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51400000013

第13章 阅读悸动(6)

在西方,有关反法西斯战争的介绍与思考,六十年来从没有中断过。这种介绍与反思的作品,可谓常有常新。比如《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台湾作家龙应台笔下德国青年一代对老一代心灵的扣问。每每看到,总有新的启迪。大陆的宣传也是经年累月,但格局的狭促,有目共睹。如果今天历史文化界没有紧迫感,我们还能知道更多真相吗?陈君天为拍电视片采访了抗日战争见证人800人,这些人小则70多岁,老的都超过百岁。接触到上百万人的大会战22次,十万以下、一万人以上战役1117次,提到阵亡的中国军人200多万。它新增了《战时延安》,纪录片由最初的30集增至今日的45集。记者南香红对日本侵略军在浙江、湖南、山东、河北使用的细菌战的揭露更是触目惊心。当年日军投下的伤寒菌、霍乱菌、鼠疫、跳蚤弹使受害者们的腿至今在溃烂腐臭;使农家妇女牙床全部烂掉,半个世纪以来只能喝稀饭……日本侵华已有百年历史, 为什么它对中国的加害要比所有西方列强强加在中国人身上的耻辱和不幸要巨大得多?而从历史上看,中国没有做过任何一件对不起日本国民的缺德事。王康先生的文章有了深入反省和思考,王康先生认为(大意):一个虽然凶恶贪婪却充满活力和进取精神的国家,一个变革的榜样,一个可资取经求道的老师为什么能公然地、全面地、毫不犹豫地践踏所有国际公法,超逾了人类文明所能容忍的底线?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在专制主义毒害下的落伍。历史的天平——那些代表着正义、进步、规律的亚细亚意志,似乎倾向着日本,想通过一场战争加速古老中国的“崩溃”和“终结”。但是日本人没有意识到,作为中国的学生,中国文明的真精神、真生命从未真正进入日本的灵魂。日本侵华战争也是东方两个国家精神与文化的较量。日本虽然是亚洲第一个完成了“现代化”的民族,但丧心病狂又使它倒退了回去,它挑战着人类进步文明的道德底线。这个底线包涵中国古老文明锤炼出来的生命意识和道德境界。所以它比德国纳粹的残暴、野蛮更为人类所不齿。奥斯威辛集中营从1940年6月到1945年1月之间,每天有879人遇害;而“南京大屠杀”的六个星期里,平均每天有8794人被杀害。这时,让我们看到,作为亚洲第一个完成了“现代化”的民族,以它的可耻、惨败所走过的畸形的、荒诞不经的路。

一直以来,我十分困惑的还有一个问题:二战中,为什么中国的汉奸在国家人口比例中为最高?波兰人,却可以自豪地说,他们不曾有一个波奸。而波兰在各国的人口比例中,死亡率为最高。最近读近代史专家杨奎松先生接受媒体采访的文章有所启示。他说:“所谓爱国的情感,理当是由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满足感、乃至于自豪感中油然而生的。”如果你的人民没有那么多的满足与自豪,爱国程度自然要打折扣。杨教授在谈话中提到:在创建主权在民的民族国家的过程中,经常与民族主义精神发生矛盾,政治家与学识之人为了国家的文明进步,在民族主义方面做出牺牲的事也常有发生。他说:“许多农民从小到大没有进过城,没有上过学,更没有读过书报。他们连中国过去有怎样的历史都不大清楚,你怎么要求他去爱国?他们和国家的关系,是通过地主士绅和地方官吏在租税关系中体会到的。——想一想历史上外族入侵时农民普遍表现出来的漠然态度,你就知道为什么姜文电影中的农民没有我们通常在教科书中看到的那种民族主义的激情了。最有力的一个例证莫过于1944年发生在河南的事情,当时已经是抗战行将结束的时候了,日本人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在横扫黄河以南的国民党守军时,当地农民竟蜂拥而起帮助日本人打中国军队。为什么?就是因为当地农民太痛恨国民政府驻守河南的将领汤恩伯及其军队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不可避免地在文化、教育以及生活水平,包括在政府管理与政治法律制度等许多方面,存在着巨大落差。这种落差,注定会导致国人对国家和民族在认同意识上存在着差距。”那么波兰没有“波奸”,是否出于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重要的是如何让国人能早日以做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祁寿华《紫金山燃烧的时刻》显然也不是应时之作,因为书中沉淀着作者作为南京籍华人、一个中国人对日本侵华战争永生的记忆和责任感。它是以一种形象的表达加入到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交响乐章中。这部历史小说,将对侵略者的愤怒更多地化为对人性善恶的比较与细致的描叙,无论是侵略者的施暴还是无辜人民的被屠戮,小说都试图从人的心理上进行形象化剖析。使我们看到在枪刺、刀劈、剖腹、分尸、活埋、强奸、砍头中,侵略者的心理变态;在禽兽横行的“无人”之境中,宗教的慰藉无论如何也抵消不了人的恐惧。因为宗教所提供的是“人”的境界。

