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36400000013

第13章 邓小平发展观形成的客观条件和理论基础(2)

我们知道,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是世纪性的重大事件。这是导致以美苏争霸为核心的“冷战”结束、两极格局崩溃、世界加速走向多极化的契机。按二次大战后出现的“东西南北”关系的新格局,除了“南北关系”,即南方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大多居于南半球)与北方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大多居于北半球)的经济关系问题外,也就是所谓的“东西问题”。东西关系最初是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的对立而出现的。其后,由于苏联逐步发展成为霸权主义的超级大国(所谓霸权主义,就是指通过强权政治手段,即用军事和经济威胁的手段,对其他国家进行干涉、颠覆、渗透,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实现对某一地区或整个世界的统治),由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解体,东西关系当时已主要成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立。在当代,由于战争是同霸权主义联系在一起的,“霸权主义是战争的根源。”所以,美苏争霸是“冷战”时期的主要内容,是世界局势动荡和恶化、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主要根源。邓小平曾指出:“打世界大战只有两个超级大国有资格。”因此,实行霸权主义的超级大国,又构成了对世界人民新的威胁。超级大国出于独霸全球的目的,以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国家的军事实力,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争夺,形成世界不安宁和动乱的主要根源。显然,世界从美苏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这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长时期以来,在分析观察世界形势时一个重大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那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打不打得起来?世界大战究竟能不能避免?邓小平经过长期观察和冷静分析,1985年6月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根据对国际形势的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迫近的看法”,认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1987年7月,他在会见孟加拉国总统艾尔沙德时又说:“现在看来第三次世界大战短时间内不会打。”“如果世界和平的力量发展起来,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起来,可以避免世界大战。”邓小平提出的世界战争可以避免、世界大战打不起来的观点,是建立在对世界格局的总体变化以及战争与和平各种因素科学分析基础上的,其主要依据是:(1)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基础的深刻变化,特别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高度发展,成为帝国主义发动世界大战的主要障碍。(2)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使新的世界战争有可能被制止。(3)超级大国核军备竞赛的发展形成了所谓“核恐怖平衡”,双方都不敢轻易发动世界战争或核战争。(4)世界和平运动的蓬勃发展,对制止世界战争的爆发起到了积极的至关重要的作用。(5)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世界各国特别是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把关注的重点更多地转向了科技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竞争方面。这也是世界战争可以避免的一个原因。现在,超级大国苏联已经解体、东欧发生剧变、两极对抗的格局已经终结,世界正向着多极化(美、俄、西欧、中、日)方向发展,各种力量相互制约、相互牵制,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难以主宰世界局势,更难以发动新的世界大战。当然,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并不是说世界就太平了。当前世界上局部地区的武装冲突或动乱不断,和平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尽管世界上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地区的武装冲突和动乱仍然存在,世界上种种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但谋求和平与稳定、促进合作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主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加速进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的地位与作用日益上升,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较量,已更多地转到综合国力的竞争较量上。正如江泽民所说:“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因此,着重经济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各国都将发展经济作为主要的战略任务和追求的主要目标,经济改革与开放席卷全球。同时,经济贸易摩擦日益激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但是,通过对话、谈判,以经济手段解决争端和热点问题的趋势明显增强,而且越来越强。

3.第三世界的崛起是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深刻而又复杂变化的又一重要因素

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是70年代毛泽东首先提出来的。毛泽东指出,美国、苏联原子弹多,也比较富,是第一世界;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原子弹没有那么多,也没有那么富,但是比第三世界要富,是第二世界;亚非拉除日本外,人口众多,政治、经济都不能跟富国、大国相比,是第三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一系列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相继取得政治独立,取得了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帝国主义的重大胜利。这些国家属第三世界。他们在取得政治独立后,普遍面临发展经济、巩固政治独立的重任。如果没有一个和平的稳定的国际环境,经济发展就无从谈起。实践使各国的政治家们认识到,在当前开放的世界中,在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对方发展是自身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对抗甚至发生武装冲突只会导致国家经济衰退或贫困,对话与合作才能给国家带来繁荣与发展。多年来,在打破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中,广大发展中国家坚持采用对话、合作与经济交往等办法,加强了南南合作,并推动了南北对话,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南北关系问题,亦即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应当把它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邓小平明确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带动全球性的战略问题,而发展问题“是核心问题”。为什么说发展问题是当代世界的核心问题呢?这是因为:发展问题是指南北方关系问题,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实际上是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发展是人类自下而上的目的,也是当代人类继续生存的条件。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是我们时代的潮流,是当代世界的核心,它关系到人类的进步和繁荣。所以,邓小平说:“应当把发展问题提高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他在谈到南北关系时曾指出:“发达国家越来越富,相对的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南北问题不解决,就会对世界经济带来障碍。”广大发展中国家,力求在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中,通过对话与合作,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新的秩序,以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应该懂得,和平与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维护世界和平,又必须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离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社会进步,就不可能有世界的长期稳定与繁荣。和平与发展,即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不仅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而且是全世界各国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它反映了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总潮流。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就是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形成的。

