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80300000014

第14章 京师学校道德(1)

教育的演进

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为科举制度服务的,旨在培养未来的官僚队伍,所谓“学而优则仕”,这种教育模式并未把普及国民知识、开启民智作为教育目标。鸦片战争以后,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洋务派官僚集团兴办了一批新式学堂,但几乎都以培养洋务人才为目的,重视的只是专业技术教育。随着统治危机的加剧,清廷在“新政”期间,积极推行教育改革,社会各界也对普及教育与开通民智做了很多工作。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学部推行的政策多会先在北京试点,从而以得天下风气之先的势头,率先对培育新兴国民做了很多重要的努力与尝试。这种新兴教育目标,强调德智并重,各类学堂在传授技术知识的同时,要坚持修身为本,这虽然没有跳出维护封建统治的窠臼,但在客观上还是为传统德育向近代德育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一、京师教育行政机构与新德育政策的成型

清末“新政”教育改革,首先表现在改革教育行政体制。在中央,清廷于1905年设立学部;在地方,清廷于1906年设立各省提学使管理各省教育。京师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其教育改革自有独特地位。早在学部成立前,清廷就有管理八旗教育的行政机构——八旗学务处,学部成立后仍然沿用。但为了对北京地区普通教育进行有效管理,学部又于1906年设立了京师督学局,专门管理北京地区的中小学教育。这样,既继承了中央官学的主体地位,又有利于在京当地行政机构的情况不同,京师督学局实为中央学部的直属机构,而与北京地方行政机构没有隶属关系,这就形成中央教育机构直接办理北京地方教育事务的独特局面。清末北京地区的教育改革就是在京师督学局与八旗学务处的管理与推动下进行的。

京师督学局既是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又是学部的直属机关,这与各省提学使归督抚统辖有很大不同。局长人选一直由学部任免,从京师督学局设立(1906年)至宣统元年(1909年),一直由学部左参议(后为学部右丞)孟荣庆担任局长,其后由蒯光典接任,未及,彦真担任此职。京师督学局的职员大多数是学部职员兼任,每月只领取职务津贴,薪水银则在学部领取。在办学自主权方面,各省提学使办理教育事务,须向学部上报,而京师督学局在推广学务的过程中,可依据京师地区的实际情况加以变通,而不必上报学部,直接管理京师教育改革。在教育经费筹措上也与他省不同,京师督学局的经费由学部从其经费中拨款,每月定时领取,开始时为一千两,后学部经费紧张,减至八百两,并一直延续到清末。1908年春,学部具奏将督学局自局长以下的人员一律改为实官,而局长仍为兼任,使得其机构设置逐步步向正轨。

京师督学局的政策执行是紧跟学部的。清末最后十年间,学部在全国各地大力发展普通中小学堂,京师也不例外。学部主要管理高专以上的学堂,京师督学局则管辖京师全部的中小学堂与师范、实业学堂,后来进一步将京城内外原归八旗学务处管辖的八旗各式学堂也收归管辖范围。京师督学局设总务处和三科一所,即师范教育科、中学教育科、小学教育科,及负责私塾改良及教育普及的京师劝学所。在京师督学局职员中,直隶与旗籍人士在其中所占比例较大。这种举动正是出于推动京师教育发展的现实考虑。在所有职员中,大多数人都为学部主事或候补主事,少数为内阁候补中书或翰林院编修、检讨,此外还有曾获得科举功名的举人、文童、附生及新式学堂的中学毕业生,其职员来源构成还是比较复杂的。

八旗学务处成立时间早于京师督学局。1901年“新政”开始后,清廷便设立了八旗学务处来管理全国旗人新式教育,北京地区所有的八旗学堂皆归其管辖。1905年学部成立后,将八旗高等学堂、满蒙文高等学堂等大学堂归学部管辖,八旗学务处只负责管理八旗各中小学堂及师范、实业学堂。1906年京师督学局成立后,学部一度一元化的教育行政管理,将八旗学务处裁撤,所有京师八旗各学堂全部划归京师督学局管理。但是,满汉分治一直都是清朝的一贯传统,加上又经常发生八旗各学堂不服从督学局管理的事情。于是,又重设八旗学务处。其经费由度支部下拨学部,而由学部转拨给八旗学务处,再由八旗学务处拨给下属各八旗学堂。八旗学务处的职员也以兼差居多,但与京师督学局不同的是,其职员除了领取职务津贴外,还可以报销车马费等杂用,其经费较为充足。这样,清末北京地区的教育行政体系便处于京师督学局与八旗学务处并驾齐驱的局面。直到1912年民国成立,当时教育部才将两者合并成立京师学务局。

