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15000000015

第15章 刚强的心,永远学不了佛

2009.06.13第四天晚间开示

本来这支香要向各位说明发愿和回向,但今天中午大家在忏摩时,我发现大家从头到尾都唱得很好,拜得四平八稳,但并没有从内心里流露出真正的忏悔,身心都还是处在一种非常刚强的状态,因此也就难以折服自己的妄想执著和固执的人我见。

无论唱念或礼佛,我都没有办法从你们的身心里感受到一种从内心发出的至诚礼拜和忏悔。所以这支香,我希望能再进一步向大家说明在忏摩的时候,如何能够真正地把自己的心发露出来,而且能真正从忏悔中得到一种生命自新的力量,而不只是用嘴巴唱唱而已。

师父的眼神,充满鼓励和安慰

没有内心至诚的感动和忏悔,你所念出来的声音,听起来虽然不错,但就是感动不了自己,也感动不了别人,也就欠缺了一种力量。我希望大家在唱忏悔偈时,嘴里念着经文,心里不只是去推敲经文的内容,同时还要去思索经文内容的义理。

在这里和各位分享我自己忏摩的方法。

当我至诚拜下去的同时,我首先感受到的可能会是:今天我何其有幸,能够在这个道场里跟随大家共同来礼佛、拜佛,这样的机缘何其殊胜!这样的恩德是来自于我的亲教师圣严师父!弟子今天有这样的能力与机缘,在这里和大家共修,是师父用他一生的生命来浇灌我,让我能够得以成长。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老人家一生对我的恩德何其大!但今天,我能够报他的恩吗?我能在他的身边尽孝吗?自己满心惭愧。尤其是当他老人家刚回到中国台湾,正在开创法鼓山和建立种种事业之际,我是他座下资格最老,也是得益最多的弟子,但我没有在他的身边为老人家分劳尽一份弟子之心,反而他老人家还要分神来关心我,更加劳累!

此时此刻,只能充满着无限的愧悔。虽然在他老人家晚年时,我自己的道场也差不多安定了,自己修学求学的过程也到了一个段落,比较能常常向老人家礼座、亲近老人家。师父也要我在僧大(法鼓山僧伽大学)授课,赋予我禅堂板首的重任,但毕竟此时,老人家已迈入晚年。

我只恨我自己,为什么我年轻时不知道师父的可贵,一心只想向外追逐自己的理想,希望学到更多的东西,使自己身心更有力量传播佛法,走了一条曲折的路。这是一种脱不下对自己身心执著的心所造成的,以至于当师父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没办法帮助他老人家。

虽然在他晚年的时候,我尽了一点儿力,但发挥得非常有限。当我眼睛一闭上,就想到师父在禅四十九的期间,每逢星期一、三、五洗完肾后,就拖着病弱的身体上山进禅堂。即便脸已浮肿、身躯肿胀,走起路来也相当不稳,但他的眼神还是充满了坚定,不畏病苦,他就是愿意这样地为众生付出!哪怕他体力所能负荷的开示时间并不多,但他还是愿意来!

起初我只答应回山上帮忙两、三个七,师父很慈悲不给我任何压力。但过了一个七、两个七后,看着师父的日渐衰退的身体和体力,我觉得自己应该担负起更多的责任,所以告诉果元法师:“我会负起这四十九天的责任。”

当果元法师向师父报告时,我在师父的病容里看到一抹欢喜的微笑,他的眼神投向我,充满了鼓励和安慰。在那一刹那,我真惭愧!作为一个传法弟子,竟然不能够承当师父的愿心帮他分劳!我所做的一切,都算不上真正的发大心,也没有真正的大承当,总是思前顾后!

我就是这样拜愿忏摩。每一次,我的心中就会唤起这么一个老人,拖着龙钟的身态,仍然为了我们的道业,为了众生的慧命,付出他最后一分的心力。

不论各位是否参加法鼓山的禅四十九,我相信在座大多数人,都曾接受师父的教导,或多或少都跟随他老人家学习,至少也曾经皈依他。如今圣严师父虽然不在了,但他对我们的盼望与期许,不曾因此停止。

今天我们在这里参加这次的共修,我们真的从心中生感念吗?我们是否从自己的内心里真诚地感恩他老人家?我们可曾想过,他老人家一生为什么要这么辛苦?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我们众生。

今天在这里行忏悔,我们的心却连一点忏悔心、惭愧心和感恩心都发不出来!我们何其可怜!我们的心又何其刚强!师父离开我们才没有多久,但在我们的脑海里,在我们的生命中,却好像已经没有这样一个人存在了!

我们在礼拜时,是否感受到师恩是一种永远报不尽的恩德?是否自己感到惭愧?时至今日,自己仍然一点儿长进都没有,自己的身心发不出智慧,也显不出慈悲的力量!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又怎么去照顾别人?佛法有多好,你能够真正告诉别人吗?

就像这样,一想起师父,自己真的就要惭愧得五体投地,觉得汗颜,这么一来,惭愧心就会自然生起。

不仅想到师父如此,想到释迦牟尼佛,难道不会惭愧吗?佛陀用他多生累劫的修行,在此生成就了佛果。当他成就以后,辛辛苦苦地在娑婆世界传播大法,度化世人众生。各位想想印度那样落后穷苦的环境,在经典里甚至常用“火宅”二字来形容。各位在别的地方可能不能体会得那么深,但印度的热,真的会热死人!温度可以达到摄氏四五十度,甚至五六十度!走在地面上,是会烫人的!在石头上打个鸡蛋,马上就能煮熟。即便在今日,印度落后穷困的地方,你亲眼看过后都还很难相信有人可以在那样的生活条件下活着!

可是,佛陀却舍掉了贵为太子的一切世俗享受投入修行。当他证道后,他用他的脚走遍了五印度(即整个印度,古代将印度画分为五个疆域),就是为了弘法、度众生!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决心?我们自己修学佛法,都没有这样的意志与决心来要求自己,又如何能无我地去利益别人?

你怎么能不惭愧!

所以,当你自己在拜佛时,你面对着佛陀,能够不惭愧吗?你面对着佛陀,能够不感恩吗?你为什么没有感受到佛陀的人格、精神和生命?为什么无法将这种生命精神,活生生地流徜在自己的血液中?难道佛陀对你而言,只是在嘴里念一念?你礼拜的对象,就真的只是那些木雕石塑?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我们自己的身心,却依然是如此冥顽不灵?一点点儿的道心,一点点儿想利益众人的心,都没有发出来!

再想想,我们今天能有这样的身体、生命,是父母养育我们而来的。今天各位能在这里拜佛、学佛,哪一点儿不是来自于父母的恩德?而你的这一生,在你的心里或在你的行动中,你对你的父母又做了多少的报恩行为?你真正感恩过吗?真正孝养过吗?

佛陀在《父母恩重难报经》里告诉我们,父母恩比天地之恩还大,是我们穷尽一生都无法报答的。佛陀说,父母尚在者,就如天上有日月一般,日月就代表着光明与温暖,是我们最大的财宝。而我们真的把自己的父母当成光明、温暖,是自己最大的财宝吗?没有!太容易得到,所以我们就不容易去感恩,更甭提要反哺尽孝!

经典教诫我们,要一头担着经,一头担着父母。即便经过累世累劫,父母的恩德依然报答不完!今天,我们在礼佛拜佛时,要自己想想,曾对自己的父母感恩过吗?曾经对他们行孝过吗?如果没有,你怎能不生起惭愧心呢?

