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08500000036

第36章 中国人的思维之道(5)

这没有任何根据。为什么没有根据?因为有一个心理学家说,我真的想证明一下“俄狄浦斯情结”存在不存在。他怎么去做?他就去一个很有趣的地方,那个地方的文化里没有父亲,母亲可以跟任何男人睡觉,她是很自由的。怎么对孩子进行教育?这个教育不是父亲,不是跟妈妈睡觉的那个男人进行教育,而是这个妈妈的兄弟,就是他的舅舅,由舅舅来进行教育。结果发现那些孩子长大以后,其实不恨他妈妈的男人,也不恨跟他妈妈睡觉的人,所有跟他妈妈有关系的男人,他都很喜欢他们,根本没有这个情结,没有恨他爸爸的情结,所有的男孩都很喜欢他的舅舅,没有说对管他的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弗洛伊德的东西完全是根据他19世纪维也纳犹太人的家庭生活经历,他自己的生活经历形成的一个理论,不是科学的东西,成了心理学的符号,谁要说到心理学就会说到弗洛伊德,谁说了弗洛伊德就说他不科学,心理学就变成了不科学的一个学科。实际上很没有道理。

心理学实际上是非常科学的。我想说的问题就是,现在的心理学实际上颠覆科学的原则,一定要用证伪、实证的数据进行分析,它是强调科学性的。

另外,很多中国人认为,诺贝尔奖的东西就是科学,对不对?其实在历史上,心理学家得诺贝尔奖已经有很多了,只是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诺贝尔奖没有心理学奖,所以不知道心理学家,但是心理学家做的工作又太重要了,结果其他的学科就给心理学家其他学科的奖。大家都知道,经济学家给心理学家诺贝尔奖,第一个是1955年的赛蒙得了,去年的开罗曼也得了,他现在在普林斯顿大学,退休了。还有很多心理学家,比如做行为的人很多得了诺贝尔奖,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我特别想强调的,报纸上经常谈诺贝尔奖跟中国科学家失之交臂,其实最失之交臂的是一个中国心理学家,他早就应该得诺贝尔奖,但是由于他是中国人,由于他的时代是一九二几年,就没有得到诺贝尔奖。他叫郭仁远,他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的最早的心理学者,他的老师是我们当时的系主任。郭仁远做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什么意思?心理学不要去研究内在的一些意识、冲动、矛盾,那些东西说不清楚,要研究行为。结果,有了他这个理念的话,就在美国心理学界产生了行为主义的大革命,这是在20年代。

他有两个非常非常有名的试验,第一个做出来,诺贝尔奖就应该给他,但是他是一个中国人,因为西方在上个世纪初的时候是瞧不起中国人的,而且因为郭仁远回到中国以后再也没有从事学术研究,所以西方人都不知道他还活着,结果他没有拿诺贝尔奖。这两个研究是什么东西?一个研究是,他做了一个很有趣的研究,把鸡的胚胎用针给抽出来,再注射到鸭子的蛋里,长出来你说是鸡还是鸭子?长出来的是鸭子,而不是鸡。什么意思?他说,很简单的道理,这个基因是生理的东西,这其实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环境,是后面环境的影响:跟鸭子一块抚养,跟鸭子一块培养,孵化的时候是鸭子的母亲孵化的,长大的时候就是鸭子。这个是重大的科学革命,他没得诺贝尔奖。1933年,一个德国夫人和美国的生理学家麦当娜得了诺贝尔奖,就是一模一样的工作,而且是从他那儿来的,没有给郭任远,而给了这个人。

他还做了一个工作,也是给了外国的学者。他把天生互相残杀的动物一起培养,长大以后,那些动物根本不互相残杀,它们生活得很好,这是很有意思的。后来的动物学家也做了,结果得了诺贝尔奖,但没有给他。这个老先生因为中国的灾难,后来就到香港去了,再后来因为政治问题,也没有回到大陆。他一直没有做学术的东西,但是他一生就在实践他的行为主义理念。他最后做的一个事情,大家可能觉得很荒唐,说明他对这个东西相信很深。他认为人培育后代,年龄不重要。所以,他到了70岁的时候娶了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生了两个孩子,他说根本跟年龄没关系,就是跟你个人的现实的状况有关系,但是这个东西不能得诺贝尔奖,只是他个人的一个理念。说明他一辈子用很多的具体的实证的东西来测试科学的假设,这是非常科学的。

