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397800000023

第23章 陈景润(2)

李文清讲完,人们还是感到不满足。

这时,华罗康健步走上讲台。

华罗庚颇有风度地向大家笑了笑,接着,他详细地阐述了陈景润这篇论文的意义和不凡之处,充分评价了陈景润所取得的成果。

台下的听众这时才露出钦佩的目光。他们开始热烈地鼓掌。

脸色苍白的陈景润这时才如释重负。

1956年8月24日,《人民日报》在报道这次大会时,特别指出:

从大学毕业才3年的陈景润,在两年的业余时间里,阅读了华罗庚的大部分着作,他提出的一篇关于“他利问题”的论文,对华罗庚的研究成果有了一些推进……陈景润的成果终于得到了公认。

华罗庚十分欣赏陈景润的才华与进取精神,他考虑到厦门大学条件虽然不错,但远离北京,消息相对闭塞,如果把陈景润调到他身边,陈景润必定会有更大的成就。

华罗庚对陈景润的木讷与不善言辞毫不在意。他深有感触地对弟子们说:

我们应当注意到科学研究在深入而又深入的时候,而出现的怪僻、偏激、健忘、似痴若愚,不对具体的人进行具体的分析是不合乎辩证法的。

鸣之而通其意,正是我们热心于科学事业的职责,也正是伯乐之所以为伯乐。

陈景润载誉回到厦门大学以后,受到学校党委的高度赞扬。

陈景润在荣誉面前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一鼓作气,继续在数论上的三角和估计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从此,陈景润房屋里的电灯,在夜里熄灭得更晚了。

不久,陈景润又在《厦门大学学报》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二篇论文,这篇论文的名称就是《关于三角和的一个不等式》。

与此同时,华罗庚极力推荐陈景润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工作。

从第一次见到陈景润开始,华罗庚就十分欣赏他在科学王国里努力钻研的精神,就产生了要把他调到中科院数学所工作的想法。

华罗庚是一个很善于发现人才的科学家,他一点儿也不在意陈景润的怪僻。

虽然厦门大学的条件不错,但厦门毕竟比北京闭塞一些。同时,华罗庚也想让这个年轻人在他的亲自指导下更快地进步。

1957年,在华罗庚先生的建议下,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致函厦大,要调陈景润到数学所工作。

厦门大学考虑到陈景润在数学系的工作无人接替,暂时不同意他调走。

1957年3月,中科院数学所陆启键先生应邀去厦门大学参加校庆活动中的科学研讨会。

陆启建是中国着名的多复变函数论专家,1951年到中科院数学所工作。

1966年,也就是在陈景润宣布证明(1+2)的同年,陆启建在数学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提到的一个猜想,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陆启建猜想”,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为各国数学家普遍承认的猜想。

由于幼年患小儿麻痹症,造成双腿残疾,陆启建行走十分不便,数学系就派陈景润接待照顾他。

陈景润早就听说过陆启建的大名,他十分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每天早上,陈景润都会按时叫一辆三轮车把陆启建送到开会地点,他就跟在后面走,开完会再把陆启建送回住处。

由于同是数学家,陈景润和陆启建相处得十分融洽,他们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陈景润虚心地向陆启建请教一些数学问题,陆启建总是耐心地解答。

陈景润后来说:“我们就这样开始熟悉起来。”

天长日久,陆启建和陈景润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陆启建十分欣赏勤奋好学的陈景润,陈景润也对学识渊博的陆启建深怀敬意。

活动即将结束,陆启建对陈景润赞许有加,认为他是一个极有前途的年轻人。

厦门大学的领导经过反复考虑,也认为陈景润到科研部门工作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于是,厦门大学数学系主任方德植教授找到陆启建,婉转地表示,陈景润现在系里作助教,给学生讲习题课,他的语言表达确实有困难,学生们也多次反映。原来我们不同意他调到中科院工作,现在看来,他也许到科研部门工作更合适一点。

陆启建认为方德植说的很有道理。他也希望陈景润能够援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回到北京,陆启建立即向数学所领导小组长和办公室主任郑之辅同志转达了厦大数学系的意见。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大门终于向陈景润敞开了。