北京地方教育行政机构作为中央教育机关的直属机构,对于中央的教育方针往往亦步亦趋,成为中央教育政策在全国推广的先行试验田。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儒家文化执教的传统教育是一种修身为本的做人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传统教育本身是一种大德育,不同于现代学科意义上的小德育,因为整个教育体系都是围绕德行教育展开的。清末新政时期,虽然受内忧外患的各种压力,清廷被迫引进西方的现代学科体系来进行新式的知识教育,但在根本上,并没有放弃传统教育那种“建国君民,德育为先”的思维,因此,在清末的新式教育系统内则充斥着传统经学与现代西学并存的格局,而从二者关系上说,则流行张之洞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维,即中学(经学)掌修身为人,西学(科学)掌实用做事,而从地位上看,按照儒家“君子不器”的影响,经学在教育过程中起灵魂、思想指导的作用,以此规范学生学习西学后不致走上离经叛道的道路。如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即明确指出:“中小学堂,宜注重读经,以存圣教。”理由是:“外国学堂有宗教一门。中国之经书,即是中国之宗教。若学堂不读经书,则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所谓三纲五常者,尽行废绝,中国必不能立国矣。学失其本则无学,政失其本则无政。其本既失,则爱国爱类之心亦随之改易矣,安有富强之望乎?故无论学生将来所执何业,在学堂时,经书必宜诵读讲解。各学堂所读有多少,所讲有浅深,并非强归一致。极之由小学改业者,亦必须曾诵经书之要言,略闻圣教之要义,方足以定其心性,正其本源。”

在实际的教育改革过程中,教育行政当局与身处教育教学改革第一线的官绅就科举存废与学堂兴衰、学堂里经学与西学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于应对统治危机做了中西贯通、新旧兼采的努力。首先从科举与学堂的关系看,“新政”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学习西方近代教育模式,广设学堂以培养人才,所谓:“百年之计,莫如树人。古今立国,得人则昌。作养人材,实为图治根本。查五洲各国,其富强最著,学校必广,人材必多。”具有革新思维的官绅能洞悉新式学堂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但是他们也深知,这种从西方引进的分科学堂系统与隋唐以来形成的科举取士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反差,这已构成推行新式教育的严重障碍。为了抹平其间的鸿沟,统一教育界的认识,主张广设学堂的官绅纷纷论证说,西人现在所资富强之学校实与我国古代的学校暗合,所谓:“第考其(按指欧美日本)现行制度,亦颇与我国古昔盛时良法,大概相同。《礼记》载:家有塾,党有库,术有序,国有学。试比之各国,则国学即所谓大学也,家塾、党庠、术序即所谓蒙学、小学、中学也,其等级盖颇分明。”由此认识出发,主张广设学堂的官绅认为,借鉴西方的学校制度,不过是规复三代学校旧制。既要“规复”三代学校制度,则现行的科举制度显然与古制相左。所谓:“三代以上,只有学校,并无科举。”科举制度不仅不合古制,而且还不合时宜。所谓:“外侮凭陵,然不可以终日,而士大夫犹持闭关自守之旧学,于中外形势瞢无所知,岂足以临敌制变!”然则,科举毕竟奉行多年,其兴废关系重大,可否与学堂两存呢?官绅中也确实有过调和学堂与科举的企图,所谓:“科举与学堂相表里,科举能求才,学堂能育才;科举收急效,所以待成材,学堂以幼成,所以求实学。”况且,科举制度内部已通过改八股为策论、设经济特科等方法来力破空疏,讲求实用,这不正与学堂的培才目标渐趋接近吗?但在实践中,这些看似合理的逻辑恰恰行不通。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在科举内部即使再作改革,也不能解决其体制上的根本缺陷。就改八股为策论而言,吴汝纶早在戊戌维新时期就指出:“舍时文而用策论,策论之不足得人,仍恐不如时文。”就实行经济特科而言,其功用也很有限。所谓:“中国见闻素狭,讲求无素。即有考求时务者,亦不过粗知大略。于西国政治,未能详举其章;西国学术,未能身习其事。现虽举行经济特科,不过招贤自隗始之意,只可为开辟风气之资,而未必遽有因应不穷之具。”另外一个原因来自科举制度之外:科举不废,学堂生徒的晋升之路就会受到牵制,如此则不能吸引更多的人到学堂就学。所谓:“利禄之途,众所争趋,繁重之业,人所畏阻。学校之成期有定,必累年而后成材;科举之诡弊相仍,可侥幸而其获售。”如此,则非废科举,学堂不能大兴。所谓:“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将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远无救时之人;中国永远不能进子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于各国。”可以说,在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和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的双重刺激下,朝野各界对废科举兴学堂达成了基本共识,这是在中国已实行了1300多年之久的科举制度能在“新政”期间寿终正寝的根本原因。

