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643700000007

第7章 性与情

在先秦思想中,性与情有着明显的区分。性乃是与生俱来,属于本体层面;而情虽有先天之资,然而主要在于后天所生。“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清)王先谦撰:《荀子集解》,中华书局,2008年,第428页。然而,性与情又密切相关,无性便无情;无情其性也无法表现出来。所以说,性与情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性是情的基础,是情所寄居的地方;而情则是性的质,是性的彰显。

一、情与心

由生到性,由性至情。高诱注云:“情,性也。”《荀子·正名篇》云:“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清)焦循撰:《孟子正义》,中华书局,2007年,第399页。“正义曰:情发于外,性藏于内,故相表里。”(清)焦循撰:《孟子正义》,中华书局,2007年,第757页。可见,性是情的基础,情乃生与性的外在显露。性与情的相连,谓之性情。《易文·言传》云:“利贞者,性情也。”(清)焦循撰:《孟子正义》,中华书局,2007年,第399页。即性情并称。“性与情,相为表里,性善胜情,情则从之。”(清)焦循撰:《孟子正义》,中华书局,2007年,第752页。也就是说,情从性也,能顺其情,此善为真善;若作善者,非善者之善。在这里,情虽从性,情与性密不可分,且情顺性而不强其性,实际上仍然是性生情,情随性;性生情,情顺性,实乃性之必然。因此,无生与性便无情。另外,情虽然根源于生与性,但情却与外在的东西发生直接接触,容易受到干扰和引诱,故情之发生虽由外物所起,但却必须根据“心”,这样才能使情合乎世理,也即率性之谓道。所以说,古代的人性假设是一种由“内”而生的。作为一个人,一个“生”着的有生命的人,不仅有“性”,也有“情”。认为性必以情显之,语之美者为请,心之美者为情,人之美者为倩,色之美者为靓。如《晋语》中有“好其色,必授之情”左丘明撰:《国语》,鲍思陶点校,齐鲁书社,2007年,第128页。,《左传》庄公十年“必以情”(清)洪亮吉撰:《春秋左传》,中华书局,2008年,第241页。的“情”字,虽有内在的成分,然实为性之显现,而不能代之以“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性与性情,其意相异已经十分明显。性情在其发展中,到后来已经完全成为一个属于外在的、可通过感觉感知的东西,虽然也显现出人性的内在东西,但却具有表面、外在感性的特征。

性与情历来是思想家争论的焦点之一,也是关于人性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回顾中国人性思想史关于性与情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性的实质。

