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任比利时政治家保罗·亨利·斯巴克办公室主任的罗伯特·罗斯切尔德在那一天踏上古罗马的遗迹感叹道:“你们再度完成了两千年以来史无前例的大事,在查理曼、拿破仑失败的地方,你们却获得辉煌的成功,你们的功绩不是来自武力,而是来自你们的文采和智慧。”
欧洲经济共同体实际上是一种关税同盟,而不是英国最初倡议的自由贸易区。《罗马条约》规定,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目的是加强成员国在经济上的联合,通过制定共同的经济政策,消除成员国间的关税壁垒,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和资本在共同体内的自由流动。
布鲁塞尔:欧洲共同体成立
1965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6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又称《执行机关合并条约》)。条约规定: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欧洲原子能联营合称为欧洲共同体(EC)。该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欧共体的建立,使成员国在关锐、贸易、劳务和资本等方面实行广泛合作,实现了“自由贸易区”的设想,从而促使各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成为西方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
欧洲共同体建立后经过三次扩大,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先后加入进来,共同体成员国达到12个。随着欧洲共同体规模得不断扩大,其经济实力和世界影响力也随之增强。据统计,到1990年,其GDP总值达6.2万亿美元,超过当时美国的5.39万亿和日本的2.94万亿,出口贸易额占到世界贸易总额的40%,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组织。
“一波三折”的欧洲货币联合
其实,早在1865年欧洲就曾经出现过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士四国建立的拉丁货币联盟。1872年,北欧三国——丹麦、挪威、瑞典建立了斯堪地那维亚货币联盟。
欧洲最初的这两个货币联盟都于主权国家之间在货币领域的合作,并没有超国家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协调。这两个联盟很快就消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之中,但是为欧洲货币联合提供了经验,也为欧洲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提供了启示和思考空间。我们总结欧元的形成有三个阶段,现在对每个阶段的历史任务进行以下详细了解: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维尔纳报告》——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最初尝试
“美元曾长期统治国际货币领域,欧元的出现将有助于打破垄断……欧元将有助于实现国际货币领域内的平衡。”
——卢森堡前首相皮埃尔·维尔纳
1967年欧洲共同体(EC)成立时就许下了建立单一的共同货币的愿望,以加速欧洲的经济整合并提升效率,反抗美元霸权。
1969年6月,蓬皮杜接任法国总统,他表示原则上不反对英国成为欧共体成员。同年12月,欧共体决定与英国等申请国重新开始谈判。在蓬皮杜的倡议下,欧盟六个创始国举行首脑会议,首次提出了建立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EMU)的构想,以及从20世纪70年代起分3个阶段完成欧洲经货联盟的目标。
1970年,卢森堡首相皮埃尔·魏尔纳受欧共体委托起草欧共体经济货币联盟计划。同年10月,以维尔纳为主席的专案研究小组向欧共体理事会提交了有关建立欧共体经货联盟的《魏尔纳报告》,主张在10年内分三阶段完成欧洲经货联盟的建设:第一阶段从1971年初至1973年底,主要目标是缩小成员国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着手建立货币储备基金以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汇率,并加强各成员国间经济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第二阶段从1974年初至1976年底,主要目标是集中成员国的部分外汇储备以充实货币储备基金,加强其稳定各国货币间汇率的能力,并逐步实现共同体内部资本自由流动;第三阶段从1977年初至1980年底,主要目标是实现共同体内部商品、劳务、人员和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使汇率更加趋于稳定,并着手单一货币的规划工作,从货币储蓄基金向统一的中央银行发展。
然而由于欧洲内外条件尚不成熟,此项宏伟计划不久便夭折。上世纪70年代初,美元危机使欧共体各国货币汇率剧烈波动,迫使欧共体采取浮动汇率制。1972年3月,欧共体部长理事会决定,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兑美元汇率的上下波动幅度为2.25%,而欧共体各国货币间的波幅为1.125%,即“蛇行浮动机制”。1973年2月,美元再次贬值,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彻底崩溃。当年3月,美元再度贬值。雪上加霜的是,1973年阿以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一夜之间将油价提高了几倍,从而导致了二战以后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西方各国深受打击、无法自拔,意大利、英国、爱尔兰和法国纷纷退出“蛇行浮动机制”。
