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后周显德元年,也就是在公元九百五十四年的一天,后汉高祖皇帝刘知远的亲弟弟,也就是原来的后汉河中节度使刘崇所一手建立起来的北汉勾结草原上的强国契丹一同南下侵犯中原,现在已经成为了后周世宗的柴荣紧急召集各部大臣庭议,廷议的内容就是讨论柴荣想要御驾亲征的事情,身为宰相的冯道,听后是极力的制止。
后周世宗柴荣,于是便对着众人说道:“唐初,天下草寇蜂起,那还不是唐太宗李世民亲自带兵才平定下来的啊,怎么我就不能去了呢?”这个时候冯道为了制止住柴荣,将柴荣想要御驾亲征的念头给扼杀在萌芽阶段,也就只得硬着个头皮对着柴荣奏道:“陛下您比的了唐太宗否?”柴荣听后,怒道:“冯相!你真是好大的胆子,我敬重你,是因为你年岁大了,你可不要给我在这倚老卖老啊!”就这样,柴荣恼羞成怒,竟然罢免了冯道的相位。
罢免了冯道的相位之后,柴荣任然说道:“以我兵力之强,破刘崇,就好比泰山压卵一样,得来全不费工夫!”因为,柴荣罢免了冯道的相位,所以,在场的大臣们谁也不敢再劝。于是,他便率军兼程速进,在高平之南与北汉军遭遇时,右军樊爱能,何徽部不战遁溃。在危险时刻,柴荣不畏矢石冒死督战,北汉骁将张元徽被杀,刘崇单骑北逃,契丹军退逃。此战巩固了柴荣的地位,他趁胜整饬军纪。樊爱能、何徽等70多名将士因临阵脱逃悉数斩杀,同时对作战有功的李重进、赵匡胤等将士给予重赏。册封卫国夫人符氏为皇后。
同年五月,柴荣又乘胜追击,将北汉都城太原包围,但由于粮饷不继,未能拿下太原。
同年六月,柴荣见自己一时之间粮草不济,于是便下诏班师,车驾发离太原。过新郑亲拜嵩陵,祭奠而退。到了七月份,柴荣拜范质为司守徒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宏文馆大学士;李谷为守司徒兼门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王溥为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不由科进第的魏仁浦聘为枢密使、检校太保,面对议者曰:“顾才何如耳!”百官上表请以九月二十四日诞圣日为“天清节”,从之。
还是在这一年的九月,右屯卫将军薛训,因“监雍兵仓,纵吏卒陪敛”被除名,流放沙门岛。宋州巡检供奉官、副都知竹奉璘于宁陵县,因“盗经商船不捕获”被斩。时间到了十月,柴荣吸取高平之战周军将不用命、士不能战的教训,下令整顿军队,他说:“侍卫士兵,老少相半,强弱不分。”“况百户农夫,未能瞻一甲士。且兵在精不在众,宜一一点选。精锐者为上军,怯懦者任从安便,庶期不用,又不虚费。”柴荣遂命赵匡胤负责,广募天下壮士“选取优者为殿前诸班”,通过整顿,禁卫军成为一支威震邻国无比强大的军队。
就这样,柴荣被后世的史家们尊称为”五代第一明君”,堪称照耀黑暗时代的一颗璀璨明星。
柴荣他自15岁开始从军,24岁便拜上将军,33岁的时候接任了郭威留下的后周帝国开始称帝。柴荣不仅精明强干,而且还非常的节约简朴,由于他的这些个好处为他赢得了广泛的拥戴。
柴荣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利于休养生息。在文化上,他大力延聘文学之士,实行考试制度;重视国家的藏书和文化建设。曾多次亲临史馆视察藏书情况,在亲临史馆的时候见藏书太少,便下诏采取激励政策,钦定凡献书之人,均给以优赐。聚而又校,选常参官30人,对所藏图书进行校雠、刊正、抄写,并令在书卷末署校书名衔。为后周国家藏书奠定了基础。
