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08500000037

第37章 中国人的思维之道(6)

比如中国企业,有很多优秀的地方,但是它不会说出来。比如,海尔的工作做得很好,但是它一说就是我们是中国的民族企业,我们为中国人争气。讲的都是大话,没有从理性的角度判断。它的管理是非常符合人性的、人情的,但是说不出来,写不出来,讲不出来。为什么我谈这个文化的东西,要对文化差异进行理性判断?就是我们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东西,但是我们不知道怎么用科学理性的价值表述出来。我们往往用煽情的东西表述,这种煽情的东西对中国人有用,对怀疑中国文化的,或者有点儿不太相信中国文化的,或者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一点用处都没有。因为对怀疑中国文化价值的人用煽情的东西表达,结果只会起到坏的作用;对中国文化不了解的人,你用中国的煽情的东西表述,也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我特别强调中国的文化宣传要少一些煽情的东西,少一些自我中心的东西,多一些客观理性分析的东西,可能对文化效益也有作用。现在年轻人遇到的这个问题,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我个人认为)是不知道中国文化的优势,特别是理性的优势在什么地方。但是,他能看出来西方文化的这种理性优势在什么地方,结果就有这种矛盾,所谓高不成,低不就,上面觉得又太远,进不去,跟他自己的方式不太一样;下面看不起,觉得不应该,还有很多不太对的地方。所以,你说的这个问题有一个文化冲突的问题。

同时,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现实的心理状态,确实是由于竞争,由于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西方大的公司有很多的优势,比如实力、人才、管理方面;但是由于个人的原因,暂时还不具备这个条件,进去也很困难,所以有现实的问题。

提问:

我已经进去了,可现在在中国发展,没法把一些东西带进去。

彭凯平:

你的体会跟我的体会是一样的。20岁以后,接触到外国文化的人,总是有一种普遍的缺氧的感觉,我就是。我二十几岁以后去美国,虽然我现在已经做得不错,有些影响,但是我老觉得回国舒服。

提问:

在外企,如果性格比较弱一点,就呆了;如果性格比较强一点,在国内就不能发展,找不着北。

彭凯平:

我基本上同意这种东西,还有文化冲突的问题,你说的东西跟我的体会是一模一样的。当然,我可能没有什么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但是我觉得有这种差异的问题。西方的东西老是觉得有一个玻璃天花板,你永远突破不出去,你也不知道在哪儿,你在往前拱的时候碰见了,让你又回到现实。中国的机会完全是把西方的东西放弃了又回来,有很多机会成本的问题。你放弃了很多机会成本,那个成本太高了,最后恐怕最好的方式还是进行这种理性的分析,分析你的机会成本,分析你的成本,然后做出一个比较适合于你个人利益的决策。提问:因为我们现在有一种教条主义。

周孝正:

彭教授讲的精髓,理性的分析非常重要,比如像刚才他讲的,我们中国人容易归外因,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学跳神;我们睡不着觉赖枕头。这些都是情绪化的东西。

大家都知道,最近杨利伟在太空中回来,也说了长城根本看不见;以前说在月球上可以看到的就是长城,他就相信,就是一种情绪。但是这种情绪到了外国人那里,人家根本不相信,人家觉得中国人这是怎么回事?这回杨利伟说看不见,其实看见了也不觉得是好事,看不见也并不是坏事。关键是你得做实验,真正拿数据,你得证伪或者证实,令人信服。

所谓高不成、低不就,人永远是高不成低不就,所谓这山望着那山高。说好了是进取心,说不好了就是嫁不出去了。我都等了20年了,都到40岁了,20岁的时候不嫁他,40岁就更不能嫁,这就是所谓骑虎难下了。实际上,这些东西不是太理性。今天彭教授给咱们讲得非常理性,他都有数据,都有对比,特别令人信服。大家再针对彭教授讲的问一些简洁的问题,简洁就是智慧的灵魂。

责任判断:动机与结果

提问:

我想问一个问题,你讲到中国人的责任判断经常是比较重结果,但是根据我们的经验,好像我们在责任判断的时候,比如说咱们哪个地方一个项目做坏了,我们很多时候考虑动机,说动机是好的,很多情况是这样。比如我们的孩子都想上大学,都使劲培养,但是很多时候是家长教育错误造成孩子后来犯罪,结果我们判断的时候,家长的心都是好的,这种情况怎么解释?很多项目,几十个亿放进去了,买这个教训就完了,这个有没有什么?