刚才有一位师兄对我说:“法师,你好难得,十二岁就出家了!”我回答他:“当时我根本不觉得难得,我只觉得自己命苦!”但等我长大对佛法有所领悟后,真的时时刻刻觉得父母恩报不完!尤其我的母亲已经九十五岁了(时为2009年),在我的道场和我住在一起。她老人家天天就跟着我们的作息拜佛,她期待我能够把我所体验到的佛法,教导大众。她当然舍不得我离开她的身边,可是她更高兴她的儿子,能够把佛法教导给更多的人。她老人家只是一直叮咛我:“要谦虚!不要贡高!不要以为自己很了不起!要把自己所懂的东西,欢欢喜喜地告诉别人。人家若不懂、不了解,也不要责骂人家,不要认为别人怎么都学不会。”

我离开她老人家在外弘法时,心里总还是想着她老人家,感恩她这一生为我的付出。真的,没有比她老人家更苦的人!她个子又小又矮,没有受过任何教育,从小就被父母亲送给别人,没有多少年纪,又被塞到我们罗家,做我爸爸的老婆。吃尽了种种的苦,好不容易帮我爸爸成家立业,可是老爸一有钱后,就开始风流了!取了小老婆,再也不管我们了。

我四岁时,母亲就带我离家,四处帮人煮饭帮佣。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我们去投靠一位开设煤炭厂的亲戚。我们到了那里依旧无以为生,所以就在炭厂旁边,用木板搭了一个像遮雨棚的小棚子,在棚架上排放一些零食饼干杂货,就靠着这个算不上买卖的生意过日子。

我们没地方住,但是煤炭厂旁有一间破破的小木屋,四周长满了杂草。我们清除了杂草,用木板钉了一张小床,因为屋顶是破的,每天我都可以在仅容一张小床的屋子里看见天光,白天我有太阳陪伴,晚上睡觉有星星月亮作伴,下雨的时候就会滴滴答答地奏起雨之奏鸣曲,很好听!但就是得拿着瓶瓶罐罐去接雨,否则会把床弄湿。因为地方偏僻,又长满杂草,到了夏天经常会有蛇出没。一开始的时候,我们没有电,只能摸黑过日子,后来才接电了。虽然我们只能装设小小的灯光,但在天黑后能有一盏亮光,还是让我感到温暖光明。

下雨天冷时,我们母子两人就抱在一起取暖。经常还要被人欺负,或受到言语上的糟蹋,但她老人家都把委屈往自己肚里吞,即便有泪也不弹。当时我年纪虽小,也得学会坚强,不能向妈妈诉苦,因为只要一向她诉苦,她老人家就会哭得比我更厉害,所以我也从小就学会了把眼泪往肚里吞。

其实,给我最大的力量就是,妈妈永远都是相信观世音菩萨,再苦的时候她都叫我念观世音菩萨。她辛辛苦苦把我拉拔到十二岁,在这段期间内替人家帮佣维生,之后到寺庙里帮忙,后来就到了中坜的元化院。元化院是个尼庵,不住男众。刚到之初我还小,大家都不介意,但年纪渐长后,的确不方便,因此就介绍我到文化馆。

文化馆只收小沙弥,所以我只好出家当了小和尚。在一般寺庙,老和尚对徒弟都蛮好的,没想到我去文化馆遇到一个老和尚,整个人就像阎罗王似的!让我受尽了苦,真的是……

刚开始时,只有我一个人到文化馆,我的母亲仍留在中坜的元化院。以前受苦时,总还有妈妈在身旁,还有点儿安慰。但到了文化馆后,妈妈不在身边已经够难过了,又受到师公严厉的生活教育,苦得我跑到后山想自杀!我十二岁就想自杀了吔!绳子都吊上去了,但我想到妈妈这么可怜,如果我自杀了,她怎么办?所以又从山上走了下来,决定把所有的苦都承当下来!

学佛后,当然自己就了解很多因缘因果,但对父母亲的恩德,是永远感恩!对师公的恩德,现在当然也更知道感恩!以前我非常恨爸爸,可是现在我反而觉得应该感谢他,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没有这一段的因缘,就不会促成我出家。

要柔软,懂吗?

一般父母亲都不会舍得让孩子出家,哪里有人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庙里去当和尚!马来西亚也是如此。大概在1981、1982年左右,我去马来西亚时,马来西亚全国总共有十三州,但连老和尚都算在内,所有的和尚人数加起来不会超过十个人!所以马来西亚的和尚当时可是很拿翘的!尤其七月做法会时,根本都找不到和尚!

人都是如此。日子过得去的人,谁愿意把孩子送去寺庙里当和尚呢?因此,当时我就感叹自己的命很苦!可是后来我又想,如果没有这样的逆因缘,就无法成就我出家;没有这样的逆因缘,我自己也得不到佛法真实的受益!有多少人出家,出家后尽形寿了一辈子,可是却永远只是在外相上打转,也无法体会到什么是真实的佛法!

我自己从小就体受师公的鞭策,稍稍长大后,到了佛学院修学佛法,又遇到诸多善知识的教导,师公圆寂后,师父又回来带我。我觉得我这一生的出家,让我确实了解何谓出家,也得到出家真实的受益,否则,若只是青灯木鱼敲一辈子,即便让我敲烂几十个木鱼、坐破几十个蒲团,却仍然不知道什么是佛,我真的会到最后一刻,连眼睛也不愿意闭上!就是那么不甘心!

遇到师父这样的善知识,让我的生命确确实实得到一个入处,心里真的觉得非常踏实,也非常感恩这辈子有这样的逆因缘!没有这样的逆因缘,就没有今日的我。从这里,我就能生起真正的感恩。

我在礼佛拜佛时,常常就会想到妈妈,想到她那老人家的模样、形相,尤其是她的眼神满含着对儿子无尽的关怀、无尽的期许!她不是期许着我要在她身边侍奉她,而是期许着这个儿子能够真正以佛法利益更多的人。

我的母亲是苦过来的人,因为在她最苦的时候,得到了佛法的照养,所以她比谁都还相信佛法。说句老实话,她甚至相信到只要一句佛号,连生病都不必去看医生!连看医生那简简单单的挂号费她都愿意省下来,然后拿去做布施。她也不愿意去买药,就是相信佛菩萨!她的内心就是如此。

她已经九十五岁了,还是经常跑到外头拔草!不是拔我们寺院的草,是拔外面路上的杂草。她担心草长得太长了,小学生走过时会跌倒,或是草丛中藏养蛇类,吓到路人。每次她都做到快中暑了,还不知道要歇手,我生气地说她,她却总是觉得自己还做得动嘛!应该去做。

所以,当我在礼佛、禅坐,以至于任何时刻,无论身在何处,心里就会浮现出母亲这一生对我的付出,我真的如此。你说这是割舍不掉的爱吗?或许,当然是!但母亲和我,都把这样的情感化成更高更广的爱,是对众生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怀。

我举这个例子是要告诉大家,当我们自己在用功、忏悔时,就应该常常想到:我们对得起父母的养育吗?对得起父母对我们的那种无尽付出吗?我们今天回报了多少?我们今天又做了多少?

如果这样的心你都发不出来,可见你的心真的是多么刚强!刚强的心是永远学不了佛的。要柔软,懂吗?