董仲舒将性与情清晰地区分开来,认为“性仁情贪”。“性”乃人的自然之质,属于“阳”,为仁;而“情”则指人的情感欲望,属于“阴”,为贪。这样一来,在人一身之上,便有了两种属性,一曰阴、贪,一曰阳、仁。董仲舒的这一思想,就调和了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但是,董仲舒的性与情并不是平衡的,在他看来,人之“性”源于天,他说:“人受命于天,有善善恶恶之性,可养而不可改,可豫而不可去,若形体之可肥而不可得革也。”苏舆撰:《春秋繁露》,中华书局,2007年,第34页。意思就是说,人性的善恶,可养而不可改,可预防而不可去。表明人性的善恶,集中于人一身。但就“生”与“性”的关系,董仲舒也认为,生之为性,然性并非皆善。他说:“今世暗于性,言之者不同,胡不试反性之名。性之名非生与?如其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性者质也。诘性之质于善之名,能中之与?既不能中矣,而尚谓之质善,何哉?性之名不得离质。离质如毛,则非性已,不可不察也。”苏舆撰:《春秋繁露》,中华书局,2007年,第291~292页。在他看来,生的自然之质谓之性,并不是说性之质为善。若将性之质谓之善,其名便不中。他进一步指出:“察实以为名,无教之时,性何遽若是。故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性有似目,目卧幽而瞑,待觉而后见。当其未觉,可谓有见质,而不可谓见。今万民之性,有其质而未能觉,譬如瞑者待觉,教之然后善。当其未觉,可谓有善质,而未可谓善,与目之瞑而觉,一概之比也。”苏舆撰:《春秋繁露》,中华书局,2007年,第296~298页。也就是说,性与善的关系是禾与米、瞑与觉的关系,性有善质,但性并不是善;善虽然起于性,但性未必全善。犹如瞑有觉质,但瞑并不是觉,见而后觉,全在于教也。这样董仲舒就不再认为性必然为善,而是认为性是产生善的基础、前提,善出于性,但性也会导致恶(情),这全取决于教。这样,董仲舒就当然地将情与性联系起来,并认为情也是人的本质属性,“是正名号者于天地,天地之所生,谓之性情。性情相与为一瞑。情亦性也。谓性已善,奈其情何?故圣人莫谓性善,累其名也。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言人之质而无其情,犹言天之阳而无其阴也。穷论者,无时受也。名性,不以上,不以下,以其中名之。”苏舆撰:《春秋繁露》,中华书局,2007年,第298~300页。由此可见,董仲舒所谓之性全然不是孟子之“性善”,也不是荀子之“性恶”,而是不善不恶、或善或恶,是“性”之中。他进一步论证道:“或曰:性有善端,心有善质,尚安非善?应之曰:非也。茧有丝而茧非丝也,卵有雏而卵非雏也。比类率然,有何疑焉。天生民有六经,言性者不当异。然其或曰性也善,或曰性未善,则所谓善者,各异意也。性有善端,动之爱父母,善于禽兽,则谓之善。此孟子之善。循三纲五纪,通八端之理,忠信而博爱,敦厚而好礼,乃可谓善。此圣人之善也。是故孔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得见有常者斯可矣。’由是观之,圣人之所谓善,未易当也,非善于禽兽则谓之善也。使动其端善于禽兽则可谓之善,善奚为弗见也?”苏舆撰:《春秋繁露》,中华书局,2007年,第303~304页。在董仲舒看来,性与善是不同的两种界定,性有善端,但性并不是善本身,犹如“茧有丝,而茧非丝也”。董仲舒特别强调了善是由于“实践”即“动其端”才能显现出来的,较有新意。总之,在董仲舒看来,性与善,是质料与使质料为善的关系,性是天然之质,而善则是人为之实,单有一“性”,还不能为“善”,这就如同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一般,“性”乃形成“善”的质料,而圣王之教、人们所行乃是“善”所形成的动力因,其形成的结果乃为“善”,也即亚氏所谓的“目的因”。

当然,董仲舒的调和孟子性善与荀子性恶之论说,谓“性情”不分,均为人的本质属性,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对于性善性恶问题并没有刻意从“端”上去解释,而是承认性之质有善的一面,即善出于性,但需要借助外在的力量,方可为“善”,而不是对“性”的善恶,要么肯定要么否定,这样就比较容易让人接受,从理论上也弥补了荀子如何从“性恶”到达“性善”的不足。同时,又引入了与“性”同等重要的“情”的观念,认为“性仁情恶”,以“情”来说明“性恶”。尽管如此,董仲舒的“性情”之说未必正确,如天人、阴阳、仁贪之对应;而其比附思想也未必恰当,在论说之中尚存有矛盾,这些充分表明了其“性情”思想深受其天人感应世界观的影响。

总之,情演变到今天,已经表现为人情之情,即是按照当地的民俗之情、人事之情来言行、做事。相对于人性而言少了内在的东西,但由于“情”根源于“生”与“性”,所以说,情仍然由心内发而生。所谓感情、情感、性情、情趣,皆出自于“生”或出自于“性”,即出自于与生俱来的、本能的东西。如情不自尽、性情中人。但在儒家看来,无论何情,都出自于心,由心做主。因此,情必由心而发,人必须对“情”负起责任来。

当然,在某种特定的场合下,判断“情”是从心还是被外物所牵制,要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定。我们说,“情”在特定的情况下,具有某种特定的“独立性”,如“情不自禁”、“情不由衷”,等等。这倒不是为某种不良的行为作辩护,而是在特定情境中,的确存在着一些所谓非理性的东西。作为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以人性为基础,但也应充分考虑到“情”的存在及“情”对管理的影响。

