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325500000012

第12章 农民工现象的多角度的审视(2)

(1)群体地位的特殊性。农村和城市最大的差别就是城市有着良好的教育,城市里的人们有着开阔的视野,较为先进的思想,并且始终走在社会的发展前列;而农村人则受的教育低下,思想封闭。总体描述其特点,只能是纯朴而又愚下。纯朴是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特殊情况下产生的,农忙相互之间互帮互助,农闲走家串户,沟通感情。其典型的形象就像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民风。这是农民可值得发扬的地方,因此这也成为了大多文人怀念和赞美的地方。

所谓愚下则是指农民除了有良好的劳力外,其他技能很匮乏。他们不懂电脑,不会描绘高楼大厦的图纸,不会管理,不懂得经商之道。这样的实际情况,决定了他们只能、也只适合于做第一线的工作,往往挣的钱都是以出卖自己的体力与生命换来的。

具有这样特点的人群,在城市的生活当中又是什么样呢?他们从事工作的流动性,使得他们没有保险、没有社会福利、没有很好的社会权利等法律保障,就更不用说什么职业发展的前景或更高层次的需求。在城市里由于这些差异,使得部分城市人群对农民工产生了歧视,因此他们的生活更加边缘化了。

(2)心理的特殊性。孤独和寂寞是大多数农民工生活的必修课。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计划生育控制得最严格的时期,独生子女同样是农村家庭中的一个亮点。而现在农村的劳动力外输和农村人对城市生活的向往,使得这批人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一个人外出务工,而自己的家人却在千里之外,特殊的社会地位使得他们心中的苦闷与压抑无处释放。作为农村20多岁人,他们有着城里30多岁的人的压力,对父母承担赡养义务,对家庭负责主要的经济来源,对于自己想努力地改变现状,更有甚者忙于自己的婚姻等等。加之农民工白天忙于生计,从事工作,晚上独自栖居陋室,精神生活缺乏,同时城里面的小国寡民的生活方式,使得农民工的交往人际圈进一步缩小,还有部分城市居民产生了歧视农民工的不健康心理,就使得农民工的心理容易失去平衡。

弱势群体的边缘地位使其权利得不到应有保障,因此城市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没有安全感。

当前农民工流动就业数量、结构与特点

农民工流动就业是我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伴随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而出现的一个社会现象。目前,我国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已达相当规模,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总体判断,今后一个时期,农民工流动就业将呈两大趋势:一是流动就业的规模会继续扩大,二是流动方向的集中化不减,分散化增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民工流动就业呈现三大矛盾,即农民工的就业环境需进一步改善;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和权益维护与其实现稳定就业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与农民工技能素质偏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亿万农村劳动力开始向非农产业转移,并大规模地实现了跨地区流动就业。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那么,农民工流动就业的数量、结构及特点;农民工流动就业与劳动力市场建设;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农民工工资和劳动保护等问题,不仅涉及其自身的合法权益的保障,而且也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对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农民工流动就业的数量

关于农民工流动就业的规模,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数据。近年来,国家统计局农调队每年都要对全国农村住户和行政村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数量逐年增加,2003年为11亿,比2002年增长86%;2004年为12亿,比2003年增长38%。外出劳动力是指在本乡以外的地域、外出时间在1个月以上的劳动力,包括跨省流动和省内流动的劳动力。该调查中的这些外出劳动力包括在调查期间外出就业和未就业的劳动力。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5年5月快速调查统计,目前在城镇的农民工总数约为8907万人。该调查是以地级市为单位上报数据,调查范围包括地级市所辖范围内的城镇、县级市和建制镇,没有包括外出流动仍在乡村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同时因为是快报,不排除有少量漏报的可能(大约在5%左右)。由此可以推算农民工流动就业的数量约为12亿。

根据上述分析,判断: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规模约为12亿,其中进城农民工约为1亿,跨省流动就业的农民工约为6000万(按照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80%进入城镇、50%跨省流动计算)。

二、农民工流动就业的结构特点

1.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男性居多。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调查数据,虽然近几年农民工的平均年龄略有增加的趋势,但农民工流动就业仍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2004年农民工平均年龄为29岁,其中16岁~25岁的占45%,30岁以内的占16%。从性别结构来看,农民工流动就业以男性为主,2004年,农民工中男性所占比例为66%。

2.文化素质和接受技能培训的比例虽有所提高,但整体仍显偏低。从文化程度看,2004年,在农民工流动就业人群中,文盲占2%,小学文化程度占16%,初中文化程度占65%,高中文化程度占12%,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高达83%,农民工总体文化程度仍偏低。从技能培训情况看,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占28%,未接受过任何培训的仍占七成以上。

3.主要为自发外出或亲友介绍方式,有组织外出逐年增加。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主要依靠自发外出的方式,通过亲友介绍实现外出就业有相当比例。2004年,33%的农民工是通过自发方式外出就业的,有65%的农民工是通过亲友介绍外出就业的。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中,20%~30%接受过就业服务,10%通过政府单位组织输出,一些地区有组织外出规模逐年增加。

