫“篱笆立靠桩,人立要靠帮”。一个人要想一生有所成就,就必须有求人办事的能力。这个话题,说起来很简单,可真正实施起来,又有多少人能轻松得手呢?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唠叨,“低三下四求人也未必求得动”、“软磨硬泡就算求动了人家也是不情愿,根本不会给你好好办”……

难道我们就不能让人家心甘情愿地帮忙吗?当然不是了。有求于人,你必须明确,要对方帮你,唯一有效的、事半功倍的方法就是使他自己情愿。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他人心甘情愿地“为我所用”呢?这,就需要心理技巧了。

人的需要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癖好与偏爱。你首先应当将自己的计划去满足别人的心理,然后你的计划才有实现的可能。

例如,说服别人最基本的要点之一,就是巧妙地诱导对方的心理或感情,以使他人就范。如果你特别强调自己的优点,企图使自己占上风,对方反而会加强防范心。所以,应该注意先点破自己的缺点或错误,使对方产生优越感。

关于这一点,曾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有一位年轻人是美国有名的矿冶工程师,毕业于美国的耶鲁大学,又在德国的佛莱堡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可是当年轻人带齐了所有的文凭去找美国西部的一位大矿主求职的时候,却遇到了麻烦。原来那位大矿主是个脾气古怪又很固执的人,他自己没有文凭,所以就不相信有文凭的人,更不喜欢那些文质彬彬又专爱讲理论的工程师。当年轻人前去应聘递上文凭时,满以为老板会乐不可支,没想到大矿主很不礼貌地对年轻人说:“我之所以不想用你就是因为你曾经是德国佛莱堡大学的硕士,你的脑子里装满了一大堆没有用的理论,我可不需要什么文绉绉的工程师。”聪明的年轻人听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回答说:“假如你答应不告诉我父亲的话,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大矿主表示同意,于是年轻人对大矿主小声说:“其实我在德国的佛莱堡并没有学到什么,那三年就好像是稀里糊涂地混过来一样。”想不到大矿主听了却笑嘻嘻地说:“好,那明天你就来上班吧。”就这样,年轻人在一个非常顽固的人面前通过了面试。

或许你觉得那个大矿主心理有问题,观念比较偏激、夸张,甚至有些滑稽,可年轻的工程师若不让矿主的“问题心理”得到满足,又怎么能让他聘请自己呢?

美国著名政治家帕金斯30岁那年就任芝加哥大学校长,有人怀疑他那么年轻是否能胜任大学校长的职位,他知道后只说了一句:“一个30岁的人所知道的是那么少,需要依赖他的助手兼代理校长的地方是那么的多。”就这短短一句话,使那些原来怀疑他的人一下子就放心了。人们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往往喜欢尽量表现出自己比别人强,或者努力地证明自己是有特殊才干的人,然而一个真正有能力的领袖是不会自吹自擂的,所谓“自谦则人必服,自夸则人必疑”就是这个道理。

在办事过程中,你要努力做到这点——先在心理上满足对方,这样事情就会变得简单、顺利多了。

乾坤大挪移,化人之力为我所用

古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个体不同,就各有各的优势和长处,所以一定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势和长处,取之所长,补己之短。

一个人不能单凭自己的力量完成所有的任务,战胜所有的困难,解决所有的问题。须知借人之力也可成事,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智慧。

当我们无力去完成一件事时,不妨向身边可以信任的人求助,也许对我们来说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却可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轻松“搞定”。与其自己苦苦追寻而不得,不如将视线一转,呼唤那些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这样赢取胜利的过程自然会顺利不少。

一个小男孩在沙滩上玩耍。他身边有他的一些玩具——小汽车、货车、塑料水桶和一把亮闪闪的塑料铲子。他在松软的沙滩上修筑公路和隧道时,发现一块很大的岩石挡住了去路。

小男孩企图把它从泥沙中弄出去。他是个很小的孩子,那块岩石对他来说相当巨大。他手脚并用,使尽了全身的力气,岩石却纹丝不动。小男孩一次又一次地向岩石发起冲击,可是,每当他刚把岩石搬动一点点的时候,岩石便又随着他的稍事休息而重新返回原地。小男孩气得直叫,使出吃奶的力气猛推猛挤。但是,他得到的唯一回报便是岩石滚回来时砸伤了他的手指。最后,他筋疲力尽,坐在沙滩上伤心地哭了起来。

这整个过程,他的父亲在不远处看得一清二楚。当泪珠滚过孩子的脸庞时,父亲来到了他的跟前。父亲的话温和而坚定:“儿子,你为什么不用上所有的力量呢?”男孩抽泣道:“爸爸,我已经用尽全力了,我已经用尽了我所有的力量!”“不对,”父亲亲切地纠正道,“儿子,你并没有用尽你所有的力量。你没有请求我的帮助。”说完,父亲弯下腰抱起岩石,将岩石扔到了远处。

可见,不要羞于向强者求助,有时对自己来说是天大的难事,对强者而言不过是动动手指头的小事。甚至在另外一些时候,即使是敌人,也可为己所用。

借人之力,利用他人为自己服务,以让自己能够高居人上,这是一个人很难能可贵的地方。尤其对自己所欠缺的东西,更需要多方巧借。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善于利用别人的智慧,广泛地接受多家的意见,多和不同的人聊聊自己的构想,多倾听别人的想法,多用点脑子来观察周遭的事物,多静下心来思考周遭发生的一些现象,将让你受益匪浅。正如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说的:“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应付生活中无边的苦难的。所以,自己需要别人帮助,自己也要帮助别人。”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巧妙地借助他人的力量为我所用,自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给他人一个头衔,让他鼎力相助

虽然头衔是虚的,不能增加人的经济收益,但却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人的自我成就感。很多人都通过给予对方一个光辉闪耀的头衔来获得对方的鼎力协作。

斯坦梅茨是一位拥有异常敏锐的观察力和无法估计的才能的人。然而,在他就任通用电气公司的行政主管时,他所管理的事务却乱作一团,因此,他被撤销了行政主管一职,而担任顾问兼工程师。那么,怎样才能使这样一个事业上受挫的人不遗余力地投入到工作中、为公司效力呢?

这时,高层管理人员运用了一些奇妙的驭人策略。他们给予了斯坦梅茨一个耀眼的头衔——“科学的最高法院”。一时之间,几乎公司上下所有的人都知道:有一个叫斯坦梅茨的工程师非常了不起,他被称为“科学的最高法院”。而斯坦梅茨也极力维护这个头衔所带给他的荣誉,他不遗余力地工作着,创造了很多奇迹,为通用电气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头衔是一种公开化的赞誉,面对它,几乎没有人能够真正抗拒。头衔能够让许多人激动不已,能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当然,还能够赢得他们的忠诚。一个小小的头衔真的拥有这么巨大的魔力吗?

其实,这当中是有其心理学依据的。

首先,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看,当一个人被赋予某种头衔的时候,他对自己的自我认知就发生了改变。潜意识中,他将自己和这种头衔统一起来,如果他不按头衔的要求去做的话他就会产生认知失调,也就是自我认知和言行冲突,从而产生心理不适。因此,为了避免认知失调产生,他一定会以积极的言行来极力维系头衔带给他的荣誉。

再则,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当一个人被赋予某种头衔的时候,实际上是被赋予了某种社会角色。

著名心理学家津多巴曾经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

参加实验的志愿者都是男性。津巴多将他们分成两组,一组扮演监狱里的“看守”,另一组扮演“犯人”。

一天后,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进入了角色。“看守”变得十分暴躁而粗鲁,甚至主动想出许多方法来体罚“犯人”。而“犯人”则“垮”了下来,有的消极地逆来顺受,有的开始积极反抗,有的甚至像个看守一样去欺辱其他犯人。

人有一种将自身的言行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统一起来的本能,人很难抛开自己所拥有的头衔而做出格的事情。

作为美国劳工协会缔造者的塞缪尔·冈伯斯就是凭借这个策略走向了成功。在刚开始的时候,他所面临的困境除了缺少资金之外,还缺少同盟者。为此,他创立了“民间委任状”,专门对那些愿意组织工会的人授予荣誉称号。采用这种方式,一年之中他就获得了80个人的鼎力支持。从此以后,美国劳工协会的会员数目开始直线攀升。

横扫欧洲大陆的拿破仑毫不吝啬地创设了许多崇高的头衔和荣誉。他制定了一种十字荣誉勋章,授予了1500多个臣民;他重新起用了法兰西陆军上将的官衔,并将官衔授予了18位将官;他还以“大军”头衔授予那些优秀的士兵……他通过给予他人头衔的方式赢得了众人的支持。

在应酬社交中,要想获得他人的鼎力支持,给予他人合适的头衔是非常有效的方式,这被无数事实反复证明着。

借能人之手为自己办好棘手之事

事情有难易之分,面对易如反掌的事情,我们总是能轻松解决,但当面前的问题很棘手时,就不妨将问题抛出去,让能人去解决。

有位知名度颇高、要求极为严格的建筑师,他规划了许多的建筑物,然后分别包给多位承包商。

由于这位建筑师对质量和进度要求甚高,所以在他的手下做事压力巨大。在他的建筑师事务所里,经常可以听到会议室里传出来的阵阵怒吼声,因此,他手下的助理更换非常频繁。

这次,建筑师请来的是一位刚毕业的年轻助理,负责监督和催促工程进度的工作。这个工作一向是最吃力不讨好的,所以受到建筑师的责难也最大。可奇怪的是这位年轻助理连续工作了半年,居然很少受到建筑师的责骂,工程的进度在他的监督下也几乎都能跟上,同事们对此都感到非常不解。

直到有一天,同事们在同这位年轻助理谈论工作经验时,才向其问道:“我们实在都很好奇,你工作时间不长,却能把工程进度控制得如此之好,你到底是怎样做到的呢?”

