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291400000007

第7章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无病无忧

民以食为天,科学合理的饮食是健康生命的保障。饮食的调节在养生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饮食就是用来养命的,事实也确实如此。因为没有食物,人就无法生存。对于大众而言,饮食有规律,有节制,少辛辣,多清淡,乃是养生保健的要诀之一。

人类的疾病大多是吃出来的

我们一生吃进去的食物总量大约有60000千克,这么多的食物完全有能力改变我们的健康走向。同时,我们活在一个各种加工食物充斥的时代,那些影响食物安全的基因改造、激素、食品添加剂、抗生素、功能性食品等,无不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影响。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资食以存生,而不知食之有成败。”大意是说,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条件,对人身健康是至关重要的。饮食得宜,则可摄取养分,延年益寿;若饮食失当,则会成为致病折寿的毒药。

如今,我们的餐桌文化日益丰富,人们对食物的营养和卫生状况也越来越注重了,那为什么我们的病却越来越多呢?营养学家给我们的解释是:肿瘤、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常见慢性病大多是吃出来的!

在朝鲜战争中,有人对阵亡的年轻美、朝士兵进行尸检,结果发现,两者在动脉硬化程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大多数美军士兵都有动脉硬化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在于,这些美军自幼便以肉食为主,这无疑在这些美国大兵体内产生了大量脂肪,而这些脂肪便成为了其体内的“定时炸弹”,虽然他们已经战亡,但若他们能够在战争中生存下来,将来患心血管病和高血压的几率也会非常高。

世界卫生组级曾指出,高血压、高胆固醇、体重过重或肥胖、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不足,是引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这些都和我们的饮食方式有很大关系。

据专家统计,每个人一年的平均饮食消费量高达1000千克,试想一下,如此多的食物被我们吃进肚子,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什么影响?也许你在近期看不出饮食对身体有什么巨大的影响,因为它是悄悄地进行的,等你察觉时,就是症状出现的时候,到那时你已经重病在身了。

现在,由超重和肥胖引起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嚣心病、脑血管病、脂肪肝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越来越多。以上疾病和人们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很大关联,如脂肪摄入过高,维生素、纤维素等摄入过少;各种营养素搭配比例不科学,食物主要以肉食和高蛋白、高胆固醇、高脂肪食品为主,却很少有五谷杂粮等食物的身影;每日饮食的热量分配不合理、不规律、无节制,暴饮暴食、食盐摄入量过高。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都会在你的身体里埋下疾病的“祸根”。有鉴于此,我们可以明确地说,以上疾病大多是吃出来的。

杨力教授答疑

问:许多营养学家说,粗细粮搭配吃才有益于身体健康,那么请问粗细粮如何搭配吃才科学合理?

答:关于粗细粮如何搭配的问题,不同年龄段的人会有不同的差异。

对于儿童而言,由于消化吸收能力较差,食用过多的粗杂粮会引起消化不良。而且粗杂粮会影响钙、铁、锌等矿物质的消化吸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不利。为此,营养学家建议,3岁以下的幼儿要少吃粗杂粮,若需要在孩子的饮食中添加少许粗粮,也应该粗粮精做,如将红豆煮熟后磨成红豆沙,或用加工得很细的玉米面熬粥。但每周给孩子吃杂粮不要超过2次,每次也不要超过50克。给儿童吃杂粮最好的方法是粗细粮混合,例如大米和小米煮成的稀粥。

对于青年人而言,青年人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长期过多迸食富含高纤维的粗粮会影响人体对蛋白质、无机盐和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甚至影响到生殖能力。建议每周吃租杂粮3次,每次100克。

对于中年人而言,最好每周吃粗杂粮2~3次,每次50~100克,以有利于B族维生素的补充和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对于老年人而言,老年人机体代谢率降低,消化系统的调节适应能力也下降。长期进食过多的高纤维食物,会使老年人的蛋白质补充受阻,脂肪摄入量大减,微量元素缺乏,以致心脏、骨骼等脏器功能和造血系统功能受到影响,发生贫血,降低人体免疫力。因此,建议老年人适当食用粗杂粮,每周1~2次,每次约50克,以预防便秘和补充B族维生素摄入不足。

如今,联合国粮农组织建议,普通人每天的常规饮食中应含有30~50克纤维。通常来讲,以下食物每100克中,黄豆含11.5克,麸皮含18克膳食纤维,玉米面含2.4克,荞麦含6.8克,小米含1.5克。普通人一天的饮食中应以6份粗粮、4份细粮混合搭配最为合理。

吃得好不等于营养好

植物生长靠太阳,人类生长靠营养。中国自古以来源远流长的食养文化表明食疗大于药疗,预防大于治疗。民以食为天,在现代都市生活快节奏的时代,吃得好的同时更要注意吃得要有营养且合理!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上的食品曰渐丰富,人们面临着一个重大难题——如何选择食物和科学饮食。换言之,就是如何通过平衡膳食,吃出营养吃出健康。

当前,有很大一部分人抱着“吃得好就是营养好”的观点。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每天在餐桌上只要有大鱼大肉,就对身体有好处。其实不然,营养好的标准,关键在于营养平衡。如果摄入过多的脂肪、糖类、蛋白质,则极容易导致营养过剩引起肥胖。

不仅如此,甚至还可能造成体内酸碱失衡。而体内酸碱失衡则是导致身体患病的元凶,可能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血管病,甚至诱发癌症等。

当然,在进食时,最好是米、面、杂粮都吃,以获得全面营养。其次,要提高粗粮的食用品质,调剂口味,最常用的方法是粗粮细做。比如,用粗细粮混合制作金银花卷、杂合面条、杂合面煎饼、杂合面窝头、栗子面馒头、小米面馒头等,还有很多干稀搭配的科学方法,如油条配豆浆,馒头、花卷配玉米粥或小豆、小米粥、窝头,发糕配面汤或大米粥等。这样既可增加食欲、提高人体消化率,又可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中医认为,只要能够全面吸收营养,就可以保证身体健康。近些年所谓的富贵病,就是由于人们整日吃高脂肪、高血糖食物引发的。其实,各种食物都有自己独有的营养素。如能全面摄取,那么就不会出现营养失衡的情况。

五谷杂粮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大部分蛋白质,但质量不太好,而肉、蛋、奶副食品含有优质蛋白质,可弥补主食的缺陷。因此,平时可以将包子、饺子、馄饨、豆沙包作为蛋白质互补的理想食品食用。如此一来,食物丰富了,营养自然也就全面了。

杨力教授答疑

问:什么水果的去火效果最好?

答:一般人认为败火以食香蕉为最好,中医认为香蕉性味甘寒微涩、无毒,具有清热止渴、清胃凉血、润肠通便、降压利尿等作用。对于口渴、便秘等阴虚肠燥或血热气滞者尤佳。但若脾胃素虚、阳气不足的人食香蕉就会适得其反,反会使虚火更旺。

巧食五味,科学养生

人们的口味千差万别,酸、甜、苦、辣、咸,各不相同。中医养生认为,为了健康,各种味道的食物都应该均衡进食。

中医认为,食物可分酸、苦、甘、辛、咸五味,而这五味分别对肝、心、脾、肺、肾五脏具有特定作用。如果五昧调和适度,对五脏就有良好的滋补作用,有助于益寿延年;反之,若五昧不足与过量,那么对五脏都将产生伤害,危害身体健康。

第一,酸

中医认为,酸入肝。适当吃酸食,可使人“垂涎三尺”,促进食欲,有健脾开胃之功,并能增强肝脏功能,提高钙、磷的吸收率。中老年人可适当增加酸味食品的摄入量。醋酸还有其独特的解毒、杀菌与收敛作用。此外,酸味食品可保持皮肤中的水分,在我国风高气燥的西北内地,人们惯常选用酸味食品,以保持皮肤湿润、平滑,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食酸过多,则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诱发胃肠道痉挛,脾胃有病者不宜多贪。

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番茄、山楂、橙子,均富含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第二,甜

中医认为,甜入脾,吃甜食具有补养气血、补充热能、解除疲劳、调和脾胃、缓急止痛、清热解毒等作用。然而,食糖过多会使口腔酸度增加,乳酸杆菌大量繁殖,易生龋齿,儿童尤甚。成人食糖过多,则会引起血糖及甘油三酯升高,易致肥胖、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甚至诱发心血管疾病。此外,还会造成体内钙与维生素B,的缺乏,严重的将危及视力。因此,糖虽甜,也应适可而止。但属于糖类的木糖醇和菊糖,则可用于龋齿、肥胖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患者食用。