在美元危机、石油危机和经济危机的三重打击下,欧共体各成员国各自为战,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建立了种类繁多的非关税壁垒,欧洲一体化进程不进反退。欧洲经货联盟的尝试宣告失败,各国不得不谋求其它的货币合作途径以减少美元危机的冲击。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西方国家的货币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最主要的标志就是欧共体1979年建立的欧洲货币体系和1989年欧洲货币联盟的突破性进展。
《布鲁塞尔协议》——欧洲货币体系与欧洲货币单位的创立
法国前总统吉思卡尔·德斯坦曾经公开抱怨美国的“嚣张特权”——美国似乎可以让世界充斥美元货币和债务,而不必为更高的通货膨胀或者利率而付出代价。德斯坦早就对此十分气恼,试图摆脱美元的霸权控制,为欧洲寻求一种新的货币体系。
终于,机会来了。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这以后,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外汇市场剧烈动荡,欧共体各国抓住这次机会,开始寻求一种新的货币体系——欧洲货币体系(EMS)。
1978年7月,时任法国总统的德斯坦和联邦德国总理施密特在不来梅举行的欧共体首脑会议上联合提出了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的建议。在法、德两国的推动下,欧共体8个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丹麦、爱尔兰、卢森堡和荷兰)的首脑们于同年12月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达成协议,决定从1979年1月1日起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由于法、德在农产品贸易部帖上的分歧,欧洲货币体系延迟到1979年3月13日才正式宣告成立)。
欧洲货币体系的宗旨是“达成更为紧密的货币合作,在欧洲形成一个货币稳定区”,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内容:
1.建立欧洲货币单位——埃居(ECU)
欧洲货币单位是欧洲货币体系的核心,是一个“货币篮”,由各成员国的货币组成。各成员国货币在货币篮中的比重,是按各国在共同体内部的贸易额和GNP所占份额加权计算确定的。货币篮的权数构成,每隔5年调整一次,如果货币篮中任何一种货币的比重变化超过25%时,货币篮的构成随时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说,欧洲货币体系是一种在成员国范围内固定的可调整的汇率制度。
有了欧洲货币单位,也就有了区域内各成员国货币当局进行结算的手段,有了作为中心汇率的计算标准,有了政府介入外汇市场的干预标准,有了作为区域内货币的对外汇率,可以计算一个欧洲货币单位同美元、日元、瑞士法郎及区域外其他货币的比价。欧洲货币单位虽然还不是一种标准的国际区域货币,但却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区域货币的雏形。
2.建立稳定汇率机制
共同体成员国之间确立了中心汇率,对内实行固定汇率,对外实行联合浮动汇率,并规定了汇率上下波动的界限,在这个范围内,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决定,一旦超出规定限度,该国的中央银行有责任和义务介入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维持区域内各国间汇率的稳定。
由于该汇率稳定机制是以ECU为中心而不是以美元为中心,所以,各国央行在干预中所使用的货币原则上是参加欧洲货币体系的货币而不是美元,从而摆脱了对美元的过分依赖,削弱了美元在欧洲货币市场上的作用。
3.建立欧洲货币基金(EMF)
在欧洲货币体系成立之前,欧共体在1973年4月6日就成立了欧洲货币合作基金(EMCF)。但由于当时基金拥有的资金十分有限,使用期限也比较短,因此基金的作用有限。欧洲货币体系成立后,需要雄厚的资金保证其正常运转,于是,欧洲货币体系的参加国(包括非正式参加的英国)各自拿出本国黄金和外汇储备的20%(总额达250亿ECU)创立了欧洲货币基金。
欧洲货币基金的主要目的是向成员国提供相应的贷款,以帮助它们进行国际收支调节和外汇市场干预,稳定各成员国间的汇率。
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不仅稳定了成员国货币间的汇率、促进了欧共体内部的贸易发展,而且欧洲货币单位(ECU)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加强,是欧共体在货币一体化道路上迈出的关键性一步。
《德洛尔报告》——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实现
“新条约不仅规定实现经济与货币联盟的目标,也规定了实现它的手段以及每个阶段取得进展所必须的程序和制度。为实现每一个进展,达成政治协议是必要的。”
——《德洛尔报告》
