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36400000033

第33章 邓小平教育发展观(3)

首先,教育要面向未来,就要特别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教育和培养。毛泽东说过:“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现在的青少年一代,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邓小平站在赢得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强调教育要面向未来,要从娃娃抓起。他说:“科学的未来在于青年。”“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生力军。”邓小平还提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法制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江泽民也说: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所有这些,都是极有战略眼光的,意义深远。

其次,教育要面向未来,就是要求以长远的、历史的战略眼光办好当前的教育。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要有超前性和预见性,为我国20世纪末第二步战略目标和21世纪中叶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准备好各类人才和劳动后备军,同时使教育事业本身具有长远的发展后劲,使我国教育逐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但人才的培养是有周期的,甚至有很长的一个周期,这是教育自身最大的一个特点。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既有现实服务性也有未来的服务性。今天培养的人才,既是为当前的现实服务,同时也是为了适应10年以后或者几十年以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生产力,这一点在基础教育发展上体现得尤为突出。所以,邓小平在谈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时曾就此提出,前一段时间是20年翻两番,下一个翻两番是50年,而且50年翻两番也要在本世纪打好基础。因为那个时候管事的是我们现在的娃娃,从娃娃时代起就要打好基础。总之,经济建设的现代化,要求教育必须首先现代化,如果教育发展滞后,教育不能首先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

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生命和源泉是创新。面向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创新能力。江泽民指出:“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教育要面向未来,就必须积极开展全面的素质教育,尤其应注重思想道德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的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辈出的基础。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1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只有开展全面的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大批的适应世界高科技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三、坚持教育体制、教育内容等改革,增加教育投入。发展教育事业

我国教育在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不能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育的战略地位在实际工作中还没有完全落实。解决好我国的教育问题,根本出路在改革。邓小平历来重视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早在1978年,他就明确提出:“我们要全面地正确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方向,真正搞好教育改革,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大的提高。”从国情来看,我国是一个有12.5亿人口,经济、科技还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举办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国力有限,教育投入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是长期存在的矛盾。我们在逐步增加对教育投入的同时,必须从实际出发,通过深化改革,把我国教育办成高效益的教育,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教育的新路子。从教育自身情况来看,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重要的、积极的作用,但现在已经不能适应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尤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过去长期形成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和方法等,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不改革,中国教育就没有希望。

1.改革教育体制,发展教育事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教育界经过拨乱反正,呈现一派生机。但是原有教育体制的弊端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例如,政府对学校包得过多,统得过死,使学校缺乏应有的活力。在教育结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1982年邓小平就指出,我们国家很有希望,现在关键是培养人才问题。要解决人才问题,必须从教育着手。为了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我国的教育体制必须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走出教育发展的新路子,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奠定基础。

首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指出: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国家计委、教育部和各部门,要共同努力,使教育事业的计划成为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制订教育规划应该与国家的劳动计划结合起来,切实考虑劳动就业发展的需要。”他提出,教育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就必须进行体制改革。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不失时机地“确定适合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经济体制,确定适合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计划和教育体制”的任务。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越来越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战略性任务。”

其次,改革教育体制和发展教育事业,要优化教育结构,调整各级各类学校的比例,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在改革和优化教育结构方面,邓小平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使教育事业的计划“应该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特别是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要研究发展什么样的高等学校,怎样调整专业设置、安排基础理论课程和进行教材改革。要制订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邓小平的这些主张,实际上是为如何确定我国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比例问题、学校全日制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的比例问题、高等学校专业结构调整问题,等等,提出了一个基本思路,为我国合理构建教育发展结构提供了基本方向。它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众多、经济成分比较复杂、城乡生产力水平差距比较大、教育还比较落后的基本状况,使各级各类教育能够比较充分地发挥其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作用。