第三,苦

自古就有“良药苦口利于病”的说法。中医认为“苦味入心”。据营养学家们研究,苦昧亦能促进食欲,增强胃肠蠕动以助消化。实验表明,苦味剂与苦味受体结合时是一种放热反应。传统医学视苦味药为寒凉药,有清热解毒、除湿利尿、泻火通便、健胃消食等作用,还可调节肝、肾功能。苦味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如苦瓜,常吃能治疗水肿病。但过量食用,则会引起大便泄泻、消化不良,甚至伤肾阳,因此不宜多食。此外,菜肴过苦较容易对植物神经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第四,辣

中医认为,辣入肺,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均是以辣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中所含的“辣素”既能保护血管,又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但如辣过了头,也会对胃秸膜产生强烈刺激,使肺气过盛。故患有痔疮、肛裂、溃疡病、大便秘结、神经衰弱及皮肤病等患者,不宜吃辣食,以免加重病情。

第五,咸

咸乃五味之冠,百吃不厌。祖国医学认为,咸入肾,能软坚润下,具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压平衡及正常水盐代谢的功能,并可增强体力和食欲,防止痉挛,消除头晕。在呕吐、腹泻、大汗淋漓时,适当补充盐分,可防止机体脱水及电解质丢失。然而,过量食盐会使体内钠和氯离子大量增加,细胞内渗透压改变,加重肾脏负担。长期食用过咸食物,会引起小动脉内钠、水潴留,增加血管阻力,导致血压升高;而由于全身血容量加大,还会加重心脏的负担。为了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疾患,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摄入的食盐量要控制在6克以下。当然,夏季出汗多及高温作业者可适当增加。

综上所述,五味对人体各有利弊,食用时应注意适量和均衡,切不可凭自己的嗜好,无所节制。老子曾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昧令人口爽。”他认为对声、色、味的过分追求,反而会伤身,我们应该引以为戒。

杨力教授答疑

问:我朋友有时吃酸性食物时,会感觉牙齿酸软无力,请问怎么解决?

答:以下几种方法可预防“牙齿酸倒”:

1.每天用生大蒜在牙齿敏感区摩擦,每次2~3分钟。

2.咀嚼茶叶或生核桃仁,对防止咬合面的过敏有一定效果。

3.用含硝酸钾或氯化锶等脱敏成分的牙膏刷牙,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素食为主,荤素结合

素食中因含有人体所必需的糖、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丰富的维生素,对推迟衰老,预防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增进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改善不良的饮食结构,让素食挂帅,辅以荤素搭配当对健康有益。

古代的养生家主张,饮食养生就应该戒绝膏粱厚昧。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面、粳米等为佳”大意是说,多吃素,少吃肉。

第一,何为素食

所谓素食,也就是含油脂肥腻较少的食物。孙思邈特别提出面、米等,即我们所谓的主食,多吃粮食作物,少吃肉食油腻,这就是我们祖先酌遗训。这个智慧可以说是通过千百年的生活实践总结,当然还与我们中华民族的生活环境、生产条件有关。正因为我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大国,人们从中发现,以素食为主食比以膏粱厚味为主要好得多。

的确,我国人民已经从粮食为主的饮食谱中,得到养生学的好处。与西方对比,一些以膏粱厚味为主食的国家,尽管从外表看上去,个个都膀大腰圆、大腹便便,但毕竟其平均寿命都不长,其老年性疾病诸如糖尿病、冠心病、肿瘤、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都比较高。

据统计,我国号称“历代高僧”的571名和尚中,百岁以上者有12人;90岁以上者42人;80岁以上者142人;70岁以上者361人。也就是说,超过“古稀”的长寿和尚达半数以上。如若把这个数字拿来与历代帝王总数能逾古稀者相比,可谓天壤之别。这里长寿的因素当然是多方面的,精神修养、环境因素等,都有关系,但不能不承认素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素食并不专门指主食,它也包括副食在内,诸如蔬菜、水果及由此加工制成的豆类制品。元代大医家朱丹溪专门写有一篇《茹谈论》,指出“天之所赋者,若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有食人补阴之功”,把谷菽菜果都包括进素食的范围中了。

在素食的诸食谱中值得一提的还有蔬菜、水果和杂粮所共有的一种营养素——粗纤维。

第二,以荤食为主的害处

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以往人们以肉食为主,很少吃蔬菜水果,有的人根本不吃。至于粗粮如糙米、玉米、高梁、粗面等,则也根本不吃或很少吃。由于没有认识这类素食在养生学上的重要意义,人们并不注意食月。其结果是,西方人患肠癌的很多,发病率高。据统计,这类癌肿在肿瘤死亡率中占35%,其比例是相当高的。

开始时,科学家并不了解其中秘密。经过长期研究,认真观察和对比,终于发现:这是因为食物中缺少粗纤维的缘故。

在经典营养学里,对人体具有营养价值的营养素共有六种,即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矿物质(无机盐)。当时人们认为粗纤维没有什么营养价值,进入人体的粗纤维又原样排出体外。现在,通过东西方人饮食习惯的差异与西方人大肠癌发病率高的对比研究,科学家得出结论:是粗纤维在这里起关键作用。的确如此,粗纤维并不是毫无用处、无足轻重的食物,它在人体的大肠中具有刺激大肠蠕动,使大肠免疫力提高的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大肠中有大量细菌寄生,有的与人体“和平相处”,有的则对人体有毒,伺机进攻。当大肠中缺少粗纤维的刺激时,肠中渣滓很少,食物渣滓在大肠中长期停留,其中动物性蛋白质残渣更是细菌的极好培养基。于是,细菌以此为基地,大肆兴风作浪,产生毒素,对肠壁产生刺激。这就是大肠癌发病的基础。

第三,素食为主的益处

素淡食物中的蔬菜、粗粮,其中的粗纤维很多。现在的西方,已经充分认识到“粗茶淡饭”的积极养生学意义。他们现在把粗粮细作,制成包装精美的“保健食品”。人们终于认识到粗纤维的营养价值了,并且也把它看成一种营养素,即第七营养素了。

宣扬素食为主,并无贬抑动物性食物营养价值的意义。科学家也发现,纯素食者对养生也是不利的。大豆虽号称“植物肉”,但构成蛋白质的众多氨基酸中,有少数是大豆蛋白所不具备的,而这些氨基酸是身体所绝对必需的。再如维生素B,植物类食品中无此成分,而缺少它,人体就会出现恶性贫血、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障碍等。不吃动物性脂肪,表面上好像就与胆固醇增高症绝缘了。调查表明,寺庙僧尼中患动脉硬化症、冠心病者也非绝无仅有,还是占有一定比例的。毕竟疾病的发病机理并非仅仅决定于饮食一个因素。

杨力教授提示

我们的祖先仍然发挥着他们的高度智慧,对食物谱的组成做7如下的总括:“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也就是说,各式各样的谷物、水果、肉类、蔬菜,气味各不一样,要混合起来吃,对人体的精气才有补益作用,都要适量摄食。

杨力教授答疑

问:朋友说,食用猪肝也有忌讳,请问有何忌讳?

答:猪肝是补血食物,可调节、改善贫血病人造血系统的生理功能,防止缺铁性贫血和佝偻症。但食用猪肝需“忌”几点:

第一,忌一次食用过多。猪肝含有的胆固醇较高。如果一次食用过多,摄入的胆固醇就会过量,会导致动脉硬化和加重心血管疾病,因此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应少食猪肝。

第二,忌与维生素C同服。维生素C易被氧化破坏,尤其是遇到某些微量元素时氧化更为迅速。猪肝中铜元素含量较高,它可与维生素C结合,使维生素C失去原来的功能。

第三,忌不排毒就食用。猪肝中的血液含有毒素,因此买回来的猪肝应用水冲洗10分钟,再放在水中浸泡30分钟,才可食用。

第四,忌炒得过嫩。猪肝加热时间过短,不能杀死猪肝中的某些病菌和寄生虫卵,因此,吃猪肝不能炒得过嫩。

饭前喝汤,胜过药方

多数人的用餐习惯是先吃饭,后喝汤。从养生学的观念来看,先喝汤再吃饭是比较好的做法。正所谓:“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

常言道:“饭前喝汤,胜过药方”,这话是有科学道理的。这是因为,从口腔、咽喉、食道到胃,犹如一条通道,是食物必经之路,吃饭前,先喝几口汤,等于给这段消化道加点“润滑剂”,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

饭前先喝少量汤,好比运动前做预备活动一样,可使整个消化器官活动起来,使消化腺分泌足量的消化液,为进食作好准备。这样就能充分发挥消化器官功能,使之协调自然地进入工作状态,人在饭后也会感到舒适。

吃饭时将干饭或硬馍泡汤吃又另当别论。因为我们咀嚼食物,不但要嚼碎食物,便于咽,很重要的是要由唾液把食物湿润,而唾液会由不断的咀嚼产生。唾液中有许多消化酶,有帮助消化吸收及解毒等生理功能,对健康十分有益。汤泡饭由于饱含水分,松软易吞,人们往往懒于咀嚼,未经唾液的消化过程就把食物快速吞咽雨去,这就给胃的消化增加了负担,日子一久,就容易导致胃病的发生。因此汤泡饭不宜常吃。

当然,饭前喝汤煎查健康,并非喝得越多越好,这要因人而异,也要掌握喝汤时间,一般情况下,中晚餐前以半碗汤为宜,而早餐前可适当多喝些,因为经过整夜睡眠后,人体水分损失较多。喝汤时间以饭前20分钟左右为好,吃饭时也可缓慢少量喝汤。总之,喝汤以胃部舒适为度,饭前饭后切忌“狂饮”。

杨力教授答疑

问:为什么一定要吃早饭?早饭吃的好会发胖吗?

