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含义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邓小平理论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1.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要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要看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超越阶段。
3.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4.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要认识到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要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要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要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在现代化建设的漫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8.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以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9.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三、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邓小平理论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因此,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必须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它们之间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因此决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对立起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世界观、方法论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上,即在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上是完全一致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代中国,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2.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全面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党的基本路线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是这一理论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又是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党的基本方针是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在新形势下的运用、丰富和深化。历史经验证明,党的基本理论只有转化成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并在实践中加以贯彻执行,才能转变为物质力量和物质成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必须全面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
3.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必须完整准确地学习和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要完整准确地把握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就要围绕邓小平理论每一个重要观点的丰富内涵及与其他观点的联系加以把握;就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从理论体系的内部结构和精神实质上加以把握;就要从这个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基础上加以把握,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在这个过程中,要在学习邓小平原著上下工夫,在把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上下工夫,在联系实际,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上下工夫,在深化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上下工夫,使邓小平理论深深扎根于亿万群众之中,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4.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必须运用邓小平理论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我们所从事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全新的事业,新情况、新问题总是不断出现的。江泽民同志强调,要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为中心,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提高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为我们学习、研究、宣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进入新世纪,我们面临着一系列需要深刻认识和正确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正确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按照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发现新规律、提出新观点,进一步丰富邓小平理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坚持邓小平理论,才能更高地举起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新篇章
十七大《党章》指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的根本指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2000年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明确提出的。这一思想从明确提出到不断丰富完善有一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其实酝酿已久。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到广东省高州市考察工作时,在该市的“三讲”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成为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始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始终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2月25日,江泽民同志在听取广东省委的工作汇报后,作了重要讲话,首次完整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0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上海主持召开了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再次提出我们党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他强调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经过“七一”讲话的深入阐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具有了一定的理论形态,成为了一个新的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并提出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2003年7月1日,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问,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党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大会上,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统一不仅仅是理论逻辑上的统一,而且是实践中的统一。从理论上看,“三个代表”统一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实践上看,“三个代表”统一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统一于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