我们谈行为的东西,每一个东西都要用数据支持,而且我把方法告诉大家,什么道理?很简单。在座的要是不信,你可以去做,如果你做出来不对,却能够讲清楚为什么不对,你也可以成为心理学家,你也可以做出很有意思的成绩来。这就是科学的特点。科学是民主的,不是看谁会讲,谁会说,谁会有事例,而是谁能够发现这个现象,这就是心理学的特点,它是实证,是比较科学的。如果国内的心理学你觉得不科学,只能说我们没做好,而不能说它不科学。

现场问答

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提问: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效果好不好?

彭凯平:

就是说它到底有没有意义?这里有一个理性判断的问题,有个科学分析的问题。管理科学、管理心理学、管理教育到底教了一些什么东西,很多人就认为是教了知识,其实知识只是一个方面。这个知识能不能得到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听众,取决于每个应用的人。所以,如果用不好,不能怪那个知识提供者,只能怪那个应用者,这是很多人没有把这个事情想清楚。但是管理心理学到底有没有用?应用实际上是很明显的,而且有很多的实践例证。

比如最早的流水线的形成,在某种意义上是根据管理心理学、管理科学的原理设计出来的,现在谈到新的经济形态,谈到组织文化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者做出来的。现在我们做这个管理心理学,做跨文化的管理,特别是管理不同文化的人,这个东西将来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学科和科学对人类社会最大的作用,其实还不在于学科能够帮人赚多少钱和发多少财。发财、赚钱在某种程度上不需要太多的科学知识。李嘉诚先生有一句话,赚钱其实挺容易的。怎么容易?就是敢赚,你要敢赚就能赚到钱,但是你赚了钱能够赚多久,能够做多大,能够做多好,需要科学知识的指导。

管理科学提供的最重要的东西,实际上是你的思维方式,职业经理人学管理心理学学到的不是如何赚钱,而是像周孝正老师说的,如何做人,如何跟人打交道,如何进行判断,如何进行分析。因为时间关系,我没法谈。

我最近开了一个课就是谈管理教育的理性思维价值,管理科学教人最主要的方面就是一些理性思维,这个理性思维是管理心理学可以做的,也是学生能够学的。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法谈大的问题,我建议你看一看我关于理性思维培养和教育的价值分析。我最近刚刚做过一个报告就是谈这个问题。

国外心理学三大领域的区别

李强:

我估计有一个问题,可能对大家理解这个问题有些帮助。彭教授曾经解释过。我们知道,国内的心理学发展比较滞后,彭教授说,国外的心理学是三大块构成,一块是研究brain的,心理物质;一块是研究认知的,mind;一块是研究结构、形态的,be—havior。他是这方面的专家,请他解释一下这三个领域的区别。

彭凯平:

心理学有几大块,研究心理的物质基础的这些人,现在在心理学里他们做得很好,比如说用成像的方式,或者用激素分析的方式研究人的学习,研究人的语言的记忆。比如中国的语言学家在研究,中国人学英语的时候,到底是哪一部分的脑子在起作用。这个研究很有意思。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学英语总是那么困难,总是学不好,中国人在学英语方面花的钱不比其他国家少,花了很多钱,花了很多时间,学不好英语。为什么?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李阳搞的疯狂英语就有点效果,原因李阳也说不清楚,大家一块疯狂,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科学的研究来做,但是实际上有人在进行研究。

研究学语言的时候,发现了很有意思的现象:根据大脑的活动区域的分析,发现我们中国人学英语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是左半脑起作用,左半脑是负责逻辑分析、记忆的东西,中国人把语言变成了一个记忆的东西,在记忆。而西方人学英语的时候,或者说中国的小孩学英语的时候,它是左右半球同时进行活动,右半球的功能是情绪、感情方面的东西。是不是我们在学英语的时候,太注重于记忆和逻辑分析、语法、词汇,而不太注重于感情的东西。所以,我第一次到美国去的时候,美国教授说,你要学英语有一个好方法,什么好方法?跟美国人谈恋爱。当然,我说我已经结婚了,不能谈恋爱,所以英语到现在为止还没学好。