刻苦钻研数学知识1957年9月,陈景润正式调到北京,进入全国最高研究机构,即中国科学院,担任实习研究员。

在北上的列车上,陈景润想到将在一流的研究机构专心研究,与心爱的数学日夜为伴,感到十分高兴。

陈景润对自己去北京以后的研究工作充满信心。

陈景润十分感激华罗庚的知遇之恩,感谢华罗庚为他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他一见到华罗庚,就十分诚恳地说:“谢谢华老师,谢谢华老师。”

据数论学家王元后来回忆说:

当时的印象是陈景润有些书呆子气,见到华先生,他可能太紧张了,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就不停地点头说“华先生好,华先生好”,结果华先生就说,你跟王元谈谈。我们就这样认识了。

陈景润觉得自己只有努力工作,才能不辜负华罗庚的殷切希望。

进京以后,陈景润仍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科研方式,他习惯于一个人独处,习惯于单枪匹马去叩响科学的殿堂。

王元后来回忆说:

陈景润到数学所后很努力,但最初研究的不是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猜想是我的领域,他做的是球内整点问题、华林问题等,他在这些领域都做出了很好的工作,发表了论文。

应该说,到数学所后几年里,他是一个很好的解析数论学家。

王元说:“中国的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始于华罗庚。”

王元还说:“华罗庚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并得到了很好的结果。1953年冬,数学研究所建立数论组时,华先生就决定以哥德巴赫猜想作为数论组讨论的中心课题,他的着眼点与哥德巴赫猜想和解析数论中几乎所有的重要方法都有联系,他的下一步棋是让数论组的年轻人学一些代数数论知识,将解析数论中的一些结果推广到代数领域中去。至于哥德巴赫猜想本身,华先生没有预料到会有人做出贡献……”

陈景润刚到北京,就开始打听数学所的图书馆在哪儿。

看到满书架的图书资料,陈景润欣喜异常。他惊喜的发现,除了中文书刊以外,这里还有大量的外文原版书籍和国外的最新刊物。

陈景润充满感情地摩挲着一本本崭新的图书,陈景润暗暗感叹,这里才是真正的科学殿堂!

与此同时,陈景润意识到自己要想钻研这些外国书籍,必须熟练掌握外语。

为了能直接了解数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科研动态,陈景润为自己制定了学习外语的计划:巩固英语、俄语,学习德语、法语。

陈景润学习外语采用的是自学式的强化记忆法。

陈景润的口袋里时刻装着几个小笔记本,一本写英文单词,一本写俄文单词,另外几本写德语、日语和法语单词。小本上写的全是专业常用词汇或容易记错的单词。

陈景润每天都刻苦地背诵着,不久,他就掌握了相当数量的基本词汇。

凭着这些词汇,陈景润开始磕磕绊绊地阅读他需要的外文书籍,遇到生词,他就记在小本上,空闲时再反复念叨几遍。

渐渐地,陈景润翻看字典的频率越来越低,在无数次阅读中,他也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语法知识。

陈景润刻苦学习外语在中科院所在地的中关村可谓家喻户晓。

一天,陈景润到中关村唯一的一家理发店理发,他买好票之后,就坐在长椅上等候,舍不得浪费这段时间,他就拿出小本本记单词。

陈景润刚开始是念念有声,后来,他逐渐忘记了自己正在理发店,开始大声朗读起来。

理发店里的人惊奇地看着陈景润,低声议论起来,连正在给顾客理发的老师傅也被逗笑了。

陈景润对此听而不闻。突然,他遇到一个不认识的法语单词,他这才停下来,四处看看。

陈景润看到等在他前面的还有好几个人,回去查字典还来得及。

陈景润收起小本就向外走。老师傅问:“小伙子,不理发了?”