再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处理好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的问题,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学校外、学校后教育。1958年,邓小平根据当时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指出:“教育方面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普及与提高的问题。我们的方针是,一要普及,二要提高,两者不能偏废。”他还说:要重视职业中学的发展和提高。“城市中还应该发展一批职业中学”,“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职业中学的教学质量问题。职业中学的一部分毕业生应该能够升入高等专科学校学习。”普及与提高是辩证的统一,只普及不提高,科学文化不能很快进步;只提高不普及,也不能适应国家各方面的需要。所以邓小平强调说:“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做到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和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为了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和出好人才,邓小平1977年5月又提出:“办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要办好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同年8月,他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教育还是要两条腿走路。就高等教育来说,大专院校是一条腿,各种半工半读的和业余的大学是一条腿,两条腿走路。”“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是重要的教育思想,它对提高我国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类、各层次人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总之,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是改革。根据邓小平的一贯思想,党中央在制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同时,也把教育体制改革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邓小平多次听取关于教育工作的汇报,对教育体制改革的构想和一些重大方针政策作了重要指示。他认真审阅了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草案并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我看是个好文件。现在,纲领有了,蓝图有了,关键是要真正重视,扎扎实实地抓,组织好施工。”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从根本上改变教育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局面,必须从教育体制人手,有系统地进行改革。改革管理体制,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同时,坚决实行简政放权,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相应地改革劳动人事制度。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经过改革,要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使基础教育得到切实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得到广泛发展,高等学校的潜力和活力得到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和学校外、学校后的教育并举,各级各类教育能够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需要。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有秩序进行的,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促进了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我国90年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于1993年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这是指导90年代乃至21世纪初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

2.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邓小平一贯重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主张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早在1958年,他就指出:“现在已经建立起来的各类学校,都不能降低教学质量。”“学校要保证提高教学质量,否则就不能说是成功的。”1978年,邓小平强调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科学文化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首先,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进行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的改革。《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从小培养学生独立生活和思考的能力很不够,发扬立志为祖国富强而献身的精神很不够,生动活泼地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很不够,不少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死板,实践环节不被重视,专业设置过于狭窄,不同程度地脱离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落后于当代科学文化的发展”。针对这一弊端,邓小平提出:“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但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而且首先要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质量,按照中小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中小学的教育内容。”他还说:要提高教育质量,就要研究怎样调整专业设置、安排基础理论课程和进行教材改革。高等学校的专业,哪些要合,哪些要分,哪些要增加,哪些要减少,哪些要取消,也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划。邓小平尤其重视教材的建设和改革。他说:“编好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有足够的合格人力加以保障。”“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他还提出,教育部要管教材,教材非从中小学抓起不可,教书非教最先进的内容不可。

同类推荐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加强和改进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内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内的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全国人民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在人类社会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充分表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这项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任务的高度重视。
  • 大秩序: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

    大秩序: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

    人人都能读懂的新常态!《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由郑永年、林毅夫、俞可平、王辉耀等国内外最著名、影响力巨大的经济学家、学者围绕忧患政府、收入再分配、反腐败运动、新移民、政治经济新秩序、改革途径等时政热点撰文,把脉中国经济发展轨迹、预测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的财经类图书,是对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反思和发展走向的思考和预测。
  •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新发展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新发展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新发展:一种国家治理的视角》以国家治理为理论视角,基于“政党、国家与社会”的治理互动机制.分析和总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创新成果。新型国家政权基石的确立、政党推动型国家政体建构模式的巩固、国家治理方略的形成、国家职能的现代转型、国家发展战略的确立、国家的民族化建构的进展.大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发展,形成了以国家治理为特色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新形态。
  • 新常态 新理念:践行五大理念,决胜全面小康

    新常态 新理念:践行五大理念,决胜全面小康

    《新常态 新理念:践行五大理念,决胜全面小康》依循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要求,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作了全面的解读和论述,希望能够通过一系列深入而具体的阐释对新时期继续坚持党的领导,顺利实现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依据。“十三五”时期,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只有确立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才能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走向现代化的行政改革——深圳政府体制创新之路