二、情与境况

然而,事实上万物皆有“性”,万物皆有“情”,如何判断,又如何正确对待呢?如孟子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清)焦循撰:《孟子正义》,中华书局,2007年,第399页。即是说,万物有其差别,有其区分,有其不同,乃是万物之情性也。这里,不再将“性情”合为一体,而是将“情性”连在一块。这就表现出了除了在人自身上之外,“情性”实际上存在于万物之中,万物皆有“情”,万物皆有“性”。这里的“情性”是从广义上而言的,是从万物的形成的本然上而言的,认为万物皆由阴阳之分,阴阳之化,各不相同。如果人为地抹杀了万物的差别,便是扼杀了万物的本性,违背了万物之情。所以说,我们不仅要从人性之“善”这个根本性出发,还要特别关注“善”之显也,即“情”,性善即是情善。“于情之可以为善,知其性之神明。”(清)焦循撰:《孟子正义》,中华书局,2007年,第755页。人们只有率其性,顺其情,才能把握事物的规律,才能达到实践的目的。“性之善,全在情可以为善”,(清)焦循撰:《孟子正义》,中华书局,2007年,第756页。不为情欲所乱,不为情欲所诱,不为情欲所私,不为情欲所偏,不为情欲所蔽。从而达到性能运情,情乃顺性,情可为善。从管理上说,也必须顺乎被管理者的“性”,合乎其“情”,才能真正发挥出管理的作用。

为什么我们非得要使管理顺其情、从其性呢?因为,“性”与“情”实际上是“天道”所致,正所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也(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07年,第17页。。

人的性情可以说比万物的性情更为复杂,不仅受到自身内在的“人性”的作用;同时,还会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从而使“情”发生改变。因此,管理者就不能只局限于某个方面进行管理,而应当更多考虑到环境的作用。这种环境的作用,从社会组成的层次上来说,它可能来自于社会、家庭、他人的影响。从社会结构来说,它可能来自于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影响。从影响的性质看,有正面的影响、有反面的影响。从影响的程度看,有的影响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有的影响较小,时间也较短;等等。因此,管理科学不仅要研究人的“性情”,同时也要关注影响人的“性情”的环境。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这种影响也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变。在信息化时代,人们每天获得大量的有用信息,提高了管理的目的性、科学性、实用性;但是,也增加了管理的不确定性,加大了管理的盲目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如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其蔓延速度之快,人们的从众心理之重,信心的普遍不足,不要说对于国家层面,就是对于企业来说,其管理难度也是不断增大的。所以说,我们在研究管理科学中的人性假设时,不应当完全摆脱环境对管理的影响和作用,而必须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情与“志”

志与情显然都从“心”,但志从心,则为从正也,即所谓“得志行正”,“不得志独行其道”是也。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清)焦循撰:《孟子正义》,中华书局,2007年,第419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志在于“行”,在于“守”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淫”、“移”、“屈”是指“乱其心”、“移其行”、“挫其志”。所以说,得志行正与民共之,不得志隐居独善其身,不为“富贵”、“贫贱”、“威武”各种情势所“乱”、所“移”、所“屈”,其志也坚矣。有其志,方能生于天地之间,位于天下之正,行于天下之大道。“正”是志之根本,得志在于行正。其志何来,全在于养。为何要养浩然正气呢?在于持志。“养气在于持志,故可知谓志。可知胁肩谄笑,未同而言,皆不正,故云邪。”(清)焦循撰:《孟子正义》,中华书局,2007年,第445页。由此可见,“志”仍然从“正”。故《易·同人·彖传》云:“唯君子能通天下之志。”(清)焦循撰:《孟子正义》,中华书局,2007年,第444页。是同以志言,故未同为志未合也。所以说,志同才能道合,志不同,则道不合,不相为谋也。君子之志,非小人之志,因此,同志实乃兴起“正”,行其“大道”者。君子之志,行于大道,然行其道必合于礼。也就是说,行于某种合理的制度规范,因此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仍然是较为重要的。何为合理,就是符合于客观规律的、适合于人的本质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措施,而不是人为地、主观随意地制定。只有这样,君子方能行之。“君子之志,志于行道,不得其礼,亦不苟往。”(清)焦循撰:《孟子正义》,中华书局,2007年,第725页。

一个企业必然有其良好的企业文化,然而又有多少企业从“立志”上考虑呢?立什么样的志?怎样立志?是关乎一个企业能否“行正道”的大问题。作为一个企业,为了某种利益,行其邪,小人得其志,企业焉有发展前途,迟早会破产倒闭。俗话说,要立大志,要有雄心壮志。