陈景润有些心不在焉地说:“哦,我一会回来。”

等到陈景润查完单词,太阳已经西沉,理发店也早已关门了。

因为如痴如醉的钻研,陈景润经常闹出一些让常人不可理解的笑话。这类笑话传开,人们都开始认为陈景润是一个怪人,他们说:“想不到华罗庚这样一位大数学家竟然从那么远的地方调来这么个怪人。”

熟练地阅读书写之后,陈景润开始练习听说。

正当陈景润准备对镜练习的时候,他在报纸上读到了一条新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凌晨三点开播英语对外广播。”

陈景润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自学机会,从此,陈景润的作息时间明显改变:

凌晨3时收听外语广播,然后背诵外语单词;早晨7时去食堂吃早饭,顺便买好中午吃的饭菜;上午在所图书馆读书,中午的时候如果想起来了就啃两口早上买的干粮,如果看得入迷,午饭就被省略了;图书馆闭馆的时候,陈景润才最后一个离开,去食堂买饭,然后他又回宿舍继续工作。至于什么时间吃晚饭,什么时间上床休息,就要看他工作的进度了。

为了收听外语广播,陈景润需要一台收音机。

当时,一台短波收音机的售价是80多元,这相当于陈景润两个月的工资。

陈景润急需这台收音机,但又舍不得拿出这笔钱。于是,他准备自己动手。

陈景润从未接触过收音机,更别说装配、修理。为保险起见,陈景润先在图书馆里借了一本《电子管原理》,仔细通读,当他认定自己完全理解了收音机的原理的时候,他开始物色合适的旧收音机,他的要求是价格便宜,损坏不太严重。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景润终于在五道口旧货店里找到了理想的旧收音机。

这是一台国产的普通收音机,已经不能收听,售价只要15元。

细心的陈景润问售货员:“可以打开看看吗?”

售货员回答说:“可以,但买了以后不退货。”

陈景润打开了后盖一看,里面还很新,他高高兴兴地把它买回了宿舍。

回到宿舍,陈景润迫不及待地用手电筒灯泡绕上导线检查哪里出了毛病。

经过认真的修理,这台收音机终于能够正常使用了。

从此陈景润有了自己的第一件“家用电器”,他可以每天都跟着广播学英语了。

不久,陈景润的英语水平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初到北京的陈景润,虽然在数学界已是崭露头角,但在人才济济的中关村,他只是研究所的实习研究员,还属于小字辈。

当时,数学所正好分到几套新盖的住房。陈景润和其他三个单身的科研人员被安排在其中的一间房子里。

新盖的宿舍宽敞明亮,温暖舒适,生活非常方便。

搬进新居的第一天,累了一天的室友们纷纷进入了甜美的梦乡。陈景润却摊开书和稿纸,开始在凌乱的房间里进行演算。

有人发出微微的鼾声。陈景润的思路被打断了。他十分苦恼地叹了一口气。

夜深了,一个室友催促陈景润:“小陈,快睡吧,明天再看!”

陈景润害怕影响室友们的休息,只好很不情愿地放下手中的笔。

陈景润住在中关村63号宿舍楼二单元一楼,他是住在集体宿舍,4人一间。另外3个人都是快乐的单身汉,陈景润却深感苦恼。

原来,陈景润不太喜欢和人交往,他希望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科学研究上。

此时,陈景润开始怀念厦大勤业斋那间7平方米的小屋。在勤业斋,他只要关起门,就可以一个人去神游那迷人的数学王国。

陈景润并不在乎居住条件是否舒适,但是,他在夜间要搞科研,十分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同时,他也实在害怕影响别人。让他像别人一样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他做不到。他总感觉自己的时间不够用,他的时间表总是排得满满的。

夜深人静的时候,正是陈景润工作的高峰期。可是,尽管陈景润轻手轻脚,尽量不发出声音,他也必定会打扰别人。

此时,陈景润感觉自己必须单独住一间宿舍。他太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了。

可是,陈景润当时只是一个研究实习员,他实在没有资格单独拥有一间住房。陈景润心中十分焦急。

陈景润在苦恼之余,忽然有了主意。他的目光,开始盯住了那间只有3平方米的厕所。

这天,陈景润找到数学所的领导,鼓起勇气说:“我想搬到厕所去住。”

领导大吃一惊,他看了陈景润好一会儿,才说:“怎么,住不习惯,和室友闹矛盾了?别赌气,我们可以给你调整宿舍!”