就是这样从这里忏悔起,从种种的感恩、种种的珍惜中,开始生起一丝的忏悔。珍惜现有的种种一切,感恩现有的种种一切,你自己才会从其中开始成长。反之,即便有这么好的佛法,但我们在修行时,却不能全心全力地投入,无法从中得到一丁点儿的利益,那就不是佛法辜负我们,而是我们自己辜负自己!不是师长辜负我们,而是我们自己没有把师长的教诫放在心里真正成长!

还有,我们来到这里共修,你自己一个人来到这里,家里的事情是由你的另一半或儿女们去承担。他们都担下来了,只期望你来这里能好好修行,也希望你能好好地成长,但你在这里的所作所为,甚至所思,对得起他们吗?你有没有把你的生命与时间真正用在佛法的精进呢?

他们期望你来这里能够成就,期望你的身心能够得到佛法利益,得到真正的快乐幸福,以至于能让他们感受到从你真实生命显现出来的慈悲的力量。但为什么你却没有那份惭愧心、那份感恩心、那份自我要求的心呢?你如果不成长、不净化,对得起他们吗?

你看,有多少的对不起啊!难道我们就是发不出那种心吗?想到这里,我们自己真的该生起大惭愧!师恩、佛恩、父母恩、家人恩,种种一切的恩德,我们都没有真正地回报过,我们也没有真正真心地感恩过。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的心太刚强了、太粗糙了!我们并没有从心地上真正重视佛法,所以没有得到真正的净化;我们没有以佛陀给我们的恩德和智慧去真正转变自己。

在座大多数的人,可能父母亲已不在了,我们的师父现在也不在了,所以此时此刻,就只能等待着我们每个人自我的成长!只有你们从自己内心里将师父的法真正地承当下来,让自己真正地成长起来,那么师父的生命,才能在每个人身上真正活过来!

一个人活过来,就可以影响一家人;一家人活过来,又可以去影响更多更多的人!这样,我们就可以成为师父的千百亿化身,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师父的恩德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当我们再面对着佛像、再面对着师父的法像时,我们自己会告诉自己“师父我尽心了!我做到了!”这些话,与其说是讲给你们听的,还不如说是讲给我自己听的……对不起,我失态了……

真正打开自己的心地忏悔

师父走的时候,真的,我没有掉眼泪;他荼毗的时候,乃至于植葬的时候,我都没有掉眼泪!我只是在内心告诉自己:“师父,你放心地走,我一定会承当!我一定会努力!”可是,今天处在这里,这是师父一点一滴留下来心血,我何其有幸,能在这里!所以很失态,真的很对不起……

其实哭泣、悲伤,都没有用,要化做生命真实的力量!像我的师兄弟们,每个人都承当很多的责任,他们举办了一次又一次的修学活动,是用他们的生命在维持着,让师父真正的教法能更普遍地弘扬下去,所以我应该向他们效法、向他们学习!

我也但愿在座所有的菩萨们,无论是东初禅寺、法鼓山象岗道场,或是其他的道场,只要是师父开创的,大家都能多多去参与活动。其实也不是只局限于师父的道场,只是因为我们与师父已经结了这样的缘。任何的道场,其实都可以去参与,只是作为一个修学佛法的人,广结善缘、广为修学固然重要,但还是有渐次性存在,也就是除非这门功夫你已经学好了,你才去修其他法门。此外,当我们跟随某位亲教师学习时,这位亲教师就是和我们最有缘的。如果我们的身心也能因他得力,就更应生起感恩的心,尽形寿,甚至生生世世顶戴奉受。

所以,我希望我们能够打起精神!我们不是要跟谁比较,我们也不在乎师父走后,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团体;我们不在乎别人的评论,也不在乎别人用怎样的心来看待我们。只要每个人都能秉承师父的愿心继续努力下去,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在师父常寂光土的庇护之下,更加坚强,做得更好!

以上是告诉大家,应该如何做忏摩。现在了解了吗?就是要真正打开自己的心扉,然后从自己未圆满的地方开始忏悔。尤其是对我们身边最亲的人,包括我们的师长、父母、儿女,乃至于同修、道友等,我们是不是时时刻刻真正存有那份感恩的心?或者真正存有尽心学习奉献的心?如果做得不完美,我们就在忏悔之中常常反省自己,也从忏悔之中净化提升自己。

如果能够像这样落实忏悔,身心自然就有力量,我们就能做得很长远,也能常常做得很开心、很欢喜,不会时常觉得充满了种种阻碍和问题。之所以会产生阻碍和问题,是因为我们的智慧、悲愿不够,如果自知智慧悲愿不足,就应该在挫折中去学习,并从经验中获得成长,化这些阻碍和逆境为自己的增上缘,使我们自己的道心和修学能力更加坚强!

因为明天是最后一天了,所以现在我们应该学会如何真正地发愿和回向。

发愿,是因为我们修学的这几天,真正得到了佛法的利益,所以我们所发的愿,不只是希望今后能够持续地以佛法来亲近自己、庄严自己,甚至也要祈求佛菩萨,在我们今后实践佛法的路程中面临着阻碍之时,能让我们有信心、有勇气去接受它、承当它,而不是希冀佛菩萨替我们去除阻碍。

此外,我们还希望自己能在修学之中,得到真实的成长,并且能把自己体验到的受用,影响其他人。好比师父常说“佛法这么好”,这个“这么好”不是只用嘴巴说说而己,而是要从你的生命中体验出来,然后自然地行之于外,让别人也都能感受到,那才是真正的好!否则你说自己好,那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而且,你如果不断地说自己的方法、体验有多好,就好像在暗示别人的经验或法门不如你的好,很容易产生误会或纷争!

我们会说佛法真的这么好,实际的意义只在于:“我们从自己的生命体验到佛法的好处后,把这种经验受用和别人分享。”所以这不会变成一种认知或见解的推销或强迫信服,也不会认为不接受自己知见的人,就是魔鬼。我们只是把自己生命体验到最好东西,和别人真正地分享,让别人也能体验到它真的是那么好!

我希望大家在拜愿时,不是要祈求佛菩萨消我们的业障,去我们的烦恼,而是祈求佛菩萨。当我们自己遇到最大的挫折、陷入绝望时,给我们信心、勇气和力量,让我们还有希望和意志去承当。也就是说,拜愿不是要佛菩萨替我们消除种种阻碍,也不是要移掉路上的障碍,只是给我们信心和勇气,让我们在未来继续面对着这条修行路道时,能够承当起自己所造之业障。

在渐次的修学过程中,自己虽然尚未完全成就,但你可以渐次地将这种力量和经验和别人分享,希望别人也能够真正得到这样的好处。这就是真正的发愿,愿一切众生皆能离一切苦、离所有难。

身体的苦难当然是难,但这样的难,比较容易除,实际上最苦、最难除的是内心的苦,尤其是心的执著、贪嗔等习气。心苦就得用佛法的真实义来转变自己,让自己具有真实的智慧。若能具有真实的智慧,你心中的苦、烦恼和执著,就不再是苦,你也就不再烦恼。当你真正从自己的苦走过之后,你就会产生悲心,会真正去怜悯别人,会真正去体会别人的苦。

我们看到别人受苦时,常常只是当下觉得人家很可怜、很悲惨,但这只是一种情感上的觉受,而不是因同样走过,或能感同身受,真正从心底生起的慈悲怜悯。因着情感、情绪觉受而生的慈悲心无法持续很久,但如果你自己曾经从生命最苦的过程里历练、承当过来,当你看到别人受苦时,就会产生“同体的悲心”。当这种悲心显现出来时,你就能真正了解受苦者的种种一切,才能真正地接纳受苦的人。受苦者也会从你的了解和接纳中感受到一种关怀,此时你帮助他,他才能真正受益。