答:从子时开始到7点~9点之间,实际上是人体的重新再分配,这时候吃早饭,就是要补充营养。这个时候是天地也是阳气最旺的时候,所以说吃早饭是最容易消化的时候。如果没有吃早饭的话,到了九点的时候就会出现空运化,出现头晕,长期下去对人体的损伤是非常大的。

以后要记住晚饭要吃少,而早饭吃多了是不会发胖的。因为有脾经和胃经运化,所以早饭一定要吃多、吃好。按照天地自然的规律去吃饭、去睡觉就不会生病。很多人把晚饭当成正餐,中午饭和早饭都忽略掉是不正确的,一定要吃早饭。

细嚼慢咽,身体康健

谈到养生之道,许多人认为无非就是平衡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等。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重要的养生之道,那就是细嚼慢咽。然而就是这种简单易行、张口就来的养生之道却常常被人们忽视。

自古以来,养生家和医学家便十分重视细嚼慢咽。《昨非庵日纂>说:“吃饭须细嚼慢咽,以津液送之,然后精味散于脾,华色充于肌。粗快则县为糟粕填塞肠胃耳。”《老老恒言》云:“入胃有三化,一火化,烂煮也;二口化,细嚼也;三腹化,入胃自化也。”

但在现实中,有些人吃饭狼吞虎咽,速度极快。这样虽然节省了不少时间,但胃却倒霉了,不得不超负荷工作。即使这样,食物还是不能充分被消化,身体吸收不到足够的养分,体质越来越弱,所以才出现了“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这一养生谚语。

囫囵吞枣式的饮食习惯,加上三餐过量,导致消化系统长期处于过度负荷的状态,久而久之,就会使肠胃出现问题。一旦身体无力处理肠胃的问题,则会使脾脏的负担也愈加严重。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脏的功能弱,体内的垃圾即中医所说的“痰湿”也就会在身体内逐渐堆积起来,外表自然就越来越胖了。

关于食物的吸收比例,许多人并不在意,自认为吃进的食物都会被身体吸收。其实,真正被身体吸收的食物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绝大多数都被排泄了出去。

现代科学表明,食物被吸收的比例与吃饭的速度有关。咀嚼愈细,消化酶则越充分,食物到达小肠时成为液态的比例就越大,当然被吸收的比例也就越高。

毫不夸张地说,细嚼慢咽和囫囵吞枣式的吃饭习惯,其食物的吸收比例有着天壤之别。大多数没有被充分咀嚼的食物,只是徒然增加身体消化系统的负担,并且增加大肠中的宿便而已。

人体需要的营养是那些被吸收的食物,因此如果食物的吸收比例愈高,则吃进去的食物量就能减少。通常来看,那些饭量越来越大者,大多数都具有囫囵吞枣式的饮食习惯。对于他们而言,食物只是到身体里单纯地走了一遭而已。身体一直无法吸收到充足的营养,只好不断的提高食欲增大食量,也愈来愈喜欢高能量的食物。

细嚼慢咽的五大益处:

1.细嚼慢咽可调节口腔功能:咀嚼运动是一种柔和酌刺激,能充分调节口腔的生理机能。咀嚼运动不断地摩擦口腔软组织,尤其是牙龈,加速血液循环,提高牙龈的抗病能力。

2.细嚼慢咽促进消化:科学家们长期研究证实,细嚼慢咽可以促进消化,提高脑力,养颜美容,祛病健身,防癌抗癌,益寿延年。首先,只有细嚼慢咽,食物才能充分消化。咀嚼越细,唾液的消化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健康越有益,唾液具有增强味觉、促进消化、保护黏膜、中和胃酸、解毒杀菌、愈合伤口、防癌抗病、延缓衰老等功能。

3.细嚼慢咽有助于防癌:细嚼慢咽可增加唾液的分泌,而唾液中的过氧化酶是致癌物质的克星,能迅速使致癌物失去致癌性质。有一位医学家把非常有害的致癌物质放入试管内,同时放入人口腔内的唾液,并混合在一起,经过仔细观察,开始时没什么变化,但经过反复摇动30秒钟后,发现这些致癌物质基本失去毒性。在人们日常的膳食中,有些食物含有一定的致癌物,如经常食用这类致癌物,就可能在某个器官内发生癌变。然而,在进食时,若能充分咀嚼,就会使致癌机会大大减弱或消失,从而起到防癌的作用。

4.细嚼慢咽促使大脑反应灵敏:事实上,咀嚼吞咽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反馈过程,动作通过神经传到大脑,直到后颈肌肉群神经末稍。所以,咀嚼有利于大脑信息的传递。科学家为了证实咀嚼与大脑的关系,用两组小白鼠实验,一组小白鼠拔去牙齿,喂以营养食糜,另一组正常咀嚼进食,数月后解剖发现拔去牙齿无法咀嚼组的白鼠大脑组织严重退化。

5.咀嚼有助于减肥、美容、抗衰老:近年来医学家发现,唾液中含有一种腮腺激素的物质,具有强骨壮筋和防衰抗老的作用。这种激素只有通过有效的咀嚼才能获得,充分咀嚼使得面部血运增强,养肤润颜,使人显得年轻充满活力。

为了能够健康长寿,大家在饮食时最好细嚼慢咽。由于生活节奏日益增快,食品也开始向精、细、软方向发展。如此一来,现代人从40年前每餐要咀嚼半小时,下降为如今每餐只咀嚼10分钟,因而丧失了应有的健康咀嚼方式。

一般来说,咀嚼效果木会立竿见影而使人获得明显好处,但积累性地咀嚼效果要在十年以上才能看得出来,医学专家指出,每曰至少咀嚼60次以上,并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培养充分咀嚼的习惯。

杨力教授答疑

问:有人说,吃饭时细嚼慢咽就吃不胖,是真的吗?

答:没有这么神奇,但是吃饭时细嚼慢咽的确对控制体重有一定作用,但细嚼慢咽有其技巧。下面介绍一下细嚼慢咽的技巧:

1.每次用餐时间至少20分钟以上。有充裕的时间来吃饭,当然是开始学习细嚼慢咽的第一条件,每次最少要准备出20分钟的时间来吃饭,因为从开始吃饭的20分钟后,大脑才会接收到吃饱的信号,如果吃得过快,即使已经吃了很多,大脑却来不及发出吃饱的信号,还没有饱的感觉,就会继续吃且越吃越多,便造成了饮食过量的情况。

2.每一口都要细细地咀嚼30下以上。每吃一口饭就放下筷子,集中注意力在嘴巴的咀嚼上,慢慢地细数咀嚼的次数,每数一下嘴巴就要跟着咀嚼一次,一直到数完30才可以吞下嘴巴里的食物。

3.选择耐嚼或是纤维质丰富的食物。要学会细嚼慢咽,让细嚼慢咽变得容易些,你可以先选择一些耐嚼或是纤维质丰富的食物,例如面包、西芹等,利用这些本来就比较需要多次咀嚼的食物,先培养起食物在嘴中咀嚼的感觉,渐渐地你就会改掉平常狼吞虎咽的毛病了。

