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推广产品和服务时,似乎很少运用到公关,但它是一种相当有效的工具,用科特勒的话说,公关可以用远远低于广告的代价而对公众心理能够产生较强的影响,公共关系是指企业的一个机构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机构与消费者之间、与其他企业的机构部门之间建立起了解、信任的关系,并通过这种关系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促进企业产品的销售。
公共关系活动的程序
公关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避免企业负面新闻的出现,但这个任务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需要通过一定的程序给予保证,企业开展公关活动。一般应按照以下几个程序进行:
1开展公众调查
搜集、了解目标市场公众对本企业的意见和态度,分析企业及其产品在公众中的形象和知名度,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美国、日本、西欧国家等都有专门的公共关系咨询公司和市场调研机构,帮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调查了解有关方面的问题。企业开展国际市场公共关系活动,可以首先与这些机构取得联系。
2确定公关目标,制订公关计划
科特勒认为,营销公共关系目标一般有:
①建立知名度。营销公关部应在各类媒体上刊登文章、新闻报道、报告文学等,宣传介绍企业产品、服务、人员及新观念等。
②增加可信度。参加行业权威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举办的商品质量、性能等方面的评比或评审活动,请行业专家撰文介绍和推荐企业产品,特别是在权威报纸、杂志、电视台刊登或播放名人或权威人士的文章或讲话。
③激励企业推销员和中间商。推销员和中间商最感头痛的事是推销新产品尤其是创新产品。这时,营销公关部应充分发挥各种公关工具的作用,从科学和实用角度向大众解释和宣传新产品的功能和优势,甚至开设短期培训班,教育和引导消费者正确使用企业产品。
④降低促销成本。营销公关刊登的文章和播放的电视节目是不付费的,如果所宣传的内容有感染力,还会引起其他媒体的兴趣和转载或转播,其效果甚至远远大于付费广告,而营销公关的成本仅是有关人员的工资和费用。所以,综合使用各种不同促销手段,既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可降低企业整体促销费用支出。
3信息沟通与计划实施
按公共关系计划,企业通过多种形式、途径和渠道实施,并把企业的所作所为告诉给社会公众,沟通企业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可以扩大企业的国际影响和社会声誉,又便于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接受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监督。
4评估公关效果
营销公关的使用效果很难衡量,因为营销公关通常与其他四种促销手段一并使用。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一书中提到了三种衡量方法。
①展露次数。即统计公关部门在一定时间内在各类媒体上刊登各种信息的次数。科特勒认为这是衡量营销公关效益最简易的方法,但他同时提醒企业注意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
一是无法统计实际看到、听到、读到企业公关信息的人数,更无法了解这些人的看法。二是无法统计各类媒体之间的受众重复率。
②知晓、理解和态度的转变。涉及的内容包括:多少受众能够回忆起曾听到、看到或读到过关于本企业的新闻?其中多少人将信息传递给其他人?受众在接受信息后思想和看法有什么变化?例如,在对木耳的公关宣传后,有关人员调查发现,同意“木耳有助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这一观点的消费者人数由原来的15%上升至55%,这表明公关宣传效果明显。
③对销售和利润进行分析。即统计一次较大规模公关系列活动前后的企业产品销售额和利润额的变化情况。应注意的是其他促销手段的作用应予以扣除。知道了公关对利润的净贡献额,再除以企业对公关活动的投入,就是公关的投资报酬率。
使用正确的公关工具
公关部门要完成它的任务,就必须使用公共关系工具。科特勒认为,主要的公关工具有三种:新闻、特殊事件和公司网络,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是新闻。
公关人员找出或创作一些对公司或其产品有利的新闻。有时新闻故事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有时公关人员提出一些事件行动来制造新闻。
或者企业设计一些独特活动,推出新颖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吸引新闻媒体的目光。同样,企业故意设置一些争议,也能“制造新闻”。在市场上,我们常常看到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文学作品,如果越是能引起争议,它的商业价值就越大,它的销路就越广。像争议最激烈的周励的《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它的销量创同类作品纪录。这种由于争议或议论而引起的畅销,应归功于人们的好奇心理。一般来讲,越是能引起人们注意的争议或议论,越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越能吸引人们有意识的注意,越易驱使人们去主动认识、理解和记忆。我们在竞争激烈的商战中完全可以利用这一心理来“制造”议论,在议论中扩大商品知名度,促进商品销售。
特殊事件和公司网站也可以成为很好的公共关系工具,科特勒认为特殊事件都是公关部门为接触目标大众和激发他们的兴趣而设计的,这些特殊事件包括新闻发布会、大型的开幕式、焰火展示、镭射节目、热气球升空、多媒体展示以及各种展览会等,而顾客和其他公众也可以通过访问网站得到信息和娱乐。
另外,对活动商机的把握不仅有利于新品牌或无名品牌迅速提升知名度,对于那些已经知名的品牌或者市场公认的强势品牌来说,其作用也同样不可忽视。就海尔而言,在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它已经成为国内家电市场上无可争议的第一品牌。但这个企业在近几年的广告宣传中,还是敏锐地抓住了国人最为关注的几件大事:2000年两会、2001年北京申奥、2002年韩日世界杯足球赛、2003年“非典”公益广告、2004年雅典奥运会,使海尔成了把央视影响力“变现”的高手。