这说明一个道理,学语言的时候,是不是要尽量把右半球感情的东西带出来。疯狂英语起个什么作用?实际上是让你的右半球的东西激动起来了,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从脑的物质基础、心理的物质基础方面进行分析,有很多方面的研究。我是简单举一个有趣的例子。

研究认知结构、认知形态,像我今天谈的东西是思维的方式,或者思维的表征,这个东西你把脑子打开看不见的,一片痱子,灰蒙蒙的,觉得水淅淅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你是看不出来的。但是结构是存在的,认知结构也是存在的。

为什么知道它的存在呢?因为你要把这个刺激放进去,它的反应就不一样,这就是结构。就像我谈到的文化是一个认知结构,就是一个认知的东西。有了中国文化这些特性的人,他对这个问题的判断就不一样,你只能承认,确实是有一个物质的机构在人的脑子里,只是说,我们这个机构还不能用现在的科学方法证明它,但是你不能否认这个东西存在。就像物理学里的磁场,这个磁铁在这里变化就不一样,但是你不能因为我看不见这个磁力的作用就否认它的存在。同样的道理,心理学的认知结构,我们看不见,但是我们知道它有作用。如果它有作用,我们就只能承认它是存在的,要不然我们就没法进行科学的研究。

行为不一样,行为就是外在的表现,就像我谈到思维的东西。决策是这样的,最后你到底如何做,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心理学家实际上从三个层面同时研究这个问题,研究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就是大脑的活动;同时研究他的认知的结构,他的一些认知心理的结构;同时还研究一些具体的行为。所以,心理学其实都可以用非常实证的方式来做,像我们谈的这三个层面,都可以由一些比较具体的实证的物质表现出来。

我们太注重身份,太注重社会评价提问:

我是学MBA的,学了一点行为学,学了一点经济学,学完给我的感觉是,学了一些西方的管理知识、案件,我们的观点接受了西方的,现在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现在怎么把它转化到中国伦理学或者企业里?还有一个宏观的问题,谈到思维方式、中西哲学组成,中国哲学没有提逻辑学和系统认识论,怎么能把它与现代社会传统相接j找到一个结合点?

我原来是在中关村做电脑的,现在学更高级的,反而各个方面都找不着位置了。你讲了“敢干”的问题,老师能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指导,把这些进行融合?现在我旁边的很多人找不着位置,高不成,低不就,要是去外企觉得比较受气;如果去中关村搞一些街窜的事,觉得档次太低。

李强:

你提的可能是一个更广泛的问题,还不纯是心理学的问题。中国人在看人的时候,确实特别强调身份、地位这些东西,出现了这山看着那山高,或者叫高不成、低不就。我们看有些民族在人格、性格上就很务实。比如我们和日本民族比,日本在改变的过程中,明治维新在它的历史上起过很大作用,当时明治天皇在决定政策的时候,让老百姓学的是很普遍的技术,并不允许老百姓学习传统的叫儒家治国之术。这样,日本民族相对来说比较务实,不太注意某一项工作地位有多高,或者是另一项工作地位很低。从这点看,我们的民族性格里面——这也跟心理学很有关系——有的时候,我们把事情本身倒看得不重要,而把身份看得很重要。比如说,我们一两千年都实行科举制度,所以大家非常重视高考。因为高考决定人的身份,大家拼命地高考。至于考上以后,家长并不关心,他并不关心孩子做什么,他关心的就是孩子进入到一个社会的较高层次上去。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民族看身份的东西太重,看实质性的,比如说操作性的技术反而很轻。在这一点上,历史上托克维尔曾经写了一本《美国民主》的书,留下很突出的印象。他是个法国人,到美国去很短时间,写了那本书,对美国的理解很深。他说法国是很重身份的民族,和中国人很像,他到美国以后发现,美国这个社会居然不讲身份。如果大家不是特别看重身份这个概念,反而更容易脚踏实地的做一点事情。

彭凯平:

实际上李老师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太注重身份,太注重社会评价。我们对很多事情的判断没有自己的标准,只有社会的标准,或者说我们对很多东西都是根据舆论的标准进行判断,这是中国社会的特点。比如学术的标准是什么,科学的标准是什么,很大程度上不谈科学的标准,我们谈舆论的标准。这个人是好学者,为什么呢?因为他天天上报纸,这就没有一个独特的学术标准。经济也是这样,经济应该从利益、利润、成本这方面考量,没有考量的是社会影响、社会民生;同样,牵扯到个人标准的时候,我们不从理性的角度来判断。理性的标准是什么?理性的标准就是,它跟你的个人利益是不是一致的。另外,是不是跟你的信念是一致的,是不是跟你最亲近的人的利益是一致的,有时候完全不是个人利益。这种是理性判断的标准,我们没有这些标准,我们是根据社会判断,根据大家的判断,跟李老师说的是一样的。

同时又谈到文化冲突的问题,又是和李老师说的不太一样的问题。中国受到两种文化影响的人,往往是有一种冲突的现象。所谓的高不成、低不就,在某种意义上实际上是反映了一种文化的冲突。我们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意识到西方文化的一些优势,同时也意识到中国文化的一些优势。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中国社会没有太多地发掘中国文化的优势,而过重于谈的是中国文化的劣势。

同类推荐
  • 被颠覆的村庄

    被颠覆的村庄

    本书分为村庄表情、村庄审美、村庄文化、村庄政治、村庄意识、村庄未来六章,内容包括:一个村庄的记忆、一个村庄的风水、一个村庄的名字、一个村庄的政治等。
  • 谁来为教育买单

    谁来为教育买单

    在古代中国,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相信,这是改变自身和家族命运的不二法门。殿试试卷一页。在经历了1000多年的考试之后,中国人真的养成了“考试情结”?改革开放之后恢复高考,现在的教育制度深受科举的影响,从而扼杀了教育的内在精神,教育的目的本来是培养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个体,但现在教育的精神都被异化,人人都变成考试人。我们似乎看到这样的身影,清朝状元翁同龢秉烛夜读,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在嘶声呐喊……
  • 守望美丽家园

    守望美丽家园

    本书收录了作者从事环境新闻记者以来发表的若干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全书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逻辑顺序分篇设置,共分事件篇、对策篇、法制篇、宣教篇、成果篇、纪实篇、文学篇7篇。事件篇集中记录报道了有关环境问题的真人真事,基本都是提出存在的环境问题现实状况。对策篇集中了各方面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措施等。法制篇侧重于挑选从立法、执法的角度处理环境保护问题的文章。宣教篇择选了如何提倡全民参与环保、提高国民环保意识的文章。成果篇则展示了作者这些年所见的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各类成果。纪实篇加进了一些文学创作的成分。文学篇则揽进了解说词、剧本、环保报告等文学体裁。
  • 抓住学生的心理

    抓住学生的心理

    教师成长是教育事业一个永恒的话题。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一位名师,路有多远?有没有捷径?该遵循怎样的规律行进?
  • 幸福离我们有多远

    幸福离我们有多远

    幸福到底是什么?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如果被记者当街追问,恐怕就更不容易说出真心话了。不过,德国人的幸福是洋溢在脸上的,轻松自然,真诚友善,因为德国有着将权力装进笼子的民主体制,国民不但享受着免费的医疗、教育,还拥有十分便宜的生活必需品和全世界最为夸张的休假。更让人意外的是,因为城乡之间的生活水平没有明显差距,当农民反倒成了德国的“抢手货”。作为民生福利保障制度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德国的一些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热门推荐
  • 诱爱成妻

    诱爱成妻

    回到顾家的第一晚,苹果遭遇她名义上的叔叔非礼。面对这样的事实,苹果只当自己是被狗咬了,毕竟她不是老爷子的亲孙女。而强上了侄女的某人,日日煎熬不已。越是想要放下,却越是放不下,久了,她就成了他心头的一只瘤。当某天,某人发现这只瘤其实根本不是自己的侄女时,除了愤怒,更多的却是如释重负的轻松。不管这之后怎么磨合曲折,既然都染指过了,干脆还是在一起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万界最强驭灵王