年轻助理耸了耸肩,无比轻松地说:“其实,这很简单,当一位承包商把难题丢给我,企图拖延工程进度时,我就很坚定地告诉他:‘我的进度不能变更,你是要和我解决呢?还是让我们的建筑师和你解决?’这样他们通常都会没什么话说了。”

这位小伙子真的很聪明,他将自己的困境轻松地转化为建筑师和商人的矛盾,自己却轻松了起来。与之类似,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事例。

唐肃宗时,李辅国是宫中一名大宦官。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肃宗在灵武称帝后,李辅国官拜行军司马。凡是肃宗的起居出行、诏令发布等内外大事,都委任李辅国处理。唐肃宗打败安禄山,回京城后,李辅国在银台门主持恢复京城的事,并负责掌管禁兵,一时权倾朝野,人人都不敢小看他。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八月,又加给李辅国兵部尚书一职。

可是李辅国仍然不满足,恃功向唐肃宗要官,请求做宰相。唐肃宗对李辅国这种咄咄逼人、明目张胆要官的做法非常反感,同时,对他的权力过重也有所警惕。因此,唐肃宗并不想把宰相的权力交给他。不过,李辅国对唐朝宗室有功,唐肃宗不想当面得罪他,于是,就对李辅国说:“按照你为国家所建立的功勋,什么不能做?可是,你在朝廷中的威望还不够,这怎么办呢?”

李辅国听了唐肃宗的话以后,就让仆射、裴冕等人上表推荐自己。唐肃宗知道李辅国在请人上表,十分担心,就悄悄把宰相萧华找来说:“李辅国想做宰相,我并不打算让他干。听说你们想上表推荐他,真的吗?”

萧华没有做声,但心里已经明白了,出宫以后找到裴冕,征求他的意见。裴冕说:“当初我并没有打算上表推荐李辅国当宰相,是他自己来找我的。现在我知道了皇上的真实意图,请皇上放心,我宁死也不会上表推荐李辅国为宰相的。”萧华又进宫向唐肃宗奏明他们的意见,肃宗非常高兴。后来,李辅国始终没能当上宰相。

有句谚语说“把烫手山药丢出去”,其中烫手山药指的就是忽然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就如同前面故事中的年轻助理和唐肃宗一样,他们都非常巧妙地将问题挡了出去,让别人为自己的问题苦恼,使其处于两难的境地,自己则享受没有烦恼的乐趣。年轻助理是将问题引向了更困难的建筑师,自己巧妙地回避了矛盾;唐肃宗则是将问题推给了下属,借他们的力量来限制李辅国。有的问题在当时就要很快作出反应,否则稍有停顿便会烫到自己的手。事后步步埋怨自己没有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作适当的反应,也没有用了。

所以,尽管烫手的山药人人都不想接,但如果它不幸落到我们自己这里的话,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它丢出去,扔给那些有能力的人去解决。不过,山药丢出去还要有技巧,要小心别烫到了对方,伤了感情。这里面就有个“度”的问题,既要让对方能在脸面上过得去,又要让自己摆脱困境。高明的人不仅能使丢出去的烫手山药不会砸到别人,还能让别人心甘情愿地替自己解决问题。

还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技巧是要经常练习的。常常操练,就能够掌握这个火候了。但是,有些时候也不应一味地回绝,应该抓住时机。有些时候,如果问题不是非常难处理,则应尽量去把它做好。

用第三方的威势来拔高自己

借助他人的声威来提高自己的地位,使所求之人提升对你的评价,那么要让他答应你所请之事也就更加容易。尤其是二十几岁初涉职场的年轻人,能够掌握住人脉中的关键性人物,借其声威,对今后在人际关系上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扩展人脉的重要资本。

苏代为燕国去游说齐国,在未见齐威王之前,先对淳于髡说道:“有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早晨站在市场上,而无人问津。他就去见伯乐说:我有匹骏马想卖掉,接连三天早晨站在市场上,没人跟我说一句话,希望先生能绕着马细看一下,离开时回头再瞅一眼。伯乐看出那马确实是匹良马便答应了。于是第二天伯乐绕着马仔细看,离开时又回头瞅了一眼,结果这一天马价竟涨了十倍。现在我想把‘骏马’送给齐王看,可是没有替我前后周旋的人,先生有意做我的伯乐吗?”淳于髡痛快地答应了苏代的请求,入宫劝说齐王,齐王高高兴兴地接见了苏代。

求人办事时,难免会遇到种种事先不可能了解的情况:所求之人为人如何?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而那位被求之人也不免怀疑:这个人究竟怎样?才能如何?是否诚实可靠?这时,如果有位中间人,互通情报,沟通消息,那么双方的障碍就很容易消除。而如果有一位被信赖或尊敬的人美言力荐,那么,事情就成功一半了。

求人时最好提及一个有威望的“大人物”,这样被求之人会因此更看好你,也会碍于这有威慑力的“第三方”而满足你的要求。

求人帮助时要动之以情

当我们有求于人时,如果别人用一般理由来搪塞拒绝,我们往往会发现对方其实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只是因为一些细小的原因而作出了拒绝的决定。如果我们能帮助对方分析现状,用真情打动对方,对方一般会欣然相助。

20世纪80年代初,引滦入津工程正在加紧进行。担负隧洞施工任务的部队因炸药供应不上,面临停工和延误工期。部队领导心急如焚,派李连长带车到东北某化工厂求援。李连长昼夜兼程千余里赶到该厂供销科,可是得到的答复只有一句话:“现在没货!”他找厂长,厂长很忙,没时间听他陈述,他就跟进跟出,有机会就讲几句,但厂长不为所动,冷冷地说:“眼下没货,我也无能为力。”厂长给他倒了杯茶水劝他另想办法。李连长并不死心,他喝了口茶,说:“这水真甜啊!天津人可是苦啊,喝的是从海河槽里、各洼淀中集的苦水,不用放茶就是黄的。”他瞥见厂长戴的是天津产的手表,就接着说:“您也是戴的天津表!听说现在全国每10块表中就有1块是天津的,每10台拖拉机中就有1台是天津的,每4个人里就有1个人用的是天津的碱。您是办工业的行家,最懂得水与工业的关系。造1辆自行车要用1吨水,造1吨碱要160吨水,造1吨纸要200吨水……引滦入津,解燃眉之急啊!没有炸药,工程就得延期……”厂长一听,心中受到触动,就问:“你是天津人?”“不,我是河南人,也许通水时,我也喝不上那滦河水!”厂长彻底折服了。他抓起电话下达命令:“全厂加班三天!”三天后,李连长带着一卡车炸药返程了。

在求人办事的时候,能跳出自己的狭小圈子,而从对方内心深处的角度去说话,才更容易引起对方的共鸣,从而答应你的请求。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有一位17岁的姑娘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在高级珠宝店当售货员的工作。在圣诞节的前一天,店里来了一位30岁左右的贫民顾客,他衣衫褴褛,一脸的悲哀、愤怒,他用一种不可企及的目光盯着那些高级首饰。

姑娘要去接电话,一不小心,把一个碟子碰翻,六枚精美绝伦的金戒指落到地上,她慌忙捡起其中的五枚,但第六枚怎么也找不着。这时,她看到那个30岁左右的男子正向门口走去,顿时,她知道了戒指在哪儿。

当男子的手将要触及门柄时,姑娘柔声叫道:“对不起,先生!”

那男子转过身来,两人相视无言,足足有一分钟。

“什么事?”

他问,脸上的肌肉在抽搐。

姑娘一时竟不知说些什么。

“什么事?”他再次问道。

“先生,这是我第一份工作,现在找个事儿做很难,是不是?”

姑娘神色黯然地说。

男子长久地审视着她,终于,一丝柔和的微笑浮现在他脸上。

“是的,的确如此。”他回答,“但是我能肯定,你在这里会干得不错。”

停了一下,他向前一步,把手伸给她:

“我可以为您祝福吗?”

他转过身,慢慢走向门口。

姑娘目送着他的身影消失在门外,转身走向柜台,把手中握着的第六枚金戒指放回了原处。

这位姑娘成功地要回了青年男子偷拾的第六枚金戒指的关键是,在尊重谅解对方的前提下,以“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凄苦的言语博得对方的真切同情。对方虽是流浪汉,但此时握有打破她饭碗的金戒指,极有可能使她也沦为“流浪汉”。因此,“这是我第一份工作,现在找个事儿做很难”,这句真诚朴实的表白,却饱含着惧怕失去工作的痛苦之情,也饱含着恳请对方怜悯的求助之意,终于感动了对方。对方也巧妙地交还了戒指。试想,如果姑娘怒骂,甚至叫来警察,也可能找回戒指,但姑娘的“饭碗”还保得住吗?

