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比尔·盖茨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但那时的比尔·盖茨还没有跟慈善事业沾边。
比尔·盖茨的父亲,老盖茨是美国西雅图一位德高望重的退休律师。比尔·盖茨的母亲玛丽,在当地是位出色的社会活动家,对慈善事业一向十分热衷。
老盖茨说:“他母亲和我一直在推动他、劝告他,作为一个好的公民,一定要为社会做些事。”据老盖茨回忆说,当时年轻气盛的比尔·盖茨根本听不进去父母的话,尽管他非常爱他们,但有时面对妈妈的唠叨,会不耐烦地大声回嘴:“妈妈,我有一个公司要管理。我为社区能做得最好的事情,就是让这个企业成功。”老盖茨说:“当时在盖茨眼里,每个人有每个人回馈社会的方式。而他从事的高科技事业,本身就是在为人类造福,比尔·盖茨会对他们理直气壮地表示,微软公司解决了数万人的就业,推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带动了美国经济的活跃,这难道不是对社会的贡献?”
比尔·盖茨的父亲介绍说:“那时,比尔·盖茨全身心投入工作,微软公司的发展很快,他的名气也与日俱增,但与此同时,社会上的求助也接踵而至。我和盖茨的母亲心急如焚,只好决定亲自出马,以比尔·盖茨的名义做一些小规模、小数目的慈善捐款。不过,促使比尔·盖茨有重要转变的,还要归功于那次非洲之旅。”
1993年秋天,比尔·盖茨和妻子,在当时还只是比尔·盖茨女友的梅琳达,以及其他几个朋友一起到非洲旅游。这次非洲旅游原本是一次休假,但谁都没想到,当地人的生活引起比尔·盖茨心灵的巨大震颤。
比尔·盖茨回忆道:“我离开校园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在这个国家里,有几百万的年轻人无法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我也不知道,发展中国家里有无数的人们生活在无法形容的贫穷和疾病之中。”
非洲大地上,赤裸双脚的妇女,无数饿得只剩皮包骨头的孩子,这一切让比尔·盖茨心烦意乱,接下来一年悲喜交加的遭遇更是让他开始真正地思考慈善的意义。
在《环球时报》的专访中,比尔·盖茨表示:“我走访世界各地时惊讶地发现,世界上有许多儿童得不到在我们美国人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东西,如疫苗、营养食品和干净的水等。回来后,我进行了仔细的思索和研究。我发现,如果我们能提供疫苗或食品等,我们就能以很低的代价每年拯救数以百计的生命。”
1994年,这是比尔·盖茨生命中最悲喜交加的一年。这一年元旦,比尔·盖茨和梅琳达喜结连理,但就在这场盛大豪华的婚礼结束不久,比尔·盖茨深爱的母亲不幸死于癌症。
母亲的离世,使比尔·盖茨的精神和情感受到巨大冲击,他开始重新思索人生和周围的世界,许多他原来埋在堆积如山的事务底下的事情进入视野,许多原来似乎无足轻重的事情开始变得重要——这其中就包括慈善事业。
比尔·盖茨介绍:“我的母亲在我被哈佛大学录取的那一天,曾经感到非常骄傲。她从没有停止督促我,去为他人做更多的事情。在我结婚的前几天,她主持了一个新娘进我家的仪式。在这个仪式上,她高声朗读了一封关于婚姻的信,这是她写给梅琳达的。那时,我的母亲已经因为癌症病入膏肓,但她还是认为这是又一个传播她的信念的机会。在那封信的结尾,她写道:‘你的能力越大,人们对你的期望也就越大。’”
随后,比尔·盖茨夫妇接受父亲的建议,建立了一个资金总额达9400万美元的基金会,开始资助教育和癌症研究。1998年,当比尔·盖茨夫妇看到一篇在全球范围内完成的调查报告,称90%的疾病发生在贫困国家,但这些国家的人民却只有10%的保健资源。这份报告让比尔·盖茨很受触动,加之非洲之行的切身体验,他们开始投入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把基金会的重点更多地转向卫生保健领域。
2002年11月,据美国《商业周刊》最新统计结果,比尔·盖茨再次名列全球50名最大慈善家榜首,是世界上最慷慨的捐赠人。自1998年以来,他已经捐赠和准备捐赠的财产价值达256亿美元,这相当于英特尔公司合伙创建人穆尔和其妻贝蒂捐助额的四倍。穆尔和贝蒂共捐赠了66亿美元,排在第二位。18世纪时的大工业家卡内基一生捐出了大量财富,价值相当于5.5亿美元。他认为这是最好的消费方式。自此之后,像卡内基那样乐善好施的人就不多见了。直到比尔·盖茨的出现,使卡内基的未了事业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比尔·盖茨说:“花钱花得有智慧,和赚钱一样难。有意义地捐钱,将是我后半生主要之事——假定到时候,我还有很多钱能捐出去的话。”“最后,我会把财产的大部分以捐赠的方式回馈给我依赖的公益事业,如教育和人口稳定。”“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我不会留给我的继承人很多的财产,因为我不认为那对他们有益处。”
比尔·盖茨在捐赠个人财产的同时,也让微软参与慈善活动。1997年,微软公司捐给慈善机构和非营利组织的现金及软件的价值超过5900万美元。同时,微软和美国社区各大专院校联合发起价值700万美元的计划——“工作联结计划”,为训练更多人更好地投入资讯科技事业,2003年,比尔·盖茨夫妇再次走入非洲,到多家医院进行参观访问,与医护人员及艾滋病、癌症、疟疾等重症患者亲切交谈。比尔·盖茨说:“有生之年,我们计划将价值400多亿美元的财富全部捐献给社会。”
