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第二章4 游走在“冷”与“热”之间:
中国有无产能过剩
经济是否过热的问题,需要结构性的分析。有些行业确实存在过热的苗头,或者已经过热。但是中国还有很多的行业需要发展,需要进一步投资。
——龙永图
中国经济到底有无过热?龙永图认为要分部门、分区域对待这个问题。
对于投资者来说,要么在寻找可以孵化成小鸡的鸡蛋,要么在寻找可以长大的小鸡。
中国的钢铁、水利、房地产等行业无疑是已经长大的小鸡,但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某些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以及投资过热并不会影响经济的整体,中国还有巨大的潜力。
以汽车产业为例,中国汽车电子行业正吸引着各方投资者的目光。
2005年,包括创维、康佳、TCL、长虹等在内的大批知名家电企业开始加紧进入汽车电子产业。5月,新科电子自主开发生产的带有移动DVD功能的卫星导航器在国内大中城市全面上市。康佳还计划与跨国公司紧密合作,涉足汽车发动机的电子控制系统等关键汽车部件领域。
相对于民营企业进军汽车电子,国外的企业更可谓“来势汹汹”。全球最大的汽车电子半导体器件供应商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欧洲的Melexis公司及摩托罗拉等国外知名企业,都在2005年宣布或者采取行动正式进军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的中国,不但吸引了世界汽车制造巨头,也吸引了众多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投资。专长“传感与控制技术”的日本欧姆龙公司也宣布投资设立欧姆龙(广州)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生产车用电子部件及装置。
根据“十一五”重点产业规划,汽车产业、航空业、微电子高新技术产业、零售业、金融业、信息产业都将是中国未来五年内极具发展潜力的行业。
张维迎曾坦率地说,中国对于宏观经济的研究显得较弱。如果简单地从数字上去分析,2006年中国GDP增速为10.7%,2007年GDP到了11.4%,就认为经济过热,实际上是一种简单化的逻辑。因为经济学家们没有考虑到中国潜在的GDP是多少,而过冷或者过热是相对于潜在的能力而言的。
经济是否过热,除了行业上的区别分析之外,还有地域上的分析。中国经济多年来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但是西部地区还是严重经济过冷,比如贵州、陕西、甘肃等省GDP排名靠后的省份。2007年以来,关于经济过热的说法甚嚣尘上,这种声音在仍处于经济发展起步阶段的西部地区听起来尤为刺耳。
2004年,陕西省就有14家驻陕西的银行负责人,曾在西安市政府的召集下会聚一堂。这14家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认为,西部大开发中的陕西不同于东部,陕西信贷不存在过热问题。
座谈会上,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人士表示,陕西的贷款投放空间还很大。农行陕西省分行副行长孟延平也说,国家讲的行业发展“过热”主要是针对东部、南部,重点不在西部。一些赢利前景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贷款还得积极投放。这样的观点在云南同样得到了认同。云南有关负责人说:“云南与全国的差距太大了,西部地区还应该加大投资,东部应该把‘热’的投资转到西部来,云南的投资‘热’得还不够。”
中国的东部沿海城市是经济改革的最早受益者,如今它们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比如土地成本居高不下、工资飞涨、廉价劳动力短缺。而西部地区虽然起步晚,但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低成本的商业环境、支持商业的政策以及正在形成的巨大消费市场。西部地区如今成了唯一保持着中国传统竞争优势的地方;而东部沿海地区正面临全面的产业升级,事实上同样需要大批的投入。
龙永图认为:“中国整个经济运行情况是健康良好的,而且是在政府预料当中的。中国经济并没有出现全面过热的情况,接下来我们要面对的是如何健康发展的问题。而按照行业和地域来具体划分经济有无过热,这样具体地讨论,才有实际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