在今天的社会,求人帮忙是越来越难了,别人首先想到的是有没有物质上的好处。但人总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被感动,在求人帮助时能动之以情,就会容易许多。

激起心理共鸣,让他感觉像是在帮助自己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心理共鸣”是一种以心交心的有效方式,也是一门非常微妙的相处艺术。它不仅可以拉近交际双方心灵的距离,而且可以在你求人办事过程中发挥着强大的促进作用。

不过,虽然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有许多地方是相同的,但是要产生共鸣,还需要一定的说话技巧。当你对另一个人有所求的时候,最好先避开对方的忌讳,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谈起,不要太早暴露自己的意图,让对方一步步地赞同你的想法,当对方跟着你走完一段路程时,便会不自觉地认同你的观点。

伽利略年轻时就立下雄心壮志,要在科学研究方面有所成就,为此,他希望得到父亲的支持和帮助。

一天,他对父亲说:“父亲,我想问您一件事,是什么促成了您同母亲的婚事?”

“我看上她了。”父亲不假思索地答道。

伽利略又问:“那您有没有娶过别的女人?”

“没有,孩子。家里的人要我娶一位富有的女士,可我只钟情于你的母亲,她从前可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姑娘。”

伽利略说:“您说得一点也没错,她现在依然风韵犹存。您不曾娶过别的女人,因为您爱的是她。您知道,我现在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除了科学以外,我不可能选择别的职业,我对它的爱有如对一位美貌女子的倾慕。”

父亲说:“像倾慕女子那样?你怎么会这样说呢?”

伽利略说:“一点也没错,亲爱的父亲,我已经18岁了。别的学生,哪怕是最穷的学生,都已想到自己的婚事,可是我从没想过那方面的事,以后也不会。因为我只愿与科学为伴。”

伽利略继续说:“亲爱的父亲,您有才干,但没有力量,而我却能兼而有之。为什么您不能帮助我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我一定会成为一位杰出的学者,获得教授身份。我能够以此为生,而且比别人生活得更好。”

说到这,父亲为难地说:“可我没有钱供你上学。”

接着伽利略又说:“父亲,您听我说,很多穷学生都可以领取奖学金,这钱是宫廷给的。我为什么不能去领一份奖学金呢?您在佛罗伦萨有那么多朋友,您和他们的交情都不错,他们一定会尽力帮忙的。他们只需去问一问公爵的老师奥斯蒂罗·利希就行了,他了解我,知道我的能力……”

父亲被说动了:“嗯,你说得有理,这是个好主意。”

伽利略抓住父亲的手,激动地说:“我求求您,父亲,求您想个法子,尽力而为。我向您表示感激之情的唯一方式,就是……就是保证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伽利略最终说动了父亲,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一位闻名遐迩的科学家。

这里,伽利略请求父亲帮忙,采用的是“心理共鸣”的说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导入阶段

先顾左右而言他,以对方当时的心情来体会现在的心情。例如,伽利略先请父亲回忆和母亲恋爱时的情形,引起了父亲的兴趣。

2.转接阶段

伽利略巧妙地通过这句话把话题转到自己身上:“我现在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

3.正题阶段

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伽利略提出“我只愿与科学为伴”,这也正是他要说服父亲的主题。

4.结束阶段

明确提出要求。为了使对方容易接受,还可以指出对方这样做的好处。伽利略正是这样做的,他说:“……为什么您不能帮助我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我一定会成为一位杰出的学者,获得教授身份。我能够以此为生,而且比别人生活得更好。”

正是巧妙运用了“心理共鸣”的方法,伽利略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为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奠定了基础。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妨试着用这种方法求助别人,这往往会带来让你满意的结果。

用利益驱动别人为己所用

如果我们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单靠自己一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而要想借助别人的力量,我们就应牢记:人者利为先,用利益驱动别人为己所用。

在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中,有这么一节:

曾国藩初握兵权时,对属下要求极其严格。曾国藩治下的湘军,以“扎硬寨,打死仗”闻名。曾国藩追求的是“多条理、少大言”“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梁启超称赞他是“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艰苦卓绝”,其“非有地狱手段,非有治国若烹小鲜气象,未见其能济也”。

但是,曾国藩对待下属比较“吝啬”:在向朝廷保荐有功人员时,“据实上报”,一是一,二是二,有多大功劳就是多大功劳,不肯多报一点,更别说虚报那些无功人员了。这样一来,那些为他出生入死的属下就不乐意了,在以后的战役中,明显的没有以前勇猛。

曾国藩不明就里,直到有一天,其弟曾国荃对他说:“大哥,弟兄们现在不卖力干活全是因为你的‘据实上报’啊,你是朝廷大员,你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可以百世流芳,这是你的追求。可弟兄们没有你那么高的追求,他们要的就是眼前的利益。弟兄们流血卖命打仗,图的是金银财宝和有个官职以封妻荫子,你不给人家好处,谁给你卖命啊?”

一番话点醒梦中人,尽管曾国藩是个理想主义者,但在现实面前也只能妥协。

我们如何才能让别人追随自己、帮助自己呢?当然,这也是因人而异的。对于一等人才,讲究的是志同道合,即有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这样的人物,是与自己在同一层面上的合作者。

然而,对于次等的人才,除了理想、人格魅力以外,也许更重要的就是实在的利益和好处。就像那些普通的“湖湘子弟”,他们不可能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也许他们也有对理想的追求,但眼前的实际利益无疑更能打动他们。

一等的人才毕竟有限,我们更多需要倚靠的是那些次等人才,所以在与这些人才博弈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用利益驱动他们为己所用。

“我们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是一百多年前美国首相迪斯罗利留下的名言。

从政也好,经商也好,若无利可图,谁也不会和你合作,为你所用。看透这一点,在博弈中才能进退自如。

所以,要打动对方,首先要考虑能够给对方什么,你得了解对方要什么?然后考虑自己能否给对方这些东西。简而言之,打动对方的方法是:首先考虑在自己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能给对方什么好处。

不给对方好处对方就不予合作,你也无法获利。给的好处小了对方劲头不高,合作程度也小,你获利也就少。只有给对方最大程度的好处,对方才能全力以赴,你也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

恰当的反馈能使对方积极地为你办事儿

心理学家赫洛克曾做过一个有关反馈的著名实验:

他把106名四五年级的小学生分成四个组,让他们每天练习相同的数学题目。不过,不同的组练习后所受到的“待遇”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组为受批评组,每次练习后,都挑出学生们的错误,并严加批评。

第二组为受表扬组,当学生们练习完以后,针对他们不同的良好表现予以表扬和鼓励。

第三组为被忽视组,对这组的成员,既不批评也不表扬,只让其静听其他两组挨批评和受表扬。

第四组为控制组,这组和前三组是隔离的,并且也不会得到来自于外界的任何评价。

一段时间后,赫洛克对四个组的练习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控制组的练习效果是最差的。而在前三组中,被忽视组的练习效果明显低于其余两组。而在练习效果相对较好的受表扬组和受批评组中,受表扬组的练习效果最好,并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由此可见,不同的评价对学生们的活动效果有着不同的影响,而没有评价是最坏的情况。评价就是对他人活动的一种反馈,而反馈能够使行为者了解自己行为的结果,这种了解能够强化先前行为的作用,从而使行为者更加积极地做出类似的行为,提高行为的效率,这一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反馈效应”。也就是说,给予对方合适的反馈信息,能够使他更加积极地付出努力。

生活中,反馈效应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应该记住:有反馈比没有反馈好,正面反馈比负面反馈好;即时反馈比远时反馈的效果更佳。我们在借用人情办事的时候,也要适当地给予反馈,这样才能得到他人更多的帮助。

帮助他人要适当,接受帮助要恰当

在机关里工作的小孙是天生的交际人才,有事没事,他爱到别的科室转转,工作不到一年,便与各个科室的人,大到最高领导,小到办事人员,混得很熟。

此外,小孙与机关的最高领导局长的关系也非同一般,只要他遇到什么办不了的事,给局长一说,事就解决了。

应该说,小孙的群众基础也不错,他待人热情,乐于助人。遇到办公室的同事有困难,他总是自告奋勇,常常还没等别人张口请他帮忙,他就说:“小事一桩,我替你摆平!”

同时,他为人也很随便,常常让同事帮他做事,对于别人给予的种种好处,他也总是来者不拒。就拿吃早餐这事来说吧,要是他早上没东西吃,他会伸手向办公室的人要,甚至跑到别的办公室找吃的。在单位呼风唤雨,小孙感觉一直很好。

两年后,办公室的科长提升了,小孙作为候选人,参与考核,他想,自己要能力有能力,要关系有关系,这个科长是当定了。

但是,同事给他打的分,远远低于他的对手。领导认为他还太年轻,群众基础还比较弱,只好放弃了让他升任科长的想法。

民意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是同事以怨报德?还是小孙为人失败?

仔细分析,应该是小孙不够了解人心,以致为人失败。

要知道,一个人,如果从不帮助他人,很难有太大的成就。但是,如果帮助的方式不对,也可能得不偿失,对方非但不感激你,还怨恨你。

什么叫帮助的方式不对?