4.中西部地区为主要输出地,东部地区为主要输入地,半数农民工跨省流动。2004年,中西部地区农民工流动就业占全国农民工的比例为67%;农民工外出务工70%是在东部地区。

跨省流动就业的农民工主要来自安徽、江西、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广西、重庆、贵州等中西部省市。2002年这9个省市的跨省流动就业劳动力之和占全国总量的81%。2002年,跨省流动农村劳动力主要去的省市为广东、浙江、上海、北京、江苏、福建和天津,上述7省市吸纳了82%的跨省流动就业农村劳动力。其中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成为强势吸引中心。

5.服务行业逐渐成为吸纳农民工的重要渠道。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5年快速调查显示,农民工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业等重点行业。其中制造业占27%,建筑业占26%,住宿和餐饮业占11%,批发和零售业占12%,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占9%,其他行业占15%。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6.务工收入呈上升趋势,并成为农村家庭增收的重要来源。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04年农民工年平均务工收入为6471元,比2003年高出882元;2001年~2004年平均增长率达8%;年平均寄带回现金3411元。农民工的务工收入因就业地区不同而有显著差异。

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从历年农民收入数据可以看出,农民增收除了农业生产经营收入这个最大来源外,工资性收入仍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在全部收入中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2004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增加186元,农民得到的工资性收入人均为998元,比2003年增加80元,增长86%。据不完全统计,以有外出的全部农户家庭为基数,户均外出务工收入已占到其家庭收入的近4成。

7.外出就业时间延长,举家外出比重增大。农业部固定观察点数据显示,2003年全部外出劳动力中,外出时间3个月以内的占97%,4个月~6个月的占145%,半年以上的占758%。

农村劳动力由于受农村土地制度、劳动力市场环境、农民工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外出务工主要呈“候鸟式”流动,即平时在外务工,农忙时则回到农村。近几年“迁徙式”流动就业也有所增加,常年外出务工的已占相当比重,农民工流动就业形式已由过去的个体流动为主逐渐演变成现今的家庭式流动和个体流动并存。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调查数据,2004年农民工举家外迁的有2470万人,比2003年增长16%,约占农村外出人口的209%。

三、农民工流动就业的趋势和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标志着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将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人口年龄结构急剧变化,人口老龄化不断提高;人口素质瓶颈和资源约束瓶颈日益突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趋紧,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升级和梯度转移势在必行;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成为国家重要战略任务。这样一个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决定了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农民工流动就业的基本态势。

1.农民工流动就业的基本趋势。

总体判断,今后一个时期,农民工流动就业将呈两大趋势:一是流动就业的规模会继续扩大,二是流动方向的集中化不减,分散化增加。

(1)受需求与供给因素的直接影响,农民工流动就业的规模将会继续扩大。

从需求看,就业与经济发展需求变化密切相关,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同样如此。总体上看,“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将呈现规模扩大和素质要求提高的总趋势。从我国的比较优势看,增长潜力最大、对劳动力需求最大的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而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劳动密集型工种的用工需求将主要由农村转移劳动力来满足。这种持续扩大的就业需求将会带动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从供给看,目前我国尚有农村剩余劳动力15亿~18亿。每年新增加农村劳动力约600万。这些劳动力绝大部分需要通过流动就业方式实现向城镇的转移。据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总规模将达到7500多万,年均转移为1500万以上。巨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压力及其转移推力的加大,必然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规模的相应扩大。

从我国未来城市化发展趋势来看,农民工流动就业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城市化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城镇化水平1990年为264%,2000年为361%,2004年为418%,2000年至2004年期间城市化水平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约为1000万左右,很显然,城市化的加快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的增加将互为影响,相互促进。

(2)受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利益导向的影响,农民工流动就业总体上仍然是由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但流向更为广泛,呈集中化与分散化并存趋势。农民工流动就业是城乡比较利益所导致,因此未来几年农民工流向仍将主要是从农村向城镇特别是向经济比较发达的大中城市、从经济不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塘地区仍是农民工流动就业的主要输入地。但由于东部地区生活成本逐年提高,而农民工工资增长缓慢,对农民工吸引力有所减弱。同时,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梯度转移,一批新的经济增长中心将在中西部地区形成,从而为农民工流动就业提供新的选择。一些农村劳动力将选择在本地或本省或其他相邻地区的城镇就业,流向将趋于多元化。

2.农民工流动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民工流动就业呈现三大矛盾,亟须解决。

(1)农民工的就业环境需进一步改善。一方面,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门槛仍然存在。虽然农民工进城就业的行业、工种限制在逐步取消,但仍存在其他制度性的限制,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还未完全消除;城镇公共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对农民工开放还需解决观念、体制和物质技术条件等问题,农民工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就业服务还需做大量工作。另一方面,近几年农民工的工资收入虽然有所上升,但农民工在城镇的生活成本也在迅速增加,农民工务工收入在扣除住房、子女教育、生活消费等方面支出后就所剩不多了。如享受不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资源和服务,大量额外支出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农民工流动就业的积极性。

(2)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和权益维护与其实现稳定就业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随着政府对农民工工资、维权等方面的进一步重视,农民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劳动权益问题正在得到改观。但必须看到,当前农民工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依然严峻,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包括:克扣和拖欠工资,强制加班加点和超时工作,劳动和卫生条件恶劣,不按规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等。解决这些问题,仍需付出巨大努力。

