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448100000006

第6章 道情·说书·电影

当我呱呱坠地的时候,正好“文革”肆虐神州大地,包括戏剧在内的很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作为“四旧”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封闭而落后的乡村,成了一片文化的沙漠。在这片无垠的文化沙漠中,幸好还有一块小小的绿洲,长着几株倔强的小草:道情、说书和电影,给农民枯寂的心灵带来一丝滋润和慰藉,让我单调的童年不至于太寂寞。

往事如烟,时隔三十多年,当时的情景恍如昨日,不过在年轻人看来,或许有点“白头宫女说天宝”的味道了。

稀里糊涂听道情

“要唱新闻滩头戏”,在乡下的天井或晒场里,中间坐着一个盲人,左手拿着一副简板,不停地夹击,腋下夹着一个渔鼓,右手不停地敲击,口中唱着有韵律的曲词,四周围着密密麻麻的听众,津津有味,沉浸其中。这便是我从记事起就熟悉的唱“新闻”场景。这“新闻”两字,不是现在新闻记者的新闻。长大以后,才知道这种说唱艺术叫作道情。据说,“新闻”的来历是由唱“朝报”官方新闻演化而来,后以唱社会新闻为主,实际上是唱故事了。这“滩头”两字,唱的是正本以前的小故事,一般比较短小,在半小时左右吧。一者可以酝酿气氛,二者可以等待更多的听众,来听正本。“滩头”的作用,实际上相当于戏剧的加演。

至于“戏”字,因为道情是一种将戏剧、相声、歌谣、说书、口技等艺术熔于一炉的民间艺术,从广义上来讲,也算“戏”的一种。每当唱正本的时候,开头便是两句:“自从盘古分天地,先有新闻后有戏”,点明道情与戏剧的渊源关系。戏剧作为一种舞台艺术,前身是只唱不演的坐唱班,由不同的角色分工合作完成;而道情也是一种坐唱艺术,一个艺人又说又唱又击鼓又夹板,扮演不同的角色,是一种独角戏,可能是坐唱的前身吧。这样说来,道情或许可以作为戏曲的远祖,“先有新闻后有戏”,也不无道理。据说,家乡的道情与乱弹音乐有密切的关系,道情中的“宫灯调”、“紧板”、“慢板”等,都是从乱弹中改编而成的。

母亲是一个铁杆的“新闻”迷,每当临近村坊唱“新闻”,她右手抱着妹妹,左手拉着我,跟伯母们一起,必定赶去,一场不漏,土话叫作“贪”。遗憾的是,我实在太小了,到底听过哪些“新闻”,唱的什么故事,里面有什么人物,一点也记不起来了。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盲人要唱多个角色,模仿不同的声音,一会儿男,一会儿女,一会儿老,一会儿小,一会儿真嗓,一会儿假嗓,也够难为了。尤其是唱到打仗的时候,为了营造紧张的气氛,盲人加快击鼓夹板的节奏,口中不停地喊:“打啊!打呀!打啊!”每当这时候,母亲特别投入,神情紧张肃穆,嘴里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语:“打得真厉害啊!”说明盲人发出的信息,营造的气氛,被听众所接收和认可了。

那时乡下的流行语言,除了“割资本主义尾巴”以外,就是“破四旧”。既然戏剧是“四旧”,而道情唱的多是历史故事,按理也应该属于“四旧”的范畴,为什么还能照唱不误?我不清楚,也没有问过母亲。

这些唱“新闻”的,都是挨家挨户沿门乞讨的盲人。每到一户人家门前,唱上几句,一般人家给他一调羹大米。假如有人要听“新闻”,他便停下来,为首者请他吃一顿晚饭,然后带头去七邻八舍凑大米,你一碗我半碗的,凑上十来斤,当时的米价是每斤四角,相当于四块钱,或者是小麦,要十五斤。这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因为当时正式劳动力在生产队里劳动一天,记十分工分,只值两角钱。

当然,不是每个盲人都能唱“新闻”,首先嗓子要好,男女老少不同角色都能唱;其次博闻强记,一本“新闻”要唱三个小时左右,唱词少说也有几百句,不是一般人能够记住的。附近最有名的,当数外婆家的邻居——郑生兴,嗓音清亮高亢,用土话说就是“喉口”特别好,也算一个角儿,周围有一批女“粉丝”。

