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这个作业案例,我们要求学生可以以自由组合的形式来解决,也可以以个体为单位解决,并且给予了一周的完成时间。这些新的做法,改变了以往的作业形式,很受学生的欢迎,他们的积极性都很高。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学生既能操练所学过的知识,强化解题技能,又能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主动构建一个自己的知识体系,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我们发现,很多同学都乐意与伙伴们组成小组,集体来解决问题。并且在组合过程中,同学们挑选合作伙伴的标准不再是“成绩”。那些成绩一般,但阅历广、生活能力强的孩子成了同伴争相邀请的对象。同时,为了让所有孩子都得到锻炼和发展,我们教师还会隐性地创造机会,让学习能力悬殊的同学整合成一个小组,以能力强的带动能力弱的,在活动中各自负责自己能力擅长的部分,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锻炼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提升各层次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作业的选择中,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自主钻研的舞台,激发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了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得到个性发展。同时,作业选择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又及时关注“学困生”和“资优生”,让他们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平行发展,体现了教育公平的理念。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将继续努力,做得更好。
探索9:融入公平意识的信息科技教学设计作者为上海市第十中学王文辉。
教育公平具有多个层次的含义。微观层面的教育公平包括课程中的公平、教学中的公平和教育评价中的公平。将公平意识融入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享受,无疑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方式。
一、“迷失”在教学设计中的公平意识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设计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的传授为目标,最常见的是“五段式教学法”——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表4是常见的“计算机硬件”章节的教学设计范例。
从教育公平的视角去审视以上案例,我们发现该教学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1.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课堂活动在上述案例的教学设计中,完全按照知识传承的脉络撰写,说明设计者浓重的教师本位观念,忽视了学生的课堂活动。我们可以想象该教案应用于真实的课堂,一定会呈现教师一味说教,学生一味倾听的现象,造成课堂表4“计算机硬件”章节的教学设计课程导入:信息技术的含义。
讲授新课:
(1)计算机系统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
(2)计算机硬件系统一般分为五部分。
①输入设备:使计算机从外部获得信息的设备。
②输出设备:把信息处理的结果以人们能够识别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设备。
中师生地位的不平等。
2.媒体资源设计的缺失
在上述案例设计中,缺乏教学媒体的设计。一般教师会采用视频或PPT作为媒体资源。如果在一般教室中上课,投影放置于教室前端。根据场理论,信息的传播性与距离密切相关。那么前排的同学比后排的更容易获得教学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育的不公平。
3.评价的缺失
整个教学设计中,没有评价的设计,没有对学生学习进行反馈。
二、教学设计的重构与反思
1.教学设计的重构
我们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尝试对教案进行重新设计。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主张遵循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案例的设计以项目的形式推开,采用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自顶向下的设计思路,即先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思考;然后通过学生的个体、小组的活动,在完成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表5是重构的教学设计案例(节选自教学过程部分)。
表5重构的教学设计案例(节选)
项目名称:模拟攒机
第一阶段:信息收集与整理
教师活动教学媒体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你是否想购买一台速度又快,价钱又实惠的电脑?你是否被各种电脑广告搞得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PPT演示【观看】【聆听】情境引入,提高兴趣【情境】假设有5元资金,制定一份购买个人计算机的计划,要求对各部分配置的品牌、型号选定的理由加以说明PPT演示【讨论】①学生通过讨论确定自己承担的任务②制定小组协作计划书小组协作,任务分工【个别指导】
①搜索引擎
www.google.com
www.baidu.com
②电脑之家
www.pchome.net
③中关村在线
www.zol.com.cn
①推荐资料(模拟购机范例等)【资料分析与整理】①学生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包括:各部件的品牌、型号、配置)
②将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
③制作自己的购机单
④小组讨论,提出“推荐配置”
⑤为推荐配置撰写推荐理由提供多种资源渠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熟悉程序进行选择……
2.重构后的反思
(1)秉承建构主义理念,树立学生主体地位传统的课堂习惯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丧失,课堂师生地位失衡。因此,要实现教育公平,首要条件是秉承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树立互为主体的意识,既意识到自己是主体,同时又要尊重对方的主体性权利。从互动的角度讲,师生间的作用和影响是相互的。师生作为平等的主体,坦诚相见,彼此尊重对方,达成一致的目标。
教案的设计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也应该将这种“师生平等”的意识融入其中。教师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首要考虑的是“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从细节来看,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的主语应该是学生;教学内容应考虑学生的思考活动;教学评价应建立起师生共同评价的多元评价方式等。可见,公平意识的建立是教学设计的首要步骤,也是其根本理念所在。
(2)关注学生差异,注重学生的活动参与所谓教育过程公平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享有的平等教育权利和发展机会,平等对待不同个性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在教学设计的多个环节都可以体现教师对学生差异的关注。首先,在“学习者分析”部分,教师首先要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已经学习的知识点、学习风格等信息。其次,在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综合特点,尽可能选取与学生生活接近的主题。在任务设计中,考虑难度适中,并且具有分层,以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原理。在本案例中,我们选取了“模拟攒机”的活动,也是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案例中,既包括学生的个体活动(自行通过网络资料完成机器的配置),又有小组的活动(讨论小组最佳方案、讨论小组推荐意见、组间辩论等)。小组中不同能力的学生通过不同的分工,在小组中发挥自己不同的特长。可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有益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3)重构媒体应用策略,为学生提供多种资源选择媒体是教学内容实施的重要支撑。在信息科技学科的课堂中,由于教学地点的特殊性(可以选择在机房上课),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更显得重要。
传统的教室由于教室布置的局限,往往只能通过黑板和投影来呈现教学媒体内容。单一的媒体类型,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受限,不能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在计算机教室,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改善学生对资源的公平获取,比如投影和视频广播。同时,借助计算机网络和其他媒体资源,给学生更多元的资源选择,从而为学生平等、有效享用不同的资源提供了可能。
(4)提供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享有公平的探究机会信息科技的课绝不能成为技术传授的课,那是共识。事实上,大量知识的讲授剥夺的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我们期望能在课堂中更多地挖掘学生学习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案例的重构,目标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任务的完成来提高学习的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获得新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学习的需求,到网络上自行查找资料;需要具有信息真实性的判断能力;提升吸收、存储信息的能力;锻炼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的能力;提升自主、高效、交流的学习能力。可见,整个项目几乎已经触及了信息素养的所有内涵。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每个学生有书可读、有问题可思考、有话可说,这是避免班级授课制框架下,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消化不良”,实现公平教育的最有效方法。
陶小菊、叶卫东:《一视同仁与因材施教——教学公平的两难选择》,《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8年第3期…
郭元祥:《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思考》,《教育研究》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