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污染严重
耕地土壤污染,是我国耕地质量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和城市排污,农田农药、农膜等化学品的超高量和不合理使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高环境激素含量畜禽粪便和废弃物的不合理使用。
近年来高化肥、农药用量的蔬菜、花卉、水果作物播种面积的高速增长、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在为广大农民带来实惠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回避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且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会成为农业污染的主要来源。权威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药使用量已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受农药污染的耕地土壤面积达1.36亿亩;农膜使用量达63万吨,白色污染相当严重;我国畜禽养殖业始终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畜、禽存栏量每10年增加1-2倍,近年来畜禽粪便产生量已达到工业固废量的3.8倍,在畜禽养殖业主产区,当地畜禽粪便及废弃物产生量往往超出当地农田安全承载量数倍乃至百倍以上,造成严重的土壤重金属和抗生素、激素等有机污染物的污染。
3.不科学的耕种制度
我国各主要农区,由于长期使用浅耕机械,同时不重视施用和科学使用有机肥料,农田活土层已明显变浅,作物根系难以下扎。因为缺少适合农民使用的科学施肥技术,全国各大农区化肥氮磷钾养分比例不合理问题依然普遍。在约占全国农田面积20%的集约化种植农区,氮磷肥料严重超高量使用,单季作物化肥纯养分用量平均为569-2000kg/h平方米,氮肥利用率仅为10%左右。因养分供应极度失衡,作物病虫害严重,农田农药用量大幅度增加,导致这部分我国生产条件最好的耕地土壤盐害、酸化严重、结构破坏、农药残留、土壤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土壤生物性状、健康功能严重衰退,生产性能大幅度下降。山东、云南等省份一些蔬菜、花卉产区的农民不得不采取深翻底土、客土甚至更换地块等方式减缓产量下降。
三、水资源短缺矛盾凸现
目前,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为2200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8%,每年农业生产缺水200多亿立方米,且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水土资源很不匹配。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矛盾更加突出。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53%,商品粮占全国的66%,然而黑龙江三江平原和华北平原很多地区超采地下水灌溉,三江平原近10年来地下水位平均下降2-3米,部分区域下降3-5米,华北平原已形成9万多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地下水开采漏斗区(包括浅层地下水和深层承压水)。此外,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严重,不利气象因素较多,北方地区降水持续偏少,干旱化趋势严重。今后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我国旱涝灾害特别是干旱缺水状况呈加重趋势,可能会给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将对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而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北京连续三四个月滴雨未现,冬小麦缺水严重,人畜饮水困难突出。在南方诸省遭遇多轮雨雪侵袭时,山东、河南、河北等北方9省市降水则持续偏少,干旱将持续。北方持续不断的干旱证明了这一点。
四、品种结构性矛盾加剧
小麦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但品种优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大米在居民口粮消费中约占60%,且比重还在逐步提高,但南方地区水田不断减少,水稻种植面积大幅下降,恢复和稳定生产的难度很大,稻谷供需总量将长期偏紧。玉米供需关系趋紧。大豆的产量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进口依存度逐年提高。北方种植大豆、南方种植油菜子比较效益低,生产缩减。粮食品种间(如东北大豆、玉米、水稻)争地及粮食作物与油料、棉花、烤烟等经济作物之间的争地矛盾将长期存在。
五、农民种粮积极性偏低
近年来,由于化肥、农药、农用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人工成本上升,农民种粮成本大幅增加,农业比较效益下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一半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农业劳动力呈现结构性紧缺,一些地区粮食生产出现“副业化”的趋势。与进城务工和种植经济作物相比,种粮效益明显偏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难度加大。
六、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外部风险
(一)美国粮食武器化战略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说:“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正是根据基辛格“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的战略思想,制定了“粮食武器化战略”,在多个方面做了充分准备。
首先,是种子革命。西方利用转基因等技术进行的种子革命,不仅仅是为了增加产量,更重要的是消灭他国生产者自有的种子资源,并形成对其商品种子的永久性依赖。如我国最接近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水稻中,由华中农业大学研发的Bt转基因水稻中至少涉及了11-12项国外专利,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发的CpTI转基因水稻中涉及了至少5-7项国外专利,由福建农业科学院牵头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我国复旦大学等合作完成的转基因CpTI/Bt水稻至少涉及10-11项国外专利。根据最新研究显示,这三个转基因水稻品系(Bt,CpTI和CpTI/Bt)涉及的国外专利,都是在转基因水稻研发过程中必然会使用到的基本方法、技术和元件。调查同时发现,我国正在研发的另外5个转基因水稻品系中每个品系涉及的国外专利至少有10项,包括抗病水稻、品质改良水稻,以及所谓的增产水稻。这些国外专利的持有人中不乏一些大型的跨国农用化学品公司,如拜耳和孟山都。
其次,制定产品标准和贸易规则,侵占市场份额,控制定价权。农产品价格有暴涨暴跌的特性,只要控制了某种农产品一定量的市场份额,就可以获得很大的定价权。某种农产品10%的份额如果被某个资本集团或国家控制了,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使该农产品市场价格暴涨50%或者暴跌50%,甚至更多。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农产品短缺有价格暴涨所致的安全危机,农产品过剩也会有价格暴跌所致的安全危机。过去几十年,西方国家在进行“种子革命”的同时,一方面通过主导全球农产品标准和贸易规则的制定,另一方面始终坚持高补贴农业政策,其战略意图非常明确,即时刻都准备着最大限度地占有并控制他国农产品(包括种子)的市场份额和产业,最大限度控制农产品定价权。我国大豆及其产业被美国资本集团全面控制的事实足以证明西方“粮食武器化战略”的成功。