孩子天真调皮,总想捉弄盲人。每当郑生兴敲着一根竹棒,从村前的大路走过,我们便推举一个胆大的孩子,去捉弄他:“生兴,你不要去了,今晚到我们村唱新闻。”他只是笑了笑,头也不回,继续摸索着赶路。别看盲人眼睛看不见,心里像明镜似的,六七岁的孩子,稚嫩的童音,怎么瞒得过他?他当时还是三四十岁的壮年,如今从网络上看到他“唱新闻”的视频,已经皤然老翁了,当年想捉弄他的孩子,也已年过不惑了。

当时“新闻”的听众,男女老少都有,文盲、半文盲居多。后来农村恢复演古装戏,母亲也喜欢看,但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太冗长”了,总没有听“新闻”那样忘我投入。据我猜测,戏剧的唱词和念白是官腔,俗中有雅,没有一定的文化是听不懂的,如果没有字幕,我至今也是似懂非懂,而母亲没有念过书,恐怕只能根据演员的服饰辨别小姐、公子、老爷、夫人等不同的角色,猜测大致的情节;而道情的曲词纯粹是当地的方言,最多夹杂一点当地的官话,而且语言不是通俗,而是俚俗,明白如话,其实就是押韵的说话,特别适合没有文化的人。

我因为年纪太小,稀里糊涂,当时听不懂什么叫“盘古分天地”。在渔鼓声声中,我靠在母亲的身上,不久就昏昏沉沉地进入梦乡。直到散场,母亲一手抱着酣然入梦的妹妹,一手拉着睡眼朦胧的我,一起回家。这是听“新闻”留给我的最深印象。

漫漫夏夜听说书

漫天星斗,牛郎织女。在诗人的笔下,乡下的夏夜是浪漫的,而对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孩子来讲,却是枯燥的。天气闷热,家里像蒸笼一样,人待不住,就搬一根长板凳,到晒场上乘凉。晒场上蚊子太多,叮得孩子直搔头,只好割一点青草,覆盖在点燃的稻草上,产生的浓烟熏走了蚊子,也熏出了孩子的泪水。

孩子喜欢听儿歌,可奶奶只能教唱两句,第一句是“月亮弯弯照明堂(晒场)”,第二句便不知所云,她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或许是她的奶奶教她的。孩子喜欢听故事,可听来听去就是狗熊和羊的故事:“有一天,一只狗熊遇到一只羊,要吃掉它。羊叫狗熊闭上眼睛,张开嘴巴,自己跳进去。正当狗熊闭上眼睛等待送上来的美味时,羊用角顶了狗熊的嘴,把它顶昏了。”我们为羊的机智和狗熊的愚笨哈哈大笑,笑得泪水都流出来了。听了一遍、两遍还好,天天听这个老套的故事,未免无聊了。

有一天,村里有人提议请邻村的“近视眼”来说书,给寂寞的夏夜带来一点兴味。大家附和,五分一角,凑足一两块钱,当晚派一个小伙子跑步去请。

在村子的晒场里,“近视眼”坐在一根凳子上,前面放一张桌子,桌子上放一块惊堂木,这就是他的全部道具。凭着他的一张伶牙俐齿的嘴巴,让大家度过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我不知道“近视眼”的真名叫什么,反正大家都这么叫,他也这么应,非常自然,没有贬义。

在满天星斗下,透过摇曳的煤油灯光,我看“近视眼”长得五短身材,又瘦又小又黑,模样有点像烟鬼。与一般农民不同的是,他眼睛深度近视,老是眯着眼睛,所以这个绰号虽然不雅,倒也传神。我想,他的近视眼或许是看小说看出来的吧,在斗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当中,也算有文化了。

“近视眼”虽然身材短小,可口才极佳,属于柳敬亭一类的人物。他的记忆非常惊人,口齿清晰,语言流畅,表情生动,把听众逗得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愁眉苦脸,可他自己始终是一脸严肃,不喜不怒,这就是说书的水平吧。后来在不同的场合听过不同级别的领导讲话,常有支支吾吾、不知所云的,每到这时,我就想:“要是有近视眼一半口才就好了。”炎热的夏夜,听了“近视眼”的说书,如沐春风,不觉得热了,不觉得蚊子叮了,也不觉得夏夜长了,老是觉得时间过得太快,说书说得太短,就怕到精彩之处,便是“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真是吊人胃口。在第二天接下去之前,满脑子都是问号,故事到底会怎么样呢?一个难熬的夏天,就在听书中不知不觉过去了。

“近视眼”当年说了哪些书,讲的是哪些故事,里面有哪些人物,因为年纪小,大多记不起来了,仿佛有一本是《三国演义》吧。长大以后,我曾仔仔细细看过小说《三国演义》,总觉得没有听他说书过瘾。或许他在说书过程中,倾注了自己的喜怒哀乐,进行了艺术再加工,更适合乡下人的口味吧。