    走向现代化的行政改革——深圳政府体制创新之路

    本书是深圳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此成果是由深圳行政学院与深圳市编办合作完成的。本书总结了深圳近三年行政改革的新经验;并以面向未来,面向21世纪,面向现代化的视角分析了深圳政府改革的不足或差距;分析了在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背景下,深圳政府面临的行政改革任务与挑战。本书共分九章,第一章都是一个独立的研究报告,各章之间虽然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但总体上体现了深圳行政改革与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内在联系。
热门推荐
  • 带着系统去抗日

    带着系统去抗日

    1937年,这是个十分恐怖的日子!日寇大量入侵我国河山,令中原大地生灵涂炭,一片狼藉!但在这万紧的关头,出现了一名神秘人物!他手握系统,掌控异能!机智过人,还得到了一个“武神”的称号!自家国土岂能由别人践踏?兄弟们,随我一起征战沙场!消除异族!
  • 仙医王者

    仙医王者

    一代玄门大宗主重生到现代都市,刁蛮任性的女店主,性感妖娆的御姐,青春可爱的大小姐,纯真呆萌的小萝莉……各色美女慕名求医,纷至沓来。妙医圣手,治宠治人,边行医边修炼,顺便为妹子们排忧解难。且看最牛仙医如何混迹花都,逍遥称王!
  • 英雄出世

    英雄出世

    本书是作者的一部历史长篇小说,书中以清末民初为背景,从不同侧面和不同社会阶层的生存状态入手,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个回味无穷的故事。
  • tfboys星空下的少年

    tfboys星空下的少年

    一部关于tfboys的唯美小说,作者第一次写哦,多多提意见哈
  • 我在末世种个田

    我在末世种个田

    重回十年前,距离巨型风暴还有两个月,静姝开始修建自己的堡垒,养一些频临灭绝的鸡鸭鱼,种一点未来没有的蔬菜,再囤一些美味的零食。生活要有格调,对待仇人,我就喜欢你看我吃牛排馋哭了的样子,喜欢你闻着烤肉味脸上陶醉的样子,真好看。【魔方空间等级:4阶魔方4*4*4=64立方米,5阶魔方5*5*5=125立方米,6阶魔方6*6*6=216立方米..等】Q群123225124
  • 西南的风

    西南的风

    我的父亲像是一阵风,抓不住,猜不透,父亲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我一直深刻记载在脑海里:“孩子,你是幸运的,虽然我没有给你一个完整的家庭,但我却给了你不同的教育环境,你还年轻,很多事情你还不懂,我希望你长大,能够真正的看待这个社会。”平凡的父亲,不平凡的人生,一生经历着磨难,从童年步入年迈的一点一滴,父亲从没有像生活低下头,时光转眼飞逝,父亲终究选择了追逐自己多年来的梦想。云南,是父亲一辈子的期望,虽然父亲从未去过那里,但那里却有着父亲最爱慕的人,和那最艰苦的往事。
  • 穿越之残王病妃

    穿越之残王病妃

    他最喜欢做的事情,便是逗她,疼她,宠她,护她。只是护着护着,他似乎想对她做点什么。她最喜欢做的事情便是,嫌弃他,嫌弃他,在嫌弃他。只是嫌弃着嫌弃着,他在她心里的位置,似乎不一样了,好像有点喜欢他了呢。一纸赐婚,两个从未谋面的人双双逃婚了,可他们又以不同的身份相遇了,他们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邪神之笑

    邪神之笑

    他绝对是个自私又残忍的人,居然想用一张卖身契就把她绑在身边?门都没有!她才不要天天围着他转,她要自由,要帅哥!但当看到他凌厉冰冷的眼神时,一切反抗瞬间被冻结,坑爹要不要这么悲催!(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界超级探探

    三界超级探探

    贝逸下载的探探APP由于未知的变故,安装好后变成了三界超级探探,能够探索和穿越到无数的诸天世界。这是一个普通人为了长视久生不断穿越各个诸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