广设学堂的过程中,朝野官绅要解决的一个更棘手的问题是,学堂内部经学与西学的关系。因为在实际兴学的过程中,官绅们遇到了一个非常麻烦的难题:士子以前专习经学,往往皓首穷经仍所获无多,现在中西兼修,这能行得通吗?针对这种情况,当时的一些官绅纷纷指出,学堂既然是为国家富强培养有用人才,自然应以西学为主。如吴汝纶所云:“人无兼材,中西势难并进,学堂自以西学为主。”严复更是明言:“今日国家诏设之学堂,乃以求其所本无,非以急其所旧有。中国所本无者,西学也,则西学为当务之急明矣。”然则,以西学为主,并不等于不讲经学。官绅们即使再追求实用,也不会忘记经学的指导地位。《奏定学堂章程》即强调:“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抑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随着西学在学堂的迅速发展,几使经学形同虚设。如刘大鹏在其日记中就忧心忡忡地写到:“今之学堂,所教者西学为要,能外国语言文字者,即为上等人才,至五经四书并置不讲,则人心何以正,天下何以安,而大局将有不堪设想者矣。”更让清廷及官绅中保守人士无法容忍的是,学堂学生在西学新知的启迪下,频有与传统伦理观念不符的言行发生,所谓:“近世目论之士,袭泰西政教之皮毛者,甚欲举吾国固有彝伦而弃之,此非以图强,适以召乱耳。”鉴于此种情况,学部不得不1906年奏请明定教育宗旨,企图以此”整顿“学堂学风。谓:“中国政教之所固有,而亟宜发明以距异说者有二:日忠君,日尊孔。中国民质之所最缺,而亟宜箴砭以图振起者有三:日尚公,日尚武,日尚实。”通过对“忠君”和“尊孔”的德目的强调,学部希望学堂学生能改变“事事舍旧而从新”的冲动,而保持一种对传统伦理纲常的尊重。同时,通过对“尚公”德目的要求,希望学堂学生能改变当时中国“群情隔阂,各自为私”的涣散局面,荡涤自私自利的习气,而“必于各种教科之中,于公德之旨,团体之效,条分缕析,辑为成书,总以尚公为一定不移之标准,务使人人皆能视人犹己,爱国如家;盖道德教育莫切于此矣。”

民国初年,中央设置教育部,在京师地区有隶属于教育部的京师学务局管理北京地区的普通教育,承袭了清末中央教育机关直接插手北京地方教育事务的做法。不过,与清末京师督学局相比,教育改革的内容虽得到了时代的更新,但在机制运作和经费保证上反而比清末有所弱化。一是局长更换与教育部部长一样如走马灯般频繁,担任此职的权威性与责任心大打折扣;二是北京地方教育经费经常不能得到有效保证,教育界的索薪运动不断发生,冲击着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这些现象反映了这个时代特有的发展悖论:一方面教育走下神坛,民间百姓子弟可以更加容易得到教育,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地位下降,政府及其社会对教育的投入也严重降低。

同类推荐
  •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而系统、体制宏大而完备、兼具学术价值的家训,其中提出的为人处世、为文从艺、仕宦出处等思想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此书语言顺畅,运用了大量的故事、典故、逸事,往往从小处入手,将所阐述的道理蕴含其中,可读性很强。本书对《颜氏家训》进行编译和评析,以当代读者容易接受的方式重新编排。希望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精髓,实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
  • 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日看尽长安花

    本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程郁缀教授历时六年之久,在李佩先生主持的“中关村专家讲坛”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讲稿。程教授学识渊博,诗文满腹,从先秦到明清,将漫漫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文学故事娓娓道来,名章佳句信手拈来,有诗词引述,有评点讲解;有历史缅怀,有当下感慨;对比中有感悟,诙谐中含寄托,给听众与读者以一种艺术与精神的美好享受。本书雅俗共赏,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的参考书籍。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酒文化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酒文化