就是在帮助对方的时候,不够委婉,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受过小孙太多恩惠的同事,内心反而不喜欢他。

也许,小孙给予同事帮助太多,满足了自个的“虚荣心”,却在无形中伤害了同事的“自尊心”。

一位交际广泛的著名记者,曾经说过,他最大的敌人,都是那些得到过他帮助最多的人。人们通常认为,经常给别人一些殷勤的关心与帮助肯定会赢得别人的好感。这种想法并不完全对。适当的帮助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但是如果你对别人的帮助过了头,使别人觉得自己软弱无能,引发了他的自卑感,就会导致他为自己的“没有出息”而苦恼。如果这种苦恼对他触动太深,他就会把这种烦恼的原因归结到让他陷入这种处境的人,即帮助他的人身上,以“怨”报德,反而对帮助他的人心存芥蒂。

小孙一味地充好汉,做事太主动太张扬,还没等别人提出请求,就说什么“小事一桩,我替你摆平”,自然可能帮了人却遭人恨。同事心里也许会想:“你有什么了不起,不就多认识几个人吗?”“就你有能耐,什么都是小事?!”

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一定不要鲁莽,而要讲究方式,委婉而巧妙;讲究一个度,不轻给、不滥给。这样,既可以维护别人的自尊心,也可以给对方一种强烈的刺激,使他对你心存感激。

小孙还有一个问题,在接受别人的恩惠时太随意。要知道,接受他人的帮助也应适当,应讲究一个“度”。如果对别人的帮助,我们一概地拒绝,不利于拉近彼此的距离。为什么?

因为适时地接受他人的帮助,可以让他人有一种施惠于人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也就是说,当请求他人赐予我们一些小恩小惠时,我们得到的不仅是小恩惠,还有他人的好感与亲近。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时需要主动请求他人给予我们一些恩惠。

鼎鼎有名的大外交家英皇爱德华七世,曾用尽他的手段去讨好新任美国大使约瑟夫·乔特。在他们初次见面时,他就谦卑地请求乔特送麦金莱总统和罗斯福总统的照片给他。

不过,如果反过来,我们要求太多,太随便,也不好,那样会让对方心烦,让人看不起。对方可能认为你能力太差,什么都需要别人帮忙,或者认为你不把他当回事,随便使唤。

总之,不论是帮助别人,还是接受别人的帮助,都需要把握一个界限,注意自己的态度。只有这样,你提供帮助才会得到别人的感激,你接受帮助才会赢得别人的好感。

诚挚感谢,是你再次获得他人帮助的保证

有一位父亲正在和朋友讨论生意上的问题,这时,他9岁大的小女儿笑眯眯地走过来,手里拿着自己专门为父亲烘烤的甜饼。因为小女儿打扰了父亲和朋友之间的谈话,所以父亲有点不高兴,便随手拿了一块甜饼,低声斥责了小女儿,然后马上又投入到与朋友的谈论中。小女儿伤心极了,拿着剩下的饼沮丧地走了出去。

几个星期以后,父亲显然已经忘记了这件事情,他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看到爱烤甜饼的小女儿烘甜饼了,他问女儿怎么不烤甜饼了。女儿一下子哭了起来,很伤心地说:“我再也不烘甜饼了。”

从那以后,小女儿真的再也没有烘过甜饼,也绝口不提有关烘饼的事情。而父亲一直为那件事遗憾着。

的确,积极为他人效力以后却得不到对方的肯定和感谢,是一件非常难过的事情。从心理学的角度说,轻率地对待那些帮助过你的人、不给予对方诚挚的感谢,在一定程度上会伤害对方,否定了对方的自我价值,而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却是人最本能的需求之一。因此,当他人为你效力以后,无论结果如何,你都应该诚挚地感谢他人,否则就会伤害他人。一旦对方因此而受到伤害,就不会再为你效力。在对方给予你帮助之后,回以诚挚的感谢,是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当然,诚挚的感谢并不是指你一定要给予对方相当的物质回报,而是指让对方感受到:他的努力是有价值的,他的付出对你来说是有用的,他的存在是有价值的。

一般来说,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表达自己诚挚的感谢:

一是及时用言语向对方表示感激。你可以说:“如果不是你,恐怕我……”“真的要感谢你……我才能……”。

二是充分利用肢体语言。球场上队员们常常热烈地拥抱,这是一种相互鼓励,也是一种祝贺,更是一种对默契合作的感激;还有谈判结束后的握手,是一种感激对方友好合作的方式;爱人间情意绵绵的亲吻,不也正是“谢谢你爱我”的一种表现吗?

三是间接表达。有的人生性腼腆,不善于用言语或动作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可以采取一些间接的方式来表达,比如,送一些信件、卡片、小礼物、鲜花等。

四是实际行动。投桃报李,礼尚往来。感激对方给予的帮助,就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予更多的帮助;感恩于对方的关怀和爱心,就同样以关怀和爱心作为回报。这样,在投送和往来之间,人情脉络就建立起来了。

此外,当你感谢他人的时候,还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表示感谢要及时而主动,这样才显得有诚意。不要等到偶然碰到对方,才忽然想起应该感谢对方,于是就顺便感谢一下;也不要等到再次需要对方帮助的时候才找上门去感谢对方。这些行为都会给对方带来伤害。及时、主动地向对方致以谢意,是一种十分尊重对方的表示,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彼此的感情。

二是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恰当的途径和方法。对上面提到的4种表达谢意的主要方法,到底采取哪一种方式最为恰当,要根据为你效力者的身份、职业、性格、文化程度及经济状况等具体情况来选择。选错方式的话,不但不会对你的人际关系有所帮助,而且极有可能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说,对方是因为看重自己与你的情谊才帮助你,可是,你事后却送给对方一笔钱当做谢礼,这势必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显然,这种情况下,你以情感的方式感谢对方才是最恰当的。当然,如果对方为你效力本就是以获得物质利益为出发点,你就应该选择用相应的物质酬劳来感谢对方了。总之,采用什么方式感谢对方,不能一概而论,要因人而异。

三是要掌握好感谢的度,力求做到合理与恰当。与做其他事一样,感谢他人同样要掌握分寸,过和不及都是不妥的。过分感谢他人,会让他人受之有愧,进而心理失衡,或者会让他人怀疑你的用心;感谢不足,会让对方觉得你不够尊重他,他的价值没有得到合理的评价,从而产生愤愤不平的情绪。

要做到合理适度地感谢他人,需要从两方面来考量:对方付出的多少;对方的帮助给你带来的益处的多少。比如,对方虽然给予的帮助并不是很多,但是却给你带来了很大的收益,这时如果你仅仅从对方付出了多少来进行考量,就极有可能引发对方的不满。

四是感谢他人是一种感情行为,不能像买东西一样做一次性“银货两讫”的处理。也就是说,对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应该尽可能和他们保持长久的联系,让彼此间的情分能够在时间中加深。

感谢对方是人际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对他人价值的肯定,也是你再次获得他人效力的保证。因此,当他人为你效力以后,千万不要忘了诚挚地感谢他。

事后不要过河拆桥,为下次办事铺好路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有许多人抱着“有事有人,无事无人”的态度,有事时就想起朋友来了,办完事后就过河拆桥,把朋友抛在了脑后,这无疑是断了自己的后路。此类人大多会被抛弃,没人愿意再给他帮忙。

王璐便有一个这样的朋友,那朋友是她高中三年的同学,而且十分要好。她们进入了同一所大学,刚开学,她就主动当了班级干部。有人说:地位高了,人就会变。自从她上任后,见到王璐,有时干脆装作没看见,日子久了,王璐就疏远她了。但她有时也会突然向王璐寻求帮助。出于朋友一场,王璐总是尽自己所能。可事后,她老毛病又犯了,王璐有种被利用的感觉,却无奈心太软。就这样她大事小事都找王璐,其他朋友劝王璐放弃这份友情,因为这种人不值得交。当王璐下决心与她分开时,她伤心地流下了泪——她除了王璐竟没有一个朋友。

像例子中王璐的那位朋友只会用“互相利用,互相抛弃,彼此心照不宣”来交际,而不去深思人情世故的奥秘之处,这种人很少会得到朋友,更不用说朋友的无私帮助了,他们更加无法达到人情操纵自如的境界。

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实用型”人物的眼中,所谓的“人情”便是你送我一包烟,我给你几块钱,就像借债还钱,概不赊欠。这种一次性的交际行为令人心里非常别扭。诚然,受助者也许在短时间内不愿再次开口求助,而实施援助行为的一方其实也没有必要固守“事不过三”的古训,当人家确实有困难而无能为力的时候,尽管你已经帮助过他,尽管他不好向你开口,但作为知情者,你不应无动于衷,而不妨再次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事实上这种“后继”的交际行为能够赢得更大的“人情效应”。

但是,无论何种情况下你都应该将人情做好,尤其是办完事情后千万不要过河拆桥,而应该时时铭记着别人的好处,经常保持必要的联系。唯有这样,你的关系网才会牢不可破。

第五节 维持“人情”平衡,创造被利用的价值

注意维护人情的生态平衡

人情,也存在生态危机!如果在自己生活的区域,不注意保护生态,那人情的“沙漠化”就会出现,人情的“大草原”就会逐渐缩小甚至消失,人情的“沙尘暴”就会遮天蔽日地狂叫着刮来。

如果在自己的人情领地上,像农耕垦荒那样,开一片,种一茬,不多施肥,不勤浇水,不积极培植地力,然后就撂荒了,再去寻找新的荒地,再开垦……周而复始,如此“扒地皮式”的开发人情,那人情的土地岂能不荒芜、废弃?人情的原野上怎会有参天大树、茫茫林海?人情的花园里哪里还有百花盛开、百鸟争鸣?人情的河流上何处去寻波浪滚滚、百舸争流?