三、客观条件之三:经济、政治、教育、科技等体制的改革,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为随即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邓小平的这个重要讲话实际上是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说:这篇重要讲话“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根据邓小平讲话的精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毅然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指导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并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特别是改革,它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这就为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反复阐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改革才能发展,只有改革才能强国富民,也只有改革才能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他多次强调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场改革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所以,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指出:“只有深化改革,而且是综合性的改革,才能够保证本世纪内达到小康水平,而且在下个世纪更好地前进。”邓小平所说的“综合性的改革”即“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诸如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随后,在条件具备时,政治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也相继展开了,并取得了成效,从而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经济体制改革是发展我国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对我国经济建设至关重要

经济体制指的是一定社会形态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承袭前苏联的经济模式于50年代形成的。这一经济体制的特点是,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和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主要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这是一种传统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建立初期,与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期的经济条件和经济发展要求基本上是相适应的。在一定时期内,这一体制曾起过重要的、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纵向和横向的经济联系日益复杂多变,这种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情况,逐渐成为一种严重束缚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僵化模式。所以经济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到工业进而各行各业逐步展开的。首先在农村着力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就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1982年的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要有系统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从而使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任务,使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党的正确方针政策指引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20多年来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在农村:到1984年,我国已有99%的乡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同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农产业,不断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等等。这些改革的措施,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从而也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现在农村的改革还在继续发展,农村经济开始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在:(1)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2)变高度集中的直接管理体系为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3)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4)改革流通体制,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5)发展了以企业之间的联合为主要形式的横向经济联合,逐渐改变了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我封闭的自然经济状态,积极发展企业群体或企业集团;(6)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和正确的分配政策。90年代以来,经济体制改革正逐步深化,围绕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这个中心环节,分阶段地进行计划、投资、物资、财税、金融、外资、外汇等方面体制的配套改革,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

根据邓小平“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独创性理论,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十四大的纲领性提法加以具体化,描绘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蓝图和基本框架。随后,在国家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又明确提出了前进的目标和任务:到20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到201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20年左右,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由此可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任重道远。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改革冲破了传统的僵化的经济体制,解放了生产力,使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以不可阻挡之势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使民族精神获得了新的解放,长期窒息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受到了很大冲击。锐意进取,积极变革,勇于开拓,讲求实效,开始形成潮流。

2.为了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必须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同类推荐
  • 公务员职业道德:公正廉洁(二)

    公务员职业道德:公正廉洁(二)

    本书内容包括崇尚公平,履职为公,办事出于公心,努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正气在身,坚持真理、崇尚科学,诚实守信、为人正派,不以私情废公事,不拿原则作交易;为政以廉,坚守信念防线、道德防线、法纪防线,不以权谋私,勇于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弘扬传统美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 君主论

