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70100000008

第8章 敌乎友乎,余惟自问

—— 徐懋庸与鲁迅

徐懋庸(1910—1977),浙江上虞人,作家,左联成员,20世纪30年代初,曾编辑《新语林》半月刊和《芒种》半月刊。1935年6月,由生活书店出版杂文集《打杂集》(收杂文四十八篇,附录别人六篇),1937年7月又由上海千秋出版社出版《不惊人集》。1938年8月,经艾思奇和张庚介绍,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他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延安文化界抗敌协会、抗大、晋冀鲁豫文联、冀热辽军区政治部、热河省文化界建国联合会等单位工作,历任教员、主任、学院院长、校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三分团政委、武汉大学秘书长、副校长,****中南军政委员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务。1957年,调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搞研究工作。不久,被打成****。后平反。1982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徐懋庸回忆录》,1983年,三联出版社又出版五十余万字的《徐懋庸杂文集》。

题目“敌乎友乎,余惟自问”八字,乃是徐懋庸在鲁迅去世时,敬献的一副著名的挽联:“敌乎友乎,余惟自问;知我罪我,公已无言”。表达了他热爱鲁迅却受到误解甚或诬陷而问天无语的悲愤之情。

我们知道他,缘于鲁迅。年仅二十六岁的作家徐懋庸,不知深浅地写了一封与他一生崇敬的鲁迅意见相左的信,引来了鲁迅的一篇著名杂文《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从此,鲁迅的这篇杂文成了经典的战斗檄文而广为传颂;而小人物徐懋庸的名字,却作为作乱的小丑,同样布流世间。大凡要弄清这段历史的人,无人不识君。

(一)

鲁迅早就认识徐懋庸,而且颇欣赏这位年轻杂文家,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之前的1935年5月5日,还为徐懋庸的杂文集《打杂集》作了序,发表在徐懋庸当编辑的《芒种》半月刊第六期(后收入《鲁迅全集 且介亭杂文二集》)。从鲁迅为徐懋庸《打杂集》作的序看,鲁迅还是喜欢这位年轻人的。对这集子他说:“我希望一定能够出版,也给中国的著作界丰富一点。我不管这本书能否入于文艺之林,但我要背出一首诗来比一比:‘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犹与梦时同。’”鲁迅引的这首诗,题为“经鲁祭孔子而叹之”,唐玄宗(李隆基)作。鲁迅是说杂文要比这等诗贴切、生动、泼辣、有益且能移人情。可见鲁迅对徐懋庸的杂文是肯定的。读《鲁迅全集》似未见其给其他凡夫俗子作过序。

那时朋友之间的往来,常以聚餐的形式。说徐懋庸与鲁迅熟稔,可举几次有案可查的聚餐:鲁迅的日记曾记,1933年9月11日,“曹聚仁邀晚饭往其寓。同席六人”。曹聚仁在《我与我的世界》中,说到他家中“同席六人”是曹礼吾、陈子展、徐懋庸、周木斋加上鲁迅与自己。饭桌上,曹聚仁还把鲁迅比作是嵇康,曹礼吾则为阮籍。1934年1月6日鲁迅日记:“午烈文招饭于古益轩,赴之,同席达夫、语堂等十二人。”《徐懋庸回忆录》记下了这次聚餐,他仍是十二人之一。鲁迅又在1934年9月13日日记中写道:“晚曹聚仁招饮于其寓,同席八人。”这八人中又有徐懋庸。此外,徐懋庸彼时还在编《芒种》,曾发表过鲁迅先生的《集外集 序》。可证徐与鲁迅很熟。还有《关于鲁迅与魏猛克的信》(龙泽巨)中说:“鲁迅给魏猛克的这封信是寄给徐懋庸托他转交给魏猛克的。”足见鲁迅对徐懋庸还是很信任的。

那么为何一年后,就与徐懋庸翻了脸呢?其背景是,1935年后半年,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当时的上海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周扬等“四条汉子”,接受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一些人委托萧三写建议的影响,认识到左联组织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决定左联自动解散,另筹建以抗日救亡为宗旨的“文艺家协会”。左联期间,四条汉子执行“左”的关门主义和宗派主义路线,不尊重甚至排挤鲁迅,打击与鲁迅交好的冯雪峰、胡风,鲁迅一直对他们的“左得可怕”本来就不满意,后来解散“左联”也未与鲁迅商量,只是派茅盾通知一下而已,这种不够尊重他的做法,更让他难以接受。不久,周扬又擅自提出“国防文学”的口号,且在宣传中,片面强调必须以“国防文学”为共同创作口号,忽视了人民大众的抗战作用,鲁迅便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革命文艺界围绕这两个口号,展开了激烈尖锐的论争。