彭凯平:

这个很正确,用批评的态度批评我今天做的报告,这是很好的问题。这里牵扯了两个问题,两个问题是不一样的,你作为一个问题来问。

第一个问题,怎么解释一些不一致的现象。比如我们在解释自己人,或者我自己的一些行为的时候,我们不要看结果,我们要看态度,动机是好的,态度是好的就是对的。大家意识到没有,这个经常发生,是在对自己和自己喜欢的人的责任判断的时候,是一个特定的范畴里头的现象,自己喜欢的人和自己的人做了一些错事情,我们就说要看动机,不要看结果;但是对他人,对第三者判断的时候,我们实际上不太用这种方法,而是用结果判断。在第三者判断的时候,我们受到结果判断的影响,没有谈到对自我责任或者说对比较泛化的自我,包括我的家人、同事、朋友、下属,他们做的事情的判断,那个时候我们相对而言不用这种结果,但是这就已经牵扯到一种非理性的,就是自我掩饰,这是另外一种现象,和这个责任判断不太一样。责任判断谈的是对第三者的客观判断的现象,而你说的是他的掩饰,更多的是掩饰一些不太好的现象,所以有些差别,这是两个范畴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很有意思的。我们经常丢了几十亿的沉淀成本,认为这是一个学费的问题。这是一个沉淀成本的非理性的考量。我们的研究发现,中国人实际上就是对沉淀成本的计较有时候太强。比如说我们做一件事情,90%已经完成了,但是做了90%以后,我们发现这个事情做出来绝对没有意义。怎么办?我们还要不要完成后面的10%,很多情况下要完成那个10%,因为我们的目标要完成百分之百,现在90%了,还有10%拼一下就拼出来了。可是拼出来没有原来的意义:应该忘掉这些沉淀成本。我们做的事情太多了,例如做一个工程,我们做出来这个工程,知道做完了以后肯定效果不好,还做不做?政府的官员、经济决策者往往说要做。为什么要做?因为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因为牵扯到社会影响。社会影响、学费还有很多听起来有道理,实际上毫无道理的虚无相关,影响到很多的经济决策,就是对沉淀成本的斩断做得很不够,这跟前面太计较一些虚无的东西,太计较一些象征性的东西,太计较一些表面性的东西是一样的,这是思维的弱点。

竞争社会下的心理暗示与自我调节

提问:

现在,生活和学习竞争越来越激烈,像一些学生或者工作的人,该怎样从日常生活还有其他方面,进行有意义的自我心理暗示和自我调节,使自己更加适应这个竞争比较强的社会?

彭凯平:

这个问题不是我能够回答的。大家可能都意识到了,我做的东西是非常实证的,实验室的研究,我不太研究这种咨询、心理卫生,这些更多的是属于应用心理学,或者说,不是那种完全实证科学的心理学方面的工作。我不是说心理卫生、心理咨询不科学,我只是说,它不是用科学的方式来做,是用治疗的方式、帮助人的方式来做,所以它的方法跟我们的思路不太一样。但不是说我完全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方面。我说这个完全没有实证的根据,都是我自己的经验,作为一个专业训练的人谈的经验。

第一个是要发现自我,一定要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有一个简单的事情,大家可以回去做:问你自己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就是:第一个,你是什么样的人?写20个句子描述一下你是什么样的人。第二个实验,你的理想的自我是什么,理想的我是什么样?第三个,我应该是什么样?理想和应该是不太一样的,你记一下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再计算一下应该的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然后你就发现,实际上这两个差距心理上的功能是不一样的。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产生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功能,而应该的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是让你受到压抑,实际上是你不高兴的功能。你在想你自己的时候,千万不要经常想我应该是什么样子,而应该想想我的理想是什么样,两者是不一样的,中国人经常把这两个混淆起来。仔细想一想,它们之间是不一样的,你的理想的自我是你的理想,你应该的自我是社会的期望和家庭的期望,而这个不要太过重于看待他的期望上面,应该想想你自己想要什么。这是我经常给人谈的第一个问题,一定要找准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喜欢干什么,你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

第二个很重要的,你一定要了解跟你一起的朋友,他们有些什么特性,他们有些什么特点,他们能够给你什么样的支持。这是很多人不愿意谈的问题,因为我们觉得朋友就是朋友,其实,朋友在某种意义上讲,应该是你了解社会知识的最有利的来源,但是我们很多情况下仅限于去玩、乐那些方面,实际上还有其他的意义。在这一点上,我们想的不太多。