和佛陀的生命直接相应

否则,很多人的帮助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因为他们自己的体验、感受不深,可能就只是嘘寒问暖,受苦者就得力不大。当你自己走过生命中很多的困难和困境时,这些经验就会成为智慧,原本苦难的心情经过转变后,就会变成一种慈悲的显现。

我希望大家不必害怕自己可能会经历怎样的挫折或病苦,或者担心未来会如何的悲惨,其实,在我们尚未修行、身心没有力量时,这些挫折苦痛真的是很悲惨,但当我们以佛法来修行,超越了自己在外相上的执著,甚至能见自本性时,这些苦痛磨难反而会变成一种智慧与慈悲。

所以,如果没有娑婆世界,佛也不可能成佛——因为真正的解脱,是来自于对生命苦难的真正承当,只有当你承当后,它才称做解脱。

我们会在晚上拜愿。拜愿就是要念“本师释迦牟尼佛”,而且一面拜时,要一面观想佛的功德和慈悲,但各位不要观想出佛的形象,就只是用心去感受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是如此殊胜地在自己的身心之中,所以自己也应该要有像佛陀一样的智慧慈悲。

那如何将这种“感觉”,化作生命实际的体验?为了让自己的身心随时都能显现出如佛陀一般的智慧和力量,为了让这种力量能在生活中落实,你就得在一面拜愿时,一面去观想、感受。甚至在拜愿的同时,你要以至诚的心祈求佛菩萨给自己一种力量、信心,乃至于更清楚的认知,让自己得以了解今后该如何将佛法实践出来。

因此,拜愿其实不仅是一种祈求,更深入地说,拜愿是我们和佛陀生命的直接相应。刚开始修行的我们,对于如何掌握修行、如何从修行中得到生命的力量和安定,其实是很茫然的。所以会在内心祈求佛菩萨给自己一种生命和力量的指引。拜愿最先是以这种有相的方式来和佛相契合,到最后变成无相,也就是“无愿求”。无愿求其实就如同达摩四行里的“行入”。

首先,你要先承当所有的苦难,这就是“报冤行”。当你拜佛、拜愿时,你不是祈求佛菩萨替你铲除种种的阻碍与苦难,而是要知道这些苦难其实是自己所造之业,所以面对这些业报的来临,你不该逃避它,而是该真正地去承当它。因此,不要再怨天尤人,也不要逃避,而是要借着这样的环境和业报,让它成为自己生命中的真实历练,也就是把它当成一种考验。

以我自己为例,我从二十一岁起,全身的病痛就那么多,这对我而言是不是一种很大的考验呢?一般人若是遇到这种情况,可能紧张得要死!尤其上次在道场遇到一位中西医都精通的医师,他告诉我:“师父,你这不是脑瘤,这是血管瘤!”我问他“血管瘤是什么?”他回答:“血管瘤比脑瘤更可怕!因为血管瘤随时都会爆裂!”

我听完后笑了一笑,感觉好极了!为什么?因为这样走得更快!当我自己所做已了、责任皆尽,若能这么走,不也更好?不必拖嘛!像我们师公东初老人,前一分钟还在跟人家打电话,下一分钟坐着就走了!何其逍遥!何其自在!一点儿病痛都没有!而我一生病痛到现在,我也希望到最后一刻也能够没有病痛地离开,多好呢!

所以,当我听到这位医师说我的病是血管瘤时,其实我根本不在乎。如幻假的身体,何必去贪恋它呢?做自己该做的,做到那一刻该来时,就走嘛!

那为什么一般人没办法这么泰然处之?因为我经过病痛苦难的历练,学会了不对生死病痛生起一种恐惧或颠倒,而且我还能借着这种病痛来了解佛法——人生本来就是生老病死苦,该如何解脱生老病死苦呢?就是深入佛法,并从佛法中得力。

我希望大家在拜佛拜愿前要先了解,所谓的“愿”,就是要用以下观想的方式,让自己知道该如何去修行,如此拜愿才能契合于佛、契合于法。

首先,我们就要先祈求佛菩萨,给自己信心力量,让我们能承当自己所造的身心果报。该受的,无论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或者有多么的苦,都没有问题!也就是说,心要先能承当它。接着再从修行中去转变它,让它成为自己逆增上缘的成就。若能做到这样,就叫做“报冤行”。

各位不要看到“报冤行”,就消极地以为:“唉呀!如是因,就受如是果,反正就是这样嘛!我也没办法!”如果你是这样的心态,就不是真正了解报冤行。所谓报冤行,首先是要你积极承当原来的果报,但更重要的是,要让这尝受果报的过程,成为自己生命的一种实修体验。换言之,要化逆境为顺境,并从逆境里让自己增长对法的真实认知,进而得到真实的智慧,并且透过逆境和苦难真实地去体会生命,去产生对自己生命和众生无限的慈悲愿力。这点非常重要,这是“报冤行”。

达摩四行的第二行是“随缘行”。有人可能会问:“报冤行跟随缘行有什么差别?”随缘行是在教诫我们,当自己有所成就,甚至众人也认为你很了不起时,你自己不要认为这全是因为自己个人的努力奋斗所换来的成绩,因而洋洋得意,或者自以为了不起。因为即便你当了总统,或是成为全世界的首富,乃至于你现在所享有的一切,虽然要靠你自己本身的努力才能达成,但更重要的,其实也是因为“众缘和合”所致。

好比现在美国最有钱的比尔·盖茨(Bill Gates),他是靠计算机起家的,发明设计了许多程序软件,但如果他生在一百年前,没有时代的配合,他有办法发明这些东西吗?没办法,当然也就赚不了这样的钱!

为什么爱会变质?

也就是说,比尔·盖茨财富成就的基础,是从最早最老的计算机科技,一直累积到今日(或者说,几十年前),刚好他的才能、天赋和努力又都能配合,能和这个时代的环境背景衔接,然后从中创新发明新计算机、新的操作系统、软件,甚至后来又有知识产权等等种种法律的保护,才能开始赚大钱!由于有种种因缘的和合,比尔·盖茨才得以成就,并不是他一个人独力就可以成就这一切的。一个人再怎么了不起,因缘若不成熟,什么事情也做不到、达不成!

例如我现在带领大家共修,坐在这里讲法有模有样的,是位堂堂的法师,但如果把我丢到大寮(厨房),你们一定都会嫌我碍手碍脚!有时候,我会到厨房去看人家煮饭,偶尔我也会给一些建议,但最后我的弟子和信徒都会告诉我:“师父,你出去好了啦!我们都会做,我们都知道!你是外行人,我们是内行人,你这个外行人的建议,我们不能不听,因为这是师父讲的,但要听嘛,又明显是错误指导,所以师父,你出去好了啦!”就这样,每每到了最后,我都会被请出厨房。

我举这个例子是要告诉大家,不要因为你自己在某个位子上有了些许成就,就认为自己有多么的了不起!实际上,你只不过是个螺丝,这个世界不会因为少了你就停止转动,所以不要自我膨胀。这就是“随缘行”。

当你有了某种因缘而有所成就时,除了不要自我膨胀之外,更要时时珍惜它。好比各位的家庭,有些人因爱结婚,但最后却也因爱成为怨偶。为什么爱会变质呢?因为你原本的爱,是一种染污、贪求的爱,有距离时可能还觉得很美,等到天天相处零距离时,就产生摩擦了:“你这样做不对!你怎么可以这么做?”诸如此类指责别人的话语就不断地冒出来。当你说对方“不对”时,就是代表自己是“对”的!于是,很多的冲突就开始产生。这是因为所有染污、贪求的爱,都是先从自身的设想而起的。