我国本来是大豆主产国,1995年以前,中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但是美国通过对出口到中国的转基因大豆提供补贴,致使进口大豆比国产的非转基因大豆还便宜,而中国农民生产大豆却没有补贴,因此,粮食加工企业纷纷采购和使用美国进口转基因大豆。这导致我国大豆主产区农民种植大豆不仅不赚钱,反而赔本,所以我国农民转而种植其他的农作物,不再种植国产的非转基因大豆。这样就出现了我国每年进口的大豆越来越多,到2010年达到五千多万吨,我国大豆及其产业被美国资本集团全面控制。
最后,美国实施了生物能源战略。2005年8月,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2005年国家能源政策法案》,声称要通过生产乙醇来实现能源独立,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增强美国能源安全。但实际上,生物能源计划对于增强美国能源安全的作用非常有限,目前,美国利用粮食提炼乙醇仅能满足3%的汽车动力需求,即使美国把出产的全部粮食都用来制作乙醇,提供的燃料也仅能满足美国需求的18%。
美国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美国利用低价的农产品挤垮了一些国家的农业,这些国家被迫放弃粮食生产,专门从事烟草、茶叶等经济作物生产;然后,美国以能源自足为借口,使用大量玉米生产燃料乙醇,美国玉米的出口必将减少,导致玉米价格上涨。玉米不仅在食品中应用广泛,而且又是重要的饲料,它的价格上涨将连锁导致肉蛋奶等商品价格上涨。因此,玉米价格的上涨将导致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这样对农产品价格将形成一个长期的支撑。由此可见,美国生物能源计划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打击其他国家的经济,并且在经济和政治上对其进行控制。
在美国带领下世界各国纷纷效仿,以发展生物能源为前瞻性战略目标。欧洲、日本、巴西等国和地区纷纷投资建厂,掀起将粮食转化为乙醇和柴油的生物能源工程热潮,加大了粮食的消耗。于是在世界范围内粮食被赋予了能源属性。受美国的影响,我国也开始生物能源的研究和开发,一些地方还上马了一些生物汽油、柴油的项目。
(二)主要粮食产区遭遇到严重自然灾害
2007年以来,在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下,美国、中国、乌克兰及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主要粮食产区出现了大面积的持续干旱,干旱天气损害了小麦作物。连续遭受着不同程度的干旱及其他自然灾害,农业增加率必然减少。据资料显示,除柬埔寨外,东南亚其他国家农业年增长率都不超过5%,全球第一大米出口国泰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七、农业科技水平不高
科技进步是促进粮食增产的最有效途径,但我国科技进步对粮食单产的贡献率仅为49%,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除水稻外,主要粮食品种单产、粮食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3个方面:①作物品种潜力与国际尖端水平的差距;②配套生产技术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差距;③农业生产者的经营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差距。2001-2005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的平均单产分别为6.21、4.01、4.92吨/公顷,在全球排名分别为12、28和38位,但仅相当于高产国家的64.9%、45.73%、33.55%。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粮食大面积增产任务艰巨。
第三节粮食风险管理对策和建议
我们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只能加强。面对我国农业现状,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发展农业以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应对粮食风险,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呢?
一、保护耕地和水资源
耕地和水资源是人类获取粮食的重要基础,保护耕地和水资源对粮食生产发展至关重要。严格保护耕地是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我国明确规定“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基本国策,要求在有限时间内,建立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基本农田。对划定的基本农田和农田保护区,要具体落实到农户和地块,明确责任,严格管理。基本农田、粮田一经划定,不得擅自占用,对违反条例的,要坚决依法处理。要以实施“沃土工程”为重点,大力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要选择一部分有基础、有潜力的粮食大县和国有农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家优质专用粮食基地;要着力支持粮食主产区特别是中部粮食产区重点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要扩大“沃土工程”实施规模,不断提高耕地质量;要按主要指标对农民承包的土地进行奖惩。建立国家级、省级耕地保护区,切实保护耕地。正确处理保护耕地与建设用地的关系,严格建设用地审批,控制非农用地占地规模;合理开发利用荒地、实施土地整理工程,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提高耕地的转换能力。
另外,要实行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水资源是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又一基础性要素,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农业用水资源保护,节约农业用水,防止农业用水污染。要改变传统的农业用水方式,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筹资机制,形成政府、集体、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节水建设的局面。根据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特点和需要,合理制定水资源开发和调配方案,防止出现大调水、大浪费、大污染。完善普及计量用水等管理方法和方式,探索建立农业节水新机制。
二、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粮食生产投入力度
(1)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的抗灾减灾能力。各级政府要稳步增加农业投入,保证国家对农业投入的增长速度高于财政经常预算增长的速度;要整合中央预算内农业基础建设投资、财政支农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各项资金的利用率最大化;加大各地区农业利用外资的力度;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股份制及私营企业直接投资经办的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和生态环境项目,以更多地利用多边和双边的优惠贷款,改善粮食生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