欧洲货币体系运行十年来,在稳定汇率、促进欧共体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德国马克的强势,整个欧共体实质上成为了“马克区”,德国中央银行实际上相当于欧洲的央行。这样,在欧洲货币体系中弱币国承担了大部分敢于外汇市场、调整汇率的义务,而汇率失衡是由于强币国(德国)过紧的货币政策。这种调节义务的不对称性是欧洲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很难在技术上进行改进,要想创造一个对称的稳定货币体系,就必须向更高程度的货币一体化迈进——实现固定汇率制或单一货币联盟。
此时,一个一直致力于欧洲一体化的政治家被推上前台,这个人对实现欧洲货币一体化贡献卓著——他,就是雅克·德洛尔。
1925年,雅克·德洛尔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银行职员家庭,高中毕业就进入法兰西银行。十几年间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从基层职员登上了高层经理的位置,并成为大学教授,同时还兼任法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规划与投资部负责人。在此期间,他开始活跃于巴黎政治圈及工会。1962年,德洛尔离开他工作了近20年的法兰西银行,进入政府部门担任计划总署社会事务处处长。1969年,新任总理雅克·沙邦·戴尔马任命德洛尔担任总理府社会和文化事务顾问,后提升为总理特派员,并兼任职业培训和人员晋升部际委员会秘书长一职。1974年底,德洛尔加入了社会党,两年后,出任该党负责国际经济关系的全国代表。1979年,他当选为欧洲议会第一届普选议员。1981年5月,密特朗当选共和国总统,德洛尔被任命为经济和财政部长。
1984年,欧洲共同体10个成员国酝酿新一届共同体委员会主席人选,在法国总统密特朗的大力举荐下,德洛尔出任欧共体执委会主席一职。从此,策划并实施统一的经济货币政策的重任也落到德洛尔的肩上。德洛尔果然不负众望,成为继莫内之后一位对欧洲联合做出巨大贡献的法国人。
德洛尔担任欧共体及后来的欧盟主席长达10年之久,在此期间他开创了“欧洲振兴”的局面,在欧洲一体化的历史上深深地留下了自己的印记。雅克·德洛尔还因此被冠上了“欧洲先生”的美誉。1995年5月,当时的德国总理科尔授予了他大十字荣誉勋章,以表彰其在推动欧洲一体化中做出的贡献。
使德洛尔获得这些荣誉的是他撰写的关于实现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报告。1987年底,时任欧共体主席的德洛尔受欧共体首脑会议的委托,制定了一份题为《为一体化的成功而奋斗》的报告,通称“德洛尔计划”。该计划提出了实现欧共体统一大市场所必需的农业和财政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在未来的5年时间内(1988年——1992年),严格控制欧共体的预算支出,削减农产品的保证价格,取消强势货币成员国出口农产品的补贴和弱势货币成员国出口农产品的过境征税,改革欧共体预算“自有财源”制度等。
1989年4月,德洛尔提出了建立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EMU)的计划。该计划提出欧共体应分三个阶段创建货币联盟:第一阶段,加强欧共体各国货币和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完全实现资本自由流通;第二阶段,建立欧洲货币局(欧洲中央银行的前身);第三阶段,建立和实施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以单一货币取代成员国货币。
1989年6月,欧共体12国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首脑会议,通过了德洛尔提交的《关于实现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报告》(即《德洛尔报告》)。
根据《德洛尔报告》建议,1990年7月1日,欧共体开始实施经货联盟第一阶段计划,法、德、英、意、比、荷、卢、丹8国率先实行资本自由流通。1994年1月1日,经货联盟按期进入第二阶段,成立了欧洲货币局,选定法兰克福为欧洲货币局所在地。1999年1月1日,欧洲经货联盟开始实施其第三阶段目标——创立单一货币“欧元”,各成员国货币汇率最终锁定,欧洲中央银行接过确定货币政策的大权。
《德洛尔报告》为1990年底开始的欧共体政府间会议提供了讨论框架,报告中的很多内容都反映在后来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当中,是欧共体货币一体化的理论指导和先驱性文件。
小城大事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洲货币联盟的重大进展 欧元的提出与欧盟的成立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如果不是因为著名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恐怕很多中国人永远不知道马斯特里赫特这座欧洲城市。马斯特里赫特位于荷兰的东南边陲,地处荷兰、比利时和德国的交界点,仅仅拥有13万人口。然而,这座边陲小镇却承载了许多历史:二战期间,马城成为第一个由盟军解放的荷兰城市;近半个世纪后的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在这里签署,欧盟由此诞生!
1992年2月7日,一个永垂马斯特里赫特市志的日子,这一天使马城名满世界——欧共体12国首脑在此就欧共体政治、经济和货币同盟的深化问题达成协议,正式签定了欧洲货币联盟的纲领性文件——《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欧洲联盟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