中国文化为人文精神的文化,人文精神的出现为人性假设得以成立的前提条件。我国人文精神虽然也讲理性,但理性的内涵不同于西方的向外发展、向下发展,而是在于向内发展、向上发展;中国的人文精神讲究的是内在的“功夫”,而不是触及外物的科学的实验;中国的人文精神虽然也是从神学而来,但却不是以批判为主,而是以承继为要。对神秘力量的皈依是最初人类的共性,但到周人以后,注入了自觉的精神,启发了中国特有的人文特征。周人的“天、帝、天命”的概念使人显示出来,其来源在于“忧患”意识;而正是这种忧患意识,启迪了人的精神自觉,使人不再过分迷恋于“上帝”。商人虽然看到了,但未有此自觉,而周人既看到了,又具备了这种自觉,并由“天命靡常”而引出“以德配天”,从而突出了人的中心地位和人的主体自觉。

同类推荐
  • 给你一个公司,你能管好吗?

    给你一个公司,你能管好吗?

    给你一个公司,你能管好吗?在目前很多人选择自主创业当老板的大趋势下,开公司成了许多创业者的优选。每个公司的老板都想通过自己的经营和管理,使公司做大做强,不断发展成为世界品质企业,从而使自己成为知名的企业家。其实,开公司并不难,但是要想把公司管理好,能够使公司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给公司带来可观的利润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做事情是需要技巧的,管理公司也同样如此。如果你不会管理公司或者不懂管理,仅仅凭借一腔热血就想把公司管理好,很显然,这只能是你一厢情愿。君不见:即使处于同样的位置,有的公司经营有序,公司运转良好,而有的公司管理一塌糊涂、混乱不堪;经营同样的项目,有的公司财源广进、日进斗金,而有的公司却亏损严重、入不敷出;同样的业务,有的公司越做规模越大,而有的公司却经营惨淡、难以为继。
  • 管理生涯之成功要领

    管理生涯之成功要领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好的领导班子与优秀的团队,而有着掌控能力的是管理层,才能指明方向,企业才能发展壮大,才能成功。本书介绍了作为公司或单位的管理层:作为领导自我形象的塑造,如何让下属更信服,以及对工作团队的撑控。让你了解到作为一个管理者,他所管理的并不是一个人,还是这个人的方方面面,才能让这个团队越做越出色。
  • 阳光基业

    阳光基业

    《阳光基业:一家金融保险新锐企业的崛起路径》讲述了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成长过程以及该公司创始人的创业成长经历,从内至外分析了阳光保险从创立至今的发展历程。阳光保险如何获得五大巨无霸国企的投资?如何构建阳光的治理结构,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又是如何在同时成立的20多家保险公司中脱颖而出,5年间在全国扩展1200多家分支机构,一跃成为中国七大保险集团之一?书稿着重解答这些重点问题。
  • 领导必修的8套潜学问

    领导必修的8套潜学问

    本书介绍了领导必修的8套潜学问,包括领导者消弥于无形的平衡学问、领导者方圆互用的变通学问等。
  • 长尾效应

    长尾效应

    本书主要是向我国的企业家们用案例解读了《长尾理论》,本书主要以中国企业在运用长尾产生的效应,本书语言通俗易懂,主要以企业实际案例为主,理论为辅。
热门推荐
  • 甜蜜小姐遇到高冷美男

    甜蜜小姐遇到高冷美男

    我颜以沫就这样死了,不可能吧,不过我已重生就不再是以前的颜以沫了,我要打造一片属于我的世界
  • 非正常人类研究事务所

    非正常人类研究事务所

    早在一百万年前,四大天神文明就已经发动了对地球的战争,他们一路势如破竹,征服了几乎整个星球,直到战线推到现今欧亚大陆的东方,在新疆以东的被称为华夏的腹地,受到了强大的阻力,天神文明元首、神军最高统帅昊天上帝被镇压。这一百万年来,天神文明开始用柔和的方式渗入地球,现今科技文明的几千年前,他们先后潜伏到地球,寻找被封印的昊天上帝,企图再次发起战争。人类终于开始反击,以非正常人类研究事务所为首,连续启动屠神计划,直播屠神!
  • 恶魔你的微笑