第三个比较重要的,要怎么进行心理调整和心理自我调整。确实要多想一想积极的一面,想一想我自己有哪些优点,想想有哪些特点。有个简单的心理学的问题可以说一下,是什么样的东西让你变得跟他人不一样?我们很少问,我们想的是,我怎么跟别人一模一样?这是我们中国文化强调的特点,不要突出,不要跟别人不一样。其实,一个在社会里对自己心理最自信的人想的问题就是,什么样的东西让我变得跟别人不一样,看到你的特点,看到你的优点,这样对自己是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还是要学习,知识的学习、知识的更新、知识的完善确实是最好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我觉得所有的自我自尊的帮助其实没有意义。什么最有意义?什么时候做的事情最能够提高一个人的自信心,什么就最有意义。自尊、自信和心理健康,实际上是行为的结果,不是行为的原因。这句话怎么说?不是因为你有自信、自尊或者是自我价值的判断很高,这样就可以做伟大的事情,而是你做伟大的事情能够让你觉得自信、自尊和自己心理健康。所以,做事情不要老想着怎么变得更好,而想着怎么做这个事情来让你觉得更好。这是很重要的一些方面。

但是,我说的这个东西都是经验,没有一点实证。有些人在研究,但是我自己没有做过研究,我只能给你提出建议,而不是给你进行知识的教育。

周孝正:

彭教授让你作为一个“贵人”,人贵有自知之明。你自己现实是什么人,理想是什么人,应该是什么人,你就变成“贵人”了,说白了也不太容易。

管理:强调共性还是强调差异性

提问:

您老强调中国人和外国人思维上的区别,但我觉得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还是日本人,他们的前提都是一个人。比如,您谈管理的时候,您是更强调用人性共性的地方去管理人,还是不同地方的差异去管理他们?或者说您觉得两方面都很重要,您是怎样平衡的?

彭凯平:

我非常高兴这种挑战性的问题,我觉得她谈得非常好,很有思想。关于管理的问题,你是要强调共性还是强调差异性?这个问题是很好的,实际上这个问题现在还是有争论的,还没有解决。我个人的体会就是,唯一的解决方法还是我们谈的辩证的方式,确实是有共性的,人确实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因为我们都是人,我们进化过来的东西,有很多是一致的;但是我们在作判断的时候,不能只强调因为有共性,所以要强调共性。因为我们要回答第一个问题,哪些东西是共性的东西,这个东西没搞清楚,就没法做共性管理:你都不知道哪些是共同的,哪些是分离的,你怎么用共性的东西管理?

现在我们做研究发现,实际上共同的东西不是太多,共同的东西在什么地方多?共同的东西是欲望方面文化的差异很小。比如说男性需要什么东西,女性需要什么东西,这种性别差异有普遍的共性。比如说,很多国家的男的都愿意娶年轻的女性,这是一个共性的东西。很多女性都愿意有小孩,这是一个共性的东西,你把这些东西找出来就可以进行管理。但是,是不是钱越多人就越高兴?这是没有共性的东西,你用这个东西进行管理是没有道理的。所以,谈到共性和不共性的时候,先要有一个理性的判断,哪些是共性的,哪些不是共性的,这个搞清楚了才可以谈怎么进行管理。

谈到共性和差异性的问题,我觉得也很好。我个人认为,在文化管理上是要本土化的,要根据地方的文化特色进行管理,我是从来不相信所谓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我觉得没有,所有的概念本身都值得进行分析。道德有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有。但是这个东西恐怕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多,尤其是在人文科学、管理科学里,我个人觉得是很少。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进行中国文化的研究和中国人的心理研究,实际上很有意义,为什么呢?就是中国的人口占世界上四分之一,我们要把四分之一的人口研究透了,研究好了,我们实际上就是对那个共性做出贡献。所以研究差异性或者根据地方的特色进行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实际上是进行共同性的研究,实际上是共同性管理的探讨。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弗洛伊德不是心理学大师

提问:

您认为理性的、实证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心理学,才能把心理学作为科学。可是我不同意,也许我年龄比较小,看法也比较幼稚,但是我想说出我的看法。比如说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还有超个人心理学,这些都应该算是科学心理学,只能说目前科学发展的水平还不能证明他们,但不能说他们提不出实证的方法就不是心理学。特别是您说弗洛伊德不算是心理学大师,可历史已经证明他是一个很伟大的心理学大师。当然,他有时代和他本人的局限性,那是很正常的,但不能因为他的方法不是目前的科学方法,就说他不是一个大师。您觉得是吗?

彭凯平:

关于弗洛伊德是不是大师,我从来不否认弗洛伊德是伟大的思想家,但是我绝对不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这个是没有矛盾的。他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伟人,和他是不是科学家一点矛盾都没有。毛主席是伟人,但毛主席不是科学家,说这个话大家都能接受。

同类推荐
  • 媒体浙大(百年求是)

    媒体浙大(百年求是)

    本书主要选编了从1998年到2006年浙江大学并校以来8年间60余家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对浙江大学的300多篇各类报道作品。
  • 安全责任重在落实

    安全责任重在落实

    安全无小事,事事抓落实。一切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责任是安全的最好屏障,安全是员工的最大福利。安全第一,警钟长鸣。唯有立足岗位,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做到防微杜渐,强化安全责任落实,才能让平安、幸福、和谐永驻身边。
  • 访谈的艺术(第10版)