电影里面看戏剧

在“文革”期间,古装戏作为“四旧”被禁演了,革命样板戏则通过电影这一渠道风靡神州大地。

在模糊的印象中,有一次父亲背着我去邻村看革命样板戏。电影里两个人在咿咿呀呀地唱,各唱各的,好像相互听不到。我问父亲,父亲说虽然是唱,其实是想,当然相互听不到。当时或许只有四五岁吧,年纪太小,还是不懂唱就是想、想就是唱的道理,不久在父亲的背上睡着了。这是我记忆中看的第一场电影,也是第一场戏。

长大以后,才知道革命样板戏光从艺术角度来说,水平并不差,但对一个学前儿童来讲,只是“狗看花被单”,莫名其妙。记忆中有一本革命样板戏叫《沂蒙颂》,似乎是无声电影,就更看不懂了。据说,不光京剧演革命样板戏,婺剧也能演,只是我们乡下孩子无缘见识罢了。

除了革命样板戏以外,好像只看过一次故事片——《半夜鸡叫》。在我五岁那年,特意请了隔壁公社的电影放映队,到村里来放映,当然还有一台平生第一次看到的发电机。那幅雪白的银幕,用两根长长的毛竹,支撑在晒场的东头。《半夜鸡叫》的剧情如今已模糊不清,只记得周扒皮深更半夜学鸡叫的镜头。

当我上小学的时候,恰好“文革”结束,不久文艺界恢复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古装戏重新搬上舞台,一些五六十年代拍摄的故事片也重新搬上银幕。所以,我在小学时代已经不听道情,也不听说书了,除了逢年过节去看戏,平时就是赶来赶去看电影。

当时,我们公社分成东、中、西三片,我家处在中片和西片之间。一般中片和西片的村坊放电影,无论什么片子,我总要赶去看。当时的电影,都是一些老片子,譬如《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渡江侦察记》、《小兵张嘎》之类。

乡下一般在晒场上放电影。外村的小孩坐在前面,本村人搬条凳子坐在中间,外村的大人站在后面。孩子都席地而坐,不怕肮脏,拍拍屁股就行;抬头仰看,不怕吃力,扭扭脖子就行。我最怕下雨,因为家里只有下田的蓑衣,没有出门的雨披,雨伞倒有,只是笨重的油布伞,不想带,所以经常被中途的雨淋成落汤鸡。

有一次,大人们说越剧《碧玉簪》很好看,可是放电影的村庄离家八里地,实在太远,而且在一个小山坳里。小孩子最怕黑,又怕鬼,在黑灯瞎火的晚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崎岖不平的山坳里,连手电筒也没有,汗毛倒竖。好在有一班天不怕地不怕的小伙伴同行,一路大声说话,相互壮胆。

儿时第一次看电影,看的是京剧革命样板戏,最远一次出门看电影,看的是越剧《碧玉簪》。现在回想起来,或许此生跟戏剧还有一点缘分吧。

同类推荐
  • 中书集——朱湘作品精选

    中书集——朱湘作品精选

    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现代性的文学叙事

    现代性的文学叙事

    本书首先梳理“现代性”概念的西方语源背景及意义分层,其后以“文革”后三场不同时期的文艺论争为分析案例,考察中同当代人文知识分子如何在接受和理解这一西方理念的同日寸,阐释中国的现代性问题,建构自身的现代性话语。韩少功,作为其中一员,以文学创作参与发言。本书将其小说作品置于“文革”后各阶段的主流话语中加以互读,解析文本触及的各种现代性课题及其暗含的主张,通过探究其中的思想成长、立场转移及矛盾裂隙,来凸现其作品对于不同现实语境的特殊意义及价值。
  • 流浪的月亮

    流浪的月亮

    《流浪的月亮》讲述了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海外华人文学逐渐繁荣,发展到现今已经很成气候。一些海外华人作家的作品,不仅蜚声华人文学界,就是在国外主流文学界也崭露头角。他们身处异域,思想和生活无不与传统的母语文化以外的异邦文化形成冲突并不断磨合;而在内心世界里,都有不同文化碰撞后闪现出的亮点和火花。尽管他们在国内不如一些畅销作家来得更有知名度,但在域外,他们的写作俨然是与中国文学连在一起的,与中国文化传统息息相关。华人作家的作品也成为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简捷途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国内的读者对海外作家的作品更有兴趣。
  • 嚼情