4.放缓吃饭速度。一个人吃饭,通常是三下五除二就吃下去一大盘。那么就找个聊得来的同事或朋友一起,边聊边吃,既培养了彼此感情也放缓了吃饭的速度。

大蒜是宝,常吃身体好

大蒜是古老的药食两用珍品,在国外被称作“健康保护神”。中国自古也有“大蒜上市,药店关门”的说法。

俗话说:“大蒜是个宝,治病不可少。”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大蒜的养生保健作用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这是因为大蒜作为饮食的重要佐料不断地被人们重新认识。我国山东地区以生吃大蒜作为吃饭前的开胃菜,而在西北地区,糖醋蒜也成为当地人餐桌上的上品。有关大蒜食疗治病的内容,可以写成厚厚的一本书,而且在不断地翻新和补充,所以“大蒜是个宝,治病不珂少”这句话总挂在人们嘴边。

中医认为,大蒜性温味辛辣,入脾、胃、肺经,具有行气滞、暖脾胃的功效,用于治疗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泄泻痢疾等。现代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证明,大蒜有消炎、杀菌、止泻、利尿、降压、祛痰、防癌等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大蒜集100多种药用和保健成分于一身,其中含硫挥发物43种,硫化亚磺酸(如大蒜素)酯类13种、氨基酸9种、肽类8种、甙类12种、酶类11种。

另外,蒜氨酸是大蒜独具的成分,当它进入血液时便成为大蒜素,这种大蒜素即使稀释10万倍仍能在瞬间杀死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流感病毒等。蒜素与维生素Bi结合可产生蒜硫胺素,具有消除疲劳、增强体力的奇效。

大蒜含有的肌酸酐是参与肌肉活动不可缺少的成分,对精液的生成也有作用,可使精子数量大增,所谓吃大蒜精力旺盛即指此而言。大蒜还能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并有降血压、降血糖的作用,故对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糖尿病等有一定疗效。

大蒜外用可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去除皮肤的老化角质层,软化皮肤并增强其弹性,还可防曰晒、防黑色素沉积,去色斑增白。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证明,大蒜可抑制亚硝胺类致癌物在体内的合成。到目前为止,其防癌效果在40多种蔬菜、水果中,按金字塔排列,大蒜位于塔顶。在100多种成分中,其中几十种成分都有单独的抗癌作用。

虽然没人规定每天你必须吃多少大蒜,但是研究者们建议每天吃4~5小瓣。研究者们还建议,将这些瓣蒜捣碎后,最好在室温的情况下放置10—15分钟后再做菜,以稳定其产生的硫化氢。至于搭配,蒜和所有蔬菜及肉类都是不错的组合。

有的人不喜欢吃大蒜,主要是大蒜的气味不好闻。吃了这种气味很大的食品,最好嚼一点茶叶之类的东西。大蒜虽然会带来不好的口气,却会带来好心情。德国做了一项针对大蒜对胆固醇的功效的实验,从病人回笞的问卷中发现,他们吃了大蒜制剂之后,感觉到不易疲倦,不常焦虑,不容易发怒。每天都吃蒜,对杀菌解毒、延长寿命将大有裨益。

杨力教授答疑

问:为什么冬天很冷要吃萝卜,夏天很热还要吃姜?

答:因为冬天的时候,人体气机慢慢地开始外散,到夏天的时候,所有的阳气慢慢地外散到了末梢,夏天就一定会出汗。夏天由于阳气到了末梢,在人体的内部形成了一个寒的格局,就是我们的五脏六腑里面是寒虚的,是阴的格局,用中医来讲,阳气都散在末梢了,所以在夏天的时候恰恰吃点热的东西,比如要吃姜这样的东西。所以夏天吃冷饮是一个绝对的错误。

人为什么喝凉水?实际上是胃里有胃寒,热就会出来攻这个寒,所以就会形成一种燥热,而这个时候越喝凉水人越渴,反而喝一点温水还更好。因为人体的内部是恒温的,它是不会变的,这个时候你喝一些温水的话把体内的温度平衡掉。所以在古代夏天养生的时候会非常讲究一点,夏天不主张吃肉,在春夏秋冬养生是非常讲究的,胃是需要热量来扶疏的。在夏天即使是吃肉也要剁得特别的碎。

南方注重养生,比如上海,人们在冬天的时候才吃滋补膏,因为冬天会让人的阳气汇到里面,形成一种内热的格局。所以冬天吃一点肉是没有问题的,或者吃滋补膏也是可以化掉的。吃什么东西都是要化掉的,如果不化掉就会堆积起来,成为垃圾。所以冬天的时候我们要吃一些比如萝}、之类的比较清凉通气的东西,把内热的局面稍微的通调一下,这是中国养生里的基本原则。

饭吃八分饱,胃肠疾病少

吃饭的时候,吃八分饱的满足感是最舒服的。因为-乞饭后,身体中的血液将集中到肠胃来帮助进行消化吸收,在此期间大脑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如果吃得太多就会增大肠和胃的负担,从而引起各种各样的肠胃病。所以,人们要注意吃饭的量,把握好饮食的“度”。

绝大多数人认为,饱比饿好。饿了不仅难受,还会损害身体,而饱则只是胃里有稍许难受,没什么大病症。其实,这种认识是不符合我国古代先民韵养生学要求的。

《内经·素问·瘅论》指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也就是说,若吃的太多,肠胃就会受到损害。换言之,饱食对身体有害无利。

当人在过饥或饭菜可口的情况下,最易吃得过饱。对青年人来说,尤其容易出现过饱的现象。当前,人们的经济情况普遍提高,社会上物质丰富,饮食业遍地林立。青年朋友常常出入于饭馆酒楼,聚餐的机会较多,朋友聚首,边吃边叙,最易失控,如再加上几分酒意,就更容易没节制地吃喝,直到“酒足饭饱”。此时的饱就已经到了过饱的地步了。

过饱的害处

过饱进食首当其冲的当然是胃肠。人的饥饿和饱胀感觉,其感受神经末梢就在胃黏膜中,“饱”就是胃肠超负荷的信号,如果你不理睬这个信号,继续“美餐”的话,那么就会出现呕吐、腹痛、泄泻等症状,医学上将此称为急性胃肠炎,而这种疾病通常都是因暴饮暴食而起。

一两次饱食不会引发病症,但若反复多次饱食的话,就有可能使这种病态由急性转为慢性,成为慢性胃炎。

众所周知,慢性胃炎十分普遍,且多数在青年和中年人中发生,其原因可能较为复杂,但暴饮暴食肯定是其中重要的一条,其他如饮酒、抽烟、不良嗜好等等,也都有一定关系。

除了急、慢性胃肠炎外,过度饱食的害处还可能有一些。晚间吃得过饱,最影响人的睡眠。其原因是:饱胀的胃及肠此时需要集中大量的血液,以加速其消化工作。而人的睡眠应当是全身各器官各系统都进入休息状态(抑制状态),才能达到消除疲劳、恢复精力状态的境界,这样,胃肠工作加重,“一家不安影响四邻”,扰得其他系统也不得休息,因为全身毕竟是一个整体。中医有言:“胃不和则睡不安”,描述的就是这种情况。

当你过饱超食后,胃被撑大了,睡眠时胀大的胃会妨碍心脏的工作(尤以左侧卧时为甚),甚至影响隔膜运动直至呼吸运动。最可虑的是,人在睡眠时,各个系统都处在休息的低功能状态,如呼吸、循环变慢等。大量泊脂饮食在消化、吸收后,血液中脂肪浓度增加了,也即黏稠度增加了。这样一来,就增加了血液成分在不平滑的动脉血管壁沉积,也即发生血栓的机会。相当一部分中老年人在饱餐一顿之后,心脏病发作,正是这个道理。

少食能增寿

与过饱饮食相对者当然是少食。少食的确能增寿。我们祖先在这方面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民间有句俗话:“如欲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就是说不要过于娇惯孩子,太饱太暖,都会伤身体。这里的“饥”当然与我们提倡的少食不一定是在同一个层次上的意义,因为小儿是大人喂养的,我们的少食是劝成年人不要过食肥腻饱胀。

唐代大养生家孙思邈总结出一条饮食养生的经验:“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现代医学表明,在食量相同的情况下,餐次多的人比餐次少的人发生心血管等疾病的概率要少。

根据现代各种调查表明,长寿者大多主张多顿少食,而不主张少餐多吃。也有少数长寿老人食量并不小,但那大多是在山区长年参加体力劳动的农民或其他体力劳动者。有不少地区的长寿老人,不仅主张少吃,且实行不吃晚餐,认为吃晚餐影响睡眠。无论如何,少食可以增寿,却是我们的先人总结出来的宝贵养生经验。

杨力教授提示

宋代学者娄居中在《食治通说》中指出:“如能节满意之食,省爽口之味,长不至于饱甚者,即顿顿必无伤,物物皆为益。”其意与我国民间流行的“早饭吃得好,中饭吃得饱,晚饭吃得少”的道理大致相同。

杨力教授答疑

问:《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谨和五昧,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以法,长有天命。”说明了五昧合理搭配的重要性。那么,其中的“谨和五味”是指什么?