尽管这部小说申明,仅仅写1937至1938年日本侵略者攻陷南京前后六天时间所发生的事情,但无论从历史小说所能涵盖的幅度看,还是从长篇小说的容量角度看,它都显得过于单薄纤细。虽然小说依据了大量幸存者叙述、证词、信件、日记和已出版的文字资料,我仍认为,在事实上它只是对人们已知信息的形象化重复,而欠缺着近些年来,从国际到国内对这20世纪重大事件历史反思的分量。长篇小说有这种构架能力,关键是作者的视野。如果做不到,在对历史阅读有更多要求的读者面前,它的被忽略是在所难免的。

2005年

《思痛录》出版后

有一天,我在三联书店一进门的新书摊处翻书,猛听见有人在极力大声地询问交款台上的服务小姐有没有《思痛录》?抬头一看,说话的是个被人搀扶着的耄耋老人。看他那神情,不像是常逛书店的人,可能是专门为买《思痛录》而来的。当时,听说《思痛录》已是第四次印刷。

韦君宜的《思痛录》出版后,反响是巨大的,一时间成为人们相互转告、介绍和议论的话题。一种从未有过的痛快淋漓感染着她的读者,好像大家一块吃下一服泻药,觉得好不舒服!

韦君宜在一本仅十二万字的薄薄书中,谈了从延安抢救运动到解放以后人们耳熟能详的大小运动和这些运动给她留下的心灵烙印及反思。这是一些她的同龄人及与共和国共岁月的人们的相同经历。她的疑问、慨叹、泪水、追悔在很多人肚里大约也曾反复翻腾,可是只有韦君宜义无反顾地倾诉了出来。她心中的块垒,也是大家心中的块垒,她吐了出来,仿佛大家也都吐了出来。

我常听到有人说:某某人在某某文章中说了句什么什么话,然后感叹道:“真敢说啊!”尤其是地处外省的人,偶听到或看到一种什么信息,如获至宝,“这话也能说了?”由衷地欣喜。真是可悲啊!怎么听到一句可以共鸣的真话,就这么感叹不已?从什么时候起,我们都带着面具生活起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都生活在令人酸楚、心照不宣的游戏中了?

韦君宜摘下了面具,她义无反顾了。韦君宜的义无反顾衬托了很多的人的无所不顾。这就构成了一时的韦君宜现象。

很多年来,在我们的政治生活中发生了无数残酷迫害无情打击的事情,一批批人为此流血、流泪、甚至付出了生命。有的人经历了,怀疑一次比一次加深;有的人经历了,一次比一次小心,除了一次次放弃,什么也没有了;有的人被冤屈迫害几十年,最终感激地扑回“母亲”的怀抱,除了感恩戴德,再也不会说“不”了。压垮了的人是少数。更多的人是怀疑,他们总想要追问“为什么”?为什么自己投入的队伍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千百万人付出血的代价换来的社会生活是这个样子而不是另一种样子。但是所有应该供人反思的渠道都在堵塞着,以前堵,现在还在堵。不能穷究,不能为避免下一场灾难而把前一次灾祸的根源搞得更清楚。厚厚的谎言,压抑着人们探寻真理的愿望。但是人们并非甘于默许、忍受,在“弥漫的、无所不在的恐惧造成的弥漫的、无所不在的谎言”(哈维尔)中求生存。