柴荣办事谨慎,虚心求谏,他曾极为诚恳地专门下诏要求群臣尽量上书言事,还点名让20多名翰林学士都写两篇文章:《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这种命题向众多朝臣征求治国之策的做法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而且他也绝不是哗众取宠,只作作样子。在认真审读大臣的建议后,他欣然采纳了大臣王朴《平边策》中“先易后难”的主张,以此制定统一大计,付诸实践。
柴荣凡事率先垂范,甚至事必躬亲。他先后五次亲自领兵出征,每次都亲力亲为,战斗在第一线。有一次,柴荣率军打算从水路进攻南唐,但有段河道无法疏通,将领禀告说河道一旦被掘通,河水必然倒灌,所以无法安全施工。柴荣亲便自前去察看,几天后传下手谕,竟然有详细的施工方法。工匠依法施行,果然安全地疏通了河道,大军得以出征。
柴荣死时年仅39岁,有人说他的早逝是因为做过一些不近人情的事,受到了上天的诅咒而折了寿。其实,事必躬亲的作风才是他耗尽心力的致命杀手。
在位短短的5年间,他清吏治,选人才,均定田赋,整顿禁军,限制佛教,奖励农耕,恢复漕运,兴修水利,修订刑律和历法,还考正雅乐,纠正科举弊端,搜求佚书,雕刻古籍,大兴文教……做出了许许多多超越前人、启迪后世的非凡之举。人无论精力多么旺盛,毕竟还是肉体凡胎,经受不起年复一年的日夜操劳。终于,在公元959年6月29日残阳如血的日落时分,因连年征战、积劳成疾的柴荣,带着他的抱负,带着他的遗憾,永远离开了人世。
在当时中原如此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北宋仅用了20年便完成统一。这固然离不开赵匡胤的英明决断,但更重要的是他接手的后周政权国力强大,统一之势已不可阻挡。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柴荣不仅有可能更早地实现国家统一,而且极有可能收回幽云十六州。
我再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柴荣的生平事迹:
公元九百二十一年,也就是在唐天佑十八年,一岁。在农历九月二十四日这一天,柴荣出生于邢州之别墅,籍贯邢州尧山县柴家庄。祖父柴翁,父柴守礼,姑姑柴氏(柴荣的姑姑也就是郭威的结发妻子,在郭威做上了皇帝之后,他的姑姑便被封为了后周的皇后,柴荣她姑姑去世之后被郭威赐谥号为圣穆),世家豪右。
时间过渡到公元九百二十六年,也就是后唐的天成元年,这一年柴荣已经长大到了六岁。郭威在洛阳娶尧山同里柴翁的女儿为妻,这样一来,郭威也就成了柴荣的姑丈。据说,柴氏原唐庄宗嫔御。是年四月,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作乱,庄宗被乱兵所杀。李嗣源(后唐明宗)进宫后,柴氏被放回家,行至汴水,天雨不止,住于旅舍。偶遇郭威,看他体貌非凡,一见倾心。而郭威亦闻柴氏贤淑,遂成婚配。
公元九百二十七年至九百四十六年,历史上也就是在唐天成二年至后晋天福十一年期间,也就是柴荣年纪在七岁至二十六岁的这段时间。柴荣年未童冠,因侍姑母在郭威左右。时郭威无子,家道沦落,然以柴荣谨厚,故以庶事委之。柴荣悉心经度,资用获济,郭威甚怜之,乃养为己子,故名郭荣。期间曾去江陵贩运茶叶,一边做生意,一边习文练武,从而精通了骑射等武艺,读了大量史书及黄老著作。及长,弃商随郭威从戎。