因此,开发人情的时候,同时就要建立人情生态的保护系统。

一是不要急功近利,只知向人情要利益,而忽视对人情的及时培植。

把开发和储蓄控制在合理的比例内,尤为重要。套用日本管理之父松下幸之助有名的资金管理水库理论:若人情的使用量是10份水,那只能放出6~7份水,必须库存3~4份水,也就是约三分之一的储备,以防不测。一般情况,不能动用那保底的三分之一人情,实在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使用一次,然后,立即补足,绝对不能出现底空。哪怕是短暂的也不行。要知那是极其危险的,等于拿生命做赌注玩。人情也必须要有足够的库存!这库存就是人情的积蓄,不只是量的积蓄,更有生态环境的优化。

二是在自己流动时,也不能把旧人情就抛弃了,也不能像垦荒那样,耗尽地力后,又转向新的地方,把人情开发变成挑地域掠夺,更不能像作战,把旧地变为人情战场烧杀劫掠一番后,转移到一个新地。若又把新地变为新的战场,又转移到别的新地方。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自己的人情关系也会丧失生机,变为一片废墟。因此说,在人情维护上必须从长计议:

首先,当你手中拥有几张初交者的名片时,必须主动出击,把它扩展到十倍、百倍。它将是你人际交往的生命线,是随时可以启动和挖掘的“存货”。这里的难点是要突破清高顾面子、不主动与人交流的心理障碍,要点是不可太急于将陌生人变成客户,而需要慢慢“和面”。生意之道是慢工出细活,不能操之过急,交朋友也是如此,要有耐心,通过事实、时间来争取别人的理解和信任。

其次,要做到细节真诚,而细节的真诚又来源于内心的真诚。“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色衰而爱移;以诚交者,诚至而谊固。”某种意义上说,他人至上并不是说给他人听,而是说给自己的内心听,让内心将其消化,然后渗透到点点滴滴的行动中,“润物细无声”这一点的关键是对对方的理解,理解后才能真诚相待,才能平平淡淡地把人情送到点子上,让人真正感到你的友善。

最后,要树立你的个人口碑,进而树立你的形象。通过品德的修炼,对惯例及规范的秉持,慢慢积累你的影响力。直到众望所归,大家说这个人很不错,口碑很好,处理问题极其到位。这个时候你的社会资源就非常多,就会有为数不少的人有意无意地捧你、支持你,你的才能就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人生中,每个人都要树立对人际关系长期投资的观念。有些短期内看似不重要的人和事,长期看就可能很重要,这都需要你及早投资,从长计议。

动用人情的次数要尽量少,以免透支

有人好办事儿,但是也不要过多地求人办事儿,自己能办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办,如果实在是办不了,再去动用人情,这样才能保证人情的利用价值,才不至于透支人情。

有个人接编某份杂志,由于杂志的财源并不丰裕,不仅人手少,稿费也不高,但他又不愿意因为稿费不高而降低杂志的水准,于是他开始运用人情向一些作家邀稿,这些作家和他都有过交情,但其中一位在写了数篇之后坦白向他说:“我是以朋友的立场写稿,但你们稿费太低了,错不在你,但你这样子做是在透支人情。”

人和人相处总是会有情分的,这情分就是“人情”。有些人便喜欢用“人情”来办事,但“人情”是有限量的,好像银行存款那般,你存得越多,可取出来的钱就越多,存得越少,可取出来的就越少。你若和别人只是泛泛之交,你能要他帮的忙就很有限,因为他没有义务和责任帮你大忙,你也不可能一次又一次要他帮你的忙;这是因为你的人情存款只有那么一点点。如果你要求得多,那就是透支了。透支的结果如何?当然也有人不在乎,但一般会造成两个结果:

第一,你们之间的感情转淡,朋友甚至对你避之唯恐不及,那么有可能进一步发展的情分就此断了。

第二,你在朋友眼中变成不知人情世故的人,这对你是相当不利的。

然而人做事不可能单打独斗,有时还是要用到亲戚朋友,换句话说,要动用到人情存款簿。

那么要如何动用才不至于“透支”呢?有几个原则:

一是弄清楚你和对方的情分如何,再决定是不是找他帮忙。

二是如果能不找人帮忙就尽量不找人帮忙,就好像银行存款,能不动用当然最好,要把这人情用在刀刃上。

三是动用人情的次数要尽量少,以免提早把人情存款用光。

四是要有适度的回馈,也就是“还人情”。回馈有很多种,例如主动去帮忙对方,请吃饭送礼物都可以。总之,不要把人家帮你忙当成应该的,有“提”有“存”,再提还有!

五是就算对方曾欠你情,你也不可抱着讨人情的心态去要求对方帮忙,因为这有可能引起对方的不快。

六是斤斤计较的人,你们交情再深,也不可轻易找他帮忙,否则这人情债会像在地下钱庄借钱那般,让你吃不消。

如果你不了解这些,动辄找同学、朋友帮你的忙,那么你就会发现,你慢慢变成了不受欢迎的人。当然也有主动帮你忙的人,但切勿认为这是天上掉下来的,你若无适度的回馈,这也是一种“透支”。

别人的帮助不是理所当然,要适当的回馈

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既需要真心诚意,也需要感激与适当回报。

美国人杰姆曾说,他很喜欢东方的女孩子。他表示,西方女性把男士们的“绅士行为”视为“理所当然”。男士们帮女士提重物、搬东西,“理所当然”;男士帮女士开门、拉椅子,“理所当然”。同时,在西方教育背景下,男士也视这些绅士行为“理所当然”。

在中国,有一次因为扩大经营的需要,他们部门从十楼搬到八楼,每个人必须把自己的东西以及一桌一椅搬下去。杰姆搬了一张椅子,发现真的很重,他担心女孩子搬不动,于是他告诉女同事,椅子交给他们有力气的男同事去搬。结果一路上,女同事陪他们聊天,搬完了,还忙着倒开水、泡咖啡给他们喝,让男同事们很是愉快。“如果在我们国家,搬重物‘理所当然’是男孩子的工作,没有人会陪你聊天,没有人会感激地倒开水、泡咖啡。也许中国人没这个观念,但是中国女孩子体恤别人的作风,真的非常可爱,我们帮她们,不但乐意,而且开心,这种受人尊重的感觉真好。”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别人对自己的好视为理所当然,他人喜欢我们,当然不介意被我们“麻烦”,一些小事情,也“帮”得十分乐意。可是俗话说:“受人点滴,涌泉相报。”就是要我们常怀感恩的心,以看待朋友的好心。任何人都不喜欢自己的好心被人当做驴肝肺,一次两次也许还可以忍受,10次、20次就会渐渐用光朋友的交情,届时我们会发现,朋友似乎不再那么“乐意”助人。

与人相处我们当谨记一件事,“天底下没有谁帮谁是理所当然的,今天人家抽空过来那是人情,即使有钱可赚,也应心怀感激”。也许有人会说,找朋友帮忙,给几个钱或是请他吃顿饭,送个东西,好像把友谊给贱卖了,把朋友的交情看俗了。不!适度地表达我们的感激是必要的。也许我们不懂得比较“高尚”的做法,但吃顿饭、送个小礼物,也能表达我们的感谢。它的作用不在于“礼”的轻重,而是心意的表示,让朋友晓得他这个忙帮得多么具有“价值”,多么受你的重视,也许在他而言是举手之劳,对你来说却可能是攸关生死的大事。

最重要的是,你说出来了,他也听到了,知道你有多在乎这件事。就像杰姆的女同事,一路陪他们聊天,事后还倒开水、泡咖啡,没花什么钱,却十足表现了她们的感激之情,而杰姆他们也感受到了,同时还说“很愉快”。其实朋友在乎的不过是这一点点回馈罢了。

天下没有谁帮谁是理所当然的,不论是朋友间、同事间,或是上司与下属间。对于别人的帮助,要适当地回馈,这样可以为你赢得人缘。因为对方从你身上,处处得到尊重,时时获得感激,这对他而言,有了人格上的自我满足,那么他自然乐于与你做朋友。

率先一步化干戈为玉帛,敌人也能成为朋友

在应酬交际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时,一次竞争、一个分歧,甚至一句玩笑,都有可能令我们树敌。常言道:“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树敌对我们个人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然而,时光不会倒流,世界上也没有后悔药,一旦树立了敌人,就已成事实,很难改善局面。很多人都想知道,那我们有没有化解他人敌意的好办法呢?

与其说是方法,不如说是心机。想要化敌为友,你必须学会率先迈出第一步。

从前,在苏伯比亚小镇有两个叫乔治和吉姆的邻居。可事实上,虽然他们住得非常邻近,但他们的关系一点儿都不和睦,谁都不喜欢对方。

日常生活里,他们相遇总会发生口角。即使夏天在后院开除草机除草时车轮碰在一起,他们多数情况下也不会跟对方打招呼。

在一次夏天快要过去的时候,乔治和妻子外出两周,一同去度假。由于两家一向彼此充满敌意,吉姆和妻子一开始并未注意到乔治夫妇走了。没错,注意他们干什么?除了口角之外,两家相互间几乎就没什么话可说。

突然有一天傍晚,吉姆在自家院子除过草后,发现乔治家的草已很高了,与自家刚刚除过草的草坪形成鲜明对比。

对附近过往的人来说,都发现乔治夫妇显然不在家,而且已离开很久了。吉姆想,这不是等于公开邀请夜盗入户吗?这个想法如同闪电一样攫住了吉姆。

当吉姆再一次看到乔治家那高高的草坪,尽管心里非常不愿意去帮助那家他非常不喜欢的人,但第二天早晨,他还是把那块长疯了的草坪除好了!