    本书以中华民族悠久的酒文化为主线,运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详尽地介绍了我国的美酒趣闻,其涉及美酒溯源、传说、典故、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
  • 中华典故故事

    中华典故故事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中,保存和记载着无数的典故,所谓典故,就是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 中华圣贤经典——智

    中华圣贤经典——智

    中国古代圣贤是中华文明辽阔天幕中最闪亮最灿烂的星星,他们崇高的道德修养和深邃的思想智慧堪为万世师表,他们创作的一大批经典著作经久不衰,成为文化发展史上的不朽丰碑,供后人瞻仰和学习。由杨凤东、高卓献、毕红梅编著的《中华圣贤经典解读:智》一书摘取了以儒家学说为主的圣贤经典论著中最富影响和声名的关于“智”的章句,按照指导原则――人生态度――人际关系――工作方法――人身修养――自我追求这六个板块对其思想内涵进行了解释、挖掘和延伸,并辅以正反两方面的典故论证了其科学性和正确性。
热门推荐
  • 成长的路有你很甜

    成长的路有你很甜

    一成不变的生活中,你是我的悄然而至。也是我的始料未及。所幸,身边的人一直是你!在错的年纪遇见的人都是错的?曾经的赵凌琦也这样想。所以她拒绝一切表达情感的机会。直到遇见他,一切悄然而至,始料不及。所幸,她懂他,陪着她一起绝口不提,一起变成更好的自己!还好是你薄厉琛!陪我度过春秋冬夏,陪我度过艰难困苦!先校园后豪门婚恋,不虐绝对宠,甜爆HE还有好看的副线CP的故事哦!每一对都是非常优秀的故事哦!收藏不迷路,赐我心欢喜!爱你们!推荐票走起来呦!!!
  • 穿越之嫁给傻王爷

    穿越之嫁给傻王爷

    她穿越穿越到古代,成了个胖妞,却还要嫁给个傻子,看她如何在这古代生存
  • 唐朝到底是怎么回事3:女主天下

    唐朝到底是怎么回事3:女主天下

    这是一个大气磅礴的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她是怎么样从唐太宗的才人变成唐高宗的皇后的?她为什么要突破人伦的底线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女?她怎么能够在一个千百年来都由男人统治的世界里,成为一代女皇?她的大周王朝如日中天,怎么又会及身而止,不能传之后世?
  • 毛泽东瞩目的现代俊杰

    毛泽东瞩目的现代俊杰

    值得一提的是,出版这套丛书的主旨,在于研究、探索毛泽东思想发展的轨迹,研究、探索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历史观、革命现、世界观,透过青年毛泽东、中年毛泽东、老年毛泽东对中国乃至世界若干著名风云人物的评价,力图抒发领袖胸怀,展现巨人风采,并从中窥视毛泽东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程,以供广大读者借鉴。从这个意义上说.长江文艺出版社确定这个重大选题,出版这套丛书是有魄力和远见的,显而易见,这套书颇具可读性,也是极富收藏和研究价值的。
  • 最终异变

    最终异变

    夜幕降临,纷乱嘈杂的都市当中,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黑暗物种。神秘的念珠,引领着他的本源觉醒,引领着他一步步变异,但变异的终点,是站在物种的巅峰,还是沦为食物……书友群三鲜堂264780101,欢迎大家的加入
  • 绝对异形

    绝对异形

    几十年后,各地都在传播一种病毒,我们的猪脚——王斐,被人秘密的注入了异形王的血液后,成了一代“枭雄”,但他毅然决定要去杀掉自己的创造者,因为么……(呵呵,文中有)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香港警探

    香港警探

    一个因意外穿越到香港做警察,法律制裁不了的,将由我来制裁。
  • 火影之黑化的樱花

    火影之黑化的樱花

    "鸣人你不要再看漫画了!"鲁伊卡老是对着鸣人怒吼,怒吼的同时手上拿着一本漫画。"小樱我求求你了赶紧更新吧!"三代火影像小樱求更新的同时,手上拿着漫画……究竟是谁改变了这一切?三代没有死……大蛇丸变成了科学家……佐助迷恋上了女装……鸣人爱上了漫画和研究……在此推荐一本《木叶之樱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让仙神时代从图腾开始

    让仙神时代从图腾开始

    重生穿越到了原始部落,成为了一个图腾每天除了聚集信仰就是发展部落一切都是那么的简单平凡。但如果能来回穿梭于异界和地球之间呢?地球也是可以修仙了,因为!他成了地球唯一神灵并开启了打爆原子弹打通地球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