除此之外,科特勒认为,公关人员还应该准备书面材料,接近并影响他们的目标市场,这些书面材料包括与公司有关的刊物、小册子、画片、传单、年报,等等。这些宣传材料印刷精美、图文并茂,在适当的时机向有关的公众团体、政府机构和消费者散发,可吸引他们认识和了解公司,扩大公司的影响。公司一般都十分重视宣传材料的策划和研究。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在美国四处散发一本《本田与美国社会》的小册子,列举许多事实,阐明本田对美国经济的贡献,其目的是要减轻美国人对日本经济侵入的担心和抵触情绪。
许多著名企业都利用各种公关活动展示企业形象,在为公众带来利益时也为企业带来效益。例如,享誉世界的“金利来”于1977年捐赠了5万元人民币,作为梅县足球队经费,资助梅县地区举办了高水平的“宪梓杯”足球赛;独资赞助了“金利来”全国优秀队足球邀请赛、“银利来”中国足球杯赛、“金利来”杯全国足球联赛……20世纪80年代初,老总曾宪梓联合部分华裔共捐款430万港币,兴建了梅县、兴宁县、五华县体育场的足球看台。根据他的提议,梅县的足球国脚们的姓名赫然镌刻在看台醒目之处,以激励青少年为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而刻苦训练、勇敢拼搏。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曾宪梓又慷慨解囊100万港币,支持祖国的体育事业。
就像“金利来”一样,企业也可以通过向公益活动捐钱这种形式提高自己在公众中的声誉,以达到产品促销的目的。最后,科特勒提醒到,正如其他推广手段,在考虑何时以及如何使用公关促销的时候,公关部门应制定公关目标,选择公共关系信息和工具,实施公关计划并评价结果,公关应与其他促销活动融为一体。
轻松小看板
作为促销功能的公共关系主要是利用各种媒介发布重大商业新闻或是对产品和企业进行选场,而企业却不必为此承担费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软文”。
“公关软文”已经是一个被经常挂在嘴边的字眼。公关软文,或者纯粹的软文,配合广告沟通所要传达的主题,但将强迫性隐藏到最好,通过新闻,知识,趣味,口碑,认可或推荐的方式将产品知识和消费观念带给消费者,运用得好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营销经典:红牛的危机公关
2003年8月,海南检验检疫局在对进口红牛饮料检验中,发现饮料无中文标签,咖啡因含量超过我国标准,且尚未取得我国标签审核证书。随后国家质检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检验检疫局对辖区市场销售的进口红牛饮料进行检查。这件事随后被几家网站和报纸的不准确报道,从而对公众和消费者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误导。
错误的报道中只找出了“进口红牛被查”,而且着重报道了咖啡因超标。却对问题真正的实质没有说明,如这个产品是与中国红牛饮料公司生产的产品完全没有关系的“走私进口”。其实,在我国销售的红牛饮料主要有进口和国产之分,其中国产红牛饮料是红牛维生素饮料有限公司在海南和北京设立的两个工厂的产品。
根据医学专家介绍,违规进口的“红牛饮料”与酒混合饮用则会引起脱水现象发生,并且损害心脏和肾功能。同时功能饮料中的咖啡因会增加心脏的负担,过量服用会产生心慌、烦躁的现象,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所谓的“进口红牛”缘于2003年夏天以来,在广西、云南、海南等几个地区,有一小批人在销售从非法渠道走私进口的红牛饮料,而中国红牛饮料公司也一直在配合当地执法部门查处这些无中文标志的走私产品。红牛公司认为这种打击只是针对少数几个地区,而且走私的进口红牛数量也很少,不会引起危机,因此就没有对媒体和公众做出声明和解释。
事情的发展证明红牛公司起初对事件的严重性估计不足,但面对这次危机,红牛公司临阵不慌,从容地应对了这场关系品牌和产品的信任危机,尽量将危机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当“被查事件”发生后,红牛维生素饮料公司品牌策划管理部部长连续接到两个电话,询问进口红牛被查事件。根据这一线索,马上查找信息来源,并及时向总经理汇报,与负责质检、工商、法律、条法等部门紧急沟通。弄清事情真相当日,红牛公司立即召集条法部、客户服务部和品牌部相关人员召开紧急会议,并一致认为必须向公众澄清事件,并消除由此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会议对危机处理的各项事务作了详细安排并指定相关责任人,争取到时间的主动权,避免了混乱。
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红牛公司决定首先在媒体方面扭转舆论导向,立即同国内刊登该新闻的一些主要网站取得联系,向其说明事情真相,然后动用公关手段,促使有关网站摘掉所转载的不准确的新闻,换上红牛公司法律顾问的“严正声明”,并附以红牛公司质量承诺宣言和获得国家相关认证证书的列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媒体可能存在的“恶炒”。针对第二天平面媒体可能出现的报道,红牛公司起草了一份新闻通稿,于当晚向全国一些主要媒体以传真形式发出。同时,该公司又针对全国约50家主要媒体做了一个广告投放计划,每家做半个版的广告,而广告的内容是向消费者说明和承诺红牛的品质没有问题,红牛的品牌绝对值得信任。就连广告也于当天晚上连夜设计出来,与危机抢时间。在与媒体联络沟通的同时,红牛通知全国30多个分公司和办事处,要求它们向当地的经销商逐一说明事情真相,红牛公司将自己的声明传真给每个经销商,让经销商先期有了知情权,使经销商得到尊重,并坚定经销商对红牛的信心和信任。与品牌策划部同时工作的还有条法部,它们主要负责同各地的质检、工商等部门沟通,以说明情况,消除影响。
案例分析
红牛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多启示:遭遇危机时,最明智的做法就是面对现实,主动出击,这样才会化解公关危机,主动作出解释,消费者反而觉得企业更值得他们信赖。处理公关危机,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减少危机的程度,并尽可能地化“危”为“机”。综观中国红牛的危机公关过程,它体现了整个红牛公司良好的危机公关素质,使“假红牛”的负面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使危机对于品牌和公司的危害降低到了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