    恶魔你的微笑

    她,女扮男装,有钱有势,帅气逼人,牛bi一世(遇见吴尚宇之前的自述)本以为可以潇洒一世,却偶然之间撞破恶魔的“秘密”本想逃之夭夭,却阴差阳错之下离的更近了场景一往日不可一世的小恶魔躲在角落里,看着脸色越来越黑的大恶魔瑟瑟发抖,某大恶魔温(邪)柔(恶)的看着她“还跑吗?”某小恶魔不敢说话,可怜兮兮的看着窗外暗自偷笑的某位亲哥大哥哥,您的手下这样对您的亲妹妹,您真的不管吗?
  • 都市黑客之王者荣耀

    都市黑客之王者荣耀

    游戏王者荣耀的出现,一个黑客从英雄联盟转游戏到王者荣耀。组织了一个游戏战队,战队从一个普通的战队到世界第一战队的路程。书友QQ交流群:565261596本人QQ:1750321720
  • 不负他的少年梦

    不负他的少年梦

    小嘉和阿澈童言无忌说下的约定在多年之后实现,陈澈拿到世界冠军,戚嘉用一年时间完成这首属于他的歌。
  • 一程烟雨寄斜阳

    一程烟雨寄斜阳

    《一程烟雨寄斜阳》遇到纪程之前,叶温落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可以不用那么坚强。纪程:“我携烟雨洗净铅华,只为予你一世美好”结果最后伤她最深的还是他。
  • 浪花一朵朵

    浪花一朵朵

    《冰糖炖雪梨》作者酒小七代表作!超甜又暖萌!新增万字番外!谭松韵、熊梓淇、彭昱畅联袂主演!热播剧《浪花一朵朵》原著小说!泳坛男神VS菜鸟记者,献上热血爆笑爱情故事!晋江超高口碑之作!点击破百万,积分破两亿,萌翻千万读者的初恋故事!他在默默无闻的时候,她送他一片晴天。她被众人淹没的时候,他给她所有的宠爱。狡诈毒舌的泳坛男神,也有为爱慌了手脚的时候,仿佛悄无声息,云朵走进了唐一白的心里,如春夜清凉的雨水,润物无声。跟唐一白的大长腿比起来,眨着亮晶晶的眼睛看着他的云朵,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直柯基狗狗。然而就是这个腿短短的女孩,突然跳起来,扑倒了他。嗯,这就是一个菜鸟小记者扑倒泳坛男神的超甜爱情故事。他是浪里一白条,她是空中一云朵。如果她像花儿一样,他就是兴风作浪的那个“浪”。总之,浪花翻腾,世界闪开,唐一白来啦!
  • 陶之妖娆

    陶之妖娆

    “喂,你就这样对待你的恩人啊?”“不然怎样,以身相许?”“你要是想以身相许我也是不介意的。”“没有你,我照样可以解决他。”。“哎,这么说是我多管闲事了?你这人怎么过河拆桥啊,不管怎么说,刚才我也帮了你一次,你就这样对待你的恩人?”“你想怎么样?要多少钱,我给你。”“我嘛,不想要钱,我想要……你”“想要我?那得看看你能给我什么,我也许会考虑考虑哦。”“好啊”文风苏爽,女主美强惨,兼撩汉小能手,男主流氓腹黑
  • 重生空间九零辣妻

    重生空间九零辣妻

    前世,一家五口死于非命。最后是一个她根本不认识的男人,帮她一家五口报了仇。这一世,她发家致富虐渣的时候,总觉得有人在背后“捣鬼”。这个人究竟是谁?某男:老婆,你跑跑跑,我追追追!
  • 重生之我为足球大帝

    重生之我为足球大帝

    80年代到新世纪的前10年,作者称之为大足球时代,无论是足球对抗强度,还是技术战术系统完善,还是足球商业化推广,抑或足球文化氛围的浓烈,都是之前甚至后来的时代难以比拟的。那是一个真正群雄并起的年代,巴乔,罗纳尔多,齐达内,巴蒂斯图塔,贝克汉姆,菲戈,舍普琴科,欧文,他们才华横溢,叱咤风云。他们是球场的艺术家,他们是奔驰的闪电,他们是激情洋溢和热血沸腾的代名词。但巴乔的94年落寞的背影,罗尼梅阿查球场撕心裂肺的嚎叫,巴蒂斯图塔的佛罗伦萨的紫色遗憾……谁说缺憾是美?我们不要遗憾,给巨星们他们应得的荣光落幕,所有的所有尽在足球大帝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