    重生之万界最强驭灵王

    驭灵重生,回到过去,改写那曾经凄惨的命运最强驭灵王楚京安回到过去拯救世界破黑暗公会,降服天下驭灵师掀开万界神秘面纱踏尽万界绝地开启驭灵的全新时代。
  • 天君者

    天君者

    黄帝和蚩尤在最终的决战中,整个过程使时空发生了分裂,出现了另一个完全一样的镜像世界。可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世界发展至今,为什么一个是科学至上,一个是法术当道呢。夏初雪有着无比蛋疼女性化名字的男主角,穿越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还好都在。(改编自网游寻仙,《欢迎来到寻仙的世界》大改版,正式改名为《天君者》,前面六章全部改动,虽然之前也就写了六章,原本初始地点由万仙台改到昆仑洞天,新手文还请各位仙友多多支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隐者旅途

    隐者旅途

    萌新作者,写小说纯粹自娱自乐,不喜误入。本人从初中开始看了快近十年小说,看着不过瘾就想自己写一本,小说动笔已经有很长的时间看,不过对自己的文笔一直不满意,所以修了改改了修,最后直接回炉重塑。不是专职作者,所以不要指望日更,不会太监。有兴趣的加QQ群:428039268
  • 你修了假真

    你修了假真

    “你是”“御剑宗大师兄”“感觉很吊”“你坐骑是”“一剑足矣”“那众人出行?”“我宗豪华大型仙舟,可乘坐上千人”“你一般怎么联系,亲朋好友”“我神识万里”“你怎么穿越万界”“渡劫”“连续穿越呢?”“连续,渡劫”“大兄弟,我认为,你修了假真”“我们修真界,校车都是坐几千人的火车,我们的交通工具,更是五花八门,还带智能导航系统,我们穿越诸天万界,都是几十上百万人组团,也就一航空母舰的事,我们联系都是靠手机,手表中端,只有有信号,语音,视频,图片一条龙,知道高达机器人吗?知道高达机器人吗?知道魔法巫术吗?那就跟我走吧!”“什么你问我是谁,说出来怕吓死你,南象高职全修驻天马星分校,武修班第一人凌飞”
  • 我和高冷上仙逆天改命了

    我和高冷上仙逆天改命了

    他是战神,更是天界第一美男。却有一颗不能动情的磐石之心,唯独对他自己养的小丫头用了情,磐石之心崩裂。他们一起轮回到了古代,这一世,他是君主,她是亡国公主。又轮回了到了现代,这一世,他是冷漠霸道的大总裁,她是臭名昭著的十八线小演员……然后终回天界,原来生生世世他们从来都没有分开过。“流光、流光。”玄衣白发的男人冷声纠正:“请叫我师父!”小丫头不情愿的反驳:“我想让你做我男人,才不叫呢!”其他作品《闪婚小叔太幸福》《爹地来了妈咪快跑呀》《爹地追妻请低调》《霸总天天给我送钱》群3:479994577VIP群:618895719(需2000值)
  • 我心向阳而开

    我心向阳而开

    有志青年许天放弃了保研和出国交换生的机会,深入偏远山区,参与支教扶贫行动。一放弃了爱情、放弃了前途,甚至得不到村民们的理解支持,更别说感谢。但是,渐渐的,他用一颗赤子之心,化解了矛盾,赢得了信任,在石羊村,传递着闪耀红色光芒的温暖。
  • 菜鸟天王

    菜鸟天王

    一直喜欢玩游戏,什么时候想着写本关于游戏的小说。星际争霸2继承了一代运营节奏的掌控,加强了如WAR3般的精细对战操作。但是这两点方砖一个也没有,他是个正宗的菜鸟。这事一个游戏菜鸟的电竞故事。
  • 倪光南:大国匠“芯”

    倪光南:大国匠“芯”

    一直以来,倪光南院士都在为核心技术国产化奔走呼号,从80年代初开始,到现在已经接近40年时间,一直在为此目标而努力。在此期间,他经历了很多的挫折、误解和白眼,但他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始终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从中兴、华为被美国封锁以来,中国逐渐意识到核心技术国产化的重要性,开始重点关注,并将芯片、操作系统等技术国产化提上了日程,倪光南院士奔走半生的事业终于出现了曙光。这本书主要书写的是倪光南院士为核心技术国产化奔走半生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