韦君宜知道自己来日无多,如果不说出心里真实的话语,她放不下从青年时代就背负起的十字架;就对不住自己一生的信念和良心。那么,为什么只有到了生命垂危才能有这种胆识和勇气?一个要使人表现出胆识和勇气的时代,致使会出现所谓的韦君宜现象的时代是怎么一回事?哈维尔描绘的一种社会景象,耐人寻味。“虚伪与谎言充斥着社会:官僚政府叫做人民政府;工人阶级在工人阶级当家做主的名义之下被奴役;个人地位的彻底丧失说成是人的最终的解放;剥夺人民新闻渠道被称为保障人民的新闻渠道;用权势驾驭人民说成是人民掌握权力;滥用职权、专横跋扈便是实行法治;压制文化就是发展文化,扩张帝国主义势力,成为对被压迫民族的支援;毫无言论自由就是最高的言论自由;选举闹剧是最高的民主;禁止独立思考是最科学的世界观;军事占领变成了兄弟援助……”这是哈维尔所说的极权制度。按照李慎之先生的分析:“后极权主义就是极权主义原始动力已经衰竭的时期。权力者已经失去了他们的前辈拥有的原创力与严酷性。但制度还是大体上照样运转,靠惯性或曰惰性运转。权力者不能不比过去多讲一点法制(注意:不是法治),消费主义日趋盛行,腐败也愈益严重。……这个社会的最高原则是‘稳定’。而为了维持稳定,它赖以运转的基本条件仍然是恐惧和谎言。”

这正是《思痛录》引起巨大反响的原因。这是韦君宜的荣幸,还是我们的不幸?人活着,本来就希望自然地生活,只有活在真实中才活得像人。但是,我们仍然是私下里尽吐衷肠。甚至在高干病房中,在垂弱的病体内仍燃烧着义愤的烈火,却坚决表示所言不能传到病房之外,否则他的汽车、他的病房和进口的好药,恐怕就没有了。正如哈维尔说:“人们不必去接受谎言,他们承受在谎言中和与谎言为伍的生活,这就够了。就这样,人们确认了这个制度,完善这个制度,变成这个制度。”

韦君宜是在大家还有很多顾虑、很多的讳,为自己讳,为他人讳,在不仅为自己活着也得为他人活着的生活处境中,一览无余非常自由地、坦荡地说出了自己的话。只有她在告别20世纪。难道只有她能留下心灵最自由状态下的表白?

韦君宜是从我做起。王小波是“从现在起就过另一种生活了”。对我们一般人来说,什么时候开始做个诚实公民?

李慎之先生说他以前做过公民教员,如果让他再选择一次,他还是想做公民教员。让所有的人首先有公民意识。韦君宜能不能给我们这样的借鉴:我不想再做心口不一的游戏了;我不想再忍受了,否则感到很屈辱、压抑,感到太对不起自己了。

当人们开始维护自己的一点点权益时,都是有益的。说来说去大家不过是在做人。我们也不必端出一副架子为了今后治理天下去受什么苦难了,我们只想平平淡淡、堂堂正正地做人好不好?其实,人只有解放了自己,“才能解放全人类”。

韦君宜活着已无所求,就说真话了。而一般人是不是只有到这个时候才说真话?历史是在各种力量相互磨合中前行,大家都以自己的声音加入到历史的合力中。比如新修改的宪法以危害国家安全罪代替了反革命罪,这就是一种进步。危害国家安全罪毕竟得有个行为在里面,言论能轻易用危害国家安全罪来治罪吗?而过去的反革命帽子,是可以用任何借口给人戴上的。

我觉得,韦君宜的《思痛录》给我们最大的震动是: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像她这样说话(包括书中被出版者删去的内容)?到什么时候才能还老百姓一个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自由?

2000年

多维视角里的乡村现实

——谈《中国在梁庄》

梁鸿是我的同事。她的专业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她很勤奋,成果颇多。但我们平常接触时,她却不时对自己的工作流露出疑惑:这些研究到底有什么意义?