几天之后的一个周日下午,乔治和妻子多拉回到了家。他们愕然发现,自己不在家时竟然有好心人帮他们把草坪收拾得如此干净、整齐。他们很想知道这位好心的朋友是谁,于是就到整个街区的每一家询问。然而,这里却不包括吉姆的家。

可除了吉姆家,所有询问的邻居都说不是自己做的。最后,乔治敲了吉姆家的门。吉姆开门时,乔治站在那儿不停地盯着他,脸上露出奇怪和不解的表情。

过了很久,乔治终于说话了:“吉姆,你帮我除草了?”这是他很久以来第一次称呼吉姆的名字。“我问了所有的人,他们都没除。杰克说是你干的,是真的吗?是你除的吗?”尽管乔治的语气似乎有些责备的意味,但他内心的感谢之情仍旧有一丝不经意地流露。

“是的,乔治,是我除的。”吉姆答道。他以为乔治会因为自己主动除草而大发雷霆。可乔治犹豫了片刻,像是在考虑要说什么,最终,用他那低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嘟囔说“谢谢”之后,急忙转身走开了。

吉姆的主动帮忙就这样打破了他与乔治之间的敌意沉默。尽管当时他们还没发展到在一起打高尔夫球或保龄球,他们的妻子也没有为了互相借点糖或是闲聊而频繁地走动,但他们的关系已经出现了改善。至少除草机开过的时候他们相互间有了笑容,有时甚至说一声“你好”。也许没多久,他们就会像朋友一样分享同一杯咖啡。

所以,当你与他人发生矛盾时,一定要学会主动示好。这种智慧的选择,可以帮你把眼前的那堵墙,变成畅通的路,这样我们的人情关系才不至于在冷漠中断裂。

不揭对方的伤疤,他好过你也好过

暴露别人的隐私,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令人愉快的事。不去提及他人平日认为弱点的地方,是懂得为人处世的表现。因为你不给相处的人造成伤痛,大家才能长期愉快地相处,否则你自己也不好过。

小李长得高大英俊,在大学校园内有“梦中情人”的雅号。如今他是一家外资公司的高级职员,英俊的长相和丰厚的薪水使他在众多的女友中选上了貌若天仙的丽。也许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能耐,小李带着丽去参加朋友聚会。

就在大家天南海北闲谈的时候,“快嘴”王换了话题,谈起了大学校园罗曼蒂克的爱情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自然是“梦中情人”小李。“快嘴”王眉飞色舞地讲述小李如何引得众多女生趋之若鹜,又如何在花前月下与女生卿卿我我。丽开始还觉得新奇,但越听越不是味,终于拂袖而去。小李只好撇下朋友去追丽。

“快嘴”王不是有意要揭小李的伤疤,但他的追忆往事确实使丽难以接受,无端捅出娄子。这不仅使小李要费不少周折去挽回即将失去的爱情,而且使在场的人心里也大都不高兴,自然也会影响到自己的人际关系。

在朋友聚会时,捡愉快的事说是活跃气氛的好办法,但口下留情很重要,千万不要揭别人的伤疤,否则,你就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说话应该谨言慎行,给语言的刀子加上一把鞘。

在中国素有所谓“逆鳞”之说,即使再驯良的龙,也不可掉以轻心。龙的喉部之下约直径一尺的部位上有“逆鳞”,全身只有这个部位的鳞是反向生长的,如果不小心触到这一“逆鳞”,必会被激怒的龙所杀。其他的部位任你如何抚摸或敲打都没关系,只有这一片逆鳞无论如何也接近不得,即使轻轻抚摸一下也犯了大忌。

所以,我们可以由此得知,无论人格多高尚、多伟大的人,身上都有“逆鳞”存在。只要我们不触及对方的“逆鳞”就不会惹祸上身。所以说,所谓的“逆鳞”就是我们所说的“痛处”,也就是缺点、自卑感,针对这一点我们有必要事先研究,找出对方“逆鳞”所在位置,以免有所冒犯。

谁都明白,受伤的疮疤不能揭,因为越揭越容易发炎,甚至会使伤口扩大。触人痛处,犹如揭人疮疤,其结果犯了人与人相处的大忌,得罪了别人,自己也捞不到什么好处。

人情链断裂,要懂得修复

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与人构成的社会当中,人与人之间的长期交往就会形成一个人情链子,当这个链子出现断裂的时候,要懂得修复。当与人产生矛盾的时候,要懂得及时修补。下面的方法可以帮助你:

1.当面说清楚

虽然误会的类型各种各样,但解决的最简捷、最方便的方法便是当面说清楚。大多数人也都喜欢这种方法。因此,如果有误会需要亲自向对方做出说明,你千万不要找各种借口推脱。你一定要战胜自己的懦弱,克服困难,想方设法地当面表明心迹,千万不要轻信第三者的只言片语。

2.不要放过好时机

解释缘由,消除误会,必须选择好时机,一定要考虑对方的心境、情绪等情感因素。你最好选择升职、涨工资或婚宴等喜庆日子,因为这时对方心情愉快,神经放松,胸怀也就较为宽广。你如果能抓住这些时机进行表白,往往能得到对方的谅解,双方重归于好。

3.请同事帮忙

在工作中和同事也会产生矛盾,你与同事的误会常常是在工作中产生的,双方的误解涉及许多方面。个人解决可能会受到限制,有时候不能明白透彻地说清楚,这时候,你可以请其他同事帮忙,把事情彻底地弄清楚。当然,你也不必兴师动众,叫上一帮同事大费口舌。当误会不便于直说,你们双方又都觉得心里不愉快,产生了生疏和隔阂时,你只需要让同事帮你们提供一个畅谈的机会。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中,彼此间心理上的距离便会缩短,许多小误会和不快都会自然地消失。遇到和上司、同事之间的不愉快,尤其是因为自身原因引起的,不要刻意回避,问题一日不解决,你的损失就越来越大。

还人情,让自己成为有用的人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怎样实现自身的价值呢?俾斯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选择,那就是让别人需要你的过程中,最大化地实现你的价值。

1847年,俾斯麦成为普鲁士国会议员,但在国会中没有一个可信赖的朋友。让人意外的是,他与当时已经没有任何权势的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结盟,这与人们的猜测大相径庭。腓特烈威廉四世虽然身为国王,但个性软弱,明哲保身,经常对国会里的自由派让步。这种缺乏骨气的人,正是俾斯麦在政治上所不屑的。

俾斯麦的选择的确让人费解,当其他议员攻击国王诸多愚昧的举措时,只有俾斯麦支持他。

1851年,俾斯麦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腓特烈威廉四世任命他为内阁大臣。他并没有满足,仍然不断努力,请求国王增强军队实力,以强硬的态度面对自由派。他鼓励国王保持自尊来统治国家,同时慢慢恢复王权,使君主专制再度成为普鲁士最强大的力量。国王也完全依照俾斯麦的意愿行事。

1861年腓特烈逝世,他的弟弟威廉继承王位。然而,新的国王很讨厌俾斯麦,并不想让他留在身边。威廉与腓特烈同样遭受到自由派的攻击,他们想吞噬他的权利。年轻的国王感觉无力承担国家的责任,开始考虑退位。这时候,俾斯麦再次出现了,他坚决支持新国王,鼓动他采取坚定而果断的行动对待反对者,采用高压手段将自由派赶尽杀绝。

尽管威廉讨厌俾斯麦,但是他明白自己更需要俾斯麦,因为只有俾斯麦的帮助,才能解决统治的危机。于是,他任命俾斯麦为宰相。虽然两个人在政策上有分歧,但并不影响国王对他的重用。每当俾斯麦威胁要辞去宰相之职时,国王从自身利益考虑,便会让步。俾斯麦聪明地攀上了权力的最高峰,他身为国王的左右手,不仅牢牢地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掌控着国家的权力。

俾斯麦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明白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他认为,依附强势是愚蠢的行为,因为强势已经很强大了,他们可能根本就不需要你;而与弱势结盟则更为明智,这样因为他们的需要而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彰显自己的价值。

一个人只有在一定的环境和组织中被需要的时候,才不会产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落魄感,也只有在被需要的时候才能证明自己的才能,也只有被别人需要,才能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并在适当的机会施展出来,创造一定的价值时,才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我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一定让他人需要你,扮演别人需要的角色,才能赢得别人的认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做好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让自己的价值最大化。只有当你被别人需要的时候,你才不会被抛弃。

如果你有用,就别怕自己被利用

我们常说“我好像被某某利用了”,其实如果你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话你会发现,自己是因为有价值才被利用,利用正好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没被利用反而说明你没有多少价值,至少没有被利用的价值。