但如果你能用上佛法,就会珍惜这样的因缘,珍惜这样的结合,因而真正投注心力去经营它,试着把它转化为一种共同的目标和理想。例如你希望让自己的家庭成为怎样的家庭,或是要用怎样的方式教育小孩,夫妻两人就可以互相讨论,然后共同为这理想去努力。如果在小孩成长的过程中,也能接受到佛法,乃至于所有家人都能以佛法彼此共勉共同成长,就能成为佛化家庭。这样,原本因男女****而结合的家庭,最后却变成具有佛法法爱的佛化家庭,如此一来,亲人之间的爱反而更浓密、更坚强,彼此间的相处却又能更洒脱也更为解脱。

就像我和我的母亲一样。我大老远飞到美国来这么多天,我想不想念我的母亲?想念啊!她想念不想念我?也想念啊!她希不希望她的儿子常常在她身边?希望啊!哪怕是看上一面,她都觉得安心!但为什么她要让我千里迢迢地跑来美国?因为她知道,应该要让儿子出去外面传播佛法,所以她可以把由贪着而起的情感牵挂,化成更大、更高层的爱!我不敢说是大爱,但至少是把情感无私地转化,也能使她自己更高兴、更洒脱!

要珍惜自己现在的因缘,而且要常常感恩——感恩你的同修、你的儿女。有些人动不动就来一句“都是上辈子欠你债,这辈子要来还你的!”这种话讲多了,就会变成很大的伤害。各位不要以为这只是自己偶尔抱抱怨、出出气,负面的东西一旦讲多了,久而久之就会真的造成伤害!所以尽量讲积极正面的话语。

当彼此能在佛法上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修行,而且能共同成长,这就不同了!你就会经常觉得非常好!所以,你们回家后,就要回向功德,要珍惜感恩所有得来不易的因缘。要和你的家人分享你的修行。但是各位不要成为圣严师父口中的例子,从道场回家后,处处叫别人应该如何修行、叫别人要珍惜、叫别人要感恩。这完全不对!回向功德是把自己生命真正体验到的最好东西,和别人一同来分享,但并不是只用嘴巴指导别人。反之,是当你自己真实受益,并且真正地自我转变后,能将你的受益,正面积极地付诸在他人的身上。

好比你来这里共修,听了法师开示忏摩,知道要心存感恩,要常起惭愧。如果你自己又能在忏摩时真正有所体悟,那么,当你看到你的同修或家人时,马上就能回向功德:“真的感恩你!你辛苦了!我这一辈子如果没有你做我的牵手,我就没有办法走得这么好!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更应该这样继续走下去!现在儿女渐渐长大,我们时间渐渐多了,我们应该试着安排时间多去进修、多去努力!”如果你常常这么讲,生命就能更加美好!有些夫妻到了最后变成“你不管我、我不管你”各走各的路,只是维持着一个家的式,家也就变成像旅馆一样,这样不好!

我们这个道场也是一个家,是我们大家的家。我们回来,就是要付出我们真正的爱、真正的照顾,也要付出我们要学习的心。这么一来,这里就变成一个活的家!否则,它只是个建筑物。建筑物再怎么漂亮都没有用,要让它变成活的东西!什么是“活的东西”?就是我们在这里所学习到的真实生命。

要把你的家化成真实具有生命的活的家,这样的家庭里就会充满了爱、慈悲和快乐。那该如何达成呢?要从自我身心的常常净化做起,如此得力后,就能把那份爱很自然地表达出去。

你来找师父,还是找妈妈?

要珍惜眼前所有的,这就叫做“随缘行”。要随时感恩珍惜这样的因缘。试想,全球有几十亿的人,你为什么会找到对方结婚、成立家庭?这样的因缘多难得啊!全球这么多人,我不认识你、你不认识我,为什么我们会千里迢迢地来相识啊?至于缘什么时候会走?不必担心,缘走了就走了,只要我们此刻尽心就无憾了!至于下次何时再见面?本来就没有见面,也没有分离嘛!

这不是和你们讲禅法,是真的如此!如果你只见到假相,那就是有生灭,但如果你能把听到的佛法摆在心里,你就会知道佛法是亘古长存的,不因为今天缘生而生,也不会因为明天缘灭而灭,它永远存在你的生命里!

你以前没听到佛法,不代表你不具备它,只是你尚未认知到它的存在;同样地,你现在听到了,也不是你因此就获得了,而是你打开自己的心门,开始发现到它的存在罢了!所以,有没有任何人教你些什么?没有!但虽没有,我们仍然感激这样的因缘,这就叫“随缘行”。随缘行的重点就在于不要因自己所处环境里的自我成就而自我膨胀,但更积极的面向是,要我们珍惜这些因缘得来不易!

达摩四行的第三行是“无所求行”。“无所求”不是指什么都没有,不对!真正的无所求,是在心里仍然会有一份力量,仍有一颗往前、上进之心,时时刻刻要往菩提道、往利益众生的方向行走。可是,当你在行走时,永远不会把自己的私心、自己的成就摆在心里,至少不是为自己所得而求,这才是“无所求”的真义。

比方说,大家来这里做义工,由于你的付出,别人因而得利,而你这么付出,当然会有其功德,但如果你执著于这样的功德,你可能就会开始想:“我付出这么多,怎么别人都没感激我?连一声谢谢也没有!”甚至有时候做久了,和道场的常住众熟悉了,在你不小心做错的时候,法师就比较直接、率性地说了你几句,你心里就会嘀咕:“我已经这么付出,做了这么多了,这个法师怎么对我这么凶?”

说句老实话,我忘了是师公还是师父讲的:“刚进门的,我们都是用慈悲笑脸来对待;进了门后,我们就要把他们痛宰!”讲“痛宰”,其实就是要你们好好地修行、转变自己。因为我们的习气太重了,如果没有真正很严厉或很凶地鞭策,只是用关怀的方式,好比很温柔地问:“唉呀!你吃饱了没?”或者你自己也希望法师用这种嘘寒问暖的方式对待你,那你回家找妈妈好了!不要来找师父!

师父该教你什么?真实的佛法!要能让你真正站立起来,那才是真的!不要永远都是养不大的孩子,这样就没用!

当你到达无所求时,你就会知道:哦!原来这就是无所求!实际上,真正的无所求反而是会让你更加积极地努力,当菩萨有力量、能自己站立起来时,他虽不为自己,但他永远往前走,他肩上也永远承当着众生的一切苦难。但对他而言,他没有任何的祈求或需求,这才是真正正确的心态,就像我们师父一样!

如果你听不懂这些教理,你就以师父的形象来感觉,想想师父的行谊,你就可以了解什么是佛法的“无所求”!看看师父就能知道了!所以我自己常常觉得,自己出家能遇上这样的伟大明师,真是太有福报了!

圣严师父他老人家身心的圆满、庄严,为教、为众生的付出,真的在今世找不到第二个这么圆满的人!只是在他生前,我没有这个福报去体会,老人家死后,我自己才在这里怨悔,希望还不算太晚!因为本来师父就没有离开我们,无生无死,所以才叫做“寂灭”。

师父留给我们“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的教诫,其中“寂灭”二字,就是出自我昨天讲解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中的“生灭既灭,寂灭现前”。也就是说,如果你还落在生灭相上,那么,寂灭就永远离你很远!师父不是等到一口气上不来时,才开始进入“寂灭”,他是时时刻刻都在寂灭里!只要我们自己的心寂灭,师父就与我们亘古长存!