答:所谓“谨和五味”,指的是:

1.粗、细搭配。粗粮和细粮搭配既可提高食物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利用率),又可增进食欲,经常进食少量粗粮,还可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

2.干、稀搭配。单吃过干之品,如米、馍,或单喝稀汤,都不符合营养卫生要求,应该干、稀搭配,这样可使蛋白质得到互补。

3.荤、素搭配。素食主要是指粗粮、蔬菜等植物性食品,荤食圭要指动物性食品,荤素搭配且以素为主,可使人获得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且能提高蛋白质的生理利用度,保证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

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单纯吃素对人体可能并无益处。僧侣们多长寿并非得益于素食,而是与其他因素如环境优美、生活规律、清静无为等有关。

问:我便秘已经有20多年。平时很注意吃蔬菜水果、粗粮、蜂蜜等,但没有效果。便干,解不出来。经常用开塞露和泻药。这样对身体有害吗?应该怎么办?

答:不论是中药,还是西药,过分依赖泻药会干扰肠道正常活动和吸收功能,易产生依赖性,反而形成顽固性便秘。建议服用以下药方:肉苁蓉30克,莱菔子10克,火麻仁30克,生白术50克,枳壳10克,当归20克,木香10克,柴胡10克,升麻5克。如果服用后仍不见效,最好去医院就诊。

一日三枣,长生不老

在各种干果之中,就其用途广和益处多而言,可以说莫过于枣子。枣子在历史上曾被冠以种种美名,诸如美枣、良枣、红枣、大枣、吉祥果、长寿果、生命之果等。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生活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我们要保证自己的每个基石都稳固,才能使自己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大枣,又名枣子、红枣。自古以来被列为“五果”之一,是我国人民爱吃的传统果品,向有“木本粮食”之誉。大枣,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史。

在宋朝孙光宪所著《北梦琐言>-书中载有一则故事:很早以前,在河南淇县的一个小村里,有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姑娘,名叫青姑,但依然长得亭亭玉立,“如处子”。原因就是她平常爱吃当地生产的一种无核枣,此枣营养特别丰富,又长得肉厚皮薄、质细味甜。由此可见枣子的不凡功效。所以民间有“一日三枣,长生不老”之说。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大枣列为上品。大枣之历以为

“五果之王”,是因为它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富含苹果酸和酒石酸等有机酸,维生素包括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P等,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尤以碳水化物和维生素C含量高。在鲜枣中含糖达20W0~36%,干枣则高达50%~80%。鲜枣所含维生素C比苹果、桃子等高100倍。因此被称为“鲜活维生素C丸”。大枣除富含维生素C以外,还含有山楂酸和二磷酸腺苷。前者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后者则具有调节细胞分裂的功能。二者协同作用,可增强免疫力,使异常增生的组织细胞分裂趋向正常。

另外,枣能气血双补,而且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对于女性来说,在月经期可以补血补气,平时还能帮助延缓衰老,所以就有“门前一棵枣,红颜永到老”的说法。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大枣气味甘平,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久服轻身延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红枣对过敏性紫癜、贫血、高血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胃肠道肿瘤具有疗效。红枣加米煮粥,可治疗脾胃不良、湿寒胃胀。

目前,临床上应用或日常保健时应用,还用于以下方面:

1.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大枣加入食疗药膳中可补养身体,滋润气血。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稀薄等证。与党参、白术等配伍,有补中益气的功效。与甘草、小麦等同用,能镇静安神,用于更年期有轻微失眠与烦躁症状者,中医古称此为“脏躁”。常与熟地、当归同用,有养血的作用,用于有血庄萎黄症状者。

健胃养脾每天嚼食6枚大枣,或与党参、附子、砂仁制成药丸常服,治脾胃虚弱、呕吐反酸、胃痛、食欲减少、倦怠无力等证。如加生姜、半夏煎汤,治饮食不慎所引致的胃炎,以及有胃部饱胀、呕吐剧烈等症状者。夏季炎热,水分丢失迅速,可用大枣、藿香、香茹煎汤,经常饮服可解暑热。

2.止咳润肺、生津安眠

干咳无痰选用大枣加南沙参、黑元参、麦冬煎汤服用有显著疗效。感冒或演讲者发生声音嘶哑,可用大枣、胖大海、冰糖煎汁饮用。歇唱者平时可用大枣、金钗石斛、北沙参煎汁,每周饮服1~2次,以润泽声带,保护喉咙,保持嗓音。如时常感睡眠不熟,且觉体虚、心悸者,可用大枣加葱白数根,或者大枣加酸枣仁、紫丹参,于临睡前2小时煎汤饮服,也有效果。

3.慢性精神神经性疾病

大枣可舒肝解郁,用于妇女脏躁症,即哭泣不安、忧郁所致疾病,可用大枣、甘草、浮小麦煎汤服用,短期内即可有明显疗效。

大枣在营养和保健强身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因此,营养专家提醒大家:要想身体好,劝君多食枣。

杨力教授答疑

问:枣生吃好还是熟吃好?

答:枣的吃法有多种,既可生吃又可熟吃,生吃鲜枣酥脆可口,生吃干枣酸甜不腻。熟吃风味更佳,还可制成其他的制品,如枣脯、枣泥、枣糕、蜜枣、雉枣、枣汁以及以枣为原料生产的其他食品(如保健食品)等。

核桃山中宝,补肾又健脑

中医自古就把核桃称为“长寿果”,认为核桃能补肾健脑,补中益气,润肌肤、乌须发。核桃不但能健脑、美容,最新研究还发现,常吃核桃可以降低人体胆固醇,保护心血管。核桃主要富含脂肪,其所含脂类有亚油酸甘油脂、亚麻酸及油酸甘油脂,对减少胆固醇在血中升高有益,有利于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患者的保健。

核桃于人大有补益,据测定,一斤核桃仁相当于五斤鸡蛋,九斤牛奶的营养价值。其性温味甘,有健胃、补血、润肺、益胃等功效。《开宝本草>说核桃“食之令人肥健,润肌黑须发”。《本草纲目》说它“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治虚寒喘嗽、腰足重痛、心腹疝痛、血痢肠风”。

核桃特别对大脑神经有益,有补脑作用,是治疗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的良药。民间用它治疗多种疾病。每天早晚吃一两个核桃仁,治经常头晕、失眠、健忘、心悸、食欲不振、腰膝酸软、全身无力等症;用核桃仁配黑芝麻、桑叶各等分,揭成泥状,制成丸药,每丸50克,每日两次,每次一丸,效果更佳。一次吃三、四个以上核桃,治大便燥结;临睡前剥一两个核桃仁,连仁上薄皮加一小片姜,细细咀嚼,徐徐咽下,治冬天哮喘病发作,有良好的镇咳平喘效果;食用核桃油,治神经衰弱、身体虚弱、老年冠心病、高血压;核桃油外用擦皮肤,治冻疮、疹癣、腋臭;核桃仁中的果隔,又叫核桃墙、分心木,有补肾、涩精的作用,煮水当茶喝,治噎嗝、遗精、遗尿、神经衰弱,睡眠不佳。

核桃仁中含的丙酮酸,具有溶解、消退和排泄等功能,对胆结石有特殊疗效,所以又有“欲治胆石症,常吃核桃仁”之说。

核桃仁中所含的不饱和酸及优质蛋白质等具有补脑作用,是治疗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的良药,故民谚称“核桃健胃又健脑,常吃身体好”,“小小核桃是个宝,补血润肺又健脑”。每天早晚各吃一两个核桃,增强记忆抗衰老。尤其对老年人头晕耳鸣、健忘失眠的疗效较佳。一次吃三四个核桃能治便秘,并有助于保护心脏和血管。

早在隋唐时代,人们为了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参加考试前大量食用核桃仁,当时只知其作用不知其原理,其实这是核桃中含有卵磷脂、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关系,有人称核桃是“健脑之神”。中医认为核桃能补肾健脑,补中益气,润肌肤、乌须发。核桃很适合脑力工作者,因为这部分人往往用脑过度,耗伤心血,核桃含有较多的优质蛋白质和脂肪酸,对脑细胞生长有益处,常吃核桃能够补脑,改善脑循环,增强脑力。同时核桃还有乌发、使皮肤光润的作用,因为“发者血之余”,血旺则发黑,而且核桃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可以提高人体皮肤的生理活性,所以对女性而言是美容佳品。