(3)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与农民工技能素质偏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国际制造业加速向我国转移,产业结构正在经历一个不断升级和梯度转移的过程,对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剧增。而作为我国产业大军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民工,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普遍较低,如何做好农民工技能培训,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同类推荐
  • 思想中国·全球化生存-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思想中国·全球化生存-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收入这个集子的学术报告,是一些大学的机构在大学之外国家图书馆举行的。大学按照这些报告中的一个报告人丁学良教授的说法,没有一流的大学,就没有一流的国家。我们是否也可以说,没有一流的国家图书馆,也就没有一流的国家。
  • 师生之间如何相处

    师生之间如何相处

    采用夹叙夹议的编写风格,叙述的是事例,议论的是道理。为了最终能让读者更广泛、更深刻地明白教育道理,本书一般通过“生活事例—生活道理—教育道理—教育案例”这种内外结合、纵横交错的行文方式,实现“顺理成章”的阅读品质。
  • 一生要读的1000条西方谚语

    一生要读的1000条西方谚语

    本书从大量的西方国家谚语中精选了磨砺思想、鼓励好学、陶冶情操、教人处世并富有时代气息的谚语1000余条,以激发当代青少年奋发向上的精神。
  • 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培养坚定的自控能力

    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培养坚定的自控能力

    青少年的健康生活方式的真谛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提到这个问题,可能许多青少年会首先想到身体健康,这是对的。但健康远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全部真谛所在。青少年的健康的生活方式要达到的重要的目的首先是:健康。人们常说:健康就是没有疾病,但这种观点非常不全面。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已经深化,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对健康作出过如下的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人们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还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都处于良好状态的这些内容。
  • 教学相长文丛-教者之悟

    教学相长文丛-教者之悟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热门推荐
  • 绝迹神唐

    绝迹神唐

    《绝迹神唐》这篇小说是以中国古代生活为背景,在中国古代原有的基础上加以修饰,从而表现出玄幻般色彩。主人公因为一把神秘古琴穿越至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注定要在浩劫中完成自己的宿命与缘分。
  • 我能随便穿越万界

    我能随便穿越万界

    28岁的社畜沈冰,获得了穿越时空的能力,却被带到了另一个位面,无法回到原来的世界。位面的规则,世界的意识,时间与空间的至理,修改时间线的代价,经历了一个又一个不同世界后,沈冰终于回到了原本的时间线。原本以为可以过上幸福小日子的他,没想到某一天……这是一个废柴的逆袭,也是一个弱者的自我升华。看一个众人眼中脑回路清奇的奇葩,到底是怎么一步步逆袭,最终走向人生巅峰的。群号:685762924。打卡催更丢群主,快乐就完事儿了!
  • 快穿之星光耀眼终爱你

    快穿之星光耀眼终爱你

    一介主神,为了个男人得罪了天道,霸气姐姐一句话便让天道免她魂飞魄善,死于混沌,但却消除了她与那个男人的记忆,罚她做个任务者。夏星月一脸邪笑,手里握着一只耳环:“做什么任务?,炸位面多好。”某只躲在暗处的小白鼠瑟瑟发抖:“宿,宿主大人,别,别鸡冻”宿主大人要是再炸,它就完了!呜呜~关键它还惹不起宿主大大!一男人一把搂住她的腰:“老婆~,我想要个孩子。”
  • 火山魔来袭

    火山魔来袭

    我们的地球至今已经有45亿~46亿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地球孕育了太多充满浪漫意境的地方,这些地方堪称人间天堂,美景怡人,让人流连忘返。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一门人类根本学不到的艺术,我们只能站在这些浪漫地方的边沿,去感受岁月洗礼的痕迹和地球演变的魅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初心

    初心

    本书由安徽省作协主编,收入了2016年新增的省作协会员的代表作品。主要篇目有《今日的故乡》《母亲的小院》《春天的韭香》等散文及诗歌。内容上均为讴歌伟大祖国和美好生活,表达对亲人、故里的热爱、思念之情的作品。其出版意义主要为促进我省文学事业的发展,增强作协会员文学创作的积极性。
  • 小护士追夫记

    小护士追夫记

    第一次见面,她以为他是“变态”;第二次见面,她以为他是她的相亲对象;第三次见面,她告诉他,“我要追你!”就这样她踏上了追夫路,一次次误会后,她们能否步入婚姻的殿堂?
  • 无聊的世界和有趣的你

    无聊的世界和有趣的你

    大概最合适的人,就是性格互补。当生命里出现了一个你,原本无所谓的世界,被上了界限。你,是我最有趣的样子。
  • 纸上情缘

    纸上情缘

    总有那么一个人,牵着你和你的梦想前进,那个人或许就是你的梦想。在你以为那个人永远都不会再出现的时候,那个人似乎一直都在你身边……
  • 张小白的古代之旅

    张小白的古代之旅

    张小白一朝穿越,前世今生傻傻分不清楚,一层又一层的谜团,在步步紧扣中与七个男人一起走向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