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省四季不分明,春秋两季好似没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山川地貌构造了独特的地域性天气。
自打勾岱记忆中就好似没过过春天,五月还在穿毛线衣,倒春寒很是严重。
下几天雨,气温骤然从十五度升至30几度,仿佛一下就过度到夏天,热得人受不了。
19年的夏天来得有一点晚,蓉城三次入夏都以失败而告终,终于到了六月初,总算是入了夏,气温回升到了往年的平均值。
龙泉山这边可能因为地势海拔高的原因,雨水很多。
勾岱不看新闻,如果看新闻,他就知道,往后的雨水更多。
西南省份今夏处于降水区的时间长了去了,中央气象台检测报告显示:西南省份主要以蜀省、巴省、湘省为主。蓉城是其中降雨中心。
异常的降水带来的不止是道路泥泞,丰沛的雨水汇集到河流形成了洪流,汛期防洪任务很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造成财产、生命损害。
龙泉地势是蓉城最高的,如果龙泉都要被淹,那么蓉城估计没几个地方没有被淹。
龙泉缺水,像样点的河都没有,就东风渠里那青色、在勾岱看来浑浊不堪的渠水还是一级饮用水,专门在渠边拉起防护栏叫人守着,就是小题大做。
勾岱老家中江是丘陵地区,也就两三个乡镇处于平原。海拔高,但是好像没缺过水。
凯江从三台县流经中江,过了回龙镇又流回三台县。
凯江是沱江的支流,沱江是嘉陵江的支流,嘉陵江是长江的支流,也就是说勾岱他们吃水水质比下游的要好很多。
凯江的长度勾岱不知道有多少,他没去量过,有多深他却一清二楚。小时候没少光着屁股和发小们一起在凯江里游泳洗澡,从观音岩村到红端寺村这段五六公里长的河段,勾岱一个人或和其他人去探过有多深。
凯江在05年前,位于勾岱老家陈家坝村那两三公里的河水是能直接引用的,清澈甘甜。
可自打河里来了沙船,没日没夜的挖沙,河流变得浑浊且深,湍急又充满危险,也不能直接引用了。
在勾岱记忆中,他亲眼看见淹死的人不下十个,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河流变深了的原因。
那时候,陈家坝村的大人们对自家的小孩看得很紧,特别是放了暑假后。
每天中午都要押着自家的儿子睡午觉,生怕一不留神就跟着别人溜出去到凯江里游泳去了,这万一要是淹死,自己找谁去?
孩子们可不知道父母的担忧,他们只知道水好玩,凉爽。所以,总是偷偷的等父母睡着了溜出门,吆三喝四的同去江里。
等到傍晚回家,迎接他们的将是一顿“红烧竹条”或者是“黄金三段打”。他们那里还有句谚语“黄金条儿出好人——不打不成人”,可见黄金树条是流传了很久的教育孩子的器具,也是陈家坝父母手中对付孩子们最有威胁的常规“武器”。
父母有他们的绝招,想抵赖没有去江里玩水就是自寻死路。你的胳膊和小腿露出来让我用指甲划一下,要是皮肤泛白色,哼哼,撒谎更是罪上加罪,而你将面对的是男女混合双打。
每到这个时候,勾岱都会替自己的小伙伴们默哀,因为从他们的哭叫声中就知道他们父母打得有多重。可就是不长记性,一有机会就会约勾岱去江里。
勾岱父母没有管过勾岱私自去江里游泳,因为勾岱七岁就学会游泳了,他水性极好,而且勾岱从小就懂事,危险湍急的河段他是不会去的。
在勾岱记忆中,父母只有在一次江里淹死两个背着父母私自下江游泳小孩后警告过他,叫他不要去回水区和汹水区游,就没再多说一句。
小伙伴们每到夏天都会羡慕勾岱的自由,嫉妒勾岱的父母那么的通情达理。
可勾岱并不觉得那里有什么值得羡慕的,他觉得父母对他就是放养,不饿着、不冷着就行了。其他的都是勾岱自己看着办,到底是长正了还是歪了,只有每个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父母才会拿着通知书,煞有其事的对着勾岱指点,那里那里不好。
可勾岱知道,父母忙着给他和妹妹挣钱提供物质条件,自然就忽略了精神、感情上的沟通和教育。其实还有一点就是父母没有读多少书,他们并不能帮助到自己很多,还是要靠自己努力。
勾岱总是怕,怕考差了,怕老爸温和的指责自己偏科,怕老妈严厉骂自己不好好学习。
父母没有过的东西,是非常期望自己的孩子拥有。父母也不希望勾岱以后像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里刨食。
爱之深,所以,看起来像是放养,其实他们比勾岱更在意勾岱的考试成绩。
勾岱很努力的读书,是院里家长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是没错的。九五年前农村出生的九零后大多是吃过苦头的,勾岱也不例外。
家里自耕地很少,靠水吃水才能勉强维持生活,勾岱印象中村上在凯江打鱼为生的家庭不少于五十家,自家就是其中之一。
勾岱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跟着父亲晚上出去打鱼。那时,胡子鲢鱼、三角峰(江团鱼)、黄辣丁才12~20块钱一斤不等。至于泥鳅和黄鳝才五块和七块一斤,小龙虾也是五块一斤。活的才值这个价,死的价值就大打折扣。
而勾岱他们叫的“赤珀鱼”其实就是鳜鱼那时就40一斤,要是运气好打上几斤,都够一家人一个月的开销了。
那里像现在,这些水产品最少的都要三十多一斤,身为农村。好多人还分不清三角峰和黄辣丁的区别,被商家坑得死死的。三角峰肚子上黄色的,黄辣丁却是褐色,两者外形上也有区别,前者短且肥,后者修长瘦小,下了锅味道口感也不一样。
去火锅店吃这些,好多商家都是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因为两者价格差不多相差一倍。勾岱没被坑,他打了十多年鱼,他知道。
八月,稻花香的时候,那时的鱼是最肥的。在家里粮食青黄不接的时候,村上很多家庭都是靠凯江里的鱼产品度过那段缺粮少米日子的。
价格贵的卖了钱,换成米粮、猪肉,剩下价格贱的就留着自家吃。从陶坛里抓上点泡姜、酸菜、泡椒,配上大蒜生姜用青油(油菜油)红烧,和上点自家做的豆瓣酱,是下饭的美味。
陈家坝村的人都爱吃鱼,家家都有自己煮鱼的秘诀,勾岱从父亲那里偷学了两手,每年一大家人吃团年饭,四五桌的鱼是勾岱掌勺的。
八月,勾岱和父亲喜欢在雨天出去打鱼。那是天阴下来,雨还未下之前,闷热的那段时间。那时,因为闷热,水里缺氧,鱼儿们纷纷浮在水面吸着氧气,一打一个准,网上挂满各种鱼。
等雨下下来的时候,勾岱和父亲早高兴的挑着网和鱼往家里赶了。
八月的雨,带来的不止凉爽,还意味着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