就在鲁迅与周扬等围绕两个口号,针锋相对,剑拔弩张,火药味十足的时候,不谙世事的徐懋庸天真地给鲁迅写了封信,谈了他关于无产阶级在抗日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反对“不以工作、只以特殊的资格去要求领导权”并说明“胡风是坏人”等。我们不妨摘录一些徐懋庸信中的文字:“我现因生活困难,身体虚弱,不得不离开上海,拟往乡间编译一点卖现钱的书后,再来沪上。暂作为上海文坛局外人,仔细想想一切问题,也许会更明白些的罢。在目前,我总觉得先生最近半年来的言行,是无意的助长着恶劣的倾向的。以胡风的性情之诈,以黄源的行为之谄,先生都没细察,永远被他们据为私有,眩惑群众,若偶像然,于是从他们的野心出发的分离运动,遂一发而不可收拾矣。”信中又说“‘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口号”也是胡风提出来与“国防文学”对立的。信后还准备将自己译的《斯大林传》给鲁迅“奉寄一册,此书甚望先生细看一下,对原意和译文,均望批评”云云。

鲁迅见信后,在给杨霁云的信中,针对8月1日徐懋庸给他的信说:“其实,写这信的虽然是他一个,却代表着某一群。试一细读,看那口气,即可了然。”

很明显,鲁迅判断徐懋庸给他的这封信,是代表周扬一伙的。从左联成立前后,周扬等非常不尊重鲁迅,有事很少向鲁迅请教,甚或以党的领导自居,约鲁迅谈话,并无中生有地造胡风的谣,说他是南京方面的人,理由仅仅是听一个共产党的叛徒所云。对此,鲁迅以“四条汉子”称之。而尤令鲁迅所不容的是,他们提出“国防文学”竟连个招呼都不打。如今又写信批评自己,鲁迅自然气恼,便有《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的诞生。

而事实是,徐懋庸给鲁迅的这封信,并非如鲁迅判断“代表着某一群”。鲁迅的《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中,有“我看徐懋庸也下辈一个嘁嘁嚓嚓的作者,和小报是有关系了”等对徐懋庸的无端批评,徐懋庸便于9月20日的《社会日报》“星期论文”专栏里发表《关于小报的种种》予以反驳:

鲁迅先生也曾在《社会日报》上,用罗怃的笔名,把他写给别人的私信当作作品发表,别的许多高尚的作家也曾写过《星期论文》,他们都不怕发生“关系”,我怕什么来!责任分别,“罗怃”先生们不是并无“嘁嘁嚓嚓”之嫌么?

年轻的徐懋庸被鲁迅的某些不顾事实而伤害他的做法激怒了。连与鲁迅有很长交谊的曹聚仁也不得不为徐懋庸打抱不平:“人生何处不相逢?这样破了脸,真会终身切齿成仇呢!”不久,鲁迅辞世,徐懋庸再无机会与鲁迅修好了。

曹聚仁早已过世,对他的毁誉参半,本文不介入其“史人”、“妄人”之争,仅引其文章史料而已。后来,又据当事人徐懋庸在1976年11月17日给陈漱渝的信中讲:“你问我的一件事,本来很简单,但被人们弄得很复杂了。事实是:我给鲁迅先生的信,完全是我个人起意写的,没有任何人指使我。”正是“****”的岁月,六十六岁的徐懋庸的话,应该是可信的,而徐懋庸实事求是的精神,表现出的文人的良知,也是值得尊敬的。如果他真是受了周扬们的指使,他完全可以说出来。那时的“文化沙皇”早已被“******”弄得如同过街老鼠一般了。