    嚼情

    尼采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福楼拜则说得更仔细:艺术广大已极,足以占有一个人。木心,听信了,先是雇人挑了书、电唱机、画画工具,走上莫干山,再是干脆定居在了纽约,敢写《诗经演》,能讲述出《文学回忆录》。扶心,没全信,仍是行走在平凡生活的日常里,夹杂着几丝文艺的执念,边走边刻录,终归是出来了这么一本《嚼情》。跌撞时,多是散文;欢喜时,常是诗歌。记录的,是人生的跌撞与欢喜;雕刻的,是时代的美丑与善恶。
  •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

    本书题为《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实际上涵盖了当代湖北诗歌的全部历史。简要勾勒1949年以来湖北诗歌创作的历程,是为了更好地显现十七年———文革———新时期———后新时期(即转型期)的发展脉络,突出当下,突出转型期的新变。不敢称之为“史”,是因为自知尚未涉猎湖北诗歌全貌,肯定遗漏了某些好诗和好诗人。把最具个人化色彩的诗歌写作分成几大类论述,确有图方便之嫌。很多丰富精彩、又不宜归类的个例被淹没被忽略,儿童诗亦未涉及,在这里只有抱憾了。本书也涉猎了部分以小说和散文名世的作家的诗作,但未以小传的方式介绍,只是为了体例的统一。
热门推荐
  • 叶罗丽精灵梦之穿越路人甲

    叶罗丽精灵梦之穿越路人甲

    【有无男主不确定】苏舒舒本是孤儿,因为在看叶罗丽精灵梦动画片的时候觉得里面陈思思很渣,王默有点白莲花,所以接到了来自一个自称天使的系统的邀请。苏舒舒本是孤儿,没什么好留恋的,所以答应了,看着叶罗丽战士们的和谐,苏舒舒表示无力吐槽
  • 余生漫漫不相离

    余生漫漫不相离

    重生前,他另有所爱,只将她当做最得力的助手和可利用的工具。重生后,他心有所属,目标明确的想要将她培养成一株和自己并肩而立的“橡树”,谁知道用力过度,老婆太强大,自己成了软饭王……龙清绝:“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づ ̄3 ̄)づ穆悠然:“案子破了,竞争对手的网站黑掉了,渣爹公司顺利收购了……”(求表扬(#^.^#))完结文《废材全能大小姐》《你的仙厨系统已上线》粉丝群:231068628(加群请验证小说里任意人物姓名)
  •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本书首先系统地介绍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内涵、历史和发展现状,并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时代背景出发,阐述了“两化融合”战略的提出,论述其内涵、特点、必要性和意义。然后,重点分析了“两化融合”发展的机制、国外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的经验、我国首批“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的发展经验,阐述了若干个企业“两化融合”实施的典型案例,并对宁波地区的“两化融合”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我们深入思考了推进我国“两化融合”,实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国家战略问题,重点探讨了“两化融合”实施体系、重点和难点,中国推进“两化融合”的政策建议。
  • 像赢家一样炒股

    像赢家一样炒股

    解读股市赢家的妙股秘笈,汇集投资精英的实战智慧。帮助广大股民们进行卓有成效的长线实战。长线是金,即使是在一个赌性十足的短线为主的市场里,坚持长线投资的人仍然是最大的赢家。投资不投机。巴菲特的传奇并不遥远,罗杰斯的神话触手可及。
  • 纵横异界之琴音无敌

    纵横异界之琴音无敌

    用琴声音作为武器,纵横异界,音杀之术,你听说过吗?请点击这本书,看看我们的主角是怎样利用音杀来大杀四方,会尽天下美女的。
  • 澜芷清月

    澜芷清月

    我这一生只是想要平平静静,却不想卷入了一场明争暗斗的势力狂潮。
  • 我要带妹求长生

    我要带妹求长生

    又氪又肝的小主播魂穿二次元时空的自己,求长生从实力宠粉开始!
  •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幸福箴言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幸福箴言

    本书中卡耐基以对女性生理、心理多年的深入研究,对女性如何获得幸福、走向成功提出了许多睿智的见解和精辟的分析。本书分为六章,从生活、人际关系、爱情、婚姻、工作、心情、女性魅力等几个方面给女性朋友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 古武天主

    古武天主

    经过远古,上古,中古,下古,后古等多个时代后,少年秦恒再度寻找那巅峰之路。所有的武学,异能,古武,法师等都在这新世界。
  • 鬼门阴阳印

    鬼门阴阳印

    眼中世界,奇幻又诡异,等待我来一一下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