达摩四行的第四行是“称法行”。称法行是完全合乎佛法的根本义——虽行,却不着于种种相。例如虽然修尽种种的法门,却没有烦恼可断,也没有佛可成就;虽然度尽一切众生,甚至如地藏王菩萨一般下地狱,穷尽历劫都在做度化的工作,连任何一个众生也不舍,也知道众生可能需要百千万劫才能成就,但却又清楚其实无众生可度。如此,才是真正的称法行。

有时候,我们比较难真正体验到称法行的内涵,但如果你见过清净本性,就会比较清楚何谓称法行。亦即当你专注在一个法门的修行,或是带领大家共修时,法法、心心都是进入实法实相里,而不会执著于是否有法可修、有烦恼可断或有无众生可度。

称法行的内涵类似祖师的作略,是这样讲也对,那样讲也对,怎样讲都对,没有一个不对!但是,如果你着在相上,你就会心生分别:“怎么会这个样子?”当这一念生起,就已经不是称法行了。称法行是完完全全合乎法,却又无法可得,就是这么奇妙!

声音要从内心里至诚地发出来

我希望大家继续用功,等一会儿我们就来拜愿。拜愿的同时,自己要做一些愿求。有些人听到这里,可能会感到疑惑:“法师,你不是说要‘无愿求’吗?”无愿求是指不着相,但对于我们如幻假的身心而言,还是需要有一个目标、有一个理想去努力,因为我们仍有身心相可得,也还有烦恼,还处在“修学地”。

修学地是指尚未达到体悟本性的圆满,说句老实话,可能连修学的资格都还不具有!但起码,我们是发一念心,以此希望能相应到真实佛法。所以我们在拜愿时,要感受佛菩萨的恩德,要从自己内心里发出一个大愿心,希望自己能好好地断除烦恼,希望自己能真正净化提升自己,愿自己身心能清净庄严,并且能利益自己的家人,进而广及所有人,希望所有人也都能得力。如此拜愿,不仅是对佛菩萨生起一种感恩的心,其实也是感激自己所有的因缘,所以会发一个大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究竟离苦得乐,这就是拜愿。

在拜愿时,口中念的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名号,但实际上是要在这拜愿的过程里,让自己对生命有一种清醒觉醒,进而获得一种真实的力量。因此当你一面拜的同时,自己内心就要这样去感受,不要像中午的忏摩,好像唱得很如法,也拜得很诚恳,但自己的心却没有真正打开!

如果时间允许,我们可以先忏摩再拜愿。因为今天中午的忏摩,我觉得各位并没有真正深入,所以我们再试着融入一次!我会请和我一同前来的助手素香菩萨举腔,请她来带领大家唱诵。唱的时候,声音要从内心里至诚地发出来。就好比我刚才感受到师恩、父母恩和自己深感惭愧时,声音自然就会变得比较悲切,甚至会带有一种哭泣的声音!但这不是去造作出来的,而是当你内心真的受到感动后,生理的反应自然就会如此。当你以这样的声音念出来后,听在自己的耳里,也更能感动、感受更多!

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听过“孝女白琴”?那不是五子哭墓,不是在出殡下葬时唱的,而是在灵堂或告别式上唱的,那种调非常非常的凄凉!我虽然听不懂里面的内容是什么,可是听到那个声音,就会感受到很苦啊!就让你觉得失去了亲人,真的是苦彻心骨!

再看看她所穿的白衣孝服,甚至拿着麦克风就在泥巴里爬啊爬的!我就想:现在的人是请职业的人来哭,以前的人真的就是这样子的哭法啊?因为听说以前的人,如果父母过世,做儿女的还没到家门,就要以这种方式哭着进门去,可见失去父母的那种至情悲痛!

现在我们如丧考妣的感觉已经越来越淡了,因为我们都要大家去助念,而助念时又不准哭,所以就感受不出那种如丧考妣之痛!但如果你听到“孝女白琴”那种哭法,真的就很感人耶!我听她们一哭,就让我突然悟到某个故事的道理。这个故事讲的是,在雪山修道的五百个外道仙人,突然听到一位女子的笑声,而这一笑,就令得这五百仙人顿时都失掉了禅定,瞬间从神通里掉落!那种摄人的力量真的就是如此!

我平常觉得自己观照、摄心的能力很强了,可是当那种魔音穿脑时,哇!没办法!真的没办法!真的唤起我们内心对父母的悲痛,就只能够听着她哭、看着她哭,然后继续观想、观照,慢慢地才能够恢复过来,否则被她那种声音带着走,真的是苦到极点。

我希望大家等一下忏摩时,每一个声音都是要由内心至诚地忏悔后才发出来!你的声音听在自己耳里,要能先感动自己,然后才有办法感动别人。

以前当我们大家在尽心拜、认真唱时,师父就会在后面说:“你对得起你的父母吗?你对得起你的师长吗?”不过这部分我刚才已经讲完了,现在再跟你们讲,力量就没那么大了。师父当时是在大家拜忏的时候站在后面说,这样就可以感人至深!刚才我虽然已经先讲过了,但你们在拜的时候,还是要把自己的心打开,真正地去忏悔,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对得起自己所有的因缘。

如果真的想不到,那就把你父母或师父的形象幻现出来,然后至诚地拜。我们请法师把灯光尽量调暗,越暗越好,这样去拜更能摄心,也更能去感受!甚至要拜到感觉不到前后左右身边有人存在,只听到声音而已!

拜到差不多一个段落后,我们再来拜愿!一面拜愿,一面兼做回向。好,阿弥陀佛!

〔忏摩唱颂〕要真诚地发露!敞开自己的心扉,至诚地忏悔!佛经里说不知惭愧的人,是世间最可怜的人!有没有感受到自己就是最可怜的人?为什么自己的心还这么刚强?为什么面对着佛菩萨,我们还生不起惭愧的心、羞耻的心?修学佛法到今天,我们连惭愧、羞耻的心都发不出,如何能够修行?对得起自己吗?对得起佛陀吗?对得起我们的师父吗?对起你的家人吗?

为什么我们的言行这么粗鲁?为什么我们的心所想的都是自己?为什么我们总是在计较分别里?为什么我们总是说别人不好、别人不对?想想自己何其可怜、何其悲哀!竟然连自己身心的过失都没办法发觉,也感觉不到惭愧!

想想我们的师父,你感受到师父的恩德吗?师父一生慧命所凝聚而成的教诫,我们学习了吗?他是用他的生命来灌注我们的成长,我们有珍惜他的教诫吗?想想八十岁的老年人,拖着病痛的身躯,满眼慈悲地关怀着我们,永远永远都没有停息!

还感觉得到师父慈悲的身影吗?虽然他离开我们只不过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你心中还有他的身影吗?还感受到他的慈悲吗?问问自己,我们有没有真的珍惜老人家对我们的关爱?有没有真正地去努力实践老人家给我们的教诫?我们来这里所为何事?来这里做什么?

不知惭愧、没有羞耻心的人,孔子说和禽兽一样!甚至比禽兽不如!我们是学佛法的弟子,为什么心这么刚强?惭愧心不能生起!忏悔心没有!到底什么原因?