陈景润连忙说:“不,不,我没有跟谁闹矛盾……”

领导更加疑惑了,他有些不解地问陈景润:“住在房间里才能休息好啊,你为什么要搬到厕所里呢?”

陈景润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我晚上睡得晚,怕影响他们……”

领导这才知道陈景润晚上还要搞数学研究。他不禁被陈景润刻苦钻研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可是,数学所现在确实没有条件让陈景润单独住一间宿舍。

领导考虑了好一会儿,才无可奈何地说:“好吧,你跟同宿舍的人再商量一下……”

陈景润看到问题解决了,顿时高兴起来。

这天晚上,陈景润对同宿舍的同事们说:“你们能不能帮帮忙,把厕所让出来……给我用……”

话还没有说完,陈景润的脸就红了。

陈景润知道自己的这个提议要给几个室友增添麻烦。

屋内只有一个厕所。如果这些室友同意陈景润的请求,他们要“方便”时,就只好到对门的单元房中去。

陈景润十分恳切地凝视着他新结识的伙伴,紧张地等待着他们的答复。

伙伴们相视一笑,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好!君子成人之美。”

后来,有人在文章中写道:

在63号楼的宿舍里,我们见到了陈景润曾住过的“厕所”。

这是一个呈长方形的朝北的小房间,面积约3平方米,里边装有坐式抽水马桶,这里实在是太狭小了,连大点的浴盆都装不下……但是,陈景润却毫不在乎,只要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能随时随地与他心爱的数学为伍,他什么都可以不计较。

陈景润把他的单人床搬进了小屋。床铺的一头骑在马桶上,但余下的空地连简单的二屉桌也放不下了。

陈景润在看书、演算的时候就只好撩起被褥,把床板当桌面,几块砖头摆在床前就是凳子了。有时,他干脆就在床上一趴,就开始工作。

天气渐渐冷了,厕所里没有装暖气。陈景润经常从睡梦中冻醒。有时候,他那只正在演算的手也经常僵硬得握不住笔。

同单元的室友担心陈景润的身体,纷纷劝说他搬回房间,他却坚定地摇摇头,又继续演算。

直到有一天,瓶里的钢笔水冻结,陈景润的研究工作被打断了,他才意识到应该采取一点取暖的措施。

陈景润鼓起勇气,到领导那儿要求装一个100瓦的大灯泡,照明兼取暖。

灯泡装上以后,这间小屋的灯光时常彻夜不熄。

陈景润在这个条件简陋的厕所里一住就是两年。

工作之余,室友们嘻嘻哈哈,在一起尽情说笑,陈景润却独自一人躲进小屋,苦苦地思考着他感兴趣的数学难题。

同类推荐
  • 20几岁要知道点历史常识-中国卷

    20几岁要知道点历史常识-中国卷

    本书是一本用小标题形式解读历史真相的书籍,本书从历史谜团、重大历史事件、历史战争、史学著作、历代帝王和风云人物几个方面来阐述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让人们深切感受到传统精神文化形成的过程,使人们能自由穿梭于历史长河之中,吸收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精髓。
  • 跟着大师学思维

    跟着大师学思维

    本书精选60余位顶极大师获得成功所采用的思维谋略,精心分析大师思考、分析应对问题的思路和这种思路的来龙去脉,进而学着向大师那样思考。
  • 人脉的诡计

    人脉的诡计

    人脉的积累是长年累月的,是一种在工作和生活中养成的习惯,并不是一件要刻意定时完成的项目。不管是一条人脉,或是由人脉伸展出去的人脉,都需要长期的付出与关怀,这样才能在看似不经意间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人脉网。本书结合中国人际交往中的世故人情与现实中求人办事的客观需求,涵盖了有关人脉经营、场景应用、交友策略、拓展圈子等方方面面的人脉常识和经验。
  • 浮躁:破解生存状态中的困惑