2009年,她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主持过一次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主题是“乡土文学的传统与现代”。我也参加了。会上不免要谈到当今的中国农村。作家阎连科讲了三件事:一、有四个小伙子没事做,就去打老婆,还相互激励:不打不是男人。二、有人专门收购过期药,重新包装,挨门挨户卖。乡下人也知道这是过期的药,但没有钱看病,只好吃这个,死了就死了,不问原因。三、五个癌症病人晒太阳,说着说着就说:咱们一块跳河吧?就都跳了河。其中一人其实可以治,家境也好。这些事,都让人震惊。四十年前,我当过知青,遥远的乡村给我留下深深的记忆,总是对那里有着千丝万缕的牵挂。我知道这些故事是一种难以回避的真实。当时我就想,文学应当怎样回应这种严酷的真实呢?

一年以后,我惊喜地看到了梁鸿的回应。

同类推荐
  • 泰戈尔抒情诗选

    泰戈尔抒情诗选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一九一三年诺贝尔文学获得者。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便从自己的孟加拉文诗歌中挑选出他最喜欢最得意的诗篇,经过再体验和再创作,译成洗净铅华的,清新、自然、隽永的散文诗,陆续结集奉献给全世界的读者:《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采果集》、《情人的礼物》等。本书从这些诗集中精选了最脍炙人口的篇目,是泰戈尔抒情诗的集粹。
  • 男生女生面对面

    男生女生面对面

    这是一本散发青春气息的学生经典散文。这些作品隽秀、清新、抒情、内容丰富多彩,谈到了人生百味、生活感悟、心灵对话、爱情真谛等。语言优美、故事生动,它点滴着生活的篇章,采撷人性的光辉。是每一位青年读者都不可不看的经典读物。
  • 感悟生命——回味无穷的105个篇章

    感悟生命——回味无穷的105个篇章

    常说人生如戏,也道岁月无情,生命易逝,但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生命戏剧里的主角,身边其他的人都是配角。所以谁都想尽力把自己的角色塑造好。生命只有一次,人生没有彩排,你要做的就是好好生活,每天都是现场直播!生命是一场悲剧,还是喜剧,抑或是闹剧,决定权却都在自己手里。生命是一场聚散。那初涉人世的第一声啼哭就拉开了聚的序幕,于是以后的岁月里,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就有了数不清的相遇,相识,相处,相爱,相恨,到最后的相离。不论是哪一种形式的相聚,哪一种形式的别离,到最后终究是曲终人散,众鸟归林。感悟生命,宁静美好!
  • 用闲适对付人生: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用闲适对付人生: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 抹不去的记忆

    抹不去的记忆

    俊逸才情,春水文章,这是刘思斌其人其文。用自己照亮自己经过的地方,抹不去的记忆是这水样的情愫。在这本集子里,刘思斌集中写了自己所亲身经历的儿童时代和老村庄的故事,写了一个农村出生的孩子如何读书识理并在乡镇工作奋斗的经历,特别写了他在税务部门工作时的所经所见,还写了他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的记游感悟。恰好,这文学的碎片,使得这一切都完整而真切。
热门推荐
  • 墨少拥明月

    墨少拥明月

    林月上一辈子过得相当顺利。从小便特别自律,成绩优异,才艺出众。直到工作时都是别人口中的才女。却没想到自己死于飞机发生意外。睁开眼睛,林月换了另一个身份,出生豪门,处于叛逆期的大小姐。在林月重新塑造人设的过程中某大佬盯上了她。“月月,你陪我一天,这合同你就到手了。”
  • 九州之路1

    九州之路1

    被嘲讽为灾星的林羽,是上天的宠儿?还是上天的弃儿?一次离奇的买卖,让他拥有了崛起的资本,母亲遗留的神秘匣子,开启了强势的逆袭之路,恐怖的天资开始初露锋芒,彻底打响了众人的脸!且看他一路踏着血与骨的辉煌,逆天而行!登临绝顶!笑傲苍穹……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对与错!只有强与弱!
  • 重生为尊:撩男大作战