透过拜愿,把所有的生命串连起来

这几天都过去了,学到了什么?古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连阿难在佛陀面前,都深深地悲泣自己,不能好好地成就道业,以至于差点丧失自己清净的道体,因而生起大悲泣、大惭愧!像阿难这样的圣者,都能生起惭愧心,都能如此地悲泣,而我们呢?你们的道心何在?难道要让自己的生命,就这样糊里糊涂地度过吗?对得起自己的性灵吗?不要辜负自己!辜负自己的人,是天底下最可悲的人!也是最不值得同情的人!

泪水不能洗净我们的罪业,但是连惭愧的泪水都发不出来、流不出来,这种人是多么可怜!打开你们的心胸,真正地发露忏悔!只有真正的忏悔,才能带给我们生命真实的自新,才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庇护!

哭不是懦弱,而是我们自己愿意至诚地悔改。想想自己对得起自己的父母吗?有没有一天尽过孝道?有没有一天真正地想报恩?哪怕这样的念头只是在脑海里闪过!因为多数的我们,早就把父母的恩德抛之在脑后!想想自己对自己的父母多么不孝!没有尽到奉养之行!你有用佛法的力量,真正帮助过你的父母吗?

想想我们这一生,对不起别人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数都数不完!

不要只是停留在泪水的悲情中,要把这股悲伤的力量化成真实生命的提升!真正告诉自己,从今以后,要好好地去修学佛法,要好好地清净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忏悔。唯有真实地开发自己、成就自己,才能称做真忏悔。否则,只是落在过失的不断重复与不断的忏悔之中,何时才能了?

希望大家,要把此刻的心化成对生命真正的觉醒。给自己一个信心、一种力量,并在内心给自己一个很坚定的信誓:从今以后,我要尊佛所教,好好地修学,随师所学,永不负师恩,永不负父母恩,也永不辜负自己的性灵。

从内心里建立起这样的信念,永不改变。只有以大愿力、大信心,才能真正帮助我们度过一切的苦难,这才是真正的大忏悔!我们彼此勉励。

师父所留给我们的宝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是我要夸自己的师父有多好,在今日的佛教里,要找出第二个像师父这般人格伟大、身心充满了智慧慈悲的人,真的不多见!我们何其有幸,能够在他座下修学!纵然他老人家不在我们身边了,我们仍然要有坚强的信心和愿力来实践老人家的教诫。能够按照老人家给我们的教诫去做,我们就能真的远离一切的罪恶,真正做到师父所讲的“提升人的质量,建设人间净土”。

这不是梦想,这是一个可以完成的理念,我们真的能建立一个像极乐世界那么圆满的世界!只要一个人的心净,十方法界就会因为这一念的净心而清净。念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

师父就是一念感受到佛法这么好,希望能让众生也得到佛法的利益,所以终其一生,短短的八十年,却能把自己的愿心与力量,从那小小的一念,化成可以利益千百人、千万人,而且是百年千年万世的影响力!

同样地,只要我们每个人的心念都是无我无私的,那么我们所发的愿也就能像师父一样,感天地、动鬼神,可以成就无边的众生出离苦海,也可以成就真正的净土,让净土就在我们的身边。

大家不要看轻自己,只要一念真诚,一念真实忏悔,所有一切的过失和罪业,都能当下净除。我们要从自己的内心里,从自己的忏悔中,坚定自己的心愿,让自己的身心在这样的心愿之下,真正达到身心的提升与净化。

在这里,我希望我们可以互相鼓励、互相勉励,共同为着这个理想、成就而努力!

接着,我们要拜愿。拜愿就是要将自己生命的力量,与佛菩萨的力量合而为一,化成一种永无穷尽、无边无际而且无障碍又无私的力量,贯穿并充满在我们每个人的身心,进而传播到全世界的每个角落、每个人心。这才是真正的发愿!

当自己在法门上愈精进,身心愈来愈清明时,你会发觉“愿”真的可以是无边无际、无私无我!这也是师父在最后临终前写下“虚空有尽,我愿无穷”的原因。你如果没有真正在修行上达到这样的地步,是体会不出其中真实生命的内涵,以及其悲愿之真切和力量!

经过这么多天的修行,虽然我们还未达到像师父那样的境界,可是我们至少要往这个方向前进,要用心去感觉、感受。感受虽然不等于真实的证得,但至少,这叫做初发心。当初发心相应到正觉的心,这一念,当下就和真实证得的心是一样的!所以这是非常可贵的、非常了不起的!因此不要看轻自己的现在的发愿。

虽然我们是借着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圣号来礼拜,但透过这句圣号和我们的礼拜,就能让我们的心真切地去感受到佛陀的悲心和智慧,进而发散出去并且无远弗届地传播,这才是真正的拜愿。实际上,能够无私地拜愿,就是一种功德的回向!所以希望大家要掌握住修行的方法。

念佛是要让我们的身心统一,而能抖落掉身心的一切杂染、分别,从而让身心处于一种安然的状态。接着,要从这安然之中放下一切的身心相以相应到自己的本心。这是念佛修行最终的目标,其实与禅法是相同的,都是要见到自己真实的本体。

但在还未达到这个目标之前,除了借着念佛,我们还要假借其他方式,来增进我们的悲心、愿力和智慧。所以在修行中,我们常常要发愿,常常做忏悔,而如果能这样相应,自己的道业也就比较容易成就。

虽然在这短短的几天内,我没办法一一教你们很多的方法,但是不论是理论上的认知、实际修行上的落实,甚至自己身心、生命真实的体验,我都已经在这几天里向各位说明了,也让大家在这几天内试着用自己真实的生命去体验佛法,希望今后在你们自己修学佛法的过程之中,要能把这些方法常常用上。

你们经常要以念佛来摄受自己的身心,以念佛来净除自己的人我分别,以念佛来相应诸佛菩萨的悲智愿心,以念佛来参究我们身心的实相。在平时,你们也要常做拜愿、忏悔,身心会因此更加地落实安然,自己也会觉得罪业更加地被净除削落,同时,你也会发觉自己的生命更加清新,有新生的感觉!就是有一股新生的力量在我们内心里酝酿、运转!所以你在修行的路上永远不觉得寂寞、枯寂,也不会感到无力,因为永远有一股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泉源!

佛法的修行需要方法。如何落实方法才能得力?则更需要学习和磨炼。在这几天里,我把传自师父、诸佛菩萨,乃至于历代祖师,以及让我自己生命得力的力量和方法,都毫无保留地和你们分享,但愿大家能够尽其可能地了解、体悟!也但愿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像这几天这般继续修学!也祈祷、期许在很短的时间里,各位都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受用。那时候你的生命,就能是真美好、真自在!

时间很短,要学的很多,讲也讲不完,但其实贵在“力行”。能力行、能真实地去实践,一切都会成就!要从实修上去体验,讲空话是没用的!