核桃仁所含的脂肪,虽然是有利于清除胆固醇的不饱和脂肪酸,但脂肪本身具有很高的热量,如果过多食用又不能被充分利用的话,就会被人体作为胆固醇储存起来,结果适得其反。一般来说,每天服用核桃仁的重量,应在40克左右,大约相当于四五个核桃。同时应该适当减少其他脂肪摄入,以避免热量摄入过高。很好的一种吃法是把桉桃仁和红枣、大米一起熬成核桃粥喝,因为核桃可以补“先天之本”,大米、红枣可以补“后天之本”,这样搭配起来,保健效果最佳。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核桃中的磷脂,对脑神经有良好保健作用。核桃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有防治动脉硬化的功效。核桃仁中含有锌、锰、铬等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人体在衰老过程中锌、锰含量日渐降低,铬有促进葡萄糖利用、胆固醇代谢和保护心血管的功能。核桃仁的镇咳平喘作用也十分明显,冬季,对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病患者疗效极佳。可见经常食用核桃,既能健身体,又能抗衰老。有些人往往吃补药,其实每天早晚各吃几枚核桃,实在大有裨益,往往比吃补药还好。

杨力教授答疑

问:任何人都可以食用核桃吗?核桃与哪些食物相克?

答:一般情况下,肾虚、肺虚、神经衰弱、气血不足、癌症患者均可多食;尤其适合脑力劳动者和青少年。但是,腹泻、阴虚火旺者,痰热咳嗽、便溏腹泻、素有内热盛及痰湿重者均不宣服用。

首先,核桃不能与野鸡肉一起食用,肺炎、支气管扩张等患者也不宣食之。

其次,核桃不宜与酒同食。据宋朝马志《开宝本草》记载:“饮酒食核桃令人咯血。”可能是因为核桃性热,多食生痰动火,而白酒也属甘辛大热,二者同食,易致血热的缘故。特别是有咯血宿疾的人,更应禁忌。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患者,饮白酒即可引起咯血,不与核桃共食,亦可致病。

别人的美食可能是你的毒药

食物不耐受,美食可能变毒药。通俗地说,就是别人能吃的食物,你可能不能吃,你吃了就会有不舒服的感觉,甚至会产生疾病。.

在公元一世纪,西方学者就提出了“此人之肉,彼人之毒”的观点。同一种食物,不同人吃了结果却有好有坏。在祖国传统医学中也有关于忌口的说法,能吃什么东西,不能吃什么,是很有讲究的。这里面的道理用现代医学来解释就是食物不良反应,包括食物不耐受和食物过敏。其中食物不耐受由于其隐匿性强,发生率高,完全是通过饮食而致病,因而在我们食物相当丰富的今天,是需要特别警惕的另一种“病从口入”。

人与人存在巨大的差异,别人的美食,可能就是你的毒药,大米、小麦、牛奶、鸡蛋、鸡肉、番茄、蘑菇、苹果、香蕉……明明都是你喜欢吃而且还被公认为好的食物,可是这些食物进入你的身体却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别扭;或是你为了改善亚健康,不加班、不熬夜、按时吃饭还积极运动,却仍然不见起色……这个时候,就要考虑一下,或许你每日吃的东西里,有身体天生就不喜欢的。每一样常见的主食、蔬菜、水果,都可能正悄悄挖你健康的墙脚。同样,许多对于别人来说是美味的食物,如巧克力、奶酪、腰果等,很可能你吃了后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反应,正所谓是“甲之熊掌,乙之砒霜”。

有些人喜欢奶制品,吃下去却头痛晕眩,上吐下泻;巧克力诱惑够大,有些人却一吃就会皮肤红肿;甚至还有些人吃了绿色蔬菜后,会出现肌肉萎缩,乃至视觉和听觉的障碍。这种症状在医学上被称为“食物不耐受”。

“食物不耐受”通俗地说,就是别人能吃的食物,你可能不能吃,你吃了就会有不舒服的感觉,甚至会产生疾病。食物不耐受与人体很多疾病的密切关系的发现,为很多疾病病因的确定又提供了新的方向。医学上可以通过检测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来判断人体是否已因食物不耐受产生了病变,从而为传统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可靠的新方法。

食物不耐受可以具有和食物过敏相似的症状,但也是有区别的。食物过敏发病来得快,症状明显,属于急性病,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临床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食物不耐受症状比较隐蔽,属于慢性病,在平时,人们通常认识不到它的存在,因此被称为人体健康的隐性“杀手”,在临床通常以调整饮食治疗为主。

两大不耐受食物:牛奶和鸡蛋

有一位小朋友去医院检查身体,医生们发现这位刚刚3岁的小朋友,她的腹泻病史居然也有3年。她每天都要拉肚子3~4次,有时带会带有少量的血丝。经过对家长的询问得知,虽然这孩子已经用药达1年之久,助消化药物也用了不少,但她的病情仍然不见好转。于是医生对她进行了食物不耐受检查,医生发现她对牛奶高度敏感,对鸡蛋轻度敏感。于足医生嘱其家长,给孩子停止食用牛奶,并减少吃鸡蛋的数量,不久这个孩子的病情大为好转了。

据有关统计,牛奶在各种食物不耐受当中最为常见。此类不耐受的症状比较复杂,从消化不良到疲劳到情绪波动,甚至抑郁症。因此,如果经常饮用牛奶者经过血液检查,发现对奶类食物有不耐受可能,则应当停止饮用牛奶,并避免和牛奶有关的各种食品。等到3~6个月之后,再少量地饮用酸奶,如果没有异常,再逐渐增加牛奶的饮用量。

因人而异的食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饮食问题。但媒体上今天说这种食品怎样,明天又说那种食品如何,可是由于一些食物的不耐受性,使得人们无所适从。为此,专家忠告:选择食品要因人而异。

荔枝性热,阴虚火旺者、湿热体质者吃了会“虚火”上升。

出血性疾病患者、肝硬化病人、结核病人、痛风患者不宜食用鱼肉。

体型偏瘦的人、甲亢患者、肾炎患者、慢性胃肠病、痔疮、皮炎、结核病、慢性气管炎及高血压患者冬季不宜多吃辣椒。

胃酸过多、胆道疾病、高血压症、高血脂症、肾功能不全者不适宜饮用鸡汤。

杨力教授答疑

问:哪些人不宜喝牛奶?

答:牛奶是家喻户晓的保健营养品。它含有优质的蛋白质、钙、维生素A、维生素D,及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脂肪。常喝牛奶对人体的健康大有裨益,尤其对小孩、老人和体弱多病者好处更明显。然而,医学专家提醒人们,牛奶并非人人皆宜,有些人由于体质特殊或患有某种疾病等原因则不宜喝牛奶。那么,生活中哪些人不宜喝牛奶呢?

1.对牛奶过敏的人:牛奶中的蛋白质对人体来说是一种异性蛋白。有些人对这种异性蛋白会产生过敏反应,喝入牛奶后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哮喘及皮肤过敏等症状。

2.缺铁性贫血患者:食物中的铁需要在消化道中转化成亚铁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当人们喝入牛奶后,其体内的亚铁就会与牛奶中的钙盐、磷盐等结合成不溶性化合物,从而使铁的含量减少。如果缺铁性贫血患者喝了牛奶,会加重其贫血的症状。

3.消化性溃疡患者:牛奶虽可缓解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但牛奶能刺激胃黏膜,使其分泌大量的胃酸,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

4.度流性食道炎患者:反流性食道炎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收缩力下降,使胃及十二指肠内的液体反流进入食管而引起。研究证实,含有脂肪的牛奶会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加重胃液和肠液的反流,从而加重患者的食道炎症状。

高粱厚味,健康第一杀手

膏粱厚味,泛指食物中那些油脂肥腻厚重的种类,尤以动物性脂肪、蛋白质厚腻丰富的食物为多,如肥猪肉、牛肉、羊肉等,以及以这些为材料而加工出来的副食品。古人认为,膏粱厚味的食物,容易造成疾病,对人体健康不利,不符合养生学的原则。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膏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又说:“有病日甘者,名曰脾瘅。此肥美之所发也。”(《素问·奇病论>)意思是说,如果无节制地摄食膏粱厚味,或过食甘甜食物,会发生疗疮痈疽及脾瘅一类病症。凡养生者,就要避免过多食用油脂肥腻及过于甘甜的食物。膏粱厚味及甘甜食物,科学上认为是属于脂肪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过食肥腻食物,最明显的后果是容易产生肥胖症。