“狼狈为奸”的勾当是令每个人所不齿的,但是反过来想一想,狼和狈为何要相互勾结呢?狼和狈是两种长相十分相似的野兽,它们口味也极其的相似——都喜食猪、羊等动物。唯一不同的是:狼的两条前脚长,两条后脚短;而狈则是两条前脚短,两条后脚长。

一到夜晚,狼和狈就出来一起去偷猪、羊等家畜。有一回,一只狼和一只狈共同来到一个羊圈外,看到羊圈中有很多又壮又肥的羊,非常想偷吃。但是羊圈的墙和门,都很高,它们使尽了各种办法,费尽了力气还是进不去。

于是,它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先由狼骑到狈的脖子上,然后狈站起来,把狼抬高,再由狼越过羊圈把羊偷出来。

商量过后,狈就蹲下身来,狼爬到狈的身上。然后,狈用前脚抓住羊圈的门,慢慢伸直身子。狈伸直身子后,狼将脚抓住羊圈的门,慢慢伸直身子,把两只长长的前脚伸进羊圈,把羊圈中的羊偷了出来。

这样偷羊的事,狼和狈经常互相利用对方才得以成功。如果它们不这样相互让对方利用,谁都不能把羊偷走,任何一方都要挨饿。正是由于这种狼和狈互相成功利用,农民大受损失,所以就有了后来的“狼狈为奸”。

其实,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是意味深长的。两种不同的动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学会了合作的技巧,懂得了取长补短。在利用对方的同时也谋得了自身的利益,达到了共赢的目的,是一种十分聪明的做法。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现实生活中,我们被人利用没有关系,关键是要在利用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和不足,然后学会反过来利用他人,这个社会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会合作的人才会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不要重演“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怕被利用的心理,只能造成“1+1+1=0”的结果。

人是群居性的动物,每个人都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生活,彼此隔绝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需要团队,每个人都需要合作。哲人叔本华就曾经说过:“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竞争日趋紧张激烈,各种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推陈出新,市场化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使得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的环境和情况越来越复杂。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对各种错综复杂信息的处理和解决的,更不可能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这就需要依赖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关联、协调行动,以解决各种复杂的难题,保持组织的应变能力和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

团队合作在当代的市场经济和人际交往中显得格外重要,一个不懂得团队合作、不善于团队合作的人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只有团队之间真正的合作,才会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实现最终的目标。

有时候,不妨被人利用,因为相互被“利用”后会产生“1+1>2”的成效。在成就他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如果能被对方需要,自己也会变得很重要

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特定价值:货币因流通的需要而存在,食物因饥饿的需要而存在,火因寒冷的需要而存在……人虽然与其他的事物不尽相同,但却同样有被需要的情感诉求,就像母亲被子女需要、情侣被对方需要一样。

真正聪明的人宁愿让人们需要自己,而不是让人们感激。因为,如果你能被他人需要,你就会在他人心中变得重要。有礼貌的需求心理比世俗的感谢更有价值,因为有所求,便能铭记于心,而感谢之辞最终将在时间的流逝中淡漠。所以在对方需要你的时候,你才能觉得自己很重要,此外利用别人对自己的需要,不但能巩固我们的情谊,关键时候还能保护自己。

在酷爱占星学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一的宫廷中,养着许多占星师,其中有一个尤为与众不同。这位占星师曾预言一位贵妇会于三日之内死亡,结果预言成真。大家非常震惊,路易十一也被吓坏了。他想:如果不是占星师杀了贵妇以证明自己预言的准确,就是占星的法力太高深了。路易十一感到了巨大的威胁,于是决定杀掉占星师,以摆脱自己受制于人的命运。

路易下令士兵在宫廷中埋伏好,只要他一发出暗号,就冲出来将占星师杀死。占星师接到路易十一的召见,很快便来到了王宫,路易十一一见他便问:“你自诩能看清别人的命运,那你告诉我,我能活多久?”聪明的占星师稍作思考之后,回答说:“我会在您驾崩前三天去世。”

占星师的话令路易十一震惊,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路易十一最终没有发出杀占星师的暗号。占星师凭着路易十一对他的依赖与需要,不但保住了性命,还得到了国王的全力保护,路易十一甚至聘请最高明的医生照顾他,享受了一生安康和奢华生活的占星师比路易十一还多活了好几年。

可见,让自己变得重要会使你人生之路更加平坦,也可以令你有更大的发展。而实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别人依赖你、需要你,一旦离开了你,他的计划就无法进行,他的生活就难以继续。在这样的相互关系中,只需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带来无数的感激。需要能带来感激,感激却未必能产生需要。

正如卡耐基所言:“别指望别人感激你。因为忘记感谢乃是人的天性,如果你一直期望别人感恩,多半是自寻烦恼。”你的价值因别人的需要而存在,被人需要胜过被人感激,与其让对方感激你,不如让他有求于你。

炒出你的价值,让他人认为你更有用

赌博的时候,人人都渴望以小搏大,因为这样相对而言赚得最多。其实,在这个凸显自我价值的时代,运用“炒”的技巧彰显自己的价值和突出自己的地位,是人生的一大学问,也是取得成功的一种智慧。

战国时,齐王听信谗言,认为孟尝君的名望高过自己,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于是罢免了孟尝君的职位。孟尝君的门客知道了这个消息,纷纷离去,只剩冯谖一人。

冯谖对孟尝君说:“请派我到魏国去,我一定有办法让你重新受到国君的重用,增加封地。”

于是孟尝君备好礼物,派冯谖出使魏国。

来到魏国,冯谖对梁惠王说:“天下的游士驱车入魏,都想使魏国强盛,使齐国削弱;而驱车入齐的都想使齐国强盛,使魏国削弱。这是因为魏齐两国势不两立,谁能称雄谁就能拥有天下。”

梁惠王听了,问道:“那么怎样才能使魏国称雄呢?”

冯谖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进一步问道:“大王知道齐国罢免孟尝君的事吗?”

梁惠王说:“知道。”

冯谖说:“辅佐齐国使之在天下举足轻重,都是孟尝君的功劳。现在齐王听信别人的谗言,罢免孟尝君,孟尝君心中怨恨,一定会背叛齐国。如果他能投奔魏国,齐国的人心自然随之倒向魏国,齐国的国土就在您的掌握之中了,岂止是称雄而已?大王应该赶快派使者带着厚礼,去迎聘孟尝君,千万不要错失良机。否则,如果齐王醒悟过来,再次重用孟尝君,那么魏齐两国谁能称雄天下,就未可预知了。”

梁惠王听了很高兴,当即派出10辆车,载着百镒黄金去齐国迎聘孟尝君。

冯谖辞别梁惠王,先行赶回齐国,游说齐王:“天下的游士驱车入齐的,都想使齐国强盛,使魏国削弱;驱车入魏的,则想使魏国强盛,使齐国削弱。这是因为齐魏两国势不两立,一旦魏国强盛,齐国就会因此削弱。现在我听说魏国派遣专使,带10辆车,载着黄金百镒来迎聘孟尝君。孟尝君不去魏国就罢了,一旦他去辅佐魏王,天下人都会归附于他。到那时魏国强盛,齐国削弱,齐国的临淄、即墨地区就危险了。大王何不在魏国使者到来之前,恢复孟尝君的职位,增加他的封邑,向他表示歉意呢?这样做,孟尝君一定会欣然接受。魏国再强大,又怎么能强请别国臣子去当丞相呢?”

齐王说:“你说得很有道理。”他当即召见孟尝君,恢复他的相国职位和封地,还增加1000户封邑。魏国使者恰好在这时来到齐国,听说此事,只好无功而返。

在这个事例中,门客冯谖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魏王派出10辆车,又载百镒黄金去迎聘刚刚被齐王解除相国职位的孟尝君,之后,冯谖又去面见齐王,报告魏王要重用孟尝君的事情,同时劝说齐王恢复孟尝君的职务。这是一种策略,用现代的话说,冯谖必须先把已经下野的孟尝君在魏王那里“炒”起来,给齐王施加压力,让齐王认识到孟尝君的价值,这样,齐王才能再度起用孟尝君。

为人处世,适当地运用以小搏大的炒作技巧是很有必要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简捷而高效的手段,这样才能赢得更多人的认可。如果四两拨千斤用得恰当,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经营人脉的过程中应尽量将自己“炒”起来,让别人看到你的存在,看到你的成绩。“炒”实际是灵活机智地向人展示才华,这样才能得到贵人相助,一步步走向成功。

给人格魅力加点“磁性”,吸引更多的人

美国著名成功心理学大师拿破仑·希尔博士说:“真正的领导能力来自让人钦佩的人格。”积极、真诚、守信、勇敢……能将这些世人向往的因素集于一身者,其人格的魅力便会在无意间吸引许多人。

无数事实证明,要想成为精神领袖,让周围的人们追随你,形成一个凝聚人心、催人奋进、具有强大吸引力的领导核心,仅仅依靠体制和职务赋予的权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给自身的魅力加些“磁性”。

人格魅力究竟能创造多大的影响力?时代华纳总裁史蒂夫·罗斯给出了回答。

得力干将达利是这样描述罗斯的“亲和力”的:“罗斯对周围人的用心处处可见,他和每一位秘书都曾亲切地交谈。如果他离开时忘了向安或玛莉莎(达利的助理)道再见,他会说‘天啊!我忘了说再见’,然后再折回去。如果他留在公司而由安替他做任何事情的话,第二天就会有一打红玫瑰放在她的桌上。”为了和公司底层员工打成一片,罗斯可以说费尽了心思。他确实成功了。所有人都从内心深处尊敬他、感激他,并自动自发地追随他。