    访谈的艺术(第10版)

    《访谈的艺术》致力于反映访谈这一概念及其实践内涵的成熟与完善进程。做好访谈的关键在于研究不断扩展的、各种各样的谈话情境,了解人际传播理论的新发展以及与访谈实践相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我们力求纳入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将其贯穿于课本之中,同时始终强调增强访谈双方交流技能的各个要素。越来越多的人工作场所的转移和地球村的影响等也都在好几个章节中得到特别关注。
  • 校本科研指导

    校本科研指导

    本书是解决教师进行校本教研需要“用什么方法”的问题。本书全面而详细地阐释了校本科学研究的方法,有科学合理的理论阐述,也有与此研究方法相关的案例。符合研究目的、便于教师“边工作、边研究”的方式和方法组合。是为教师做校本科研提供的有效方法指导。
  •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由于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每个人的情况又千差万别,所以,我们不能像测量血压或体温那样画出一个心理健康与否的明确界限。
热门推荐
  • 品剑录

    品剑录

    以剑炼心,一剑在手,任千夫所指不能乱其行。以剑护道,五步之内,虽万乘之君不能威其身。这是一个由军旅而至江湖的年轻人,立志仗剑会尽天下英雄的故事。
  • 李煜集

    李煜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限制末日

    限制末日

    你嘛的,人多了不起啊!陈军愤愤的说道。没事看咱的召唤兽,我去为什么只有几只,没事看咱的兵马,我去为什么只有几人,没事看咱的亡灵大军,我去为什么只有一个……在末世里被欺负的陈军发现自己有了系统之后依然很苦逼的生活。
  • 冰芯述罪灯

    冰芯述罪灯

    情感解封极寒的冰芯,一起找寻冰封的真相。年少的欢喜,成长时相依,幸好有你一起。
  • 海天残梦

    海天残梦

    她,是自小生在岭南、守望杜鹃花盛开,无忧无虑的天真少女,一场无情的灾难毁灭了她的家园,让她与最后的亲人离散。他,是自幼罹患心疾、高高在上的东海九王子,富贵煊赫,备受疼宠,却常年忍受疾苦,难以摆脱。世事无常,命运多舛,本不该相遇的两个人,却机缘巧合,命运交集。当诡谲的争斗在身前展开,当无情的刀俎迎面劈来……权谋、杀戮、爱恨……接踵而至!在一望无际的大海里,这两只迷途的羔羊,该何去何从?
  • 王牌校草之蝶恋花

    王牌校草之蝶恋花

    处于逃婚状态的东方晴因游乐场和叶辰认识,他们之后就没有见过面都非常得想念对方直到在星耀高中他们又相遇了。在学校他们不断地吸引对方突破重重困难最后在一起。五年后,小孩说:“妈妈,爸爸不陪我玩,爸爸要去工作。”儿子,我们一起去找你爸爸算账。
  • 陆少追妻花样多

    陆少追妻花样多

    林素从小就被陆池欺负,只因为她是母亲嫁进陆家带来的小拖油瓶。他是她的心魔,是她十七岁那一年永远无法抹去的污点!之后的七年陆池神秘消失,林素以为这个恶魔已经彻底走出了她的生命,却不知道两人再次重逢,一切只是命运的开始。婚前试爱,婚后专情,在这场宠婚蜜爱中,谁是最后的赢家。
  • 我在异界大发展之续

    我在异界大发展之续

    上本被封,本作者甚是伤心,在这经过这几月恢复了过来,对之前的读者只能说抱歉了,这本续写的,为了新读者,所以之前准备的金手指的一些隐藏内容就不得不该改了,科幻文只能变玄幻文了,所以只能说抱歉了。
  • 不懂这些英文你就OUT了

    不懂这些英文你就OUT了

    老美最in口头禅你知道几个?用英语谈恋爱你试过没?最忽悠人的英语签名你又有几个……总之,不管你是白领、学生、潮人、达人、草莓、奔奔……在本书中都能找到绝对适合你的英语句子。干嘛一提起英语就要和学习联系到一起?拜托~这都什么年代了!英语不再是你撑着眼皮大段大段地背对话,遇到老外时还拼命想:我该用以前背的哪段对话来着?
  • 我的男友很OK

    我的男友很OK

    很多女生都应该梦想过要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完美男朋友,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样的梦想或许永远就只能是梦想。而《我的男友很OK》就给了女生们一个机会,通过轻松幽默的语言,跌宕起伏的剧情告诉了我们,“既然没有办法找到最完美的那一个,不如就亲手将他打造成最完美的那一个吧!”看了《我的男友很OK》后,很自然地就会有这样的想法!想要拥有一个人人称羡的完美男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