    重生为尊:撩男大作战

    人活一世,总要有感情寄托。为了守护亲情,她可以化为一身女王范的女强人。失去亲人,她则可以化身成为复仇女神。附体重生,摇身一变,她成为女儿国的至高权力者。然而,这个权力者却面对内忧外患,长老会的压制,男儿国的虎视眈眈。看到只在童话里才能看到的身长羽翼,口吐人言的灵兽,她莫名兴奋。女尊男卑的世界,全面开启变革模式。他却说:“相信我,我永远不会成为你的负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如何做田野笔记

    如何做田野笔记

    近几年,许多人类学家开始强调写作的重要性。而众所周知,民族志写作的起点和基础是研究者的田野笔记。那么,如何做田野笔记呢?为此,三位具有丰富田野实践和教学经验的人类学家,给出了一系列实用而又指导性的建议。本书通过大量的正在撰写的、“未完成的”田野笔记实例,考察了田野研究者如何将亲身经历和观察写成田野笔记的过程,讨论如何运用田野笔记来讲述民族志故事的方法,以及帮助研究者基于田野笔记撰写民族志的关键步骤。本书致力于提出一套实用的田野笔记写作指导,以帮助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口述历史学、教育学等学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因为田野研究和人类学方法在以上学科中都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另一方面,对于政治学、商业管理、传播、社会福利及公共卫生等学科,田野研究和民族志也可以作为次一级的辅助研究方法。《如何做田野笔记》系美国当代知名人类学家罗伯特·埃默森等撰写的一部有关人类学研究专著。田野调查是当代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环节,而其中的关键之处,就是如何作田野笔记。此书结集的数位人类学家的经验谈,对此项工作作了详尽、清晰的阐述,也是该学科基础方法的指导之作。
  • 等待时间回应

    等待时间回应

    在每个人的小小世界里都有自己值得等待的那个人。
  • 证道洪荒

    证道洪荒

    不一样的洪荒,不一样的神话,且看盘风如何超拔命运长河,以刀证道。PS:求收藏(加入书架)、推荐票。您的每一个点击,每一个收藏,每一个推荐,对新人都是莫大的鼓励群号(410321028)喜欢本书的道友可以加群一起交流
  • 回眸花开待君归

    回眸花开待君归

    “沙华,世人皆道你狠厉。”曼珠笑着窝在他的怀里,被所有人都说狠厉的男人此刻正温柔的垂眸看着她,对外界的流言蜚语不屑一顾。曼珠看着手上的画本,似是看到了什么有趣处,扯了扯他的袖子,“你看看这个?那一日那个犹如鬼煞般的男人屠了整个村,村里遍地都是人们的尸体,雨水冲刷了三天三夜也没把血水冲走。”曼珠忽的不笑了,看着他的眼神带着严肃,“沙华,这里面讲的是真的吗?”“他们伤了你,杀了他们又何妨?”
  • 网游三国之神级领主

    网游三国之神级领主

    一次意外让叶枫带着两年游戏经验,重新进入《地球OL》这款风靡全球,集冒险、争霸、建设、休闲、贸易等一体的世界级全息网游。利用先知先觉,在游戏中抓住一次又一次机遇,让他的人生变得不再平凡,一步步走向巅峰,成就逆天霸业!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当然也少不了历史名将,咱来者不拒!--他就是———神级领主!*******************
  • Hi职业交流群了解一下

    Hi职业交流群了解一下

    作者第一次开文,请多多指教。简介:全职高手,破云剧组,默读,AWM绝地求生等的同人——————今天是世界赛结束的第一天,采访现场问:请问对俱乐部中的苏沐橙选手和楚云秀选手有什么感想?祁醉:什么感想?手速快算不算?于炀:厉害。花落:我现在换女朋友还来得及吗?soso:花落你有女朋友吗?问:……那么对绝地求生这款游戏有什么感想呢?叶修:挺好玩的。韩队:对荣耀的训练没什么帮助。喻队:要考虑到各方面技术,很吃天赋。问:对顶头上司有什么感想?众:你问的是哪一位老板?
  • 重生之复仇黑天使

    重生之复仇黑天使

    她冷心冷面的面对世界,前生她良善却在痛不欲生中死去,今生她不信天只信自己,渣男黑莲花通通被虐。只是这货是谁,为什么粘在她后面甩也甩不掉。“你宣我哪一点,媳妇儿”“我喜欢你——离我远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