公元九百三十六年,也就是后晋的天福二年,柴荣这一年已经十六岁了。时郭威在刘知远部下,郭威的结发妻子也就是柴荣的姑姑,柴氏去世啦,柴荣的姑姑去世之后,对柴荣的打击还是很大的,在经过了许多时日之后,柴荣才从丧失亲人的悲痛之中缓解了过来。
公元九百四十七年,后晋天福十二年,柴荣今年二十七岁。在农历2月的一天,郭威等人力劝刘知远在太原即皇帝之位,在这种情况下刘知选在太原继位,但是刘知选没有更改国号,仍用“天福”年号。农历闫7月,郭威以佐命功为枢密副使,加检校太保。柴荣授左监门卫将军,看好了,柴荣可要开始发迹啦。
公元九百四十九年,也就是后汉乾佑二年,柴荣长大到了二十九岁。由于北方草原上的契丹国预谋南下入侵中原,于是朝廷便任命郭威为统帅兼枢密使领军北上镇守邺都,柴荣受命与郭威一同前去,同时朝廷任命郭威为天雄军牙内部指挥使,领贵州刺史,检校右仆射。
公元九百五十年,也就是后汉乾佑三年,在柴荣三十岁的时候。农历3月里的一天,朝廷授封郭威为邺都留守,枢密使、天雄节度使。柴荣随郭威在邺,协助郭威政尚清简,治绩有声。可是,一眨眼时间到了农历十一月,汉隐帝刘承佑以议事为名杀害了四大顾命大臣中的杨邠、史弘肇、王章三位顾命大臣,并诛杀了出镇邺都的郭威和柴荣在京的所有家属。郭威的夫人张氏与诸子青哥、意哥,侄守筠、奉超、定哥和柴荣的妻子刘氏及长子宜哥与其二次子皆为汉帝给诛杀掉了。
郭威在听闻自己家人被汉帝刘承佑给以莫须有的罪名给全部杀害了之后,便留下柴荣在邺都镇守,而他自己却以清君侧为名,大举进兵至京郊之北,隐帝出城观战,官军败绩,隐帝刘承佑被乱军所杀。郭威入开封,由太后临朝听政。是月,契丹南犯,郭威奉命北上抗辽。大军到了澶州(今河南濮阳),将士撕裂黄旗,披于威身,拥呼万岁,返回京都。
可是到了公元九百五十一年,也就是后周广顺元年,在柴荣三十一岁的时候。在农历1月里的一天,郭威即皇帝位,改元广顺,国号周,史称后周。是月,授柴荣澶州节度使,检校太保,封太原郡侯。柴荣在镇,为政清肃、盗不犯境。澶之里弄湫隘,公署毁圮,柴荣即广其街肆,增廨宇,吏民赖之。每旬决囚,赞引律令,辨析中理。农历8月,郭威故夫人柴氏追立为皇后。农历十二月,柴荣加检校太傅、同平章事。
公元九百五十三年,后周广顺三年,这一年柴荣三十三岁。农历三月,郭威将重臣、枢密使王峻黜往外地,柴荣从澶州节度使任上出任开封尹兼功德使,封晋王。农历八月,柴荣第四子宗训生于澶州府第。农历十月,封柴荣为顿递使。农历十二月,柴荣陪郭威郊庙行事。
公元九百五十四年,后周显德元年,柴荣这一年三十四岁。农历一月里的一天,郭威大赦天下,改广顺四年为显德元年。加晋****兼侍中,判内外兵马事。宰臣冯道加守太师,范质加上书左仆射,监修国史,李谷加左仆射、集贤殿大学士。王溥为中书侍郎、平章事。郭威寝病,召外甥重进受顾,令拜柴荣,以定君臣之分。临终前,屡戒柴荣,死后用纸衣瓦棺,不修地宫,不要守陵宫人,不得用石人、石兽,只立一石记子,镌字云:“大周天子临晏驾,与嗣帝约,缘平生好俭素,只令著瓦棺纸衣葬,若违此言,阴灵不相助。”不久,郭威病逝,终年五十一岁。晋****在柩前即位。农历三月,大赦天下,免诸道州府所欠去年夏秋租税。农历四月,郭威葬于新郑郭店,陵曰嵩陵,庙号太祖,谥曰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