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企业就像一个家庭,要想发展,就必须以和为贵。只有企业的内部安定了,企业才能最大限度地向前发展,否则,企业内部的各种矛盾就会阻碍企业的发展,甚至导致企业走向衰落。
我们的先人很早就知道,一个组织的生命力就在“和而不同”。这个观念运用于管理实践,就是要允许多样化生存,在多元化、差异化之中找到一种平衡,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求同存异。
“为什么组织内部总有争吵、冲突、斗争和敌对?我们能否建设一个完全和谐、其乐融融的组织?”这个多少有些理想主义色彩的问题困扰着很多管理者。其实,在企业里冲突是永远无法杜绝的,人与人之间永远不会达到绝对的和谐,因为职场是人与人之间利益纷繁交错的地方,更何况还有彼此的教育背景、家境及各自的性格等的差异,这些都可是各种冲突产生的可能性因素。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做的并不是去杜绝这种冲突,而是去引导,让它们成为工作的助力,而不是让矛盾冲突越积越深,最后总爆发,使双方处于水火不容的境地。
人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尽量不要发生摩擦吧,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这是好好先生常有的心态,如果在组织中很多人都有此心态,往往只是为了谋求面子上的和谐,而不肯多费口舌,结果表面上平安无事,实际上种下了大乱的种子,因为很多问题只是被掩盖了,并没有得到解决。
在一个企业,是不会在任何问题上都意见一致的,管理者和下属之间没有丝毫的矛盾是不可能的。因为即使是拥有共同价值观的两个人,他们的目标相同,为了达到目标所采取的方法也不一定相同。管理者的有效管理,并不是要抹杀掉所有的不同和差异,让所有人达到同一个标准,而是求大同存小异,在涉及企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上,要坚持原则,要求所有人达到统一,但在一些小事上出现不协调时,要允许每个下属保留他的不同意见。这才是对人的充分尊重,也是企业达到和谐管理的必要条件。
在管理界有一种错误的理解,认为异口同声就是人们对一个问题有着相同的意见,在众人达成一致时,领导者往往不能容忍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其实,企业存在着很多这样的现象:企业内部看上去十分和谐,所有的成员步调一致,没有任何冲突。在酝酿一场重大变革时,所有的员工很容易和管理者形成一致意见,但是,改革真正实施起来却异常困难,企业管理者付出种种努力,仍以失败告终。这样的表面和谐一定不是管理者所希望的,而要达到真正的和谐,并不是要让所有的员工都异口同声,而是在达成共同价值观的同时,允许每一个员工保持其自身的个性。
对于管理者来说,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矛盾冲突等不协调现象是很正常的,管理者要遵循“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这样才能有效地化解冲突,增进团结。
在世界知名的微软公司,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体现了对员工的重视。在微软,员工可以自由地彰显自己的个性,而不是时刻注意自己的上司。微软的员工可以随时随地对自己的上司说“不”,因为这里蔑视权位而崇尚真理。在这个“大同”思想的指引下,人们讨论问题时,常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毫不留情地指出问题的所在,而不管那个被挑战的人是同事还是上级,而且挑战者还会提出建议来帮助被挑战的人。在挑战性讨论中,职位高低并不在考虑的范围,每一个员工都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每个人的意见都会得到尊重。在这样的平等氛围下,冲突和矛盾自然可以轻松化解。
事实上,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指引下,矛盾和冲突反而会成为企业向前发展的助力。很多世界知名的企业管理者并不排斥员工个性的存在,甚至不排斥矛盾和冲突。他们反而认为企业存在冲突和矛盾是正常的,只有存在着不同的声音,企业才能够在冲突和碰撞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一个好的管理者,会认为差异和冲突也会起积极作用,不会让团队成员想的都和自己一样,或者成为自己的“克隆人”。他在管理过程中,允许并鼓励存在多元化、互补化。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就像大自然的生态系统,不同的生物存活其中,才能够使整个系统和谐运转。管理者的管理应当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包容性,这样才能使不同性格、不同思维方式的员工和谐共处。如果一味追求看似完美的统一,却抹杀掉每一位员工的不同个性,只能使整个组织变得僵化,失去活力。
管理精要
对一个企业来说,“和而不同”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和”绝不是不讲原则的一团和气,上下雷同,千人一面,一种声音主宰着整个组织,而是冲突之后达到的和谐。“和而不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在由于差异化和多元化而产生冲突之后,经过磨合走向新的和谐,建立更高档次的整体的过程。