另,周扬的确狂妄自负,但他还不敢用写信批评的方式来训导鲁迅。他与鲁迅毕竟在政治上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他与鲁迅的矛盾和分歧是局部的,是文学创作和文学运动方面的意见不同,只是在这背后有宗派主义和个人意气,使并不复杂的问题,变得很复杂。1936年9月中旬,冯雪峰按照党的指示,指出在抗日联合问题中“首先不应从文学问题上去求统一,而应从抗日的政治问题上联合作家”,所以“关于口号的名词的争论应该即刻停止”(吕克玉[冯雪峰]《对于文学运动几个问题的意见》)。就这么着,主要由革命营垒内部两部分有些意气用事而引起的一场热热闹闹的两个口号之争,便偃旗息鼓。

20世纪20年代末,阶级斗争日见激烈,导致了现代作家包括鲁迅、周扬等在内的作家急骤分化。30年代以后,民族危难,又要求作家重新组合,这促使中国文学的发展也必然出现一次新的调整。在这种大背景下,周扬岂敢指使徐懋庸如同他们“四条汉子”一样,打到鲁迅门上去呢?

据徐懋庸讲,给鲁迅的信是他“个人起意写的”,“没有任何人指使”,但常在周扬身边的徐懋庸,也承认他信中内容“是周扬平时多次对我谈论的,所以不能说周扬对我的信毫无责任”(致陈漱渝信)。

鲁迅发火发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之后,周扬见鲁迅与自己的矛盾公之于世,自己成了臭名远扬的“四条汉子”,怕得要命,为了推卸责任,曾召集会议,批评徐懋庸的“个人行动”,是“无组织无纪律”。徐懋庸也作了辩白。后来还说:“周扬想把我当成肥皂,以我的消失洗净他的责任!”“以我的消失”定有隐情,不过徐公和周公早已升天,无法再问了。

按说,写到这儿,关于徐懋庸给鲁迅写信的来龙去脉,已交代清楚了,但问题又有了发展,让人始料不及。

(二)

岁月荏苒,到了“****”后的1976年底,《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一则电讯,题为“新发现一批鲁迅书信”,编者按语曰:“这些书信,都是鲁迅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的最后十年写下的,其中对徐懋庸伙同周扬、******之流,‘以文坛皇帝自居’,围攻鲁迅的反革命面目的揭露,对我们今天深入揭发、批判‘******’****集团的斗争有重要意义。”

经历过“****”炼狱之后的徐懋庸,刚刚与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地迎来了打倒“******”的十月金秋。万万没想到,自己成为周扬同伙四十年之后,又成了“******”军师******的同伙。真是历史弄人,命运弄人。

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人,都会从其间得知,徐懋庸是作为周扬的“打手”的面目出现在1936年的,那时“******”的狗头军师似尚无资格露脸显名,即便偶见于资料,也与徐懋庸无关。

经查,《人民日报》所云“新发现的一批鲁迅书信”中,有一封鲁迅于1936年8月25日致小说家欧阳山的信。欧阳山的小说《一代风流》在20世纪60年代初颇有影响,此信是否是欧阳山提供,不得而知。按日期看,此信是鲁迅写《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之后不久写的。欧阳山1928年曾到上海,写过几本小说,应与鲁迅有过接触。此信充满了怨怒,其中有这样的句子,“但我也真不懂徐懋庸为什么竟如此昏蛋,忽以文坛的皇帝自居,明知我病到不能读、写,却骂上门来,大有抄家之意”。

鲁迅对于徐懋庸的斥责,在他的那封著名的信中,已说得淋漓尽致了,又何故再骂徐懋庸“竟如此昏蛋”呢?鲁迅的名言是“辱骂不是战斗”。可以肯定,是鲁迅真的动了肝火。他性格的另一面,狭隘、偏激便占了上风。他本来是了解徐懋庸并为扶持他,亲自为这位年轻人的书作序,冯雪峰是鲁迅身边最可信赖者,冯也会告知徐懋庸的一些基本情况,而且鲁迅在给杨霁云的信中,说“看那口气,即可了然”,他知道徐懋庸充其量只是周扬的打手而已。事隔几日,怎么徐懋庸就突然“以文坛的皇帝自居”了呢?这显然不合逻辑。然而又合鲁迅的性格逻辑,他与友人闹翻,比如同梁实秋翻脸,多因芝麻小事。骂沈从文,缘于道听途说,鲁迅的偏执,使他失了不少朋友。不然,如何解释以他的睿智会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说成是“以文坛的皇帝自居”?只能说是一种仇恨蒙蔽了他的双眼,而犯了一个极低级的错误。