对于手下的得力干将,罗斯则另有一套方案创造信徒。他赋予部门主管绝对的自主权,他告诉他们犯错无妨,只要别太离谱。他鼓励主管要有自己就是老板的意识。罗斯言行如一,从不干涉主管的决策,无论是否景气,他永远是他们的支持者。这种亲切、温厚、如慈父般的作风完全符合他的个性,并且深入人心。当其他同行的管理阶层因流动率太高而元气大伤之际,华纳的高级主管一律长期留任。每当罗斯的控制权受到来自合并的挑战时,他手下的主管便群起反对他的对手,从而帮助他渡过一次次的权力危机。

除以上几点之外,罗斯获得人们信仰的保证是他迷人的梦想以及实现梦想的超凡能力所建立起来的良好信誉。“要与罗斯相处,就必须是他忠诚的信徒。一旦进入他的世界——那里强调的是忠诚——则你的梦想(依照他的指示)都能够实现。”这便是罗斯人格魅力中的“磁性”所在。足见,充满“磁性”的人格魅力,才是聚集众人的精神力量。当你带着动人的人格魅力站在人们面前时,无须聒噪的鼓动与召唤,他们也会紧紧地追随在你身边与你一同奋斗。

我们在塑造自己人格魅力的同时,为自己的人格魅力增加“磁性”,会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人脉,赢得成功的机遇。

同类推荐
  • 3分钟励志小丛书:习惯

    3分钟励志小丛书:习惯

    《3分钟励志小丛书·习惯:成大事者的12种好习惯》列举科学研究,若一个行为或动作每天都做,坚持21天,它就变成一种习惯;如果能坚持90天,它就差不多成了一种本能。而好的习惯,能给你带来一生的成功和富足。因此培养好习惯,是一个人一生中性价比最高的投资。
  • 学习的最大动力

    学习的最大动力

    站在生命的起跑线上,开始一场人生的马拉松赛跑,为什么起点相同,结局却迥然不同?秘诀就在于学习。学习能够点石成金、削璞为玉。提高学习能力,会让你从平庸中脱颖而出,踏上人生闪光大道,奔赴心中远大前程。
  • 心态决定人生

    心态决定人生

    曾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甲、乙二人是两个多年不见的中学同学,在火车站相遇,他们在候车室里闲聊。甲原打算去上海,但当他听到别人说“上海人精明,连问路都要收钱”时,心里立刻打起了退堂鼓;而对“北京人厚道,即使什么都不干也不会让你饿着”的环境心存向往。而乙的想法恰恰相反,认为在上海给人带路都能赚钱,那干什么不能赚钱呢?于是,甲提出与准备去北京的乙交换车票的要求,乙欣然同意了。
  • 励志与成长(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励志与成长(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当我们梦想成功的时候,前方的路总会有那么几只拦路虎;当我们梦想成为领袖的时候,总有那么几个强劲的对手?成长的过程永远不会一帆风顺,总会出现一些客观或者主观上的阻碍,这时就需要励志。鼓励的话语或者榜样的力量,都是可以昂扬沮丧者斗志的良药。这是本关于成长和励志的书,相信你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 成功人士宝典

    成功人士宝典

    有这样一种人,他(她)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态度上,做任何一件事;一切的言行的出发点,都落在对自己有没有大好处上面。这种恶俗势利之心昭然若揭的人,大家都觉得他(她)很讨厌,谁跟他在一块都觉得心里不舒服。不过在这里我却要说,他是一个很可怜,可悲的人,因为他已愚蠢他将自己的人脉关系一点点无情地扼杀,幸福与成功离这种越来越远。这难道不是很可悲吗?不过我这里说他很可怜,幸福与成功离这种越来越远。
热门推荐
  • 灰烬余息

    灰烬余息

    维亚皱了皱眉,随即一把掀起酒桌:“老板!你这酱牛肉怎么一股猪肉味?”PS:Dota2同人小说,原名《我在近卫卖树枝》,正式连载时间为2015年六月份,先放出一些。
  • 步步安宁

    步步安宁

    世上还有谁能比她的身世更惨吗?原以为一切都会好,嫁给大学恋人,生下可爱的女儿,可是等待她的却是万劫不复!就算她的起点不高,也决不任人宰割!想要安宁的生活,且看她如何一步步去争取!
  • 天命魔子

    天命魔子

    三万年前为守人间安定神为守的人间安定与魔君同归于尽。万年后神灵后裔释族为守封印却残遭他人屠灭满门。释墨站在灵洲,剑指天下
  • 大隐隐于婚

    大隐隐于婚

    阴差阳错,林晚晚去相亲的时候,去错了桌子见错了“顾先生”顾凯。第二次她被相亲对象鄙夷的时候,顾凯适逢经过,替林晚晚解围。不久后顾凯认出了她,又厌倦了无休止的相亲活动。于是提出跟林晚晚秘密结婚,就是所谓的“隐婚”,并替她承担成为植物人母亲的所有医药费。他说服顾家二老,将林晚晚调职到自己的身边,甚至将她“骗”至在外的公寓一起生活。因为工作的缘故,林晚晚重新遇上了四年前一起参加钢琴比赛的宋晨,并被这位“钢琴王子”热切追求。一边是新任的丈夫,一边是有着相同过去、曾经憧憬的同道中人,材晚晚这段有名无实的婚姻又会走向伺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妖魔鬼怪全扫光

    妖魔鬼怪全扫光

    宅男江玄在《修仙》网游中,意外杀死一只顶级boss,穿越异界。“嗨,美女你看到我吐痰不凡了吗?”“知道做我敌人的下场吗?只有一个下场……额?你是女人?哎,我的天敌啊!”系统在手,整个异界都在碗里了。
  • 男友很精分

    男友很精分

    迟暮有点方…自己不就是拒绝了一男的嘛,为什么还被那男的乌鸦嘴诅咒了?还真被撞死了,身为一个不婚主义者拒绝追求怎么了?为什么不结婚?迟暮觉得自己能文能武,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吧?嗯,厨艺是个意外!打得了白莲花揍得了流氓,修得了水管玩得了电脑。so——为什么要结婚?然而……眼前这个男人绝对是意外!回到高中时期的迟暮觉得自己很满意前世,那么问题来了,今世要干嘛呢?当然是:谈恋爱啦!但是这个世界是玄幻了吗?竟然有异能者?现在她的目标看来是修炼打怪再加谈恋爱。……最初迟暮:我只是路过(真的纯粹路过啊)偃清嘉:我就知道你喜欢我,还和我装偶遇?(女人,我看透了你的小心思)后来迟暮:我喜欢你,真的喜欢你,只喜欢你一个人偃清嘉: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你一点都不爱我……
  • 温年陈酿

    温年陈酿

    时过经年,陈西依旧记得与温年的初次见面。坐在最后一排的少年,顶着凌乱的头发,戴着一副没有镜片的镜框,瞌睡刚醒,朝着新转来的同学陈西做了个鬼脸。陈西是这样跟好朋友形容自己的新同桌的:性格顽劣调皮,不好相处。大概陈西也不会想到,那个浑身痞里痞气,为人不好相处的少年在许多年后与自己携手一生,相濡以沫。陈西:我与先生初时相遇,他不光明不富贵,我甚至以为,我与他不过是永不相交的两条平行线。可是那时他把我护在身后,替我挡去一切阴暗,我便觉得,逆光的他,好亮啊……
  • 通灵御史

    通灵御史

    盗墓的也有威名大小,等级高低,我这一派之中,虽然是个势微落魄的小派,却也从祖师爷那里传下来一些独门绝技,大概我们祖师爷也是一位显赫的人物,传闻他已经活了几千年,有些人为了找到他而去古墓探险,我们称他们为通灵御史。
  • 影帝是我的饲养员

    影帝是我的饲养员

    某影帝被迫接了一只兔子回家后,天天喜提热搜,人设崩塌,粉丝叛变,他还在家里发现了某只兔子精,不是说好建国后不能成精的吗,这是什么情况。小剧场:某女一开开心心的说:从今天开始你就叫赵晓宇。几天过去后。某女二恨铁不成钢的说:一天天的吃那么多,你的肚子是怎么塞进去的,我看你以后就叫吃不饱吧。某女一:赞同。某女三:赞同。某影帝知道兔子精小名的由来后:。。。。。小剧场二:某天影帝发了张图片想官宣,求祝福,结果底下的评论画风大改。粉丝一冒着星星眼看着吃不饱:哇,好可爱啊。粉丝二舔了舔屏幕嘴里念念叨叨:我的屏幕有点脏,我得擦擦。粉丝三一本正经的评论:麻麻不允许,吃不饱还未成呢,你这是在老牛吃嫩草。某影帝看了眼一口一个个小蛋糕的吃不饱:未成年???呵呵。她的年纪可比所有人都大,她在老牛吃嫩草还差不多。
  • 大笑苍生

    大笑苍生

    地峰大陆,以武为尊。强者睥睨天下,弱者苟延残喘。出身没落皇子,能否强势崛起,重登巅峰?请看《大笑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