    浮躁:破解生存状态中的困惑

    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是成功、幸福和快乐的绊脚石,是我们人生最大的敌人。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人,都不可浮躁,如果一个企业浮躁,往往会导致无节制地扩展或盲目发展,最终会没落;如果一个人浮躁,容易变得焦虑不安或急功近利,最终会失去自我。
  • 哈佛送给青少年的礼物

    哈佛送给青少年的礼物

    《哈佛送给青少年的礼物》总结哈佛大学办学300多年来的择生标准、人才培养方向和人才发展规律,向青少年展现世界一流大学里认可的人才标准,同时也鼓励那些不能进入哈佛深造的学生可以有目标,有方向地自我培养,自我成长起来。每一条规律就像一样帮助孩子成长成才的礼物,是以为书名。
热门推荐
  • 萍聚云散

    萍聚云散

    【全文完结,结局HE】豆蔻年华、老奸巨猾的丫鬟;爱抖机灵、时常打脸的弃儿;举止怪异、身份成谜的大叔;肤白貌美、亦正亦邪的公子。一块玉牌,印有他国文字的信,远离故土,选择两难;一面遗诏,风中而立的大官袍,复仇心切,无法回头!一念执著却逐渐偏离自己所求,各为其主,各展所学,明里暗里,你死我活。方知聚散无常,珍惜弥足可贵……
  • 花草蒙拾

    花草蒙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再见之后说再见

    再见之后说再见

    余泽川在马路边站了很久,看着这人来人往,他心里一片茫然。他多希望现在等的不是那个人,但是,他真的很想再见她一面……
  • 猜的刚好:新编谜语大全

    猜的刚好:新编谜语大全

    本书概述谜语基本知识,让你对谜语有一个大体了解,引导你顺利步入谜宫大门,提高猜谜能力;精选生动有趣的谜语小故事并予以解析,引你领略谜语的独特魅力;网罗上千个小谜语,构思奇巧,语言精炼,妙趣横生,雅俗共赏。给你不一样的谜语享受,让你变成知识面超广的猜谜王!
  • 召唤之群雄乱舞

    召唤之群雄乱舞

    【2020最火玄幻小说,在战召唤,打造超玄幻。】这里有一剑斩星的西门吹雪。也有天外飞仙戮大能的叶孤城。方天画戟横空灭世,十万年传承的圣地只剩尘埃。李元霸单锤破古族,放言谁敢与之一战。天空紫雷划过,叶晨带领华夏群雄,誓与天比高。
  • 乱世嫣红

    乱世嫣红

    “去查,劫了本王官银的是什么人?”“王爷,查到了,是忠义庄贼寇。”“小弟是叫你一声大哥呢?还是……?”轩辕黎似笑非笑,邪魅的声音调侃道。原来他认出了自己。装死,眼下只好装死。只听那边又说到:“或是二狗?”然而,对方没有回应。又道:“亦或是吕贤?”此时对方身体僵了僵,依旧没有说话。只听轩辕黎又道:“本王那几车官银……不知……替我保管的如何?”此时对方终于抬了头,“刚睡着了,你说了什么?”轩辕黎咬牙:“是吗?心可真够宽的。”
  • 大橘的夏日与猫

    大橘的夏日与猫

    大橘在夏日里遇到了一只猫,虽然大橘自己也是猫,但是他从来不把自己当成猫。于是大橘和他遇到的那只猫一起度过了一些夏天,直到分道扬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星痕骑士

    星痕骑士

    在圣骑大陆星痕被视为恶魔的诅咒,但也代表着未来和希望,就在一个孤儿身上出现了星痕,而这名孤儿因为不会控制星痕的力量而暴走死亡,穿越而来的少年借助了这位少年的身体复活,在大陆纵横,详细情形请看本文。PS本人一次写,不好处请勿喷,还请大家见谅。
  • 崩天大陆

    崩天大陆

    人族最后的一个大陆世界,穿越者黑的最后反击,是人族全面反击的号角,还是全面的崩溃,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