如果我们理性看待“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原来是没有本质分歧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是一个总口号,“国防文学”是一个具体口号,它们是一家,而不是对立的。闹腾得这般热闹,怕与人为因素不无关系。

就为鲁迅这句“以文坛皇帝自居”的话,在粉碎“******”之后,人民看到希望之时,将徐懋庸老人再度推向深渊,沉寂了四十年之后,又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尤为滑稽的是,还把徐懋庸和******弄在一起,且名列周扬、******之前,坐上了这伙人的第一把交椅。“******”是倒台了,文化****主义横行的1976年,这种荒诞自然不足为奇。但徐懋庸真真尝到“人言可畏”的苦头。早就作古的鲁迅,曾写过《论“人言可畏”》。他当然没想到他的言,尤为可畏,其杀伤力无法估量。

世上的社会批评家,不少人最容易势不两立,习惯凡事水火不相容,总是天下唯我独尊独醒。这样,也往往容易形成智力优越感,极容易在愤怒中轻视乃至侮辱别人。鲁迅也难于幸免,他对徐懋庸的做法便是。真正的批评家,应该学会对别人人格的尊重,对平等观念的实践,给一个即便你痛恨不齿的人以基本尊严。鲁迅真的做得很不够。虽然他口头上也说,论争“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见到鲁迅的这封散佚于《鲁迅全集》之外的信,徐懋庸百感交集,大病了一场。不久,于1977年2月9日含冤含恨,去了天国。距这封信发表不足一个半月!

1977年3月初,家属得到通知,“徐懋庸同志犯有严重错误”,因此不许开追悼会。徐懋庸一生勤勤恳恳努力工作一身清白,所谓“严重错误”仅仅是因为他给鲁迅写过一封探讨问题的信。六月飞雪,千古奇冤,纵观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但论其奇其冤,有超过徐公的么?徐鲁二人倘在天国相遇,该是怎样的相对?

1979年在八宝山为徐召开追悼会,悼词说:徐懋庸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文艺界和社会科学战线的老战士”。“战士”的称谓,虽然来得很晚,但终于给了他一个交代。鲁迅对他的诬词,当然也就推翻。个人的尊严得到尊重,这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

重新读徐懋庸送给鲁迅的挽联,突然悟出,这或许是徐公给自己作的墓志铭:“敌乎友乎,余惟自问;知我罪我,公已无言。”“公”虽无言,清则自清。

同类推荐
  • 权力野兽朱元璋2

    权力野兽朱元璋2

    《权力野兽朱元璋》:全面讲述朱元璋无权、谋权、夺权、掌权的权术人生!公元1345年,18岁的乞丐朱元璋,三天没要到一碗饭,躺在破庙门口快饿死了,还捧着《资治通鉴》在看!5岁时,朱元璋投靠起义军头目郭子兴,为一块烧饼,当起了哨兵;两年后,因功高震主,遭郭猜忌,他果断交出全部兵权,静观其变,伺机而动。一年后,郭病死,28岁的朱元璋乘机上位,独揽大权,制定“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用三年时间,就将众多实力曾远远强于自己的对手或劝降、或吞并、或击溃。41岁时,朱元璋称帝,此后独掌中国30年,数次血洗宫廷,杀功臣李善长、杀功臣蓝玉、杀功臣傅友德,将朝廷百官完全笼罩在自己不可挑战的威权之下。朱元璋对待权力,拥有野兽对待猎物一样的本能:强烈的欲望,可怕的耐心,漫长的潜伏,混乱中保持警醒,判断出真正的机会,露出獠牙,发出致命一击。这个嗜权如命的明朝开国皇帝,留给世人的却是一个太平盛世,史称“洪武之治”。
  • 货运大王佐川清

    货运大王佐川清

    本书是号称日本“货运大王”、“佐川捷运”的创始人和总经理佐川清的个人奋斗自传。佐川清幼时受尽后母的折磨,小小年纪就远走他乡做苦工度日。然而恶劣的环境并没有挫败他的毅力和决心。日后,他以一个地地道道的脚夫创业,奇迹般地建立起他的企业王国——“佐川急便”——一个拥有近万辆卡车、垄断日本国内货运、并在世界货运市场上占重要地位的大型货运公司。
  • 权谋曾国藩