    君主论

    《君主论》由马基雅维利于1513年写成,从意大利流传到世界各国,盛名不衰迄今已五个世纪。小小的一本书,阐述的人性本质、权力体系、国际关系,不仅清晰论断了五百年前的意大利半岛局势,也与当今各国的政治形势息息相关,还可以用来解读《权力的游戏》。无怪乎,它从西方到东方,引发了政界、宗教界、学术界的巨大反响,被列入影响人类历史的十大著作之一,与《圣经》《资本论》相提并论。今人读《君主论》,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中关于管理实践、领导力的论述。在章节“受爱戴和受畏惧,何者比较有利”“如何避免受人鄙视和怨恨”“如何争取名望”“如何避开马屁精”“君主守信之道”里,马基雅维利提出了不少高屋建瓴而一刀见血的观点。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推崇君主应该在必要的时候虚与委蛇、杀伐果决,《君主论》一度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本政治禁书,并一直承受着好坏两极的差异化评价,导致它在“现实政治的圣经”之外,还有着“西方厚黑学”这样的称号。它的是非功过自然有待每一位读者品评。不过,毫无疑问的是,这本书会作为经典继续流传下去,常读常新。
  • 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践(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践(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是公共政策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作为一种把关工具,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可以监督政策的具体实施。通过对政策效果的监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可以决定政策的保留、修改或者终结,是政府进行公共政策调整、改进或终结的重要依据。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一个内容丰富、结构完整、系统科学的体系。为了整体呈现其发展历程和理论深度,本书在结构上创新性地采取了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首先,揭示科学内涵。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和重要特质,概括了它的思想精髓、理论主题、核心问题,并着重分析其历史地位和重要影响。其次,进行纵向研究。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孕育阶段、奠基阶段、丰富阶段、形成阶段、新发展阶段在理论体系形成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同时梳理了各个阶段理论创新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进程。
  • 英国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研究

    英国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研究

    欧洲政党及其执政经验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政党及其执政都有一定的参考或借鉴作用。本书对欧洲一些主要国家的政党及其执政经验做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可供我们参考的建议,主要内容有西欧政党的执政经验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战后英国的两党政治与执政经验、法国社会党和戴高乐政党与执政、德国主要政党执政的经验与教训、意大利主要政党的执政经验、奥地利社民党执政的经验与教训等。
热门推荐
  • 808完美星球

    808完美星球

    虐文,越往后越虐。女孩在北极等待极光出现时,频临死亡却遇到了来自苏赞星球的飞船。飞船要去哪里?她又会遇到什么?十几颗奇奇怪怪的星球,一场不同寻常的境遇,一段幻梦般的异星之恋。本作品绝不水字数,剧情不断推进
  • 升级巅峰

    升级巅峰

    雷霆和若馨,我的世界冒险,,,,,,,,,
  • 穿书炮灰女配不上进

    穿书炮灰女配不上进

    当万免免穿到某本豪门狗血文中,成为本中最大的炮灰女配之后……
  • 你赐予了我光明

    你赐予了我光明

    大学校草陈少卿因为意外而失去了光明,万念俱灰的他在护士林素雅的照顾和开导下走出了阴影,本来可以幸福生活的他们,却又一次被命运捉弄了......
  • 剑若神明

    剑若神明

    夏家十三子因被诬陷,被家族流放至南荒之地,因为筋脉被废,他无奈选择炼体流……抢资源,战宗门,洗刷冤屈,开创剑术,从此走上一条逆天之路!
  • 青梅开桃花败

    青梅开桃花败

    喜欢的人住在我家隔壁对我来说就是幸运沈柯我的小竹马隔着一条街的喜欢七年之痒那么久的暗恋我喜欢你你喜欢她尽管如此能和你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我还是觉得上帝是爱我的我是如此的幸运。如果有一天你会爱上我的话请在我绝定放弃你之前告诉我你说你爱的是她我祝你幸福然后去偶遇不到你地方邂逅我的幸福“可是,沈柯忘不掉你我要怎么幸福?”
  • 我和你的咖啡店

    我和你的咖啡店

    一个原本只知道学习的人穿越了,本想着只是开家咖啡店过过咸鱼的日子就算了,没想到被个憨憨忽悠去出道了,你说这找谁说理去。如果有问题,那就是平行世界的锅好吧单IUHY。不喜误入啊。别进来再喷我啥的,球球了
  • 麒魂传说

    麒魂传说

    两个世界一个时空,魔兽肆虐将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
  • 我的德拉科少爷

    我的德拉科少爷

    也许你不是最好的,但在我眼里,你是全世界。华裔女孩vs作天作地混血小少爷一场奇妙的异国爱情正在展开……
  • 魂灭幻墓

    魂灭幻墓

    世间有两种神,一种是为己的伪神,一种是为天下生灵的真神。世间有两种鬼,一种是为己的恶鬼,一种是不害人的善鬼。世间有两种人,一种是为己的伪君子,一种是天下为公的正直人。世间有两个我,一个是现实中的我,一个是————超级牛逼的真我。【请去支持《盗墓鬼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