近些年来,不难在城市的街道上碰到“小胖墩儿”,小小年纪,肥头大耳,甚至也大腹便便。这种情况主要就是因为从小过食脂肪、蛋白质、甘甜类食物引起的,其中如糖果类、奶油蛋糕冰淇凌类食品及其他类似制品,这些食品都是高热量的。如果身体活动不多,过多的油脂以及糖类都会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使体重超过标准,形成肥胖症。

肥胖仅仅是一种现象,实际上它的遗害还在于它给身体带来的各式各样的病症。统计学表明,百岁以上的老人,几乎基本上是体型偏瘦的,肥胖型长寿者百分比是极小的。有不少疾病与肥辟结了不解之缘,其中常见的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至于因体重过大,给四肢造成负担过重,导致四肢特别是下肢的畸形、骨关节病,也不鲜见。

古人所说的“膏粱之变,足生大丁(疔)”,指的就是因为过多食用肥腻油脂,必定会引起身上发生痈疽疔疮。

原来,凡是肥胖者,尤其是人到中年以后,就容易发生糖尿病,其发病率比之非肥胖者要高出数倍。肥腻油脂及甘甜食物的消化,都需要人体中胰脏的参与,它所分泌的消化脂肪的酶及分解葡萄糖的胰岛素,是脂肪、糖类分解消化所必不可少的。过食肥腻,就会大大加重胰腺的工作量。如果这个脏器或管理这一脏器的中枢系统早已存在一定的缺点的话(例如先天弱点),那么,就必然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脂肪的代谢产物有很多种类,其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等,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当体内胆固醇过多时,它会在体内的某些部位堆积,其中,以沉积在动脉中的危害最大。动脉是输送血液的,其内壁在正常情况下是极为光洁平整的,血液流动时,通畅无阻。如果胆固醇在动脉壁上堆积,就会产生高低不平的粗糙沉积物,看上去像一堆剩粥一样,动脉原有的弹性也会逐渐消失。这就是动脉粥样硬化。

人血中有一种血小板,当动脉壁变得粗糙后,它就会在这些地方聚积,愈聚愈厚,就变成一块凝血块。要命的是这种凝血块在血流冲击下,有时会小块脱落,随血流全身漂荡。当它落入较小的血管中时,就会把那里的血管堵塞,使血流阻塞。如果阻塞的位置在要害部位,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比如大脑、肺、肾、心脏,都会造成致命的危害。其中的冠状动脉如果阻塞,是最为严重的。

冠状动脉是心脏表面的血管,它是供应心脏本身的跳动和肌肉的营养需要的,一旦阻塞,心肌没有营养,马上会坏死,造成心绞痛、冠心病。血液中脂肪过多的人,血液比正常人的要黏稠,流动不会很通畅,尤其在夜间,当人体血循环比较缓慢时,更容易造成小血管阻塞。

胆固醇一度使人谈之色变,然而,完全摒弃胆固醇,也并不可取。因为适量的胆固醇也是人体所必需的。它是构成神经细胞、细胞膜的基础物质,不能缺少。近年有的科学家还提出胆固醇有防止细胞癌变的新观点。问题是,当有人禁贪或少食胆固醇类食物、动物脂肪等时,他们血液中的胆固醇不见得就都低于正常标准。那么,这种高胆固醇症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原来,身体自身就能合成胆固醇,肝脏就是加工厂。问题就在于身体本身的代谢过程,能正常进行新陈代谢的,稍多摄食些脂肪类也无妨;反之,即便禁绝不吃,还是有发生胆固醇过多症的可能。

对我们青年人来说,问题是要自己节制,切勿长期过多地进食肥腻之物。应该警惕的是,当今的高脂肪、高蛋白类食品,并不止肉类、奶油类、巧克力类等,只要是高热量的食品,都不能不加禁忌而过量食用。

杨力教授答疑

问:早晨起来嘴里发苦是怎么回事?

答:这种情况是由于胃食管返流引起的,可以服用西沙比利或消炎利胆片治疗。

养生精义:四时食养

祖国医学在饮食上十分重视气候变化与人体的关系,随着四时气候温热凉寒的变化,饮食的性(寒热温凉)、味(酸苦甘辛成)及种类亦应随之变化,由此提出了“四时食养”的养生概念。

所谓四时食养,就是根据四季的变化,而从饮食方面进行养生学的调理。这是我国古代人民根据四季不同情况总结出来的经验。对于一个没有明显四季气候变化的地区来说,对四时食养也许无须那样严格要求,比如终年积雪的某些北欧国家,或赤道附近的热带国家,似乎无须那么讲究四季食养,因为他们那里四季并不分明。

在养生学里,最早提出饮食要适应四时气候变化而相应做些调整的,当推《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里,就包括有调整饮食,以适应季节变化的一些内容。

直到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就相当明确地提出了四季饮食的注意事项。他提得比较系统一些,其中有些个别内容,比他早几百年的汉代医家张仲景也涉及一些。例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说过“春不食甘”的原则,意思是春天的时候,不要吃甘味的食物,或应少吃一些。但他没有说出其中的原理。《千金要方》则更详细地提出了这方面的原则,要求“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短短两句话,说明了铰多的问题。首先,它与《金匾要略》的做法不同,以前要求少吃甘味食物,而现在提出要少吃酸味的、多吃甘味的食物。其次,它说出了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理由,那就是为了“养脾气”。后来人是这样分析的,即春天时,阳气开始升发,万物、树木均开始萌发并逐渐茂盛,甘味食物能帮助升发春天阳气。为什么要少吃酸,原来,按照传统的观点,肝脏在五行中属木,木在春天是亢盛的;而五味中的酸又分属于肝,如果多吃酸,则肝气更旺,肝木过盛,就会去克脾土,影响人体的消化机能。甘昧属于脾土,所以春季应该多吃甘味饮食,加强脾胃功能,以抵御亢盛的肝的压制。

同样的道理,《金匮要略》要人们在夏季不要吃动物心脏。中国民间素有脏器疗法的治疗概念,即吃什么补什么。吃心当然会补心,而夏季时,正是心气旺盛的季节,如再补心,那就会引起心火过盛,造成病态,并影响到其他脏器的健康。后来的《养生书》就这样指出:“夏至后秋分前,忌食肥腻饼、油酥之属,此等物与酒浆瓜果,极为相仿,夏月多疾以此。”确实如此,夏季天热,消化能力已受到影响,因此,不能再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吃那些油腻难于消化之物,否则容易变生各种疾病,这也是很在理的。

根据同样的道理,古人认为其他季节在饮食方面应当注意的是:秋季要少吃辛昧的,多吃酸的食物。这是因为秋季肺的功能旺盛,也易陷于失常,如吃辛昧过多,辛入肺,会加重其病症发生的机会。如果多吃些酸味的,就能加强肝脏的机能,因为酸是入肝的,助肝气。

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泽其燥。”也就是要多吃一些润泽油质的食物,以使秋天的燥气得到克服,如芝麻、糯米、蜂蜜、季品这一类食物倒可多吃一些。再说说冬季,应该多吃苦味的、少吃咸昧。这是因为冬季该是肾脏机能旺盛的季节,咸入肾,如果过食咸味,则会造成肾盼机能过亢盛而陷入病态,且影响到别的器官如心脏(水克火),严重时出现惊悸、,心跳,甚至水肿。苦入心,所以多吃些苦味食物,加强心脏的机能。

古代养生学认为,讲究食物的性,对养生惨身关系是密切的。如食用与自己体质不符的食物,少了尚可适应,多了则出偏差,或滋生病症。从上面叙述的“四时食养”来看,古代在这方面似乎有些机械,因为它是用五行生克的理论来提出和解释这个问题,而五行生克这个问题,含有一定的机械循环论的倾向。在实际实施时,古人并没有如此机械地执行,而主要是根据每个季节的具体情况,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调整。

我国的具体情况是,绝大部分地区是四季分明的,四季的气候特点就是温、热、凉、寒。由于这个特点,我们就不能不根据食物的寒、热、温、凉的性质,来做适当的处理和调整。在大热天里,如果你仍然没有节制地吃大辛大热的食品,如桂圆、荔枝、麻雀肉、鹿肉、狗肉、羊肉,还有那些煎炸炙烤的食品,以及糯米、烧酒,那么,人体必会发生一些燥热上火的病症,轻则影响日常生活节奏,重者会得病。同样,如果在大冷严冬的B子里,多吃雪梨、西瓜、冬瓜、银耳、绿豆、兔肉等,也很容易引起一些寒凉的不舒服症状,甚至下泄腹痛。

杨力教授答疑

问:酒后胃胀,全身无力,想吐,怎么办?