2000年,比尔·盖茨做出惊人之举,他决定将30亿美元的微软股票红利投入“盖茨—梅琳达基金会”。这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捐款。比尔·盖茨同时也赢得了世界上“最乐于慈善事业的人”的称号。这一基金会由威廉·盖茨统领,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会,金额高达54亿美元,是美国著名的“洛克菲勒基金会”的10倍、“福特基金会”的3倍。
基金会资助的对象主要有四个领域:第一是改善全球健康状况。着手研究艾滋病、疟疾、肺结核、癌症等疾病的治疗途径,尤其是向非洲、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大力捐资。第二是加大教育投资。创建更多的面向低收入阶层子弟的中学,并减少因经济问题而上不起大学的现象。第三是促进信息业的发展。尤其是着力扩大互联网的普及,让所有的人,不分种族、性别、年龄或贫富,都能拥有获得信息技术的途径。第四是改善美国太平洋西北地区的现状。那里是比尔·盖茨的老家,基金会向当地社区和贫困家庭提供多种形式的捐助。
对自己的善举,比尔·盖茨并没特别张扬,只是说自己热心慈善事业是源于父母的影响。比尔·盖茨夫妇多次表示,他们死后,只留几百万美元的遗产给自己的孩子,其他部分将会捐给慈善事业。
2008年6月26日,比尔·盖茨卸任微软执行主席,在接受访问时比尔·盖茨表示,会把自己580亿美元财产全部捐给基金会,不会留给自己的子女。他说:“我和妻子希望以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早在2003年,比尔·盖茨就已经做好打算捐出全部家产。如今,他只是在兑现自己的诺言。比尔·盖茨这种巨额捐资的行为在美欧等国家并不鲜见。2006年6月26日,75岁的巴菲特决定捐出其所持有的85%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按当时股价计算,这笔捐赠约合375亿美元。2007年7月,以总资产10.5亿英镑身家荣登苏格兰首富宝座的英国亨特爵士宣布,他计划将个人资产中的10亿英镑拿出来用于慈善事业,这也是全英国历来最大的一笔慈善捐款。亨特爵士通过名下基金会帮助非洲穷人,防止青少年变成文盲。据统计,比尔·盖茨至今已为世界各地的慈善事业捐出近290亿美元的财富,成为世界上最慷慨的富人。
世人对比尔·盖茨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成功的企业家,有人说他垄断行业、欺凌弱小;有人说他是“最慷慨的慈善家”,有人说他是一个虚伪的人——他的慈善之举只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公关活动;有人说他是当之无愧的全球首富,有人说他只会贪婪地在股市中套现,从微软用户的身上榨钱……但是,就像美国人说的那样:“不管你是爱他,还是恨他,你都无法漠视他——这就是比尔·盖茨的魅力。”
作为美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开创者,钢铁大王卡内基捐出了全部身家。在一个以资本为先的世界里,登上金钱顶峰的人会有如此高尚的境界,令人不能不肃然起敬。虽然回报大众、回报社会是经商最古老的格言,但鲜有人能真正做到,因为财富的吸引力,金钱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世界首富的善举也许不具普遍性,但至少可以让人回味:什么才是最伟大的人生,什么才是最成功的商人。
也许没有人对比尔·盖茨富可敌国的金钱感到吃惊,但一定有不少人对比尔·盖茨捐出全部财富感到吃惊。
孟子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则说:“在巨额财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那么,财富与幸福二者之间究竟蕴涵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很多人一提到幸福,就会跟财富联系在一起,财富的多少可以在物质方面不同程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毋庸置疑,如果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甚至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再乐观的人心情也会非常沮丧,绝对贫困的人是没有幸福可言的。但真正幸福的人却把财富看得很淡,财富目标并没有定得多高,对于他们来说,循序渐进的投资理财,才是通往幸福之道。在他们看来,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幸福与财富的多少无关,有时甚至减少财富能增加幸福。
幸福的人最重视健康和家庭,把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家庭放在第二位,把财富放在第三位。但是,很多不幸福的人却把财富放在第一位,把健康放在第二位,把家庭放在第三位。他们认为金钱对幸福而言是最重要的,他们渴望拥有更多的财富,而不惜牺牲家庭的幸福和健康的身体。有的企业家为了财富“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牛多”,在工作中过分透支自己的身体健康,整天疲惫不堪甚至积劳成疾。
比尔·盖茨是幸福的,他并没有将财富看得有多重要。金钱财富对于他,只是一个符号。拥有财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幸福。
心得:
·金钱不是万恶之源,它可以为人们带来幸福,关键看你怎样看待和支配它。
·慈善奉献的不仅是金钱,还有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