现在,我们透过拜愿的方式,来体验自己真实的生命是如何与佛菩萨、与宇宙的一切众生相结合。因为无私,所以这样的愿心能把所有的生命串连起来,上与一切诸佛同一慈力,下与六道一切众生共同悲仰!这也就是《观世音菩萨圆通章》提及的,修习耳根圆通法门最后成就的两种殊胜。你如果能用拜愿的方式进行,其实就可以感受到。

这些修行法门,都是我自己曾经用过,也深深得力的,所以现在我也用这种方法来指导各位,希望各位也能真正得力。

同类推荐
  • 思棠心语(上)

    思棠心语(上)

    本书是将近年来的讲话、报告和言论汇集成册,记述着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甘肃教科文卫事业及其它改革和发展的历程。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酒经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酒经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酒的相关文化:酒品、酒道、酒礼、酒出趣事、酒出幽默、品酒个性等等。
  • 人杰的抒情志

    人杰的抒情志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亦可以知兴衰,最真实的是历史,而最模糊的也是历史,历史的魅力与精彩就在于此。“人杰”是历史中极具魅力的一群人物。顾名思义,“人杰”简单地说就是人中之杰,是芸芸众生中的杰出人物。既包括那些定国安邦、成就霸业的人杰,也包括那些心怀壮志的豪侠之士,而那些忧国忧民、满怀豪情的文人墨客,也可以称之为人杰。人杰应该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
  • 王符《潜夫论》释读

    王符《潜夫论》释读

    本《释读》吸收了彭铎本对原著文字错讹的补正,在释注过程中,凡采用彭铎本注释者均标以“依彭铎注改之”或“依彭铎注补之”或“彭铎注云”等字样,并大量参考吸收了其他不同辞书和文献,择善而从,力求简明易懂。本《释读》每篇均由“题解”、”原文”和“注释”三部分构成。“题解”简要说明了该篇的主要观点及其意义;“注释”对有关句义字义、历史典故、引文出处、名物制度等作了较为详尽的注解,文字力求通畅达雅。同时,本《释读》还附录了高新民同志的两篇论文——《东汉思潮与工符思想》及《<周易>之学与王符思想》,以利于初学者认识和了解王符《潜夫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渊源。
  • 庄子心通

    庄子心通

    本书包括:从之初;内圣而外王;自修与待人;三千弱水一瓢饮;大聪明与小聪明;有本才有末等内容。
热门推荐
  • 我所向往的生活

    我所向往的生活

    在内蒙古有一座叫商县的小城,这座小城里生活着一群热血的青年。机车是他们的追求,他们常享受着发动机的轰鸣带给自己的快感。淡淡的汽油味给他们酒精般的麻醉,机车让他们活出了自己。除了身边的铁哥们,很少有人理解他们。很多人都把他们定为问题少年,可是他们比起那些大人们眼中的乖娃娃似乎更有梦想更为真诚
  • 最佳小刁妃

    最佳小刁妃

    人生如戏,全凭演技。在娱乐圈她是最佳女主角,穿越到古代,她依旧是冠绝芳华的影后女王。然而莫名其妙穿越过来刚刚大婚就遭打脸。什么?跟我斗?放马过来吧!action!斗小三斗小三斗完小三斗渣男,斗女配斗女配斗完女配斗男配,斗皇子斗皇子斗完皇子斗皇帝!不好意思,戏路子实在太野,抢了你们的风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时间落下的尘埃

    时间落下的尘埃

    婚前,傅司城对沈清欢好到让沈清欢以为他们会这样子一直幸福下去,婚后的某天,傅司城拉着沈清欢去医院输血,沈清欢这才意识到,傅司城只是想报复自己
  • 伪装成妖灵界大少爷的注意事项

    伪装成妖灵界大少爷的注意事项

    一个是任意随性的不良少女,一个是人见人爱的优等生,这样的两个人的相处方式是?“凭什么?”——一直过的随心所欲的颜依为了扮演好玩世不恭的大少爷不得不小心谨慎起来?“我刚开始有点喜欢他,没想到他竟然想掐死我!”“走着瞧。”——一直顺风顺水的寒湘要在妖灵界最底层和各种难缠的家伙们斗智斗勇?“这种除了我以外所有NPC都开了挂的感觉是怎么回事!”“在妖灵界,你能找到你想要的一切。”不约而同来到妖灵界的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一切究竟是阴谋还是命运?谢谢各位看官赏脸来看,喜欢就收藏一下,爱您。
  • 昭昭徐徐归

    昭昭徐徐归

    谢娉昭在十六岁时,第一次见到徐瑾汜,她才知道原来这世上真的有天人之姿。至此,谢娉昭缠上了徐瑾汜,如同逐日鸟般追着她的太阳跑。后来,一纸婚书,谢娉昭如愿以偿,嫁进了徐家,可结婚三年,徐瑾汜依然冷漠疏离,终于她死心了,潇洒地告别。男人没说什么,一双眼暗得深沉,只平静地对她说:“好。”谢娉昭走后,徐家当家似乎没什么影响,照样商场上杀伐果断,风生水起。大家都觉得薄情如徐少,即使夫妻一场也不过如此。却不知,徐少在一天夜里鲜少地喝的不省人事,只不停地呢喃着:“昭昭,昭昭……”低哑深沉的,像是失去了珍宝似的。之后他们的一次见面,徐瑾汜低声下气地说:“昭昭,跟我回家吧。”谢娉昭却神情淡漠地看着他,终于他像一个孩子一样,红了眼眶,轻声道:“昭昭,我们不要分开了,好不好?”徐瑾汜,温润如玉似皎皎君子,是徐家的当家人。可只有他身边人知道,徐少这样的人如深渊死水无心无情。但只有徐瑾汜知道,他的梦中常出现一个身着旗袍的女子,婀娜多姿、顾盼生辉。谢娉昭,谢家幺女,妩媚天成、骄纵跳脱。一双眼如秋水泛起层层涟漪,眼尾微微上挑。看谁都像要勾人似的。
  • 猛男情结剖析

    猛男情结剖析

    本书是一本为男性提供心理医疗借鉴的实用手册,不仅讨论了男性危机的惊人全貌及它的广泛影响程度,还列举了各种身体形象测试、生活案例供读者参考分析,并有针对性地从医学及心理学两个不同角度提出了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建议。
  • 天才阴阳生

    天才阴阳生

    天才少年,转身阴阳,看尽世间鬼神事,说出苍穹颤抖言。阴阳生是这世间最神奇的人,他们能游走阴阳之间、穿梭于天地极端、也能斥鬼神之言。他们是这天地间最莫测之人,能窥探阴阳、生死逆转、寻龙解穴、保人平安。然而他们也是这世间万人唾弃之人,无儿无女、无财无权、无声无色、孤独难终老。辉煌壮丽的史诗,鬼神莫测的世界,玄奇万变的术法,恐怖难料的人心,一切尽在《天才阴阳生》怀念《玄欲》的日子!
  • 世界上最经典的9大家教法:感动世界的教育

    世界上最经典的9大家教法:感动世界的教育

    本书把这些杰出教育家的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思想与方法,系统地展现给广大的中国父母,以便使中国的父母们能够花较短的时间,感受世界经典教育方法的魅力。
  • 王爷,王妃又去打劫啦

    王爷,王妃又去打劫啦

    【兔叽立志笑S你们,好继承你们的寒假作业、工作压力及5毛钱的蚂蚁花呗】自从大昭国战神九王奉旨娶了悍匪姬凤瑶为正妃,王府养匪为患,有九王撑腰的九王妃简直无法无天,打家劫舍无恶不作,朝廷百官苦不堪言。皇帝悔不当初,早知道九王如此惧内宠妻,就该让他娶个温柔娴淑的女子。
  • 好逑传

    好逑传

    《好逑传》清代才子佳人小说,18回,名教中人著。小说叙述明朝北直隶大名府秀才铁中玉,英俊潇洒,仗义行侠,是御史铁英之子。《好逑传》描写才子佳人谨遵礼教、共斗奸恶事,其中,水冰心的形象别具一格。小说情节曲折多变且张弛有致,颇富戏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