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诺菲—安万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交流传媒总监
感觉你前期的经历比较有意思,学了英语又去学历史,做了销售又转向公关。这一路走来,你是怎么想的?
现在大学里有公关专业、传播专业什么的,但我们上大学的时候还很少有这类专业。而且我觉得,公关是一个比较讲究常识的职业。我总是对我的同事讲,做公关的人需要有三个特点:第一,这个人要有很好的常识;第二,这个人要有天生的好奇感;第三,这个人必须要有绝佳的自制力和韧劲。因为,公关这个职业确实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职业。尤其是在公关公司里,在乙方做公关,特别辛苦。所以这三点很重要。没有这三点,就算你以前学的是公关或传播专业也没用。有了这三点,不是专业出身的照样能干好。这几年,就我自己招进来的员工中,就学化学、学物理、学什么的都有,哈哈。我总觉得,一个公关团队,成员的学科背景越广越好。因为,我们服务的客户面就很广。但我们要关注这个人是不是具有前面讲的三个特点,然后还要看他有没有比较好的沟通技巧。在我看来,一个人的沟通技巧多少是天生的。有的人肚子里有东西,但就是倒不出来。
我大学本科学的是英国语言文学。考研究生的念头是升大四后才有的,而且非常想考南京大学,因为我对南京大学一直很向往。但当时,离全国研究生统考只有三个月时间了。我想,凭我当时的情况,如果报考南京大学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我肯定考不进去。如果挑一个比较冷门的专业,也许还有点希望。历史学科那些年一直是比较冷门的,虽然南京大学历史系在全国高校中是非常有声望的,但报考他们研究生的人好像并不多。所以,我当时是抱着一种投机取巧的态度去报考的,哈哈。没想到还真考上了。
其实,我不太喜欢历史专业。我觉得历史研究这种学术的东西我不是不可以做,但是我的兴趣不在这里,因为接触的面比较窄,特别是学美国历史的。但后来我做了公关,再回过头去看,倒又有了一些新的感受,发现这三年美国史硕士研究生的经历,至少给了我一个看问题的新角度——我们中国人不是一直讲以史为鉴嘛。同时,也培养了我研究问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问题的基础。特别是现在我做医药方面的公关,做一个以前自己完全不懂的领域,但只要有资料,我就能把它基本吃透。这对于一个没有研究能力的人来说就很难。但我有这方面优势。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我看了十几本书,就能写一篇有质量的东西出来。所以,我后来觉得,当年学历史对我现在做公关还是很有帮助的,有那么一点歪打正着。
许多人奇怪我读完历史以后怎么又跑到耐克去搞销售了。其实学历史的何必一定要去搞历史呢?我原本就只是把读研究生看成是综合能力的一种培养。而且直到现在我仍然反对这样的想法,就是大学毕业后一定要找到一条正确的职业发展之路。我觉得这是不太可能的,你是很难一下子找到正确的路的。因为那个时候太年轻,有些问题还不可能想清楚。拿我来说,读书比较早——5岁上小学,16岁上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时才23岁,还很年轻。我当时的想法是,既然我想不出毕业后路该怎么走,那我就先走一条路试试,看看行不行。选择进耐克,是因为我在大学的时候就一直喜欢体育,当时觉得耐克是家体育用品公司,又是一家跨国大企业,一定错不了,就先进去做一阵看看。真进去做了以后,发现不太适合。不合适就走呗。我的观点是:一个人在二十七八岁之前,什么样的路都可以走着试试,越宽越好。你一天到晚想给自己找一条正确的路,给自己的压力就太大了。因为,这里面涉及的因素太多了。比如你进了一家公司,你觉得和你的专业很对口,和你的能力对得上,但你很有可能遇到一个很糟糕的上司,这下你就做不下去了,就得马上换工作。所以,凡事不能太理想化。
从1998年到博雅算起,你做公关已经有10多年了。有哪些比较深刻的感受?