    权谋曾国藩

    曾国藩纵横官场靠的是厚道而精明的权谋术。厚道是他大智若愚的“阳谋”:在错综复杂的人际中,把精明挂在脸上,并不是好事。做人朴拙一点,让他游刃有余。精明是他审时度势的“阴谋”:官场如战场,只有懂得参透人心,对局势做出明确判断,才能长袖善舞。
  • 吴梅村传

    吴梅村传

    吴伟业为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其诗才在清初堪称第一流。本书作者为国内研究吴伟业的第一专家,文笔流畅,叙述细腻。全书将配插一定数量的图版,以求图文相生。
  • 教师公文包-名人风范

    教师公文包-名人风范

    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就是: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了把这种“转型”工作做好,我们配合当前的新课程策划、组织并编写了这套“教师必备知识丛书”。此套丛书的特点,一是“准”,它准确地体现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准确地解读了新课程标准;二是“新”,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要求;三是“实”,它内容充实,资料翔实,语言朴实,有很强的实用性。
热门推荐
  • 星星来泡饭

    星星来泡饭

    “是你以天使的模样坠入凡间……”她从来没有想过冷漠如程邢星也会说点小情话,更没想过那个温润的少年会对自己暗生情愫……少女,也许就是这样,觉得自己无论多大,都会热爱童话,英雄和魔法。
  • 我那不可思议的人生

    我那不可思议的人生

    学生夏海被女神以他的生命来要挟,不得不接受了她的传承试炼。咦,怎么改名成死亡任务了?算了,名字而已,小事。等等,这都是些什么狗屁任务?请成为一个坏人。好吧,坏人就坏人,大不了我去当个小混混。请成为一个好人。“……”好人你大爷啊,我都是满城皆知的坏人了,谁还相信我是个好人?先定一个小目标,成为亿万富翁。这个我喜欢,其实做个有钱人也挺好的,不错不错。请成为一个落魄的乞丐。我XX你XX,那我之前赚那么多钱到底有什么用?来来来,你从我身体里出来,咱们比划比划。请……滚!每天三更,12、18、21点各更一章,收藏推荐多会爆发,谢谢支持。
  • 天下美文幸福卷:愿你被世界幸福相待

    天下美文幸福卷:愿你被世界幸福相待

    本书以幸福为主线,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关于幸福的美妙画卷。篇篇美文挖掘世界中常被忽视的美好,使身处逆境中的人们,学会如何生存,如何陶冶自我的幸福情操。人生多磨难,学会幸福,这也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程。很多人抱怨不幸福,其实幸福无处不在,但愿这些文章,可以让你对这世界永存美好情怀。
  • 特工学生

    特工学生

    新书《盖世仙尊》已开,作者QQ:3873672世界顶尖特工,背叛组织被杀,却神奇附身一个高中男生。从此这个叫张元的普通学生不再普通。
  • 缘分的所谓有无

    缘分的所谓有无

    ????本文集现代言情、古代言情、灵异玄幻等各类小说为一体。通过文中人物的离合悲欢,诠释了缘分的所谓有无。望各位读者喜欢,并收藏。?
  • 平淡也是爱

    平淡也是爱

    一切很平淡,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只有细水长流。一切在打怪升级中展开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口袋妖怪幻想

    口袋妖怪幻想

    神秘的涂山家,诡异的天碑启世,那铭刻于碑面残破不全的曼殊沙华,疯狂而又满是血腥的枯骨血祭,蕴藏于尸骨的恶鬼诅咒……...……“我们不知道这是幸事还是祸事,但自从天碑出现在这个世界,才知道,世界的真相远不止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 震撼心灵的智慧故事(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

    震撼心灵的智慧故事(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

    快乐是一种心境,一种积极的心态,成熟的人懂得时刻保持一颗快乐的心,用快乐去开创完美的人生。本系列快乐阅读丛书从快乐的高度策划与立意,用无数个快乐的小故事撞击心灵,力求使读者在阅读中体验快乐,在阅读中升华快乐,进而开创自己更加积极快乐的人生。
  • 眺望世界的彼岸

    眺望世界的彼岸

    他和她分明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但就是那么碰巧,他们互相爱上了对方,爱的不可自拔,但重重磨难让他们更加珍惜对方,更让他们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