答:这种情况可以服用吗丁啉或健胃消食片进行治疗,如果呕吐严重则需要输液治疗,以免引起水电解质紊乱。此外,饮食要清淡。

饥不暴食,渴不狂饮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告诫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

人在饥饿难耐时,脾胃就会十分虚弱,消化功能也会很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节制而暴食,就会造成食物难以消化,停滞于胃肠内,进而导致胃胀憋闷难受,严重的甚至还可能胀死。

在历史上的战乱中,那些遭到围城后逃出的饥民,往往因一顿饱食而丧生。据传,围城逃出的难民中胀死者多于饿死者。

当人极度口渴时,万不可暴饮。因为大量喝水后,就会导致心脏及肾脏功能减弱,水分迅速进入血液,突然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至使气血失常,甚至猝死。对此,古人多有告诫。

首先,暴饮暴食会完全打乱胃肠道对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节律,在短时间内需要大量消化液,明显加重附属消化器官负担;其次,暴饮暴食后会出现头晕脑胀、精神恍惚、肠胃不适、胸闷气急、腹泻或便秘,严重的,会引起急性胃肠炎,甚至胃出血;再次,暴饮暴食会使肝膻超负荷运转,肝细胞加快代谢速度,胆汁分泌增加,造成肝功能损害,也会使胰腺大量分泌,诱发急性胰腺炎,重症者可致人非命。

鉴于此,中医学家建议:首先,要注意饮食卫生和有所节制,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切忌饱一顿,饥一顿,不能吃得太杂,尽量保持正常的饮食习惯。

其次,旅途中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及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要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少摄取辛辣、酸性食物;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生菜色拉等凉性食物;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神志安宁,防止过度疲劳而殃及肠胃。

再次,要未雨绸缪,要常备一些吸收快、疗效好的肠胃药。

研究发现,暴饮暴食后,发生心脏病的危险几率增加4倍;发生腹泻时,老年人因大量丢失体液,全身血循环量减少,血液浓缩黏稠,流动缓慢,而引发脑动脉闭塞,脑血流中断,脑梗塞形成。如果出现以上情况,不要。晾慌失措,症状重者马上送医院进行治疗,以防延误。

杨力教授答疑

问:脑梗塞患者适合吃什么水果?

答:脑梗塞患者适合吃以下水果:木瓜,能软化血管;草莓,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冠心病;猕猴桃,长期食用,可降血压、降血脂;杏,杏仁对心脏有保护作用;柿子,具有降压、保护心血管的作用;柑橘,可预防血栓形成,经常食用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石榴,可软化血管;枣,辅助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缓和动脉硬化;苹果,经常食用,可使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下降,防治动脉硬化。

同类推荐
  • 糖尿病自然疗法

    糖尿病自然疗法

    书中所介绍的各种自然疗法,有继承前贤的经验,也有编著者长期的实践经验,内容翔实,简单易行,疗效确切,融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文字通俗易懂,内容深入浅出,适合城乡广大群众阅读和选用。
  • 秦天富老中医疑难杂症专辑

    秦天富老中医疑难杂症专辑

    该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方法篇”,是我所体悟的身为一名中医应具备的接诊技艺、思维方法和组方遣药等内容;中篇“经验篇”,是本书的重点,介绍了急、重、难症及常见病症81种,是我医疗实践的精华和升炼;下篇“感悟篇”,是个人的一些体会和感悟,诸如,对中医理论核心问题的探讨、慢性疾病络病说、消化系统疾病升降说、脉管系统疾病活血说、神经系统疾病气络说等。
  • 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

    有健康,人生才有希望,事业才能发达,家庭才能美满幸福。社会进步,民族的兴旺,才有切实可靠的保障。
  • 巧吃食物治百病

    巧吃食物治百病

    “民以食为天”,这句俗语的意思不仅仅是说食物可以饱腹,其实它还可以养生和治病。食物大致分为谷类、豆类、蔬菜类、水果类、干果类、肉禽蛋类、水产类以及调味料、饮品等类别,其中所包含的具体食物数不胜数,它们用各自所含的不同营养素支撑着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行,并可以有效抵抗各种疾病对人体的侵害,达到调理、医治的作用。本书以维护身体健康为目的,努力做到将各种食物的属性、养生及治疗功效准确、科学、细致的讲解给读者,并在每种食物下罗列了百余种家常菜谱,让读者可以在简便易行的美食中获得健康。可以说,本书就是读者科学养生、正确食疗的指导老师,真可谓“一书在手,健康不愁!”
  • 中医养生保健歌诀

    中医养生保健歌诀

    预防保健,中医将其称之为“治未病”,其内容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三个方面。中医养生理论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四气调神大论》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热门推荐
  • 布衣弄国

    布衣弄国

    他,幼少家道中落,流落巷闾沦弃儿。他,青年投军从戎,抗击倭寇立奇功。他,中年劈风斩浪,海上捞金终成空。他,晚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国忙。本是江南良家子,老寄残身在京师,甘为浮浪一闲人。终日逍遥度日,聊度余生,却因种种因缘际会,阴差阳错成朝廷使节,花甲之年效冯唐,度关山,挽狂澜。烈士暮年,壮心未已,虽一介布衣,却长袖善舞,斡旋大国之间。怎奈何,形格势禁,渐入歧途;实难敌,方枘圆凿,两国势如水火;终不免,身首异处,声名狼藉。可悲?可叹?可笑?其真耶?其梦耶?一出闹剧、一部传奇、一曲悲歌、一捧辛酸泪,尽在《布衣弄国》………
  • 大江向西流

    大江向西流

    大江滚滚,东逝而去,陈鹰扬在岸边喝酒。“拔刀吧。”一个人站在陈鹰扬面前道。“我如果拔刀你可能会死。”“哼!大言不惭。”“……”遂一刀拔出,刀气逆流而上,大江向西流!
  • 末世中的希望

    末世中的希望

    末世来了,你做好准备了吗?丧尸横行就绝望了吗?那不过是苦难的开始,还有更加恐怖的事情在等待着你。看一个普通小市民如何带着老爸在这个疯狂的世界上打拼。本文不11,不11。谢谢!
  • 奇皅道主

    奇皅道主

    一位魔道之祖重生,本事挺好的偏偏装成很弱的样子。遇之前的好友共同谋划大计。最终又牺牲了,又重生了只知好友已死,自己却跟他后代交朋友。自己又改了名,后来的他们之前的事家户知晓。
  • 不死灵神

    不死灵神

    这个世界,有着强大的战技,顶级的战兽,还有着强大的五行修炼者。传说中的洪荒战兽,逆天的战荒境强者,当强大的魔灵师到来时,身怀至宝的主角该如何自处?当黑暗之主的锋芒遮蔽了苍穹时,水火本源力临身的主角,如何一步步打破禁忌,率领着众多强者杀伐天下?弹指间,翻天覆海,转瞬间,灰飞烟灭!光怪陆离的异世界,灵识不灭,灵神不死,且观一个凡人如何走上恒古的巅峰,抱得美人入怀,成就那不死之灵神,君临天下!
  • 足球因为热爱

    足球因为热爱

    直到2307年,华夏足球才成为世界第一。绝对的世界第一。看着无数已故华夏球迷的墓志铭。戚风决定冒险回到过去。改变华夏足球的命运……因为喜欢才写的一部小说,只是自己的一个梦想。
  • 在世界的末路

    在世界的末路

    2141年,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以及不节制,世界植被覆盖率已经下降到13.4%,全球气候恶化,气温大大提升,导致南极与北极接近70%的冰川融化,无数城市被淹没。2145年,一,世界上第一只变异物种‘污邪’被发现,并在此后出现了大量‘污邪’,袭击人类,将许多城市与区域变为一片死寂之地。2175年,全世界剩余人口只有二十多亿,陆地缩小至原先的35%。与此同时,秽物在不断地进化成长,不断蚕食着人类的居住地。当世界来到了末路之时,我们,还能有希望吗?
  • 魔女全无敌:凤斗乾坤

    魔女全无敌:凤斗乾坤

    落嫣然是上古门派的绝世天才弟子,武功法术超群,几乎无敌天下,授命前往异世追寻上古异宝混沌珠!到达天元大陆,风云涌动,轰动天下!魔族、妖族人类各族暗流汹涌,且看嫣然如何惊艳天下,凤斗乾坤!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写作指南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写作指南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讲述写作技巧:取材、立意、构思、布局、语言、修改、文面、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
  • 世界田园

    世界田园

    因为随机的技能只有下雨,所以只能回家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