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字端范,姓那拉氏,那拉亦作纳兰,所以他名字又叫做纳兰明珠。他有一个儿子叫纳兰性德,在文学史上享有盛名。
明珠生于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祖父金台石为叶赫部首领,天命四年(1619年)时,被英明汗努尔哈赤斩杀。金台石之子尼雅哈、德勒格尔归顺后金,隶满族正黄旗。曾经叱咤风云的叶赫部已是明日黄花。
明珠的父亲尼雅哈只得了骑都尉,世职,不能给他带来什么特别的好处。只是由于历史渊源,叶赫家族与皇室还有着姻亲关系,使得明珠从小就有机会接近皇室。
明珠的岳父是多尔衮的亲哥哥英亲王阿济格,他一生战功赫赫,但缺少政治谋略。多尔衮死后,他想继任摄政王,曾胁迫多尔衮的属下依附自己,结果被人告发“谋乱夺政”。多尔衮灵柩回京,顺治帝亲迎时,他又携带佩刀,“举动叵测”。议政王大臣会议据此将他囚禁。阿济格竟然想挖洞越狱,并声言要放火烧掉监牢。后来,亲政的顺治帝宣布了多尔衮的十二大罪状,为绝后患,又将阿济格及其已获亲王爵位的第三子劳亲赐死,次子镇国公傅勒赫削除宗籍,其余八子均贬为庶人。很显然,明珠与阿济格之女成婚已是冒了极大的风险,这种姻亲关系绝不可能成为他在官场上扶摇直上的阶梯。
一切都要靠他自己。明珠为人聪明干练、善解人意,又通满、汉两种语言,能言善辩,遇人嘘寒问暖,善结人心。这才是他官场得意的重要原因。
顺治元年(1644年),明珠一家移居北京,成为新王朝贵族,明珠时年九岁。起初他任侍卫,几经迁升,康熙五年(1666年)为弘文院学士。
康熙六年(1667年)九月,明珠充任纂修《世祖实录》副总裁官。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黄河、淮河、运河河水骤涨,波涛汹涌,一片浩淼。江苏兴化等处环城水高两丈,城门也被堵塞,黄河、淮河多处决堤,灾情严重。明珠奉命与工部尚书马尔赛视察淮河、黄河等处的水利工程,定议在兴化白驹场添设河厅一员,恢复兴化白驹场旧闸,增凿黄河北岸引河以备蓄泄,这一建议有可取之处。随后,明珠亲自领导了黄河引河的开凿。由于治河有功,当年九月明珠升为刑部尚书。
接下来的几年中,明珠仕途通畅。康熙十年(1671年)十一月,明珠改任兵部尚书。从此他与康熙帝接触更频繁、更亲近,经常随侍左右或护驾巡察,参与机密,传达谕旨。康熙帝很信任明珠,常把自己的行踪和活动单独告知他一人,许多本不属兵部的事条,康熙也交给他去处理。康熙十二年(1673年)八月,明珠又兼任纂修《太宗实录》总裁官。明珠和康熙帝之间的信任逐渐加深。
康熙初年,南边疆平定,清廷用明朝的三个降将留重兵驻守:平南王尚可喜镇广东,平西王吴三桂镇云南,靖南王耿精忠镇福建,即“三藩”。十余年后,三王势力渐大,骄纵跋扈。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上疏请求退休,让其子尚之信嗣封王位。康熙帝不同意,命他撤藩。七月,平西王吴三桂和靖南王耿精忠以退为进,也假意要求撤藩,进行试探。康熙帝召见诸大臣商议处置办法。三藩力量不可小视,撤藩关系到南边疆的稳定,清廷上下为此展开激烈争论。关于撤不撤藩的问题,形成两种尖锐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三藩应该久镇南边疆,不可撤也不敢撤;与此相对立的是,以户部尚书米思翰、刑部尚书莫洛与明珠为一方,坚决反对不可撤之类的妥协退让意见,认为应当撤。康熙帝同意明珠等人的意见,说:“吴三桂等人的造反之心由来已久,不早日除掉,将会养痈成患,后悔莫及。今天的问题是,撤也反,不撤也反。既然这样,不如先发制人为上策。”果然,撤藩令下后,三藩相继起兵反叛,史称“三藩之乱”。吴三桂起兵后,朝臣中以大学士索额图为首的原来反对撤藩的人惊慌失措,认为明珠等人主张撤藩招致了大祸,应诛杀他们以谢天下。康熙反驳道:“撤藩是朕的主意,他们有什么罪!”
在平定“三藩之乱”的过程中,明珠辅佐康熙运筹帷幄。他频繁参加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军情,制定应敌策略。“三藩之乱”头两年,正值明珠担任兵部尚书。对清廷来说是战争最艰危的两年,明珠全身心投入工作,参加兵部会议或户、兵二部的联席会议,议定紧急的军事调遣、将领委任及物资供应等问题,明珠为平定叛乱可谓费尽了心思。
康熙十四年(1675年),明珠调任吏部尚书,十六年(1677年)七月,被授武英殿大学士,成为内阁辅臣之一。
“三藩之乱”平定后,康熙褒扬功臣,多次提到明珠等力主撤藩的事。康熙对廷臣们说:“以前议论撤藩,只有明珠与米思翰、莫洛等人和我心意相通。”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清廷决定将耿精忠等人犯处死刑,康熙诏问廷臣,希望酌情宽免。明珠坚持认为:“耿精忠之罪大于尚之信,尚之信是纵酒行凶,口出狂言;而耿精忠则是负恩谋反,悖逆尤甚,法在不赦。”康熙说,造反的大员太多,应怜悯开释一些。明珠说:“除陈梦雷、金镜、田起蛟、李学诗四人可以从宽处理外,其余应全部处死。”结果,陈梦雷等四人免死为奴,耿精忠等全被处死。康熙又对大臣们说:“以前讨论撤藩,只有明珠等人能了解朕的意图,当时如果听从一些人的要求杀了明珠,他岂不要含冤九泉吗?”由于在撤藩问题上明珠的主张与康熙的想法一致,解除了清政府三大心腹之患中的最大一患,所以康熙皇帝对明珠更为信任,更加倚重。
在平定“三藩之乱”中立功的明珠自做上武英殿大学士之后,更加受到康熙帝的特别眷顾。康熙亲自为他书写条幅,以酬谢他勤勉辅佐、朝夕问对之功。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冬,康熙下江南,又以明珠为扈从。这种种特殊的恩遇,使明珠志得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