我觉得首先就要敢想敢做吧。比如我发现耐克这条路不可能走得通,所以进去不久就开始在外面看有没有更合适的工作。我去博雅应聘的时候其实并不懂公关,但我大着胆子冲过去了。对方问我:为什么到博雅来应聘?我说我知道你们公司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听说有一个人(是我南大的学姐)要走了,一个萝卜拔走了,留下一个坑在那儿,那你们至少要招一个能顶替的人吧。对方说对对对,然后就进入正式面试程序了。坦率地说,面试那天,我的表现也谈不上有什么好,要放在现在可能早就被打掉了。所以,我很奇怪他们当时怎么会收了我。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因为那个时候公关行业缺人,就业竞争也没有那么激烈。那时候想做公关的,你只要外语好,文字能力也不错,再加上比较善于表达和沟通,讲话还蛮有逻辑、蛮有条理的,基本上就可以用了。公司方面并不看重你是不是有公关或传播方面的背景,那个时候不强调这些。
刚进博雅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公关这一行究竟能够做多久。我觉得我能一路做下来,还是因为公司氛围比较好,机会也比较多,感觉能学到不少东西。当时我所在的部门还很小,现在有的公司几十个人做一个客户,而我们那个时候一个部门4个人就要做好几个客户。所以,什么事情都得做,机会也很多——你今天也许还不会写新闻稿,但明天就有可能让你写一个公关提案,逼着你不断提高。记得进博雅才两个多月,我们老板就对我说徐俊可能马上要去新加坡轮岗。老板说徐俊走了,这个大梁要你来挑啊什么的。我这个人就是胆子比较大,敢试。我当时就想,反正试一下也不会把我怎么样。我一直觉得我的表达能力还是不错的,至于经验不足,那是可以慢慢积累的。所以,那个时候机会确实很多,一个是公司内部给的机会,一个是外部客户给的机会。好在我那个时候还年轻,又没有什么家庭负担,每天就是很玩命地扑在工作上。我是安徽人,我们安徽的孩子特别能吃苦。
另外,这个研究生的背景,也给了我不少帮助。在公关公司里面,博雅比较偏重于战略层面的咨询和建议,经常需要做一些研究方面的工作。我的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在这里就派上用场了。所以,我觉得我走的路都是歪打正着的。虽然最初选择做公关的时候没想那么多,但做了以后发现还是蛮适合我的。
你在乙方干了10多年,为什么先前一直没有考虑去甲方工作?
我原先一直没有考虑去甲方,原因呢,一是感觉你固定在一个具体的企业里面可能风险比较大。比如你这个公司的高层是不是真的重视公关工作,能不能放手让你做点事情等,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我总有一种感觉,在有些跨国企业里,公关还只是一个摆设,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你的努力也得不到高层的认可。我不愿意去做这样的事。我平时接触到不少客户端的公关人员,知道他们是怎么样一种状态。我不想过他们那样的日子。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前我一直没有找到一个自己特别喜欢的行业。比如我在博雅时做过的,像能源、农业、化工,这些行业我都不是特别喜欢。而且,我不愿意也不习惯今天做这个行业,明天又做那个行业。这样的话,许多东西钻不深,人也会觉得很沮丧。
但自从我做了医药行业的公关业务以后,我感觉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喜欢的行业。所以,我做医药公关做得很开心。也因为这个原因,赛诺菲—安万特(中国)公司老总邀请我去他们公司任职时,我心动了。我决心冒一次险。现在看来,这一步走得还是对的。
你是如何看待和处理事业与家庭生活之间的关系的?
哈哈,对女性来说,这个问题是不可回避的。我觉得,一个女孩子20来岁的时候,也许还不必去考虑那么多东西;但是如果到了30岁左右的时候你还不能把这两方面的关系平衡好,你的事业就肯定发展不了。
我有两个孩子,老大是女儿,老二是儿子,都还小。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原先一直待在爱德曼的原因。因为爱德曼同意我做兼职。我每天从上午9点做到下午3点。如果有做不完的工作,我可以晚上在家里做,尤其像一些文案之类的事务,带回去也完全可以处理。当然,如果3点以后有特别重要的会议,那我也会留下来开会。但是这种情况不多。因为,客户方面一般也很理解——可能你在一个公司做久了,在一个行业做久了,你的人脉比较通了,大家都能理解你支持你。
同样,我愿意去赛诺菲—安万特(中国)公司,也因为公司方面同意我每天早一个小时下班。这样,我通常就能比较早地回到家里带孩子。尽管家里还有阿姨在照顾,但毕竟孩子年龄比较小,吃喝拉撒,该操心的事情还真不少。
说到事业和家庭生活的平衡,我觉得这是非常难把握的。我不认为任何人能信心满满地说自己找到了那个完美的平衡点。我的孩子经常对我说:“妈妈,我们今天幼儿园搞活动。别的小朋友的妈妈都去了,就你没有去。”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感到亏欠了他们。但我有时也会和两个孩子谈起不同的妈妈的不同选择。他们也会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想如果我的女儿将来有朝一日选择当全职太太,我也会支持她的选择。但我更想通过自己的经历让她知道,事业和家庭是可以两全的。我很庆幸,从爱德曼到赛诺菲—安万特,我都能够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寻找到某种平衡。我对我这样一种生活状态还是比较满意的。
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我觉得我都是一个比较有自制力的人。这应该是我性格上的最大特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